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货运:净空法师:临终时佛来接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2:36
  净空法师:临终时佛来接引,那个佛会是魔变的吗?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5-24 12:49: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临命终时,妖魔鬼怪、冤家债主都会现形来欺骗你。《地藏经》上说得很好:人在临终的时候,往往看到他的家亲眷属,已经死了的家亲眷属,他都看到了。是不是真的?《地藏经》上讲,不是真的,是冤家债主,在这个时候假变成你的亲人来带你去。带去干什么?报复。所以,不是真的,是假的,这是魔现前。我们念佛人临终时佛来接引,那个佛会不会是魔变的呢?这的确也有不少人担心,我们看大师为我们开示:‘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修心人多半是指参禅的人,他们不作佛观,甚至有说“念佛一声,要漱口三天”,怕着相,完全修清净心,修定心。像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在临命终时,忽然佛现在面前,可能是魔。为什么?与他本修的不相应。念佛人则不然,天天盼佛,‘念佛见佛,已是相应’,这决定是相应的。‘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临命终时佛来接引,这是佛的本愿,魔不敢来扰乱,这个要知道。临终有魔事的,《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楞严经》给我们讲五十种阴魔,说五十种,种是种类,每一种里面不晓得有多少。这些魔事实在说,是时时刻刻环绕在修行人的身边,不知不觉就被它障碍了。唯有死心念佛的人,魔对他无可奈何,对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换句话说,魔不能作障碍。这是叫我们不必疑虑。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2337.htm) ------------------------------------------------------------------------------------------------------ 学佛人之十八过失
 
 发布:守正居士 []   日期:2009-6-16      
        (一) 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二) 身为领众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
  (三) 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乃学佛人之过失。
  (四) 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乃学佛人之过失。
  (五) 持戒虽然谨严,心中贪念却极大,乃学佛人之过失。
  (六) 觉受和证悟虽好,却不能调伏自己的身心,乃学佛人之过失。
  (七) 已入法门,但于入世之爱憎不能断舍,乃学佛人之过失。
  (八) 身虽出世行于佛道而勤事稼穡,困于农务,乃学佛人之过失。
  (九) 虽解义理而不修持,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 虽已立誓修持而不能贯彻始终,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一) 职务虽在法中,而法行却不能成长,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二) 食物虽然自然而来,心还是放不下要去东谋西找,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三) 由善业(定慧)所获之威力,用来医疾延命 ,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四) 为了财物而教人口诀,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五) 以机心来自赞毁他,乃学佛人之过失。
        ( 十六) 能传授口诀给别人,自己的身心却不能与法相应,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七) 自己不能独自安住,又不知随顺处众之道,乃学佛人之过失。
  (十八) 于乐不能容受,于苦不能忍耐,乃学佛人之过失。
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13262.htm)------------------------------------------------------------------------------------------------------ 
黄念祖居士:人生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6-10 15:20:00      
黄念祖:人生唯一的一件大事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老学长早岁皈依印老,虔修净宗四五十年,今日仍欲舍念佛而习定,足证念佛之法,真实难信也。灵峰大师常云:一句佛号念熟,则“三藏十二部极则道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都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可见持名是大总持,圆摄一切功德。只要老实念去,不管它定不定。若去管它,早是二心。欲定反乱,只是自扰。夏师诗云:“散乱固成病,分别引魔军。”散乱当然不好,故名之为病。若起心分别欲遣除之,则此分别之心,即是魔心,故曰“引魔军。”引得八万四千魔军乱舞,何苦来?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两。”    静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强要坐。勉强则身不宁,身不宁心即不安矣!要之,行住坐卧,均是威仪,只贵“念念相续”,不管你是坐是卧。
  函云:“欲修禅定,终不能定。”此正合规律。因有此希求心,故终不能定。又云:“但口里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实难入定。”仁者之见,本末倒置。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是之定,最多只是个“无所住”,何尝有些许般若气息?无住生心,才是金刚般若。五十年前,弟第一次读佛典,看《金刚经》。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当时便领会得,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盖放下一切,即是“无所住”;一句佛号声声相续,即是“生其心。”倘欲抽减念佛时间以习定,则更是大错,念佛是易行道,余者皆难行道,乃龙树菩萨之开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趋坎坷之途,何其颠倒之甚也!
