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 立柱 圆管 方管:苏州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7:25
苏州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苏州姑苏重定向至此,关于苏州的其他意思,请参看苏州 (消歧义)、关于越南广宁省的姑苏县,请参看姑苏县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1年2月3日)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会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苏州市 苏州山塘街 简称旧称 姑苏、平江

苏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 行政区类型 地级市 下级行政区 6市辖区、5县级市、
1地方经济管理区 设置时间 公元前514年 现任市长 阎立 现任市委书记 蒋宏坤 政府驻地 金阊区三香路998号 毗邻 上海市
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
江苏省无锡市南通市泰州市 城市精神 崇文,融和,创新,致远 地理 中心坐标 31°30′N 120°37′E? / ?31.5°N 120.617°E? / 31.5; 120.617 总面积 8488平方公里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总人口(2010) 637.77万人 人口密度 742人/平方公里 本地语言 吴语-太湖片-苏州话 经济 GDP(2009) 7740.20亿元人民币 HDI指数 0.909 其他 时区 UTC+8(东八区市树 香樟 市花 桂花 邮政编码 215000 电话区号 +86 (0)512 车牌号码 苏E 网站: suzhou.gov.cn

苏州市(拼音:Sū Zhōu,吴语上海话:/su ??/:吴语苏州话:/s?? ??/古称,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

苏州自有文字历史记录以来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西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后历代虽多次改名,但苏州之名沿称至今。苏州市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苏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等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其中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位。2009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0.20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了11.72万元,位列中国城市第四名,按年末汇率折算则超过了1.7万美元。2010年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中国大陆第5名,位列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之后。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在春秋时期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汉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盛唐以降,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苏州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10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63.29万人,其中市辖区240.21万人,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46325人,出生率为7.57%,全市人口自然增长7214人,增长率为1.18‰。苏州市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1.1 春秋战国
    • 1.2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
    • 1.3 宋元明清
    • 1.4 中华民国
      • 1.4.1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1.6 1949之后历任行政长官
    • 1.7 苏州相关人物(部分)
  • 2 地理气候
  • 3 环境
    • 3.1 主要数据
    • 3.2 水污染
  • 4 行政区划
  • 5 人口
  • 6 经济
    • 6.1 概述
    • 6.2 农业
    • 6.3 工业
    • 6.4 第三产业
    • 6.5 传统手工业
  • 7 文化
    • 7.1 昆曲
    • 7.2 苏州评弹
    • 7.3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7.4 关于苏州的谚语
  • 8 旅游
    • 8.1 苏州园林
    • 8.2 苏州
    • 8.3 工艺品
  • 9 交通
    • 9.1 水运
      • 9.1.1 国际海运
    • 9.2 铁路
      • 9.2.1 轨道交通
    • 9.3 航空
    • 9.4 公路
      • 9.4.1 市内高架快速路网
  • 10 教育
    • 10.1 中学
    • 10.2 高校
  • 11 宗教
    • 11.1 佛教
    • 11.2 道教
    • 11.3 基督教
    • 11.4 天主教
    • 11.5 伊斯兰教
  • 12 社会团体
  • 13 饮食及土特产
    • 13.1 土产
    • 13.2 百年老店
  • 14 友好城市
  • 15 参考条目
  • 16 注释及参考文献
  • 17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主条目:苏州历史

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经济中心,秦汉六朝时有“江东一都会”的称誉,唐代时是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宋代时开始流传“上有天堂、下在苏杭”的俗语,元代时“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明代时是江南一大都会,清代时又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

[编辑] 春秋战国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

太伯奔吴,建句吴国,设都吴城。

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阖闾建都,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城,今天的其规模位置迄今基本未变,为世界罕见。顾颉刚认为苏州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另有一说为公元前559年建成的会稽,即今绍兴)。吴国又重用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北上伐,称霸中原。前496年,阖闾葬于虎丘。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苏州又成为越国都城。前306年楚国越国,"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楚治时期,吴县初设,是故吴实为周县或楚县,而非秦县。同时“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以吴为治所设江东郡,综理南至甚为模糊之江东全境。有秦扫有六合,“易江东名会稽郡”,地域不变直至鄣郡析出。

[编辑]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

前222年秦始皇灭楚后,置会稽郡,领县26(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郡治吴县。

前209年项羽在此起义,几年后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会稽郡归属汉朝。次年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吴。

