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汽车贴膜:揭秘惊天谜案:康熙传位皇嫡孙弘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13:54
(最新发布) 探红楼真事隐情 解康熙传位谜案

  清顺治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南雁按:玄烨生于三月十八日】,与顺治帝青梅竹马的皇妃佟氏,生下了皇三子玄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病故,遗诏由八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因新皇年幼,故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七月初七日,年仅十四岁的康熙正式听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康熙帝爱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下皇子胤礽。康熙大喜过望,不料胤礽出生当天下午皇后即因难产而崩。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一岁半的二阿哥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年康熙仅二十二岁,他在册立皇太子的《诏书》中说明两条理由:“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孝诚皇后去世后,康熙先册立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为孝昭皇后,孝昭无子女,于康熙十七年二月崩逝;继为皇后的佟国维之女佟佳氏,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病危,始册立为孝懿皇后,翌日崩逝,这位仅作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只有一女,且早殇。此后,史载康熙未册立皇后。因此,终康熙之世仅有嫡子胤礽为皇后所生,其他阿哥俱为庶出。

  康熙熟读经史,每顾及前朝皇室为争登大宝,父子兄弟骨肉相残,总不免为之浩叹。回首贞观之治,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的刀光血影中,踏着兄弟的血迹登上了皇帝宝座,而自己也深为立储传位问题苦恼忧虑。他曾立承乾为太子,又因他偏爱李泰,承乾恐有废立之意,欲杀李泰谋反,事发被废。李世民答应立李泰为太子,李泰又欲谋害晋王李治。李世民痛苦得恨不能拔刀自刎。后依妻舅长孙无忌之议,囚禁李泰,册立李治,方才无事。康熙对此感慨:“定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然康熙帝万万没有想到,同样的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一、一废太子

  康熙为维护胤礽嫡子地位煞费苦心,对太子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胤礽六岁启蒙就傅,康熙为他选择了名儒张英、李光地、熊赐履为师,后又特召江宁巡抚、著名理学家汤斌为詹事府詹事,负责对太子的教育。胤礽在名师辅导下学业大进,能熟练使用满、汉、蒙三种语言。且娴熟弓马,八岁即能左右开弓,二十岁即能代父处理朝政。”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而群臣以索额图为首,为希图将来荣利,自然趋奉太子门下,结党营私,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然而,康熙帝对皇子们的教育培养,并不仅对太子。康熙有二十二个皇子【南雁按:三十五皇子,序齿二十四,成年者十四】几乎全都文武全才,传教士白晋记道:“十四个皇子中有十个都长得仪表堂堂,才华横溢。”正因诸多皇子都堪为人中之龙,皇子间的党争和诸皇子对储位的窥视,便使得康熙陷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境地。

  据清史载: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康熙调集大军,迎击准噶尔蒙古入侵,遂以“巡幸边塞”为名,亲往督战。十八日出古北口即感不适,二十二日晚病情加重,”夜间身热心烦,至黎明始得成寐”。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闻讯从京中前来探病请安。康熙病中心情烦闷,本欲有人前来温语慰问,不意胤礽兄弟却很漠然,于是令其二人即回京师,康熙感到失落。

  康熙三十三年春,按惯例,清明节皇家在皇帝率领下,都要去奉先殿举行祭祖仪式。按照索额图吩咐,礼部向皇帝奏报今年祭祀奉先殿仪注安排,提及把皇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门槛之内。康熙谕礼部尚书沙穆哈,让他将太子拜褥仍然移到殿外安置。被夹在皇上和太子胤礽、内大臣索额图之间的纱穆哈,自然不敢违抗圣意,但对太子那里又怎么交待?于是,他请求皇帝允许把他们的谈话全部记录在档案里,以期为自己找到一个开脱。可是,这恰恰触动了康熙那最min gan的神经,他下令将沙穆哈罢官。史称”拜褥事件”。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封皇长子为直郡王,皇三子为诚郡王,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为贝勒,参与国家政事,抬高了诸皇子地位。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以“背后怨尤,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威吓众人”的罪名,拘囚了太子(和谐)党首领索额图,直斥“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又囚禁了索额图诸子和党附大臣麻尔图、额库扎、温代、邵甘、佟宝等。直到索额图囚死多年后,康熙余恨未消,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可见康熙将太子行为归罪于索额图。

