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管理 条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体!德国老兵的记忆,为什么选择了国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8:26
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体!德国老兵的记忆,为什么选择了国社!
         不知道希特勒上台前德国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危机和百姓所承受的痛苦,就无法理解作为这个当时地球上最优秀受教育最高的民族为什么会老不留恋地轻而易举地抛弃民主制度,而选择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选择希特勒---尽管后者的野心使德国走向了毁灭。而这也会告诉人们----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民族人民的幸福富裕哪一个才是政治理想的终极追求。

  下面是一些德国老兵的回忆,从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当时德国人民抛弃民主而选择国社的原因。

  戴林,邦特鲁普(Barntrop)人,1926年出生,1944年应征参军,第三山地师高射机枪手:

  在7岁以前,我的全部记忆就是一个词——饥饿。我们全家一共五口人中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而他竟然一共失业了7 年半的时间!那时我们全家每个星期能够从政府得到7马克的救济,长期吃不饱肚子。当时全德国至少有半数人口受到大失业的波及。德国人已经活不下去了。我们全家能够买得起的食品就是数量很少的土豆和面包。我的母亲就把土豆煮得稀烂后捣成泥,然后拌上盐,让我们抹在面包上吃,就像今天在面包上抹果酱和黄油那样。1933 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简直就像获得了新生。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善,老百姓不但有了吃的,就业率也几乎达到了100%。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我当时最鲜明的记忆就是:肚子吃饱了,日子好过了,我们有希望了!

  布朗特,奥格斯堡(Augsburg)人,1916年出生,1939年自愿参军,空军飞行员:

  “一战”结束时我已经3岁了,我属于亲身经历过德国的两次战败及战后重建的一代人。对20年代的饥饿和通货膨胀,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的物价非常昂贵,钞票上的数字都以亿为最小计量单位。我家里很穷。父亲是个小公务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工资微薄,只能提供一个孩子的学费,所以家里只有我哥哥一个人能上学。我的小学知识有一大部分是自己在家里学到的。希特勒上台那年我17岁,当时我对政治不太了解,只知道在慕尼黑起家的国社党成为了执政党。但过了不久我发现周围环境开始发生奇迹般的变化——生活物资充足起来了,失业大军消失了,高速公路建成了,国防实力恢复了……希特勒竞选时的全部承诺都在一步步地兑现。大家对前途有了信心,开始相信国社党领导德国的能力。“二战”爆发那年我23岁,我是自愿入伍的。我觉得这是我对祖国应尽的义务。但我有一个先天的毛病,就是射击的必须要把枪托顶在左肩,这个习惯使我无法去当步兵,于是我干了飞行员。在参军前,我干过3年滑翔机教练,去空军毫无问题。

  科尼希,弗莱瓦尔德(Freiwalde)人,1925年出生,1942年自愿参军,战斗机飞行员:

  我们这个地区的人以前主要靠农业生活。我的祖父是农场主,父亲原本也务农,后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去过法国和罗马尼亚打过仗。“一战”后,他起初在水利工程部门工作,后来他失去工作长达两年,因为生活太困难,他就独自跑到柏林的餐馆当服务生,靠打黑工挣一些小钱维持家用。纳粹上台以后,他很快就重新就业,去国家的建设部门参加道路施工。1944年,德国在军事上处于困境,军队开始招募少年和老年人参军,已经54 岁的父亲再次进入了军队,参加过守卫柏林的战役,战争结束后仅5个月他就去世了。“德国人为德国而战”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义务。而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更是深受希特勒上台带来的影响。在此之前的德国就像行进在黑暗的隧道里的破车,千疮百孔,看不到一线光明。纳粹党在选举时承诺,一旦希特勒上台,德国将重新振兴,他们确实做到了,而且非常快。务实的德国人当然会比较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和第三帝国的独裁哪个更为有效。这样,希特勒的威信骤然上升。当时我们学校中的老师有近50%的人都加入了纳粹党。我8岁时参加了少民队(Jungvolk),我们的集体活动中经常包括军事训练的内容,我们有时分为两组,在夜晚拿着手电互相搜索,做战斗游戏。当时的青少年很有纪律性,管理监督得也非常严密,几乎没有任何犯罪现象,根本不存在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抢劫、凶杀等案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年轻人要帮助老人,强者要帮助弱者。在那个时代的学校里,最好的学生是老大,可是现在呢,恶棍才是老大。那时我们班级的同学座位顺序是这样安排的:学习成绩最不好的同学坐第一排,然后是第二排、第三排……坐在第一排的同学通常会很羞愧,有很强的改变现状的动力。我在学校时,偶尔会上课睡觉,但成绩还可以,从来没有坐进前三排。现在的学校可就大不一样了,成绩好坏,坐在哪一排,全都无所谓了。15岁的时候,我开始了滑翔机飞行的训练。我的理想是当一个飞行员,这个梦想也只有通过参军才能实现,因为这样学本事不用花钱。我的计划是,先在军队学会了技术,转业以后去汉莎航空公司当机长。抱着这个梦想,1942年,我在17岁的时候自愿报名参加了德国空军。参军后,我先后在巴伐利亚和捷克接受严格的培训,我们集体住在木板房里,接受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经过整整一年的培训,我成功地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和我一起参加训练的一共有100人,其中只有25人通过了考试,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具备了驾驶20种飞机的资格,而每一个资格的获得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这证明我不弱。


  罗迪,柏林人,1921年出生,1941年应征入伍,装甲兵:

  我出身于一个商贾之家。父母各自的家庭都殷实富足。我祖父在1870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市场——制作葬礼服。他很快就成立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1904年,他花了120万金马克在柏林市中心区的宪兵广场旁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建起了一幢公司大楼。这个公司后来传给了父亲。“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持续十几年低靡不振。当时的社会福利制度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失业金少得可怜,老百姓普遍吃都吃不饱。我父亲的公司长期入不敷出,被迫裁员,最后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就在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纳粹党上台了,德国的形势突变。在国内,持续衰败了十多年的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转,我父亲的公司又开始正常运转了。在国外,德国获得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一步步夺回外交主权……1935年,我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团(Hitlerjugend),1941年2月我被征召入伍。自愿入伍的人有资格选择军种,我因皮肤对潮湿过敏拒绝去海军,尽管征召我们的是赫赫有名的“俾斯麦号”巡洋舰。我幸亏没有去,这艘战舰上的官兵后来全部葬身大西洋海底了。炮兵呢,我也不愿意干,响声太大。后来征兵处建议我选择装甲兵,我接受了。

  这几个不同背景的人的回忆都具有典型意义,从中我们看出德国老百姓选择希特勒和国社的根本原因了了。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绝望的德国,此时的德国已经远远不是1914年那个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帝国了,在这个混乱不堪的国家(准确的说,魏玛德国并不具备一个国家所应该具有的特征),6000万人,竟然有800万的失业人口,占工人总数的53.8%,德国的经济比1914年缩水了41.3%,经济比重甚至低于法国,国家外交失败,莱茵被外国军队所占据,奥地利不能统一,萨尔面临着失去的危机,苏台德和波兰的德裔被当地人随意折辱,军队只有十万人,没有装甲部队,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没有机枪,没有潜艇。而德国不同于英美法最可怕地方在于德国缺乏恢复经济的一切经济力量,没有钱。阿尔伯特斯佩尔就是那时候从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变成了国家社会主义者,“共和政府是如此的无能,以至于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斯佩尔如是说。

  在总理的就任仪式上,希特勒庄重宣誓道:“德意志人民的幸福和自由,不可能突然从天而降,在追求幸福和自由的路上,我们所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

  从国社上台的那一天,德国开始了复兴。国社党采取以下几种当时来说根本没有用过的手段振兴经济。

  1、 快速融资.那时还没有这样的新鲜词汇,但是第三帝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使用融资的方法筹措钱.经济复兴期间,希特勒提出了370马克计划,但是要在短时期内筹得这样庞大的资金,在当时严重缺乏资金的德国上,国家是没有办法播出这样的一笔款项的.于是希特勒提出了先付后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取得了这笔钱。

  2、 建立劳动记录本.人们从德国的实践中发现,原来用劳动手册可以这么好的服务于社会,企业和为企业工作的个人.现行的劳动手册其实就是第三帝国劳动记录本的翻本,只不过我们用的更晚而已.