三国属吴。南朝置吴州。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开皇九年(589年)置苏州,并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修筑连接苏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五代十国时,苏州为南唐和吴越国的边境城市。

[编辑] 宋元明清

宋朝(960年-1279年)在苏州置平江府,为浙江西道治所。当时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著称。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1130年2月,兵南下,曾毁坏并屠杀该城,战后不久得到恢复。

1275年蒙古军队占领苏州。改平江路。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路为隆平府,都治苏州。

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张士诚投降。苏州府,直隶南京。但摧毁了城中心的皇城。时苏州从江浙行省划入现在意义上的江苏行省,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的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

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出现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这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清代画家徐扬所绘反映苏州盖世繁华的《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

清代,苏州为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驻地。

明清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长期保持在50万以上,最高将近300万市镇人口,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所谓“苏州以市肆胜”。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当时活跃于全国的徽商这样评价全国的各大城市:“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会);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州、景德诸镇……。”[1]。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业中心)之一。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城外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过海路转销浙江福建。苏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仓的浏河(通过娄江联系苏州),在清朝则是上海(通过苏州河联系)。

清《苏州府治图》

这一时期,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在明(1368年-1644年)、清(1644-1911年)两代,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备受当时人的赞赏。

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苏州经历一次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整个苏州府的人口从战前1851年的654.1万锐减到战后1865年的228.9万,人口减少了65%,直至1953年才恢复到313.2万人[2]

胡厢使巷(位于平江路历史街区)拙政园附近的古建筑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连同重庆杭州沙市被辟为国内第一批内陆通商口岸商埠,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清末民初,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凇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苏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苏州状元陆润庠创办的苏纶纱厂

[编辑] 中华民国

  • 1912年,废府留吴县。
  • 1928年,设立苏州市,市辖范围在原吴县城区范围内。
  • 1930年,撤销苏州市,原苏州市辖区并入吴县。

[编辑]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1937年,苏州沦陷,汪伪政权将江苏省省会从镇江迁往苏州。让刚刚从衰退中有所恢复的苏州经济在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大批难民与富商分别逃亡往湖北重庆。众多的苏州居民甚至在重庆主城区白象街附近形成了一条基本由居民组成的“苏州街”。现在白象街附近仍有苏州籍商会和民会会馆,战后有约30万当时有经济能力逃难的苏州中产居民选择继续留在重庆生活,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苏锡生意人甚至40年代在重庆重新打出诸如陆稿荐采芝斋黄天源等老字号继续营业,这部分人口约占当年苏州居民人口数量的15%,除此之外另有约20万居民在回到苏州后又在解放前夕再次迁往重庆或逃亡香港台湾等地,重庆也依靠这些江浙移民和带来的产业成为了内陆首屈一指的城市。
  • 1945年苏州光复,驻苏州日军在阊门外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1949年,苏州设市,属于苏南行政公署(省级)管理。
  • 1953年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下设苏州市(省辖)和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1市(常熟),9县(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震泽),专署驻苏州市。
  • 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
  • 1958年,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
  • 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 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 
  • 1962年,苏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   
  •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苏州市辖1市(常熟)5县(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
  • 1986年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县级市)。此后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陆续改设县级市。 
  • 1992年,苏州市开始开发西部新区,建立苏州高新区(简称苏州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
  • 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
  • 1994年,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简称"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开发区)。
  •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遗产
  • 2001年,撤销县级吴县市,改设吴中区相城区

[编辑] 1949之后历任行政长官

  • 惠浴宇1949年4月~1949年8月)
  • 王东年1949年8月~1952年12月)
  • 李芸华1952年12月~1960年12月,期间名称有变化)
  • 焦康寿1960年12月~1965年8月)
  • 朱亚民1965年8月~1967年2月)
  • 华林森1967年2月~1968年3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 向孝书1968年3月~1969年8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 曲言斌1971年2月~1975年2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 刘伯英1975年11月~1977年3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 贾世珍1977年3月~1981年1月,"革命委员会"期间)
  • 方明1981年1月~1984年7月)
  • 段绪申1984年7月~1986年1月)
  • 俞兴德1986年1月~1989年10月)
  • 章新胜1989年10月~1997年12月)
  • 陈德铭1997年12月~2000年12月)
  • 杨卫泽2001年1月~2004年11月)
  • 阎立2005年1月~至今,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任"代市长")

[编辑] 苏州相关人物(部分)

参见:苏州相关人物列表 (按出生年代)苏州相关人物列表 (按出生年代)