  康熙四十七年,皇帝出巡,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至皇十八子同行。途中,皇十八子一病不起,日益恶化。康熙责胤礽“你是他亲哥哥,怎么毫无兄弟情谊”。皇太子反“忿然发怒”,挞辱随行出气。其间,皇太子(和谐)党羽窥伺康熙,起居动作无不探听。更惊骇的是,康熙发现没至夜晚,皇太子便逼近康熙居所幔城,从帷幄缝隙向内窃视康熙的动静。康熙感到“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备不宁”。康熙等不及回京诏吿天地祖宗,途中便宣布废掉皇太子。就在同一天,皇十八子病逝【南雁按:皇十八子在废太子前就挂掉了】。

  二、复立再废

  皇太子胤礽被废,储位虚悬,诸皇子更加疯狂结党,互相排陷,把储位之争推向高(和谐)潮。 第一个进入康熙视线的便是八阿哥。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长时间奔走于诸王府第的相面人张明德,因涉嫌储位之争被拿获。张犯因顺承王府长史阿禄之荐,出入顺承郡王布穆巴府第,得识普奇(禇英世孙),旋经普奇之荐,得识大阿哥并八阿哥。张明德给八阿哥看相,言其“丰神清逸,仁毅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曾被太子胤礽殴打的普奇,向张明德言及太子恶行,二人谋划行刺胤礽,且邀亦被打过的顺承郡王入伙。顺承郡王遂将张犯之言吿知大阿哥。大阿哥嘱顺承郡王“勿先发此事”,遂抢先吿发张明德。康熙得悉大为震惊,一直以来,注意力都在太子(和谐)党上,忽视了对诸王结党的防犯。张明德案将大阿哥、八阿哥牵连在内,八阿哥“党(和谐)羽早晚要结”,“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且吿知皇九子、皇十四子,显见在太子被废前就有夺嫡之念。

  八阿哥时年二十八岁,良妃卫氏生。福晋是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太之子)外孙女。八阿哥在皇亲国戚、满州权贵及汉族官僚中都有很大影响,康熙哥哥裕亲王福全在世时就盛赞其贤;佟国维以及佟氏之子隆科多、侄鄂伦岱均对八阿哥深怀好感;皇后钮祜禄氏弟弟阿灵阿及宗室中普奇、苏努都同八阿哥来往密切;皇长子、九子、十四子也都同八阿哥脾气相投;满洲世家揆叙(明珠之子)、马齐均系八阿哥得力支持者;汉族官(和谐)员王鸿绪、王九龄、何焯等同八阿哥关系都非同寻常。八阿哥本人也颇有“八贤王”风范。九月初七在回京路上,康熙即任命八阿哥代理内务府总管,以替代原总管凌普,并令其清查凌普家产。八阿哥为示恩于众,并未将凌普家产查尽,以至康熙在九月二十八日看到清查奏报时勃然大怒,厉声责道:凌普贪婪巨富,众皆知之,所查未尽,如此欺罔,朕必斩尔等之首。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旋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翌日,康熙将诸子诏入乾清宫,再次降谕:当废胤礽之时,朕已有旨,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废皇太子后,大阿哥曾奏称八阿哥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八阿哥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不久,内侍传谕:“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曾经历政务,近又罹罪,且其母出身微贱。尔等再思之。”由此可见,八阿哥根本就不可能被康熙立为太子。

