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扣制作厂家:针灸拔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3:03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1 发表于 2005/11/10 09: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七、足太阳膀胱经 多血少气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的过程。1 睛明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别名] 目内眦,泪孔,泪空,泪腔,目眦外。 [穴义] 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名解] 1)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本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 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运行规律] 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功能作用] 降温除浊。[治法] 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2 攒竹 [别名] 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穴义] 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上行。[名解]1)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2)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它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眉头须发始生于内而荣长于外,其气血来源在于本穴,本穴的气血强弱虚实直接关系到眉发的荣枯,故名眉本。眉头、眉柱、眉中名意与眉本同。3)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始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本穴气血为睛明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变为阳热之气,气血的变化如同从黑暗处来到光明处一般,故名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矢光、矢元名意与始光近同。4)员在。员,周围之意。在,存在也。员在名意指本穴气血聚集于穴周,所处的范围不太大。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吸热胀散,但所扩散的范围不太大,故名员在。员柱名意与员在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3 眉冲  [别名] 小竹,星穴。[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名解]1)眉冲。眉,眼框上的毛发也,其色黑,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寒冷的水湿之气。冲,冲射也。眉冲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本穴气血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受外部所传之热寒冷水气复又胀散,胀散之气则循膀胱经向上冲行,故名眉冲。2)小竹。小竹,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征的。本穴物质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对于头部其它经脉的气血来说它温度较低,即使是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不大,如同纤细的小竹一般,故名小竹。3)星穴。星穴,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征的。本穴物质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对于头部其它经脉的气血来说它温度较低,即使是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不大,如同遥远的星星般细小,故名星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低温态的水湿之气。[运动规律] 循膀胱经传输于曲差穴。[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治法] 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4 曲差  [别名] 鼻冲。  [穴义] 膀胱经气血由此输送头之各部。[名解]1)曲差。曲,隐秘也。差,派遗也。曲差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由此输送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输送头之各部,但因其气血水湿成份少如若有若无之状,故名曲差。2)鼻冲。鼻,肺之所主,言穴内物质为气也。冲,冲行也。鼻冲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冲行之状。本穴物质为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性同肺气的凉冷之性,且为向穴外的冲行之状,故名鼻冲。[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动规律] 由穴内输向头之各部。[功能作用] 清絷降浊。[治法] 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5 五处  [别名] 巨处。[穴义] 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名解] 1)五处。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五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五处。2)巨处。巨,巨大也。处,处所也。巨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穴外的广阔天部。理同五处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由穴外的头之各部汇入穴内。[功能作用] 汇聚头部冷降浊气。[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无灸。[注] 本穴经书列为不可灸,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若施以火灸,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故不可灸。6 承光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名解] 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承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承光。[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水湿含量少。[运行规律] 吸热后上行于通天穴。[功能作用] 疏风散热。[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注] 本穴经书列为禁不可灸,其理与五处穴不可灸相近,原因在于本穴气血由五处穴提供,水湿成份比五处穴更少,施灸只能熬干穴内地部之水,所灸之热则内传于颅脑并使之受损,故列为禁灸。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2 发表于 2005/11/10 09:2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7 通天  [别名] 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 ,天归,天旧。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受热胀散上行于天。 [名解]1)通天。通,通达也。天,天部也。通天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由此上行天部。本穴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故名通天。2)天臼。天,天部也。臼,石做的椿米器具,石也,肾也,润下之气也。天臼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阳热之气带来寒冷之气。本穴气血为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炎,而在其气血吸热上炎的同时也就为天部带去了寒冷,即是本穴气血有润下的特性,故名天臼。3)天伯。天,天部也。伯,天之伯也,即脾气,天为肺,其伯为脾。天伯名意指本穴气血带有脾的热燥之性。本穴物质为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气弱小,在天部阳热之气稍旺盛的情况下它则表现出脾气的燥性,故名天伯。4)天目。天,天部也。目,肝所主的风也。天目名意指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中水湿含量稍大则会在本穴吸热后胀散化风而行。5)天白。天,天部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天白名意指在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稍多的情况下穴内气血就会变为肺气特性的凉性之气。8) 天日。天,9) 天部也。日,10) 与夜相对,11) 阳也,12) 气也。天日名13) 意指14) 穴内气血为天部阳气。7)天归。天,天部也。归,归来也。天归名意指本穴气血吸热后归于天部。8)天旧。天,天部也。旧,依旧也。天旧名意指本穴气血对天部层次的气血作用影响不太大。[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由天之下部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功能作用] 清热除湿。[治法] 寒则泻之,热则补之。8 络却  [别名] 强阳,脑盖,及行。  [穴义] 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名解]1)络却。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络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络却。2)强阳。强,强盛也。阳,阳气也。强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强盛的阳气。如络却之名解,本穴气血虽为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但对于膀胱经原有气血来说它仍为偏高温态的天部之气,比膀胱经气血的温度要高要强,故名强阳。3)脑盖。脑,头脑也。盖,护盖也。脑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如同头之外卫。4)及行。及,至、到也。行,行动、运行也。及行名意指本穴要在接受外部气血后才有气血循膀胱经传输。理同络却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功能作用] 传输头部浊气。[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9 玉枕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  [名解] 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气也。枕,头与枕接触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玉枕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为凉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络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与天柱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汇合而成天部的凉湿水气,其性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名玉枕。[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性凉冷。[运行规律] 既散热又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上行,冷降之气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10 天柱:  [穴义] 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  [名解] 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天柱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天柱。[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功能作用] 化气壮阳。[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11 大杼 骨会。  [别名] 背俞,本神,百旁,百劳。  [穴义] 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名解]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2)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理同大杼名解。3)本神。本,根本也。神,与鬼相对,言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也。本神名意指本穴为头部气血的来源根本。本穴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运行为向头部传输,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故名本神。4)百旁。百,数量词,多也。旁,侧也。百旁名意指背俞各穴上行至本穴的阳热之气不走督脉正中路线,而是走膀胱经的旁侧路线上行头部。理同大杼名解。5)百劳。百,数量词,多也。劳,劳动也。百劳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俞诸穴。理同大杼名解。6)骨会。骨,水也。会,汇合也。本穴为人之骨会者,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冷缩水湿汇合之处,冷缩水湿表现出水的润下之性,故为骨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水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头颈天部。[功能作用]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12 风门  手足太阳之会。  [别名] 热府,背俞,热府俞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名解]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功能作用]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13 肺俞  [穴义] 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名解] 肺,指肺脏。俞,输也。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运行规律] 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散发肺脏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网热卖: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3 发表于 2005/11/10 09:2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14 厥阴俞  [别名] 厥俞,厥俞,心包俞,关俞。  [穴义] 心室外卫心包中的阳热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名解]1)厥阴俞。厥,通阙,阙乃古代宫癜、陵墓等的卫外建筑,用于厥阴经之名,指厥阴经气血为心血的气化之气。厥阴俞名意指心室外卫心包中的干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厥俞、心包俞名意与厥阴俞同。2)关俞。关,关卡也。俞,输也。关俞名意指心脏中的血液被关卡于内,而血液的气化之气则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高温态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运行规律] 由心室的外卫心包中外输膀胱经。[功能作用] 外泄心包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5 心俞  [别名] 背俞。  [穴义] 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1) 心俞。心,2) 心室也。俞,3) 输也。心俞名4) 意指5) 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运行规律] 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散发心室之热。[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16 督俞  [别名] 高盖,商盖,高益。  [穴义] 体内所生的纯阳之气由此输入膀胱经。[名解]1)督俞。督,督脉也,阳气也。俞,输也。督俞名意指督脉的阳气由此输向膀胱经。本穴为膀胱经接受督脉阳气之处,故名督俞。2)高盖。高,上也,天部之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卫外护盖,故名高盖。3)商盖。商,计时之漏刻也。盖,护盖也。商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弱小阳气。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阳热之气,性干燥,至本穴所在的膀胱经后散热缩合为弱小的水湿之气,气属外卫之护盖,而弱小水湿之气则如从漏刻中滴出一般,故名商盖。4)高益。高,上也,天部之气也。益,益助也。高益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督脉传来的纯阳之气,性干燥,与背俞各穴传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相比所处的天部层次为高,对膀胱经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有益助的作用,故名高益。