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钩小盆栽教程: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5:52:32
从十送红军到十谢共产党

  2011年,一曲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在黔北山区唱响:“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沧桑巨变,歌为心声。几十年间,在遵义这片圣地上,红色歌谣传递着深深的鱼水情;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激励着老区人民实现新的跨越。

  红色歌谣唱出鱼水情深

  当年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十送红军》很快在遵义的土地上唱响。遵义人民还编写山歌颂扬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

  “红军穷人心连心,鱼水关系怎能分,红军爱民如亲人,穷人永远念红军。”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古街,近3公里长的石板路见证历史。今年86岁的土城镇农民罗明先,当年只有11岁,至今没有忘记红军给穷苦百姓开仓分盐的情景:“红军还没到达时,国民党反动派就造谣宣传,不少大人小孩跑到山里躲起来。可是,红军来了,就住在街上,一来就开仓给穷人分盐分粮,用行动粉碎了反动派的谣言。”

  土城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个渡口。1935年1月29日,当地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渡过了赤水河。今年70岁的土城镇居民郑月成,他的父亲就是当年护送红军渡河的船工。郑月成说:“附近的群众,有的送来了木板和门板,有的送来竹竿和绳索。”天还未亮,一座能供三路纵队通过的轻便浮桥出现在赤水河上。

  “赤水河,清又清,我打草鞋送红军,穿上草鞋翻山岭,北上抗日打敌人;赤水河,清又清,一双草鞋一片心,长征路上播火种,工农联合闹翻身;赤水河,清又清,我送草鞋谢红军,军民情意似赤水,千秋万代流不尽。”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但动人的歌声仍不时回响在赤水河畔。

  “十谢共产党”每一谢都是群众心声

  “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九谢共产党,致富把你想,以前种粮要上税,现在免税还补偿;十谢共产党,养老把你想,以前抚儿来防老,现在丢心政府养。”

  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组是“十谢共产党”的“发源地”。今年61岁的伍远华是“十谢共产党”的原创者之一。他说:“这些年,农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吃穿住行医疗养老上学等,全都享受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身边的变化唱一唱,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

  用党员辛苦指数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长征精神诲育千秋,遵义会议永放光芒。”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旁的“红军街”上,每天都会有一群退休老人身着红军服高唱红歌,风雨无阻,抒发心中的“红色情结”。

  传承长征精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赤水河边、乌江两岸、娄山关下,用辛苦指数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使遵义人民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雄关”。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中,遵义正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谱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