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新区都有什么小区:“幸福感”是一种虚幻指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40:34

“幸福感”是一种虚幻指标

杨继绳

近两年来,幸福这个词儿在媒体上突然多了起来。据说“当今世界研究幸福问题已成了热门话题,幸福指数已开始替代GDP成为国际评价标准。”有人把幸福当作一种基本价值,有人提出“幸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幸福地区”、“幸福城市”的目标。“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成了各种会议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幸福指标的设计和测量的机构也多了起来,还不时地发表“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这些热衷于幸福话题的人们却没有做出正面回答。笔者不揣冒昧,试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有不同的感受。然而,这种感受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我认为,幸福这种主观感觉与一个人现在的生存状态成正比,与他过去的生存状态成反比。为了说得准确一点,我们不妨用数学表达,这是很简单的数学,不喜欢数学的人耐心地看也会明白。

设:这种主观感觉为R,过去的生存状态为L,现在的生存状态为N。则:

 

R=αβ×N/L

 

其中,α是对比系数,其大小主要是与他所能得到的外界信息量有关,即与他人的生存状态的“比较”有关。在同样的信息开放社会条件下,α由一个人的活动半径和交往频率来决定。其数值在-1和+1之间。即随着活动半径扩大,交往频率的增加,α越来越小,最小为-1。如果这个人完全没有与他人对比的信息,α就为+1。β是心理系数,它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有关。这一点后面再谈。

我们还是从这个抽象的公式走到现实中来。

原来一家三口月收入2000元,现在涨到2500元,就感到比原来幸福。这里有N就是2500元,L就是2000元。如果现在2500元,原来只有1500元,生活改善的幅度更大,幸福感更强了。如果把收入数字倒过来,则幸福是负值。一个原来吃过大苦的人,他很容易得到幸福感。一个从来没有受过苦的人,他常常感到不幸福。

幸福存在于比较之中。我们觉得幸福是因为自己今天之幸胜于昨天,或是别人之幸稍逊于我。

上面说的是自己和自己比较,即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和原来的生存状态比较。幸福感也来自和他人比较。公式中的系数α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来的。自己家庭收入2000元,邻居收入1000元,自己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如果自己收入2500元,而邻居月收入4000元,相比之下,就感到不满足,不幸福。如果得到更多信息,知道美国人收入多少,瑞典人收入多少,就更感到不幸福。改革前的中国人的活动半径很小(南方农民终生活动半径不到100公里),和外面没有信息交流,以为西方国家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以为“风景这边独好”。自己周围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贫困,生活水平差不多。α接近1,因此不满情绪就少,虽然那时吃粗粮,吃不上肉,穿打补钉衣服,却没有感到不幸福。

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他的心理状态有关。他经常是满足的,愉快的,也就有幸福感。近几年研究幸福的徐景安先生也说过:“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或者是积极思维还是消极思维?这里有半杯水,有的人很郁闷,只有半杯水了。有人却很快乐,还有半杯水呢!”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还与遗传相关。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韦斯说:“幸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性格决定的,而性格主要遗传自父母。所以,幸福也可以遣传。”“尽管幸福要由一大堆外在因素决定,但我们发现,有一种遗传因素能够完全用性格的基因结构来解释。”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的幸福感是和他的欲望的满足程度相关的。欲望满足过程就是幸福实现过程。欲望和我上面说的生存状态的对比有关,它具体表现为不同状态下的不同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处在不同的需求层次,欲望是不一样的。马斯洛和其它一些学者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求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层次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温饱阶段,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主要的。到了小康阶段,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成了主要追求。到了富裕阶段,前四项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自我实现就成为主要需求了。需求得到满足,就幸福。因此,人的幸福感在不同的国度,在一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一个人处在不同的需求层次时,幸福感是不一样的。

心理系数β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在不同需求层次中的欲望满足程度。在同一层次有欲望满足过程中,随着需求的满足,幸福感是递减的。例如,一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个大饼。他吃第一口时幸福感最强。每多吃一口,幸福感就会下降一分。吃饱了,欲望满足了,再吃,就没有幸福感了。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来解释。

偏爱数学分析的人们还可以研究影响α多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关于α的数学模型。同样,可以研究影响β多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关于β的数学模型。最后,把α的数学模型和β的数学模型并入上述幸福公式中,就是幸福数学模型。

然而,从上面分析可知,这个幸福公式中几个变量αβ,N,L,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在数学模型中,每一个参数必须有相对稳定的状态,才可以采取。αβ,N,L是不稳定的,是不可采的。所以,建立幸福数学模型非常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对幸福进行量化分析是非常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由于这些变量因人而异,不能就多数人建立一个通用的幸福数学模型,而为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幸福数学模型,既复杂,又没有意义。这些变量因时而异,不可能在每个时段都建立一个幸福数学模型。所以,对现今某些机构公布的“幸福指数”到底有多大的科学性,能说明什么问题,我是抱怀疑态度的。

既然幸福是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又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动态过程,那么,它不可能是一个全社会的价值准则,不能用它来评价政策和制度;它不可能是一种社会制度体系,不能把它当作社会制度设计的目标;建立“幸福地区”、“幸福城市”也是水中捞月。如果说GDP这个评价标准过于偏狭,那么用幸福感来取代GDP作为评价标准,就过于虚幻了。

如果我上面说的有道理的话,当前关于幸福的喧嚣,迟早会沉寂下来。

                                    2011年5月

朝鲜近日公布了世界各国国民幸福指数排名,中国人民最幸福,其次是朝鲜,最差是美国排在203位。 五柳村编者的话:有一阵流行过一首歌《跟着感觉走》,我不以为然,曾写出《跟着科学走》以应之。个人愿跟着感觉走,可以有他的自由,但如治理一个国家,或者那怕是一个不大的地区,如也以感觉为导向,就大成问题了。杨继绳先生对以“幸福感”作为评价政绩的指标提出质疑,是很客气的,因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来看,是不承认世界上还有客观标准,一切都在他自己的主观感觉。一些人正是按照这种的哲学,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都错了;中国本来很美好幸福,都是这些西方来的东西把中国搞乱了。一个时期以来此类说法还有甚嚣尘上之势,“幸福感”即其表现之一。但如杨先生所言,关于幸福的喧嚣,迟早会沉寂下来。因为任何主观想象,包括确实是善良的愿望,都无法改变客观世界的规律,最终只能破产,成为幻影。
    即如朝鲜公布的世界各国国民幸福指数排名,对排名者来说应当是符合他的感觉,但世界上能有多少人接受?我看还是高尔基看的清楚,他说“艺术是一种激情,。。。那种给艺术以很大影响的阶级、民族和种族偏见,艺术是很少能够毫不顾及的。而科学“它以铁的逻辑为指导,因而不受上述影响的制约,它是完全自由的。”(在发展和传播真正科学自由联合会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17年4、5月间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高尔基自认为“艺术的代表”尚能有此认识,出身于清华大学动力系拖拉机专业的杨继绳先生,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察觉到“幸福感”的虚幻,写出本文也就很自然了。对缺少科学训练的朋友来说,也许一下子有些地方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多看一下是可以明白的。--201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