[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17 膈俞  血会。  [穴义] 心下膈膜中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输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2)血会。因本穴物质来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为血液所化之气,故名血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心血液的气化之气,性湿热。(微观下的血液微粒则当看成是气态物)[运行规律] 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散热化血。[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补血水针。18 肝俞  [穴义] 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的水湿风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散发肝脏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19 胆俞  [穴义] 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胆腑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0 脾俞  [穴义] 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脾脏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1 胃俞  [穴义] 胃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胃,胃腑也。俞,输也。胃俞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胃腑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22 三焦俞  [穴义] 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三焦俞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地。[功能作用] 外散三焦腑之热。[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3 肾俞  [别名] 高盖。  [穴义] 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1) 肾俞。肾,2) 肾脏也。俞,3) 输也。肾俞名4) 意指5) 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4 气海俞  [穴名] 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 气海,脐下的气海穴也,指气血来源于生气之海的腰腹内部。俞,输也。气海俞名意指腰腹内部的温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腰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气海穴,故名气海俞。[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腰腹内部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5 大肠俞  [穴义] 大肠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大肠腑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6 关元俞  [穴义] 小腹中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入膀胱经。[名解] 关元,脐下关元穴也,指气血来源于与关元穴对应的小腹内部。俞,输也。关元俞名意指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关元穴,故名关元俞。[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小腹内部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7 小肠俞  [穴义] 小肠腑中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小肠,小肠腑也。俞,输也。小肠俞名意指小肠腑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俞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小肠腑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28 膀胱俞  [穴义] 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膀胱俞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外膀胱腑之热。[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4 发表于 2005/11/10 09:2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29 中膂俞  [别名] 中膂,中膂内俞,脊内俞。  [穴义] 脊骨内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于膀胱经。[名解] 中膂俞。中,与外、与旁相对,指体内。膂,脊骨也。俞,输也。中膂俞名意指脊骨中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位在脊背下部,脊骨为肾之所主,内藏水液,水液气化后由此外输膀胱经,故名中膂俞。别名之意与中膂俞同。[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脊骨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0 白环俞  [别名] 腰俞。  [穴义] 臀部深层部位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 1)白环俞。白,肺之色也,气也。环,古指环状且中间有孔的玉器,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俞,输也。白环俞名意指臀部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由本穴外输膀胱经。2)腰俞。腰,肾之府也,此指穴内气血有寒冷之性。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腰臀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位的肌肉层中的气化之气,其性寒湿,表现出肾气的润下特征,故名腰俞。[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气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外散腰臀之热。[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 本经的解析中,从肺俞穴开始一直至白环俞穴共十八穴,解析的内容都只是言及各穴内部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和运行规律,并没有涉及到经脉中上下穴位间相互传递的气血物质。而实际上,自心俞穴开始,穴内就有地部的经水流行,且至白环俞穴后地部的经水达到了最大量。首先是肺俞穴外传膀胱经的气血为湿热之气,其湿热之气一方面受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高温热气作用而胀散化风上传风门穴,另一方面,气血中富含的较多水湿又会对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高热之气起降温作用。因此,厥阴俞、心俞、督俞等穴外传的气血物质在和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物质相合后,以上几穴中的气血物质和其外传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就有了降低,此为其一。其二是心俞穴外传的高温高热之气,其气中水湿浓度大,受膀胱经经脉中流行的气血影响,小部分水湿会冷降归地,因此,自心俞穴开始,膀胱经的心俞穴下段经脉中就有了地部经水。其三是自膈俞穴开始至白环俞穴的以下各穴,它们由内外传的水湿之气都会因膀胱经的寒冷特性而部分冷降归地并汇入地部流行的经水之中,因此,膀胱经背部经脉各穴中流行的经水在白环俞穴达到最大。本经穴解析中没有把脏腑外输的气血与经脉中流行的气血结合起来一起分析,原因在于一是有相当的难度,二是不能更好地说明各穴对其所属脏腑的调节作用,故没有结合在一起分析。31 上髎  [穴义]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名解] 上,指本穴相对于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之经水。[运行规律]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2 次髎  [穴义]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名解]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次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次髎。[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治法]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3 中髎[穴义]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名解] 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位处中部也。髎,孔隙也。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中髎。[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4 下髎[穴义]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名解]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下髎。[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 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穴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35 会阳  [别名] 利机。[穴义] 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名解]1)会阳。会,会合、交会也。阳,阳气也。会阳名意指膀胱经经气由此会合督脉阳气。本穴物质为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其量也小,至本穴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后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故名会阳。2)利机。利,便利也。机,机关也,巧妙也。利机名意指本穴向臀部输送阳气。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光循膀胱经而传输,亦向穴外的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方能灵活自如,如同方便的活动机关一般,故名利机。[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 由本穴循膀胱经传于上下二部及传于臀之各部。[功能作用] 散发水湿,补阳益气。[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5 发表于 2005/11/10 09: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36 承扶  [别名] 肉郄,阴关,皮部。  [穴义] 膀胱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名解]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2)肉郄。肉,肌肉也,脾土也。郄,孔隙也。肉郄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运行缓慢。本穴物质为水液与脾土物质的混合物,其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而脾土屯固,脾土的运行量小,如从小孔中运输一般,故名肉郄。3)阴关。阴,阴液也,地部经水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在此被关卡不能下行。理同承扶名解。4)皮部。皮部,天部也,气也。皮部名意指膀胱经经水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理同承扶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水湿及天部之气。[运行规律] 脾土物质屯固于穴周,水湿气化后则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燥湿生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注] 臀部是人体肌肉最为丰满之处,它之所以丰满,是由于有膀胱经经水对脾土微粒的运化以及本穴对脾土物质的固化作用,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则是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人体大系统重力场的中心在三焦中的二肾,远者为高、为外,近者为低、为内,而脾土物质属阴中之太阴,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它无法从腰臀部的低地势外走足膝部的高地势,因此脾土物质会屯固于人之臀部。37 殷门 [穴义] 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殷,盛大、众多、富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殷门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而至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分散于穴周各部并大量气化,气血物质如充盛之状,故名殷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燥湿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8 浮郄  [穴义] 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名解]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并散热冷降。[功能作用] 清热降温。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9 委阳   三焦经合穴。  [穴义] 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名解]1)委阳。委,堆积也。阳,阳气也。委阳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委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部阳气,阳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阳。2)三焦经合穴。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其性同于三焦经气血之性,且聚集于穴内,故为三焦经合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富含水湿。[运行规律] 不断地吸热并循膀胱经传于浮郄穴。[功能作用] 益气补阳。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40 委中  合穴,属土。  [别名] 腘中,郄中,血郄。 [穴义] 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1)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委中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委中。2)腘中。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3)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4)血郄。血,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5)膀胱经合穴。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特征。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功能作用] 分清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41 附分  [穴义] 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名解] 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干热风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输头颈。[功能作用] 运化膀胱经水湿上行天部。[治法] 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附分至秩边各穴所在的膀胱经经脉与紧邻脊骨的膀胱经经脉相比较,此为分支,紧邻脊旁的膀胱经为正经。分支中各穴比正经中对应的各穴气血偏于阳热干性,正经则水湿稍重,分支气血稍弱,正经则气血较强。从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于肩背外侧强,而正经作用上下前后部强,分支与正经对应各穴功用又大体相似。42 魄户  [别名] 魂户。  [穴义] 肺脏的阳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名解] 1)魄户。魄,肺之精也,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魄户名意指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来自肺脏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和肺俞穴一样,皆为来自肺脏的外输之气,但因本穴与肺俞穴相比处于更外更高处,气血物质为比肺俞穴更为干燥的阳热之气,属于肺之精气,故名魄户。2)魂户。魂,肝之精也,风气也。户,出入的门户也。魂户名意本穴出入的气血为横行的风气。本穴物质为肺脏外输的干热阳气,所处为天之天部,其运行为横向上行,表现出风木的特性,故名魂户。[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横向上行。