苏州人文荟萃,贤能辈出。名人有孙武赵飞燕陆逊范仲淹沈括姚广孝唐寅顾炎武蒯祥等。历史上曾出过51名状元,尤其是清代出了26名,占到全国近四分之一。苏州遂又有“状元之乡”的美名。

  •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孔子弟子
  • 赵飞燕前32年前1年):舞蹈家,汉成帝皇后
  • 范仲淹989年1052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范成大1126年1193年):诗人
  •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
  • 蒯祥1398年1481年):著名工匠
  • 唐寅1470年1523年):画家
  • 文征明1470年1559年):画家
  • 冯梦龙1574年1646年):文学家、戏曲家
  • 钱谦益1582年1664年):文学家
  •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 毕沅1730年1797年):史学家、经学家、政治家
  •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历史学家
  • 叶圣陶1894年1988年):作家、教育家
  • 陈一白(楚宝、维邨、南琛,1903年1952年11月):中国两个半电讯专家之一,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防空情报电台总台首任少将总台长
  • 严家淦1905年1993年):政治家
  • 吴健雄1912年1997年):物理学家

[编辑] 地理气候

苏州处太湖平原,沿江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苏州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在世人的心目中,苏州就是“鱼米之乡”的代名词。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5℃,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编辑] 环境

此章节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来改善这个章节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异议而移除。

[编辑] 主要数据

苏州在2003年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2011年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第75位,中国第3位。

2008年苏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8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1.58%,比上年提高6.1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4天,比上年提高3天。

[编辑] 水污染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编修,以确保语法、用语、语气、风格、表达恰当。
请帮助编辑这个条目,请参见校对指引中的说明指引。(帮助讨论

2007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过多)而爆发蓝藻,波及苏州。太湖水华颇为严重,无锡管辖的湖区更是影响了无锡城区的供水。苏州供水未受影响,但受望虞河引江济太的水流影响,太湖蓝藻从无锡贡湖进入无锡市区河道内,进而从大运河水流而下进入苏州河道,如胥江亦有轻度水华,但到9月份已基本消除。然而一些小池塘以及河湖的角落边缘,由于缺少与大水域的交流,其内的蓝藻较多,天气转冷后消失。

[编辑] 行政区划

全市辖6市辖区、5县级市

  • 市辖区: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虎丘区
  • 县级市:吴江市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
苏州市行政区划 区、县级 街道、镇 平江区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金阊区 石路街道彩香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 沧浪区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枫桥街道狮山街道横塘街道
浒墅关镇通安镇东渚镇 吴中区 苏苑街道长桥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越溪街道横泾街道郭巷街道香山街道
木渎镇胥口镇光福镇甪直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 相城区 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
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
[3]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常熟市 虞山镇碧溪街道海虞镇辛庄镇尚湖镇梅李镇支塘镇董浜镇古里镇沙家浜镇 张家港市 杨舍镇锦丰镇塘桥镇乐余镇南丰镇金港镇凤凰镇大新镇 昆山市 玉山镇 (昆山市)周庄镇周市镇锦溪镇巴城镇花桥镇陆家镇张浦镇千灯镇淀山湖镇 吴江市 松陵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盛泽镇震泽镇七都镇桃源镇横扇镇 太仓市 城厢镇沙溪镇陆渡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

[编辑] 人口

据苏州市公安局统计,截止2009年1月30日,苏州市共计外来暂住人口472万,约占苏州市总实际居住人口的67.5%,其中人口来源最多的省份为 江苏省内江北地区102.5万 安徽省86万 河南省63.5万 山东省43万 江西省36万,外来人口主要以北方人口为主,这和邻近的浙江省贵州重庆福建湖南广西为主的南方外来人口为主的人口结构有明显区别,也直接影响到苏州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在近几十年相对浙江省明显北方化。此外,苏州主城区本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较严重,据苏州市公安局和苏州市民政局统计,截止2008年12月,苏州市主城7区本市户籍居民中,5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苏州市主城7区本市户籍总人口39%,远高于18.5%的全国平均水平,而18-30岁青年人口中85%为外来流动人口,本市户籍的青年人口仅占15%,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州市区在改革开放前人口基数并不大,而改革开放后大量工业生产型企业入驻,出现大量低层次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地人口就业,而本市青年居民则由于苏州研发型、贸易型企业和高等学校的匮乏往往在户籍地外就读或就业,苏州市区本市户籍人口外流,外地流动人口涌入,则是苏州的在全国的一个特殊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苏州市区一定程度的人口年龄断层。

