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与绿巨人:南科大校长决战教育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1:19:26
 

【编者按】:“这45个的热血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回去高考,实验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那些官员和老师在他们面前应该汗颜。”


  拒绝高考,这是南方科技大学45名学生做出的最终决定。站在他们背后的支持者,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以及成千上万的网友。


  举着“自主招生、自授文凭”改革大旗的南方科技大学,绕开了2011年的高考。经历过自主招生后,45名学生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入学。


  但就在他们刚刚结束军训,上课时间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上级领导”特意来学校宣布:已经入学的45名学生必须参加今年的高考。有学生告诉《博客天下》,“为了开会讨论,最近两次打断正常的教学内容,甚至还要我们停课复习。”另有知情人士称,“校长朱清时压根不理不睬,连领导的面都不见。”


 


  此事在网络上公开后,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强硬地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部发话的第二天,朱清时主动找到媒体更强硬地反驳:“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是越过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如果强调不能越过,那就不能改革了。”这位教改先锋甚至表示,他或许会选择挂冠而去,因为“如果没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办一个普通学校,完全可以找比我年富力强的人,我就没有在这里做的意义了。”


  这并不是朱清时第一次叫板教育部。


  2008年,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对教育部本科评估采取“原生态迎评”——绝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彼时,多数高校手捧鲜花隆重接待专家评估组,反复动员、轮番演习甚至造假迎评。朱清时在媒体上公开反对:“教育部的高校评估该停了。”


  更早一些,在1990年代末期,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时,朱清时是中国唯一坚持“不扩招”的大学校长。从2000年起,中科大从未扩招,并坚决抵制“豪华建校”,不建新校区。


  所有的这些做法,都使得当年的“副部级校长”朱清时在中国的高校校长人群里显得另类。


  但这一次叫板,赌上的不仅仅是朱清时的办学理想,还有45个孩子的前程。这45名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最大的18岁,他们在去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中被录取。事实上,从报名的那天起,这45名学生和家长都知道,4年大学生活结束后,他们能获得到只有南方科技大学自授的文凭和学位。在“唯文凭论”和“文凭认证”越来越严格的当今,这意味着45名学生的“大学生”身份不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承认。


  然而,在教育部的“必须高考”的表态下,这些孩子在网上勇敢地发出了拒绝参加高考的公开信。信中称:“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


  朱清时对此表示欣慰。他说,“这45个的热血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回去高考,实验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那些官员和老师在他们面前应该汗颜。”


  就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一封署名为“南方科技大学一名学生”的公开信出现在网络上。信中特别有一段话写给朱清时:“校长,您的胆识和风骨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我们永远和您站在一起!永远和南科大站在一起!未来的4年,我们不仅希望看到一个睿智和蔼的长者,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朝气冲天的校长。”


  朱清时是深圳市政府请到南方科技大学的。


  南科大的构想源于深圳市政府2007年的一个雄心:“参照香港科技大学建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深圳的官员认为,如果没有一所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高校,这座城市即使再富有,也缺少内涵。


  深圳市领导深深意识到,校长对一个学校气质和方向的重要性。2008年7月,这所高校基建进行的同时,深圳市就成立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遴选委员会和校长招聘工作小组,委托猎头公司全球搜寻、遴选校长。


  在200多个候选人中,朱清时的敢说敢当、创新精神和全面素养吸引了遴选委员会的关注。其中有一个人更是极力推荐朱清时,他就是香港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吴家玮。


  “想在内地办一所这样的大学,必须找朱清时。”这是吴家玮的推荐词。2009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遴选委员会召开会议,朱清时院士获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


  知情人士透露,从中科大卸任时,朱清时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诸多规划,比如文物考古研究,比如书法创作,唯独没有重新出任校长这一项。被拒后,时任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王穗明亲自到合肥邀请朱清时,同行的还有几位知名的大学前校长和老院士。


