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图片:学校管理者的“五勤”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6:33

学校管理者的“五勤”艺术

[日期:2011-06-28] 来源:  作者:黄法祥 [字体:大 中 小]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而,优化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既要遵循学校管理的规律,又要讲究管理艺术。本文从管理实践者的角度,提出了学校管理的“五勤”艺术,与同行交流。
  
  一、勤学习
  
  教育的活力在竞争,竞争的教育需要合作;教育的生命在创新,创新的教育需要交流。合作与交流的实质是学习,回避合作、藐视交流、关门办学、放弃学习,只能导致教育的落后。经济全球化使得今天中国和中国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合作与交流,使得中国的学校和学校的管理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借鉴与学习。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而且正在导致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巨大变革。要适应这种巨变,求得教育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勤奋学习。不学习必遭淘汰,少学习、慢学习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同样要“出局”。
  首先,学校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种人格的力量是领导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防止和克服过分依靠或依赖权力因素实施管理的现象,就必须着眼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平,使权力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效能。而人格水平的提升,人格力量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现代教育和管理理论,不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领导和管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领导形象。
  其次,人类社会已进入学习化的社会,尤其是作为高技术领域中的前导性突破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人的大脑不断 “扩展”、四肢不断“延长”、能量不断“增大”,使知识的增量和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作为承担传承文明、创造文明重大历史使命的教育,肩负培养适应社会、创造未来的创新人才的学校,办学水平的挑战和学校发展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而有效的学习是主动应对挑战和竞争,争取更大、更快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权利和责任,为学校的个性化办学、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更需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清晰的办学思路,正确的办学定位,扎实的改革措施,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超常规的学习,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学校学习化的程度和速度。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确立用学习来引领学校发展的观念,精心打造学习化的学校,使学习真正成为教职工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二、勤思考
  
  谋求学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第一要务,尤其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不发展就得被淘汰,慢发展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同样遭淘汰,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争先、善于争先,始终置身于动态发展的新参照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拥有清晰发展思路。这有赖于学校管理者对时代特征、教育发展内外环境变化的深刻认识和对学校发展战略的正确定位。而这一切,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能力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凭老经验管理学校、谋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勤思出良策应当成为管理者的座右铭。一个有作为的管理者应在以下方面勤思、深思:
  
  1.发展目标的定位
  发展目标的正确定位始终是学校管理者研究制定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发展目标定位恰当,才能有效地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不同类别的学校,都应当找准自己的发展座标,并在追求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及时调整目标定位,牢固确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敢跟强的比、敢与高的攀、敢和快的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有可能创占基础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才有可能在同类学校中居于领先的发展优势。
  
  2.发展环境的变化
  环境的变化对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速度。例如,加入 WTO后,教育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互助与合作日趋频繁,教育的市场必将更加开放,办学的主体将更加多元,市场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明显,办学水平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等等,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如果不能对这种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教育发展的深刻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形成顺应潮流、促进发展的清晰的办学思路和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3.发展策略的调整
  发展策略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思路和方法,发展目标的不断提升、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学校的发展战略作出及时的、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既要符合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需求,又要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同学校的客观实际,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思路既体现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办学目标既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又有相对的稳定性,实施方法既有一定的先进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4.发展动力的激活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发展动力的外因,学校自身发展目标的追求是学校发展动力的内因,而这两方面的动力因素都需要管理者来激活,才能使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的动力。怎样激活学校的发展动力,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时空?是每一个校长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重要的战略问题。
  总之,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既不能埋藏在事务堆里,也不能陶醉于一时的成功之中,更不能囿于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养成于勤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求索真知、在思考中发现机遇、在思考中提升品位。
  
  三、勤节俭
  
  以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为突破口,推进学校现代化,是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策略。但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日常管理中,盲目攀比、重复投资、设备闲置等浪费现象屡见不鲜。我以为,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革命取得胜利、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教育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教育需求与投入矛盾非常突出的今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和日常管理中,应当始终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勤俭办事,反对浪费。尤其要做到:1.防止和减少基本建设的结构性浪费;2.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3.强化教育教学的成本核算
  
  四、勤视导
  
  视导是实施学校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校长,视导是其直接获取教育信息、指挥教育教学工作,防止“高高在上、遥控指挥”,确保决策科学的重要手段。因此,经常性的视导,应当成为校长和其他管理者的自觉行动。
  
  1.巡视校园要勤
  校园是师生校内活动的主要场所,校长经常巡视校园,可以直接获得师生精神风貌、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管理状况的重要信息,及时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亮点”或“苗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校长坚持早中晚“三巡”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其实,这也是管理者将自己溶于师生整体之中,防止和减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心理距离的有效措施。也是管理者在师生中汲取营养、完善自我、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渠道。
  
  2.深入课堂要实
  教学是联系教师、学生的重要渠道,课堂是实践教育思想的重要场所。因此,一个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一旦将自己游离于教学与课堂之外,无疑就是远离自己的服务对象,学校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所以校长兼课的真正价值远非转变工作作风,而在于消除管理“边界”,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零距离”对话;在于提高管理效能,实践教育思想,检验管理理念。所以,作为一个明智的管理者,是不愿意也不应当远离教育教学第一线,是会把兼课、听课作为联系师生、深入课堂的最重要渠道,而不是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形式”。其实还不仅如此,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首先应当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如果他又是一个坚持在第一线的优秀教师,这无疑有利于提升管理者的魅力。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站不住讲台”的校长如何能让师生心悦诚服?!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
  
  3.接触家长要广
  除了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访问等形式和途径,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校长与家长之间正常而有广泛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引导家长适度参与学校的管理。如成立分年级家长委员会,建立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制度等,架设家长与校长间“宽带”信息通道。这样做,一方面可使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正向传递给广大家长,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校长可以广泛获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信息,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尽管我们不能把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但由于家长的特殊身份,其对学校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对学校工作的迫切愿望,是其他方面人员所不能比拟的,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时也许近乎挑剔,这就更需要校长有宽广的胸襟、敏锐的眼光,正确对待,兴利除弊,对家长的意见置之不理或“见风就是雨”,都是不可取的。
  
  五、勤沟通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对人的心理施加潜在影响,把管理者的意志变为管理对象的自觉行为,是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途径。而这种心理影响的施加,不仅需要统一的、集体的教化,更需要个别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教师这个特殊群体,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工作环境,职业心理往往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内容、同一要求,其感受和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往往并不相同。因而,更需要面对面的、个别的、经常的、直接地交流与沟通。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心理距离,消除疑惑。更有利于加深相互了解,更容易在心灵深处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一场“大报告”往往不敌几句心理话的例子并不鲜见。失败的教育和失败的管理,其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无法与服务对象沟通。因此,勤沟通应当成为管理者、尤其是校长,优化学校管理、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方法。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