苏州市各区(市)面积与人口数据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陆地面积)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2009年末) 苏州市 8,487.83(水陆总面积) 8,821,200 6,332,903 沧浪区 25 325,542 平江区 22 228,913 金阊区 37 207,926 虎丘区 258 331,363 吴中区 672 599,650 相城区 416 369,269 苏州工业园区 288 339,398 常熟市 1263 1,066,417 张家港市 813 900,132 昆山市 928 699,885 吴江市 1192 797,240 太仓市 649 467,168

[编辑] 经济

[编辑] 概述

2010年,苏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国税收入超千亿元的地级市,苏州国税部门共组织收入1012.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苏州GDP在2009年已经达到了7740.2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国第4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仅次于深圳市,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苏州农村人均纯收入则位列全国三甲,是中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但相较而言,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3万元,位居江苏省第一位,在苏浙沪城市中尚低于上海2010年的2.45万元、浙江省2010年的平均值2.7万元。[4]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77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5%,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1.8万美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2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8:58.8:39.4。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0亿元,2007年为548亿元,2008年上半年达到328亿元。苏州正在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苏州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2008年7月,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表明,全国、全省商品交易市场排名榜全国前100强中,苏州市有6家市场上榜。在江苏省前30强市场中,苏州市有9家市场上榜。

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0.8%、33.0%和41.7%。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9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

[编辑] 农业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万吨,增长 4.4%。通过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批发市场和储备体系,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御禽流感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蔬菜、蚕桑、园艺等实现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保持全省第一。

[编辑] 工业

2010年,苏州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6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 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5.5%和30.5%。2010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显现,沿江基础产业带正在崛起,市属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工作开局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 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

[编辑] 第三产业

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加大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42.4%。环太湖地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苏高新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4.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24%,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1.4%。房地产、邮政通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个和5.4个百分点。

[编辑] 传统手工业

苏州养蚕缫丝源远流长,一向是中国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宋元以来为全国织染中心之一,明代的苏、松、湖一带出现了“衣被天下”的局面,清代丝织作坊大多集中在苏州东北城区,故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说法。这些丝绸产品织工清细,色泽艳丽,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远销海外,又为苏州赢得了“丝绸之府”的美称。

苏州所产的刺绣、木刻年画、苏扇、缂丝、琢玉、剧装、乐器等手工艺品闻名中外。

[编辑] 文化

[编辑] 昆曲

主条目:昆曲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武术的表演艺术[5]。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6]昆曲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4]

[编辑] 苏州评弹

主条目: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起源于苏州的一种说唱艺术。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话,只有说,没有唱;弹词有说有唱。

[编辑]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有18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昆曲 苏州评弹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苏剧 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绣 苏州泥塑 苏州灯彩 苏州玉雕 光福核雕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王星记扇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 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编辑] 关于苏州的谚语

  • 旅游方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生活方面:“生在苏州,住在杭州,吃在扬州,死在徽州。”
  • 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或作“苏熟,天下足。”。一说“湖广熟,天下足”)
  • 古代工业方面:“南苏州,北潍县。”
  • 闽南语粤语俚语:“苏州卖鸭蛋。”(戏谑语,暗指死亡。)粤语中还有“苏州过后冇艇搭”和“苏州屎”,前者意思类似于“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后者意思为烂摊子。

[编辑] 旅游

网师园

苏州凭借其园林艺术和江南水乡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苏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太湖 苏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区) 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州云岩寺塔 拙政园 留园 苏州文庙及石刻 保圣寺罗汉塑像 玄妙观三清殿 网师园 环秀山庄 瑞光塔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宝带桥 耦园 沧浪亭 紫金庵罗汉塑像 报恩寺塔 盘门 狮子林 轩辕宫正殿 寂鉴寺石殿 东山民居 艺圃 全晋会馆 俞樾旧居 春在楼 (五市) 彩衣堂 退思园 绰墩遗址 崇教兴福寺塔 太仓石拱桥 赵用贤宅 张溥宅第 师俭堂 柳亚子旧居

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9个古典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辑] 苏州园林

主条目:苏州古典园林
拙政园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 苏州

平江河

苏州以其水乡特色而闻名。山塘街、平江路则是两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具有水乡特色的老街区。早在1834年的《吴门表隐》就有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编辑] 工艺品

