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膜能揭下来重贴么:旧时公众狂欢节——丰富多彩的苏州庙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16:26

[主题] 旧时公众狂欢节——丰富多彩的苏州庙会

[主讲] 王燕

[时间] 2011年6月13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一、庙会的由来
  现代科技的发达,生产力也越来越发达,这使现代人感觉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人对神灵的依赖越来越弱。很多现代人认为自己的幸福与不幸是自己或者别人造成的,与神无关,所以不去神保佑自己。天灾人祸发生时,现代人很少会去求神来解除灾难。因此现代人大都不敬神求神拜神也不会酬神谢神。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交通发达、信息丰富到爆炸的时代,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的时代,交通与信息的快速便捷使我们的交往、购物、娱乐、做生意等越来越少地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但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交通不发达,信息与商品流通的速度都很慢,人们交往也不那么便利。更突出的是生产力不发达科技不发达,有很多事情都不是人自己能够掌握的。最典型的就是要靠天吃饭。所以旧时的人们就信神敬神,求神来保佑自己,自己的心愿达成后就要谢神酬神。
  这样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就聚在一些供奉着神灵的庙宇周围,举办庙会,上香、演戏、做其他表演,酬神谢神,同时也做生意、买东西、走亲访友……这就形成了庙会。
  二、庙会的类型
  庙会按照出会的方式分为坐会和迎会两种。坐会就是在固定的庙宇周围举行仪式和其他商贸娱乐活动。迎会就是要去迎神,举行迎神的活动。比如太仓七夕节在织女庙举行庙会,就是要在晚上去迎织女的。庙会按照举办的时间是否固定,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绝大部分庙会都是固定时间举办的,而且具有“三固定”的特点,就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举行固定的活动。不定期庙会又被称为“难会”,一般是发生了很大的天灾人祸以后而举行的,如发生了连续大旱,蝗灾,瘟疫等,地方上就会举行难会,来求神谢罪,求神来怜悯或者帮助来解除危难。当然在灾难解除后,也会举行酬谢的庙会。
  三、庙会的类型
  庙会的核心是祭祀神仙,历史上苏州的庙会从所祭祀的神来分,可以分为四类:
  1.祭祀信众普遍广泛的经典神的庙会
  经典神是指被佛道等宗教列为神的神, 如佛教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道教的吕洞宾、财神等,每逢这些神的生辰或者重要日子会在供奉他们的庙宇举行庙会,这类神信众广泛,祭祀他们的庙会在各地也很普遍。如释迦牟尼生辰、观音菩萨生日举行的庙会,道教的吕洞宾生日举行的庙会。
  在我国有一种特殊的神,他们既可以算是道教的神,也可以说是地方的神,那就是“土地与城隍”。古代每个地方都有护佑一地百姓平安的地方神,相当于阴间的地方最高官。乡村一般是土地,城市就是城隍。因此每个城市都有城隍庙。城隍一般都是由为本地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贤死后来担任。城隍作为神都是被追封的。苏州的城隍据说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古代人们认为城隍对一地的平安很重要,所以地方官上任后,一定要去祭拜城隍。每年都要举行城隍庙会。苏州以前的三节会,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祭拜城隍,是以城隍庙来作为出会的起点和终点的。
  2.祭祀行业神的庙会
  历史上苏州经济发达、行业分类细致,各行都有自己供奉的行业神,以祭祀行业神就形成了很多庙会。比如虎丘山一带,历史上多以种花为生,所以有花神庙。每年二月十二花神生日就要举行花神庙会。吴江盛泽历史上丝织业发达,养蚕业在百姓生活中极为重要,供奉蚕神,每年小满时节,就会举办小满会来酬谢蚕神。
  3.祭祀地方先贤的庙会
  古代,一些对地方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先贤,或者非常有能力、品德特别高尚德行特别感人的人死后(感动中国、感动苏州),会被封为神,他们往往在当地百姓心中具有了某种神力,(就是他们很亲切,土生土长),所以地方就会给他们立庙或祠来祭祀供奉他们,这样就会有庙会,比如苏州的乡村普遍供奉着猛将神,是保风调雨顺丰收的农业神,所以每年各地都会举行猛将会。还有张家港的金村,就供奉着抗倭牺牲的金七,每年在他去世的农历四月初八举办庙会来祭祀他。这些地方神的庙会,往往在本地被称做XX老爷会。
