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文明3好玩吗:止庵《周作人传》,写给谁看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29:43
止庵先生新著《周作人传》,书中有两组图片,共计27幅,其中一幅“一九四0年七月二十一日 北平”照片,看着眼熟,原来是送给冯和仪(苏青)的那张,最初刊于苏青主编的《天地》杂志第四期,照片有字“奉赠 冯和仪女士  周作人”。现在这张比《天地》那张清晰得多,周作人身后书架上摆的是精装书还是线装书都看得出来,问了作者,说这张取自周作人送给松枝茂夫的原版照片。
    
    查我书账2005年10月8日,记有《大陆画刊》(1945年)一册购于潘家园旧书摊。又查当天日记“散漫之中,却于两摊分别购得5册旧画报(2册残),总计480元。《大陆画刊》有知堂文章,当场电话止庵,他对答如流,确实下过死功夫。”按,《大陆画刊》乃日本人战时在日本办的中文画刊,多载北平风土人物照相。我买的这期有周作人文章《明治文学之追忆》,以为佚文,立在书摊前打电话问止庵此文佚不佚,他应声答道“不佚,收《立春以前》。”
    
    后来知道止庵正是在2005年开始写作《周作人传》的,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止庵先期已作了大量工作(编校周作人著61种,其中《周作人自编文集》36种,《苦雨斋译丛》16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4种,一总约有七八百万字。似乎只差一本传记即可称之功德圆满了。)这情形有点像止庵写作《老子演义》“去年偶与朋友谈起,拟有关于《老子》之作;朋友说,你写过《樗下读庄》,当然该谈《老子》了。”(《老子演义》序)写文章无须征得他人同意,写书则不妨听听别人意见。止庵写《史实与神话》前与友人谈起“后来我把这一想法分别告诉给谷林翁和扬之水,回答竟不约而同,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两桩事之一,另一桩则是太平天国。我受到一点打击,相信他们说的自有道理。”(《史实与神话》后记)
    
    止庵接下来说的话“但是却已经从开始读的书中觉出一点意思,好有一比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则牵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写及为什么人写”,我很久以后才明白止庵的写作多是为使“自己多知道一点”,而不是写前即存着一个买好读者的心态,编书也是这个思路。他曾说“其实我张罗出版这些书,也有很实在的个人目的,就是希望敝书柜里能摆上一套,自己读着方便。”至于读者的感受不在他考虑之列,我觉得他对,又感到他说得客气了,如果有现成的令他满意,又何劳自己动手。像周作人这样的话题,充斥着争议,其中不乏占优势的平庸之见,作者如不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地写下去,满脑子老想着读者会有怎样的反应的话,这事起根就进行不下去。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2009-01-06 23:16:04     《周作人传》(止庵著)的书后目录,一定好看。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2009-01-06 23:18:24     容有空白,却无造作 
    
    
    ■止庵
    
    前些时我劝一位久已中断写作的朋友说,如果不诉诸笔墨,我们那些阅读时的感想就更是“未完成”的了。或许这正是我自己终于下决心撰写此书 的原因。我最早接触周作人的作品是在一九八六年,起初只是一点兴趣使然,后来着手校订整理,于是读了又读。先后出版《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 《周氏兄弟合译文集》等,一总有七八百万字,连带着把相关资料也看了不少。有段时间我无心写作,适有朋友提起《周作人传》这个题目,我想正可藉此把他的全 部著译以及所能找到的生平材料一并重读一遍。这样花去一年时间,记了不少笔记。之后又用整整两年写成这本书。说到底还是“读后感”,与我向来那些小文章相 仿佛,只是循着传主一生的线索,所言稍成片段而已。二十年来在这方面所下工夫至此有一了结,知我罪我,全在读者;我自己今后大概要另外干点别的事了。
    
    虽然陆续有《周作人研究资料》、《回望周作人》之类书籍面世,周氏的生平材料仍然非常匮乏。日记迄未完整印行,一也;书信很少搜集整理, 二也;档案材料不曾公布,三也;当年的新闻报道、访问记、印象记还没汇编出版,四也;后来的回忆文章缺乏核实订正,五也。目下写作一本像杰弗里·迈耶斯著 《奥威尔传》和若斯亚娜·萨维诺著《玛格丽特·尤瑟纳尔》那样翔实的传记,实无可能。但是即便把这几件事都给做了,材料是否就够写一本真正的传记,仍然未 必。
    
