锐普官网:灾难面前的公民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31:38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事故现场>>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动车追尾,网民无眠

7月23日20时许,温州境内,D301次列车与同向行驶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火车车厢从高架桥上直插地面,造成惨重伤亡。

迄今所知,20时27分,当地居民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此条微博转发2.4万,评论7600多条。

网民在微博上等待和分享温州的消息,很多人一夜无眠。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寻亲专栏,公布医院救治名单。微博听众443万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直至当天深夜2时18分,连发36条微博,报告浙江省组织救援的情况,赞扬温州“的哥的姐”免费送客人到医院献血。郑继伟副省长、省卫生厅官方微博也用微博通报医疗救援的进展。

远在新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吕焕斌的认证微博得出结论:仅以此事件最初的6小时观察,以传统电视媒体对比微博这种新媒体来看(电视很努力了),电视还是完败。无论是时效、更新速度、社会动员还是各种功能,新媒体打败了传统媒体,自媒体打败了公众媒体。

武汉大学传播学教授沈阳在微博点评:博友和传统媒体最早报道隔40分钟,提示微博原生态报道的“黄金1小时”优势;微博是“网络人民大会堂”,关注角度丰富,从救援情况、寻人、民众的高尚,到事故真相、历史旧账、问责等,“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体制内媒体的尴尬

与互联网的迅速全方位报道相比,体制内媒体表现尴尬。一些全国性报纸,7月24日,对前一天的3个热点新闻(温州动车追尾、赖昌星引渡回国、挪威暴力事件)在首页全部付诸阙如。

电视台一边直播西半球挪威的夏令营枪击案,一边用滚动字幕报道温州火车灾难;网友感慨,本着媒体人的民族情怀和新闻接近性法则,本该直播温州而字幕报道挪威的。以至于一些资深媒体人着急上火:“官媒醒来!”央视今晚《新闻联播》头4条都是温州火车事故新闻,得到网民认可。

知名网友“石扉客”叹息:“网民们的彻夜不眠,温州人民的血浓于水,这些热血和关切,这些悲哀和愤怒,无法触动他们分毫,连起码的谦卑姿态都不会做出来……”网友张宏杰诚挚希望,这些所谓主流媒体不能是一架“与民众,与世界,失去了对话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的机器,你的悲伤和忧虑它听不懂”。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篇“人民网评”中警告说:在诸多社会热点问题上,网络舆论“愈战愈勇”,搅动社会人心;而一些官方媒体屡屡“失明”、“失语”,容易陷入新的一轮思想僵滞。“自为”的民间舆论场,时现乱象,网上谣言满天飞,哀伤太多,戾气太重;“自律”的官方舆论场,则常常趋于自我边缘化,而政府的公信力持续流失而致贫血。

你我都是“乘客”不是“看客”

动车司机潘一恒在最后关头紧急制动,胸口被闸把穿透,引起网民一片感慨唏嘘。温州市民为伤员踊跃献血,一改温州“炒房团”给人们留下的负面印象。

网友“我是李鸿文”写道:在这排成长龙的献血队伍中,有些人正为求学、工作而焦虑,有些人对畸高的房价不满,有些人还在郭美美事件后骂过红十字会,可当另一些个体需要帮助时,他们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手。要建设社会,首先要“发现”社会,“发现”像温州市民献血的社会,发现上海大火中市民集体哀悼的社会。“社会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与细节,是相互取暖、相互支持,是善意的丰富宝藏。”

网友沉痛表示:“到了打个雷就能让火车追尾、过个车就能让大桥垮塌、喝几包奶粉就能肾结石的地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目前活跃在微博上的最高层级官员蔡奇,在微博转发议论:“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脱线。

事故现场

面对与现代化相伴而生的“文明的风险”,我们需要充分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从中央重视到当地施救,从铁道到消防、医疗各部门,救援、医治、寻亲等工作第一时间展开。温州市民自发赶赴现场帮助转移运送乘客,连夜前往血站排长队献血,令人感动。

动车追尾,是这个“多事之夏”惨痛的又一笔;一向被认为较为安全的铁路出事,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从客车起火到煤矿透水,从电梯逆行到桥梁垮塌,安全事故高频率、大范围发生,拉响了“风险社会”的警报。

墨西哥湾原油污染,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现代社会,科技越发展,内部组成的密集度和复杂性就越高;技术越先进,相互的依赖和影响程度就越高。微小的失误、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风险。

今天的中国,更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着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人们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生。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为高速发展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

以铁路为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铁路可说进入了“高速时代”。高铁的里程、时速等达到了世界第一。我们需要这样的速度,但也需看到,更快的车速、更密的车次、更多的路线,需要更精确的管理技巧和更严格的安全意识,这是铁路的“高压线”,也是发展的“生命线”。列车“贴地飞行”,只有系上管理、制度和责任的“安全带”,才能无愧“第一”。

按“海恩法则”,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有着几十起甚至上百起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虽然运行系统有别,但高铁出现的许多“小状况”,已暴露铁路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果足够重视,或能避免事故发生。事发之后,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强调“一定要把事故查清,给社会一个交待”,表明了中央的坚决态度:只有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查明原因,严厉问责,堵住漏洞,做好补偿,才是对事故伤亡者负责,对公共安全负责。

针对近期出现的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发出通知,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提醒各级管理者,在“风险社会”到来之际,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具备前所未有的风险意识。当列车在铁轨上飞驰,管理系统是否能跟上节拍?当高楼不断刷新天际线,消防与救生措施是否一起生长?当桥梁道路建设一往无前,施工质量与工程监管水平能否同样提升?当我们为“嫦娥”遨游太空而自豪,为“蛟龙”潜入深海而骄傲,我们能否在保证公共安全方面,也走得更快?

事故之后,更多的列车将驶过更长的铁轨,发展高铁的方向不会因此改变,但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在对事故的处置总结后更严密地提上日程。惟愿管理部门以痛定思痛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加大安全措施,让所有乘客都能如愿抵达目的地;也惟愿中国这列高速行进在复杂环境中的动车,更稳健、更安全地把人们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