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小沧乡旅游:邓小平“最后的作用”是什么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5:00:57
邓小平“最后的作用”是什么 本主题由 苏慕遮 于 2011-2-15 13:43 审核通过 玫瑰油

玫瑰油

举人

帖子
93 
精华
积分
1343 
魅力
338  
红旗
4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1:14  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最后的作用”是什么

最近,陆续写了几篇记述中央领导退休生活的博文,从江泽民到朱镕基,从李鹏、李瑞环到李岚清,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均已按照制度安排,顺利退休,安度晚年。
写作之时,深感中央关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决策,是何等英明,何等正确,何等及时!
可以说,在我党历史上,废除领导终身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和分水岭。倘不如此,倘若领导人到了年龄还在班子继续任职,直至年迈体衰,脑子迟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么,不但于领导人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而且,真说不清楚会给党和国家带来什么后果,甚至出现小平所预言“可能要亡党亡国”也未可知!
于是,不由从心底里升起对此项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邓小平的深深敬意!
而且,越是时间久远,越是深感当初推出此项决策是何等不易,何等英明!越是体会到小平所说“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一话的份量和意义。
当初,小平同志是怎样以一个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智慧与气魄,毅然决然推出此一决策的呢?
他又是怎样以自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一把手”的实际行动,带头践行这一制度的呢?
四处查找资料,埋头研读史籍。当我看到余玮、吴志菲合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墙见证――家事国事天下事》一书时,深为此书的史料详细,叙述平实所吸引。于是,来了个名副其实的“老詹转播”,将其中的精彩章节,略加删节改写,加上标题,转录于后,以飨读者。



破解难题,设立中央顾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展开,因历次运动遭受迫害的干部,纷纷走上领导岗位。由于从“反右”到“文革”结束,前后持续达20 年之久,当时的年轻人,如今已进入中年,而当年的中年人,则已变成了老人。
于是,中国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在任者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因为已经没有位子,年轻人迟迟不能上来。
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他深知,要实现新老交替,关键的关键,是解决老同志的问题。
怎么办呢?
小平提议,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这样一个中央机构的设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没有任何先例的!
正因此,小平采用了渐进式的策略,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1977 年,小平出来工作后,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干部队伍老化的问题,他说:“老干部现在大体上都是60 岁左右的人了,60 岁出头的恐怕还占多数,精力毕竟不够了,不然为什么有些同志在家里办公呢?为什么不能在办公室顶8 小时呢?我们老同志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在精力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知之明。”
小平举自己为例:“就以我来说,精力就比过去差得多了,一天上午、下午安排两场活动还可以,晚上还安排就感到不行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
1980 年起,小平就开始加快退休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
8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透露:“中央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还可以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就可以让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



以身作则,坚决不当主席


1981 年,华国锋辞职以后,党内外一致要求邓小平出任党中央主席,甚至连一些外国领导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此种愿望。
邓小平却力排众议,坚决不当主席!他主动推荐了更年轻的同志,主持党和国家领导工作。
1982 1 13 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要老同志让路,让中青年干部上来接班的问题时,把它比喻为“一场革命”,并疾呼: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
真正考虑成熟并下定决心设立顾问委员会,是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19822 18 日,邓小平在会见柬埔寨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时说:“干部老化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9 6 日,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第三章第22 条里,明确了中顾委的组成原则和职能作用: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出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会上,邓小平说: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实际成立的,是解决我们这个老党、老人实现新旧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齐退下,且一退到底

1987 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和陈云、李先念等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下来,而且,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等四位老同志,也要求“全退”。
后来,经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并征求多方意见,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3 人“半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但仍担任一定职务――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全退”,即退出党的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三老“半退”、四老“全退”的带动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又有一批老干部退出第一线的领导岗位,增选为中顾委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顾问委员会委员。
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一线领导岗位。
1989 6 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标志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
9 4 日,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几辆小轿车驶过喧闹的大街,前后有序地驶进景山后街一个僻静的胡同,在两扇铁门前停了下来。须臾间,铁门悄然无声地打开,等几辆小车轻轻地滑进去后,又默默地关闭了。
  江泽民等几位中央领导从车里走下来,在工作人员的迎候下,走进了宽敞明亮、陈设简朴的屋子里。邓小平和他们一一握手后,面对大家,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时间和方式。”由于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从心里讲还是希望邓小平不要退,所以想开口解释。
  邓小平挥了一下手,说:“退休是定了,退了很有益处。如果不退休,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世界会引起什么反响,那很难讲。如果我退休了,确实不做事,人又还在,就还能起一点作用。”
  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作政治交代时,讲了一番话。他说:“我过去多次讲,可能我最后的作用是带头建立退休制度。我已经慢慢练习如何过退休生活,工作了几十年,完全脱离总有个过程。下次党代表大会不搞顾问委员会了,还是搞退休制度。我退休的时间是不是就确定在五中全会。犹豫了这么几年了,已经耽误了。人老有老的长处,也有老的弱点。人一老,不知哪一天脑筋就不行了,体力到一定程度也要衰退。自然规律是不可改变的,领导层更新也是不断的。退休成为一种制度,领导层变更、调动也就比较容易。”
邓小平与新一代党的领导人座谈时,真诚地提出,“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现在看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党和国家不利。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
邓小平认为,实行退休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坚定地表示:退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吧。
未等前一支香烟的雾团散去,邓小平又点燃第二支烟,伸出两个指头说:“第二个问题,退的方式。”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反复考虑,并且也同杨尚昆谈过,就是越简单越好。
邓小平认为,简化比较有利,特别是从自己简化更为有利。而利用退休又来歌功颂德一番,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好处。邓小平说:“来个干净、利落、朴素的方式,就是中央批准我的请求,说几句话。”他一一地看着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诚恳地嘱咐:“我的退休方式要简化,死后丧事也要简化,拜托你们了。”
  江泽民等常委被邓小平毕生为党、为国、为民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谈了新建立的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团结、加强权威,冷静观察,应付国际形势变化等问题。
同一天,邓小平郑重地向政治局呈上了请求退休的报告,要求实现“全退”。
这封不足700 字的辞职信,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这位老党员、老公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退休制度,我带头实行


