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止机构原理: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疮疖、痱子、婴 儿湿疹用药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2:55


蛇床子别名  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粟

来源  为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 (L.) Cuss.,以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达80 厘米。茎直立,中空,多分枝,表面具棱,幼茎卧地似蛇状,随生长而立起。基生叶有长柄,基部膨大呈叶鞘而抱茎,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3-10厘米,最终裂片窄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夏、秋季开白色小花,复伞花序具伞幅10-30条,不等长,总苞片8-10,小总苞片2-3,均为条形,边缘有细毛。萼齿不明显,花瓣5,倒卵形,先短凹而有向内折的狭窄小舌,无毛,雄蕊5,花丝长达2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长1毫米,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略扁,灰黄色或黄褐色,有香气,成熟后分成2个,分果具5棱,果棱有窄翅,棱间凹入部有油管1个,结合面有油管2个。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田野、河边、路旁草地等潮湿地方。全国各地广有分布。

采集加工  春、秋季采成熟果实,晒干。

药理作用  1.类似性激素样作用:既能延长小鼠交尾期,有能使去势小白鼠重新出现交尾期,并使子宫及卵巢的重量增加。2.蛇床子素在体外对滴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在体外,蛇床子有抑制絮状表皮癣菌的作用,有抑制新城病毒、流感病毒的作用。4.蛇床子提取物有驱蛔作用。5.蛇床子粉能灭孑孓、灭蝇。

性味功能  辛、苦、温。驱风,燥湿,杀虫,止痒,补肾。

主治用法  阴痒带下,阴道滴虫,皮肤湿疹,阳痿。用量:3-10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参考配方  1.滴虫性阴道炎:①蛇床子15克,川椒6克,苦参、白矾各10克,每日1剂,煎汤熏洗阴道1-2次。本方亦可治湿疹。②蛇床子、苦参各15克,煎水熏洗患部,每日一次。

2.妇女更年期阴道搔痒,或外阴部湿疹:蛇床子15克,白矾3克,煎汤熏洗患部,每日1次。

3.婴儿湿疹,慢性湿疹的急性发作期,汗疱疹糜烂期:蛇床子制成软膏,涂抹患处。

4.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蛇床子适量,捣烂,放烟斗中做成卷烟,当烟吸,每日2次。

5.阳事不起: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30丸,温酒下,日3服。

6.痔疮肿痛:蛇疮子煎汤熏洗。

鸡腿堇菜别名  走边疆、红铧头草、鸡腿菜、胡森堇菜

来源  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鸡腿堇菜Viola acuminata Ledeb.,以叶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通常无基生叶。根状茎较粗,垂直或倾斜,密生多条淡褐色根。茎直立,通常2-4条丛生,高10-40厘米,无毛或上部被白色柔毛。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1.5-5.5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锐尖、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通常心形(狭或宽心形变异幅度较大),稀截形,边缘具钝锯齿及短缘毛,两面密生褐色腺点,沿叶脉被疏柔毛;叶柄下部者长达6厘米,上部者较短,长1.5-2.5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草质,叶状,长1-3.5厘米,宽2-8毫米,通常羽状深裂呈流苏状,或浅裂成齿牙状,边缘被缘毛,两面有褐色腺点,沿脉疏生柔毛。花淡紫色或近白色,具长梗;花梗细,被细柔毛,通常均超出于叶,中部以上或花附近具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线状披针形,长7-12毫米,宽1.5-2.5毫米,外面3片较长而宽,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约2-3毫米,末端截形或有时具1-2齿裂,上面及边缘有短毛,具3脉;花瓣有褐色腺点,上方花瓣与侧方花瓣近等长,上瓣向上反曲,侧瓣里面近基部有长须毛,下瓣里面常有紫色脉纹,连距长0.9-1.6厘米;距通常直,长1.5-3.5毫米,成囊状,末端钝;下方二枚雄蕊之距短而钝,长约1.5毫米;子房圆锥状,无毛,花柱基部微向前膝曲,向上渐增粗,顶部具数列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先端具短喙,喙端微向上噘,具较大的柱头孔。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无毛,通常有黄褐色腺点,先端渐尖。花果期5-9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杂木林林下、林缘、灌丛、山坡草地或溪谷湿地等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河北、陕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区,主产于东北及黄河流域。

采集加工  春、夏、秋均可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淡、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嫩叶可作蔬菜食用。

主治用法  肺热咳嗽,跌打肿痛,疮疖肿毒。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裂叶堇菜别名  疔毒草、深裂叶堇菜