[功能作用] 外散肺脏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报告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6 发表于 2005/11/10 09:2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43 膏肓  [穴义] 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运行规律] 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功能作用] 散热排脂。[治法] 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注] 膏盲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俞穴,它们的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俞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为主要特征,而膏盲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盲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俞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俞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盲。44 神堂  [穴义] 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神,心神也,心气也。堂,古指宫室的前面部分,前为堂、后为室,堂为阳、室为阴。神堂名意指心室的阳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传。[功能作用] 外散心室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45 譩譆  [别名] 五胠俞。  [穴义] 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 1)譩譆。譩譆者,压按本穴病者呼出之声也,无它意。2)五胠俞。五,五脏六腑之代称。胠,古战阵右翼的名称也。俞,输也。五胠俞名意指体内的纯阳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督脉外传的阳热之气,而督脉的阳热之气由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所生化,本穴所受的纯阳之气也即是五脏六腑的纯阳之气,故名五胠俞。[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外散体内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46 膈关  [穴义] 膈膜中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膈关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富含水湿(即为血的气态物)。[运行规律]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外散膈膜之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47 魂门  [穴义] 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魂,肝之神也,阳热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魂门名意指肝脏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  [治法] 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48 阳纲  [穴义] 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阳,阳气也。纲,网上之总绳也。阳纲名意指胆腑的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阳纲穴与胆俞穴相对,气血物质皆来自胆腑,胆腑气血处半表半里,而本穴又在背外之侧,穴内物质为胆腑外输的阳热风气,此阳热风气即是脏腑外输的阳气汇聚而成,有对体内外输的阳气抓总提纲作用,故名阳纲。[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所处为天之天部。[运行规律] 由本穴散输于肩背各部。[功能作用] 散热降火。  [治法] 风湿则补而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49 意舍  [穴义] 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热燥的阳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外散脾脏之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50 胃仓  [穴义] 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胃仓。[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阳气。[运行规律] 由穴内向穴外缓慢扩散。[功能作用] 外散胃腑之热。[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51 肓门[穴义] 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名解] 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盲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盲门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本穴与膏盲穴相对应,膏盲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故名肓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运行规律] 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功能作用] 积脂降浊。[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泻之。52 志室  [别名] 精宫。  [穴义] 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名解] 1)志室。志,肾之精也,肾气也。室,房屋之内间也,与堂相对,堂在前、室在后,亦指穴内气血为肾脏外输寒湿水气。志室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2)精宫。精,肾之所藏也,肾之精气也。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肾脏水液气化的精微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肾脏之水的气化之气,肾脏水液的气化之气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只有少部分清气吸热后上行至本穴,本穴物质为肾气精微所化,故名精宫。[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少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并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 内散肾脏之热,外降体表之温。[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7 发表于 2005/11/10 09: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53 胞肓  [穴义] 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胞肓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膏脂。[运行规律] 在本穴散热后冷降归地。[功能作用] 积脂散热。[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54 秩边[穴义] 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名解] 秩,古指官吏的俸禄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本穴所在为膀胱经,五行之水当值为官,其俸禄者金气也。边,旁也,侧也。秩边名意指臀部外散的水湿之气由此传于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腰臀部肌肉层中气化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循膀胱经而行,冷降之气补充了膀胱经的地部经水,故名秩边。[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凉湿。[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为水液后循膀胱经下行。[功能作用] 降温生水。[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55 合阳  [穴义] 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合,会合、会集也。阳,阳热之气也。合阳名意指膀胱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合阳。[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水湿少。[运行规律] 散热冷缩并上传于委中穴。[功能作用] 散热降浊。[治法] 寒湿则补之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56 承筋  [别名] 腨肠,直肠。  [穴义] 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名解] 1)承筋。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承筋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承筋。2)腨肠。腨肠者,直肠也。腨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的气血物质特性相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与大肠经气血同性,故名腨肠。[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性温热。[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快速上行。[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取合阳穴而泻,禁刺。  [注] 本穴经书列为禁刺者,乃膀胱经下部的水湿靠本穴运化也,针刺则风停气息,膀胱经下部的水湿无以运化,故列禁刺。57 承山  [别名] 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义] 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名解]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名意与鱼腹近同。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运行规律] 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固化脾土。[治法] 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58 飞扬  络穴。  [别名] 厥阳,厥阴,厥扬。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名解]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2)厥阳。厥,厥通掘,乃翘起、掘起之意。阳,阳气也。厥阳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掘起上扬。理同飞扬名解。厥阴、厥扬名意与厥阳近同,阴表示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非为真正的阳热之气。3)膀胱经络穴。本穴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膀胱经上行,同时亦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故为膀胱经络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温。[运行规律] 大部分循膀胱经上行,小部分别入足少阴肾经。[功能作用] 联络表里。[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8 发表于 2005/11/10 09:2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59 跗阳  阳跷脉郄穴。  [别名] 付阳,附阳。  [穴义] 足少阳、足阳明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名解] 1)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阳气在此带动足太阳经的气血上行。膀胱经足部上行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湿冷的水气,由于有足少阳、足阳有二经上行的阳气为其补充热量,足太阳膀胱经的水湿之气才得以继续上行。本穴水湿之气的上行是依靠足背上行的阳气才得以上行的,故名跗阳。付阳、附阳名意与跗阳同(何以足少阳、足阳明经的气血交会于本穴,而经书却不言本穴为足三阳之会呢?这是因为本穴在人体重力场中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高地势,所以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上行阳气会交于本穴,阳者向上、向外而行也。但是,足少阳、足阳明二经上行至本穴的阳气有名无实,只是虚热之气,热多而气少,故此经书不言此穴为足三阳经之会)。2)阳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阳经上行的阳气构成,气血之性同于阳跷脉。但由于膀胱经上行至此的阳气较为寒湿,即使有足少阳、足阳明的阳气带动足太阳的阳气上行,由本穴上输的阳气量亦较少,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阳跷脉郄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传于飞扬穴。[功能作用] 吸热化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60 昆仑  经穴,属火。  [别名] 上昆仑。  [穴义] 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名解] 1)昆仑。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上昆仑名意与昆仑同。2)膀胱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行,动而不居,故为膀胱经经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天之天部。[功能作用] 散热化气。[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61 仆参   [别名] 安邪,安耶,安邦。  [穴义] 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名解] 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仆参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仆参。2)安邪。安,安定也。邪,邪气也。安邪名意指穴内的火热之为弱小之势。本穴物质为寒湿水气,穴外传入穴内的火热之气是为邪气,但穴外传入的火热之气不足以改变穴内气血的寒湿之性,故名安邪。安耶、安邦名意与安邪同。[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天部。[功能作用] 散热化气。[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针出气。  62 申脉   足太阳阳跷脉之会。  [别名] 鬼路,阳跷。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名解]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申脉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申脉。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3)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4)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运行规律] 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治法] 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63 金门  郄穴。  [别名] 关梁,梁关。  [穴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名解]1)金门。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2)关梁。关,关卡也。梁,屋顶之横梁也。关梁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之气由此上行。本穴向上传输的为膀胱经下部经脉吸热蒸升的阳热之气,膀胱经滞重和寒湿水气则被关卡于下,故名关梁。梁关名意与关梁同。3)膀胱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只有少部分水湿气态物吸热上传并成为膀胱经经脉中的气血,此上传之气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膀胱经郄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64 京骨   原穴。  [穴义] 膀胱经的湿冷水湿在此聚集。[名解]1)京骨。京,古指人工筑起的高丘或园形的大谷仓也。骨,水也。京骨名意指膀胱经的湿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吸热蒸升的水湿之气,性寒凉,在本穴为聚集之状,如同储存谷物的大仓,故名京骨。2)膀胱经原穴。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凉水气,气血场范围大,最能体现膀胱经的气血之性,为膀胱经寒湿水气的输出之源,故为膀胱经原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功能作用] 生发气血。 [治法] 寒湿则点刺出点或温灸,热则泻针出气。65 束骨 俞穴,属木。  [穴义] 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名解]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束骨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束骨。2)膀胱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为横向的向外传输,有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由穴内横向传于穴外。[功能作用] 输布水湿。[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66 足通谷  荥穴,属水。  [穴义] 膀胱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名解]1)足通谷。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足通谷。2)膀胱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冷降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膀胱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冷降归地后回流至阴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67 至阴 井穴,属金。  [穴义] 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名解]1)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2)膀胱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相通,为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故为膀胱经井穴。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主要是体内输出的温热水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凉,表现出肺金之气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热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缩并交于足通谷穴。[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治法] 寒则深刺闭孔出针,莫留针,热则浅刺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29 发表于 2005/11/10 09:3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八、足少阴肾经 少血多气足少阴肾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向气态的吸热蒸升变化。1 涌泉 井穴,属木。 [别名] 地冲。  [穴义] 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名解]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涌泉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3)肾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其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温热水气。[运行规律] 由天部横向传于然谷穴。[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单泻之,热则补之。2 然谷  荥穴,属火。 [别名] 龙渊,龙泉。  [穴义] 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名解]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肾经涌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性温热,至本穴后水液大量气化水湿,经水如同被燃烧蒸发一般,故名然谷。2)龙渊。龙,变幻莫测、能大能小、见首不见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经水的各种变化。渊,深渊也,范围大也。龙渊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由液化气,范围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龙泉名意与龙渊同。3)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肾水气化的天部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肾经荥穴。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变化为散热冷降,所散之热直冲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降,小部分吸热蒸升。[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3 太溪  俞穴,原穴,属土。 [别名] 大溪,吕细。  [穴义] 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名解]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与太溪同。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3)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4)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运行规律] 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功能作用] 清热生气。[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4 大钟  络穴。  [别名] 太钟。[穴义] 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名解]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大钟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大钟。太钟名意与大钟同。2)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功能作用] 联络表里。[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表里不和则多提插捻转。5 水泉  郄穴。 [穴义] 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名解]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水泉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水泉。2)肾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极少部分循经传于照海穴,大部分则流散于足跟各部。[功能作用] 传递水液。[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补之多提插。6 照海  足少阴阴跷脉之会。 [别名] 阴跷,漏阴。 [穴义] 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名解]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照海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运行规律] 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7 复溜  经穴,属金。 [别名] 伏白,昌阳。  [穴义] 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名解]1)复溜。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2)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温度上升而变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故名伏白。3)昌阳。昌,昌盛繁荣也。阳,阳气也。昌阳名意指肾经阳气至本穴后才变为昌盛繁荣之状。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变为了天部的阳气,肾经阳气在此变得繁荣昌盛,故名昌阳。4)肾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经过本穴动而不居,故为肾经经穴。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肾经的天部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运行规律] 散热后循肾经横传于交信穴。[功能作用] 补肾益气。[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0 发表于 2005/11/10 09: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8 交信  阴跷脉郄穴。 [别名] 内筋。[穴义] 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阴交穴。 [名解]1)交信。交,交流、交换也。信,信息也。交信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队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交信。2)内筋。内,与外相对,指本穴交于三阴交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肾经所处的内部。筋,肝风也。内筋名意指本穴气血以风气的形式由内向外传输。理同交信名解。3)阴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跷脉之穴,但由于本穴气血为凉湿水气,外传脾经的气血是吸热后的气血,量不多,如从孔隙中外出一般,故为阴跷脉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横向外走三阴交穴。[功能作用] 外散寒冷水湿。[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9 筑宾  阴维脉郄穴。 [穴义] 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名解]1)筑宾。筑,通祝,为庆祝之意。宾,宾客也。筑宾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和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本穴受此气血如待宾客,故名筑宾。2)阴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维脉之穴,而三阴交穴传入本穴的气血较为细少,如从孔隙中传来一般,故为阴维脉郄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后横向下行阴谷穴。[功能作用] 散热降温。[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10 阴谷  合穴,属水。[穴义] 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名解]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阴谷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阴谷。2)肾经合穴。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功能作用] 除降浊气。[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11 横骨  [别名] 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穴义] 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名解]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横骨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横骨。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 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功能作用] 清热除燥。[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12 大赫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阴维,阴关。 [穴义] 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外传肾经。[名解]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大赫。2)阴维。此名是从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质为冲脉外传的高温高压水气及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冲脉强劲之气的带动下,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由此输布胸腹各部,有维护胸腹阴面阴液的作用,故名阴维。3)阴关。阴,阴液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冲脉外输的强劲热只能带动本穴天部的水湿之气上行,而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则无此作用,阴性水液只能循肾经下行。4)冲脉足少阴之会。理同大赫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高温高压之气。[运行规律] 循肾经上传。[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3 气穴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胞门,子户。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名解]1)气穴。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名气穴。2)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运行规律] 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功能作用] 补益冲任。[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4 四满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髓府,髓中,髓海。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名解]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四满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四满。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功能作用] 除湿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热卖: 黄元御医学全书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1 发表于 2005/11/10 09:3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15 中注  冲脉足少阴之会。 [穴义] 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名解]1)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中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中注。2)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利湿健脾。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16 肓俞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盲俞,子户。 [穴义] 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名解]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肓俞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名肓俞(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运行规律] 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功能作用] 积脂散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深刺而泻。17 商曲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高曲,商谷。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名解]1)商曲。商,漏刻也。曲,隐秘也。商曲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商曲。2)高曲。高,高处也,天部之气也。曲,隐秘也。高曲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3)商谷。商,漏刻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穴周范围内的寒湿水气吸热后皆由本穴上行。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运行规律] 循肾经横传石关穴。[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清热降温。[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18 石关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石阙,石门,食关。 [穴义] 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名解]1)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石关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关。石门名意与石关同。2)石阙。石,肾所主之水也。阙,碑坊标记之意。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关名解。