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烧耍刀教学视频:湖南水患:重思政府与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23:18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4日 17: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黄茂军 长沙报道
在长沙庆幸至今还没有被SARS侵袭时,穿城而过的湘江却再一次对它实施了洗劫。
长沙市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堤垸在5月19日凌晨溃决,410位居民不得不弃家而走,73岁的李玉华抱怨说,这已经是她11年里经历的第三次垮塌;湘江水再次漫上著名的橘子洲,该 社区的一位居委会主任从1994年起就开始参与每年洪水来临时的居民转移工作,她希望这是她最后的一次……据湖南省民政部门公布的数字,在今年5月的前20天里,洪水已经让该省的436万人成为灾民。
“洪涝已成湖南的心腹之患。”
5月22日上午,湖南省政府参事聂容芳先生在省水利厅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陈述这个事实时,桌上正摊着这个省历年的洪涝案例,这位有40年治水经历的水利专家对今年的汛情表现得忧心忡忡——气象部门预告说新一轮的强降雨带已经形成,这意味着目前的灾情很有可能仅仅是今年洪水的“牛刀小试”。政府的强势
安邦分析师在此前曾经提出预警:当心出现洪灾与SARS疫情“并发”的情况,这将使一些地方可能同时进行两场“战争”。安邦分析师认为,目前防治SARS已经耗费了各地政府机构和社会资源中的大部分精力(包括人、财、物),加上SARS使各地分割与对立情况加剧,与1998年洪灾时的团结协作精神完全不同,各地“自保清白”、“严防死堵”心态,将大大削弱抗洪的战斗力。所以洪灾与SARS并发的影响不可低估。
现在看来,安邦的预警很有可能会在湖南成为现实。
在洪灾与SARS的双重压力下,湖南省政府表现得非常强势,200多位县、处级以下的官员因为在前一段防堵SARS的工作中表现不力而被撤职,现在又有多位基层干部因为在防汛工作中的失职而落马。
5月20日,长沙市召开了一个防汛工作紧急会议,会上开福区区委书记赵文彬率先作出检讨。据参加了这个会议的长沙某报社的记者描述,当时市委书记梅克保脸色非常难看,要求各区县的领导“引以为戒,在今后的防汛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对全市的25个万亩堤垸、52个千亩堤垸严防死守,绝对不允许出现同样的问题”。
5月21日,记者在五合垸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见到开福区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文时,曾经提出要采访赵文彬,年轻的王副部长挡驾说,领导们都在堤上指挥抗洪,实在没有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事后我才知道,5月20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就“5·19长沙市开福区五合垸溃垸事故”做出指示,要求立即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5月22日之前调查组要拿出具体处理意见,对于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在这样的时候,开福区的官员当然只能选择回避或者三缄其口。
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一位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所有的采访都必须经过批准;而湖南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一位曹姓官员更是直言只接受熟悉的记者采访,他抱怨说曾经有记者利用他们提供的一份材料做了报道后,让他备受上级的责难;在采访聂容芳的过程中,两位自称是水利厅管理科的年轻人始终守在门口,让这位位居副总工程师的老先生很不自在……
《潇湘晨报》的一位编辑对有关部门在所谓“非常时期统一报道口径”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现在这种将坏事当好事报道的行为只会加重读者对媒体的不信任程度,明明政府在抗灾过程中有过正确、有效的举措,有些信息在公民中间的传播有利于树立全民抗灾的信心,但现在都被民众视为粉饰而不予采信。”开发性治理
“开发性治理”据说是政府对包括五合垸在内的众多堤垸治理的思路。
当73岁的李玉华抱怨说这已经是她11年里经历的第三次垮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李老太太的抱怨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政府方面已经痛下决心,不准备让这些居民回迁到已成泽国的家园。位于湘江和捞刀河交汇处的五合垸占地740亩,当地人介绍说,这实际上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从捞刀河的尾闾地带围垦出来的一块土地。不知什么原因,1998年就已经被国家列入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对象的五合垸,至今还不见行动,如果李玉华和她的乡亲真的能从此远离多灾多难的家园,也是5年前就应该进行的事。
