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纤维面料:纸上军事:全无人机空战时代即将来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42:32
纸上军事:全无人机空战时代即将来临?2011-07-11 14:36   南方人物周刊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朱江明

近日,网络公布了我国的一款新型无人机。从不太清晰的图片来看,这是一款外形酷似美国“全球鹰”的大型无人机。巧合的是,今年美国也高调公开测试全球第一款可以用于舰载的隐形无人战机X-47B。

6月10日,美国国防部还公布了一份名为“空中无人战斗系统”的科研计划,意图将各军种的无人机计划整合成一个三军通用的无人战斗机计划。曾经有科学家预言,以F-22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将会是最后一代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下一代的空中作战平台将进入以无人机为主的时代。

正因为如此,各国都不敢在无人机项目上有丝毫的懈怠。现在已经进入装备和实验阶段的第四代隐形战机,仅有区区4个型号、3个国家。而已经公开的隐形无人机却多达十多个型号,欧盟和以色列等没有能力独立研发隐形战斗机的国家纷纷推出自己的隐身无人攻击机型号,通过低成本的优势获得部分隐形战斗机的战力。

全无人机空战时代真的这么快就要来临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从无人机的发展历史说起。最早开始研发无人机的国家是美国。在冷战中,为了搞清楚前苏联铁幕背后的军事实力,美国曾经多次采用高空侦察的形式入侵苏联。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使用U-2型高空侦察机对苏联和中国进行的入侵侦察。

这是一种可以在两万米高空进行长途飞行的侦察机。当时苏联的战斗机根本无法到达这个高度,更别提击落它。然而,随着苏联科技的进步,萨姆-2型地对空导弹成为对付高空侦察机的利器,很快U2侦察机便被苏联击落。中国也曾经多次在境内击落这种先进的侦察机。其后美国终止了这种危险的空中游戏,改为使用间谍卫星作为侦察手段。

但是,卫星在太空中的轨道是固定的,每天只有几个固定的时段才能经过目标上空。美国军方仍然需要一种灵活的战术侦查装备进入敌国境内进行危险活动。

一种没有人驾驶的飞机不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吗?于是,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美国使用无人机作为侦察手段对高设防的地区进行秘密侦察。这样即便被敌国击落,也可矢口否认,毕竟机体是不会说话的。

在越战期间,中情局开始和空军合作,以轰炸越南为掩护行动,使用B-52战略轰炸机投放绝密的D21高空高速无人机。这是一种可以在3万米高空以3倍音速飞行的先进无人侦察机。然而,它的可靠性却着实不高。在试飞中,它就曾经坠毁过,后来进入中国境内执行任务还意外坠入西双版纳丛林,被我边防民兵捡获,并且进入科研部门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D21在我国着实有一番波折。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高空高速飞行器仍然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无人侦察机。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以我国的科研能力却没法复制这种极为先进的装备,因为相关的材料和工艺水平都不过关。上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国防经费被大规模压缩,很多现成的项目都被迫下马,这个宝贝自然也就没人感兴趣了,一直在科研院所的仓库里边躺着。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有人想起来仓库里边有这么个宝贝。固然有经费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无人机的技术难点不仅仅在机体。无人机跟载人飞行器不一样,由于全是远程控制,因此要求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飞行性能。同时,远方的操作台和数据传输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一门技术。

D21之所以常常掉下来,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计算机和编程都极为原始。2000年之后,美国才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开头提到的“全球鹰”便是典型。其机体表面有个巨大犹如额头的造型,其实是为了装入大型定向数据天线而设计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后方人员犹如控制自家的轿车一样,控制这种大型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攻击行动。

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无人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大爆发的时期。然而要说全面替代现有的载人战斗机仍然言之过早,再先进的无人机仍然只能执行对地攻击一类操作相对简单的任务。而执行空战需要大量即时数据传输和解算,这种操作很可能导致无人机像它的前辈D21那样坠落。

除非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否则全无人机空战的时代似乎还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