3)食关。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关名解。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运行规律] 水湿之气少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大部分散热后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肾经下行。[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19 阴都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食宫,通关,不宫。 [穴义] 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  [名解]1)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阴都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阴都。2)食宫。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宫,宫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宫名意指随肾经冲脉气血上行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归于地部,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应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宫。3)通关。通,通过也。关,关卡也。通关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湿之气在此仍有部分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石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性寒湿,其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因此寒湿水气大部分不能循肾经继续上行,只有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肾经上行并保持肾经气血的流畅传递,此部分上行气血如闯关而行一般,故名通关。4)不宫。不,否定词,否定之意。宫,宫殿也。不宫名意指本穴冷降于地的脾土尘埃不能存留穴内。如食宫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尘埃冷降归地后,由于肾经上部经脉有经水经本穴下传,本穴的降地脾土无法存留穴内,故名不宫。5)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冷降后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部。[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20 腹通谷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通骨。 [穴义] 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后漏落腹内。[名解]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于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两山间的凹陷处也。腹通谷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降为经水后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阴都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腹通谷。2)通骨。通,通孔、通道也。骨,肾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肾经冲脉之气在此冷降为经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肾脏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气态物冷降的地部水液。[运行规律] 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体内。[功能作用] 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21 幽门  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 上门,上关,幽关。 [穴义] 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名解] 1)幽门。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幽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本穴物质为腹通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性寒湿滞重,至本穴后,在外部传入之热的作用下只有极少部分水湿循经上行,肾经冲脉气血从此由寒湿之性转而变温热之性,故名幽门。幽关名意与幽门同。2)上门。上,上行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上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上行。理同幽门名解。上关名意与上门同,关指穴内滞重的水湿被关卡于下,只有轻质之气循经上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冷降,小部分则吸热循经上行。[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针。  报告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2 发表于 2005/11/10 09:3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22 步廊  [别名] 步郎。  [穴义] 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 [名解] 步,步行也。廊,走廊也。步廊名意指肾经上传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幽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风气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滚动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步廊。步郎名意与步廊同。[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及脾土微粒。[运行规律] 循肾经向上传输。[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注] 冲脉气血与肾经并行,何以自本穴起单为肾经气血而无冲脉气血?这是因为,冲脉气血为高温高压高湿的水气,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带动肾经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冲脉气血原有的高温高压高湿特性已无,气血物质只乘下肾经的寒湿之性,故自本穴起,气血物质单属肾经。23 神封  [穴义] 肾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名解] 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的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也。神封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至此的经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神封。[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肾经下行,少部分吸热上行。[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4 灵墟 [穴义] 肾经经气在此吸热蒸升,穴内气血空虚。  [名解] 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灵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稀薄的干热之气。[运行规律] 由穴内向经穴外部扩散。[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治法] 寒则补而微灸,热则深刺泻针出气。25 神藏  [穴义] 经穴之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肾经。  [名解] 神,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藏,收藏也,指气血物质由穴外汇入穴内。本穴为肾经之穴,所处为肾经的北方寒湿之地,由于肾经部经脉无物传至本穴,经穴之外天部的冷缩水气因之汇入穴内,本穴如同神气的收藏之地,故名神藏。[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之气。[运行规律] 由穴外的天部汇入本穴。[功能作用] 收敛神气,安神定志。[治法] 寒则补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26 彧中 [别名] 或中。  [穴义] 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 彧,茂盛的样子。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彧中名意指肾经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化为充盛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神藏穴上传的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而化为充盛于穴内的阳气,肾经气血在此重又恢复其茂盛之状,故名彧中。或中名意与彧中同,或为彧之讹传。[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循肾经上传于俞府穴。[功能作用] 生气壮阳。  [治法] 寒则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针出气。27 俞府 [别名] 腧中。[穴义] 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名解] 俞府。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俞府名意指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彧中穴传来的湿热水气在本穴散热冷凝归降地部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肾经的体内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俞府。腧中者,其意与俞府同,中指内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由体表注入体内脏腑。[功能作用] 回收体表液体。[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注] 肾经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是体内气血由涌泉穴外出体表,自涌泉穴外出体表后是经水气化而上行,自大钟穴之后则是寒湿水气吸热上行,自大赫穴始则是受冲脉外传之热而水湿之气散热上行,自幽门穴始是受胸部外传之热而上行,在灵虚穴肾经气血达到了温度的最高点,自灵虚穴至俞府穴的经脉气血是降温吸湿而下行。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网热卖: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3 发表于 2005/11/10 09: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九、手厥阴心包经 多血少气

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降变化。 1 天池  [别名] 天会。  [穴义] 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并循经下传。[名解]1)天池。天,天部也。池,储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冷凝为地部经水。本穴位于乳头外侧,而乳头为人体体表的高地势处,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势处,即天部,穴内物质又为心包经募穴膻中穴传来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气血既处高位又为经水,故名天池。2)天会。天,天部之气也。会,会合也。天会名意指心包经外输的高温水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膻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温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而为会合之状,故名天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高温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后循心包经下行。[功能作用] 散热降浊。[治地]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2 天泉 [别名] 天温,天湿。  [穴义] 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是从高处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天温。天,天部也。温,温热也。天温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向经穴外部传递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温热经水,在由上部经脉飞落下至本穴时向外大量散发温热水气,故名天温。天湿名意与天温同,湿指心包经经水下行时散发大量水湿。[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下行的温热经水及经水外散的温热水气。[运行规律] 经水循心包经下行并向天部散发水气,天部的温热水气散热后冷降为水液亦循心包经下行于曲泽穴。[功能作用] 散热增湿。[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3 曲泽  合穴,属水。 [穴义] 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名解]1)曲泽。曲,隐秘也。泽,沼泽也。曲泽名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本穴为心包经之穴,所处为南方之地,虽然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经气在此汇合并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但天泉穴下传本穴的经水仍大量气化水湿,本穴如同热带沼泽一般生发气血,故名曲泽。2)心包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物质一为天泉穴下传的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冷湿水气,二为心包经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湿之气,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为心包经合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包经上、下二部经脉的气血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主要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心包经下传郄门穴,天部水气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功能作用] 散热降浊。[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水针或泻之。4 郄门  郄穴。 [穴义] 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名解]1)郄门。郄,孔隙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郄门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曲泽穴传来的温热经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郄门。2)心包经郄穴。理同郄门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温热经水。[运行规律] 由体表回流体内。[功能作用] 疏导水湿。[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5 间使  经穴,属金。[别名] 鬼路。  [穴义] 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 [名解]1)间使。间,间接也。使,指使、派遣也。间使名意指心包经经水在此蒸发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行至本穴后,经水逐步降温,生发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如被它物间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间使。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经的经水由本穴流行通过。本穴物质为郄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故名鬼路。3)心包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只是流行通过,动而不居,故为心包经经穴。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化气,所化之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其属金。[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经水循经下传于内关穴,凉湿水气则汇入天部的肺气之中。[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浅泻或水针。6 内关  手厥阴阴维之会。 [别名] 阴维。  [穴义] 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名解]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名内关。