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记谱法口诀:《孙子兵法》与中国和平统一战略刍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02:30

《孙子兵法》与中国和平统一战略刍议

杨立宪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但其中最为称颂的与其说是战术思想,不如说是战略思想,即着眼于涉战全局的战争观。正如有些研究者所说,“《孙子兵法》是战略理论的宝库,是研究战争艺术与战略指导不朽的经典”①“不仅是一部军事名著,更是一部融政治、经济、外交、哲理思想为一体的综合性佳作。其中的战略思想已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以外的许多领域。甚至可以说,人类一切有关斗争谋略的行动,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归宿”②。有的学者甚至将其直译为“战略学”③。笔者对此说法颇为认同。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博大而精深,以宏观视之,似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战而胜。孙子认为,在与敌方周旋时,用计谋不战而胜是最佳方案。《谋攻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2)非危不战。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而应“君慎之,良将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攻城之法为不得已”。(3)战必全胜。孙子认为,战争之事太重要,因此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要比较“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以此知胜负”。他还认为,谋攻之法,要“知彼知已”,“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以正合,以奇胜”,“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通九变之地利”,造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之势,“致人而不致于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等。

过去有些研究《孙子兵法》的文章,似过于强调其不战而胜的思想,而对其战必全胜的思想有所忽略,容易使人产生孙子是“惟和平主义者”的错觉。但以笔者的研析,《孙子兵法》其实是二者的统一论者。孙子主张“安国全军”、“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也看到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战争之不可避免,故殚精竭虑将其一生对战争与战争规律的观察研究写成《孙子兵法》一书,用以指导后人在不得不战时如何打胜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和平统一战略,可知完全符合《孙子兵法》之基本精神与战略精义。

中国的和平统一战略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的、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指导方针。其要点包括: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海峡两岸的敌对状态,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全面通邮、通商、通航,以“一国两制”模式作为港澳台与祖国大陆的政治统一方式等。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叶九条”,1983年6月邓小平同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谈话时提出的“邓六条”等,确立了这一战略方针的基本架构;香港、澳门“基本法”的相继制订与通过,既是对其的充实与具体化,也是对其先行在港澳贯彻实施的立法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迁,1995年1月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其中首次明确提出统一可分两步走的思想:“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提出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中共的和平统一战略方针。随着港澳相继回归,“一国两制”方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中共和平统一战略开始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胡锦涛当选中共总书记后,相继就对台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三个凡是”④和“三个只要”⑤。今年5月17日,鉴于“台独”势力执政、台海局势日益复杂、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局面,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发表声明指出:坚决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如果台湾当局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今年9月刚结束的中共16届4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重申:要继续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八项主张,促进两岸人民往来和各项交流,切实做好台湾人民工作,努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和阻止外国干涉势力插手两岸事务,坚决粉碎一切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简言之,目前中共的对台政策就是“争取谈,准备打,不怕拖”。

综观上述内容可知,中共制订的和平统一战略方针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以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作为最高及核心利益。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否完整统一独立,不仅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它的安全与尊严,故是攸关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台湾自古属于中国,近代虽历尽沧桑,但最终于1945年回到祖国的怀抱;迄今为止,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是得到两岸各自的最高法律和国际法确认的,也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因此,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中国人民自动将自己的神圣领土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割出去。也因此,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蒋氏父子到中共四代领导人,无不把实现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来追求,矢志不渝。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统一,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允许有什么‘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坚决反对‘台湾独立’。”⑥江泽民在1995年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⑦今年“五一七声明”更加明确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加神圣。”

二、以和平统一作为主要方式和基本方针。从主观上看,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孙子兵法》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中国大陆的执政者,中共以“三个代表”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自然涵盖了代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内,故在对台政策上,只要可能,和平统一当是优先的选择;通过政治谈判、开展交流的方式,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化解误解,进而求同存异,互助互利,逐步实现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方位整合,自是上上策。其次,大陆自1979年后纠正极左路线,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环节,中共16大更提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自然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与周边国际环境来保障。从客观上看,台湾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已得到国际法的确认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承认,世界唯一超强美国也反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从而极大地压缩了“台独”的生存空间。因故,追求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是现阶段中国大陆第一和最基本的选择。

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海外及国外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大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来达成统一目标?简言之,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中国统一大业的艰巨性所致。希腊古谚说:“要想和平准备战争”。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曾说过:“只有我们胳膊够粗的时候,才不会去用到他们。”⑧中国古训也强调:“止戈为武”。这说明和平与武力的两手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没有以武力及综合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呼吁是一句空话,没有崇尚和平的道义诉求,武力也很难达到最终目的。大量古今中外的争端解决事例证明,和平手段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仅有和平的一手,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历史上曾数度遭受外国的入侵,当代仍有国际反华反共势力觊觎染指插手,内部台独分裂势力里应外合推波助澜,千方百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加之国共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等。正因为看透了这一点,邓小平在世时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能承担这么一个义务: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来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手捆起来,反而会妨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这个良好愿望的实现。”“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做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⑨现阶段台湾问题较之邓小平在世时更为复杂,因为台湾大权已由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掌,“台独”已由意识形态层次的主张变成现实的威胁,两岸关系正处于极其危险的边缘,这种情况使得中国大陆没有退路,不得不加紧进行和平手段以外的第二手准备。但即便如此,大陆仍是以“争取谈,准备打,不怕拖”三种选择作为全方位的应对之策。

所谓“争取谈”,即着眼于大多数善良的台湾同胞,着眼于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统一目标,着眼于争取时间把握机遇、抓主要矛盾、优先进行大陆内部的建设与发展,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来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不到和平的希望穷尽不言放弃,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准备打”,是在和平希望穷尽后的最坏打算,也是力争“战必全胜”,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所谓“不怕拖”,是指在台湾当局不改变现状、不强行就主权问题与大陆摊牌的情况下,和对方“磨”、“拖”的第三种做法;这种做法虽不让各方满意,但却是不得已下各方所能勉强接受的最好选择。总之,这三句话九个字的精髓,既使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占领了道义的制高点,又能紧抓住战略上的主动权:“争取谈”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和两岸人民的和平愿望,有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同情;“准备打”是应对万不得已时的被动积极选择,目的是维护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核心的国家利益;“不怕拖”则表明要千方百计争取时间建设发展壮大自己,力争在时间的较量中累积不战而胜对手的筹码。

 

综上所述,应该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孙子兵法》中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具体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上,必须进行和、战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追求和平统一,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切忌犯急躁情绪,“怒而兴师”、“愠而致战”;另一方面则要做最坏的打算,要有万不得已时不惜一战、“战必全胜”或“以战逼和”的充分准备;但即使是“准备打”,也应穷尽“伐谋、伐交”等各种非战争手段。如此,才能确保中国和平统一之战略目标的达成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