  • 丝绸制品
  • 檀香扇
  • 苏绣
    • 双面绣
  • 核舟
  • 桃花坞木刻年画
  • 淡水珍珠饰品
  • 中国画
  • 书法

[编辑] 交通

[编辑] 水运

京杭运河纵横贯境。有内河航道2700多公里,构成水陆交通动脉。苏州港是河、海两用港,为江苏省第一大港口,亦为中国大陆内河航运最大港。

此外,许多小型河流穿越市区,有的成为旅游游船路线。

[编辑] 国际海运

  • 日本下关港,前往苏州太仓(即苏州港太仓港区)、中国青岛韩国釜山的渡轮航行。

[编辑] 铁路

在苏州站站台停靠的CRH2型动车组

京沪铁路沪宁铁路经过苏州市。2010年通车的沪宁高速铁路使上海与苏州之间的运行时间最快缩短到24分钟。京沪高速铁路尚在建设中。

  • 火车站
    • 苏州火车站
    • 苏州园区站
    • 苏州新区站
  • 线路
    • 京沪铁路
    • 沪宁高速铁路
    • 京沪高速铁路
    • 通苏嘉城际铁路(规划中)

[编辑] 轨道交通

主条目:苏州轨道交通

苏州轨道交通近期规划4条轨道交通线路,远期规划为9条线路。目前在建的有1号线2号线4号线。苏州将成为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独立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

[编辑] 航空

  • 苏州光福机场(军用)
  • 苏州机场问题

[编辑] 公路

  • 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 沪宁高速苏州段,双向8车道
  • 沿江高速公路苏州段
  • 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段
  • 苏州绕城高速公路
  • 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州段(即沪苏浙皖高速公路江苏段)
  • 国道:G312G318
  • 苏通长江大桥

[编辑] 市内高架快速路网

  • 东环路高架
  • 南环路高架
  • 西环路高架
  • 北环快速路
  • 友新高架(西环南延)
  • 苏浒快速路(西环北延)
  • 苏福快速路(南环西延)
  • 独墅湖大道(南环东延)
  • 太湖大道高架(北环西延)
  • 娄江快速路(北环东延)
  • 高铁快速路(东环北延)

[编辑] 教育

此条目使用了列表式记述,可能需要改写为连贯的叙述性文字。
您可以协助我们将此条目适当地修改。请参考编辑帮助

[编辑] 中学

  • 苏州中学
  • 苏州市第一中学
  • 苏州市第三中学
  • 苏州市第五中学
  •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1]
  •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 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 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 苏州市吴县中学
  • 苏州市苏苑中学
  •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 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五中学

[编辑] 高校

  • 苏州大学 [2]
  • 苏州科技学院 [3]
  • 常熟理工学院 [4]
  • 苏州市职业大学 [5]
  • 苏州广播电视大学 [6]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7]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8]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9]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0]
  •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 [11]
  • 沙洲职业工学院 [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13]
  • 西交利物浦大学 [14]

[编辑] 宗教

主条目:苏州宗教

[编辑] 佛教

  • 灵岩山寺
  • 寒山寺
  • 西园戒幢律寺
  • 重元寺

[编辑] 道教

  • 玄妙观

[编辑] 基督教

  • 苏州圣约翰堂
  • 乐群社会堂(宫巷堂)
  • 思杜堂(使徒堂)
  • 独墅湖基督教堂

[编辑] 天主教

  • 杨家桥圣母七苦堂

[编辑] 伊斯兰教

  • 石路太平坊清真寺

[编辑] 社会团体

  • 苏州市医学会
  • 苏州市心理学会
  • 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

[编辑] 饮食及土特产

[编辑] 土产

  • 阳澄湖大闸蟹
  • 洞庭碧螺春
  • 苏州茉莉花茶
  • 芡实
  • 东山柑橘、杨梅、枇杷
  • 苏菜
    • 太湖三白:白虾,白鱼,银鱼
    • 松鼠桂鱼
    • 酱鸭
    • 酱汁肉
  • 卤汁豆腐干
  • 冬酿酒
  • 太湖莼菜

