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电机壳 轨模板:佛图关上话“夏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20:04:42

佛图关上话“夏督”

林永蔚 

 

今年是辛亥百周年纪念,回眸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令人深深体会到了改天换地,社会飞跃前进的万般喜庆。清夜伏案,抚今忆昔,以史为鉴,从瀚如烟海的典籍中,我们确是能获取许多教益的。

关于重庆西部锁钥佛图关的故事应属不少。为缅怀辛亥先贤,那日我又邀二、三契友,再访古道关山,沿途寻踪驿路,只见青石坎坷,临风极目西望,远山层峦叠嶂,绵绵思古幽情,瞬间油然而生。

 

海拔三百七十多米高的“佛图关”北托嘉陵,南揽长江,云蒸霞蔚,甚是壮丽 。它是“老巴县”时唯一的陆上门户,易守难攻,堪称山城屏障。古时,佛图关极具军事防御功能,三国时江州守将李严在山顶上修建城垣驻军,从此这里便与鏖兵攻守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过鹅岭,远远便见公园南门,拾级而上,一尊剽悍雄健的巴人先民雕塑赫然眼前。啊!是我们的先人开天辟地,恳荒耕耘,沐风栉雨,繁衍生息,这才一步步艰难地走向了今日的现代文明。

佛图关古为巴蜀来往必经之道。旧时糖、盐从自贡、内江而来,一路甜腻,故俗称“盐巴糖”;往右走后山,乃通沙坪坝,磁器口以至南充、川北的绎路。川北大地物阜民勤,盛产的植物油为人们生活必须品,当年陆运均由此通过,由于年深月久,油渍青石,香漫半坡,于是人们干脆就将此路呼为“麻香油”。 椐老人说,当年这路上油担不断,挑夫吆喝之声隔江可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交通要冲,兵家必争的佛图关早已完成了它这方面的历史使命,这里没有了如流肩舆,也没有了剑气血光,有的只是悠哉游哉的休闲游客,他们除了饱赏两江四岸的漪旎风光之外,不少人也在望空礼拜,缅怀着先人的丰功伟绩——     

 

 忆昔巴渝多俊豪,攀崖凝思触景伤。

剑戟甲胄寻不着,惟见关前几柱香。

 椐相关资料记载:辛亥年间,夏之时率部起义,兵临佛图关,麾指下川东,有力地促进了重庆蜀军政府的成立。

也许很多人只知道大上海锦江饭店创建人董竹君女士,确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辛亥重庆蜀军政府副都督夏之时。

夏之时(1887-1950),字亮工,四川省合江县虎头乡人,夏家祖业丰厚,兄弟四人,夏之时排行老二,世人尊称夏二哥。

少年夏之时在家乡榕山镇读完私塾后转到自贡读中学,1904年去日本东斌学堂专攻军事。其间,夏结识了许多有识青年,逐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1905年8月,夏之时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

回到四川后,夏之时成为了清军十七镇六十五标队的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这时,夏不仅和党人陈宽等人共同办起了宣传革命的《西顾报》,而且在部队中秘密发展同盟会,以期积聚革命武装力量。1911年9月,四川掀起保路运动,省同盟会派人前来与夏秘密接头共商大事。紧接着武昌起义的捷报又传来川中,此时夏之时热血沸腾,信心十足,立即将伺机武装起义的壮举列入了议事日程。

这年10月22日,夏之时率步兵一队随东路军驻防成都市龙泉驿。11月5日夜,他策动驻龙泉驿新军步兵3排,工兵、骑兵、辎重兵各1排共230余人起义。起义士兵杀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潘,即夜率兵东下,至简州,新军孙和浦部亦换帜归附,于是又增新兵180余人,其中炮兵1排。

第二天,夏率军至施家坝,亲手刻制了“中华革命军蜀军总指挥印”,出示安民,鼓励士兵前进。7日,夏军占领乐至城,又收编驻乐新军330余人。次日,行至分水岭,夏与官兵共饮血酒结盟,宣传鼓动,以固军心。

夏军一路披靡,9日至安岳,夏被众将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 议决挥戈重庆。赓即大军到潼南后沿水路引舟而下,遂取合川,直抵北碚黄桷树镇。

消息传到重庆,革命党人感到有了武装凭借,个个喜不自胜,精神为之振奋。此时,重庆同盟会领袖杨沧白急派朱之洪驰往军中,代表重庆总商会前去犒劳,并送给军饷二十万圆,大米百石。朱之洪并与夏之时秘密商定,里应外合,争取早日促成重庆反正独立。

夏之时大军浩浩荡荡,11月21日抵达磁器口,22日辰时兵临浮图关。清廷重庆知府钮传善闻讯,仓皇传令,关闭九门,全城戒严。革命军在佛图关制高点上架起大炮,指向城中,声言清朝官吏如不投降,便要开炮攻城,吓的钮传善等大官小吏噤若寒蝉。

