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招聘:不了解动机,就无法判断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11:11

不了解动机,就无法判断行为   灵山居士

 

在多数时候,我们会透过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的动机,这是因为我们很难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行为。行为是我们判断他人的唯一依据。但类似的判断非常容易出错。

中国历史上有个投降元朝的宋朝官员,如果你只看他的行为,你可能会非常不齿,按照中国传统观点,我们有义务对投降的人表达鄙视。但事实上,这个投降者利用他和蒙古皇帝的亲密关系多次阻止了蒙古皇帝针对汉人的屠杀计划。如果他的动机是为了保护更多的汉人,我认为他的投降行为是菩萨行。他牺牲了很多深受传统影响的中国人无法也不愿牺牲的东西——名声。依照中国儒家传统,名声被视为是比生命更需要珍惜的东西。很多人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远牺牲名声。但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说,在特殊的时候,这些都不是很重要。

如果你看到某人在餐厅使用便携筷子,你会如何?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如果你恰好了解使用一次性筷子对于保护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深层次意义并且自己也在使用,那么你很可能认为对方也是出于这种动机和发心。但真实情况却未必如此。

我曾经遇到过同样使用便携筷子的人,当他从包里取出便携筷子的时候我也产生了同样的误判,但是很快我就明白他使用便携筷子并非如我所认为的那样是出于环保目的,因为他同时也使用便携勺子。对于出于环保目的的人,使用便携筷子即可达到目的。因为我们使用便携筷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减少对森林的砍伐,从而间接阻碍全球变暖。后来的交流更印证了我的判断,他不是为了环保而使用。他只是是为了自身的环保,也就是说,他们觉得无论是一次性筷子还是饭店所提供的消毒筷子都无法令他们感觉放心。他们觉得只有自己带筷子才最放心。

同样的行为,因为动机的不同,所产生的功德也不同。前者功德无量,而后者,毫无功德,而且会加重你的自私。所以如果我们只看表象,就会产生误判。前者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后者也是一种自私,不过这种自私好于前者的自私。因为这是为了更多生命的利益。所以更值得赞叹。

因此,仅仅从行为你无法判断别人。你必须了解对方的动机,我知道有的时候佛教徒被认为是素食者和环保主义者,我遇到一个环保主义者看到佛教徒穿皮鞋,他为此深感不解。我向他解释说,有些佛教徒穿皮制品是为了利益那些众生(当然不是所有佛教徒都出于这种目的,有的初级佛教徒并不很了解皮鞋和杀戮的关系),他们会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那些动物,这对它们来说非常有好处。如果一双皮鞋穿在一个普通人的脚上,恐怕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利益(穿鞋者和被穿者),但是如果穿在一个成就者的脚上,那么对那个不幸的动物非常有帮助。即使你不是一个成就者,你也可以通过修法回向给那个动物,也会有很好的利益。无论如何,菩萨不应该拒绝任何可以利益众生的机会。

如果你以前习惯于从行为来判断动机,那么你不应该允许自己继续这么做。表面的善行未必是真正的善行,表面的恶行也未必是真正的恶行。

在以前,马尔巴对米勒日巴的行为,如果你只是从行为来判断,那么你很可能得出马尔巴是虐待狂的结论,他居然要求徒弟背石头上山给他盖房子,盖好了之后验收又不满意,要求拆了重盖,他要求米勒日巴“把每一块石头放回你当初找到它们的地方”。这样反复折腾。米勒日巴已经皮开肉绽。但是如果你了解他的真实动机,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就会知道他这么做只是希望米勒日巴尽快消除业障,这种方式是最好最快的,虽然看上去有点残忍。但对于杀了人亡命天涯的米勒日巴来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方法。

佛教徒不应该以行为来判断对方,尤其是在大乘。如果你不是非常了解对方的动机(对凡夫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那么最好不要随便开口,佛陀说过:只有如我一般的人才能真正了知一个人的境界。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是怎么想,就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就会以常理猜测,这很危险,因为有的菩萨不会按常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