  此事切要,故直言之。灵峰《要解》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则在念佛之深浅。”当前首要是决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当深信切愿,靠定这一句佛号,靠定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无论如何也动他不得,这才决定生。看来品位也不会低。若于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诵经,明天要打坐,后天想持咒,大后天又欲参禅,这样修法,对于“信、愿、行”的第一个“信”字,早已七折八扣。信愿不坚,欲生极乐,是真背道而驰也。以上乃剖心沥血之言,望三思之。    二、劝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了生脱死,唯此一法。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术文章等等世俗之缘,应舍应放;实则您今日信中,所问之咒名,与所求之圣像等等,总之,亦在万缘之中。以上对于初修,当然是正事。但对于您八十一高龄,终身习净之老修行,则应一刀斩断,一齐放下。万缘放不下,则此一念决定提不起。往生之关键,在于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还是在寺中念,所贵者是你的念是否一。您当前迫切之务,就是把一切善缘、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叠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问,心中孤零零地单提这一声名号。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直念到佛来接引,一气念到花开见佛。这样念,决定往生;这样修,也即是万修具备。切不宜头绪过多,百端并举,东张西望,顾此失彼。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宾夺主。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4193.htm)------------------------------------------------------------------------------------------------------ 自私的回向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6-24 9:21:00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它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的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6522.htm)------------------------------------------------------------------------------------------------------ 达真堪布:你在临终的时候放得下吗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1-5-24 13:28:00            “我年纪也大了,今生就这样吧,到临终的时候能往生就行!”对,到临终的时候能往生就行,但是到临终的时候往生是很难的。临终的时候有三个中阴: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轮回中阴。临终中阴是外气断的时候,完全是昏沉的状态,那个时候能清醒是非常非常难的。我们平时晚上睡着了,尤其是刚睡着的时候,连梦都做不起来,什么也不知道,那是最轻的昏沉;而临终中阴的昏沉是最重的昏沉。我们睡着的时候都清醒不了,那么在临终中阴的时候会更昏沉。如果你在临终中阴能清醒,那么你在活着的时候也应该有很大的成就,明心见性、证悟空性的人、修行功夫特别高的人才能清醒,其他的人是不可能的,都是昏沉的状态。         临终中阴的时候,这样昏沉的状态要持续两天三宿,甚至更长,这段时间人极其昏沉,连自己死了都不知道。然后再进入法性中阴,这个时候才清醒,但是他不相信自己已经死去,还会找回来,慢慢才知道自己真的死了,然后特别痛苦。         在临终中阴之前隐没次第的时候,病情恶化,也是特别痛苦、昏沉,根本想不到佛。明明知道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明明知道自己要死去,心里无法放下家、放下财产、放下儿女。现在好好的时候你都放不下,到那个时候你能放下吗?如果放不下的话你根本往生不了,难啊!         我为什么讲这些?就是为了让你们不要欺骗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要下功夫。想临终的时候往生,这也是有条件的,要具足四个条件才能往生: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积累资粮,第三是念修阿弥陀佛,第四是发愿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功夫要到位啊!         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愿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你想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首先要有慈悲心,真正能够发出慈悲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有慈悲心的基础上才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基础上才有胜义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才能证得菩提。简单地说,彻底地明心见性以后才有胜义菩提心。这是第一个条件,发菩提心。         第二个条件是积累福慧资粮,没有大福报根本不可能往生。如果你没有大福报的话,你肯定有业障,说是“带业往生”,但是你有业障,到时候不可能往生。第三个条件是念佛,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第四是发愿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特别期望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不是一般的愿望,要有特别恳切的心。         