这天,同盟会员朱蕴章率领锐进学子,斥退守城兵丁,强行武力毁锁,打开了通远城门。接着,夏之时大军高举“中华民国”、“复汉灭满”、 “保教安民”和“中华革命军 蜀军总指挥 夏”等旗帜,整队开拔,直下浮图关,取道两路口,翻越观音岩,进入通远门。这时,通远门内的“金汤街” 也成了虚有其名,夏军鼓乐开道,沿街而下,百姓负箪荷浆,扶老将雏,拥簇道旁,争仰夏帅风釆,齐赞民军阵容,在广大市民的欢呼声中,革命大军威风凛凛地开进了市区大校场。

夏之时大军入城之日,便是杨沧白朝天观率众夺印竖旗之时。

至此,兵不血刃,重庆主城两江半岛便被起义军全面控制。

1911年,在那场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中,地处西南内陆城市的重庆(巴县),呼应武汉三镇,正式宣布了反正独立,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重庆覆清共和,夏之时功不可没。

蜀军政府成立后,推夏之时为副都督,并通电全国,宣告重庆独立。

接着吴玉章(后为共产党人)由内江赶到重庆,担任军政府临时会议主席,并议决由夏之时兼任蜀军总司令。

民国元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夏接任重庆镇抚府总长。不久,夏坚请辞职,再度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他又在上海积极从事反袁活动,并参与上海革命党人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九死一生的夏之时再度逃亡日本,并在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

民国5年,袁世凯病死,夏之时即渡洋返川。在护法运动中,夏又任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东宣抚使。民国10年,夏之时见争纷不止的军阀混战,徒令百姓遭殃,于是心生悔意,愤然弃官,转而治学,遂在成都创办锦江公学(现成都14中的前身),并自任董事长。

1928年,夏之时赴沪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四川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曾任合江县佛教分会常务委员、法王寺佛学院院董及合江县银行董事长。

夏之时一生前后婚娶三次,其子夏大明(现85岁,居北京)的生母董竹君是夏的第二位夫人。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个洋车夫。董早年因贫沦为青楼艺妓,结识夏之时后,结成伉俪。婚后,竹君随夫东去日本,并在扶桑之国读完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后来,董竹君回上海创办了著名的锦江饭店,令许多国民党军政要员,乃至中共地下党员都常出没于此。解放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人民政府,并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夏之时与张培爵是儿女姻亲,张的三女映书是夏长媳。

1949年合江解放后,夏之时离开成都回到故乡合江居住,并担任合江县人民政府治安委员会委员。1950年,土匪暴乱,人民政府副县长命令夏之时,写信动员匪首夏西夔投诚,于是夏各方奔走劝说,为新生的政权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可是,在随后的镇反运动中,夏之时却被诬为通匪而遭逮捕,进而在1950年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处极刑,枪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

夏死之后,西南军区刘、邓首长许久才得到消息,即令追查,然人死不能复生,且碍于当时形势,两位首长只好对着案卷长叹几声,辛亥一代英杰,竟此含冤屈死,不得善终……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

夏冤死37年后的1987年11月,四川省高级法院着令合江县法院对夏之时案进行认真复查,结果认定夏之时无罪,进而签署裁决,正式发文为其平反昭雪,并宣布恢复其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2010年4月21日,在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夏之时的墓葬从合江县迁至成都市磨盘山公墓“功勋园”。

为了参加先人的迁墓仪式,夏之时的5辈后人分别从从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赶回了成都。

上午11点,迁墓仪式开始。参加迁墓仪式的46名后人手捧鲜花,表情肃穆,恭恭敬敬地站立在墓地两侧。

夏大明揭开了罩在墓碑上的红布,露出墓碑。墓碑照片上,夏之时身着戎装,英姿飒爽,昔日风釆,令人景仰。

夏大明站在父亲的新墓前哽咽着说:“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办喜事”, 这一天,我们等了整整60年……”念及父亲,夏大明几度泣不成声——

“父亲,你的后人都很有出息,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你安息吧!”

 

往事越百年,夏督挥鞭,辛亥奇功鉴凌烟。佛图关上话前贤,换了人间。两江滾滾浪卷,友人尽感叹,往事并不如烟。

俯视山下,李子坝、化龙桥、嘉滨路、嘉华大桥、两江新区以及嘉陵江中的轻舟艇舰,尽收眼底;倚树凭栏,极目远眺,华莹秀影,缙云丽姿,直叫人心旷神怡,遐想无穷。

鸦片战争以来,不知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民富国强、中华振兴而鞠躬尽瘁;又不知有多少热血儿女为了反专制、反暴政而血染黄沙!象夏之时这样的辛亥群雄,的确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代英烈呀 !

辛亥百年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宏愿,尽皆成真,国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生活也是五彩缤纷,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有了空前提高。可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底子依然还很薄,仍旧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的诸多挑战,所以,我们今天还应继续发扬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保持清醒,艰苦朴素,居安思危,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

 

                                               20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