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命湖结局:东北首富牛秉坤助梅兰芳出道(上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13:38

东北首富牛秉坤助梅兰芳出道(上)

作者:田永源 来源:新民晚报

东北首富牛秉坤  

当年梅兰芳为牛秉坤在北京买的四合院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名震中西,“喜连成”京剧戏班也广为世人知晓。然而,东北首富牛秉坤创办“喜连成”戏班,培养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大批京剧大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本文选自《档案春秋》2010年第6期。
    
“喜连成”的由来
    
    牛秉坤,字子厚,同治五年(1866)出生于吉林。牛家祖籍甘肃,后移居山西。因家庭生活艰窘,无以为生,牛秉坤曾祖父牛金玉又从山西逃荒到吉林。逃荒前,家中人以砸碎家中仅有的一口铁锅,各执碎碴一片,作为日后重逢的凭证,故后人又把牛家称为“砸锅牛”。
    
    牛金玉夫妇辗转来到了吉林省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先在小东门外种地,开菜园子,后又开店经营油盐烟麻。当时,松花江上,舟船往来络绎不绝,使小店生意非常兴隆,越做越大。1881年,牛金玉的孙子牛化麟病故,牛家企业的管理重担就落在了年仅15岁的少年牛秉坤肩上。
    
    具有经营天赋的牛秉坤,继承和发展了家业,使牛家企业经营范围扩展到高级百货,后来又发展到金融业,开当铺、钱庄。在哈尔滨、长春、四平、沈阳、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山海关、唐山、天津、太原、济南等都有牛家的企业。牛家的“升”字号店铺仅在北京就有17家之多,如专门经销绸缎的“恒升源”绸缎庄、以推销东北烟草为主的“恒升昌烟麻店”、以收旧衣物为主的“恒升禧当铺”、经营南北草药的“恒升堂药店”等等。牛秉坤为适应京城经销玉器古董的需要,又在琉璃厂开设一家“恒升润”玉器店,在前门西大街开设“恒升源”钱庄,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一个势力浩大的“山西帮”。他又出资在北京阜成门外建起“山西会馆”,专门接待那些来北京经营的山西老乡。到了民国十年(1921),牛家几乎控制了北京的主要金融业、药材、山货和粮食生意。发展到民国十三年(1924),牛秉坤的“恒升源”钱庄几乎成了北京和华北的主要私人银行,当时许多政要和军阀都要依靠牛秉坤筹划军需之资。牛秉坤在北京的势力是一般外地商人所不敢小视的,所以有“北方胡雪岩”之称。
    
    牛秉坤的业余爱好丰富多彩。摄影、园艺、修理钟表,以及占卜、算卦、批八字等无所不好。他还经常吹打弹拉,凡笙管笛箫无不精通。他尤其喜欢戏曲,特别是对京剧情有独钟。
    
    牛秉坤是个大孝子,由于母亲爱看京剧,1901年,牛秉坤通过京剧艺人叶春善(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之父),请到北京“四喜班”戏班来吉林“康乐茶园”演出,为母亲办生日庆祝堂会。在交往和演出过程中,他通过观察和了解,知道叶春善为人诚恳,办事认真,精通京剧行当。牛秉坤很赏识和信赖叶春善,他提出:请叶开办一个京剧科班,由牛家出资,在北京、吉林两地轮流演出,既可解决牛家看戏的问题,也可以为京剧培养一批人才。叶对此很慎重,唯恐辜负了牛秉坤的美意,推托再三,方才应允。
    
    牛秉坤拨出白银四百两作为开班经费。以他的三个儿子的乳名喜贵、连贵、成贵各取一字,将科班定名为“喜连成”科班,又向北京东大寺精忠庙(清朝时对梨园行说公道话的机构)立案。招收了一批学员,并聘请了萧长华、苏雨卿、宋起山、唐宗成等十三位京剧名师分科执教。
    
    由于“喜连成”科班办得红红火火,牛秉坤又为科班增加了投资,并派专人管理财务,使戏班越办越好。后来,牛秉坤同叶春善还结成了连襟。
    
    “喜连成”科班从1904年到1944年共招收了12班,培养了京剧学员700余人。很多学员日后在京剧界都成了“名角”,声誉极隆,比如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
    
