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法师txt:“我不是于丹,也不是余秋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1:49:46
“我不是于丹,也不是余秋雨”
Q君比我长4岁,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高级工程师,在退休之前就写过三本专著,这三本书都是出版社出版的《丛书》由上级领导指定他编写的。
退休后他用四年时间把他一生工作所经历的实际问题编写一本专著,送到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可不认人了,要他出8万元的出版资助。一月退休金区区一千多元,何来这8万元?Q君的同学看了这本书不出版太可惜了,于是就给他复印了12本,自己留了2本。其中有一本给了他加拿大的舅舅,舅舅回国时对Q君说:“我帮助你出版。”于是又送到国家更高一级的出版社,出版社很爽,看舅舅的面子说给2.5万元吧,并告诉Q君,此书印4000册,稿费肯定高于2.5万元,这样就签约了,并把版权一起转让了。图书出版之后,出版社就给了2.5万元稿酬,剩下的稿酬全部是给的书。Q君想只要书能出版,稿酬也就无所谓了,接下来就是卖书,200本卖给谁啊?那位同学到真是热心人,去了几所高校,老师们一看确实很不错,半年的功夫也就卖完了。满打满算全部收入也就是4000元,四年的心血就是这样的结果。欣慰的是这本书很有影响,许多专业论文都引用该书的结论。估计已经多次印刷了,总数肯定已经超过一万册,但当时的合约是出让版权,Q君却一分未得。
Q君不甘寂寞,又用四年时间写了一套三册的丛书,合计70万字。送到出版社,出版社已经和四年前不一样了,一个月之后便签约了,这一次也不再收出版资助费,暂定4000套,一年内出版。现在已经快两年了,这一套书还是没有出的出来,三校早就结束了,就是拖着不出版。
Q君也不再催了,但又不甘心,他请责编吃饭,责编酒后吐真言:“我们每个月不知道要开多少会,要对市场做出评估,你的这套丛书没得说,不然也不会在一个月内签约。拖的原因就不知道出版后销售究竟会乍样?”
在Q君的追问下,责编最终道出了秘密,现在出版社最愿意承接的出版任务还是列入国家资助的出版计划的图书,这些书有资助,旱涝保收;此外就是自费出版,出版社不会赔钱。如果你是于丹,余秋雨这书早就出版了。
Q君无可奈何,对我讲了:“我不是于丹,也不是余秋雨”。
Q君的书稿我看过,还有级别很高的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看过,但这无济于事,现在出版业是文化市场,市场说了算,遗憾的是出版社的主编们往往没有慧眼,也不得要领,于是即便有市场也不一定看得明白,他们始终停留在在初级阶段,只能赚,不能赔。不过这样的文化市场上滥竽充数的书却出了不少——因为人家有资助,故此教授们,学者们不是整天在动脑子如何取得经费,如何获得资助?
写到这里我想到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后记中的这段话:“书稿托付中华书局。心下有七分安顿三分忐忑,从二十一岁读先秦文学硕士开始,几乎泡在中华书版的书堆里长大,不敢奢望有一天在中华书局出自己的一本书,就如同不但妄想自己敢站在电视屏幕谈谈《论语》的话题。”
于丹的话深刻,深刻之极,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
《于丹〈论语〉心得》不知道出版多少册?于丹的稿酬也让她致富了。中华书局也绝对是最大的赢家,面对市场,中华书局也就顾不得“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了。
Q君的悲哀还是在于:“我不是于丹,也不是余秋雨”。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九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