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甲卡卡龙第四部:北京地铁里的保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38:06
                                                                     北京地铁里的保姆                                                                         作者:何小手 前几天北京突发暴雨,城市交通几近瘫痪,部分路段变成汪洋大海,蔚为壮观,一句“欢迎来北京看海”疯传网络,网友们奔走相告,“看海”随即成为这座城市另类的名片。“欢迎来北京看海”的说法显然有些不怀好意,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机会看到沧海桑田的景象,北京之所以有“看海”的机会,全拜城市脆弱的排水系统所赐。那时我据此认为,要了解北京这座城市,这次意外的“看海”是个不错的视角,因为据媒体报道,北京的部分排水系统还有明代的设施,“看海”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以古作新的精神,当然还有它五朝帝都略显森严的帝王文明。
  
  可惜好景不长,“北京看海”就风光不再,在接下来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长沙、武汉等地就再现了内陆城市的海洋景观。这对蜗居在北京的人们来说可说是遗憾,原来,这些繁华的城市尽管并非都是穿着长衫梳着鞭子的皇臣,却都是“穿着西装的农村老表”,它们可能灯红酒绿,光彩照人,但是到了下水道,城市的良心就倍受谴责。
  
  其实,除了“看海”,了解北京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是“看地铁”。往返于北上广等城市的朋友,如果有机会感受这些城市的地铁,就能很容易发现不同的地铁文化。两个多月前,我曾在广州的城中村“蚁居”过一段时间,上下班都是坐地铁,因为人流量大,地铁公司在各个车站安排了专人以维持上下车秩序。这份工作看似平淡繁琐,但却显得很有气派,按说它对人的素质要求不高,属于下岗职工的饭碗,但是这座城市不一样,就是这样一份在世人看来有些低贱的工作,政府也安排了素质很高的人员:他们个个都很年轻,大多三十岁不到,另外,他们穿着统一的服饰,腰间别着扩音器,很有公务员的职业范,乘客若有疑问,向其询问自然是有问必答。另外,因为广州外国人较多,所以每个地铁站的秩序维持人员中起码有一个懂得基本的英语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公务人员,虽大多热情厚道,工作时尽到职业本分,但是敬而不媚,交流时言简意赅,衬托出这座城市的高效作风。广州地铁某些站点偶尔也会安排学生志愿者,但是他们同样给人以“正派”的印象,没有团支书我即真理的正气,也没有学习委员志在必得的高傲,当然,他们的衣服上也没有鲜红的五道杆。
  
  北京则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这里的秩序维护人员,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我起初惊异于这种现象,后来发现大多如此,便排除了他们利用裙带关系获得工作的可能。后来我发现了更多细节,才知道这是北京地铁文化优胜劣汰的结果:这些工作人员身负重任,年轻人难以胜任,当然这不是因为精力的缘故,而是年轻人“为人们服务”精神的欠缺:他们要维护乘客上下车秩序,重复“先下后上”的乘车规则,这还只是列车到站的工作,在乘客进站前的那段时间里,他们远远地招呼乘客进站,重复着“慢点”、“小心点”的提示,乘客若有问题咨询,对方总是前呼后拥,详尽解答,而无论是悉心的指点,还是善意的提醒,整个过程都显得和蔼可亲,充满了母爱般的温暖。
  
  至于他们的穿着,除了工作服黄色的主色调外,臂膀上还统一戴着红色的工作袖标,常常给人以妇女主任的印象。在北京地铁站里,他们事无巨细,把地铁当做一个家庭来运营,他们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和奉献精神重复着极其平常的公共生活规则,事实上,对于北京这座城市而言,这里的工作者有着全国最高水平的生活素质,他们懂得排队候车的道理(事实上,我从未看到有人插队),知道“先下后上”会带来彼此的便利,而且会在下车前询问旁边的人是否要下车,以此获得通融,方便“借过”。更多的时候,在车厢里,这些城市白领手捧书本或者电子阅读设备,利用上班路上漫长的时间学习知识。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座充满了涵养的城市里,无数的秩序维护人员却在暗示着与之相反的判断,他们带给乘客以父母或者保姆的印象,他们的手下则是一群对规则普遍无知的子女,正是这种新型的代际关系,构成了北京特色的地铁文化,也是这座城市呈现给中国社会特殊的政治气候。
  
  无数个上班的早上,我看到地铁站头大伯大妈们手舞足蹈,他们传授着已经历练成条件反射的公关规则,如同政治课一般不厌其烦地重复上演。想必我的反感在有些人看来显得不近人情,人家服务你,提醒你,本是好事,你却不领情。这或许正是中国的人治传统,古时君王贵为天下父母,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假设便是民之愚钝,如今地铁里充斥的父母的说教,以及保姆的无微不至,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我曾和北京的朋友交流,提到为何北京的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大多属于“心宽体胖型”,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直到如今,发现北京地铁里大叔大妈们,才知道这种文化的源头所在。前段时间看报纸,记者报道了一位热心的售票员,她为了缓解乘客们在堵车时产生郁闷情绪,便别出心裁地利用手中的扩音器和手机,播放音乐(过去想必是《爱情买卖》一类的网络歌曲,现在可能换成了境界高一层的红歌了),售票员因此成为优秀典型。我没有调查数据去考察乘客们的反应,但是,毫无疑问,售票员同志还停留在“音乐能产生愉悦”,还停留在“为人民服务”、“服务了就能产生高效”的层次上,她没有去考察子女们的成分,不知道如今的人民已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而父辈们所热爱的红歌,或许正为子女们所痛心疾首。
  
  “来北京看海”让北京的地下良心尽失,然而,那些地铁站台上的大叔大妈们也未必能支撑起这座城市的地下面子,恰恰相反,如同年代久远的排水系统,他们的嘘寒问暖也已显得过时,因为他们所悉心照料的“子女们”,已经学会了自我保护,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习惯了公关生活规则。只是,父母们仍然坚信子女是调皮的,是需要调教的,他们站在站台上,与地铁安检边的武警一道,防止那些不听话的子女扰乱秩序。
  
  这是生活的一角,在更广阔的社会中,还有更多的大叔大妈,他们和公仆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保姆型政府,在大叔大妈们无计可施的时候,武警们便会脱颖而出,毫无疑问,每一个保姆型政府的背后都夹杂着一个武警的梦想,而这才是让子女们不寒而栗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