政府部门对这块久拖不治、治而不愈的“疥癣”要怎样动刀子呢?开福区宣传部的王晓文介绍说,这里将规划成一个水上公园。
记者注意到,围绕着五合垸实际上已有几个大型的楼盘正在施工建设,而与它一堤之隔的湖湘文化艺术品大市场更是一个明显的“烂尾工程”。这个原名为“绣峰商贸城”的招商引资项目看起来很不成功,近80%的空房闲置——这次开福区政府就租用了这个有名无实的“大市场”20栋楼做安置灾民用,李玉华和她的儿子一家4口,就被安排住在一间面积近80平米的门面房——从长沙市区延伸出来的芙蓉北路正在施工中,这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无疑是一利好的市政建设,政府在这里规划一个水上公园意图应该十分明确,就是要激活、带旺这块土地,增加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与机会。
这一企图遭到当地一些环保主义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湖南水患不仅体现在洪涝成灾,还有一个就是水体的污染问题。
曾经供职于长沙市政研室的徐兴华先生,几乎将业余时间全部花在地方经济的研究上,去年年末,他曾经向有关部门递交过一份《关于建立“湘江金三角河流公园”的初步构想》的建议书。徐先生认为:长期以来,湘江及其支流的全流域水系的大部分河流都被用作排水、排污的主渠道,处在开福区境内的浏阳河、捞刀河,其历史上就已经与长沙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长沙市最主要的排污河流。目前政府方面的“开发性治理”计划只会加重捞刀河、湘江的污染状况,他认为这是一种“非人性的经济策略”。
参考德国“埃姆舍国家河流公园”的设计,徐兴华建议政府考虑对湘江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实行封河育河、自然还原的生态治理原则,沿岸临江50-100米范围内禁止一切人工化建设,特别是禁止开发一些所谓“江景房”的房地产项目,撤除沿岸所有的人工硬化河堤、河坝等水利构筑件,让两岸生物有个自然生长、恢复原生态的过程。
湖南省政府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官员评论这个建议是“书生意气”,他认为提出这样的设想前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我们目前的国情”。这位官员认为,在发展经济的高速路上,类似环境这样的因素是我们不得不作出的牺牲,“西方国家交过这样的学费,我们也得交。”建设性破坏
5月22日,记者冒雨前往长沙市天心区蒋家大坡。一周前,这里曾经出现过滑坡险情,直接威胁到一座11万伏变电站的安全,如果这个变电站毁于滑坡,将导致长沙市区两个主要街区和京广线电气化铁路供电的中断——幸运的是,这一幕没有成为现实,由政府组织的400名抢险队员在15日晚上,顶着倾盆大雨,冒着山体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奋战了一昼夜才初步控制住险情。
这场差点酿成大祸的险情仅仅缘于傍边的一处建筑工地。
记者看见,工地西侧的山坡已经被挖成近90度的峭壁,在近20米高的峭壁顶端边缘,变电站围墙的墙基已经裸露,显出咄咄险状;而在工地北边,一根高压线杆戳在一堆直径不会超过10米的土墩上,这个土墩周边的土已经被掏空了,现在,峭壁与土墩都已经被彩条布全部覆盖。当地一位目击者告诉记者,由于山体被挖开后,坡度太陡,加上土质松软,连绵不断的雨水一冲一泡,险情就这样产生了。
湖南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的刘厚甫先生将这种险情称之为“建设性破坏”。曾经组织编制《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刘先生透露说:随着《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的颁布实施,乱挖滥采等大面积成片破坏植被的现象有所遏制。但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忽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已逐渐上升至更为触目惊心的地步。据衡阳、株州和娄底等市的调查,1991年以来,因为城镇开发、交通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去年记者在做长江水安全调查时,也曾经听江西省山江湖项目办的一位官员反映,近年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喊出了“山上再造一个某地”的口号,各地在山丘开发营造经济果林的运动中,大搞“集中连片,规模效应”,结果造成不少丘陵与山地大面积的植被破坏。那位官员用“青山脱衣”来形容因此带来的滑坡等水土流失灾难。
这次在长沙采访期间,恰逢著名的橘子洲被湘江水漫过又从水里冒出的全过程,洪水过后的橘子洲处处可见厚达1米甚至数米的淤泥,岳麓区组织的清理队伍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将这些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淤泥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