    上述诸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不敷使用,其一是不敢尽用。前者非个人力所能及,只能尽量少点儿遗漏;后者则不妨略予甄别。不少回忆 之作,或主动,或被迫,搀杂不实之辞,乃至以讹传讹。譬如许寿裳著《亡友鲁迅印象记》谈及一九二四年周氏兄弟发生冲突,有云:“……一忽儿外宾来了,正欲 开口说话;鲁迅从容辞却,说这是家里的事,无烦外宾费心。到者也无话可说,只好退了。”周作人即在《知堂回想录》中有所订正:“这里我要说明,徐是徐耀 辰,张是张凤举,都是那时的北大教授,并不是什么‘外宾’,如许季茀所说的,许君是与徐张二君明白这事件的内容的人,虽然人是比较‘老实’,但也何至于造 作谣言,和正人君子一辙呢?”此外年代久远,记忆难免失真,《知堂回想录》亦偶有此病。凡此种种,我们均须多加小心。
    
    本书的侧重点与一般生平传记亦有不同。在我看来,对于周作人这样一位思想者和著作者来说,思想的发展脉络和表述过程远比其一生经历更其重 要,笔墨因此较多用在这里,而相关资料亦稍齐备。此所以坊间已有不止一种周氏传记,我仍然要写这本书。至于以传记而言那些书写得如何,姑置勿论。
    
    我曾强调不能将“传记”与“传记小说”混为一谈。传记属于非虚构作品,所写须是事实,须有出处;援引他人记载,要经过一番核实,这一底线 不可移易。写传记有如写历史,不允许“合理想象”或“合理虚构”。这本书自不例外。如此,虽然难以写得热闹,却不至于信口胡说。我只打算陈述事实经过,无 论涉及传主的思想,还是生平;容有空白,却无造作。至于自家看法,不管与他人相同或相异,均属一己之见。在“周作人”这个充满争议的题目上,我既不是辩护 者,也不是指控者。所以相关想法,恐怕“卑之无甚高论”。我当然自具立场,然而我的立场不能横亘在读者与事实之间。
    
    《周作人传》自序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2009-01-06 23:19:15     null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2009-01-06 23:22:20     鲁迅编年著译全集
    张爱玲全集(?)
    
    都快出版了吧?
     作者:我是多情剑客 提交日期:2009-01-07 00:00:09     《大陆画刊》是那一年创刊的? 作者:我是多情剑客 提交日期:2009-01-07 00:04:00     谢老师,请给说说《战友》杂志的详情,共出了多少期?
    
     作者:邯郸学步集 提交日期:2009-01-07 08:43:41     止庵《周作人传》结语
    
    
    周作人一生著译在一千万字以上,加上未及整理的书信、日记,实在蔚为大观。就中大部分,或当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不少人对此无法接 受。尽管有“人归人,文归文”一说,实行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文”出自“人”之手,“人”又体现于“文”之中。周氏颇受欢迎的《苍蝇》、《喝茶》、《乌蓬 船》等,纯然抒写一己情趣,尤其如此。或者说“人归人,文归文”的真正意思,是将“文”与作者的一部分“人”分开。即如岳麓书社印行周著之“出版说明”所 云:“周作人依附日本的行为不得原谅,但他的著述仍自有其文化史研究的价值。”可是这“不得原谅”的部分恰恰与“自有其文化史研究的价值”的部分最有关 联。作者自己说,“我的反礼教思想,后来行事有些与此相关”(一九四九年七月四日致周恩来);而“我自己相信,我的反礼教思想是集合中外新旧思想而成的东 西,是自己诚实的表现,也是对于本国真心的报谢,有如道士或狐所修炼得来的内丹,心想献出来,人家收受与否那是别一问题,总之在我是最贵重的贡献了” (《两个鬼的文章》)。所谓“行事”,即“不得原谅”者也。如果我们连这一部分“文”——周氏称为“正经文章”——一并摒弃,那么他就是一位只写“闲适小 品”的作者了,如世间不少人的印象那样,但这显然不是其真实面貌。周氏尝云:“近时写《我的杂学》,因为觉得写不好,草率了事,却已有二十节,写了之后乃 益了解,自己历来所写的文章里面所有的就只是这一点东西,假如把这些思想抽了去,剩下的便只有空虚的文字与词句,毫无价值了。我一直不相信自己能写好文 章,如或偶有可取,那么所可取者也当在于思想而不是文章。”(《〈苦口甘口〉自序》)对他来说,“人”与“文”关系并不简单,“人”和“文”各自都很复 杂。
    