  再一个进入康熙视野的便是大阿哥。对皇太子位怀有强烈野心,当然有这庶出的大阿哥。早在康熙三十七年,大阿哥就被封直郡王。此太子被废,他是太子被废前诸子中惟一封王者。当康熙因对胤礽猜忌防犯时,密嘱大阿哥“善护”保驾,便萌生取代胤礽之念。更何况大阿哥生母惠妃出自门第高贵的叶赫那拉氏,惠妃兄长是权倾一时的大学士明珠。大阿哥为了加速胤礽垮台,不仅密遣喇嘛对胤礽施以咒术,还屡屡在父皇前相机进言,讦吿皇太子及其下属的不轨行径,“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五,大阿哥使喇嘛“镇厌”胤礽案发:十月丁己,多罗贝勒胤祉奏“臣牧马场蒙古喇嘛巴汉格隆自幼习医,能为咒人之术,大阿哥知之,传伊到彼,同喇嘛明佳噶卜楚、马星噶卜楚时常行走。上命将明佳噶卜楚、马星噶卜楚、巴汉格隆并直郡王府护卫蔷楞、雅突等锁拿,交侍郎满都、侍卫拉锡查审。巴汉格隆等供:直郡王欲咒诅废皇太子,令我等用术镇厌是实。随差侍卫纳拉善等,掘出镇厌物十余处,命交和硕显亲王衍等严拟具奏。”魇魅胤礽诸物,于十月十七日在废太子居处附近查获。大阿哥一直负责看守胤礽,居然假公济私,“将胤礽处所有匠人尽行收去,又加以苦刑,以致匠人逃遁,且有自缢者”。大阿哥还杀气腾腾向康熙道:“今欲诛胤礽,不必出于父皇之手。“康熙明言”大阿哥为人凶顽愚昧,不知礼义,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十一月十四日在畅春园召开议储会,特将讲明:“大阿哥所行甚谬,虐戾不堪”,不在举奏之列。 看来,康熙对废黜胤礽还是有想法的。正像康熙上谕所言: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及朕出师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眷爱稍衰,置数人以法。冈而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及所行不善者,遂自此始。其后皇太子不知改悔,有类狂易,朕特命拘系之。康熙在废斥太子后,以父亲的立场审视胤礽,种种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十月十九日康熙南苑行猎,忆昔皇太子及众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以至圣躬违和。二十三日回宫,当天即“召太子一见”,并令废太子居咸安宫,“朕念之,复可召见”。自有废太子一事,康熙“无日不流涕,没念前事,不释于心”。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接连梦见太皇太后与孝诚皇后。在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时,曾梦见祖母劝阻“慎勿出兵,出恐无益”;当康熙决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又梦见太皇太后说“尔此番出兵,克奏大勋,但非尔亲获其俘耳”;而当康熙废太子后,“梦中见太皇太后颜色殊不乐,但隔远默坐,与平时不同”。

  胤礽之母孝诚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见梦”。康熙在病中,一次次传废太子入见,“召见一次,胸中疏快一次,胸中亦不更有郁结矣”。

  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当着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诸王大臣宣布,自即日起释放废皇太子胤礽。胤礽在众人面前道:“皇父谕旨,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今余亦不复有希冀,尔等众人若仍望余为皇太子,断断不可。”胤礽终于被父亲拳拳之心所感动,自十一月十六日被释放后,即与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昼夜侍奉病中的康熙。康熙对大臣们说:“皇太子虽缧绁幽禁,并不怨恨,乃谆切以朕躬为念。”康熙复立太子胤礽已势在必行。否则,储位空虚使得诸王结党营私变本加厉,易酿成政(和谐)治危机。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十,康熙派遣大学士温达、李光地,持节授胤礽册立,复为皇太子。翌日,又封皇三子、四子、五子为亲王;皇七子、十一子为郡王;皇九子、十二子、十四子为贝子(皇八子复封贝勒)。康熙曾语重心长吿戒胤礽:“朕今释汝,汝当念朕恩。人言汝恶者,勿以为仇。凡规汝过者,即汝恩人,顺汝行事之人,即陷汝之人。四阿哥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有谓诚孝。五阿哥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举止蔼然可亲。就是八阿哥之为人,诸臣奏称其贤,裕亲王生前也曾奏称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务衿夸。汝若能亲近他们,使之左右辅导,诸事就好办。”

  但是,康熙复立太子,册封诸子,意在促进诸子团结,实际却是事与愿违。太子周围很快又聚集一批党羽和亲贵大臣。政出多门,为非作歹。诸皇子更是对此恨之入骨,加紧了倒太子的活动。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帝谕吿诸皇子:“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太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并将此祭吿天地、宗庙、社稷,诏吿天下。意大利人马国贤记载:当我们到达畅春园,惊恐地看到花园里,有八个到十个官(和谐)员和两个太监跪在那里,光着头,双手背绑着。不远处,皇子们一排站立,也光着头,双手绑在胸前。不久,皇帝乘坐肩舆从房间里出来,到皇子们面前,爆发出虎吼一样的愤怒,责骂太子,把他关在宫内,公开宣布废掉这个不幸的皇子。

  一月后,康熙亲执御笔,写下朱谕:“乃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大失人心……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俱日后被诛,倘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如此狂易成疾,不得众人之心,岂可付托乎!故将胤礽仍行废黜禁锢。”还宣布:“后若有奏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当释放者,即诛之。”