  最终还是吴家玮打动了朱清时。吴家玮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高校改革一直怀着一个梦想,南科大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能够突破现在所有的条条框框。”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几次三番登门拜访,并再三承诺深圳将“举全市之力办好南科大”之后,朱清时告别了退休生活,怀着满腔期望南下。据公开报道,朱清时说,他要在深圳这片崭新的土壤上,以机制创新匡正积弊,以去行政化回归教育本源,把南方科技大学办成“全世界华人学者乃至世界一流科学家最向往的工作地方”。同时改进中国高校行政化的趋势,按教育规律办事,办一所不官员化、不行政化的学校。


  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当上了无官位、无行政级别的校长,又有了深圳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比起之前在中国科技大学,他似乎更加不惮于与教育部“叫板”了。


  南科大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办”。早在2007年6月的时候,深圳市就向广东省和教育部递交了关于申办南方科技大学的相关报告;2009年8月,该市再次提交报告,仍未有回复。


  2009年9月初,朱清时赴深圳上任。9月15日,便有中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南方科技大学新校区的施工现场,明确表示“南科大未批先建”。紧接着又有人提出,教育部规定新建高校不允许使用“中国”“南方”等大词,南方科技大学应改名为深圳科技大学才合适。


  神奇的是,在屡遭教育部质疑之时,南科大一如既往,“该干什么干什么”。朱清时的对策是借助媒体,那段时间,他开始大量接受采访,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改革理念。


  一直到2010年12月初,南方科技大学也没有等来教育部认可的“名分”。这时朱清时说话了:“不能再等了。如果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我们还要等3年呢……深圳是特区,我们就特事特办,先干起来。”


  12月15日,南方科技大学的网站上挂出了朱清时的《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这封信只有1700多字,但足以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核心内容就是南科大决定不经教育部批准,自行在全国招收50名学生,并宣布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学校将自发文凭与学位。
此细节被外界称为,南科大从教育部“夺回”了招生权和文凭发放权。


  戏剧性的是,就在这封信发出后9天,教育部发文批准南方科技大学筹建,但招生和文凭发放事宜仍悬而未决。


  在那一敏感时刻,朱清时接受了美国《科学》杂志采访。他表示,南方科大不会基于高考成绩招收学生,而是直接招收50名学生。这个招生计划显然不符合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因此这些学生可能没法获得教育部签发的毕业证书。但他相信,“我的目标是确保我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被社会承认,并找到一份好工作。如果我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这一实验就将是成功的”。


  尽管教育部在2011年2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但接下来的一系列行为却让朱清时“困惑不已”。


  5月初,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南方科技大学依然“榜上无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在名单之列的高校不具备招生资格,如违规招生,所招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国家不予承认。


  因此,按照“制度”,南科大自主招生今年3月入校的实验班的45名学生,还得再经历高考。


  果然,45名学生必须参加高考的行政命令也已经层层下发。南方科技大学一名学生告诉《博客天下》,“5月份就得到了通知。如果大家参加高考,就能够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文凭,反之则拿不到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不过即使参加高考,也只是走一个程序。”


  朱清时说,“当时上级找我谈话,告诉我说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来做,让学生参加高考。我当然据理力争,无效。但又不能让学校出面抵制,毕竟南科大是市政府办的,于是我只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为了回避,我一直到现在都不在学校。”朱清时困惑的是,“教育部还没有批准我们学校招生,我们在高考中还没有录取代码,无法填报志愿,我们怎么能在高考中招生呢?即使我们的学生回去参加高考了,我们最后通过什么手续来录取他们?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让所有人都回到体制内。这样的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教育部对此事引发的舆论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说明,人们只能从新闻发布会上的“依法办学”去揣测其用意。


  45个孩子们在他们的公开信中对此也有揣测:“苦心经营的高考制度就这样被撕开了一个缝,以后会有更多积极的社会力量发出更有力的改革诉求,到时候,人们就会发现高考也不过如此,个人的主动发展与价值实现才是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