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年利率5.88:从头到脚说健康——胸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25:28

从头到脚说健康——胸腔

 

第一节 腠理

何为腠理

中医对“腠”的定义为“气之所辐辏(còu)谓之腠”。腠为阳,指孔穴,就是肌肉内松开的地方。我们吃猪肉时会发现,皮和肉之间有一层筋膜,该筋膜就是腠。

“理”为“血气之所循也”,理为阴,指血肉。肌肤的弹性与阳气有关,阳气足,肌肤的弹性就好。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因此,保护好腠理至关重要。

腠理常见病

汗症

腠理中最常见的病证是汗症。“汗为心液”,这点我们上一章讲过。中医里有句话,“夺血者无汗”,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失血过多,此人则无汗。还有句话,“夺汗者无血”,意思是人要是出汗过多,则会出现血枯之象。

汗症分为多种,以盗汗为例,就分为阴虚盗汗和阳虚盗汗。下面对一些常见汗症一一阐述。

(1)盗汗

盗汗指人在睡眠中的不正常出汗。

人在吃了很热的东西时出汗或者锻炼时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当夜深人静,人进入睡眠状态后不由自主地出汗就不正常了。打个比喻,好像有一个贼偷走了汗液一样,故称之为盗汗。入夜,人的元气本应下藏,但当阴血不足时,就没有力量收敛元气,导致出现盗汗的问题。

阴虚盗汗是由于阴虚火旺造成的,与过度喝冷饮有关。对于此种疾病,应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六黄汤之类的中药医治。

得阳虚盗汗的人日常比较倦怠无神,爱喝热水,属于“阴盛格阳”,意思就是阴气太盛,把阳气格在外面进不去,阳浮于外造成出汗。对此病证可采用扶阳法,通过扶助阳气,使得阳气能够内敛,解决盗汗问题。《伤寒论》中提到的【白通汤】可医治此病。

(2)自汗

除了盗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汗症是自汗。自汗指没有做任何活动,但是身体总是不停地出汗。

太阳表虚,皮表固摄不住汗液可导致自汗。对此证,可采用桂枝汤医治。

胃火太盛也会造成出汗,这是由于胃气胃火过盛后,大肠火的津的功能会过度,使人二便不通,导致大汗淋漓。患者因胃气上飘,常伴有口臭、喘气粗等症状,可用人参白虎汤调制。

“汗出如珠,如油如雨”是汗症中的重病,近于绝症,很难救治,医治前往往要求病人家属写保证书,才能用药。

头与颈部总出汗也是病,是阳虚造成的,医治时以扶阳为主。但家长对于小孩刚睡着时出汗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小孩表虚,往往刚入睡时出现头上甚至全身出汗的情况,入夜十一点后,阳气生发起来,汗就会逐渐消退,只要后半夜孩子不出汗,就不算病,是生理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

有的人一喝酒吃肉立刻就会出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人属于胃热且精不深藏,就是肾精的收敛功能不够强,神明无法内敛,气易往外散。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医治,不算什么病症,但这种人的一个特点是好吃喝,情绪易激动,古代说此类人“主潦倒一生”,不无道理。

(3)“汗下吐”三法

中医治疗常采用“汗下吐”三法,即汗法、下法和吐法。

汗法就是通过出汗、发汗的方式把体内的寒邪攻出去。例如我们感冒初起时,人的整个表阳被憋,可通过服用麻黄汤来发汗,以便把寒邪攻出。

下法就是通过让病人泻的方法来治愈疾病。

吐法是通过让患者呕吐的方法来治愈疾病。例如有些人因湿气太重而出现头痛,且气往上壅,恶心难受,可采用吐法来把无法消化的食物呕吐出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汗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伤寒论》中特别指出,咽喉干燥的人不能使用汗法。因为三阴经走咽喉,咽喉干燥说明人体内的真精不足,这时使用汗法会伤害身体。

第二,淋家不可发汗。“淋家”指小便出现问题的人,如小便如膏状、反复上厕所但每次又尿得特别少的人。这是肺虚的病。这种患者阳气收敛不住,一旦发汗,就有可能会便血、尿血,所以不能使用汗法。

第三,亡血家不可发汗。“亡血家”指失了血的人。前文提到,血汗同源,汗为心液,如果一个人已经失血,再对他使用汗法,就等于继续夺他的血,一旦发汗,会出现寒栗、摇动、浑身打冷战的症状。所以要避免对亡血家使用汗法,否则会造成更大的身体伤害。

(4)出汗与四季养生

出汗对人体来说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中医养生自古就不主张在体育锻炼时出过多的汗,而且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方式出汗都有理论阐述。

春天的时候,人冬天储藏的肾精开始慢慢地宣发,让自己疏泄一下即可,要“广步于庭”,即养生需要慢慢地生发起来,不能太过迅速,不可出大汗。

夏天是人生长过分发散的时机,天气炎热,阳气浮越在外,所以一定要出汗。在夏季出汗也是人的一种自保。

夏天时我们人体需要打开毛孔、好好宣泄,就好像麦子抽穗一样,麦穗打开之后,垃圾才能够代谢掉,这样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营养物质才能够收进来,才能贴秋膘,到了冬天也就有东西可藏。夏天没有让肌肤腠理充分开泄或者开泄不够,垃圾就会把肌肤腠理堵住,即使想贴秋膘,营养物质也进不来,等到冬天想藏精华的时候,这个“仓库”是空的,就没有东西可藏。夏天如果不能很好地出汗,生长之机不能养好,就有可能导致秋天肃降之时出现咳嗽等一系列的病症。

现在,我们长期使用空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谈到呼吸时,往往只在意口鼻呼吸,而忽略了肌肤腠理这个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夏天不出汗,整个肌肤腠理都得不到宣泄,使身体的疏泄功能受到创伤,引发疾病。

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此时相当于十二时辰中的子时,一阳初生。人体的腠理在夏天没有开泄好,秋天不能补进东西,体内的精就会不足,在冬至万事万物需要生发之时,体内无精生发,故此时得重病的人多,民间有“冬至前后死人多”的说法。这种认识也是中医的一个独特见解,中医认为疾病都不能只看当下的问题,要溯源。

这里又一次涉及人该怎么补、如何补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虚,一有病就想补,懂得了四季养生的道理后,我们就会知道,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泄”不是开泄,而是“通”的意思,经脉没有通畅,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都流动起来,我们的经脉通畅了,回来吃窝窝头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皮肤病

(1)皮肤瘙痒与疮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里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意思是说痛、痒、疮都跟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痛”字从病字旁。病字旁在古代指“床”的意思,我们把病字旁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可以看出“床”的样子(█)。凡是人所得的病大多都是“床”部。那么为什么不写成“药”字旁或“草”字旁呢?道理是人生病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床去躺着、歇着。人的直立会带来很多问题,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跟直立有关。所以,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就通过这个“病”字旁告诉我们,人要有了病就别站着了,赶紧上床躺着,好好休息。“痛”字的中间是一个“甬”字,甬是道路的意思,所以“痛”是道路不通的意思。

痒、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痛对于人感觉较强烈,而痒的感觉往往很细微;但是疼痛不见得把人疼死,可痒却极其难以忍受。这是因为皮肤病都跟心肺有关,它直接作用于心,而心是很敏感脆弱的。

对于皮肤瘙痒,要把疮和痒分开理解。疮和痒不同,凡是红肿的、能够长出来的东西都为疮,属于实证、阳证,阳证表现为疼;凡是憋在里面长不出来,使人痒得难受的东西就是痒,是阴证,阴证表现为痒,需要不断通过按、摁、挠来缓解。正所谓“阳证之初起必疼,阴证之初起必痒”。

如何避免长疮疡?

谈到如何避免长疮疡,首先要了解人为什么会长疮疡?《黄帝内经》认为,人长疮疡的原因是“汗出见湿”或者“劳汗当风”,就是身体出了汗,而没有及时擦干,被风吹着了,刚打开的毛孔一瞬间又闭合了,体内的垃圾无法正常排泄出来,憋在肌肤腠理之中,生出痤疮。人的脸部和后背为阳,都容易出汗,而这两处属阳的地方又很怕寒风,一旦招风就会长痘和疮疡。所以,出现疮疡大多是湿气被郁滞的一个象。

另外,疮疡跟饮食也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黄帝内经》更是认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意思是如果人经常吃大鱼大肉,体内的邪气不容易疏泄出来,产生内热,身上就爱长疮疡。所以,我们对大鱼大肉类的食物要有节制,否则脸部、背部、臀部,身体下皮比较厚密的地方都容易长疮疡。

避免长疮疡主要注意两点:

第一,合理地使用空调。我们把空调的温度调到27、28度即可,不要过冷。现在很多写字楼都使用中央空调,办公室也没有开窗的习惯,这对人体健康来说极其不利。从养生学的角度出发,一定要让空气流通起来,人要多跟自然接触。

第二,饮食要保持清淡。我们要做到美味佳肴不可多食,过则伤身。很多人常问我该吃什么,以我个人观点来说,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吃。一是要尽量变换着花样吃,特别是多吃些五谷杂粮;二是要吃应季食品;三是饮食适量,不能因为喜爱某些食物就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这也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凡事不能过于偏颇。

 (2)斑疹

斑疹是因免疫力低下而得的病。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如长时间地焦虑、常处于空调房中、暴饮暴食、过食冷饮等,都会对脾胃克伐过度,造成胃寒,并最终引发斑疹。

人得病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皮肤病尤其如此,临床上对皮肤病的判断和诊治都有很大难度。中国有句古话,“名医不治喘,名医不治癣”,也是这个道理。

就斑疹来说,分为外感类斑疹和内伤类斑疹两种:

外感类斑疹

手掌各部分与五脏对应关系示意图

外感类斑疹的病因大多为邪气浮于中焦、脾胃,而阳明胃主血,太阴脾主肌肉,脾胃有病则血肉得不到濡养,所以会在皮肤上有所反应。

浮于中焦的邪气会反映在皮肤上的这种内在联系,正是中医的一种独特见解,这种内外相表里的说法在中医里比比皆是,也是中西医对人体、对疾病认识的很大的不同之处。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手指来看五脏的健康与否,这在西医中就完全不可理解。

中医和西医对五脏六腑的定义并不相同。西医里的肺仅仅指肺叶,而中医则认为肺主皮毛,只要是皮毛的问题就可能跟肺有关,人体无处不存在着皮毛,就无处不存在着肺;中医还认为脾主肌肉;心主血脉,如果身体末梢的血不足,病因很可能是心出现了问题;肾主骨头肝主手的灵活性,手的伸直与握力、经筋的柔软性与弹性,也都跟肝有关。所以,通过了解手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五脏的健康与否。

当皮肤出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肺、胃和脾的问题。如果邪气郁滞,轻则出现疹子或者痒的病症,重则出现如桃花状或紫云状大小不等的斑片。

得外感类斑疹的人一定会出现口臭、气粗、口气重,身体发热、疼痛,两便(大小便)不利,喜喝冷饮这些症状。对此病,我们要按照实证的方法去医治,主要采用【桂枝汤】、【升麻葛根汤】。

内伤类斑疹

一般来说,内伤类斑疹比较难治,往往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大多都属于内伤类的斑疹。造成这种斑疹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暴饮暴食和长期使用空调是导致内伤类斑疹最关键的罪魁祸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暴饮暴食中的“饮”指经常喝酒和喝饮料,尤其是总喝冷饮的行为。因为寒邪是逐渐往下行的,过量地饮用冷饮会伤害到肺,肺气受损则伤到脾胃,脾胃的受损又会伤到肉。因此,冷饮对脾胃的消伐过度会导致内伤类皮肤病。

知道了过食冷饮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道理,我们就要学会克制,尤其是做家长的,要限制孩子饮用冷饮。孩子的脾胃虚而且馋,天性喜欢尝百味,但他们还小不懂事,做家长的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冷饮把孩子的肺、脾胃、大小肠都彻彻底底地毁了,纵容和娇惯只会伤害孩子。

第二,纵欲过度是导致内伤类斑疹的另一个因素。如果年轻时欲望泛滥、纵欲过度,就会损伤真阳元气,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传统文化认为“欲不可早”,不鼓励过早地发生性行为。中国古代对年轻人施行的性教育是跟礼仪约束联系在一起的。第一章讲头发的时候我们说过,要对年轻男性行冠礼,通过束缚头发来表示您虽已长大成人,但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不能任由本能支配,既然叫弱冠就是身体还弱,不可过早有性行为。

古代人甚至不鼓励年轻人多吃肉,因为肉是补精血的,多吃肉会引发性欲。孔孟都曾谈到,70而衣帛食肉。就是70岁时,身体已经衰老,对什么都不感到迷惑了,这时谈不上什么约束了,可以尽情享用肉食。