  皇太子从初立到再废,前后长达三十七年。一部大清史都是当权者的历史,失意的继位人有多少冤屈?只有天知、地知、自知。人间万苦心最苦,在确立继位人问题上,康熙帝有多苦?也只有天知、地知、自知。

  三、秘立嫡孙

  自再废太子后,康熙便不再提立太子事。有群臣请立,他开始还表示:“建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还奈心解释立储之弊:“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也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者,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之心为心方可立之。”后来再提立太子事,康熙几乎是一触即跳。

  翰林院编修朱天保等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怒令用九条锁链锁拿,亲自严讯,将之处斩。大学士王掞等多次请立皇太子,遭康熙严斥:“你等奏请分权理事,天下之事,岂可分理乎?你们以朕衰迈,谓宜建储,借此邀荣,凶顽愚昧,一无所知,不顾身命宗族,敢犯叛逆之罪而行。王掞以其祖王锡爵在明神宗时力奏建储之事为荣,常夸耀于人,不知羞耻!王锡爵请明神宗立泰昌为太子,太昌在位未及两月而亡,致天启继位,魏忠贤擅权,天下大乱,而明遂亡。亡国之贼,王锡爵不能辞其罪!王锡爵已灭明朝,王掞以朕为神宗,意欲摇动大清。如此奸贼,朕稳而不发可乎?朕并无诛戮大臣之意,大臣自取其死,朕亦没有办法。”王掞侥幸没有送命,被康熙发往军前效力。因年已七旬,由其子代往。举朝文武向其拜贺,可见当时事态严重程度。康熙对群臣讲:“即使朕躬如有不讳,朕宁敢不慎重祖宗弘业,置之磐石之安乎?待到那时,你等自知有所依赖也。”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他对皇子和大臣们说:“十年来,朕将所行这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吿竣。立储大事,岂能忘耶?朕万年之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至贻累于诸臣也。”说明康熙已经秘密选好了接(和谐)班人。

  康熙秘密选定的“以朕心为心者”究竟是谁呢?无人知道康熙心中的打算。考清史,他似乎中意皇四子胤稹【南雁按:胤禛。下同】。康熙诸子多令人视养。如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唯四阿哥是康熙亲自抚育【南雁按:我不清楚,只知胤礽是康熙亲自抚养,雍正是孝懿皇后抚养的】。康熙赞他能体朕意,可谓诚孝,常令他代替康熙参与祭祀活动,处理政务和宫中事务。据载,胤稹代表康熙参与大祭22次,为其他皇子所无。晚年,康熙经常临幸胤稹花园,由胤稹陪同散心解闷,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情感。然而,“国之大事在祀于戎”。胤稹并未得到康熙军事上的重用。他似乎中意于皇十四子。康熙五十七年,破格任命贝子爵位的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用正黄旗纛,亲王体制,称大将军王,率师西征。出师典礼极隆重,康熙亲谕青海厄鲁特各部:“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应谨遵大将军指示……与我当面训示无异。”

  分析清史,对康熙选定的继位之人,似乎就在这亲兄弟之间。然而,康熙帝若选定十四阿哥为皇位继承人,便不可能将其派往西北做什么大将军王,以致赶不上自己临终传国。康熙帝若选定四阿哥为皇位继承人,便不会有那么多疑点,都说明四阿哥是篡位。况这亲兄弟之间,反因雍正继位不欢而散。认真分析历史上种种康熙传位的假说,似乎都有些道理,又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究竟这谜案的谜底在那里呢?解读《红楼梦》所隐真故事,这清宫三大谜案——康熙传位之谜,方见这真正的“以朕心为心者”,就是谜书的原著述人爱新觉罗?弘皙。

  在清帝秘史中记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康熙临终遗嘱:“废太子胤礽、皇长子胤褆性情不顺,依前拘囚,丰衣美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谁是这老皇帝“朕所钟爱”的废太子第二子呢?他就是康熙嫡孙弘皙。

  鉴于清乾隆帝对弘皙历史资料的泯灭,有许多涉及弘皙的上谕朱批都被修史者删除了。删除的目的,就是让弘皙从清朝史中消亡,从而为胜利者添上光彩。应该说,康熙帝临终传位都成了难解之谜,留下这样的遗嘱便更加令人怀疑。不过,有一点是不会错的,那就是康熙对嫡孙弘皙“朕所钟爱”。因为没有人去给失败者编造美谈,倒是有人给胜利者移花接木,将这光环罩在了后来成为皇帝的弘历头上。史书有这样一说:康熙去世一月后,朝鲜迎接大清吿讣使的金演,听翻译讲,康熙生命垂危时,曾诏阁老马齐来当面交代,“第四子雍亲王胤稹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稹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康熙死时,弘历仅十二岁。老皇帝英明一世,自己一生最大遗憾,便是继位人出了问题。怎么就会认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英雄气象呢?

