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阁寺:观影洗心生禅意—读于云天摄影随笔《我思故我行》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45:01
观影洗心生禅意
—读于云天摄影随笔《我思故我行》有感
文:释藤

在我的印象里,于云天先生的作品总是带着静简和澄澈、充满了空灵和神秘、一张张让人惊叹的风光大片,无形中给人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空间,让人忍不住想探索每张作品背后的影像语言,可是此刻,当我读完了于云天先生亲笔签名的摄影随笔《我思故我行》时,却有一种意尤未尽,豁然开朗的感觉,整本书带给我的不止是对于摄影的启发,更多的却是对于人类内心的一种坚韧和追求,让我深受感触。
对于风光摄影,知情者都知道颇为艰辛,不光要爬山涉水不说,还得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要想拍到好的风光大片,除了需要一颗对摄影热爱的心,还得具备一份旁人所没有的韧性和耐性、就是俗话说的:忍受得了孤独、寂寞、经受得了苦难和风雨。
在于云天先生的拍摄日记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风光大师风光的一面,而是读到了一个摄影家品性的纯良和对摄影事业的那份真情厚意,流露在书页里的心情体会,点点滴滴,都如此真实,率性、坚毅而执着。
许多人评论于云天先生的作品是带着“禅意”的,空灵,飘渺、神秘、大气,他们透过于先生的每一幅风光大片,体会到了一种常人无法逾越的境界。当然于云天先生的作品确实透露出一份气势和独特的韵味,静观其影像变化,总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洗涤和共鸣,尤其是看到空旷的高山峡谷、气势恢弘的雪域河川、大自然神秘莫测无穷的变化,在他的镜头下展现着别样的风情时,你的内心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对自然的崇敬和膜拜,万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凸显的非常纯粹。
综观于云天先生拍摄的影像作品,取景,选材,构图上都讲究一种独特的韵律美、画面简洁而高雅,主体事物被周围的环境烘托的恰倒好处,人和自然仿佛能够融为一体又那么遥不可及。也许正像先生自己所说的一样:“当你站在原始旷野或是高原顶峰,并用真切的心灵感受和关照大自然的庄严神秘和深邃时,你是否意识到一种神圣崇高的犹如宗教般情感的高峰体验油然而生,一种浩茫混沌的感受骤然澄澈,这是在荒凉寂寞与孤独中领略出的悲壮的崇高意识,是对人生对生命深刻的体验感受,我深深地陷入难以言尽的思索之中……”,所以与其说这本摄影随笔录是在谈艺术创作的理念、观点、还不如说是于先生在对自己多年来拍摄历程的一种回顾,对人生一种更深刻的思索。
这本书从于先生开始涉足摄影谈起,一字一句,清晰地记录了他拍摄过程里的内心感触,对于山水的热爱之情,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之意,描写的非常自然,透彻、仿佛是一位熟悉的朋友在拉着家常,你读着这些笔记的时候,能够随他笔下的文字走进不一样的山川高原上去,和他一起感受拍摄过程的风雨阳光;那些关于拍摄生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那种对于万物的爱和真挚朴实的心性,表露无疑。
读着于先生的笔记,我看到了一个摄影家纯净的心灵轨迹:那些通过镜头下折射出来的山山水水,每一处走过的山川河流,先生对于自然的探索和热切的心情,都描写的饱满而真实;几十年来,于先生走过的高山大川不计其数,他一一用影像的方式留存下来了,这样的留存并不是因为先生想得到什么物质上的回报,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彻底被大自然给同化了的结果。
上次有幸和于云天先生一起畅聊了几个小时,他对于人生的豁达,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让我肃然起敬,我在于先生身上看到了他对风光摄影真正的热爱之情,那份珍惜自然和生命的最简单的追求。他对我说:”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我们始终无法超越自然,所以能够走进自然,投入它的怀抱,让身心都得到洗涤和感染,这才是最重要的!”摄影的魅力是什么?有时候我们经常扪心自问,其实惟独真正融入生活、自然,全身心的投入了,你或许才能够感受到它真正无法言说的独特魅力。
在于先生的随笔录里,没有大谈风光大片是如何拍的,是如何选取角度的,是如何拍摄成功的,他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心路历程,而这样的记录却恰恰是最难能可贵的,因为通过这些真实的随感,读者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摄影家的心境,每一幅作品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当我读到于先生因为翻车、因为雪崩、因为狂风暴雨,差点就命在旦夕的时候,心都提了起来,原来风光拍摄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我们欣赏到一张张宜人养眼、让人惊叹的风光大片时,只是贪图眼前的享受,却几乎很少去想象创作者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于先生曾和我说过:“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通常都是经过数次,甚至是几十次的爬涉、等待得来的,比如拍大漠雪山的日出,有时当你气喘喘吁吁地爬到山顶,忍受着缺氧的痛苦,可是到了山顶,却没有你期待你的情景出现,你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返回,不断地重复着走同样的一条;拍河流大海的时候,往往人到了海边却无法靠岸,你背着沉重的器材又得折返而回。说到这里我想起上次和于云天先生一起去一个海岛拍摄的情景,当时出门的时候风平浪静,一切都似乎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可是当我们坐上小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即将抵达海中的小岛时,却刮起了风浪,浪有七八米高,整只小船在风浪里颠簸,人在船上仿佛一下子要被掀到海里去的感觉,于是一船摄影者只得悻悻而回。航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岸上,我惊魂未定,于先生却淡然一笑,对我说:“释藤,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风光摄影的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一年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时刻,对于这样的遗憾不是没有,而是习惯了,所以就养成了一种淡然处之的心态。”听了于先生的话,我才深刻体会到风光摄影背后的付出和不易。
这段时间,读了于先生的摄影随笔录,我更是看到了他对于风光摄影的爱好和执着的精神,让人感动。也许这些风光大片,并不是先生刻意反映出来的一种禅意,而是他的内心已经渐渐地融入了自然和宇宙,当他面对神圣的自然风光里,内心剩下的只有澄澈和空灵,当喧嚣和红尘远离时,镜头下取舍的便是内心最纯粹的,淳朴的折诉求了。而只有他的内心快乐了,从容了,淡然了,作品才能够透露出更为大气和恢弘,轻盈和飘逸的气息,这样的作品,是于先生一生孜孜追求的折射,是下意识中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
有人说:一个人的作品能够折射出创作者的品性,修养!我觉得这话说的颇有道理,透过于先生的文字,于先生的作品,我看到了一个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对于自然,宇宙、万物、生命的爱,一点一滴地渗透在这些字里行间,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每一幅风光作品里。
我想只有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把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才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风光的内涵和思想,拍摄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去呈现镜头下千变万化的瞬间。对于这些于云天先生做到了,而且做的那么自然,那么纯粹,不搀和一丝一毫的杂念,这才能够让人品味到“禅”这个空灵,却捉摸不到的境界。






——以上作品均选自于云天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