牛秉坤慧眼识珠
    
    如果说梅兰芳是世界艺术苍穹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那么,造就这颗明星的诸多因素中,不得不提牛秉坤。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驾崩,“国丧”期间在北京不能唱戏。叶春善便带着“喜连成”戏班远下关东,来到松花江畔的小城吉林唱戏。一天早晨,牛秉坤同叶春善在吉林城北山散步。一个在小树林练剑的少年一下子吸引住了牛秉坤的目光: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仿佛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秉坤简直看呆了。他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这样的剑技还是不多见的,况且还是个孩子——叶春善介绍说,这孩子正是喜连成的学员,姓梅,艺名“喜群”。牛秉坤并不满意这个艺名,从此记挂着要给梅喜群起艺名的事。
    
    一天,他专程来到腹有诗书的自家兄弟牛二爷家,请牛二爷给梅喜群起个艺名。牛二爷沉思了片刻,说:松、竹、梅、兰四君子中,“梅”最为高雅,只有“兰”才能配得上。如取“梅兰芳香”之意,可叫“梅兰芳”。牛秉坤一听,高兴地连声称好。梅喜群听了后,也非常喜欢。从此改名“梅兰芳”。
    
    梅兰芳随“喜连成”戏班在吉林整整唱了两年戏。1915年春,牛秉坤带领“喜连成”戏班回北京。一路上在长春及奉天(沈阳)接连唱了几个月。“喜连成”戏班所到之地,众人奔走相告,都以一睹梅兰芳为快。梅兰芳经过四平街时,东边道尹兼四洮铁路督办马龙潭下令全城悬灯结彩,并且亲自到车站迎接。“喜连成”戏班到沈阳演出《天女散花》时,奉天军务督办赵尔巽携眷看戏,并在演出后在衙署设宴招待梅兰芳。在天津演出时,又一炮打红,轰动全城。
    
    梅兰芳名声大振东北又誉满津门,回到北京后戏单接踵而来,梨园界在广德楼演出,为梅兰芳挂了“头牌”,从而越演越红。




                                                            东北首富牛秉坤助梅兰芳出道(下) 

                                -田永源-摘自《档案春秋》2010年第6期

            ■ 梅兰芳在英国演出时与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左一)合影

  

  梅兰芳海外演出的幕后推手

  1913年,牛秉坤结识了日本文化人、京剧迷、《顺天时报》主编适武雄,并经常给他操京胡,给他说戏。该报设有“演艺专栏”,在当时戏剧界有较大的影响。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牛秉坤又把目光聚焦到海外。

  他首先建议适武雄推荐梅兰芳出访日本。适武雄非常赞同他的远见卓识,积极为此事努力。1919年,日本帝国剧院董事长大昌喜八郎男爵来中国旅行,住在六国饭店。

  大昌喜八郎是大昌财团的创始人,在日本财界有很大的影响力。牛秉坤便通过适武雄积极斡旋,请大昌看梅兰芳的戏。大昌看了梅兰芳主演的《天女散花》后,大为惊奇和赞赏。1919年四五月间,梅兰芳正式接受大昌喜八郎的邀请,一行三十五人,第一次赴日本演出。 

  梅兰芳在东京、大阪和神户共演出十七天,献演了十九个剧目,在日本各界引起极为强烈的反响,在全岛刮起了“梅兰芳旋风”。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了东京大地震,东京帝国剧院被震毁。1924年9月,剧院修复。大昌喜八郎为了让剧院重新开业的开幕式更为隆重,也庆贺自己88岁的寿辰,特邀请梅兰芳赴日演出。梅兰芳此次在帝国剧院共演出15场。演出了《麻姑献寿》《廉锦枫》《红线盗盒》、《贵妃醉酒》《嫦娥奔月》等戏。

  梅兰芳两次日本演出的巨大成功,都在国际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引起了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刘竹君的注意。他建议外交部可以利用梅兰芳的精湛技艺,为外交做些工作。在他的推荐下,梅兰芳应北京政府外交部邀请,首先在外交部宴会厅为招待美国人在华北创办的几所学校的俱乐部委员会演出了一场京剧《嫦娥奔月》。梅兰芳以其细腻动人的表演,赢得了300多名美国教职员的赞赏,反响热烈。演出结果是外交部没有想到的,于是从那以后,梅兰芳的演出便成为招待外宾不可缺少的节目。