  这“爱屋及乌”说,似乎也有道理。历史上却有一例:明成祖起初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后来越看越不满意,很想将他换掉,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但大臣解缙劝止了他的行动。解缙吿诉他,朱高炽有个好儿子——他是皇上您的“好圣孙”。这一点打动了明成祖的心,使他打消了废掉太子朱高炽的念头。朱高炽因明成祖看好皇孙朱瞻基,得以坐上龙廷。但是,在康熙来讲,应该说这里边的“英雄气象”,不是指弘历,而是指康熙选定的继位人弘皙【南雁按:爷爷喜欢孙子还不敢公开?抑或那遗言根本就是假的?】。 弘皙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是胤礽福晋石氏所生【南雁按:弘晰生母是李佳氏,庶出。石氏无子,更不会因为这原因封太子妃】。此年正发生“拜褥事件”,因太子生有世子,康熙帝见传国有望,大喜,册封石氏为太子妃。根据一些残存资料来看,康熙对这皇嫡孙是非常钟爱的。弘皙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仪封张清恪公以当代大儒典顺天试,房考嘉定匠门先生暨商邱兰挥先生得公卷大惊,呈荐主司击节叹赏,以第一人领解”。这位皇嫡孙二十多岁便有这样高深造诣,怎么不被老皇帝“情有独钟”而“朕所钟爱”呢?

  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弘皙在父亲胤礽被废黜太子后,过继在雍亲王府中【南雁按:汗,有这事?不过弘晳喊雍正“皇父”倒是真的】。清史中记载康熙喜爱孙子弘历,其实是后人为了奉迎乾隆,抹掉弘皙历史,将喜爱弘皙给“掉包”了。康熙后来多次到雍亲王府,所宠爱的皇孙也并非十来岁的弘历,而是被选定为继承人的弘皙。分析康熙自从第二次将胤礽太子废黜之后,便已经意识到明者再立储君的弊端了。因此,才决定秘密立储。并不再提及立储之事,严令大臣们也不要再提。

  “到彼时,尔等只遵朕旨而行”。既秘密选定弘皙为继位人,老皇帝便精心培养,让其接受各方面锻炼。如清史记载的千叟宴向与宴老臣“执爵献酬”;康熙帝连续临幸雍亲王胤稹的赐园“圆明园”赏花,在“镂月开云殿”见孙子;祖孙俩到避暑山庄“朝夕不离,寝食与共,相互间感情日益增进”。所有这些,都说明是康熙在培养弘皙成为自己的接(和谐)班人。

  在《红楼梦》“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将弘皙幻写成老皇帝“朕所钟爱”的秦钟,与胤稹替身宝玉上学堂,借孩提顽闹之词透露出弘皙被康熙选定为接(和谐)班人,并让其到朝堂上崭露头角,从而使得众皇子得知康熙秘密选定的继位人就是弘皙。故事中的金荣大闹学堂,璜奶奶要找去理论等情节,说明了选定弘皙为继位人使得有些人不满,便想找康熙帝问个究竟,但见到康熙帝便不敢开口了。从中可见,康熙帝曾试探性地让弘皙接触朝政,只是没有公开宣布,而皇子们都已心照不宣。

  四、康熙之死

  据清史记载,康熙帝自四十七年九月废太子起,因伤心过度,大病一场。此后日见衰老,到五十一年须发尽白;五十三年被八阿哥气得“心悸几危”;五十四年右手不能写字,只好用左手写朱批;五十七年二月明显赢瘦,步履犹难,稍微早起就“手颤头摇,观瞻不雅”,遇到心跳过速时,“容颜顿改”;自五十八年后,病情略有好转;康熙六十年四月,身体已经“违和”,仍于十六日前往避暑山庄;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去热河避暑,并到木兰围场行猎;回京后十月二十一日赴南苑狩猎;十一月初七日突然病倒,返回畅春园。据《永宪录》记载,康熙皇帝于八日宣布:偶患风寒,本日即透汗。另据耶稣会教士透露,康熙皇帝症状是寒颤和发高烧,很像是重感冒,后引起并发症,于十三日戌刻(晚七至九时)去世。