第三,焦躁、多虑也会引发内伤类斑疹。人一旦焦虑,人体的气机就会受阻,而肺主一身之气,同时肺也主皮毛,所以肺气如果郁滞,就会造成一些很严重的皮肤病。

第四,乱吃药也会导致内伤类斑疹。我们常会在报纸上看到大量治皮肤病的广告,这间接反映了现在得皮肤病的患者很多的现象。

治病时服错药,往往会使皮肤病的症状加重。例如,有些过度滋阴的药会彻底地消伐元阳。因此,服药一定要准确。服药不准,不如不服。当年孔圣人就不敢乱服药,一次,孔子生病了,子路拿着药来看他,孔子说:“丘未达也,不敢尝。”意思就是,我还没有通达到可以随便乱吃药的地步。

我们要学会聆听圣人的教诲和提示,指导我们健康地生活。就现在的医疗体系来讲,老百姓是弱势群体,更加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才可以服药。

(3)青春痘

长青春痘的成因跟前面所讲的一些皮肤病有相似之处。

第一,过食冷饮、暴饮暴食的生活习惯容易长青春痘。如前所述,过食冷饮会伤肺,继而伤胃,最终由胃寒而引起青春痘。

第二,郁闷也会使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长出成片的青春痘。青春痘是青春期的一个特产,也源于青春的烦恼。

青春期正值孩子们的身体、智力快速发育之时,灵与肉的激烈搏斗和机体调节的能力不足使身体的气机不够和谐,容易产生郁闷,而郁闷造成胃寒。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是人生长过程的黄金期,但同时这段时期人的性情不稳,躁动不安,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所以对此时期的孩子进行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古语有“天地君亲师”,我们人通过学习而成长,首先要向天地自然去学,然后向君子、亲人去学,还要老师去学。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青春痘都长在脸部和额头,这些地方都属于胃经,所以我们说青春痘全部都长在胃经上,循胃经的线路在脸部生长。此时孩子的身体比较强壮,机体会想方设法把寒邪赶出,所以胃火升腾上来就会在脸部形成青春痘。因此,避免胃寒也就是避免得青春痘的一个诀窍。

第三,阳气足也是导致青春痘的一个原因。青春痘一般都是长在青春期的,此时孩子们的阳气很足。据此我们也可以判定:同样郁闷、同样喝冷饮的孩子,一个长青春痘,一个不长青春痘,那肯定是长青春痘的孩子身体的能量相对强一些,因为他的身体能够攻出寒邪和阳明燥火来帮助去胃寒。

青春痘外红内白,又称“粉刺”,就是热包寒的象。所以,要想彻底治愈青春痘,就该用助胃火的药,破除胃寒后,痘痘就消失了。用阴寒性的药也可以治疗青春痘,这是因为阴寒性的药彻底地压制了胃火,但同时又使得人无劲破除胃寒,这样做的话,一是会导致胃寒加重,二是容易反复,因为人只要有劲,就会生起胃火去破胃寒,所以青春痘又起来了。

(4)银屑病

银屑病在当今的医治难度不亚于癌症,也称为“二号癌症”,它属于牛皮癣类的病。得银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元气虚弱。它关系到肺脾肾三条阴经,元气虚弱不能主皮毛,肺虚也不可以主皮毛,滋润不到皮毛,所以会得银屑病。

医家古训有“名医不治癣”,因为像牛皮癣这类病很难判断病因,所以难以治疗。现在治疗牛皮癣的方法大都是用药消除症状,即采用使劲往里憋的方法,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举个真实的例子:以前有个女孩来找我治疗脸上的青春痘,治好之后告诉我说她身上还有牛皮癣,跑遍全国各地治了六年都没治好,希望我帮帮她。当我第一次看见她浑身的牛皮癣时吓了一跳,全是大金钱斑,很恐怖。女孩长得非常漂亮,我很有压力,便推荐到一些老医生处,可谁都不接。我犹豫再三决定按照《黄帝内经》之理和《伤寒论》的用药方法,尝试着治疗。

我跟她说,我要使用宣法,初始治疗时牛皮癣会先变大变薄,您心理上要能承受。女孩特别听话,全身心地配合。我采用一边让她吃中药,一边用所食中药的药渣在体表擦洗的方法治疗,金钱斑果然一直在变大、变薄。这期间,有很多好现象出现。比如她以前从来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因为肾主恐,先前她的病就跟肾气大伤有关。在服药过程中,她逐渐敢自己睡了,这其实是肾气慢慢起来的象。

随着治疗,那些癣拼命地外发,等到最后越来越薄。就这样,整整吃了80服药,历时三个月。一天,女孩的全家突然找上门来,我很吃惊,以为出了什么问题,其实是一家人上门感谢来了,女孩的牛皮癣全部消退,身上光洁如玉。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传统医典和伤寒方有了信心和新的感悟:治疗癣采用往里使劲憋的方法不对,表面或许暂时好了,但病入五脏,只要身体一强,病就会往外拱,皮肤病反复发作的原因也在于此。采用宣法,让病彻底发出来了就根治了。

(5)带状疱疹

有的人会在春天或者季节转换的时候得一种皮肤病——带状疱疹。民间把带状疱疹称为“缠腰龙”,因为这种病常会沿着腰部走一圈,也有的长在头部,症状都是非常疼。

带状疱疹属于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于皮肤的表现,也是一种人的自保反应。这种病是经脉不通、但是元气尚足的象。真阳元气驱赶寒邪的过程,会让患者有种剧烈的疼痛感。如果仅有神经痛而无疱疹,属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的表现;出现红疹或水泡的,属于真阳可将寒湿邪气驱赶于皮表的表现。一般患者于疱疹发生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这是真阳发动的表现。

无疱疹的可以服用【白通汤】使寒湿邪气加速表出,由“干性”快速转变为“湿性”,或在体内通过其他形式排出。出现红疹或水泡的,应该服用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助真阳一臂之力。此时,如果服用疏风解表、清热燥湿的药物,就会使得寒湿邪气敛回体内,由“湿性”转为“干性”,患者将会痛苦不堪,病情加重或转变为其他阴盛阳虚的病症。

对于带状疱疹这种病,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就可通过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饮食清淡,并控制情绪等方式加以注意。

(6)水肿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出现水肿,当身体上的肉摁下去的时候,肌肤不能弹起来,出现一个坑。这是阳气虚造成的,皮下的气弹不起来,化解不了水湿,形成水肿。中医有句话,“气为血之帅”,要想让血动起来,一定先要让气动起来,使气带动血运行。气在中医里称之为阳,血在中医里称之为阴。上一章讲过拍心包经只拍打阴经,就是因为阴经主静,不容易动,而阳经本身就主动,所以锻炼的时候通过拍打阴经来带动阳经。

(7)过敏症

得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肾精亏损,然后引起肺气不足,肺肾两虚,寒邪过重,就会造成过敏。现在常有患花粉性过敏症的病人,实际上,引起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花粉,花粉只是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还是肺虚和元气虚。

脾胃虚弱不能化湿邪,肺不能主皮毛,湿气外泄,就会引起皮肤过敏。这种病人稍做活动就会导致哮喘。

腠理养生

腠理的四季养生

人皮肤的开泄都有规律,早晨起来气往上升,到日中的时候,阳气到达最鼎盛的时刻,日落西山的时候毛孔关闭。就是说,每天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四季。

一天之中的早晨相当于一年之中的春天、人一生中的少年;然后等到中午时,相当于一年之中的夏天、人一生中的中年;傍晚是秋天,也就是人的中年之后、老年之前;人老了以后,就相当于日落西山。这里面就蕴含着四季养生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大的养生法则。

对腠理养生来说,春天就该慢慢生发,所以此时要避免穿紧身衣,头发也不要束起来、扎得很紧,那样会约束生机。就运动锻炼方面来说,春天最好进行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走或慢跑。

到了夏天,要充分遵循“夏长”的道理,皮肤要做到充分地开泄,要出汗。在体育锻炼方面可以进行快跑运动。

到了秋天,人就应该开始收敛了,因为夏天开泄,通途都打开了,所以到了秋天,营养物质该收敛进来了。

等到冬天,就应该闭藏。从养生学角度来讲,冬天闭藏的时候,连澡都要少洗,以避免皮肤过分地开泄。这样才能在冬天保住一个藏的气机而不是开泄的气机。过去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好,比如,那时冬天都去工厂的洗澡堂子洗澡,一周至多去一次,反而暗中契合了养生的道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冬天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天天洗澡,皮肤毛窍天天开着,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以上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法则去润养肌肤腠理的门道。

腠理养生的日常注意事项

腠理的日常养生,我们要记住以下三点:

第一,不可以过度地生气和焦虑。只要是生气和焦虑,就会影响人体的气机,从而间接影响肺气,最后造成皮肤的紧张,出现疾病。

第二,从饮食方面来说,我们要五味吃全。中医常说,咸能滋骨,吃咸味的东西对骨头是有帮助的,但是要注意,吃咸并不等于是去吃盐,我们要了解哪些食物属于咸味,按照五味所对应的食物去吃(见五味所对应的食物表);酸能滋筋,酸味的东西可以去滋养筋,使得筋更柔韧、更富有弹性;辛能滋气,辛味的、辛辣的东西能够使气更加地顺畅;苦能滋血,苦味的东西可以使血运行得更加流畅;甘能滋肉,甜味的东西能够对肌肤腠理起到滋养的效果,因为甘入脾(见五脏、五味、五体对应关系表)。

 

五味对应的食物表

五味对应的食物表

五行

土(中央)

五脏

五味

辛辣

甘甜

食物

姜、葱、大蒜、香菜、洋葱、芹菜、辣椒、花椒、茴香

番茄、马齿苋、赤豆、橘子、橄榄、杏、枇杷、桃子、山楂、石榴、荔枝、葡萄

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

苦瓜、茶叶、杏仁、百合、白果、桃仁

茄子、番茄、萝卜、丝瓜、洋葱、土豆、菠菜、南瓜、芋头、扁豆、豌豆、胡萝卜、白菜、芹菜、冬瓜、黄瓜、黑大豆、绿豆、赤小豆、黄豆、蚕豆

 

五行与五脏、五味、五体对应关系表

阴阳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

土(中央)

五脏

五味

辛辣

甘甜

五体

筋骨

肌肉

 

生活中,只要把五味吃全,不仅能够把身体养好,健康长寿,而且会使我们的皮肤光泽而有弹性。

第三,要遵照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特别是注意子时、午时等这几个重要的时辰,比如少阳生、阴气开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该睡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起床,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休息的时候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第二节  乳房

女人为什么长乳房?

1、乳房循行经脉

前面我们讲过冲脉,冲脉起于会阴,然后分出一个叉沿着中线的任脉顺着两边往上走。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所以冲脉散于胸中,于是长乳房。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是气带着血往上走。从经脉上讲,任脉主血,任脉通了,冲脉再一冲,就能够使人的气血充足。在女子的青春发育期,如果血气充足就会开始发育乳房,并有月经来潮。

肝经也跟乳房相关。肝经跟任、督、冲三条经脉与子宫、乳腺都相通,所以肝经又主藏血。

胃经也与乳房相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它从迎香穴走下来以后,正好走乳房的正中线。所以,女人生完孩子后的哺育要特别依靠胃气的充足。当妈妈的只有能吃,才有奶水。奶水实际上是由血变现出来的。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得到非常有营养并十分好消化的的物质,血就是这种物质,血变现成奶水后可供于喂养孩子。

乳房的里侧走足少阴肾经,肾经主精血,所以这里少血多气。乳房的外侧走足太阴脾经,脾主肌肉,所以这里多气少血。

乳房外侧还走足少阳胆经,胆经从缺盆走下腋,循胸过季胁。

乳房的外侧偏上走心包经和肺经,心包经循胸出胁,下腋三寸。

2、乳房是血的储备仓库

女人的乳房其实就是血的储备仓库。

女人的一生,在很多关键点上都跟血有关。比如,女人每个月因为月经会失掉一部分血。既然要失血,就要保证血的含量要十分地足。现在有些年轻女性月经量变小,年纪轻轻就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症状,这是胃气不足的象,是不良生活习性所致,比如减肥无度,不好好吃饭造成的血虚等。

女性在怀孕的过程中,不可损伤的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是父精和母血。父亲要看他的精子质量如何,母亲要看她血含量的充足与否,如果血不足,就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很大影响。

总之,女人长乳房就是提前做一个血的储备仓库,不能等到要生孩子了再做准备,那就来不及了,所以乳房是从青春期开始慢慢发育起来。

懂得了女性长乳房的原理,也就懂得了如何才能使乳房发育好。现在市场上的丰胸产品五花八门,令人目眩,但大多都是治标而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性乳房发育的问题。其实方法很简单,就三条:

第一,血要足。把上边女性长乳房的原理往回推,就知道血对于乳房发育的重要性,而血又依赖于脾胃。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可持续发展是由脾胃来决定的。如果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强,吃了食物之后,生出的营养物质就多,血也就多。

第二,气要足。只有气足了,才可以带动血的上行,所以气对乳房的发育很重要。

第三,好好睡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人体发育的保障,只有休息好,血气才能充足,元气才能充足,乳房才可以良性发育。