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由体表注入体内。[功能作用] 疏导水湿。[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7 大陵  俞穴,原穴,属土。 [别名] 心主,鬼心。 [穴义] 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名解]1)大陵。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大陵名意指随心包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2)心主。心,心包经的气血也。主,主帅也。心主名意指穴内气血以气为主。心包经中运行的物质以气为其主,以血为其副,而内关穴传至本穴的物质当中,地部经水稀少,且从脾土中渗流于经穴之外,穴内物质则以脾土的气化之气为主,气为血之帅、为血之主,故名心主。3)鬼心。鬼,与天相对,指地部。心,中心内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湿在此气化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经水渗流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为南方热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湿因而大量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化之气如同来自鬼所处的地心,故名鬼心。4)心包经俞穴。俞,输也。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故为心包经俞穴。5)心包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发的干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故为心包经原穴。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传来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后其变化为燥湿生气,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土的混合物。[运行规律] 水湿渗流于经穴之外,脾土固化于穴周并生发干热水气。[功能作用] 燥湿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8 劳宫  荥穴,属火。 [别名] 五里,鬼路,掌中。 [穴义] 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名解]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劳宫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劳宫。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5)心包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较干燥。[运行规律] 吸热胀散并上行于天部。[功能作用] 散热燥湿。[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9 中冲  井穴,属木。 [穴义] 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 [名解]1)中冲。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中冲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中冲。2)心包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为心包经井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外出体表的高热之气,此气外出体表后急速散热降温,所行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运行规律] 急速散热降温而行于天之中下部。[功能作用] 发散内热。[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热则泻针出气(莫出其血)。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郑钦安医书阐释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4 发表于 2005/11/10 09: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十、手少阳三焦 经   少血多气手少阳三焦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缩变化。1 关冲  井穴,属金。  [穴义] 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 [名解]1)关冲。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关冲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2)三焦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穴。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2 液门  荥穴,属水。 [穴义] 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  [名解]1)液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液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液门。2)三焦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所生之水量极小,故为三焦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3 中渚  俞穴,属木。 [穴义] 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名解]1)中渚。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中渚名意指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中渚。2)三焦经俞穴。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只有少部分的水气吸热上行才保证了三焦经经脉的气血畅通,本穴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的输出之地,故为三焦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向外输出的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其运行为风行之状,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运行规律] 循三焦经上传于阳池穴。[功能作用] 传递气血,生发风气。[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4 阳池  原穴。 [别名] 别阳,发阳。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名解]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由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4)三焦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沟通表里。[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5 外关  手少阳阳维之会,络穴。 [别名] 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 [名解]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 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功能作用]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6 支沟  经穴,属火。 [别名] 飞虎,飞处。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受热扩散。[别名]1)支沟。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支沟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循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扩散之气亦如树之分叉,故名支沟。飞虎、飞处名意与支沟同,飞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飞行的阳气,虎为寅木之风,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行之状,处则是指穴内阳气到达它所应去的处所。2)三焦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本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故为三焦经经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吸热后上行天部的阳热之气,其运行时的上行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升散于天部,小部分循三焦经上行。[功能作用] 生风化阳。[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吴清忠著 人体使用手册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5 发表于 2005/11/10 09:3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7 会宗  郄穴。 [穴义] 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 [名解] 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8 三阳络  手三阳经之会。 [别名] 通门,通间。  [穴义] 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名解]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功能作用] 收引寒湿。[治法] 不可刺,寒则用补灸之法,热则用灸泻之法或循经推按引而导之、散之。  [注] 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9 四渎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名解]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四渎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四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功能作用] 去湿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浅泻之。10 天井  合穴,属土。[穴义] 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名解]1)天井。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天井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其变化为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如从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天井。2)三焦经合穴。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故为三焦经合穴。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云气。[运行规律] 不断地气化散热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11 清冷渊  [别名] 青灵,清冷泉,清昊。 [穴义] 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 [名解]1)清冷渊。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2)青灵。青,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动为风行之状。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横向的风行之状。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由于其热能的吸收与扩散处于平衡状态,向外输出为横向的风行之状,运行极为灵巧,故名青灵。3)清昊。清,清静也。昊,大也。清昊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巨大。[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大范围湿冷水气。[运行规律] 循三焦经横向传于消泺穴。[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扑之。12 消泺  [别名] 臑窌,臑交,臑俞。 [穴义] 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名解]1)消泺。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消泺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3)臑交。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及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功能作用] 除湿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3 臑会  手阳明少阳之络会。 [别名] 臑窌,臑交。 [穴义] 手阳明、手少阳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名解]1)臑会。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会,会合也。臑会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消泺穴传来的天部阳气,性干燥,量弱小,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缩。由于穴内气血的变化是冷降收引,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而本穴又位于手臂,故名臑会。臑交名意与臑会同。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汇入穴天部阳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理同臑会名解。3)手阳明少阳之络会。理同臑会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14 肩髎  [穴义] 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名解]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肩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稀少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经水循三焦经下行,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5 天髎  手少阳阳维之会。[穴义] 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名解]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天髎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功能作用] 收引天部湿浊。[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6 天牖  [别名] 天听。 [穴义] 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名解]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循三焦经快速上传。[功能作用] 补阳化湿。[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17 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 [穴义] 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名解]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翳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翳风。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功能作用] 益气补阳。[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18 瘈脉  [别名] 资脉,体脉,资生。 [穴义] 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 [名解]1)瘈脉。瘈,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瘈脉名意指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本穴物质为颅息穴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风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并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瘈脉。2)资脉。资,供给、资助也。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资脉名意指三焦经有名无实的经气在此得到资助。本穴物质本应由翳风穴提供,而翳风穴传来的为阳热风气,气性干燥,有名而无实,但因有颅息穴下行的水气本穴的气血才得到充实,如同被资助一般,故名资脉。资生名意与资脉同。3)体脉。体身体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体脉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得到充实,身体的经脉气血才得以连贯畅通。