  4.动植物神或具有邪力的神的庙会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极其多样,被称为“无万能之神,有万神之能”。民间的信仰极其繁多一些动植物也被赋予了神力或者魔力,受到了人们的崇拜。苏州地处水乡,盛产荷花,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仙子生日,所以以前在黄天荡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会有祭祀荷花仙子的活动,很多人聚集在那里游玩赏荷花,还会划龙舟,而且相传这一天往往会下雨,游人兴尽而归时,多赤脚行走,所以有“赤脚荷花荡”的民谣。我国民间信仰中动物崇拜最典型的就是龙的崇拜。龙也可以被视为雨神,每个地方都建龙王庙,保风调雨顺。干旱的时候要祭祀龙王求他降雨。还有一些动物如蛇、蝗虫因为会给人带来灾难等都会被奉为神。还有一些邪神,以前的人们也不敢得罪,生怕得罪了,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所以也要供奉,贿赂,让他们不要兴风作浪。如果发生了瘟疫,肯定要去祭祀瘟神的,要送瘟神。
  三、庙会在传统社会里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庙会的时候发现,参加庙会对很多成年人来说就是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对很多离开故乡的人来说,就是故乡最真切的象征之一。比如很多苏州人讲起自己的家乡,会说我们小时候都要轧神仙的。
  庙会的起源都是对神的信仰,核心是信徒们在拜神、求神、娱神。但是为什么很多根本没有这些神佛信仰的人也那么喜欢去逛庙会,那么怀念庙会呢?那是因为庙会不仅寄托人们的精神信仰,还满足了百姓的很多世俗的需要.以前商品经济不是很发达,庙会都有市场,人们可以在一起交换商品,赚钱。庙会上有很多有趣的文艺表演、杂耍,可以让人们娱乐。更重要的是庙会上要出会,很多人可以参加出会的队伍,自己去表演,自娱自乐,而且很多庙会是逾越了上下男女老幼的界限的,人们的感情与精神需求在庙会中得到了释放宣泄,可以说是一场全民的狂欢。
  所以我们说庙会是以信仰为核心的综合的文化现象。庙会具有以下的功能:
  1.敬神求神娱神酬神
  庙会的核心活动是神仙信仰,求神保佑,求神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要让是神高兴,要娱神。愿望达成以后,就认为是神的帮助护佑,要还愿,要酬谢神。所以庙会活动中的一个非常虔诚庄严的活动就是香会,就是给神上香上供品,或者出香火钱,祈愿还愿。香会一般都有严格的仪轨,这些仪式举行的时候,人们都是非常虔诚的,不敢有一丝马虎,生怕冒犯了神,神会降罪于他。所以在庙会举行的时候,社会治安非常好,不会有偷盗之类的事情发生,人们也都会互相谦让、一派祥和。就是因为即使不大信神的人也怕自己举止不当冒犯神灵。
  为了让神高兴降福祉给信众,信众除了上香,还会做其他的事情。首先是要给神像妆新。苏州民间一般叫作“妆菩萨,妆老爷”,逢重要的年份经济条件又允许,会给神像妆金,就是贴金箔或者抹金粉。平常年份或者经济条件不佳,也会给神像穿新衣服,全身刷新的颜料,装饰一新。很多庙会还会把神抬着去巡街出会,所到之处,百姓摆香案迎奉。还有一些庙会,则是在庙前演戏,跳舞,表达对神的虔诚之心。苏州旧时的庙会上,还有一种很特殊的酬神求神的活动,就是挂臂香锣或者臂香炉。就是在手臂用铁棍穿过手臂,手臂上挂上锣敲打,或者挂上燃烧着香的香炉。这种仪式,一般是家里有人病重来神保佑痊愈。或者是前一年的愿望实现,家人病好以后来表达谢意。都是非常虔诚的信众所做的。现在还挂,但是不穿肉了。
  很多人上过香、拜过神以后,就会很安心,觉得自己对神表达了虔诚敬仰,神一定会保佑他的。这是庙会对民众信仰的一种满足,也使他们获得了很大的心理安慰。在传统社会里,这对人心理的安定很重要。
  2.庙会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舞台。
  在庙会中,人们在娱乐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得到了娱乐。这是因为娱乐神的那些演出节目都是人自己喜欢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庙会一般都会有盛大的出会活动,抬着供着老爷菩萨神仙神像的轿子,后面跟着仪仗的队伍,之后有很多表演的队伍。这些出会的队伍走到哪里,人们都要避让的,地方官员甚至朝廷命官也不例外。而且在出会的队伍里往往有很多很滑稽的内容,其中有些就是讽刺那些权贵时政的,比如跳加官,就是一个人扮作县官丑态百出,很有讽刺意味。还有一些人扮成赌徒、刽子手、鸦片鬼,还有的男扮女装,做出很多荒唐滑稽的动作表情打诨插科。这在等级森严娱乐手段很少的传统社会里都是平常不大容易看到的,而且还是可以免费看到的,因此自然会让老百姓感到莫大的开心与快乐,他们平时的一些不满忧愁也会得到释放。庙会期间每个人都是娱乐神的一分子,他可以参与活动,可以在出会的队伍里抬轿子、当衙役、扮演一些角色表演节目,或者就干脆跟着队伍走,总之人们只要在出会的队伍里走,就会觉得很荣幸,当然就会非常热衷于参加庙会,那么多开心的人聚在一起,就成了一种全民的狂欢。