  清史称:七日从南苑回畅春园,九日因冬至将临,命皇四子胤稹到天坛恭代斋戒,以便代行十五日南郊祭天大祀礼。同时自己也宣布斋戒五日,不接奏章。十日、十一日、十二日一连三天,皇四子胤稹遣护卫、太监等至畅春园请安,均传谕“朕体稍愈”。十三日凌辰两点左右,病情恶化,命从斋所召皇四子胤稹速归,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礼。四点左右,召见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至御榻前,面谕:“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意,必能克成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胤稹于十时左右至畅春园,先后三次进入寝宫探视和宽慰皇父。在最后一次见面时,康熙帝把自己的念珠赠给了胤稹,说是顺治皇帝临终赠给他的,让胤稹好好保存,理解其意义。当晚八时左右,康熙皇帝驾崩于寝宫。隆科多向胤稹宣布皇帝遗诏,二十日胤稹即位,改年号雍正。

  上述有关康熙之死的记述见于官方记载,所透出的信息自然对雍正皇帝有利。究竟事实如何呢?清史中亦出现了几种传说:一是“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指雍正)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二是“先帝欲将大统传于十四子。圣祖病重时,降旨召其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十四子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胤稹”。三是与隐匿诏书相类似,说是篡改诏书:“圣祖皇帝原传位十四阿哥,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当然,这些“假说”都不堪一击,肯定是站不住脚的。相反,因其无理狡辩,反倒成为胤稹正常登位的佐证。这就好比用假去打假,不但打不了假,反倒使假变得真起来了。

  另据目睹当时情况的意大利籍传教士马国贤记载:康熙死前夕,有号呼痛苦之声——有人据此认为,康熙可能为雍正谋害而死。 清秘史亦记载康熙死后令人生疑的一连串动作: 康熙去世当晚,胤稹命令淳亲王七阿哥胤佑守卫畅春园;十六阿哥胤禄、世子弘异肃清宫禁;十三阿哥胤祥等人多备仪卫,清御道,装得如同以往皇帝日常出行一般,用銮舆运载康熙遗体,不动声色地扶回乾清宫内。胤稹本人在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护卫下,先回大内,在隆宗门跪接,亲扶銮舆将康熙遗体安奉于乾清宫。

  十四日,传出先皇康熙帝谕胤稹即皇帝位的遗言。胤稹随即任命八阿哥、十三阿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和谐)理事务大臣;封八阿哥、十三阿哥为亲王;诏十四阿哥与胤礽之子弘皙,快马加鞭,驰驿来京师;大将军印敕暂由平郡王纳尔素署理;派公延信驰驿甘州,代理大将军印务,并会同年羹尧管理西路军务;下令关闭京城九门。

  十六日,颁布遗诏。内容与写于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言大体相同,只增添了皇位继承人和丧事按礼制办理两层意思。

  十九日,胤稹登上皇帝宝座,并吿祭天地、太庙、社稷,京城开禁。

  二十日,胤稹御太和殿登基,接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诏书,宣称他是先皇指定的继位人,要求宗室内部保持团结;颁诏恩赐款项三十条;改年号为雍正,依例明年为雍正元年。 二十八日,诸王、文武大臣拟大行皇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胤稹刺破中指,圈出“圣祖”以示钦定。

  十二月初三,将康熙遗体移送景山寿皇殿停放。初九,因康熙去世已过二十一天,雍正帝释服,从倚庐乾清宫东庑移居养心殿。

  疑问之一:胤稹为什么要伪造遗诏?

  胤稹自称是康熙生前钦定继位人,最富权威性的证据是康熙帝传位遗诏。但这份遗诏在当时宣读时,就引起一些大臣的怀疑。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雍正让鸿胪寺官(和谐)员来宣读先皇遗诏。但鸿胪寺官(和谐)员只宣读了满文本遗诏,御使汤保等人对此十分敏感,站出来参奏宣讲遗诏的鸿胪寺官(和谐)员,指责他们不公布汉文本。雍正对此特地作了说明,但所讲理由难以令人信服。后经考证,汉文本遗诏原件确系伪造。

  疑问之二:隆科多为何招至杀身之祸?