乳房疾病

1、乳腺病

乳腺疾病是现在一个严重困扰女性的多发病,我们常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某女明星死于乳腺癌。乳腺疾病的危害很大,会对女性的一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患上乳腺疾病,我们就应该彻底地明了致病的原因,这样才能进行有效预防。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对乳房的经脉循行很清楚;其次,要知道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正确的生活态度会造成乳腺疾病。

乳房循行的经脉有冲脉和肝脉,里侧还有主精血的肾经,走乳中的阳明胃经,走外侧的脾经、胆经,走外侧偏上的心包经和肺经。所以乳房一旦得病,就可以根据这些经脉来判断乳腺病的致病原因。

西医认为,乳腺疾病在很大的程度上跟遗传有关。电视剧《活着真好》曾经描述过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姨都曾得过乳腺疾患,三个女儿中的老大因脾气大大咧咧、比较想得开,没有得乳腺病,老二老三都是高级白领、精神压力大,先后都得了乳腺癌。其实,电视剧本源于生活,也能暗示给我们很多东西。乳腺病与人经常生气有关,气与肝经、胆经和心包经都有关联。

生气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对于男人,生气直接伤的是男人的肝;对于女人,生气就有可能伤及女性的乳腺和子宫。这与女性的性格有关。有两种性格都不好:一种是心高气傲型的,另一种是偏郁闷型的。心高气傲型的人气老调在上面,易得乳腺疾病。偏郁闷类型的人气老发散不出去,总往下沉着,病就偏于走子宫,易得子宫肌瘤一类的疾病。

另外还有哪种情况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病呢?答案是不结婚的女性或者是家庭不幸福的人,特别是三十多岁了还没出嫁的女性易患乳腺疾病。这类女性的特点是:大多婚姻方面不太顺畅,喜欢生气、郁闷,心情不畅、气血瘀滞,没有正常的性生活。对于前者,我开一个千古妙方,方子就两个字——结婚,能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疾患就会远离您。

2、乳房胀痛

乳房胀痛也是乳房疾患之一。有些人在经期的前后尤其是经期前总会出现乳房胀痛、大腿根儿酸痛的问题。这都是血虚、血瘀之象。

乳房胀痛跟肝郁气滞有关。这种人经常会在月经之前出现所谓的经期综合症,如烦躁、易怒、口干、头疼、抑郁、两胁胀满等。

治疗经期综合症可采用加味逍遥散。只要病症不重,加味逍遥散可药到病除。但如果病人长期地生气郁闷、气血淤滞,或者是胃血不足造成血的淤滞,那么加味逍遥散就起不了大作用了。

3、产后抑郁症

乳房病里还有一种病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少乳和脸上长黄褐斑。少乳是由于胃血不足造成的;而黄褐斑的出现一方面跟小肠的淤积不通有关,另一方面跟心气郁闷有关,而产后的女人很容易偏郁闷。

乳房保健

1、补神是避免乳房疾病的最高明的大法

中医在调理方法方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那么女性如何补神能避免乳房疾病呢?

第一,做女人要性格开朗。所谓的神补就是调神,关键点就是要“调理神明”,使五脏的神变得更好。调神就要求女人的心要粗一点,尽可能不生气或者少生气。我一直建议做女人性格要开朗一些,线条粗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大大咧咧的女人是不易得乳腺疾病的;就那些心细如麦芒的女人,或爱抑郁、又压抑自己感情不去宣泄的女人最容易得。

第二,培养爱好,加强修养。女人要有点事做,如果丧失了自我追求,就会使自己很容易在本很细微的事情上想不开,从而影响情志,造成身心的伤害,患乳房疾病,比如乳腺肌瘤一类的病。培养个人爱好、注意加强修养的女人,既不爱得病,又不给男人找麻烦,大家都过得舒心。

就拿我自己为例,应该说是个绝顶的笨女人,缝个被子都能把褥子也缝进去;但是我有一个优点,我有心灵寄托,就是读书。我只要有书看就从不郁闷发火,在我家里四处都摆着书,床上有书,桌子上有书,甚至厕所也有书,各种不同的书。我建议女性特别是那些专职做家庭妇女的女性一定要有人生追求,培养一些爱好,好的爱好会提升人的品味,这是神补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女人要有自己的人生圈子。我们一般都生活在一个团队或团体之中,要善于跟别人交流,同时也要有人生追求、人生目标。女性尤其如此,切不可一回到家后,就跟外界断绝一切联系,这样反而会造成家庭的不和谐。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女性一结婚就断绝了一切的朋友关系,每天就是围着老公转,但老公不可能整天围着老婆转,导致这样的女性十分孤独寂寞,唠叨、吵闹渐多,家庭生活不和谐,自己还容易得病。

第四,女性要守妇女道,要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男女不仅要同心协力,还要各守其道。男子应该自强不息,象马儿那样奔跑,象四季更替轮回那样生生不息,这在《易经》里属于乾卦。

女人就要守女道,要厚德载物。德性要厚一些,像大地那么宽厚,要有承载万物的精神。我们脚下的土地不仅能够接受好的东西,也能接受坏的东西,它不仅都能够承载,还能够继续生长万物。作为女性也是,不能只承载丈夫的金钱和利益,同时也要承载他的苦难。我认为,这点在女性教育里应该是个很重要的方面。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教育了一个男人,就只是教育了一个男人;而教育了一个女人,却是教育了一个民族。”他把女性受教育的意义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认为女性肩负着哺育后代的重任,而女性怎样教育孩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期的生存问题。总之,女人不仅要有厚德载物的生存智慧,也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目标和人生圈子,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提升自我,达到补神的目的。

2、患有乳房疾病女性的保健方法

(1)颠覆自己,重塑生活

一旦得了乳腺病,应该怎么办?最先要做的就是把情志宣开。

既然我们知道了得病的原因,就该懂得原先的生活对我们不利,造成了现在的疾病,就应该规避掉原先生活当中有缺陷的那部分,先反思,后颠覆,改掉陋习,这十分重要。例如,如果原先我是个很容易郁闷的人,那么现在我就开始学会不去郁闷,万事想开,退一步海阔天空,心结就很容易打开了。电视剧《活着真好》中的二女儿知道自己得了乳腺癌后,特别悲观绝望,最后丧失了生命;但三女儿得了病后,她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刻反省,然后走了出去,彻底、完整地颠覆了自己,不再过原先的那样的生活,她的人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重获新生。

西方现在也承认,得癌症的人一般都有癌症性格。所谓癌症性格就是指心情长期地处于郁闷、不愉快的状态,处世不乐观,遇到事情总喜欢往阴暗面上想。改变性格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不是不能改变,路就在自己的脚下,何去何从每个人都可以去选择。人处事的态度往往有两种,就拿我们现在谈到的《从头到脚说健康》这个话题为例,讲人体的疾患,一定会有两种心态的人:一种人会想我没这个病,很高兴;另一种就在自己身上四处找毛病,怀疑自己哪哪都是病,没病也折腾出病来了。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搞明白病因是什么,学会去规避它,颠覆自己,重塑生活。

(2)患乳腺疾病者的食补

对于已经得了乳腺疾患的人来说,如何通过食补来进行调理呢?

中医认为,患乳腺疾病的人适宜吃甘味的食物。甘不是单纯甜的意思,粳米、牛肉、枣和菜类都属于甘味的食物。甘味的东西有一个作用——甘缓急,就是甘味的食物可以把肝的筋结缓释掉,所以得乳腺疾患的病人可以多食一些甘味的东西。

同时,这类病人还可以吃一些苦味的东西。中医认为,苦主降,可以降心气,吃一些苦味东西,能让心气往下走,避免它老调在上面。苦味的食物有麦子、面、羊肉、薤菜等。

另外,这类病人还可以吃些咸味的食物。咸味的东西可以软坚,就是能够把坚硬的东西给软化掉。咸味的食物主要有小米、鸡肉、桃子、葱等。这里我强调一点,我们一定要多喝小米粥。黄色的小米虽然粒很小,但它性温,喝小米粥能够暖胃,对人体非常有好处。过去女儿生了小孩后,妈妈送的都是小米粥或者鸡汤,从五味上来讲,小米、鸡肉都归味于咸,可以软坚散结。同时鸡汤是发物,可以把身体的郁滞发掉,所以鸡汤对产妇很有好处。

在果实当中,桃类也可以软坚散结。此外葱的外皮稍硬,里面中空,也有辛散的作用,它对人体气机的通畅非常有好处,可以多吃点。

(3)患乳腺疾病者的药补

虽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但既然已经得了病,还是需要服食一些药物进行调养。我们前面说过,血不足是导致乳腺病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补血呢?中医常用阿胶来补,但其实阿胶并不能直接补血,而是利用阿胶的固摄作用来聚拢血。

阿胶一定要用驴皮来煮制,而不能用马皮。驴的特性跟马的特性不同,马性为火性,主散;而驴性是水土之性,主收敛。

怎样才算补血了呢?中医认为,血有一种向外散布的动能,如果人体内血散得太厉害了,就会显出一种缺血或者贫血的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用阿胶来收敛一下,让血散的动能不要太过。

中医中的补首先是要稳住,保持现状,固摄住现存实力,而不是我们老百姓以为的吃这吃那的金贵东西才是补,以为的吃什么补什么。开玩笑地说,不是吃了盘腰花就能贴在自己的腰子上。

其实关于补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通过吃食物来补。因为胃经主血所生病,只要能吃,食物的精华就能变现为血。中国古代有句俗语:“能吃是福”,只要能好好地去吃饭,正常地消化,就是最好的补血方法。所以真正的补血原则应该是先补脾胃,让脾胃气足了,然后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增强,这样整个身体就能强壮起来。

3、关于乳汁保健功能的趣谈

我们知道,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清代皇帝是平均寿命最长、活的最久的。那么为什么清代的皇帝寿命比较长呢?

首先,清朝皇帝都是满族,喜欢运动,爱锻炼,他们没事就爱骑马打猎。像承德等地都是他们经常去打猎的地方。

其次,清朝的皇帝都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成天到晚地写诗作对。比如乾隆、康熙都特别嗜好汉族文化,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再有就是他们吃了很多经典补品,其中就有中医养生文化中的两大补品:一为蟠桃酒,二为鹿茸血。蟠桃酒不是一种酒,而是指乳汁。清朝的皇帝们从小就有个奶妈子,天天吃。《西游记》里说天上王母那里有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吃了蟠桃就意味着长生不老、寿鹤延年。中医把“人乳”叫做蟠桃酒,也暗示着人乳能使人长寿的意思。人乳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东西,而我们前面说过,乳汁是种血的变现,它还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所以清代皇帝懂得这个道理,从小到大都依靠着蟠桃酒来补身体。

过去的老北京南苑一带都是养鹿的地方,名鹿苑,就是专供清朝皇帝饮鹿茸角里的鲜血所设。

中医认为,鹿角在春天生发,鹿角的生机旺。鹿角中生机最旺的地方是角尖,所以就在角尖的位置钻一个洞,往洞里滴一点酒,酒就会把鹿角中的鲜血赶出来,然后喝这个鹿角尖的鲜血最有营养、最有生机。鹿茸鲜血主生发,对身体十分有好处。对于人来说,人的生机旺,就可以继续生长;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有生机,就可以向前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如果生机一片盎然,那么国家也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五脏六腑之心

从本节开始,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总共有十二个脏器: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包;六腑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在这十二个脏器中,最关键一个脏器就是心。

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它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它、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一般情况下,心是不会受到任何邪气干扰的;即使受到干扰,心也是最后一个受到伤害的。

中医将五脏都对应比喻为一定身份的人,很有意思,了解了这些就知道各脏器的一些功能特点(见五脏功能对应官制表)。

五行与五脏、五腑、五官对应关系表

阴阳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

土(中央)

五脏

五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官职

丞相

将军

大力士

君主

谏议之官

 

心脏疾病与心脏养生法

循行心脏的经脉有病会引发心脏疾患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作不是单纯心脏的问题,与很多走心脏的经脉有关。

肺经走心脏,走在心经的前面。如果肺经有病,就会使人心烦胸满。

胃经也走心脏。如果胃经得病,就会“心欲动”,就是总感觉心里慌慌的。

脾经走心脏。脾经得病会引起心下急痛,就是会感觉心突突乱跳,而且心里面急痛。脾经的病多为湿邪所致。

如果心经得病,嗓子会干,噫干心疼,属于心血虚,是由于心血不够引起的。

肾经、心包经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脏病。心包经造成的心脏病是“心中憺憺(dàn)大动”,就是明显感到心扑通扑通地跳。

此外,胆经的病也会造成心脏不适,比如说心胁痛,人躺在床上只要一转身,心脏就有刺痛感。这是胆经的生机不旺,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心脏病。

就心脏的问题来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心主血脉,二是心主神明。

因为心主血脉,所以血脉淤滞会造成心脏病;心又跟肺经、胃经这些经脉有关,所以哪个脏器的病都会造成心脏病。现在很多人死于心梗,死者最后的表象都是心脏停止跳动,大家通常认为是心梗发作,大面积心衰所致,其实这种大面积心衰的背后跟肾、肺、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之神为神明。假如某人神明错乱了,心神就会惑乱,处于迷惑之中。例如,抑郁病的真正根源就是胃经和肾经的病,是由于胃肾大伤而造成的心气大伤。胃气如果不足,心血也会不足,同时因为胃主血所生病,血的来源都是胃经,人体的营养物质也统统是从中焦脾胃来的,这叫“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所以如果心血不足,神明就迷惑,出现一种惑乱的象。