    承认周作人的“思想”与“行事”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未必就要肯定其行事,也未必因此就要否定其思想。周氏一九四七年被南京首都最高法 院法庭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十年。一九五三年又经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一九五八年他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申请恢复选举权未获批准。 有关此案,迄无别种“定论”。上述判决,主要基于周氏在日本侵华期间出任本兼各项伪职做出。即如《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判决(三十六年度特复字第四三八一 号)》所说:“此等事实业经原审根据声请人迭次所供认及其亲笔所具之自白书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附卷之罪行调查表予以明白认定,并于判决理由中详为说 明,其应负汉奸罪责自无疑义。”周氏之行事在法庭以及社会看来统摄于此,至于思想则在所不论。此亦不足为奇:历史向来只管结果,不管动机;面对历史,一个 人当初想法如何,意义仅限于他自己。不过动机或思想,尽管不能用于对其行为做出评判,却有助于理解。前者面对“如此”,后者则涉及“何以如此”。理解既不 等同于评判,更不能取代评判。讲到“当初想法”,还有一个问题,即对当事人所说如何看待。或以为无足采信,或以为真假参半,或以为大致属实,要皆理解不 同,实与评判无关;评判的依据是事实。这又可分为“名”与“实”两个层面,而周氏出于“反礼教思想”,并不承认前一层面具有意义。此种与法庭及社会看法不 同所造成的后果,最终是由周氏自己承担。
    
    周作人将一己思想概括为“伦理之自然化”和“道义之事功化”,虽然可以分别追溯到一九一九年所作《祖先崇拜》和一九三三年所作《〈颜氏学 记〉》,但是“道义之事功化”,以及“伦理之自然化”的“化”,却与此前标举的“教训之无用”所体现的纯粹思想者的姿态有所背离。周氏的悲剧命运与此不无 关系。思想的价值在于思想自身,无论是否诉诸行动,亦无论是否成为现实。周作人一生中不止一次有意回归纯粹的思想者,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间作《闭户读书 论》与《伟大的捕风》,一九三七年作《自己所能做的》,均是如此;及至一九四四年作《闭户读书论》,则为时已晚。周作人晚年翻译《路吉阿诺斯对话集》,有 云:“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唯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仍然是取此种立场。相比之下,《知堂回想录》中所说“我真实是一个屠介 涅夫小说里所谓多余的人,在什么事情里都不成功,把一切损害与侮辱看作浮云似的,自得其乐的活着”(《知堂回想录•琐屑的因缘》),未始不能看作对一度未 能恪守上述立场的反思。指出“中国儒家重伦理,此原是很好的事,然持之太过,以至小羊老鸦皆明礼教,其意虽佳,事乃近诬,可谓自然之伦理化”(《论小说教 育》)乃至“人……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放纵,利用理智来无理的掩饰,此乃是禽兽所不为的勾当”(《〈百廿虫吟〉》)与“伦理之自然化”;指出“董仲舒有言 曰,正其谊不谋其利,名其道不计其功。这两句话看去颇有道理,假如用在学术研究上,这种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是极好的,可惜的事是中国不重学问,只拿去做说 空话唱高调的招牌,这结果便很不大好”(《道义之事功化》)与“道义之事功化”,其间究竟有所区别。前者显然更接近他所说的“伟大的捕风”。
    
    周作人说:“在好些年前我做了一篇小文,说我的心中有两个鬼,一个是流氓鬼,一个是绅士鬼。这如说得好一点,也可以说叛徒与隐士,但也不 必那么说,所以只说是流氓与绅士就好了。”此意以后常为论家所袭用。然而“两个鬼”究竟涵义如何,分别要把主人引向何等命运呢。周氏自己说:“我从民国八 年在《每周评论》上写《祖先崇拜》和《思想革命》两篇文章以来,意见一直没有甚么改变,所主张的是革除三纲主义的伦理以及附属的旧礼教旧气节旧风化等等, 这种态度当然不能为旧社会的士大夫所容,所以只可自承是流氓的……天性不能改变,而兴趣则有转移,有时想写点闲适的所谓小品,聊以消遣,这便是绅士鬼出头 来的时候了。”(《两个鬼的文章》)纯粹思想者的立场固然并不全由绅士鬼所决定,对这一立场有所不满进而要成为行动者,却与流氓鬼大有关系。周氏编文集时 一再叹息“太积极了”,大概是绅士鬼所发声音,无奈对于流氓鬼约束不力。在他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前夕,有一事颇可留意:“二十七年冬有诗云,禹迹寺前春草 生,沈园遗迹欠分明,偶然拄杖桥头望,流水斜阳太有情。旧友匏瓜厂主人其时在上海,见而悯之,示以诗云,斜阳流水干卿事,未免人间太有情。此种缺点非不自 知,但苦于不能改,或亦无意于改。”(《〈桑下丛谈〉小引》)所谓“伦理之自然化”、“道义之事功化”,乃至为之身体力行,也许即根植于“此种缺点”;而 “苦于不能改,或亦无意于改”,则是未能由流氓鬼转向绅士鬼也。“以店而论,我这店是两个鬼品开的,而其股份与生意的分配究竟绅士鬼还只居其小部分” (《两个鬼的文章》),流氓鬼更超越思想言论而进入行动的范畴,——对于周氏来说,这至少不是幸事。
    
