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格栅板 复合滑型:南海问题的是非曲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26:27
南海问题的是非曲直

储召锋 

    

    近期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动作频频,使南海问题形势陡然严峻。6月13日,越南在南海局势非常敏感的时刻进行了实弹演习,使形势继续升温。与此同时,菲律宾官方竟宣称要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大有与越南呼应之意。而在越南、菲律宾的背后又或明或暗地闪现着美国的影子。对以上事件,中国外交部已多次发表声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相关国家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何谓南海问题,最近南海争端为何频现呢?

                           控制海上咽喉的战略水域

    南海问题主要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等六国七方就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南海诸岛是南海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沙群岛海域面积达360多万平方公里,是范围最大、岛礁数量最多的一组大群岛。作为世界海运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9成左右要借道南海航线。美国要在全球控制的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这3个都在南海附近。南海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可借孙中山先生的话一言以蔽之“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且不说富盛的渔业资源,南海拥有储量极大的油气资源。据统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30亿- 300亿吨,约占中国石油总储量的1/3;其中南沙群岛的油气储量就达200亿吨,因而有“第二波斯湾”之称。近年来,科学家又在南海探测到大量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储量相当于中国现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一半,并有望在2015年实现试开采。这一发现使南海这片本不安静的海域再次引起世界关注。

                             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此我们不仅有史可考,更有法可依,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千里石塘”、“千里长沙”,或“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铭》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明代南沙群岛隶属于海南卫,中国海军多次在这一带巡逻,并将该海域列入海军防守范围。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于1946年从日本手中收复南沙群岛,同时举行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包括举行接收仪式和派兵驻守,绘制南沙群岛地图,重新命名南沙群岛及其群体和个体的名称,编写和出版最早的南沙群岛地理志。1947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从而在现代国际法上完全确立了中国对这一群岛的主权拥有。
    从国际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南沙群岛亦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相关国家在历史上也予以承认。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明确不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其境内。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例如,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1962年由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亲笔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毫无疑义的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争端始于20世纪60年代

    南海争端的出现有一个历史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争端。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提速,加上南海油气资源相继被发现,南海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先后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进而提出领土主权要求。令情况更加糟糕的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署加剧了许多国家间业已存在的海洋争端,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圈地运动”和海洋纷争,因为公约规定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南海周边国家据此不顾中国历来主权,单方面宣布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或划定大陆架,加速侵占我南海海域主权的活动。目前在南沙群岛189个已命名的岛、礁和暗礁、暗沙中,有43个分别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占据,其中越南占据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9个岛礁,马来西亚占据5个岛礁,中国大陆有效控制的岛屿仅有7个,中国台湾控制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此外文莱也对中国的南通礁提出主权要求。
    本着和平妥善解决领土争端的原则,一直以来,中国政府怀着莫大的宽容,遵循“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处理南海问题的指导方针,中国政府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合作开发共享南海资源。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南海问题的解决朝良性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由于南海问题相关文件对南海当事国缺乏实质性约束,“共同开发”原则非但未能如我们所愿,还呈现“争议不断、共同开发不包括中国”的不利情势。现实情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加速在南海开采石油,其在南海钻井多达1000多口,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能源和经济损失。南海周边一些国家撇开中国提出的合理建议,加紧对岛屿实际控制,加快“主权”固化、独立开发的步伐,它们在南海已然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的于我不利局面。

                             外力介入让问题更加复杂

    近年来,奉行务实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东南亚国家,一边乐此不疲地分享着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巨额红利,另一方面又企图借重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空头支票”,以期削弱制衡中国经济快速反弹步伐和地区影响力,背后更怀有惧怕崛起后的中国主人“收回”其非法据有领土的贼心。在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权势结构加速演变,美国全球战略重心逐步东移的进程中,在南海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上任后撕下以往所谓中立主义的“遮丑布”,政治立场明显偏袒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各方。美国通过强化与南海争端当事国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关系,提升在南海区域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存在,企图通过介入东南亚事务和插手南海问题阻遏中国的和平崛起,护持其地区霸权。
    中国政府一再表示愿同争议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规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也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需要强调的是,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之间的问题,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只能使局势复杂化,凸增解决问题的难度,东盟国家想必也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间的争议。反之,任何国家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或强力措施,侵犯我南海主权的做法都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所坚决不能答应的。
    早在15世纪初,“七下西洋”的郑和就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于海,危险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郑和的观点在今天越发显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世界秩序整合步向深入的今天,海洋疆域的维护与海洋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关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维护南海权益的行为也正如其航道曲折、波谲云诡,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坚定。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7期,摘自2011年第7期《环球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