理同资脉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热胀的湿热风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胀散于经穴之外的天部,小部分则循经传输于颅息穴。[功能作用] 燥湿化气。[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19 颅息    [别名] 颅骢。  [穴义] 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名解]1)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颅息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2)颅骢。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功能作用] 清热降浊。[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0 角孙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穴义] 足少阳足太阳的天部冷缩水气由此汇入手少阳经。[名解]1)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角孙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的润下特征,故名角孙。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角孙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分传于颅息穴和耳门穴。[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1 耳门  [穴义] 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名解]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2 禾髎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穴义] 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名解]1)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禾髎。(《腧穴临证指要》一书的本穴名称为“耳和髎”,本书将其改为“禾髎”。)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功能作用] 清热降浊。[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3 丝竹空   [别名] 巨窌,目窌。  [穴义]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名解] 1)丝竹空。丝竹,古指弦乐器,八音之一,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丝竹空。2)巨窌。巨,巨大也。窌,地窖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巨窌名意指本穴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皆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层次中的寒湿水气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覆盖的范围巨大,故名巨窌。目窌名意与巨窌同,目指本穴位于目旁。[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从穴外汇入穴内后化雨冷降为地部水液。[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之,莫灸。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网热卖: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6 发表于 2005/11/10 09: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十一、足少阳胆经 少血多气足少阳胆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不断地吸湿冷降变化。1 瞳子髎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别名] 太阳,前关,后曲。 [穴义]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名解]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瞳子髎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瞳子髎。2)太阳。太,大也。阳,天部的阳气也。太阳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本穴为胆经第一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3)前关。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关,关卡也。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4)后曲。后,与前相对,指人头面的后面部分,后为阳、前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阳热之性。曲,隐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后曲。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2 听会  [别名] 耳门,听呵,听诃,后关。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名解]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听会(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2)耳门。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功能作用] 清降寒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3 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别名] 客主人,客主,太阳。 [穴义] 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名解]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上关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上关。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3)太阳。太阳,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4 颔厌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名解]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颔厌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颔厌。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功能作用] 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5 悬颅 [别名] 髓孔,髓中,米啮。 [穴义] 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名解]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悬颅。2)髓孔。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3)米啮。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6 悬厘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 [名解]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悬厘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悬厘。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循胆经下传曲鬓穴,小部分飘散于天之中部。[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曹颖甫 经方实验录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7 发表于 2005/11/10 09:3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7 曲鬓  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 曲发。  [穴义] 胆经经所在此化雨而降。  [名解]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曲鬓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曲鬓。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现为冷降收引,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性温热。[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化为地部经水。[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8 率谷 [别名] 蟀谷,率骨,率角,蟀容。 [穴义] 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名解]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率谷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率谷。蟀谷、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谷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性,角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功能作用] 收降湿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9 天冲[别名] 天衢。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并冲于经穴之外的头之天部。 [名解]1)天冲。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天冲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天冲。2)天衢。天,天部气血也。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或树枝交错而出之貌,此指穴内气血向外的输出状态。天衢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向天之各部传输。理同天冲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 由穴内输向天之各部。  [功能作用] 益气补阳。[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0 浮白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 [名解] 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浮白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本穴物质为天冲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浮白。[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头窍阴穴。[功能作用] 清热除湿。[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1 头窍阴  [别名] 窍阴,枕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名解]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头窍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2)枕骨。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气。理同头窍阴名解。[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运行规律] 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功能作用] 降浊去寒。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12 完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名解]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完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完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运行规律] 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13 本神 [穴义] 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  [名解]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本神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本神与百会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下传阳白穴,故名本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运行规律] 进一步吸湿冷降并下传阳白穴。[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久留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14 阳白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功能作用] 生气壮阳。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8 发表于 2005/11/10 09: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15 头临泣 [别名] 临池。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 [名解]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头临泣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头临泣。临池名意与头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胆经上行目窗穴。[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16 目窗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至荣、至宫。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目窗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目窗。2)至荣。至,最也、极也。荣,植物的茂盛之状,此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荣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为充实饱满之状。理同目窗名解。3)至宫。至,最也、极也。宫,古代房屋的通称,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之气。至宫名意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阳气。理同目窗名解。4)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则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行正营穴,二是外走阳维脉。[功能作用] 补气壮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7 正营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名解]1)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正营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正营。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随着穴内气血的收引变化,阳维脉的气血亦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运行规律] 吸湿冷降循胆经下传承灵穴。[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8 承灵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名解]1)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承灵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承灵。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19 脑空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颞颥。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名解]1)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脑空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脑空。2)颞颥。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化。理同脑空名解。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20 风池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热府。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1 肩井  手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肩解,膊井。