    思想是惟一有可能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命题提出挑战的,思想本身因此而成为一种存在。反观周作人一生,行事或因思想所致,思想却不 为行事所限。假如要从他的话中挑出最具代表性者,或许可以选择以下两段:“察明同类之狂妄和愚昧,与思索个人的老死病苦,一样是伟大的事业,积极的人可以 当一种重大的工作,在消极的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消遣。虚空尽由他虚空,知道他是虚空,而又偏去追迹,去察明,那么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实在可以当得起说是伟 大的捕风。”(《伟大的捕风》)“盖据我多年杂览的经验,从书里看出来的结论只是这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 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灯下读书论》)讲到思想,其实分成两个层次,低一层次与思想者个人密切相关,高一层次升华而为人类所共有。这同样适用于周 作人。在后一方面,倒真可以“人归人,文归文”了,说来非独周氏为然。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7 09:30:33     在网上看了一点.没看出好来.大概道行不够吧.:)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11:53     “后来我把这一想法分别告诉给谷林翁和扬之水,回答竟不约而同,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两桩事之一,另一桩则是太平天国。我受到一点打击,相信他们说的自有道理。”(《史实与神话》后记) 
    =================
    文人之见,文人之见。
    <史实与神话>,写得不错的
    义和团事件
    是中国近代政治史对外关系史社会心态史的极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走向。
    若和文革狂潮(特别是1966-1969的最亢奋期)比照解读,
    从历史社会学,心态史学,舆论传播角度观察,极其有趣,
    对于今天现实以及未来动向,绝对深有启发和警戒效用
    
    太天民变也是如此。
    当然不是大陆那种从所谓农民起义的陈词滥调出发,那早就让大家呕吐了
    只要把几十年的人云亦云的积垢轻轻拭去一点,写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清新有趣些了,如《太平杂说》
    更何况这里头的宗教心态,民间社会的巨大震荡,晚清政治与财政体制的实质变动,民间的历史回忆,包括其中阴暗恐怖的内容。。。
    其实,一部《曾国藩》风行一时,庙堂曾剃头还不是受益于同草根洪秀才的武装对话,
    所以有关那个时期的东西,怎么会没人感兴趣,就看写什么怎么写了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7 10:15:00     或者在加上甲午和戊戌。:)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7 10:15:14     再加上。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16:18     像周作人这样的话题,充斥着争议,其中不乏占优势的平庸之见,作者如不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地写下去,满脑子老想着读者会有怎样的反应的话,这事起根就进行不下去。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7 10:18:47     只是觉得他的文笔太干。:)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1:08     现在有没有人专门看周作人瞧过的那些英文书和日文书?
    不看看这些书,能对周作人有了解吗?老周看外文书能力很好。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2:39     是干
    噎得我也看不下去:(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5:12     有的差事,比如重读周氏读过的n国夷语书
    偶代表中国人民
    推荐老五
    去做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5:59     冲着这讨论,这帖子该大红特红!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6:28     老五哥对周作人感冒么?作为八十年代新一代,嘿嘿。。。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1:05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5:12  
        有的差事,比如重读周氏读过的n国夷语书 
    ============================================
    有比我合适的。。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26:28  
    老五哥对周作人感冒么?作为八十年代新一代,嘿嘿。。。
    ====================================================
    基本都看过,很佩服他的读书能力。。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2:53     老周多年看书,中文的外文的,最好有人把那些书也看看,一方面提高自己,一方面检验一下老周的本事。毕竟老周看书时间比他喝茶时间多。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6:13     偶觉得老五哥越来越具有学人风范ing。。。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6:59     嗯
    夷文书
    加华文的野史笔记
    两大块
    后者看起来挺轻松的,几天一本,也好找,
    就是鬼子文难找且一般人也不懂
    所以只能托付给二鬼子们了
    :))))))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8:14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36:13  
        偶觉得老五哥越来越具有学人风范ing。。。 
    ===============
    五粉?
    网络就是好,
    粉丝制造作坊:))))))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0:41:30     损我?哈哈。止庵是学人,我是补自行车的,他这本传以后会好好看看。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0:43:13     后者看起来挺轻松的,几天一本,也好找。
    ===================================
    老周看的华文书可不只这个,马公。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9-01-07 10:44:30     嘿嘿。
    