  3. 集中力量生产某一种物资.希特勒曾经强迫国家公民必须服从国家所安排的工作内容.其实这是量化和精减了社会的重复浪费的人力资本.

  4、 货币新经济政策       

  一.,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即希特勒臭名昭著的“物本交易”。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二,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三.,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四,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就是希特勒强有力的手段,德国的经济可以说是发生了史上最奇迹的发展。1938年时失业率低至1.3%。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与德国相比,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经济总量扩大了2.5倍,占世界经济总量扩大了3倍。最不可思议是,德国还第一次实现了全民福利,建立现代国家一系列的生活保障措施。即使硝烟散尽的二战后,早已把希特勒视作德国毁灭根源的斯佩尔依然深情回忆道:“他(希特勒)每天忙个不停,踌躇满志,他总是那样的斗志昂扬,他这些情绪无疑感染了我,有一次,我看到他刚刚计算完莱茵大坝(希特勒本人是一名一流的工程师)的有关数据后睡着了。责任,他总认为自己对德国怀有责任,一种伟大的责任,而正因为他的这种责任感,德国才重新恢复了活力,这是他创造的奇迹。”

  而从1936年起,希特勒的外交胜利一个接着一个,他完成了他的前任600年没有完成的大业,统一奥地利,他拯救饱受捷克人欺凌的苏台德德意志族人,这些胜利深深震撼着所有政治家和当时依然困难的其他国家。于是,从希特勒上台到二战爆发前,欧洲国家纷纷出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型,走向了国家社会主义道路,不要武断的认为,这些转型是在刺刀下完成的,其实,大部分转型都是在民主选举中完成。

  我们可以做一下统计,二战前的欧洲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有:波兰(毕苏斯基)葡萄牙、西班牙、立陶宛、拉脱维亚、爱莎尼亚、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利亚、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左格政权,后被意大利吞并)、保加利亚等,可以这样说除了北欧和英法,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从议会的民主制度转变成了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1937年,美国的倾向极右主义的团体的影响甚至可以左右国会的决定,而大英帝国则出现了莫里斯的法西斯党,法国有火十字党团。比利时的纳粹一度几乎取得政权,荷兰和北欧国家也是极右团体盛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这种倾向的改变是已国家社会主义德国被武力消灭才终结的。

  而今天,也许不知道世界上最早提倡保护动物和环境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希特勒与所谓民族的复仇没有多大关系,国家之间的仇恨对百姓能有多少影响呢?不错,法国如果尽早阻止希特勒的扩张,那么法国人民就会避免德国带来的创伤,然而,短视的喜欢幸福生活的人民无法看到这些;美国战后压制其它国家而建立起来的布莱顿森林体系的金融体制有利于美国人民的幸福,而美国的老百姓对这些能有什么了解呢?同样,对一战失败的持有不满情绪的德国人仅仅局限于一些德国热血的知识分子和失意军人。而人民和老百姓只关心他们的利益,任他是谁,只要能要让他幸福的生活,他就会选择谁。而谁要打断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就会与之为敌,这也就是罗斯福的参战会受到国内反对的根本原因,任何道义诉求都无法撼动幸福生活对公众的诱惑。政治家要想让百姓对自己热心,就得鼓吹福利和减税,政治家要想让百姓参战,就得把人民对幸福生活无法得到的失落引向外国,古往今来,任何国家操纵民众的情绪都是轻而易举的,所不同的是,专制国家主要靠武力,民主国家主要靠媒体。

  “大众是任人愚弄的,毫无判断力的,毫无远见的,而这些缺点,都是源于他们的极端自私。”希特勒的这句话虽然过分,却不无道理。

  其实,我说句大实话,除了在少数理想主义者中,任何意识形态对于大众都是不重要的。百姓关心自己的福利更胜于民主,知识分子关心自己的抱负更胜于民主。这些当前我国部分人群到现在都没有理解的事情,这也是他们孤掌难鸣毫无建树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