心脏病与十二时辰的有机联系

中医养生很关注时间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之学也可称为时间之学,中医的养生必须要遵循时辰养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十二时辰养生,来了解心脏病的真正病因,并作出相应的养护。

比如说早晨5点到7点是卯时,大肠经当令;上午7点到9点是辰时,胃经当令;9点到11点是巳时,脾经当令……那么假如身边有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最好看一下发病的时间,通过时间就可以对应地知道该段时间所当令的经脉是什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哪个经脉的问题引发了心脏病。

 

十二时辰与当令经脉对应表

序号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序号

时辰

时间段

当令经脉

1

子时

2300~100

胆经当令

7

午时

1100~1300

心经当令

2

丑时

100~300

肝经当令

8

未时

1300~1500

小肠经当令

3

寅时

300~500

肺经当令

9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当令

4

卯时

500~700

大肠经当令

10

酉时

1700~1900

肾经当令

5

辰时

700~900

胃经当令

11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当令

6

巳时

900~1100

脾经当令

12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当令

 

如果心脏病发病的时间为早上,特别是该时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子盗母气”引发的问题。“子盗母气”的原理跟五行的相生相克有关,我们稍后作详细讲解。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下午,可能跟小肠经、膀胱经或肾经有关。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段为下午13点到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是心脏病的前兆。如果这时人要是再生气或者再得气郁之证,就很可能引发心脏病。

膀胱经的当令时间是下午15点到17点,该时间段如果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心脑的血往上输布的力量不够,有可能引发心脏病。

肾经的当令时间是晚上17点到19点,此时肾气的衰弱会造成心梗发作。

元气大伤导致的心脏病

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贵为君主,没有上级管。不过君主还有个别名,叫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气数将尽,君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这就好像崇祯皇帝,恨不得把自己的口粮都给老百姓吃了,但也没有用,天灾人祸,气数已尽,只有上吊自尽。心这个君主的天就是元气,元气又藏于肾,所以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归根到底是肾病的问题。

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心脏早搏,另一种是心脏间歇。

(1)心脏早搏

很多人都有心脏早搏的现象。从脉象上来说,早搏会出现“突、突、突”跳得特别快的现象。

早搏意味着人的元气尚可。打个比喻,身强力壮的人因为元气十足,所以给自行车打气时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这打到底就相当于人体正常的心跳。当人生病时元气不足,就没劲了,这时打气就会通过加速的方式打半管气,这个加速的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心脏早搏。

肾精没劲时,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像开车一样,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心脏,当油跟不上的时候,车有时候会“突突”地往前跳两下,这就是早搏,它提示我们需要加油了。

(2)心脏间歇

心脏间歇也可以用打气来作比喻,就相当于打了一下后再打半下,然后就需要歇口气。心脏间歇为元气大虚的象。

从脉象的角度来说,如果心脏间歇没有规律,那么病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心脏间歇会慢慢地消失掉。最怕心脏间歇有规律,一旦有了规律,就要出大事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注意这个问题。

避免引发心脏病的生活陋习

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便秘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1)大吃大喝、暴饮暴食会引发心脏病

春节期间常有老人突发心肌梗塞,这是为什么呢?中医里讲喜则气缓,人一过喜,心气就会散掉,因为喜这种情志是跟心相关的。过春节的时候,全家都会团聚,这样的日子老人格外高兴。对于上岁数的人,本来心气就有点散,一高兴再加上大吃大喝,胃气不足,使得心气全部跑到胃那里帮助消化食物了,人就会出现心肌梗塞的情况。为什么心气会帮助胃气呢?这其中蕴含着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认为,火生土。五脏之中,心为火,脾胃为土。火生土,就是说心(火)是胃(土)的母亲,而胃就是心的儿子;五脏之中的脾与六腑之中的胃为阴阳关系。五脏为阴,五脏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们就像高级官员,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们作用很重要,要统摄底下的六腑(百姓)。底下的六腑干了活,就要交租税给五脏。所以,可以说五脏是收钱的部门,钱就相当于人体的精,精足了,人的身体就强壮了。国家有钱了,人民就富足强大了。

五行与五方、五脏、五腑相生相克对应关系表

阴阳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

土(中央)

五方

西

五脏

五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五气相生

金生水

木生火

水生木

火生土

土生金

五气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水克火

火克金

土克水

 

五脏之一的脾为阴,六腑之中的胃为阳,这个阳()运化起来就要把所有的营养物质提供给阴。而胃气如果不足,胃会向谁借“钱”呢?是向与自己有阴阳关系、且主收敛的老婆(脾)要呢,还是向有生育关系的母亲(心)要呢?答案是很简单的,老婆(脾)是主收敛的,是收钱的匣子,可不是搂钱的耙子,管它要自然要不到。所以当儿子(胃)的要是缺钱了,最好方法就是跟母亲(心)要,一定要的到。这就叫“子盗母气”

故此,老人身体本来已经很虚弱了,一旦要是胃气夺了心气,就很有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吃撑着了会引发心脏病的原因。

(2)便秘会引发心脏病

有个相声界的名人上午死于心脏病,从了解到的各种情况看,死因很可能跟他曾经有便秘症相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肺气和大肠是相互关联的。如果病人大便干燥,大便的时候就会憋一口气往下使劲去排便。这时,病人肺心之气如果很虚,大便又急着往下行,下面使劲排泄,在大便排出的一瞬间,底下一空,上面立刻就会空掉,这样就会促使心脏病发作。

心脏病的发病与我们日常中的生活陋习有关,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该如何去规避,如何进行心脏养生。

第四节  五脏六腑之肺

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肺最关键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那么,气从何来?大多数人认为气是从口鼻的呼吸之中来,但是中医并不这样认为,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黄帝内经》中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黄帝内经》还说“肺司呼吸”。我们现在的政府机关里有司长这个职位,是主管某一个部门的。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中医非常强调如何调理全身气机的问题。药王殿里医圣孙思邈的像都是坐在老虎身上,手里擒着一条龙,叫做降龙伏虎,道理何在?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对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顺畅运转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医家高明与否的指标。

传统养生学非常强调调理呼吸,从调理呼吸下手来练功夫。为什么要调理呼吸呢?实际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有天下大乱,也有天下大治,治和乱是反义词,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肺的疾病

肺经是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肺气虚的人还有一个象也很明显,中医里叫“小便数而欠”,“数”的意思是一次次的,“欠”的意思是少。就是说,去小便的次数很多,但每次尿得又很少。这种情况日常很多见,比如开会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的人一趟趟地往外跑。他们跑到厕所里尿一点点就又回来了,这就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象。治疗这种病应该从肺出发。

肺气虚还会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会出现一些变化,尿色也会因此而变化。

下面我们具体讲解一些常见的肺病。

咳嗽及其治疗

肺病之中最普遍的一个就是咳嗽。现代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凡是咳嗽都是肺出了毛病,所以治咳嗽全从肺治。这是有问题的。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就是五脏六腑都可以成为咳嗽的诱因。中医中有专门的闻诊,就是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定病出于哪里。比如,如果咳嗽是膨膨而喘咳,咳嗽声很嘹亮的话,是肺咳;一会儿咳一声,声音很虚弱的话,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肾咳。

咳嗽可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是风寒、暑湿、燥火等一些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邪气横行所造成的,外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等症状。

内伤咳嗽大多久治不愈,总是咳嗽,人慢慢地虚弱下去。

刚得此病时,有的人是实咳,膨膨而喘咳,咳声特别嘹亮,这是身体还有劲的一个标志。

如果咳嗽出来的是黄痰,说明体内还能够化火,基本上已经接近治愈了;当咳嗽的声音越来越小,出现青痰的时候,就说明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咳嗽出来的是白痰,而白痰相当于命痰,就说明已经把体内里的一些精华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象。

一般来讲,内伤咳嗽属于虚证的咳,为阴盛阳虚。得这种病的人一般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辛的东西可以起到辛润的作用,这也是人体自救的一种体现。

治疗咳嗽病例:

前段时间,我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已经咳嗽十年的病人,她四处求医,病没治好,身体却越治越虚。天天“咳咳”地咳嗽,五脏已经极端虚弱。

学生跟病人和她的家属说,如果想彻底治愈的话,会有一个象,就是开始会咳嗽得特别剧烈,从原先每天都轻微地咳,转变为到夜里咳,而且会一直加重到整夜地狂咳睡不着觉,一般人接受不了。

患者的老公说没有问题,能扛得住,绝对能扛得住,您给她开药吧,这次我们就是想治好。学生开了药让患者吃,等到了真狂咳不止的时候,患者的老公不干了,说不行了,还是送医院吧,已经连续几夜地没完没了地咳了。我学生对他讲,您老婆原先有这么大劲咳吗?这回终于有劲咳了,您还不知足,咳成这样多好啊,忍着,接着咳。而且我早跟您们说过,这病一定要发出来,不可以藏进去,这时不能打退堂鼓。结果他们又回去熬了一个星期,一天突然不咳了,彻底不咳了。

还是前面提过的观点,我认为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的治法,一种是往外宣的治法。我认为这种久咳虚证最好用宣法,把病藏在里面是隐患,宣出去便可治愈。

肺结核

肺结核是肺病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厉害的一种病。这种病的发病原因是脾胃(土)不生肺(金)。

按五行相生相克来讲,土本应生金。而在五脏六腑之中,脾胃属土,肺属金,如果脾胃(土)太弱不足以生肺(金)的话,就会得肺结核病。所以这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有能吃,肺气才能足,气血才能运转流畅。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有重要的关联性,比如脾胃特别虚弱,中焦脾胃会没劲,上焦也会没劲,而中焦的劲又来源于下焦,就是来源于肝肾。所以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跟肝肾虚弱也密切相关。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得的就是肺结核,俗话叫肺痨。得这种病的人基本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子午潮热

我们前面说过,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阴阳转换的时间段,子时是一阳生的时刻,午时是一阴生的时刻。在这两个时辰中,如果阴阳气机不融洽、不和谐,就会阳气浮越而不藏或者是虚阳外越,阳气不断地往外冒,人体就会感觉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该阳气敛藏,但是肺结核患者阳气太弱,收藏不住,就会出现盗汗的现象。盗汗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原因上一章讲心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

(3)患者逐渐出现面黄肌瘦之象

面黄是土气外泄、脾胃很弱的象,所以患肺结核的人的脸色发黄,而且变得极瘦。像林黛玉就是很难胖起来,因为脾主肌肉,脾胃极其衰弱的话,肌肉就会极度消瘦。

(4)肺结核患者还会浑身乏力

人脾湿太重,就会经常拉稀,并产生困倦,喜欢躺在床上。像林黛玉就总爱躺着,吃完饭都要躺会儿,这是没有力气的象,原因是肺朝百脉,如果百脉不足,整个人的气机就会很虚,周身不利。肺气虚会导致全身无力。

哮喘病及其保健治疗

哮喘也是一种常见的肺病。

年轻人得哮喘还相对好治一点,年老的人得哮喘就比较难医治了,因为上岁数的人肾气衰败得更厉害,身体虚弱,治疗需一点一点进行。

得哮喘病的人往往在小时候会有发烧史或者过度服药史,得病之时如果没有吃对药,就有可能把正气消耗掉,寒邪就会趁机进入脏腑。

举例来说,如果小孩得了鼻窦炎、咽炎,多数家长觉得既然孩子有炎症,那就给他吃消炎药吧,结果是消炎药把病往里引,小孩又没有那么大的代谢能量,导致病虽被压下去了,可在体内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哮喘病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先是感冒,然后是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气管炎后是哮喘,病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逐步加深。哮喘已是这种病很深层面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下焦的病,即是肾病。

如果人吸气时间长,呼气时间短,就是一种哮喘的象。中医认为,这属于水邪上泛。用药很简单,上焦的病一般用【苓桂术甘汤】来治,下焦的病一般用【真武汤】之类的药来治疗。【真武汤】里会有细辛这味药,因为它是搜肾寒的。具体在用药方面还是要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

另外,还有一种是吸气特别短,呼气特别长的象,叫“肾不纳气”,就是说肾精不足以把气吸进去。如果属于肾不纳气的这种病,那么治疗这种哮喘可服用【金匮肾气丸】之类的药,具体到个人情况还是要咨询医生。现在很多人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有时会自己乱看书、乱服药;这是要出问题的,我的建议是:第一,别轻易乱吃药;第二,掌握一些医理,不可以病急乱投医,虽说古有“久病成医”的说法,也要沉下心来的人才能成医,把医理学明白了,才知道对错。