    俺是布粉,五粉,楼粉,水粉。。。嘿嘿,胡粉和马粉考察中。 作者:木兮 提交日期:2009-01-07 10:55:30     看书时间比他喝茶时间多====这句话可靠吗?不能一边看书一边喝茶吗?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7 10:58:08     老五
    是从自己经验出发
    度老周之习惯:))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9-01-07 11:01:41     作者:木兮 提交日期:2009-01-07 10:55:30  
    这句话可靠吗?不能一边看书一边喝茶吗? 
    =======================================
    haha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9-01-07 14:26:41     (续 前)不是工作做多了就可以写传记,止庵早早就确立了他的“传记观念”,他有一条很管用的快速鉴别传记(这里所说均为“他传”,无关“自传”)优劣的方法: “凡是带着不注明出处的对话或‘他想••••••’的,我一律不买,自然也不读。”他说“传记好比历史,写到的事情要有据可查,写了之后别人也能够以此为 据;找不到根据的只好付诸阙如,以免贻误后人。所以作者占有材料之后,其实只有考订,剪裁和记录这几样本事可用,虽然真要有这样本事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了。”《周作人传》的写作走得就是这个路数,止庵说这本书,“说到底还是‘读后感’,与我向来那些小文章相仿佛,只是循着传主一生的线索,所言稍成片段而 已。”已有评论称此书“不热闹”“不好看”;孰不知这部分读者所企望的正是止庵所极力避免的和极为反对的传记“文学化”陋习,他强调的是传记的真实性“想 象最多限于推测,而且还要讲明这是推测。如果不取这个斩钉截铁的态度,那么真伪乃至是非都给混淆了,兹事体大,随便不得。”谷林在给止庵的信中说“不久前 读过陆键东的名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总觉得作者过于年青,笔锋太富感情,每一段几乎皆以咏叹调作结,读者遂只剩得同声一哭,不克回环咀嚼矣。”止庵 的回信稍嫌刻薄然亦可见他的反感程度“读此书只有一个印象,即在缄默的历史与缄默的陈氏之间,一个传记作者在那儿呼天抢地,上下跳踉,真不知何以至于如 此。就算感受都是真的,太过亢奋,也都破坏了。”读者如了解止庵一贯的“反浪漫”倾向,再来读这本《周作人传》情绪就会安稳得多。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7 16:19:38     干瘪和坚实大概不一定是一回事。传记大概还是老外写得好。可惜只能看译本。:)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9-01-07 16:27:20     写传记总归会带点主观看法的,不可能完全干的吧,从这点说我个人更喜欢浪漫派的写法。茨威格写的传记我最欣赏,里面好象也是满有点浪漫色彩的。 作者:xuyadabird 提交日期:2009-01-08 15:27:45     
    说实在的,周作人的《我的杂学》写自己的阅读资源已经很清楚了,我觉得明清笔记一宗是他的强项,希腊、日本的古典资源也很好,主要是近代 西方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史、伦理学、儿童心理学之类的)或许读得不是很深,有点现贩现卖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朱光潜等人身上也是比较明显的。介绍新思潮占了 主流,思想文化转化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作者:高卧东山 提交日期:2009-01-08 16:48:39     最近买了本《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读了二三十页,就读不动了。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09-01-08 17:33:41     说实在的,周作人的《我的杂学》写自己的阅读资源已经很清楚了,我觉得明清笔记一宗是他的强项
    ===================
    正解
    老五还以为老周均衡发展呢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08 19:23:45     最近买了本《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读了二三十页,就读不动了。
    ==============
    每次到书店大概总要翻翻,但是总不想拿回去。:) 作者:万豪 提交日期:2009-01-08 19:33:39     日本研究周老二的成绩怎么样?不怎么听得到。是不是不如他哥是显学? 作者:包子馒头 提交日期:2009-01-17 13:55:30     飘过 作者:包子馒头 提交日期:2009-01-17 13:55:31     飘过 作者:包子馒头 提交日期:2009-01-17 13:55:33     飘过 作者:别问 提交日期:2009-01-17 14:24:23     最怕看传纪,很难看到中肯的描写 作者:十九周 提交日期:2009-01-17 18:38:30     虽然陆续有《周作人研究资料》、《回望周作人》之类书籍面世,周氏的生平材料仍然非常匮乏。日记迄未完整印行,一也;书信很少搜集整理,二也;档案材料不曾公布,三也;当年的新闻报道、访问记、印象记还没汇编出版,四也;后来的回忆文章缺乏核实订正,五也。
    
    ~~~~~~~~
    这几句话,看似权威的说明,表示周传难写,其实止庵严重说谎。
    
    1,日记
    虽未完整印行,但印出来的也不算少了。
    2,书信
    出了好几本,公布得更多,还要怎么多呢?
    3,档案
    汉奸案子的早就系统公布过,北京大学等校均可查阅
    4,新闻报道、印象记……
    俺不研究,后者也买到了不止一本
    5,回忆文章考订核实
    这些年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就有不少
    
    止庵这样信口开河,否定他人做事,这种书恐怕不值得一读! 作者:马爹 提交日期:2009-01-18 13:27:43     楼上看书太粗。
    1)“虽未完整印行,但印出来的也不算少了"/"日记迄未完整印行"
    一九三七年以后的日记出版了吗?
    