来源  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裂叶堇菜Viola dissecta Lede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植株高度变化大,花期高3-17厘米,果期高4-34厘米。根状茎垂直,缩短,长约5-12毫米,粗3-8毫米,节密,常自下部发出数条较肥厚的淡黄色根。基生叶叶片轮廓呈圆形、肾形或宽卵形,长1.2-9厘米,宽1.5-10厘米,通常3,稀5全裂,两侧裂片具短柄,常2深裂,中裂片3深裂,裂片线形、长圆形或狭卵状披针形,宽0.2-3厘米,边缘全缘或疏生不整齐缺刻状钝齿,亦或近羽状浅裂,最终裂片全缘,通常有细缘毛,幼叶两面被白色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仅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叶脉明显隆起并被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度、毛被物常因植株个体不同变化较大,长1.5-24厘米,幼叶之柄常被短柔毛,后变秃净无毛;托叶近膜质,苍白色至淡绿色,约2/3以上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狭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齿。花较大,淡紫色至紫堇色;花梗通常与叶等长或稍超出于叶,果期通常比叶短,有毛或无毛;在花梗中部以下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7毫米,先端稍尖,边缘狭膜质,具3脉,基部附属物短,长约1-1.5毫米,末端截形,全缘或具1-2个细齿;上方花瓣长倒卵形,长8-13毫米,宽6-9毫米,上部微向上反曲,侧方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7-10毫米,宽约6毫米,里面基部有长须毛或疏生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4-2.2厘米;距明显,圆筒形,长4-8毫米,粗2-3毫米,末端钝而稍膨胀;花药长1.5-2毫米,药隔顶端附属物长1.5-2毫米,下方雄蕊之距细长,长3-5毫米,粗0.5-0.7毫米;子房卵球形,长约1.8毫米,无毛,花柱棍棒状,长2-2.5毫米,基部稍细并微向前方膝曲,柱头两侧及后方具稍增厚而直展的缘边,前方具短喙,喙端具明显的柱头孔。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7-18毫米,先端尖,果皮坚硬,无毛。花期较长自4月至9月,果期5-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杂木林缘、灌丛下及田边、路旁等处。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浙江、四川、西藏等省区。

采集加工  春夏秋均可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微苦、凉。清热解毒,消痈肿。

主治用法  无名肿毒,疮疖,麻疹热毒。用量6-1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莲子草别名  虾钳菜、节节花、水牛膝、鳖脚菜

来源  为苋科莲子草属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 (L.) DC.,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45厘米。茎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纵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一行横生柔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1-8厘米,宽0.2-2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锯齿。夏秋开白色花,头状花序1-4个腋生,球形或矩圆形,无总梗,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白色,宿存,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成环状,花药1室,退化雄蕊三角状钻形,全缘,子房1室,有胚珠1枚。胞果倒心形,边缘常具翅,包于花被内。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路边、水边、田边潮湿处。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甘、淡、凉。清热凉血,利水消肿,外用拔毒止痒。

主治用法  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疮疖肿毒,湿疹,皮炎,体癣,毒蛇咬伤。用量15-30克,水煎服,或鲜全草60-120克,绞汁炖温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浓汁洗患处。

倒地铃别名  假苦瓜、风船葛、带藤苦楝、灯笼草

来源  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小果倒地铃C. halicacabum L. var. microcarpum (Kunth) Blume.,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倒地铃:一年生攀援状细柔草本,茎长1-3米。有纵棱5-6条,无毛或有微毛。二回三出复叶互生,轮廓三角形,长5-12厘米,顶生小叶较大,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5-2.5厘米,侧生的卵形或长椭圆形,边缘有少数粗锯齿,或分裂或有时羽状分裂,膜质。夏秋开白色小花,长约2.5毫米,成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柄细长,具4棱,最下面的1对花梗发育成下弯的卷须,花杂性,两性花与雄花萼片4,花瓣4,雄蕊8。蒴果倒卵状三角形,肿胀,囊状,膜质,成熟后开裂为3果瓣。图示为倒地铃。

  2.小果倒地铃:外形与倒地铃甚相似,果较倒地铃小一倍。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边、草地或灌木林下。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微辛、寒。散瘀消肿,凉血解毒。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孕妇忌服。

交让木别名  画眉珠、虎皮楠

来源  为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以种子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白色,平滑,枝粗壮,小枝灰绿色,无毛,疏生椭圆形皮孔,叶痕明显。单叶互生,而多密集于枝端,新叶开放时,老叶即全部凋落,故称"交让木",叶柄红色,长3-4厘米,叶片近革质,长方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3-5.5厘米,两端均较尖窄,全缘,中脉带红色,侧脉常不明显,上面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初夏开淡绿色小花,成短总状花序,雌雄异株,花不具萼、瓣,雄花有雄蕊8-10各,雌花有8-10各退化雄蕊,贴生子房基部,子房2室,柱头2枝,密生深红黑色柔毛,花后变黑色。核果长椭圆形,黑色,被白粉。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林中或为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地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凉。消肿拔毒,杀虫。