  康熙晚年,隆科多身居要职,掌管京师卫戍大权。雍正说:“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谕御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唯隆科多一人。”康熙死后,隆科多备受雍正异宠,成为政(和谐)治暴发户。胤稹登基,命他与大学士马齐等为总(和谐)理事务大臣,袭一等公爵,又下令称他为“舅舅”。十二月,授予吏部尚书,仍兼步军统领。雍正二年六(和谐)月,兼领理藩院事,还任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大清会典》总裁官,得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和鞍马紫辔。雍正三年起,命运急转直下,转眼间革职、削爵乃至丧命。雍正说:“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雍正五年闰三月,宗人府吿发隆科多私藏《玉牒》缮本,列四十一款罪,禁锢后死于六年六(和谐)月。

  疑问之三:胤稹为何连续关闭京城九门六天之久?

  康熙帝死去当晚,胤稹命人将遗体装在銮舆内,像日常出行一样扶回乾清宫,紧接着,关闭京城九门达六天之久,命令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当时朝鲜政(和谐)府认为,此系秘不发丧,其中大有文章。

  疑问之四:胤稹为何急乎乎收缴康熙帝留下的御批,并篡改、销毁大量文献档案?

  雍正掌权后头等大事,便是收缴先皇留下的御旨和朱批。他措辞严厉地说:“若抄写留存,隐匿焚毁,日后发觉断不宽宥,定行从重治罪。”特别是对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稹命令十四阿哥当月二十四日前必须赶到。与此同时,将英勇善战的延信,由公爵晋升为贝子,命令他火速赶到甘州(今甘肃张掖)。延信走后不久,又追发一道秘谕说:“抵达后,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朱批谕旨,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如果将军要亲自带来,你从速开列缘由,在伊家信带至京城前秘奏。你若手软疏怠,检阅奏文后并不全部交来,朕就生你的气了!若在路上遇见大将军,勿将此谕稍有泄露。”他对此举解释道:“皇父诸旨今若不收,不肖之徒有皇父谕旨,妄行指称,为生事证据,有关皇父之至治,其一概封进。”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手里会有什么呢?从其见雍正的态度分析,康熙对十四阿哥必有所交待,十四阿哥对康熙选定的继位人应该知情。

  综合起来分析,康熙之死应该存在问题,而非正常死亡。究竟真(和谐)相如何?在《红楼梦》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清史对雍正给康熙进了一碗人参汤一说,有反驳意见:康熙帝很重视自己能够善终,且警惕性很高,还明确表示不喜欢喝人参汤。他对南方人吃人参不以为然,曾明确表示人参进补对北方人是不适合的。大学士李光地生疥疮,康熙五十年九月上奏,请求康熙批准他再用一些日子坐汤——洗海水浴。颇懂医术的康熙在奏折中批道:“坐汤好,需日子多些才是。尔汉(和谐)人最喜吃人参,人参害人处就死难觉。”江宁织造曹寅病重,由苏州织造李煦于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上奏,代请康熙帝赐药。康熙在奏折中批道:“南方庸医每每用补剂,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原)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他死前四年还说过:“南人最好服药服参,北人与参不合。朕从前从不轻用药,恐与病不投,无益有损。”康熙不肯用人参滋补,这对暗中十分关注皇父一言一行的胤稹来说,应该深知。胤稹在康熙不想喝的人参汤中下毒,硬是灌他,这在戒备森严的禁宫中,怕是很难做到。

  不过,上述说法只是正常情况下。岂不知“有病乱投医”及“医不自治”说?在《红楼梦》“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一回,作为康熙嫡孙的著述人弘皙用幻笔对康熙死亡原因进行了隐述。书中借写“秦可卿”之病夹写了康熙因病先“吃了半盏燕窝汤”。结合史传“重感冒”及不吃人参汤说,燕窝汤属凉性滋补品,对症。随后,请了多个太医,特对是否“喜脉”进行诊断,却是不能确定。按说,真正喜脉很好诊断,何须多人诊断竟不能定论?这里便涉及隐情:康熙帝病情如何。所谓喜脉不喜脉,是隐对康熙生死而言。若诊定为喜脉,说明康熙很快就不行了,马上就会有新皇继位之喜;不是喜脉的话,就是康熙帝身体无大碍。