现在很多人在呼吸上都有问题,有的人呼吸太浅,就在胸膈以上;有的人稍深一些,但也不是正确的呼吸方式,我们应该学习腹式呼吸。

所谓腹式呼吸就是一定要用到腹部,从腹部这里进行的呼吸、发出来的气会完全不同。比如练唱歌的人,他们的气就是从丹田发出来的,所以练唱歌是对人体有好处的。因为唱歌的人总要通过腹部呼吸,这样就在气机上对人的胸膈进行了很大的改善。这是对人体非常有好处的。

流感及“时尚”病保健

流行性感冒也是一种肺部疾病,号称“时尚”病。在春、秋两季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

关于流感,中医有很多经典的说法,比如,“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意思就是冬天不好好养藏,春天一定会得瘟病;“春不养阳,夏病必暑”,意思是春天不好好生发,到了夏天一定得暑病;“夏不养阳,秋病必燥”,意思就是夏天不好好生发,到了秋天一定会得燥病;“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就是如果秋天不好好养阳气,到了冬天一定会得寒邪之证,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冬不养阳,春病必温”;“春不养阳,夏病必暑”;

“夏不养阳,秋病必燥”;“秋不养阳,冬病必寒”。

这些古语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养生必须要看前三步、后三步,要想这个季节身体好,必须要前一个季节先养好。也就是说,春天的养,实际上是为夏天而养;而夏天的养又是为了秋天能身体好。

流行病肆虐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感染,肯定会有一些人毫发无伤,这些没事的人就值得我们研究,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就可规避掉那些本不该做的事。

以“非典”为例,当时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并不多,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中,只有老人和孩子生活是有规律的,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而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人多为壮年人,他们的生活习性很有问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冬天又常无度地耗散自己,怎能不病。

(金婆婆:陆广莘教授非典方“冷水洗脸,热水泡脚,然后熏一点醋”、“一个萝卜,一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片葱白,再来点香菜,熬一锅汤,大家全家吃”。)

不光说流行性感冒是“时尚”病,其实现在很多病都是“时尚”病,只要您过着极其不规律的生活,不符合养生规律,比如到了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不该结婚的年龄偏偏要去结婚,这些都属于不“守时守位”,那“时尚”病自然会找上门来!

从疫情发生来说,春季的疫情多从南方开始,这跟气候相关。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逐步向北;而秋季的疫情多从北方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向南方发展,这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个规律。

要想规避这些,就要悟到“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道理,要把四季之道把握好,同时也要掌握一个根本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人来说道理也一样。比如,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好好地发展自己;到了中年的时候,该收获的时候就要去收获;到老年的时候,该敛藏的就要敛藏,所以人老的时候“戒之在得”,要懂得知足。

所以,太过随性的生活对人体来讲是有伤害的。我们一生要因循着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只有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养好身体。

 

第五节  五脏六腑之脾

脾的功能

上一章我们说过,生活要遵循一个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来说,春对应的是肝,夏对应的是心,秋对应的是肺,冬对应的肾,那么中间是什么呢?脾为中,脾是五脏六腑中央之神明

“脾”字很有意思,左边是个肉月旁,右边是个“卑”字,脾就像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的丫鬟一样,但是它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

脾的功能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称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认为脾是要“知周”的,就是要了解四方的情形,然后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担着把胃腐熟出来的全部精华上输于心肺,所以脾这个丫鬟虽然做的事情很细碎,但却非常重要。

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里最怕脾生病,脾这个丫鬟一旦生病,没人给烧柴了,没人给做饭了,也没人伺候主子们了,整个大宅门就瘫痪了。所以脾病是大病,又被称为“富贵病”。

脾(中)

肝春(生)→心夏(长)→肺秋(收)→肾冬(藏)→肝

如果脾努力把食物的精华往上送,就叫“上进”;如果它不好好干活,不往上送,专门往下送,就叫“下流”,这样就出大麻烦了。当精华不往上走而往下走时,糖分就会随着尿流失掉,而糖原是保证肌肉正常运动的基本营养物质,如果都流失了,人就会得糖尿病,人体就会慢慢虚弱下来。因此,中医认为糖尿病就是脾病。

我们吃进食物,然后通过脾胃的消化获取营养,那么,这些营养是怎么分配的呢?

首先,吃进人体的东西当中最精华的营养一定是被储藏起来。我们说家庭生活中丈夫挣的钱会被老婆没收去,人体也是,最好的营养物质会先被五脏储藏起来。五脏就是藏而不泄,会随时把好的东西收藏起来。

然后,另外大部分能量被用来支持脏腑的运化,比如怎么发挥大肠经的功能去排便,形成大便的正常颜色、形状,还有小肠的正常工作等,这使我们能够一天天存活下来。

最后,还有一部分营养用来支持身体各种肌肉的运动,哪怕是一个手指的运动,也需要气、需要力量和营养。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的生活水准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饮食方面都已经很好,甚至可以说是过好了,过去我们还能吃些粗粮,现在基本上很难吃到了。

其实,适当地拒绝一些高营养食物是比较明智的。很多城市中的人在周末有空的时候爱跑去农家院里过一次农家生活,这是好事。

脾病

脾病主要有重症肌无力、糖尿病、胰腺炎和胰腺癌几种,下面来具体谈谈。

1、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脾病。这种病与长期郁闷、争强好胜、缺少运动有关。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肌肉痛,最后痿软无力,道理很简单,脾主肌肉。人老了以后眼皮会逐渐往下耷拉,这也是肌无力的一个症状,说明脾的功能开始衰退了。中医还说:“痿证独取阳明”,就是这类病一定从脾胃下手治,脾胃功能强了,这种肌无力的情况就解决了。还有,这类病人要改变心态,因为生气郁闷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生一口大气也会导致肌无力的症状。由此可见,生气对人的身体影响有多大。

再者,患重症肌无力的人一定要躲开空调。就拿办公室来说,空调老吹的地方不是好地方,挑个坐的地方也要懂得养生的道理,有的人就喜欢凉快,傻乎乎地专挑空调直接吹的地方,甚至为了能坐这还打架,要我说纯属引病上身,生怕自己太健康了。

就拿中国传统四合院来说,为什么要设个影壁墙,怪浪费砖的,其实这里面是有道理的。影壁墙就是设在门口阻挡邪气、宣发正气用的。古人讲究不能让家里的正气哗的一下都散掉了,需要用影背来拦一下;同时,也不可让外面的邪气直入居室,故要建影壁墙。过去凡是做生意的门口,一定要有一个屏风,这和影壁墙是一个道理,用来挡邪气,宣正气。这就是中国的“中庸之道”。

2、糖尿病及保健预防

糖尿病的成因

对于现在的老百姓而言,最常见的脾病就是糖尿病。人的脾本应该把精华送给心肺,但是脾这个丫鬟不好好工作,它不往上送,却往下送,人体所需的糖分都从尿走了,使肌肉都不正常运作了。

人得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吃好东西吃多了,导致营养过剩,再加上房事不节和缺少运动。现在还有一些青少年也得糖尿病,这或是由先天不足造成,或是与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手淫过度有关。

传统中医里没有糖尿病这个词,把这个病叫消渴,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的症状是会出现口干口渴;中消的主要症状是“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但却又很瘦,有的人血糖还会低,如果不吃东西,就会浑身大汗淋漓,身体感觉十分难受;下消的症状是便秘、尿多。

此外,患糖尿病的人浑身肌肉缺失感觉,末梢神经麻木,这是典型的脾主肌肉出现的病变。

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把脏腑组织的液全给排出来了,带动血往上走的力量减弱了,这样就会出现血液粘稠、血糖高、尿糖高以及尿多、食多、口渴、便秘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中医里的解释为:口渴喝水是为了自救,相当于饮水自救,通过多喝水来解除口渴的问题;食多就说明食火过旺,消化系统消耗大,人体老是感觉饿;便秘就是津的问题了,因为脾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

“津”的功能过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过度向外开泄。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要想懂得“津”的意思只要想一下“天津”就可以了。天津就是一个港口,我们通过港口把货物往外运。

津不是指液体,它是一个动词,是液体向外渗的功能和过程。津的功能过度是由于大肠的问题所造成,大肠主津所生病,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大肠里面的两个病,一个是便秘,另一个是拉稀。大肠属于阳明火,火正常的话,往外津液的功能会恰到好处,所以大便是不软不硬的。如果阳明火盛、不正常,津的功能过度,大肠里的液全都津出去了,结果就会便秘。所以便秘一定要“治津”的功能。如果大肠火没有了,就没有力量往外津,就会拉稀。便秘和拉稀,根本原因都是“阳明燥火”和津的问题。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

糖尿病初期会出现一个象,就是撒出的尿泡沫特别多,因为代谢出去的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和垃圾都特别多。男人在撒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尿,如果尿泡沫增多,那就说明要多注意生活习性了。

凡是刚刚发现糖尿病指标不正常的人,一定要注意正常吃饭,因为您本来脾胃功能就弱,再不好好吃饭,会越发地没劲。一般情况下,只要好好吃饭,注意锻炼身体,很快就会好转。

糖尿病的保健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预防糖尿病呢?再有,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这里有几个原则:

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在糖尿病初期,病人应该多以黄豆等豆类食品为主。

第二,患病之后,要少懒多动。多运动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您不让脾干活了,反而对它的损伤更大。所以患糖尿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在生活当中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这样情况就会很容易改善。

第三,补脾阳和肾阳。从中医理论上讲,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因此,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补脾的运化功能就是让这个丫鬟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这个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愈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动起来;灸【中脘穴】可治脾胃,【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金婆婆:针对病情上中下消运用“华佗夹脊”穴的胸7、8、9、10、11,重点胸八配合治疗糖尿病,“铜人疗法”在这方面治疗无创效果明显独特)

糖尿病病例

我曾遇见一个糖尿病人,因为医生规定他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已经快把自己饿死了,看着别人吃水果、吃蛋糕的,馋的直流哈喇子。这个糖尿病患者只是初期,我就特纳闷,您干吗不吃呀?于是告诉他随便吃,但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天晚上登趟香山。

登过一段山后,指标全都正常了,但他觉得不对头,自己琢磨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治好糖尿病,那怎么都把糖尿病描绘得那么恐怖。于是他又去找气功大师,让气功大师给他治。我开玩笑说,这在中医里就是“信巫不信医”。说句实在话,这种人是不可救药的,您明明都好了,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就挺好吗,偏去折腾。

糖尿病中期的治疗有一个方子:每顿饭都以黄豆为主食,多吃黄豆饭、蔬菜和豆制品,只吃少量的瘦肉。一般人两、三个月就可以痊愈,而且连药都不用服。但是每天要坚持锻炼身体,这很重要。

再顺便说句话题外话,有的人特看重各项指标,我想说的是,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只要您的感觉很好,您就是很好。

指标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时候,像血压的指标一定会升高,老盯着血压140干什么,如果您的血压到150了都没有太晕,这说明您需要这么大的压力,身体的本能就在通过用加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太过分地看重指标,没有多大意义,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3、胰腺炎和胰腺癌

近几年,胰腺炎和胰腺癌是脾病当中呈上升趋势的一个病。胰腺癌在癌症之中已经上升到第五位,而且胰腺癌是癌症里死人最快的一个病。

先说一下胰腺有什么功能。胰腺跟饮食密切相关。当食物进入胃后,人体就会发出信号,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肝胆就会分泌胆汁。所以,人吃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胰腺的帮助,胰腺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分解食物,营养物质也会白白地流失。

人得胰腺炎、胰腺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暴饮暴食,饮食极度不规律,经常夜夜欢歌。

第二,吃得很好,但缺乏运动。

第三,心情郁闷,生活压力过大,又不懂得发泄。

以上三种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得胰腺炎。胰腺炎仅仅是很疼痛,如果再不注意,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致癌。

脾的养生注意事项

脾的养生要点其实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玄奥的东西,就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运动。

好好吃饭就是因循着“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的原则。

好好睡觉就是根据时辰养生法,每天夜里10点多钟就上床去睡,早上睡到自然醒;另外该大便的时候要去大便,不要憋着。

人活在世,要学会把一些事情看开,不要莫名其妙地生气,于事无补的自寻烦恼只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最后一条就是多运动。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是中国传统养生里最最重要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

营养过剩可导致疑难杂症

现在的很多疑难杂症都和营养过剩和不注意锻炼身体有关。

我们吃的高营养食物过多,而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备完全消化和吸收它们的能力,所以即使天天吃海参、鲍鱼,这些东西也只会成为身体内一堆没用的垃圾。如果再不积极锻炼身体,垃圾更难以消化掉。

假如吃饱了不运动,天天坐着胡思乱想、生闷气,就算营养到了肌肉也没有用,而且无形中还增加了脾的工作量。如果总不能消化这些营养,慢慢地就会在身体内凝滞成湿气。人体内是不需要这种湿气的,最终使得人体多调一份元气上来把湿气化掉。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不运动也会耗散元气,营养过剩是导致现在大多疑难杂症的一大原因。

第六节  五脏六腑之胃

胃为后天之本

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身体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胃为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制造精血的源头。我们身上的精血全是通过胃消化饮食而来的。

