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艺楼梯生产厂家:从“听证专业户”看价格听证的恶性循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7:03

前不久网友爆料称,成都市有4名“听证专业户”,因他们多次在听证会上支持涨价,被网友质疑为“托儿”、“最牛群众演员”。面对质疑,其中一名“听证专业户”——64岁的退休教师胡丽天整理出详细的参加听证的材料,证明自己不是“托儿”。胡丽天说,她每次都是自愿报名被随机选出,自己之所以屡屡被选中,主要是因为“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太少”。

如果胡丽天的回应属实,那么她可能真的不是“托儿”,而是一名热心于公共事务的老太太,这样的老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他们处处体谅、理解政府部门,支持政府部门的决策——这应该是他们的权利,我们不可能强求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包括胡丽天老人经常在听证会上支持涨价,只要是她的真实意愿表达,那就无可厚非。毕竟,多元表达正是价格听证的本义所在。

某种意义上,胡丽天等4名“听证专业户”,只是人们发泄对现行价格听证制度不满的靶子,也可以说是“替罪羊”。其实冷静分析,纵然胡丽天等自愿报名、随机选取的听证代表每次都反对涨价,恐怕也无法改变“逢听必涨”的结果。

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听证会参加人员的产生方式有三种,公民自愿报名、随机选取只是其中一种,另两种方式是有关部门或组织推荐以及价格主管部门聘请——他们会推荐、聘请什么样的人参加听证会呢?不言而喻,当然是挑选那些听话的、可靠的、支持涨价方案的人。这样一来,像胡丽天等通过自愿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往往占少数,即使他们反对涨价,结果仍然是多数人赞成涨价。其二,现在的很多价格听证会,并不是讨论涨不涨的问题,而是讨论涨多少、怎样涨的问题。有关方面事先制定的听证方案,往往是一道涨价选择题,调子已定,非此即彼,无论代表怎样作答,结果都是涨价,都符合有关方面的意愿。比如前不久上海市召开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方案一是出租车起步费由12元调整至13元,方案二是出租车运价由每公里2.4元调整至2.7元,听证代表除了支持涨价,还有别的选择吗?于是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听证代表赞成涨价。

由此可见,“逢听必涨”主要是由现行价格听证制度决定的,基本上与胡丽天等通过自愿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持什么意见无关。听证会上可能确实有“托儿”,但未必是胡丽天们,而价格听证的制度设计就是偏向于为涨价服务,听证于是成了涨价的一道粉妆。

正因如此,价格听证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听证会沦为走过场,越是“逢听必涨”,就越少有人愿意报名参加听证会,就像胡丽天说的,“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太少”,甚至于,广东东莞市要举行水价上涨听证会,一时间竟然没有市民报名参加;另一方面,越是很少有人报名参加听证会,越容易让胡丽天们成为“听证专业户”,越容易让喜欢涨价者成为听证会上的常客,听证的结果则必然是“逢听必涨”。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了一种扭曲而怪诞的社会图景。

能怪人们对“逢听必涨”的听证会了无兴趣吗?似乎不能;能怪胡丽天们成为“听证专业户”吗?似乎也不能。要怪恐怕只能怪不合理的价格听证制度,以及有关方面“与民争利”的坚定决心。价格听证陷入恶性循环,损伤的不只是听证制度的声誉,显然还包括政府部门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