  在那次观看梅兰芳为招待美国人演出的京剧《嫦娥奔月》的观众中,有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思。看完演出后,他当即就对陪同他的交通总长叶恭绰表示:“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是请梅兰芳往美国去一次,并且表演他的艺术,让美国人看看,必得良好的结果。”

  演出后,芮恩思还亲自到梅兰芳家去拜访,表达了邀请他去美国演出的想法。

  梅兰芳虽曾两次成功访问了日本,但是他认为,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具有文化上的亲缘性,对于中国京剧的接受相对容易;而美国与中国的文化背景相去甚远,京剧艺术能否在这个异质文化的国土上引起反响,对他本人而言完全是一个未知数。当时美国正被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困扰,市场一片萧条,人们会掏腰包去看来自异域的演出吗?如果演出不理想,不仅仅是剧团受损失,更是对中国京剧艺术和中华民族感情的一种伤害。

  梅兰芳以一种对于京剧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来思考此次出行的意义,让芮恩思深受感动。他说:“请您放心,据我的分析判断,中国京剧一定会博得美国人的欢迎,并且可在世界上占一席地位的。”

  1929年冬,梅兰芳率团从上海踏上了英国的“加拿大皇后”号邮轮,远涉重洋,到美国巡回演出。

  让梅兰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的第一场演出,就极其成功。许多美国人被他精湛的艺术表演所倾倒,由此对东方艺术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后来,黑市票价被炒至十六美元,翻了一倍还多。

  梅兰芳在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几十个城市共演出了72场戏,历时半年之久。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在美国掀起了一阵“梅兰芳热”的狂潮。

  梅兰芳访美又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来他又应邀去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演出。

  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界的骄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也成为享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君子情厚谢故人

  梅兰芳功成名就后,念念不忘牛秉坤的知遇之恩,不止一次十分感慨地说:“没有牛秉坤,就没有喜连成科班,自然也就不会有我梅兰芳了。” 

  世事沧桑。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牛秉坤破产了。不愿在日寇铁蹄下生活的牛秉坤,带领家人来到北平,暂住在他的连襟叶春善家。

  梅兰芳得知后,表示决不能袖手旁观。在他的倡导下,北平伶界决定在北平广德楼戏院为牛秉坤举办三日义演。义演由梅兰芳领衔主演,参演的还有“喜连成”戏班的艺伶侯喜奎、贯大元、萧长华、李春林、姚佩兰、高百岁、陆喜才和小十三旦等人。 

  义演结束后,梅兰芳用这笔钱为牛秉坤在北平置办了“阴阳二宅”。即在北平宣武门外西河沿为牛秉坤购买了一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供其养老。又用1500块现洋,买到了皖系军阀段祺瑞的一具楠木棺材。牛秉坤1943年病殁北平,死后果真用这款棺木收殓,运回吉林北山安葬。

  1952年3月,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梅兰芳来东北义演,重返吉林故地。在火车上,梅兰芳就向吉林省文化局长陈海楼询问牛家后代人的情况及牛秉坤墓地的情况。得知牛家的后人都健康平安,牛秉坤的墓地也保存完好很欣慰。到了吉林市,梅兰芳在繁忙的演出准备期间,还抽空接见了牛秉坤的部分子孙,并给了一些资金。

  梅兰芳在“吉林省实验京剧院”(原清末斯美茶园、伪满新庆大戏院)共演出六天六场戏20多个剧目,群众三更排队购戏票,再次轰动吉林城。街谈巷议持续了许久,群众纷纷感谢牛秉坤给大家带来的福分。

  演出刚刚结束,梅兰芳就乘坐一辆大马车,由原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振庭陪同,牛秉坤长孙牛世勋带路,来到吉林城北沙河子乡晓光村牛家山祖茔,凭吊牛秉坤。梅兰芳站在墓前恭恭敬敬三鞠躬,表达他对牛秉坤的感恩和思念之情。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梅兰芳在写《舞台生活四十年》之前,曾专门去征求牛秉坤夫人七姨太的意见。梅兰芳说:“我要写《舞台生活四十年》,对老东家的功绩怎么谈哪?”七姨太说:“算了,他是个资本家,如果写他,对你们都不好,会犯错误的。”梅兰芳说:“老东家的恩情,我这辈子、下辈子都报不完。做人要有良心,我宁可犯错误,也要为老东家好好写一写。”

  于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用诚恳的语言,高度肯定了牛秉坤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