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铝工艺品:莫让贪腐假以孝道美名(金台随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30:43

莫让贪腐假以孝道美名(金台随感)

陈先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25日   24 版)

  德孝之美德,古往今来为我们民族所尊崇,被视为做人的基本道德。德为善之首,百善孝为先,尽人皆知。但即使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也常被一些人所歪曲理解。据报道,某县提出一条“治县新政”,即要用孝道来考核干部。按“新政”规定,辖属科局官员如果要作为预提后备干部,必须持有其公婆或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书”,无德不孝者一律不允许提拔使用。

  孝敬父母是人之根本,无德不孝的人肯定当不了什么好官。在商品经济时代道德传统的传承引发社会隐忧的背景下,重提“德孝”观念,的确很能打动人心。然而,来自舆论和媒体更多的却是批评之声。批评者认为,私德是代表不了官德和公德的,一个领导干部,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不能用最低标准要求。另外,孝顺父母与当好领导,是既关联又不能等同的两回事。谁能保证,一个对父母百般孝顺的人就一定能是一个造福一方的清官呢?管官治吏,应在根本问题上想办法,不能依赖封建时代的“以孝治天下”的招数。远的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他在未篡权之前,可以说“宗族称孝,师友归仁”,被列为一方知名孝子,但一经得势,便穷凶极恶,滔天虐民。两种面孔,被他演至极致。近的有前几年被查处的大贪官胡长清,据说当官后他每次回归故里都大尽孝道,又是买营养品送岳父母,又是亲自送岳父母检查身体。为显其敬孝之心,他每次到岳父母家,是一定要住在地铺上的,这曾被民间传为佳话,让两位老人也备受感动,逢人即夸女婿如何好,如何敬上知孝。后来当胡长清贪腐行为东窗事发,被证明是个大贪官时,其岳父得知后哭瞎了眼睛,最后气绝身亡。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引为骄傲的女婿竟然是名闻天下的贪官。

  孝道作为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社会所看重,成为知人论事的评价标准,正因如此看重,也就常常成为少数干部的软肋。比如一些图谋向执掌权力的官员以行贿通关的人,当知道在领导者身上下功夫未必行得通时,便另辟蹊径,把目光盯住领导者的“后院”,在领导干部的父母身上做文章,美其名曰:替上级尽孝。这的确是一些人的软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招。有的官员当自己直接面对诱惑时可能还能扛得住,不至于打败仗,却架不住软肋部位遭到攻击,比如白发二老或妻子、家人,如果因受人以礼,三番五次对某人进行夸耀和举荐,在孝道和亲情的名义下,有的干部可能会放弃原则立场的底线。毋庸置疑,我们如今的干部队列里,凭这样的“后院捷径”加官晋爵的不乏其人。腐败假了孝道美名,确实会击倒意志本来就不那么坚定的人。七寸软肋,中了下怀,还不乖乖就擒。实际上,无论行贿受贿双方,都是孝道的美名下的另一种贪腐行为。当然,身为父母高堂,如果是德高望重的清醒者,自然会断然拒绝这种“曲线求官”的人;如果是贪图利益的庸庸长辈,那就可能会因贪图私利断送了子女的光明前途,赔了儿子又折财,于公于私都是很不值得的。

  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求自己是要有高标准的,一个孝字代表不了官德,更不能用孝道意见证明书这样的简单方式考察干部,这等于是视管官治吏为儿戏。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在履行职责上下功夫,而是挖空心思用奇招怪招捞声誉,做形象广告。去年江苏沭阳一位干部,也搞过什么“忠于配偶证明书”之类的东西来考核干部,表面看是对干部的严格管理,而后来事实上没有一个包二奶的腐败分子拿不来妻子写的“忠诚证明书”的。这件事此后被传为笑柄。

  其实,考核干部的官德品行,不需要什么奇招妙招,最好的办法还是听听群众怎么评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干部怎么样,认认真真去问百姓,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至于评价干部的标准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看他能不能真心诚意地、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