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少女纪伊建造公式:臧克家为毛泽东改诗词------毛泽东诗词的“一字师”与“半字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45:22

臧克家为毛泽东改诗词

青岛新闻网  2004-02-09 00:00:00

   2月5日,山东诸诚籍著名诗人臧克家与世长辞。臧克家的《有的人》、《老马》等诗歌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而他在诗歌方面与毛泽东交往也为世人所瞩目。他为毛泽东改诗词,也在诗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1957年《诗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的18首诗词。但是,臧克家对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词总觉费解。一次,他在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就直率地问道:“‘原驰腊象’的‘腊’字应该怎么讲?”

  “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说:“如果作‘蜡’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

  1961年11月4日,臧克家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说:“……因忙未能如愿面谈,还是等一会儿吧……明年一月内我看得抽出一个小时,和你及郭沫若同志一同谈一会儿。无奈有些忙,抽不出时间来;而且我对于诗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才有发言权。因此请你等候一些时间吧。”

  由于毛泽东工作繁忙,直到1962年初,臧克家所热切盼望的电话铃声才响起,他喜出望外,立刻兴冲冲地坐上来接他的轿车,与郭沫若一起,到毛泽东那儿谈起诗来。

  1962年5月12日,毛泽东的《词六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前面还有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小序,序中说:“这六首词,于1929—1931年,于马背上哼成的……”臧克家看了,便把前面的一个“于”字勾掉了,并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告诉了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臧克家的修改意见,非常高兴,他在1962年给臧克家的一封信中说,你细心给我修改的几处,改得好,完全同意。还有什么可改之处没有,请费心斟酌赐教为盼!

  在毛泽东的鼓励下,臧克家就继续细心阅读毛泽东的诗词,并及时写信提出他的修改意见。毛泽东看了臧克家的信和修改意见,感到合理的,都予采纳。

  1964年元旦,在《毛泽东诗词》出版之前,毛泽东亲自开列了一些人的名单,请他们提提意见。其中有朱德、邓小平、彭真等,诗人则有郭沫若、臧克家、冯至等。

  臧克家在征求意见会上,对毛泽东的诗词提了23条意见,请田家英转告毛泽东;而毛泽东在《毛主席诗词》出版之前,采纳了臧克家的13条意见。

  臧克家是真心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去世后,他曾写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此外,在毛泽东去世后,臧克家还撰有《毛泽东诗词讲解》,主编过《毛泽东诗词鉴赏》。孙琴安

 

 

 

 

 

 

 

 

主题:“一字师”和“半字师”

[水无颜o] 发表于2005-04-16 07:56

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雄浑磅礴,气势非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又具有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批评意见的谦虚态度。关于这一点,就有几个“一字师”的故事。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作腊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1957年9月27日,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要他将《到韶山》、《登庐山》两首诗送给郭沫若,请郭老帮助修改。《登庐山》中原来有两句是“欲上逶迤四百旋”和“热风吹雨洒南天”,郭沫若将它们分别改成了“坦道蜿蜒四百旋”和“势情挥雨洒山川”。毛泽东看后,又于9月13日写信给胡乔木,说:“沫若同志关于修改诗的两封信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沫若一看,请他再予审改。”这两句诗后来的改定稿为“跃上葱茏四百旋”和“热风吹雨洒江天”。

对《到韶山山》和《登庐山》二诗,当时毛泽东还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笑着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从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在写作中认真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一个字、半个字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可以看出,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文字上的精雕细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毛泽东诗词的“一字师”与“半字师”

作者:李友唐 崔永山 查看:101 时间:2007-8-25

    1952年,罗元贞给毛主席写信,建议把毛主席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浪”字改为“水”字,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得到毛主席的同意,毛主席并及时回了信。因此,罗元贞被人们称为毛泽东诗词的“一字师”。罗元贞是什么人呢?

    罗元贞,1906年生,字季甫,别号远征、难老,广东兴宁人。6岁进私塾,后学古诗文。1929年兄罗志甫从法国留学回来,在浙江大学任教,把他带到上海求学。罗元贞后来在许德珩主办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社会学院读书。他曾参加第三国际的红色国际互济会,还结识了鲁迅先生,多次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1931年罗志甫到北平中法大学任教,罗元贞在北京大学东语系继续学习。这时他写了许多诗词,并编了几本诗词集。后来回家乡创办了《微言》杂志。

    1934年冬,他听到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的消息,潸然泪下,写了绝句一首:

    病猿千万峭梯山,足滑霜浓月正寒。

    次到楼头风亦苦,有人情泪湿栏杆。

    1935年春,去日本与巴金一起参加日语研究班,后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愤然回国。在家乡担任《时事日报》的总编辑。1938年冬到广州避难。

    1939年春,应钱稻荪邀请到北京大学日语系任教。1946年叶剑英在北平参加军调处谈判,他曾去看望。1946年他去长春大学历史系任教。1948年冬,长春解放,长春大学改名东北大学,后改名东北师范大学。从这时起,他读到毛主席的大量诗词。

    新中国建国初期,他仍在东北大学执教。他看到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3年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禁喜从心起,在1952年元旦向毛泽东同志写信贺年。同时,在信中建议毛主席将《七律·长征》中第五句“金沙浪拍云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因为这首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中,已有一个“浪”字,在同一首诗中,出现相同的两个字,一向为诗家所忌。不到半个月,毛泽东同志就亲笔给罗元贞教授回信:

    元贞先生:

    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    

                                                         毛泽东

                                                   1952年1月9日

    果然,那首诗正式发表时,“浪拍”已改为“水拍”。1958年12月,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对自己的诗所作的批注中写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

    罗元贞先生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激动不已。他激动地写了七绝四首。其中两句是:“万里长空万里风,九天飞下朵云红。”罗元贞《喜得毛主席亲笔信示儿》:“半因胆识半因时,敢作毛公一字师。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1952年春,他应老师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的建议,调回山西大学任教。五六十年代,是他又一个填词高峰期。他除了以诗词为主学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日语等的教学与研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唐史研究的权威,是知名隋唐史专家,尤以武则天研究而著称。后来在报刊上发表讨论历史文章多篇。1993年,罗元贞辞世。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离别32年的韶山,目睹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激情满怀并创作了一首诗《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哭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作后将诗稿向当时在他身边工作的原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

    1958年,梅白随毛泽东视察三峡,梅白写了一首诗《夜登重庆枇杷山》:“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毛泽东看了后建议梅白把“辉煌”改为“苍茫”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几万”改为“百万”以显示山城新貌;“流倒影”则不如“摇倒影”,这也是为了显示夜影之动态;第四句的“比”改为“似”好些,采取对比手法写嘉陵江写得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改后,这首诗变为:我来高处欲乘风,暮色苍茫一望中。百万银灯摇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宫。

    梅白见到毛主席的诗稿当然非常高兴,但他并没有只是赞赏,这位副秘书长却认真了起来,还严肃地建议,将初稿首句“别梦依稀哭逝川”中的“哭”改为“咒”,即为“别梦依稀咒逝川”会更好些。毛泽东也觉得虽然这样仅仅改动了哭字的下边一半,但意境迥然不同,诗意更积极深刻,感情也更鲜明强烈。于是毛泽东便欣然同意并向梅白说:“你真是我的半字师!”这样,梅白既还了上次毛主席为自己改稿的人情,又得了毛主席“半字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