  最后,请来了“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生死”的张友士。这人竟是“进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的,可见来路并非正道。见这“张太医”珍过脉后说:“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和谐)期不(和谐)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和谐)精(和谐)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该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著述人弘皙精通医术,此双手之脉,是否说明夹写男女二人的两种病情呢?因书中之秦可卿隐指多人,其中也隐指一女性。看这张太医所述之症,应该是由气而生。书中前回正是隐述弘皙与胤稹到朝堂中引起众皇子“闹学堂”,有人将此事吿知了康熙。康熙岂能不怒?张太医所下结论,明确不是“喜脉”,说明康熙之病并无大碍。然再看这“张有事”所开“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就可见是真的“有事”了。

  药方: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白芍、川芎、黄芪、香附米、醋柴胡、怀山药、真阿胶、延胡索、炙甘草、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此方“高明得很”,“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呢?先生答曰:“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最后,书中特别交待:“从来大夫不像他说的这么痛快,想必用的药也不错”。“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卖的那一斤好的罢”。“不知秦氏服了此药病势如何”,接着便是秦可卿突然死亡。

  对应此张太医“脉案”,在“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处,又借写晴雯“外感内滞”,称“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气血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看这大夫看完后却说:“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那屋子竟是绣房一样,又是放下幔子来的,如何是位爷呢?”隐然对应前文这是给康熙看病,又交待这胡庸医也非太医,与张友士一案遥相呼应。

  再一处涉及“药案”是在“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处。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又点“偶值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来”。又特写吃“燕窝”,称“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说明这燕窝对康熙病愈有利,再坚持二三年都没问题。

  随后便借“黛玉回苏州原籍”为由,听得宝玉如头顶上响一焦雷,“两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他便吃茶”。如此症候,应是在映射康熙临终之前,得知选定的继承人弘皙不在身边,急火攻心所致。书中写太医前来,王夫人、薛疑妈等人暂避,只留贾母坐在宝玉身旁。这便说明这个所谓宝玉隐指康熙。太医分析病情:“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有怒恼中痰裹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较诸痰迷似轻。“贾母再问”果真不妨“才放心,并戏称”若耽误了,我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更说明这宝玉为康熙,这贾母便是康熙后宫之主。也说明正常情况下康熙这病尚不可能要命。 究竟康熙帝因何而死的呢?看来这一问题与人参大有干系。著述人言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用史笔而写,但因“魂托凤姐”和“贾家后事”二件,命芹溪删去。解读批语便隐含更多历史真情。“事虽未露”却也对真情有明确提示。这里所谓“删”,是因康熙之死用史笔隐写,为了给不肖者留点面子,将具体行为删而未记。

  书中用另一种隐笔,大体记述了康熙之死。首先是“秦氏”因病所用药方中,人参是第一位药料,并且早就准备下一斤好人参。而秦氏竟突然死亡。再就是“贾瑞”要命心切,无药不吃,竟吃起了“独参汤”。最后是“代儒”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丧,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柩于铁槛寺。由此便可说明,康熙帝先只是“偶感风寒”,后来因有人欲使其早早离世,在药上作了文章。不但未能治愈,反而逐渐加重,最后病逝。具体到是谁这样大逆不道,既然雍正帝意外继承了皇位,当然脱不了干系。不过,从解读来看,因著述人弘皙不愿提及,再追究细节也无大益。(

  看完后,窃以为本文史料齐全,是研究太子废立及雍正践祚的很好材料,值得一读。至于“考证”,又一新版本横空出世,即是【《红楼梦》原作者是弘晰,贾宝玉原型是康熙或雍正,秦可卿的病情安置康熙病情,弘晰是秦钟】。可是“弘晰精通医术”一说,也不知作者打哪儿知道的?

  在此注明:胤礽次子之名也可以写作弘晰。晰是其古体字的简化,古书中写作【上析下日】

  我今天又看到一惊天雷观点,即是【康熙、胤礽、弘晰,祖孙三人喜欢同一个女子,就是曹雪芹的某个姐姐曹氏,该女亲自见证康熙朝储位斗争之惨烈,于是写下《石头记》。后来弘晰沦落,曹氏亦落魄,委托弟弟曹雪芹继续删改《石头记》,于是便有了《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