[编辑] 百年老店

  • 黄天源
  • 采芝斋
  • 松鹤楼
  • 得月楼

[编辑] 友好城市

  • 意大利威尼斯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
  • 日本池田市
  • 日本金泽市
  •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 罗马尼亚图尔恰县
  • 韩国全州市
  • 日本龟冈市
  • 拉脱维亚里加
  • 埃及伊斯梅利亚
  • 法国格勒诺布尔
  • 荷兰奈梅亨
  • 日本东村山市
  • 丹麦埃斯比约
  • 德国康斯坦茨
  • 新西兰陶波
  • 日本名张市
  • 巴西阿雷格里港
  • 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
  • 芬兰里希迈基
  • 韩国太白市
  • 波兰新松奇
  • 乌克兰基辅
  • 乌克兰扎波罗热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洛根
  • 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
  • 阿根廷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
  • 智利比尼亚德尔马
  • 韩国荣州市
  • 日本大山町
  • 德国里萨
  • 新西兰罗托鲁阿
  • 马耳他圣卢西亚
  • 日本广川町
  •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波特兰
  • 日本永平寺町
  • 日本丸龟市
  • 日本绫部市
  • 日本萨摩川内市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汤斯维尔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惠蒂尔
  • 法国布雷斯特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埃尔蒙特
  • 纳米比亚赫鲁特方丹
  • 日本田原市
  • 日本鸟取市
  • 意大利罗索利纳
  • 日本内滩町
  • 法国布尔关雅略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达博
  • 日本千叶市
  • 韩国华城市
  • 日本名护市