临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定要具足这四个条件,不要欺骗自己,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学修这些前提的修法,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四共外加行都学会了、修成了,才能在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现在的人很少有出离心。出离心是修出来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有。把四共外加行、五内加行统统地学会、修好,以后就不难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2348.htm) ------------------------------------------------------------------------------------------------------ 净空法师:布施跟供养有什么不同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20 8:39:00     
        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在佛法里面讲有三大类,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业是活动,就是你思想、念头的行为;第二类,言语,言语是口业的行为;第三种是身体,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行为里面有善、有恶、有无记,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我们喝一杯茶,我们吃一餐饭,说不出善恶,我们利益众生的这是善,损害众生的这是恶。这些业因不能小看,后头有果报,从起心动念起,它都有果报。我们修的标准,如何把行为修正过来,纯净纯善。从哪里修?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没有恶念,这个重要,恶念断了,身口自然就正。         所以佛教导我们,布施、供养里面,布施跟供养是一桩事情,为什么用两个名词?一桩事情里有差别,用恭敬心去布施就叫供养,很轻慢的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跟供养,一个是恭敬心,一个是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叫布施,有恭敬心都叫供养。同样干一桩事情,布施跟供养的功德可不一样,你就晓得恭敬心多重要。无论是世法、是出世法,头一个,世间圣贤人教我们,出世间佛菩萨教我们,头一桩大事就是学恭敬。你看世间法,譬如读《礼记》,《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那个范围多大?没有一样不恭敬,对人、对事、对物。修行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佛法里面,这叫出世间法,你看经忏佛事里面,拜忏的时候,头一句话是「一切恭敬」、「一心恭敬」,普贤菩萨教得更究竟,十大愿王里第一个「礼敬诸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278.htm) ------------------------------------------------------------------------------------------------------- 净空法师:能震动虚空法界的念佛方法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7-20 10:38:00     
不要以为自己念这句佛号效果不大,不能产生作用,这种想法就错了。                                   念佛功效之大小,不在人数多少,在念佛人的真诚心与心量。  若念佛人没有私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念的每声佛号,都能震动虚空法界。这一个人念佛,比一万个人的念佛场还要殊胜。  果真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去念,此地的人就有福报,此地有真正菩萨在念佛,为众生消灾免难,为众生消除罪障。  佛弟子要修积功德、福德,坐在家里念佛就修圆满了。  所以我提议,大家在家里念佛。  以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心念佛,就是大布施,一句佛号里,三种布施都圆满了: 我们用自己的体力、精神、音声,这是属于内财布施,内财布施胜过外财布施;外财是金银财物。  我们称念这句佛号,心里想佛,口里念佛,身体礼佛,这是智慧,这是法布施。 我们的心愿愿回向法界众生,祈求三宝加持,为众生消灾免难,这是无畏布施。  这三种布施都是最殊胜、最上乘的,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不会做。而你在家里,三种布施都圆满了,念生来世你所得到的果报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  若有缘份建立道,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念佛,要将念佛的道理讲解清楚,无论道场大小,功德都是圆满的。  不肯做是不懂这个意思,不了解事实真相。有机会、有缘分修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报,第一等功德,因无知而错过了,非常可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295.htm)--------------------------------------------------------------------------------------------------------  净空法师:念佛如何提升品位呢?        1、(念佛)如何提升品位呢?那要积极的念佛。积极念佛怎么个说法呢?帮助一切众生念佛,这个就积极了。        2、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都是观念上做一个重大的改变:我念佛不是为自己,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3、那怎么个念佛法呢?这段愿文里面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做一个好榜样给一切众生看,这就是真正为虚空界遍法界一切众生念佛,我们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        4、这种人念佛,跟诸位说,很容易得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上辈上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一往生就成就。不需要十二劫,连半劫都不需要。        5、所以我们这样才能明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606.htm) -------------------------------------------------------------------------------------------------------- 修行有没有进步,有5个标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7-22 8:55:00    
