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屋什造为什么变黑发:由苏杭副市长同日被执行死刑看如何跳出反腐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26:14

 



       7月19日的新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条:新华网快讯:最高人民法院19日消息,在对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依法核准死刑后,这两名罪犯已于19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如今,反腐败形势的总体评价还是四个字:仍然严峻。何以类似的亿元腐败案件频出?还先后发生在苏杭这一地区。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姜人杰和许迈永的案件有五个共同点:一是都是副市长,二是所贪资产都过亿元,三是都曾分管过城建、新区、新项目开发建设等等有“油水”的项目,四是都知道在亲商、富商的同时,让自己也先富起来;五是他们本身都有显赫的政绩,主管苏杭地区。可笑的是,他们处的苏杭,历史上也都有不少的廉洁官吏。苏州的况钟、杭州的于成龙,还有太湖的暴式昭、以及在这两个地区为政的苏东坡等名人,都被这两位嘲笑了。在他们面前,一切的贪污腐败记录统统作古。两地有言:“苏州学得像,杭州又改样”。这次,因为两位副市长,这两个人间天堂又被放在了一块,不是因为这里盛开的鲜花,而是因为另外一种方式。这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因为体制机制制度的弊端所致。
      目前反腐败陷入困境的原因,《瞭望东方周刊》认为“,缺乏反腐败战略的顶层设计,无法实现宏观层面的体制、制度突破,只好抓中观层面的机制突破,以便通过巡视、派驻,使同体监督有所改观。” 中观层面不便深入,就不断把工作向微观操作层面铺开。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纪委,工作细微到上马路检查乱收费,下矿井察看矿难事故,到基层监察效能情况。纪委查办的案件越来越多,教育面越来越宽,纠风越来越细,而监督的缺位、虚位和不到位改进不大,也越来越疲于奔命。
      于是,8小时内的监督明显受阻,有的就转向抓8小时外的监督;对官员本人难以监督,有的就转向监督其配偶、子女、秘书;查处窝案、串案容易影响稳定,有的就搞定点清除、量体裁衣,而不再深入查处顺藤摸瓜。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所以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质和量的变化,反而有恶化的趋势。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雷日科夫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应当打破思维定式,走一条减法之路。也就是科学分解党内权力。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就想出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的奇招。殊不知,“一把手”凭借过分集中的权力,让更依附于他的人掌管人、财、物,效果远胜于他自己直接分管。
     如果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不能得到根治,民主就难以生存,监督就难以有效,体制就难以健全。失去监督的权力,不仅容易腐败,而且也容易逃脱惩处。腐败一旦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保持一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态势,就会在局部出现人心思贪的现象,就会在一些人中间为没有机会腐败而喟叹,就会在部分人中出现笑廉不笑贪的心态。
      如果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可以发现其权力结构设计颇有可取之处。皇帝拥有决策权,宰相郡守县令拥有从中央到地方的执行权,同时还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独立于行政官员的御史制度,并赋予其监督权。也可向现代企业借鉴党内分权。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决策机关(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执行机关(总经理及各级经理人员)、监督机关(监事会)等三大部分组成,分工明确,制衡有效。
    诚然,反腐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查办案件。但是中国反腐战略的取胜之道在查办案件之外。要跳出反腐困境,最需要的是反腐战略思维的创新,是反腐体制的创新,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语)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