[编辑] 参考条目

  • 苏州古典园林

[编辑]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 万历《歙志》卷一
  2. ^ 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载于《历史研究》1998.2
  3. ^ 注: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江苏省派出机关,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册的普通行政区。
  4. ^ 4.0 4.1 浙江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 新华网. 2011-1-31 (简体中文)
  5. ^ 昆曲传习班教授各项戏曲课程,世界新闻网
  6. ^ 昆曲溯源与流变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苏州
  • 名城苏州
  • 中国苏州市政府网
  • 苏州热线
  • 苏州电子地图
显示▼隐藏▲      江苏省行政区划 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会南京市 地级市 市辖区县级市 南京市 玄武区 | 白下区 | 秦淮区 | 建邺区 | 鼓楼区 | 下关区 | 浦口区 | 栖霞区 | 雨花台区 | 江宁区 | 六合区 | 溧水县 | 高淳县 |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无锡市 滨湖区 | 南长区 | 北塘区 | 锡山区 | 惠山区 | 崇安区 | 江阴市 | 宜兴市 | 无锡新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徐州市 鼓楼区 | 云龙区 | 贾汪区 | 泉山区 | 铜山区 | 丰县 | 沛县 | 睢宁县 | 邳州市 | 新沂市 |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常州市 天宁区 | 钟楼区 | 戚墅堰区 | 新北区 | 武进区 | 溧阳市 | 金坛市 |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市 沧浪区 | 平江区 | 金阊区 | 虎丘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吴中区 | 相城区 | 常熟市 | 张家港市 | 昆山市 | 吴江市 | 太仓市 | 苏州工业园区* 南通市 崇川区 | 港闸区 | 通州区 | 海安县 | 如东县 | 启东市 | 如皋市 | 海门市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连云港市 连云区 | 新浦区 | 海州区 | 赣榆县 | 东海县 | 灌云县 | 灌南县 |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安市 清河区 | 楚州区 | 淮阴区 | 清浦区 | 涟水县 | 洪泽县 | 盱眙县 | 金湖县 盐城市 亭湖区 | 盐都区 | 响水县 | 滨海县 | 阜宁县 | 射阳县 | 建湖县 | 东台市 | 大丰市 |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扬州市 广陵区 | 邗江区 | 维扬区 | 宝应县 | 仪征市 | 高邮市 | 江都市 |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镇江市 京口区 | 润州区 | 丹徒区 | 丹阳市 | 扬中市 | 句容市 | 镇江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泰州市 海陵区 | 高港区 | 兴化市 | 靖江市 | 泰兴市 | 姜堰市 宿迁市 宿城区 | 宿豫区 | 沭阳县 | 泗阳县 | 泗洪县 注1:南京市副省级城市
注2:带“*”属于地方设立的县级行政或经济管理区,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册的行政区。
注3:无锡新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镇江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为同一行政区。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江苏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显示▼隐藏▲      长江沿岸主要城市 省级行政区 位于长江沿岸的主要大型城市(从上游到下游) 四川省 攀枝花 · 宜宾 · 泸州 重庆市重庆涪陵万州 湖北省
湖南省 宜昌(上中游分界) · 荆州 · 石首 · 岳阳 · ▲武汉 · 黄冈 · 鄂州 · 黄石 江西省 九江(中下游分界) 安徽省 安庆 · 池州 · 铜陵 · 巢湖 · 芜湖 · 马鞍山 江苏省南京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常州 · 无锡 · 苏州 · 南通 上海市上海 注:其中带★的为国家中心城市,带▲的为区域中心城市。 显示▼隐藏▲      中国特大城市 ★标示“国家中心城市”;▲标示“区域中心城市”。 华北地区北京 · ★天津 · 石家庄 · 唐山 · 邯郸 · 太原 · 大同 · 包头 东北地区沈阳 · 大连 · 抚顺 · 鞍山 · 长春 · 吉林 · 哈尔滨 · 大庆 · 齐齐哈尔 华东地区上海 · ▲南京 · 苏州 · 常州 · 徐州 · 无锡 · 淮安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合肥 · 淮南 · 南昌 · 福州 · 厦门 · 济南 · 青岛 · 淄博 · 烟台 · 临沂 中南地区武汉 · 郑州 · 洛阳 · 长沙 · ★广州 · 深圳 · 汕头 · 佛山 · 南宁 · 柳州 西南地区重庆 · ▲成都 · 昆明 · 贵阳 西北地区西安 · 兰州 · 乌鲁木齐 注:“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未被计入。
参: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2月版《中国地图册》、中国城市年鉴社出版2009年2月版《中国城市年鉴2008》。 显示▼隐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此处特指经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批准的较大的市 鞍山市 · 包头市 · 本溪市 · 大连市 · 大同市 · 抚顺市 · 邯郸市 · 淮南市 · 吉林市 · 洛阳市 · 宁波市 · 齐齐哈尔市 · 青岛市 · 苏州市 · 唐山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淄博市 显示▼隐藏▲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华北 北 京 北京市 天 津 天津市 河 北 承德市 | 保定市 | 正定县 | 邯郸市 |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山 西 大同市 | 平遥县 | 新绛县 | 代县 | 祁县 | 太原市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东北 辽 宁 沈阳市 吉 林 吉林市 | 集安市 黑龙江 哈尔滨市 华东 上 海 上海市 江 苏 南京市 | 苏州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常熟市 | 徐州市 | 淮安市楚州区 | 无锡市 | 南通市 | 宜兴市 浙 江 杭州市 | 绍兴市 | 宁波市 | 衢州市 | 临海市 | 金华市 | 嘉兴市 安 徽 歙县 | 寿县 | 亳州市 | 安庆市 | 绩溪县 山 东 曲阜市 | 济南市 | 青岛市 | 聊城市 | 邹城市 | 淄博市临淄区 | 泰安市 | 蓬莱市 福 建 泉州市 | 福州市 | 漳州市 | 长汀县 江 西 景德镇 | 南昌市 | 赣州市 中南 河 南 洛阳市 | 开封市 | 安阳市 | 南阳市 | 商丘市睢阳区 | 郑州市 | 鹤壁市浚县 | 濮阳市 湖 北 荆州市荆州区 | 武汉市 | 襄阳市 | 随州市 | 钟祥市 湖 南 长沙市 | 岳阳市 | 凤凰县 广 东 广州市 | 潮州市 | 肇庆市 | 佛山市 | 梅州市 | 雷州市 | 中山市 广 西 桂林市 | 柳州市 | 北海市 海 南 海口市琼山区 | 海口市 西南 四 川 成都市 | 阆中市 | 宜宾市 | 自贡市 | 乐山市 | 都江堰市 | 泸州市 重 庆 重庆市 贵 州 遵义市 | 镇远县 云 南 昆明市 | 大理市 | 丽江市 | 建水县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西 藏 拉萨市 | 日喀则市 | 江孜县 西北 陕 西 西安市 | 咸阳市 | 延安市 | 渭南市韩城市 | 榆林市 | 汉中市 甘 肃 武威市 | 张掖市 | 敦煌市 | 天水市 青 海 同仁县 宁 夏 银川市 新 疆 喀什市 | 吐鲁番市 | 特克斯县 备注:内容涵盖了2011年5月1日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5%B7%9E%E5%B8%828个分类: 苏州 | 江苏地级市 | 长江三角洲城市 | 运河城市 | 中国特大城市 | 较大的市 | 长江沿岸城市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隐藏分类: 自2011年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 含有电话号码的条目 | 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 需要校对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