  1989 11 9 日,瑞雪纷飞,人民大会堂却热浪袭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大量的说明工作,中央委员们逐渐理解了邓小平请求退休的决心和意义,同意在全会上进行表决。上午9 点多钟,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来到邓小平身边,向他讲述了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的情况,重点汇报了全会关于他退休问题的讨论情况。邓小平得知许多同志对自己恳求退休表示理解,这使他很高兴,如释重负地说:“总之,这件事情可以完成了!”
  中午吃饭,全家饭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邓小平退休的问题,有的说:“咱们家应该庆祝一下。”有的说:“我捐献一瓶好酒。”邓小平则从容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退休以后,我最终的愿望是过一个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简单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处去参观一下。”孙子笑了,说了一句:“爷爷真是理想主义。”
下午3 时,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表决,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
消息传来,一直在家等候的邓小平如释重负,即刻驱车前往会场。在休息厅,江泽民趋前一步,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手,建议第三代领导人以及在场的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合影留念。在会议大厅,邓小平同中央3 个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列席会议的代表亲切会见。掌声中,邓小平激动地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我的退休请求。衷心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
此时,江泽民把邓小平送出了会场。临别时表示:“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完全淡出,告别政治生涯

  
  11 13 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正式会见了最后一批外宾。站在屏风旁边的邓小平,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中外记者,邓小平向他们、也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六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邓小平说:“退就要真退,这次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今后不再代表集体、党和国家领导人见客人,要体现真正退休。”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又说:“今后有些朋友来中国,可能不见不礼貌。我可以去客人住地拜访,谈友谊,谈非政治性的事情。要让党、政、军领导放手工作,我不插手。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工作很有必要。”
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面。邓小平赞扬说:“江泽民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作为知识分子,他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他今年63 岁,有这个领导班子我很放心。”接着,他又谈到了治理整顿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问题。
  会见开始前,有的记者就把想和邓小平合影留念的愿望同陪同邓小平会见的邓小平的女儿讲了。他的女儿很理解记者们的心情,说:“等会儿会见外宾结束后再说,好吗?”大家高兴地回答:“好!”福建厅内,友好会见正在进行;大厅外,大家已经准备着和邓小平合影。
会见结束后,日本客人握着邓小平的手充满感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和日中友好,希望你健康长寿!”邓小平用力地握了一下手,含笑点点头表示感激。
日本客人刚一离去,记者们就围了上来要求合影。邓小平欣然同意,并幽默地说:“好,这比会见外宾要轻松得多了。”大家边笑边说:“这也是你最后一次正式会见记者。”大厅内一片欢笑声。
随后,大家簇拥着邓小平走到照相屏风前,“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断响起,有的同志为了离邓小平近点,还不时地调换位置,尽量靠近在邓小平身旁。邓小平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正式会见最后一批外宾,正式接受最后一批记者。
就这样,邓小平完全淡出,告别领导工作岗位,告别政治生涯。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的退休制度,自此树立榜样,完全确立下来。
邓小平终于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作用。”
一项旁人无可替代、功在千秋、利在国家的巨大作用。






    退休后的邓小平与家人合影,其乐融融。
邓小平“最后的作用”是什么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王光美回忆:刘少奇与邓小平最后一次对话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王光美回忆:刘少奇与邓小平最后一次对话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张文秋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邓小平“最后的作用”是什么 用三句话讲清中共党史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要更加注重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胡耀邦:中共总书记用装咖啡的玻璃罐当茶杯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抗美援朝战史揭秘:彭德怀和金日成的第一次握手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何亮亮:林彪之死是中国当代史的转折点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史海:新华社播发的华国锋生平透露了什么信号?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刘思齐泪流满面忆毛岸英: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刘思齐泪流满面忆毛岸英: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解放后毛泽东家族幸存的两位女人(图)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1959彭德怀搬离中南海始末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毛泽东书法:越写越好,越写越草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毛泽东与吴祖光姻亲渊源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中共首位新闻发言人 毛泽东称“天生丽质”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毛泽东何时首次进入中央领导层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中共首位新闻发言人 毛泽东称“天生丽质”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革命烈士江姐唯一孙子彭壮壮任微软中国高管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刘少奇之子刘源:从“黑帮子女”到上将 2-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刘少奇之子刘源:从“黑帮子女”到上将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 习近平当年做秘书是啥情形? - 党史春秋 - 七一社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