同时,胃是六腑之海,胃在六腑之中就像大海一样,六腑的运化全在于胃能否消化吸收。胃的好坏以及运化正常与否都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那么,胃的好坏跟哪几个因素密切相关呢?实际上跟吃、睡、情绪的关系都很密切。

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当真阳元气充足时,则胃气可降;而当元气虚弱时,则会出现腹胀、反酸、呃逆等“不降反逆”的症状。

另外,临床上一般是用胃气的虚弱与否来诊断病情的轻重情况。如果胃气虚弱,就有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黄帝内经》一再强调,任何时候胃脉都不可以绝,胃脉一绝人体大限将至。这个道理很简单,胃脉一绝,连吃饭、吃药的能力都没有了,人就无可救药了。

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脾胃伤了。好好吃饭是关键,只要还能吃,康复就有望。

胃病

胃病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主要有胃溃疡、呕吐不止的病症。

胃溃疡

一般来说,导致胃溃疡病症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思虑太过。中医说“思则气结”,如果人的思虑过多,想一个问题总想不清楚,气就会总调在上面,这样就会造成胃血不足,人就很容易得胃溃疡。

第二,郁闷生气。我们前面讲过,胃跟情绪的关联非常大。常常人一生气,就会胃痛,如果肠子和胃都不好好工作,那么,不是便秘,就是腹泻。

日常生活中常有一种受“夹板气”的人。在工作中,上面有上级,下面有下级,正好夹在中间,如果协调能力欠佳,就会经常受夹板气;在家庭生活中,上面有父母,中间有老婆,下面有孩子,如果处理不好家庭关系,同样四面八方受气。这种郁闷生气直接后果是容易造成胃气和胃血不足,引发胃溃疡以及消化功能不良等疾病。

所以,了解了得胃溃疡的两个主要原因,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减少思虑,放松心情的方法来预防疾病,还是那句老话,治病先治心。

呕吐

前面我们说过,胃气不降除了会卧不安外,还会导致经常性呕吐。如果胃中特别寒,凝聚力太过会造成胃气凝结,胃气不容易下去,就会出现肚胀、反酸、呃逆等不降反逆的症状。

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如何调理好胃的功能呢?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好好吃饭。吃饭时除了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外,还要特别留意的一点就是吃饭时千万不能生气。我们中国家庭的传统做法是,有条件就想一家人围坐一起共同进餐,应该是其乐融融,愉快放松,如果这种时候言语不当,特别是常有人在这时批评责备小孩的过错,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肠胃功能,导致出现肠胃疾病。再有,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切忌吃得太快,也会损伤脾胃。

服药的注意事项

人不可能一辈子什么病都不得,从来没吃过药的人也几乎没有,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是药三分毒,药和食物的最大区别就是药有偏性,吃药就是利用药的偏性来对抗疾病。我们万不可拿药当饭吃。

对于吃药,中医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切的药,前提是固摄脾胃”。而且我们人一出生就等于活在了后天,脾胃是后天之本,只要脾胃没有问题,能吃能喝,人就能活下去;而脾胃一伤,无可救药,离去西天极乐世界不远了。

关于服药,中医还有一个秘诀,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凡是吃下的药使您的胃不舒服了,那就坚决不要吃了。所谓不舒服指的就是使您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或者是吃饭时感觉胃疼。要区别对待的一点是,如果是胃寒的话,用的药里可能会有干姜,干姜为热性,驱寒用的,用它来解决胃里面的溃疡问题,这会造成胃疼,这是正常现象。

另外,胃气不降或腹胀时,可以采取揉腹的方法,如果是胃寒,可以用艾条薰灼【中脘穴】,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

第七节  五脏六腑之肝

肝的功能

1、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人只要一躺下,肝主藏血的功能就能够发挥。

肝在人体当中的重要功能是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呢?肝就像一个阀门一样,人只要一闭眼或一睡着,阀门(肝)就会关小或者关上。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合上眼睛,人体的整个代谢就开始放缓。对人体来说,代谢的放缓是一种保护的功能。

只有肝能藏住血,身体才能正常地运转。首先,“肝受血而能视”,就是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血的作用,所以肝提供了血给眼睛而能视;其次,“足受血而能步”,意思是血脉只有到达脚上,人才能够行走,走路才有劲儿;然后,“掌受血而能握”,就是血能走到手上,才能握起拳头,如果握不起来就跟血不足有关;最后,“指受血而能摄”,血能到达手指尖,人才能完成各种很精细的动作。

我们在睡觉时以及刚刚醒来之时,要注意避风,这样才能保障气血流畅。如果刚刚睡醒就立刻出去受风,会使得血凝于肌肤之间,此血称为恶血,这种恶血对人体来说伤害巨大,会导致一些很严重的疾病;如果血凝固在血脉中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如果血凝于手足,就会出现厥症,即四肢冰凉的症状。

对于恶血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耳朵后面会出现青筋,在这里采用放血的方法就可把恶血散掉。

2、闭目养肝

在传统养生中,非常强调通过常闭眼来养肝。比如在看电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每隔半个小时或一小时就要闭闭眼,让眼睛稍微休息一会儿,闭一会儿眼就相当于“藏”,这对人来说非常有好处。如果能经常闭眼休息的话,就相当于养肝。

这里再次涉及到“补”的问题。不是吃东西才叫补,补有很多方法。对于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眼就是补,相当于固摄。固摄就是保存现有实力,就跟打仗一样,当您暂时打不过对手的时候,保存现有实力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等待精气神都足了以后,才有劲去消灭敌人。所以,在精不足的情况下,保存现有实力就算大补。

3、五脏与五华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有五种不同的表现,这五种表现称为五华,“华”就是花朵。肝所外现出来的象是爪,爪实际上包括指甲。我们从指甲当中可以看出肝的一些问题,因为指甲也是生长的东西,是肝气的一种表现。如果人的身体有些问题,指甲上就会有竖的棱,竖的棱就是肝胆这些脏器出问题的表现;如果出现横的棱,就说明身体的问题在一点点得到改善,因为横的棱会一点点地长出去。这是中医思维的一个要点,中医通过看人的外象就能看到内部的很多东西。

五行与五脏、五华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华

手(爪)

面色

 

其它四脏对应人体的变化。心所外现出来的象是面,即脸色。人的脸上是否滋润有光泽,跟心气相关。心气很旺,人的脸是红润的、润泽的。但如果是那种赭红,红的颜色特别难看,像黑血一样,就非常不好。所以中医在谈到脸色的问题时,不管是什么颜色,都强调一个要点——什么是好的颜色?就是像蒙了一层白的薄薄的纱一样,透出一点润泽之形。一个人长得黑没关系,但是要很润泽,脸上要有光泽。

脾所外现出来的象是嘴唇。嘴唇是否饱满、滋润,就可以看出人的脾功能如何。如果嘴唇老是翻肿或者起皮,那就说明脾虚或者血虚。

肺所外现出来的象是皮毛。皮毛的所有问题一般都与肺气相关。中国将来会有非常多的人有过敏症状或者皮肤病。以前这些病症在西方社会特别多,现在中国人得的也多,因为现在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相近,比如都生活在一年四季有空调的房子里,越来越喜欢喝冷饮等。“过食冷饮伤肺”,一旦伤了肺气,就会出现皮毛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喝温热的开水,如果大量地喝冷饮,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当时可能显现不出来,只有等人年纪大了以后,才会越来越明显。有些时候,过敏症状和皮肤病可以被认为是免疫力低下的一种象征,其实这跟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头发是肾的花朵,所以头发的好坏是肾气的一个外现。头发如果非常黑、非常滋润、非常柔亮,就说明肾气足。有人头上总会长头皮屑,或者是脂溢性头皮,这其实是脾虚的象。脾虚会造成外溢,使很多东西发生外溢,浮现上来,这是造成头皮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头皮屑并不能靠洗发水彻底解决,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脾的问题。

把身体内部解决好了,外部所显现出来的东西才能好,这就是五脏和中医意象思维的关联性。

4、五脏与五变

 

五行与五脏、五变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变(病变)

 

5、肝主怒

在五脏之中,肝是主怒的。人一生气,“怒则气上”,气就会往上攻,气全被调在上面,底下空了就会出现病变。比如出现飧泻,身体没有能力去消化吃进体内的食物,造成吃什么拉什么,甚至会拉稀、腹泻。所以,我们不要误以为生气、郁闷只会伤肝,其实会伤到身体的各个方面,引起多种病变。

人活着全靠一口气,正常人的气机应该是一团泰和之气,上下的气机都运转得很通畅,肝和肺的运转也要正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经常发脾气或者经常郁闷的话,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

肝病与养生保健

1、肝病的致病原因

现在得肝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主要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长期的抑郁、劳累甚至过度透支。因为肝喜条达,主疏泄,如果长期抑郁,气机就得不到宣泄;另外,劳累会伤肝,《黄帝内经》里有“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身体能量是有一个限度的,五脏六腑也有一个限度,如果能量过度透支,会导致肝病。

第二,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过量。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在饭桌上觥筹交错,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第三,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人应该从23点左右开始睡觉,这样在凌晨1点到3点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如果这个时辰不睡觉,就养不起肝血。

第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不卫生的东西或者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就会影响肝的气机。

2、肝的养生保健

肝病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会随着元气的逐渐虚弱而恶化。一般肝病的发展历程是先得乙肝,然后传变为肝硬化,再是肝腹水,最后是肝癌。

在治疗肝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恢复脾和肾的功能。从阴阳五行来讲,水能生木,而肝为木,肾为水,肾水生肝木,肾水就相当于肝的根本。肾水要想生肝,肾水首先一定要足,而肾水的是否充足跟人体脾胃的功能十分相关。只有脾胃的功能健全了,才可以充分消化食物,获取最好的营养,这样才可以增加肾精,达到补肾的目的。肾水充盈后,肝就有了根本,就会逐渐好转。

中医常说,元气是人先天带来的,并且元气藏于肾,多出来的元气同时又藏于奇经八脉,但是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也就是藏于奇经八脉的元气是补不了的。那只有想办法补肾。元气直接补不了,但我们可以把元气当作钱那样放进银行里,通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少调元气,这样就能生出一点利息来,这点利息对人体来说就很有用了。所以要想真正地彻底地治疗肝病,一定要有很好的睡眠。

睡眠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中医认为夜晚的睡眠为阴,白天的生活为阳,可以通过睡眠(阴)来养白天的生活状态(阳)。如果睡眠不好,白天的生活状态就会出问题。生活中,有的人日夜颠倒,晚上睡不着;还有的人通过牺牲晚上的睡眠时间来做更多的工作,这都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在人体中,肝主理智,如果夜里睡不好,人的整个思维能力都会下降,过度耗散使得人的整个机体运作出现问题。

肝是无法去补的,只有用破法才能对肝进行养护。破法就破郁法,这是一种很简单易学的家庭护肝锻炼法。(金婆婆:呵护肝脏请上网:http:www.liverite.com.cn;或“利福来”。中国食品商务网http:liverite.21food.cn。)

揉腹破肝郁法

第一,先开带脉。带脉是人体经脉当中唯一横向的经脉,它是约束十二经脉的,就像一个皮筋一样,它紧,十二经脉就紧;它松懈,十二经脉就无拘束和懈怠,所以,把带脉开合弄好对人体很关键。所以,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第二,揉腹。

破郁法就是揉腹,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后补,通过揉腹达到通畅经脉的目的。如何揉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

我们在揉的时候,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

我们要每天都能坚持这么揉,而且传统养生学认为应该以36为基数,每次揉的次数是36的倍数就可以了,揉的时间可自己掌握。

“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则是晚上睡觉前要揉,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最好也能够揉腹,这样对人体会有极大好处。

由于我们不经常运动,肌肤腠理之间尤其是肚子上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条索状的或其他形状的筋结,这种筋结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如果在揉腹中,看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拨开,这样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而且这样揉还能够把腹水泄掉,促进了代谢功能,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酒文化与肝脏保健

中医常说“烟酒,奇物也”,就是烟酒都是很奇特的东西。烟是热性的东西。酒就更加奇特了,它具有水火二性,表面看上去是水,点着了却是火;而且中医传统文化认为,酒还主生发之机,所以酒很奇特。

1、无酒不成席,何不饮雅酒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酒文化中有一句话,“无酒不成席”,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应酬中必然会碰到喝酒的问题。

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很喜欢喝酒。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人喝酒是非常注重节奏的,他们喝酒的方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推杯换盏、没完没了地就是喝酒,还号称“感情深,一口扪”地狂饮,古人在喝酒的时候一定要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酒,这是一种有意放缓喝酒节奏的表现。