  3.庙会是加强人际交流的平台
  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交通不便、上下有别、男女有别等原因,人与人的交流受到各种限制。但在庙会举行期间,对以前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节日。人们会借庙会这个机会走亲访友。举办庙会的地方的当地人都要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感情思想。对小孩子来说,庙会让她们大开眼界。而对年轻男女来说,庙会也是他们结交朋友寻觅意中人的绝好的机会。对行动受到很多限制的未婚女孩来说,庙会可以不仅可以让她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还可以让她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容貌、才智,有时候还可以让她们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所以庙会上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而且是自己做的衣服,女孩子们都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好吸引男孩子们的注意。以前的小说或故事里,好多男女私订终生或者私奔的开头都是在庙会上一见钟情。
  4.庙会是商贸活动的重要平台
  传统社会里,商贸活动不会天天举行,多是在固定的天数赶集,而且商品种类也多有限。但庙会多半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市,被称作庙市。在庙市中进行商贸活动的不仅有那些专门的商贩,还有很多就是本乡本地的人,把自己生产的东西拿出来交换。庙会上的商品往往种类齐全,除了必不可少的敬神的香烛之类外。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商品都可以在庙会上看到买到。所以庙会对很多商贩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绝好商机,对贩卖香烛、玩具之类等的商家来说,在庙会中的收入占到一年总收入的大部分。可以说庙会给很多人解决了生计问题。其中也包括乞丐,庙会上乞丐会非常多,不仅因为庙会人多,还因为庙会期间人们都有向善之心,心情也好,自然对乞丐会格外垂怜。 
  5.庙会是很多民间艺术的载体
  庙会举办期间,为了娱神,组织者会请一些有些名气的戏班子、乐班来表演戏剧、曲艺、音乐、舞蹈。还有一些表演团队,耍把卖艺的,也抓住庙会这个时机来表演节目,赚取钱财,维持生计。还有一些民间的艺人,他们不为钱财,只为了娱神娱众,展示自己的才艺,所以也会在庙会上表演节目,从观众的掌声喝彩中得到满足。庙会期间,很多手艺人会出售自己的手工艺品,比如刺绣品、各种摆设、孩子们的玩具、泥人等等。很多民间艺术就是靠庙会保留下来的。尤其是舞蹈、竞技、杂耍之类的。比如苏州的挑花篮、跳加官、抬阁、摇快船这些民间表演艺术以前都不是经常表演的,大都在庙会举办期间才能看到。
  四、苏州历史上的重要庙会与现今的庙会
  历史上苏州的庙会极其丰富,可以说每个月都有,每个地方都有。而且活动丰富多彩,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庙会。这当然与苏州地方的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有关,同时也与苏州的民间信仰丰富发达有关。
  历史上苏州庙会规模盛大影响巨大的庙会主要有:
  1.三节会:
  在传统社会里,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十月朝,苏州城都会举行以城隍庙为中心的三节会,规模盛大。三节会上会举行盛大的出会巡街活动,州城内一府三县约有三十多个土谷神像,出会那天都要聚集在城隍庙。抬着城隍老爷从城隍庙出发经山塘到达虎丘,然后再回到城隍庙,出会分为水陆两路,队伍逶迤数里,有各种表演,庙会的仪仗就如官衙老爷出巡,队伍首前有差役鸣锣开道,内外执事扛着“肃静”“回避”以及写着老爷职官身份的御牌,后跟“四军夜”即庙里的皂隶(由衙门差役乔扮),一个拿写“捉”字的竹牌,一个手拿链子和手铐,双脚都要横走,有“红礼班”即刽子手。红礼班人员敞胸凸肚,若有肉店老板人员扮演的,则称“荤肚皮”,若是水果、豆腐店的人员主扮的则称“素肚皮”,身体赤膊,穿着小马甲,肚脐上贴膏药,头上插一根野鸡毛。出会队伍中有乘在轩轿内的城隍二老爷(大老爷不出堂的),由8人抬着,还有神马、神船备用相随。跟随的善男信女手持板凳,板凳上绑着木鱼、云磬,边走边敲边念词,念完一段要跪地叩拜,这称为“拜香”。还有若干名还愿者穿红衣红裤,披发加铐,扮作犯人,示愿作神灵的阶下之囚。有些欲求神灵赦免者则将百余斤的大镗锣和数十斤重的铁香炉用钢针穿挂在手臂上(也有挂石锁、锡烛台)。他们每走几步就敲一次,每次十三锤,这称作“臂锣”、“臂香”,表演者面无惧色和疼痛状,奔走自如,锣声震耳,使人惊心瞠目。除此,队伍中还有众多的民间杂技、文艺表演,还有抬阁,就是四到八名壮汉抬着一只方形或长方形的木台子行走,台面上由孩童扮作一出出戏曲人物的特定造型,有《劈山救母》、《目莲救母》、《火烧红莲寺》等,还有“站高肩”,即扮演者被专用竹竿等捆绑在一壮汉肩上而在队伍中行走。另有高跷表演,高跷者组成《唐僧取经》、《八仙过海》等,还有民间乐队,有笙、箫、笛、琵琶、弦子、二胡、月琴边弹奏边行走,还有杂耍、使刀、枪、棍、叉等。另外还有工艺八宝箱队伍、托罗手队伍等,展示一些工艺品及鲜花等供品。