    2)“书信很少搜集整理”/“出了好几本,公布得更多,还要怎么多呢?” 
    知堂一生写信不下万封,出了的才有多少?
    
    3)“档案材料不曾公布”/“汉奸案子的早就系统公布过,北京大学等校均可查阅”
    周作人的档案光这一项吗?
    
    4 )“当年的新闻报道、访问记、印象记还没汇编出版”/“俺不研究,后者也买到了不止一本 ”
    这种文章多了,收进书里才有多少?
    
    5)“后来的回忆文章缺乏核实订正”/“这些年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就有不少”
    还有好多没有核实订正呢!
    
    “信口开河”四字,用在楼上倒是合适! 
    
    
     作者:赵永启 提交日期:2009-01-18 13:36:02     《周作人传》参考书目
    
    周作人生前出版著译作品
    
     侠女奴  小说林社一九〇五年六月
     玉虫缘  小说林社一九〇五年六月
     孤儿记  小说林社一九〇六年六月
     红星佚史  商务印书馆一九〇七年十一月
     匈奴奇士录  商务印书馆一九〇八年九月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  与鲁迅合译,一九〇九年三月
     域外小说集(第二册)  与鲁迅合译,一九〇九年七月
     炭画  文明书局一九一四年四月  北新书局一九二六年八月
     欧洲文学史  商务印书馆一九一八年十月
     点滴  北京大学出版部一九二〇年八月
     域外小说集  与鲁迅合译,上海群益书社一九二一年
     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与鲁迅、周建人合译,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二年五月
     现代日本小说集  与鲁迅合译,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三年六月
     自己的园地  北京晨报社一九二三年九月
     陀螺  新潮社一九二五年九月
     雨天的书  新潮社一九二五年十二月
     狂言十番  北新书局一九二六年九月
     自己的园地  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二月
     冥土旅行  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二月
     玛加尔的梦  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三月
     黄蔷薇  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七年八月
     泽泻集  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九月
     两条血痕  开明书店一九二七年十月
     谈龙集  开明书店一九二七年十二月
     谈虎集(上卷)  北新书局一九二八年一月
     谈虎集(下卷)  北新书局一九二八年二月
     空大鼓  开明书店一九二八年十一月
     永日集  北新书局一九二九年五月
     过去的生命  北新书局一九二九年十一月
     艺术与生活  群益书社一九三一年二月  中华书局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儿童文学小论  儿童书局一九三二年三月
     周作人散文抄  开明书店一九三二年八月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人文书局一九三二年九月
     看云集  开明书店一九三二年十月
     儿童剧  儿童书局一九三二年十一月
     知堂文集  天马书店一九三三年三月
     周作人书信  青光书局一九三三年七月
     苦茶庵笑话选  北新书局一九三三年十月
     希腊拟曲  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四年一月
     苦雨斋序跋文  天马书店一九三四年三月
     夜读抄  北新书局一九三四年九月
     苦茶随笔  北新书局一九三五年十月
     苦竹杂记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一九三六年二月
     风雨谈  北新书局一九三六年十月
     瓜豆集  宇宙风社一九三七年三月
     秉烛谈  北新书局一九四〇年二月
     药堂语录  庸报社一九四一年五月
     药味集  新民印书馆一九四二年三月
     药堂杂文  新民印书馆一九四四年一月
     书房一角  新民印书馆一九四四年五月
     秉烛后谈  新民印书馆一九四四年九月
     苦口甘口  太平书局一九四四年十一月
     立春以前  太平书局一九四五年八月
     希腊的神与英雄  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五〇年十一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 一月(改题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女诗人萨波  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一年八月
     俄罗斯民间故事  大公书局一九五二年十一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九月
     乌克兰民间故事  大公书局一九五三年一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八月
     鲁迅的故家  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三年三月  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四月  人     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九月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四年四月  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四   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八月
     阿里斯托芬喜剧集  与罗念生、杨宪益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一月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二月
     伊索寓言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三月  文字改革出版社一九六○年六月(注   音本)
     日本狂言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四月
     显克微支短篇小说集  与施蛰存合译,作家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四月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一)  与罗念生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二月
     鲁迅的青年时代  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三月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二)  与罗念生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明清笑话四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三月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三)  与罗念生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九月
     浮世澡堂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九月
     过去的工作  新地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知堂乙酉文编  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一九六一年二月
     石川啄木诗歌集  与卞立强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一月
     古事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二月
    