主治用法  疮疖痈肿。用量15-30克,外敷适量。种子和叶加食盐捣烂敷患处。叶煎水喷洒,可杀蚜虫。

雪药别名  毛花点草

来源  为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毛花点草Nanocnide lobata Wedd.,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状、上部分枝草本,高15-30厘米。茎上有倒生的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扇形,长0.5-2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有粗钝齿,上面有白色点状突起,两面均具散生的白色长毛。春季开白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出于枝梢叶腋,雄花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具短梗,雌花花被片4,柱头画笔头状,有时雌花序边缘有雄花数朵。瘦果卵形,有点状突起。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阴湿地区草丛或石缝中。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集加工  春、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酸、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烧烫伤,疮疖、痱子。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烧伤:雪药全草1斤,洗净阴干,菜油10斤,将全草浸泡于菜油中1个月以上,取上层油轻搽烧伤面。

苦瓜别名  癞瓜

来源  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根、瓜、叶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多分枝,常被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3-6厘米,叶片近圆形,长和宽各约5-12厘米,通常5-7中裂至深裂,裂片倒卵窄椭圆形,边缘有波状齿,两面稍有毛或近无毛。夏季开黄色花,花雌雄同株,均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10厘米以上,中部或基部有肾状圆心形苞片一枚,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花有3雄蕊,花药联合,药室折曲,开花后分离,雌花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果实长椭圆形、卵形,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多数,椭圆形,扁平,包于红色肉质假种皮内。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分别处理,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瓜、根、叶:苦、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瓜、根、叶:中暑发热,牙痛,肠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痱子,疔疮疖肿。用量60-9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搽患处。

石荠宁别名  痱子草、热痱草、紫花草、荆苏麻、北风头上一枝香、小苏金、土荆芥、沙虫药、蜻蜓花、香花草

来源  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石荠宁Mosla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方柱形,多分枝,被下曲的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3-20毫米,叶片卵形,长1-4厘米,宽8-25毫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两面均有锈色腺点。秋季开花,花在枝顶部轮集成间断的假总状花序,苞叶较花梗长,卵状披针形至卵形,先端渐尖,背面和边缘均有长柔毛,花萼钟形,长1.9-2.5毫米,有10条纵脉,外有长柔毛及金色腺点,二唇形,上唇3齿,下唇2齿,花冠淡红或红色,二唇形,长4.5毫米,外被有微柔毛,花冠管基部收缩,收缩处上面有环毛,向喉部渐渐扩张,上唇较短,顶端微凹,下唇两侧裂片近于半圆形,中裂片大而外折,倒心形,内有长柔毛,顶有圆齿,雄蕊2,假雄蕊2。小坚果近于球形,黄褐色,有网状突起的皱纹。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路旁、山沟、沟边湿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阴干备用。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辛、微温。疏风清暑,行气理血,利湿止痒。

主治用法  感冒头痛,咽喉肿痛,中暑,急性胃肠炎,痢疾,小便不利,肾炎水肿,白带,炒炭用治便血,子宫出血,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痱子,皮炎,湿疹,脚癣,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用量3-1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参考配方  1.软组织挫伤:石荠宁适量,洗净,和红糖共捣烂,取汁内服,药渣敷患处。

2.感冒、中暑:石荠宁全草15克,水煎服。

3.痱子:鲜石荠宁全草2斤,煎水外洗。

4.无名肿毒:鲜石荠宁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5.蜈蚣咬伤:鲜石荠宁叶擦患处,或烧存性,研粉加麻油调敷。

小鱼仙草别名  土荆芥、假鱼香、野香薷、热痱草、痱子草、月味草、红花月味草、姜芥、四方草、山苏麻、疏花荠宁

来源  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小鱼仙草Mosla dianthera (Buch.-Ham.) Maxi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揉碎后有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多分枝,有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1-2厘米,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或近无毛,均有金黄色透明腺点。秋季开淡紫色小花,常2朵对生,集成花轮,排成间断的假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苞片针状或条状披针形,萼钟状,长约2毫米,外面脉上被短硬毛,5齿裂,上唇3齿,齿卵形,中齿较短,下唇2齿披针形,果时萼增大,花冠二唇形,长4-5毫米,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具圆齿,雄蕊2,假雄蕊2。小坚果近球形,具疏雕纹。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燥坡地、山岗、村边或湿润的草地上。分布于江苏、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温。祛风发表,利湿止痒。

主治用法  感冒头痛,扁桃体炎,中暑,溃疡病,痢疾,外用治湿疹,痱子,皮肤瘙痒,疮疖,蜈蚣咬伤。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或鲜草捣烂敷患处。半干全草烧烟可以熏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