解放后,三节会停止活动。
  2.上方山庙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的信众会到上方山顶,焚香膜拜,或“借阴债”,或求子求福,或求医求寿,热闹非凡。 
  上方山庙会最突出的活动就是“借阴债”。 上方山原有五通神庙,香火鼎盛农历八月十八夜,月亮东升时分,有巫婆焚香拜神,扮五通老爷上身,显示法力无边。庙里,借债的人依次供上香烛钱粮、斋献供品,叩头默祈。这时巫婆在旁边开出条件,借者接受条件后就从桌上取下四只纸制小元宝,带回家中放在家堂内,隔几天后,若元宝没有走样,说明已经蒙允借贷;若元宝已经瘪掉,则说明没有借到。而所谓借阴债,并非真正从五通神庙中借到钱,而是指神会在暗中相助,使你日后财运亨通,发家致富。 
  借了阴债之后,如果真的发迹了,每逢朔望都要在家烧香拜神,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还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向神偿本付息。如果本人死了,子孙仍需继续“清偿”。所以,苏州又有一句歇后语,叫“上方山的阴债-----还不清”。
  上方山庙会的另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看“石湖串月”,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看串月的时候,石湖上会有很多船只,不少船上会表演节目,其中非常吸引人的就是表演船拳。“石湖串月”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有摇船高手摇着快船,把钢叉从桥洞这边飞过桥面,越过热闹的看客的头顶,待船到桥洞那边正好接住,好像把那些倒映在湖上的月亮也串了起来。
  清康熙年间,苏州巡抚汤斌为了防止苏州人利用结社赛会图谋不轨。他亲自拆掉了五通神庙。从此,迷信的“五圣作祟”煞住了,但游石湖,看串月保留至今。
  3.轧神仙庙会
  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生日。这一天,吕洞宾要化身下凡,来点化世人。衣衫褴褛的乞丐、挑夫走卒、香客游人……总之,这一天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因此大家都要到神仙庙去进香,在人堆里挤来挤去,希望“轧”到神仙,沾上点仙气,消灾祛病,益寿延年,交上好运。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庙来。商贩们也趁机赶来做生意,于是每至其时,以神仙庙为核心的苏州阊门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盛大的庙会。
  轧神仙期间,福济观内要举行道教法会—打神醮,中医界和药界要祭祀被他们奉为祖师爷的吕洞宾,会有医生在天医院义诊,百姓可以求免费的仙方,还可以低价买到方药。庙会期间有花市,老百姓多会买花回去。庙会上汇集很多民间手艺和各类小吃与日常用品,而且花草、小吃等多以神仙命名,如神仙花、神仙草、神仙糕等。轧神仙庙会以轧为特色,体现了全民狂欢的特点,所以自宋代以来八百多年来一直未曾中断,文革期间也照常举行。
  现在苏州的庙会急剧减少,即使活动,也盛况难再。但近年来,有不少庙会恢复了活动。在苏州的乡村中,张家港的金村庙会近年来规模盛大,而且突出体现了民众自发的特点。
  4.金村庙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以张家港金村的永昌寺为中心会举办庙会。金村庙会它始于宋代,起初以纪念释迦牟尼生日为主要活动。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后,为纪念本地抗倭民族英雄金七,设立“出会”形式,并且增加了祭祀金七的内容。庙会延续了数百年后于1957年停止。1995年金村庙会再次得到恢复。。近年来,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例如2008年的金村庙会 “出会”时有35个民间组织与表演团体,参加表演的总人数有785人,传统的调龙灯、舞狮、荡湖船、挑花篮、打莲湘、坐花轿、太保轿、抬表亭、抬台阁、民乐合奏、威风锣鼓等37种民俗文化融于一炉,表演队伍首尾长1公里,在金村集镇大街和周边乡间大道上,行程10公里,浩浩荡荡,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沿路群众放鞭炮相迎。金村庙会的兴盛体现了传统庙会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