    周作人身后出版著译作品
    
     知堂杂诗抄  岳麓书社一九八七年一月
     如梦记  文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月
     全译伊索寓言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一九九九年一月
     希腊神话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一九九九年一月
     古事记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枕草子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平家物语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狂言选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浮世澡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浮世理发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一年一月
     老虎桥杂诗  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年一月
     木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年一月
     知堂回想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年一月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三年一月
     路吉阿诺斯对话集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二〇〇三年一月
     知堂遗存•童谣研究手稿  福建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二月
     知堂遗存•周作人印谱  福建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二月
     近代欧洲文学史  团结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七月
     
    他人编辑周作人著作
    
     周曹通信集(第一辑) 李吉如编,南天书业公司一九七三年八月
     周曹通信集(第二辑) 李吉如编,南天书业公司一九七三年八月
     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  陈子善编,岳麓书社一九八八年一月
     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之后  陈子善编,岳麓书社一九八八年八月
     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  张挺、江小惠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九月
     周作人诗全编笺注  王仲三笺注,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月
     周作人集外文  陈子善、张铁荣编,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一九九五年九月
     周作人日记  大象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周作人文类编  钟叔河编,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六月  
     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  鲍耀明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五月
     周作人松枝茂夫往来书简  [日]小川利康编,早稻田商学同攻会《文化论集》连载 
    
    其他相关著作
    
     周作人论  陶明志编,北新书局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胡适往来书信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书局香港     分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周作人评析  李景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三月
     周作人研究资料  张菊香、张铁荣编,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鲁迅、许广平所藏书信选  周海婴编,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月
     鲁迅周作人比较论  李景彬著,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月
     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  唐沅、韩之友、封世辉、舒欣、孙庆升、顾盈丰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寻找精神家园——周作人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追求  赵京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周作人传  钱理群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九九〇年九月
     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  黄美真编,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五   月
     审讯汪伪汉奸笔录  南京市档案馆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七月  
     解读周作人  刘绪源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
     在家和尚周作人  萧南编,四川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
     周作人评传 李景彬、邱梦英著,重庆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
     苦境故事——周作人传  雷启立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
     闲话周作人  陈子善编,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七月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  魏绍昌主编,上海书店一九九六年八月
     周作人印象  刘如溪编,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一月
     知堂情理论  顾琅川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一九九七年六月
    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  黄乔生著,群众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月
    话说周氏兄弟——北大讲演录  钱理群著,山东画报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鲁迅回忆录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北京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一月
       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新加坡]徐舒虹著,学林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四月
     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与文体  黄开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七月
     周作人评说八十年  程光炜编,中国华侨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一月
    周作人  余斌著,江苏文艺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二月
     周作人年谱  张菊香、张铁荣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四月
     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史料卷  封世辉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四月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  舒芜著,辽宁教育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九月
     翻译家周作人  王友贵著,四川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六月
     读周作人  钱理群著,天津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十月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学思想  [英]大卫•卜立德著、陈广宏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一年七月
     苦雨斋识小  止庵著,东方出版社二〇〇二年三月
     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  孙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七月
     苦雨斋主人周作人  倪墨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三年八月
     周氏三兄弟  朱正著,东方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九月
     回望周作人•知堂先生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周氏兄弟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国难声中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致周作人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其文其书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是非之间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研究述评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回望周作人•资料索引  孙郁、黄乔生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四月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日]木山英雄著,赵京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九   月
     周作人最后的二十二年  耿传明著,中国文史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五月  
     周作人生平遗案  王锡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七月
     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〇五年十一月
    周作人平议  张铁荣著,天津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五月
     被冷落的缪斯  [美]耿德华著、张泉译,新星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八月
     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  钱理群著,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九月
     江绍原藏近代名人手札  江小蕙编,中华书局二〇〇六年十月
     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  徐敏著,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十月
     鲁迅与周作人  孙郁著,辽宁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一月
     翻译家周作人论  刘全福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四月
     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  哈迎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八月
     周氏兄弟与浙东文化  顾琅川著 人民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三月
     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  [日]木山英雄著,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二〇〇八年八月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09-01-18 13:46:40     今年的春节来得太早了 作者:十九周 提交日期:2009-01-21 19:00:13     关于周二的书虽多,
    但在止庵和马仔的眼里,
    还是——
    关于周氏升平的资料仍然非常匮乏!
    