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22 渊腋 [别名] 泉液,涧渊。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名解]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渊名意与渊腋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功能作用] 排泄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注] 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23 辄筋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名解]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 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功能作用] 收引寒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24 日月  胆募。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名解] 1)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光明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神光名意指天部的冷收水气由此汇入穴内。本穴物质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天之人部,天之上部的水湿因本穴气血的收引特性而汇入穴内,本穴气血如同来自神所处的天之上部,故名神光。3)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京门穴。[功能作用] 收募胆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25 京门  肾募。 [别名] 气府,气俞。 [穴义]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俞名意与气府同。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多灸,热则水针或深补浅泻。26 带脉  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名解]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运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导入体内)。[功能作用] 约束诸经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注] 《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那么,带脉能回身一周则是在人体重力场作用下导致的结果。由于脊骨为人体整体重力场的坐标中心,因此,在人体坐标系中,离脊骨越远的腹部其位越高,而离脊骨稍近的腰侧则位置较低。在人体前腹部,随着肝脾肾三经气血的吸热上行,大量的水湿由下运往胸腹上部,在胸腹上部散热冷降后则要循地之表部向下流行,腹股沟则是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而由于有了人体整体的脊骨重力场的作用,聚集于腹股沟处的地部经水才会循带脉环行并流膀胱经所处的脊背部位,这就是带脉气血的产生和流行动因,也是经书所言带脉能约束诸经的机理所在。因此,带脉气血的运行规律是,在人体重力场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腹部流向背脊部(平躺时),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人体的腰侧部流向前阴部(直立时),经水具体以何种方式运行则取决于人体的体位姿式。27 五枢  足少阳带脉之会。 [别名] 玉枢。 [穴义] 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 [名解]1)五枢。五,代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枢,门户的转轴,有开合功能,此指气血物质在本穴有出入的变化。五枢名意指气血物质由此出入带脉。本穴物质虽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但它并不一定循带脉下走维道穴,气血的流行出入受人体重力场及地球重力场二方面的作用影响,它因人体所处的体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运行特征。当人体直立时,穴内的地部经水由本穴输向人体各部,而当人体平躺时它则循带脉向脊背后侧而行,本穴如同带脉气血外出五方及五方气血进入带脉的门户,故名五枢。2)玉枢。玉,金之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之气。枢,门户的转轴也。玉枢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在此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带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的流行走向虽与人体的体位有关,但经水还是在穴内不停地气化并生发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故名玉枢。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胆经又带脉,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的凉性水气。[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当人体直立时循胆经下行,而在人体平躺时则循带脉流向脊背,天部之气则汇入肺气所在的层次当中。[功能作用] 调节经脉内外的经水。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39 发表于 2005/11/10 09:3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28 维道  足少阳带脉之会。 [别名] 外枢。 [穴义] 带脉气血由此传向胆经。 [名解] 1)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2)外枢。外,带脉之外也。枢,门户的转轴也。外枢名意指带脉气血由此外输胆经。理同维道名解。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居髎穴。[功能作用] 维持胆经的气血运行。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29 居髎  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名解]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居髎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居髎。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运行规律] 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功能作用] 利湿化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30 环跳 [别名] 膑骨,髋骨,分中,环各,髀枢,髀厌。 [穴义] 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环跳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环跳。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人体的活动如膝关节般运转自如。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髋骨名意与膑骨同。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理同环跳名解。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理同环跳名解。6)髀厌。髀,通脾,指穴内脾土。厌,厌恶也。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及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 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功能作用] 健脾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1 风市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名解]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风市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风市。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运行规律] 吸湿后下行中渎穴。[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32 中渎 [穴义] 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 [名解]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中渎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中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功能作用] 疏导水湿。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3 膝阳关 [别名] 寒府,关阳,关陵,阳陵。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名解]1)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膝阳关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膝阳关。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理同膝阳关名解。3)关陵。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4)阳陵。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理同寒府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功能作用] 清热降温。 [治法] 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34 阳陵泉  合穴,属土,筋会。 [别名] 筋会,阳陵。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阳陵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泉。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3)胆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35 阳交  阳维脉郄穴。 [别名] 别阳,足髎。 [穴义] 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1)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阳交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阳交。2)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3)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只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4)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运行规律] 一是吸湿冷缩并传于阳陵泉穴,二是外走阳维脉。[功能作用] 理气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36 外丘  胆经郄穴。 [穴义] 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名解]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外丘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外丘。2)胆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运行规律] 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功能作用] 传递风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wanbingzhensuo
网站义工




UID 4036
精华 10
积分 3549
帖子 27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11/3
状态 离线 #40 发表于 2005/11/10 09:4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37 光明  络穴。 [穴义] 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名解]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光明。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运行规律] 大部分吸湿后传于外丘穴,小部分别走厥阴肝经。[功能作用] 联络肝胆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38 阳辅  经穴,属火。 [穴义] 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1)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阳辅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阳辅。2)胆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只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故为胆经经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 吸热后循胆经上传光明穴。[功能作用] 化阳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39 悬钟  髓会。 [别名] 绝骨,髓会。 [穴义] 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名解]1)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悬钟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悬钟。2)绝骨。绝,断绝、穷尽也。骨,水也。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故名绝骨。3)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故名髓会。[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湿冷。[运行规律] 吸热后上行阳辅穴。[功能作用] 清热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40 丘墟  原穴。 [穴义] 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名解]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运行规律] 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功能作用] 生发风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41 足临泣  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足临泣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名足临泣。2)胆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运行规律] 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功能作用] 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42 地五会 [别名] 地五。  [穴义] 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名解]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地五会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地五会。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侠溪穴。[功能作用] 收降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 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43 侠溪  荥穴,属水。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名解]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侠溪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侠溪。2)胆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功能作用] 传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44 足窍阴  井穴,属金。 [穴义] 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名解]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足窍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足窍阴。2)胆经井穴。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运行规律] 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功能作用] 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报告 [论坛推荐] 蔚蓝热卖: 黄元御医学全书

赞助广告链接

 169  2/9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