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录入员怎么样:缅怀战友江涛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36:59

缅怀战友江涛烈士

张  竞

江涛,原名毕广生。辽宁省沈阳市郊区人,原东北大学经济系三年级学生。“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他怀着抗日救国大志,离开了父母,放弃了学业,毅然入关,辗转到达太原,投身到抗日斗争中来。他起初在我党领导下的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 1939 年春,调到雁北察南敌区工作团第三队。不久,又调到敌后应(应县)山(山阴)联合政府任政府秘书。

1939 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日军也更加疯狂,除在平川区遍设碉堡据点外,还对我山区小块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拉网、包剿。加上盘踞在应县城的乔日成匪军配合,到处追捕、关押我抗日战士,使应山联合县的对敌斗争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我们离开了平川地区撤到应县南山铁脚岭一带。这一带当时属繁峙县,大家住在破烂潮湿的窑洞里,生活十分艰苦。冬天没有帽子戴,头上都包块毛巾;衣服破了,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开始,每人一天还能吃到一斤小米,后来每天只能喝到一顿莜面、山药蛋糊糊,根本吃不到菜,很少能吃到盐,战士们经常饥肠噜噜。数九寒天,大家和衣睡在破窑洞里,冻伤了皮肤,冻坏了手脚,一夜冻醒好几次。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江涛非常乐观。他经常给同志们做思想工作,讲故事,鼓舞大家的情绪。一次,他讲完故事,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抗战一定能胜利。饥寒总有尽头,等把鬼子赶出去,我请同志们到我家乡痛饮胜利酒!”他性格开朗,爱讲笑话,经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1940 年“百团大战”后,敌人为了挽回败局,疯狂地对我抗日军民进行报复。盘踞繁峙城内的日军,在魏家村、书堂崖增设了两个据点,驻守着 50 多名日军和近百名伪警备队,又架电线,修公路,妄图控制我整个应山抗日根据地。我们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县委决定,破坏敌人交通线。每次行动,江涛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他带领民兵到魏家村炮楼和白堡、高升寨一带割断繁峙到代县的电线,破坏了公路,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扫荡。有一天半夜时分,江涛和王生在县基干游击队的掩护下,带领后马峪的 30 多名民兵,把魏家村至繁峙城的电线割了几十丈,又在公路上刨了几道大壕。任务完成后,游击队和民兵撤回山里,江涛也返回了住在离据点仅有五里的白堡村,不料被敌人发觉,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了村子。这时,江涛身上只带着三颗手榴弹,他沉着地爬上墙角,监视敌人行动。他看到村子的西南角是一片起伏的山丘,利于突围,于是,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一面放声大喊:“同志们,冲啊!”一面有意地向北面扔出一颗手榴弹。一个敌人被炸伤了,日伪军以为我人马很多,一齐卧倒了。江涛趁机跑到西南面,随手又甩出一颗手榴弹。趁敌人不防备,他乘着烟雾,猛跑几步,隐蔽到一条田埂下边。等敌人扑进村大肆搜捕时,江涛已经冲出包围圈,安全转移到山里。

残酷的斗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江涛的身体受到损害。他住在黄土圪洞时,患了伤寒病,终日发高烧,不吃不喝,昏昏沉沉地睡觉。党组织为此很着急,送他到鹞子沟疗养,并派王德贵为他找医生,抓煎草药,侍奉治疗。谁知王德贵丧失民族气节,竟半夜到南泉据点向敌人告密。日寇立即纠集了 200 名伪军,一路由伪队长郭玉凯带领,另一路由伪骑兵队长孙焕带领,凌晨包围了鹞子沟。重病卧炕的江涛,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听到敌人搜捕的吵嚷声,意识到情况严重。他支撑着沉重的病体,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揭开盖子,握在手里,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时,突然有两个敌人钻进院子里,江涛趁势把手榴弹向敌人扔去,“轰”地一声,把两个敌兵炸得血肉横飞。匪队长郭玉凯一看房子里只有一个人,便壮大胆子进了屋,江涛猛扑过去,夺了手枪,与匪队长滚打在一起,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 26 岁。敌人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到应县城门上。

江涛用他的生命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为抗日献身,为民族奋斗,深入群众中,坚决革命到底。”

(原载《山西革命英烈》第二辑)

(徐建国  编辑)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