此外,古代的酒一定是烫过的,而且他们喝完酒以后还要能写出诗来。而现在人是越喝越糊涂,不要说作诗,就连话都说不清楚,路都走不直,严重地伤害了肝脏。《黄帝内经》讲“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是如果您滥饮无度的话,必将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商业社会中完全避免喝酒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做到喝酒喝成雅酒。所谓雅酒就是先把酒烫一下,慢慢地喝,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再有就是在酒席中做些小游戏,别玩“棒子老虎鸡”的游戏,越玩喝的越多,可以玩玩特别时尚的“杀人”游戏什么的,这类游戏一场下来就能花半个小时,自然就放缓了喝酒的速度,而且通过这种警察、小偷、平民间的斗智斗勇,还锻炼了大脑,人也不容易醉,我觉得挺好。其实这些道理在《红楼梦》中都有,林黛玉就提醒宝玉喝酒要烫,否则冬天写字手会发颤、哆嗦;《红楼梦》中的酒宴也特别多,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喝大酒的,都是一堆人围在一起边做游戏边喝酒,酒也喝了,气氛也融洽,人际关系也增进了。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酒文化。

2、酒可入药

我从不禁止人喝酒,但要特别指出的是,人只能微量饮酒,借饮酒之机,稍微地宣一下、生发一下,这对人体是有好处的。

人如果在喝酒上不节制,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尤其是男性。从生理上讲,男性没有月经,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经,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了一道,女性可以通过月经把肝郁疏泄掉一部分,所以有句俗话叫“女性天生三分酒性”。

中医认为,女性妇科症里有些病恰恰需要用酒来宣一下。但是对于男性病来说,用酒就不太好,除非是当男性病很重的时候,比如一些过于郁滞的病有可能用到酒,中医中有一个方子叫【当归四逆汤】,在服用时里面一定要加黄酒,这是因为加点黄酒对疏通经脉有好处。

在冬季养生当中,也建议大家喝一点酒,酒要加热喝,不能凉喝。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女性身体有好处,可经常吃些。

另外,还要说的是,肝经在人体当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绕生殖器而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属于肝受到了损伤,这就会影响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类病人要注意对酒有所规避。

 

第八节   五脏六腑之胆

胆主生发之机

成语有“肝胆相照”,这于中医对肝胆关系的一种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肝与胆相表里,就是肝和胆的关系十分密切。

胆的主要功能是主生发。晚上23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是胆经上岗值班,这时只要胆一生发,一阳生起来,后面的阳就会陆续跟上来,慢慢地全身都会生发;但只我看要胆不生发,全身就都无法生发。这就是胆经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意义所在。

胆病

现在胆囊方面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胆囊炎、胆结石。

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还是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睡觉很晚,从来不睡子午觉(子时指晚上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上午11点到下午13),这种人以文字工作者居多。

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胆病,因为胆汁的分泌跟食物相关,过度吃饭和饮酒都会造成胆汁分泌的紊乱。

情志过度压抑也会使得胆无法生发,造成胆囊方面的疾患。

如果胆生发不起来,那么人的两颊就会发青,这是胆气郁滞的象;另外,有的人会面如蒙尘,就像脸上蒙着一层脏土一样,这属于被压抑过度的象,一般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和那些常受“夹板气”的人容易患此疾病

中医认为,人的气不足会造成虚火过旺,而虚火会导致“津”(液体向外渗透)的功能过强,就会使饱和的胆汁溶液产生结晶,于是就产生了胆结石。

另外,蛔虫的钻入也是产生胆结石的原因之一。

第九节  五脏六腑之肾

肾的功能

肾为封藏之本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中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就是认为肾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是身体的封藏之本。肾是主藏的,是精所凝聚的地方。

精是什么呢?精就像钱,当人体缺少某种东西的时候,比如说缺红细胞或者白细胞了,这个钱(精)就可以去立刻变现。所以,精对人体非常重要。

那么,中医中认为血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血是带着精往前走的舟船。精就相当于血里面的营养物质、最精华的东西,而血这只舟船带着精往前走。心主血脉,心能够把血泵出去,使血到达人体的各个末梢。

既然精藏在肾里,元气也藏于肾,可见肾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肾为作强之官

《黄帝内经》把心比作君主之官;把肺比作相傅之官,相傅之官就是既像宰相又像皇帝的老师;而把肾比作作强之官。作强之官就相当于大力士。我们人的力气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是从腰来的!从肾发出的力才叫做力量。所以,肾就相当于一个大力士。

我引用一下古代的战车来做个比方。一般来讲,古代的战车上面一定要坐三个人,坐在前面中间的是车夫;然后左为贵,所以左边坐的是君主、将军或者元帅;右边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力士。

大力士有两个用处:一是保护君主,他是君主的卫士,而且善于打仗,如果心这个君主出问题了,那一般是肾的工作没有做好;二是要推车,古代没有柏油马路,道路坑洼不平,车常陷入泥里,这就需要大力士把车推出来。

我们理解了这个比方,就明白了心和肾之间的相互关系。肾是护佑心的。前面讲心脏病的时候提过,最严重的一种心脏病是由于肾精大伤所导致的心脏病,在讲到心脏早搏、心脏间歇的时候还提过,这些病也与肾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肾病与肾的保健

浮肿

浮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因为肾主水,它的象是水,而肾又在最低,所以,它是主水液的。如果肾阳不足,水液就会四溢,造成浮肿以及腹胀、腰痛、肩背痛,更严重的有可能会出现眩晕。

中医认为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前面说过,表里就是指它们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对夫妻一样。肾为里,膀胱为表,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肾就相当于妻子,膀胱就相当于丈夫。如果丈夫(膀胱)在外面工作得很好,那一定是妻子(肾)很好,妻子是贤内助嘛;如果妻子不好、家里后院起火,那丈夫的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如果丈夫出现了问题,妻子也会在家里心神不宁。这就是膀胱和肾的关系,它们是互相连带的,用句俗话说,就是“夫妻本是同命鸟”,两方中谁出了问题,另外一方都脱不了干系,会彼此影响。

干燥症

干燥症、水肿这类病虽然是肾病,但从内在的角度来说跟太阳膀胱经的经气不足有关,正是因为阳的工作力量太差了才造成了肾病,而此病在生活中属常见病,发病率很高。

治疗这类病的时候,不能只治肾而不治膀胱。膀胱经作为人体后面最长的一条经脉,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它主阳、主气、主表;而肾是主水、主里、主阴。所以,我们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多的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高症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中医中也是脾、肾两脏的病变,其症状是血脂黏稠、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口渴和便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类疾病所困扰。此病主要是由于肾精不足造成虚火过旺,津的功能过度,以及营养液的功能不足,最终导致组织液全都排泄掉了,所以就会导致血的黏度过高。

我们在生活中完全可以通过注意饮食结构、锻炼身体和保证睡眠等一些措施来避免患三高症。

治疗三高症的首要一点就是一定要做运动,通过加强锻炼使得膀胱经气足起来,这样就能把体内垃圾一类的东西代谢掉,自然就可以恢复健康。

房劳与肾耗

一般提到肾,就会谈到房劳的问题。劳则气耗,中医里说的“劳”都是指“房劳”,就是性生活。房劳耗的是什么呢?耗的是肾气。房劳就会出现喘息(里)和出汗(表),所以过性生活可以使“里”和“表”全都通畅。

但我们要特别记住的是过性生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人只能在身体好的前提下过性生活,这样内外经脉都会通畅,对健康有益,古代所谓用房中术治病的道理也就在于此;但在人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过性生活,就是消耗,而且是重度消耗,因此要慎行。

恐则气下

从情志上讲,如果过恐就会影响肾的功能,因为恐则气下。人只要担心害怕,气会往下行,而气的下行就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下焦腹胀等。

关于“恐则气下”,有这样一个故事,挺有趣。过去有一户人家要生孩子,但是难产,于是就去请了一位名医。医生来到他家里看过病情,说这个好办,于是拿起一堆钱币走到产妇的房间里,往墙上一扔,结果孕妇就把孩子生下来了。这家人很好奇,问名医这是为什么?名医哈哈大笑道:“孩子都是来抓钱的嘛,一听钱响就出来了。”这当然是一个玩笑。中医对其的解释是:产妇听见钱哗啦啦地撞击墙壁的声音,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就产生惊恐,恐惧会令体内之气往下走,于是孩子一下子被推了出来。

第十节  五脏六腑之小肠

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问大小便如何?

古代有“入国问俗”的说法,就是当您新到一个国家后,一定要先问它的风俗,要依据人家的习惯去行事;然后还有“入家问讳”,当您到一个陌生人家时,您首先要清楚这户人家有什么避讳,不要做人家不高兴的事情;再有是“上堂问礼”,对待老人,一定要问礼数是什么,这样才知道该如何去施礼;面对病人的时候要问什么呢?很强调“临病人问便”,就是要问一下病人的大小便。

为什么大夫要问大小便呢?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实际上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肺、心、肾跟大小便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比如,当小便出现一些问题时,与肾气足不足、命门火衰不衰都密切相关。

大小肠病

现在有很多的人得大小肠病,致病的原因在肺和心,前面我们说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形成了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如果小肠的吸收出问题,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便秘

大肠病会导致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便秘。现在很多人受便秘困扰,这是一个临床多发病。有的人通过吃寒性的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来治疗便秘。这个方法不可行,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应该如何注意便秘的问题呢?首先,当然是求助于医生。另外,也要学会一些自我判断的方法,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1)阳虚便秘的人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白通汤。

(2)阴虚便秘的人胸烦气躁,常吐黄痰。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麻仁丸】

(3)还有一种属于阳明胃实证,这种人如果大便的问题不解决,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伤寒论》中介绍,治疗这种病可用【大小承气汤】

当然,我们学习中医要知道一个道理,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就是对病人都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病情甄别,辨明到底是病在太阳证、少阴证还是在厥阴证上。根据证的具体情况对证下药。这里涉及两个“证/症”字,一个是言字旁的“证”,一个是病字旁的“症”。“症”指是病象,比如说便秘是一种病;但是中医里强调的是“证”,就是一定要看归属问题。只有辨对了“证”,才能下药。因此,有可能来了10个患便秘的人,开的却是10种不同的药,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证”里。

泄泻

拉稀的问题基本属于湿邪,就是湿气不化。为什么湿邪会化不掉呢?主要是因为命门火衰,就是人体内的火不足所造成的。

比如五更泄就是在早上四五点钟时狂泻,而且这种病容易久治不愈。介绍两种可以尝试治疗此病的方法:一是“隔姜灸”,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然后放上艾炷点燃重灼肚脐,这种方法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二是可以去买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此药能够有效地解决五更泄的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来说,长期饮用冷饮、饮食习惯不当、处于压抑状态以及使用空调,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为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压,就有可能形成肠寒,会得溃疡性结肠炎。到目前为止,西医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不治之症,对于西医来说很头疼、很难根治。

西医一提到炎症就要用抗生素,而溃疡性结肠炎越用抗生素越糟糕。因为抗生素会改变人体的菌群,不断的菌群改变会增加治病的难度,越去杀菌,越使得大肠内壁的能量减弱,使治疗适得其反。

喝冷饮是一大忧患,无节制地喝下去,未来得肠癌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我在所有演讲、讲座时都会重点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要教育一代年轻人,首先就要从拒绝喝冷饮开始。

我对自己孩子喝冷饮这方面是下了狠心的,我儿子再怎么反对,一概没用,坚决不让喝。我儿子常说有个当医生的妈妈太痛苦了,永远不能喝各种冰镇饮料,我说您就等着将来谢谢妈吧!