­1、脾气有没有变少;­ 2、运气有没有变好;­ 3、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成员是否健康;­ 4、烦恼有没有减少;­ 5、是不是比过去更有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1、脾气有多大,业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忏悔消业了,脾气一定是少了。­ 2、如果你修的是正法,你的运气一定会变好,这就是福慧双修,你的运气好了,事业、家庭顺利了,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道。如果你自己诸事不顺,父母寝食难安,是没尽孝道。­ 3、如果你学佛后运气变差了,烦恼多了,一定是修错了,你修的不是正法。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是修佛的,否则,人家看你这个样子,会吓跑的。这无异于谤法。­ 4、学佛先作人,菩萨说:“众生未度尽,誓不成佛”。只有你身边人人都是菩萨了,你才有可能是菩萨,只要还有一个人不是菩萨,那你就不是菩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翘尾巴的。­ 5、真正的孝道是上敬下和。只给父母钱不算孝顺,父母生你养你,是给你孝顺的,不是给你吼的。你不孝顺父母或你配偶的父母,你的孩子一定多病或没出息。如果你有兄弟姐妹让父母不安心,也不算真正的孝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病,你真孝顺,要帮父母安排他们的其他孩子,也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总之,父母不安心,就是你不孝。­ 6、建议功德回向给众生,然后,请该菩萨加持,将此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 7、现在的人,看配偶不顺眼,看公婆不顺眼,看岳父母不顺眼,甚至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不顺眼,看上司不顺眼,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如果学佛还能有成就,岂不让天下人都以学佛人为耻?谁还屑于学佛?所以,要学佛,先学作人。­ 8、学佛见性成就,只有30个台阶,非常简单,但是,现在的学佛人,都盯着第21个台阶,想一步跨越,却永远不可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修行,却原地踏步。真正的学佛人,要先学作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结果很快很轻松地怕到顶峰,开悟见性。所以,我说,学佛,要“人道尽,天道返,佛道成”。­ 9、现在的学佛人,智慧都学到茅坑里了,以前作了错事,光说改,改了就行了么?以前作过的错事要忏悔的,末法时期,弥天大罪,一悔即消。以前对他人的怒恨怨恼烦要忏悔,杀盗淫妄酒要忏悔,贪嗔痴慢疑都要忏悔。­ 10、怎么忏悔呢?现在的学佛人,杀个生命,忏悔15秒就告诉我忏悔完了,要不就是读读经,或者回向,或者读人家拟好的忏悔文。­ 于是我就问,我无缘无故暴打你一顿,不向你认错,我回家一天读一遍《梁皇宝忏》,连续读100天,你能原谅我么?所有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不会原谅我。­ 那么,你为什么己不所欲,偏要施于人呢?真正的忏悔,是直接向被你伤害的人真诚道歉,如果能真哭出来,痛改前非,则善莫大焉。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575.htm) -------------------------------------------------------------------------------------------------------- 净空法师:是不是看到食物都能念变食真言?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19 8:49:00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一)    问:是不是看到食物都能念变食真言?   答:变食真言不是平常念的,变食真言是供养鬼神的,用变食真言。我们供养这些小虫,就不能用变食真言,变不出来,它真的要吃,变不出来。对鬼神可以,不是平常的,这个要知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032.htm) -------------------------------------------------------------------------------------------------------净空法师:拜佛时,双手翻掌,结趺作礼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7-19 8:48:00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六)         问:拜佛时,双手翻掌,结趺作礼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我们头着地,翻掌的时候,翻出来正好希望佛的脚就立在我手掌上,是表这个意思,叫接足礼,我们接着佛的脚掌,这是最敬礼。但是这种拜佛的方式,每个动作都做到,实在讲是很好的运动。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做其他运动,就是拜佛,拜佛是最好的运动。心清净,心地真诚,只想佛,身体每个动作都做到了,全身运动量都够了。这是动静一如,心是静的,身是动的,跟其他的运动不一样。所以养生之道,养心要静,心可不能动,心动就坏了;身?身一定要动。所以佛法用轮做代表,你看轮,轮转的时候它的身要动,圆心不动,你想这个道理。所以佛家教人拜佛,是身心统统顾到,最好的养生之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003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