    结论:
    人有病,天无法。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9-01-21 21:17:02     止 庵先生新著《周作人傳》,起頭便未落舊套,作者使用的是很小的一個倒敍“一九0一年八月二十五日,紹興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收到兩封來信。一封是礦務鐵路學 堂學生周樹人寫給弟弟周櫆壽的,通報在江南水師學堂任國文教習兼管輪堂監督的叔叔州椒生已經同意他前去充當額外生。一封是叔祖本人寫給兄弟倆的祖父的,講 的也是此事,不過增添一點:他為櫆壽改了新的名字‘作人’。”這個倒敍離周作人出生之年一八八五年過去了十六年。而另一部出版於二十年前的同名傳記是這樣 開頭的“光緒甲申年十二月初一,即1885年1月16日,紹興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又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這兩種開頭即決定了這是兩種不同風格的傳記。人 物傳記的開頭,使用頻率最高的即是“呱呱墜地”,儘管不是所有的嬰兒都是一出娘胎就哇的一聲啼哭,有的稍晚,有的需要醫生拍幾下才哭出來,甚至於竟有不啼 而活的特例,可是到了作家筆下卻一律視為“呱呱墜地”。開篇各異,結尾也有微妙的不同。止庵的結尾“周作人死後三年,《知堂回想錄》由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 司出版,死後十七年,第一本署‘周作人著’的散文選本在國內公開發行。生前未能付梓的《如夢記》、《老虎橋雜詩》、《希臘神話》、《浮世理髮館》、《枕草 子》、《木片集》、《路吉阿諾斯對話集》和《平家物語》等,陸續面世。他的全部著作和大部分譯作,均已重新出版。”這樣的結尾似乎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價值 不只體現在生前,也許死後持久不息的出版他的著作更能說明這個人的價值和影響力。影響一代人容易,影響幾代人大不容易。君不見,多少風雲人物死後寂寂無 聞,除了世人喜新厭舊觀念之外,自身價值不夠是主要的。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21 22:53:59     第一本署‘周作人著’的散文選本在國內公開發行。生前未能付梓的《如夢記》、《老虎橋雜詩》、《希臘神話》、《浮世理髮館》、《枕草子》、《木片集》、《路吉阿諾斯對話集》和《平家物語》等,陸續面世。他的全部著作和大部分譯作,均已重新出版。”
    =========================
    这样的结尾也是在悄悄地提醒作者在重版知堂著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十九周 提交日期:2009-01-21 23:30:39     这样的结尾也是在悄悄地提醒作者在重版知堂著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比起钟叔河晚多了,且没下编辑功夫,充其量也不过校对功夫。河北教育的那一套,错字也不少。虽然不能全怪止庵,但也不能完全免责吧。
    
    楼上提示的这一类地方,都可见止庵的器量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9-01-22 00:24:50     奥科马竞选之时就没想过要得到三K党的掌声及选票 作者:马爹 提交日期:2009-01-23 11:59:33     第一本署‘周作人著’的散文選本在國內公開發行。生前未能付梓的《如夢記》、《老虎橋雜詩》、《希臘神話》、《浮世理髮館》、《枕草子》、《木片集》、《路吉阿諾斯對話集》和《平家物語》等,陸續面世。他的全部著作和大部分譯作,均已重新出版。” 
        ========================= 
        这样的结尾也是在悄悄地提醒作者在重版知堂著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里只有两本是止庵经手出的。
    脉望失察,十九跟着瞎起哄。
    
    结论: 
        人有病,天无法。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9-01-23 13:28:46     本非圣贤。何来失察。
    
    
    “他的全部著作和大部分譯作,均已重新出版。”  --------这最末一句。
    
    
    这书若是见到,肯定是会买一本。不过看作者把其他先行者时不时揶揄几句,未免不大公允。和谷林先生交往这么些时日,怎么都没多受点熏陶。:) 作者:马爹 提交日期:2009-01-23 16:20:31     “他的全部著作和大部分譯作,均已重新出版。”  --------这最末一句。 
    ——
    这些也大都不是止庵出的呀!脉望没看过《周作人文类编》么?
    
    不说失察,说成见吧。 作者:八大胡同 提交日期:2009-01-23 17:58:44     止庵现在上了书商的船,或已经成为书商,在不停地忽悠“文学青年”
    
    
    楼上的新年发财,明年再见 作者:赵永启 提交日期:2009-01-24 13:29:37     国家出版社算是书商,楼商真是八大胡同呆得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