既然明白了得病的原理,就要从源头上把问题彻底解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性,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未来。这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才是真正地关爱孩子。

其它大肠病

如果胃中寒,就会出现腹胀的问题;

肠中寒就会出现肠鸣、泻泄,这种泻属于飧泄,就是吃的饭没有被消化,吃什么直接排泄什么;

如果是大肠寒,还会引发“当脐而痛”,就是肚脐周围特别疼痛,甚至病人不能久站,连带的前阴也会疼痛。

出现上述问题时,中医有一个食疗的方子,叫【当归生姜羊肉汤】。汤的做法为:当归3两、生姜5两、羊肉1斤,炖煮以后让病人服用。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对治疗产后腹痛、产后瘀血等病。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其实中药的有毒是偏性的问题,完全在于医生怎么个配法。就老百姓而言,最好通过食疗的方法在家里就解决了腹痛这类疾病。我们在冬至前一阳生之际,也可以喝【当归生姜羊肉汤】,它补阳的作用也非常好,利于养生保健。

在冬至以后阳气升起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喝些“虫草鸭汤”来养生。鸭子属阴性,本应该烤了吃,这里怎么又推荐煲鸭汤喝呢?中国养生学中所说的煲鸭汤,用的一定是老鸭,就是相当于过了“更年期”、阴阳之性已经不太明显的鸭,这种鸭的性已经很平和了,用它煲鸭汤是取其平性、中性。中国古代在吃方面的养生有非常多的道理,还以冬至以后养生为例,要吃平性或者偏寒性的东西,这样与阳气互相制约。

膀胱病

本节说的膀胱病单纯指小便的问题。中医认为,膀胱经是一条走人体后面的阳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产生尿,并把尿推出体外。所以人撒尿的问题与膀胱的气化功能有关。

有个有趣的现象,男子撒尿时如果尿得不痛快,会有个习惯性的动作——努腰,这就是在用肾的劲把尿往外拱。

小便的问题分两类:一是遗尿,二是癃(long)闭。

一般小孩都有遗尿的问题。一两岁的小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健全,在这种肾气未充足的情况下都会遗尿。所以这时小孩遗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用治疗,尽可顺其自然。等到孩子年龄大一些,控制能力增强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

遗尿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老人的肾阳衰退,已经固摄不住了,固摄的力量与年轻时相比相差很多,气化能力不够,所以每次尿的也少,还常遗尿。但是有些中年人也出现遗尿,这就要检查身体的状况是否有问题了。

还有一种小便病叫癃闭,症状是想尿但尿不出来,憋得慌,甚至造成小腹胀痛。癃闭属于膀胱不能气化所致。

大小肠养生法

近些年,社会所流行的养生文化大多强调补肾,让人吃这吃那,以补肾的名义推销各种药物和食品;但我要强调的是,传统养生学并不认为单纯地吃有营养的东西或吃补药就有效果,补的概念是健康的日常行为,有规律的日常生活,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才是根本的调养。

上厕所时不可说话

怎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补肾呢?中医认为,上厕所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咬牙能固摄住肾气,尤其是在肾精上损害偏大的男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牙为肾之齿,是肾精华的外现。但不能乱咬牙,死咬着不放更耗肾气;而应该是“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就是好像的意思,就是好像有两个枣核在两个后槽牙之间,微微地咬着。解手的时候处于一个吸气、气往里收的状态。咬牙,并且提起脚后跟,就等于补了肾气。

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厕所里一边夹着手机大声地说话,一边大小便,这无疑是在损耗肾气。

我们学养生知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如何补和如何泄的问题,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就人得病来说,一定是有因有果,人平时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因,损害身体后造成的疾病就是果,自己酿的苦果只能自己去尝。

阴阳熨脐法

如果出现我们上面提到的癃闭、小腹胀痛、撒不出尿等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有个方法很有效,不妨试一下,就是阴阳熨脐法。用一斤葱白(葱最前面最白的那段),把葱须子去掉,捣烂加麝香(麝香主通窜、开窍的,因为不通才会胀痛,但最好避免使用该药),用纱布包好,分成两包。取一包放在肚脐【神阙穴】上,用热熨斗熨五分钟,不可烫灼皮肤。另外一包用冷熨斗熨。反反复复用冷热熨斗熨几次。

这就是运用“热为阳,冷为阴”的道理来治病,故名阴阳熨脐法。这种方法对治疗尿不出、癃闭的问题很有作用。

外达法

有的人在外面冻着了,回家后撒不出尿来。原因是这种人因为气化不足,导致憋在里面尿不出。对于这种受了寒邪之后的尿不出、癃闭的问题,有一种更简单的治疗方法叫“外达法”

这种方法是用葱白煎成一锅汤,倒入桶里,人在里面泡着,水要没过肚脐,泡着泡着身体就开始冒热气,如果这时候有了尿意,就尿在桶里,因为人一旦出来后就会感觉到冷,尿就又憋回去了。

葱、姜和大蒜的妙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很方便的法门来防病治病。比如,葱、姜和大蒜就是最常用的一些防病治病法门所用之物。

葱的妙用

葱有几个别名,如菜伯、和事草、肺之菜等等。这些名字是从何而来呢?

在传统文化中,如果家里有四个兄弟,人们会依次称为“伯仲叔季”,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依次类推。孔子叫仲尼,说明孔子排行老二。中医给葱取的名叫“菜伯”,就是认为葱是菜里的大哥,这也说明了葱很被看重。

葱的另一个名称是“和事草”。葱的特性是生用主辛散,是开散的;熟用主甘温,偏甜、偏温性。这是葱的两种不同特性。我们吃北京烤鸭的时候会将葱丝卷入饼中一起吃,道理就在于鸭子本身是寒性的,与生葱一起吃就符合饮食的平衡特性了。

葱还有一个特性是外实里空,而且葱白是入肺的,因此,中医里把葱又叫做“肺之菜”。吃葱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它有发汗解肌的作用,通上下之阳气、通窍;此外,它还能通二便。葱既能补肺,还能滋润大肠,对人体的上下都有好处。

中药里有一味药,叫【白通汤】。白通汤是宣三焦、通行三焦的药,其主要成分就是葱白、附子和干姜。

葱白在这味药里的作用就是宣散上焦,从五行的颜色来说,白颜色也是入上焦的;干姜为黄色,是疏通中焦的;附子是黑色的,是入下焦的。

如果女性怀着孕,突然感冒了,怕吃药对胎儿产生副作用,该怎么办呢?可以用葱白和生姜煎汤煮,喝掉后人会微微发汗,感冒就好了。怀孕阶段的妇女身体处于高峰期,浑身的气血都会激发起来,以此来养胎儿。用食疗的方法解决感冒,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像妊娠伤寒、着凉感冒一类的疾病,可以一边喝煮好的葱白生姜汤,一边用热水泡脚,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既可治病,又不会对身体和胎儿造成伤害。

葱还有个好处,它可以通气解毒。古人认为葱可以解鱼肉之毒,所以在做鱼做肉时多放一些葱是非常好的。在菜中放葱对人体也有好处,会利耳明目。

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葱在中药里避讳跟蜜和枣同食,两者相冲。

姜的妙用

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姜,中药也会用到姜。

姜的特性是辛温、散寒、发表的。它分生姜和干姜两种。

一般来说,干姜是母姜,是经过炮制的。干姜是入里的,用干姜就是在体内帮助人疏通气机,干姜通经脉的效果很好。像里虚的证就会用干姜,胃气不舒的话也会用干姜。

生姜是走表的,表被憋住的时候会用到生姜,用生姜来在表层帮助人体疏通气机。比如,当人被寒邪憋住了或者妊娠期出现伤寒等问题,可以用生姜和葱白煮汤喝。

生姜还有个绝顶的妙用,就是可以止呕,所以又称其为“呕家圣药”。如果人呕吐不止或者有呕吐症的话,生姜是非常好的药。它可以把痰邪、淤滞的湿邪都散掉。姜皮还可以消水气,消水肿,利湿的效果特别强。如果我们的身体有麻痹不通的地方,也可以用姜。

古代认为,生姜可以通神明,用于暴卒、中风以及痰性中风、窍被憋导致出现突然的晕倒昏迷等病症。中医里有一个方子,用姜汁和童便来降火,去救突然晕倒的人。这是因为姜可以开痰,姜汁能够把痰宣开,窍也就不再被憋了。童便就是小男孩儿的尿,它有个很好的作用,因为它是从人体出来的,用它时就会走熟路,向下走,对人体的损伤也小,可以降火,把上面壅滞的火邪给拽下来。

生姜还有个作用,可以解野禽的毒。古人认为野禽非常喜欢吃一种中药——半夏,由于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野禽身体内也会带有某种毒性。而生姜是最好的解药,能够解野禽身体内的毒。因此,炖制野禽的时候一定要加生姜。

如果外出突然着凉了,刚有感冒症状,最好用生姜、大枣、葱白一起煮成【姜汁汤】,上边喝姜汤,下边泡脚,上床后就会发汗,第二天就基本好了。如果是内伤而致的感冒,这么吃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枣和姜能起到固摄脾胃的作用,葱白可散去肺寒。

生活中有的人有一个不良习惯,他们不知道从哪学的,喜欢往黄酒里放些姜丝,或者在其它酒里放些姜丝。中医认为,久食生姜并同时再喝酒,人体内会形成积热,这样就容易使得眼睛出问题,此外还会使痔疮加重。

民间有两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里面在说一年四季中和每天都有用姜的问题,道理何在呢?

夏天,人的阳气像大树一样,会浮在外面,而此时人体的五脏六腑很虚弱,内脏恰恰是最寒湿的,所以夏天一定要吃温热的东西。因此,汤里加上姜这种辛温的东西,会对人体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

人在冬天也有自保功能,身体把阳气全部收回来,用以保护内脏,这时候容易造成五脏六腑郁热的格局,吃些清凉顺气的萝卜就可理顺气机。掌握了这些四季饮食上的大原则,对我们养生来说很有好处。

上床萝卜下床姜的道理又是什么呢?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不能思想焦虑,也别让脾胃带着很大负担去休息,所以上床前吃点清凉顺气的东西,让身体保持通爽,会有利于睡眠。晚上睡觉前吃点白萝卜或脆萝卜,可以养人的脾胃。假如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把吃水果的习惯改成吃几片萝卜,会对身体很有好处。起床时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发之机,起床就是要生发起来,再用姜助一把力。

那么人在夜里吃姜好不好呢?当然不好。古代有句话,“夜不食姜,秋不食姜”,夜里和秋天不吃姜。因为夜是主合的,要关闭,天地之气都关闭了,而生姜是主散的。如果夜里吃生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秋天是主收敛的,跟夜一样,也是主收的、主合的。这时候吃姜也是不符合养生规律的。

大蒜的妙用

一般来说,大蒜是不入药的。从药性上讲,大蒜属辛温类,开胃健脾,但是由于其味道过浓,一般不把它放进药里。现在的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大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常吃生蒜,对预防很多疾病都有好处。

生活中,有的人酷爱辛辣或者味道特别浓的、具有某种极端性味道的食物,比如臭豆腐,这其实说明这些人有郁滞、窍不通的情况,需要吃这些东西帮助宣窍。中医认为奇臭或奇香的东西能通窍,比如在窍被憋住的情况下,可用【苏合香丸】来开窍。

大蒜也能起到开窍的作用。大蒜是通五脏的,对五脏都有很好的通利作用。另外,大蒜可以去寒湿,也可以避瘟疫。总而言之,它对免疫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吃蒜和葱还可以化肉食,我们做肉菜的时候放葱蒜的道理就在于此,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也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有的人经常流鼻血不止,民间有个方子,就是把大蒜捣成汁,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这样可以引壅在上面的火下行,达到止鼻血的目的。

此外,如果腿上出现水肿,民间也有个方子,把蒜捣成汁敷在肚脐上,这种方法可以通下焦、利水,同时可以通便。

大蒜还可以用来做灸,可以用它来隔蒜灸。最好用很辣的独头蒜,把它切成厚片放在肚脐上,然后灸,这对治痈疽、痈疮非常有好处。

我们在用蒜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点:蒜不可以多食。古人认为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对眼睛不利。因为蒜是走清窍的,走眼睛,过食蒜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或者神经的损伤。

第十一节

腹部

腹部,是以肚脐为中心,然后上下分成两腹。下面为少腹、小腹,聚集水等东西;上面是大腹,指脾胃。

腹部为阴,所有的阴经都走腹部,比如中线有任脉,两边分别有肝经、肾经、脾经等,只有阳明胃经是一条阳经。腹部既然为阴,所以坚决不可受凉。过去小孩子全身都可以不穿衣服,惟独要有个小肚兜,就是怕小孩子腹部受凉。现在好多女孩子爱穿露脐装,这可是养生学上的大忌,一定会影响女子的月经和生育。

腹部病

如果肚子里老咕噜咕噜地叫唤,这是胃病或者是中气不足引起的肠鸣。

还有一种病是肚里胀气,但只要放一个屁,就会觉得特别舒畅,这种人常常会觉得身体很重,这属于脾病。

若是大腹水肿,这也是与脾有关。出现水肿是脾无力化湿而生出来。

腹部养生方法(三阴交穴示意图略)

腹部有了上面所提及的毛病,可以从脾着手去治疗。(足三里穴示意图略)

从穴位上说,治疗下腹的病,主要从【三阴交】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着手。

所谓【三阴交】是指这个穴位是肝经、肾经、脾经这三条阴经的交汇之所,解决了它的问题,可以一举三得,把三条阴经的病都给治疗了。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踝上三寸,如果我们用手按该穴,会有酸胀、酸疼的感觉。经常按摩【三阴交穴】对身体有好处。

中医常说,“肚腹三里留”。三里,就是指【足三里】这个穴位是人生的第一大养生要穴。【足三里】处于胃经上,在膝盖的下缘一横指处(大约三寸)的地方。长期按摩足三里对脾胃的毛病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对治疗女子痛经也很有效。所以,我们要经常去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经穴图对养生保健很有帮助,可以在家里挂一张,方便随时查找有关的穴位。

天姿健身法也是帮助我们锻炼腹部的一个简单易学的好方法。具体做法是我们下蹲时抱住膝盖,然后脚后跟不要翘起,紧紧蹲下。为什么把这个蹲姿叫做天姿呢?因为我们人还没出世在母腹里的时候,就是保持这样一个姿态。这是人先天具有的姿态,这个姿态对人体来说非常有好处,它可以加大膈肌的运动。如果我们能坚持按这个要领去练习长蹲,就能减少得高血压、心脏病的概率,同时还可以收缩盆骶的肌肉。

我们前面曾提到,有一些妇女到了一定岁数后常会出现尿失禁的问题,这种人经常憋不住尿,甚至咳嗽一声都能咳出尿来。如果能坚持进行天姿健身法,对治尿失禁是很有疗效的,同时也会提高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