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淑慧 狂野鸳鸯:国际新闻 2011-7-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21:16
国际新闻
国际热点
1.埃及推迟议会选举
2.智利上演枕头大战
3.德国扣押泰王储飞机
4.印尼学校爆炸一人亡
5.巴西民航一客机坠毁
6.美议员拿枪对准记者
7.日本对华援助仅微减
8.奥巴马竞选筹款领先
9.俄将着手打捞沉船
10.泰大选再生变数
波兰“兽父”强奸女儿多年并生两子 获刑12年阅读原文

来自:腾讯网  4小时前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中广新闻网”14日报道,波兰一名“兽父”强暴女儿并与其生下2名儿子,被女儿告发,遭法院判处12年徒刑。
据悉,这名47岁的波兰男子叫巴图斯克,被控长年控制及强暴女儿,导致女儿生下两名男婴,他却强迫女儿把两名男婴丢弃在医院。
这起乱伦事件于2008年曝光,当时他的女儿年仅22岁。法院在今年完成案件调查及审判,宣布判处巴图斯克12年监禁。
据报道,在庭讯中,巴图斯克声称,他女儿主动要求跟他发生关系,但法官认为他在说谎,因为这起性侵案,就是他女儿揭发出来的。
相关热词:波兰文化今秋集中来波兰中部两电车相撞波兰诞生最窄房屋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15/000442.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纽约8岁男孩从夏令营返家途中遇害 尸体遭肢解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9小时前

嫌疑人阿伦

遇害男孩利比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坐地铁的最后一节车厢;如果迷路了,记住要找穿制服的人问路;一旦遇到危险,大叫。
美国纽约警方11日接到报案,一个名叫利比·克莱茨凯的8岁男孩在从夏令营营地返家途中失踪。那是他第一次获准独自走路回家,父母迟迟没等到他归来。
12日,警方找到了失踪的男孩,但他已遇害,惨遭肢解。
惨案发生在纽约一个号称最安全的社区,令许多美国家长震惊。
失踪
第一次独自回家 父母没能等到他
利比一家住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犹太教哈西德教派聚居区,当地获称纽约最安全的地带。
利比这个月底就满9岁了。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他央求父母,11日夏令营结束后,自己步行回家。
父母有些担心,但又想鼓励儿子,于是提议利比自己先走一段路,母亲在一个街角接他,然后一起回家。
怕他记不住,8日,父母特地陪利比沿那条路线跑了一遍,反复交代他“数七个街区就到了”。
11日下午,母亲在约定的街角没有等到利比。
当晚,父母报了警。
警方从11日晚开始,对附近街道进行地毯式搜寻,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并给出6位数字的悬赏金。
利比一家所在的社区自发组织了3000多人,协助寻找小利比。
线索
迷路求助陌生男子 被带上轿车
警方在调看街头监控录像时,找到了案件突破口。
画面显示,利比失踪前,曾和一名陌生男子在街头对话。两人随后来到一家牙医诊所门口,男子进去了约7分钟,利比在门外等。男子出来后,利比随他进了一辆棕色的本田轿车。
诊所牙医回忆,当时确实有一名男子进来,给一个病人付账。
调查人员在诊疗记录上查到了“莱维·阿伦”这个名字,将他锁定为犯罪嫌疑人。
纽约警察局局长雷蒙德·凯利分析,利比当天应该是迷路了,向阿伦问路,随后跟随后者上车。阿伦还涉嫌绑架儿童。
现场
冰箱里发现血淋淋的凶器和腿
警方立刻赶往嫌疑人阿伦的住所,距离利比一家不远,同在一个社区。阿伦与父亲和叔叔住一栋楼,所住房间位于顶楼。
警方12日凌晨2时40分抵达住所,房门半开着。
“孩子在哪里?”警察问。
阿伦点了点头,朝厨房方向示意。
调查人员在冰箱门把手上发现血迹,拉开门,里面是血淋淋的刀和砧板,以及男孩的腿。
阿伦承认自己杀害并肢解了男孩。“外面现在都在找这个男孩,我很慌,就把他杀了”。他把尸体的其他部分装进手提箱,丢在附近一个垃圾箱里。
阿伦已被警方拘捕,受到二级谋杀罪指控。
警方说,没有发现遇害儿童遭性侵犯的证据。他们正在调查阿伦的作案动机,同时调查他是否有精神病史。目前看来,除一次在公共场所小便遭法庭传唤,阿伦没有其他犯罪记录。
嫌疑人
平日少言少语 前妻说他喜欢小孩子
现年35岁的阿伦生活在纽约,在住所附近一家五金店上班,曾当过保安。同事沙曼·克雷默说,阿伦平时不爱说话,“来去无声”,12日他照常上班,“看似心里有事”。
阿伦与遇害男孩的家庭一样,是犹太教信徒。他与前妻德博拉在一家犹太教相亲网站结识,2006年结婚,共同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生活。2007年,两人因性格不合离婚,阿伦返回纽约,德博拉留在孟菲斯。
听说前夫涉嫌杀害8岁儿童,德博拉表示“难以置信”。她说她认识的阿伦生性腼腆,喜欢小孩子,爱音乐、爱唱歌、爱看选秀节目《美国偶像》。
阿伦的一个女邻居回忆,阿伦曾经试图引诱她的儿子上他的车,不过后来没发生什么状况,她也就没多想。惨案发生后,这个母亲感到后怕。
警长凯利说,这起事件“是所有父母的噩梦”。他推断,阿伦可能“完全随机”地选中小利比下手。
葬礼
8000人来送行 “我们不愿记起他是怎样离开的”
利比的遗体被交还给他的父母。利比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有4个姐妹。
13日晚,家人根据宗教习俗为利比举行葬礼,将他下葬。
8000多人前来为小利比送行,包括许多从新闻中得知利比的遭遇而赶来的纽约人。
利比的父亲说:“感谢上帝把他带给我们。和他一起生活的9年,是我们最美好的时间。”
一个犹太教哀悼者伤感地说:“失去他,就像失去了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痛。他是我们每个人的孩子。”
一个前来追悼的母亲辛西娅说:“我们不愿记起他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但我们永远记得他曾天真无邪地来过。我们爱他想念他,也保佑他的家人。”
警钟
美国父母:尽可能接送孩子 还要让孩子牢记“路上原则”
小利比的遭遇震惊了布鲁克林区的居民,也让纽约市乃至美国其他州的家长再次审视孩子的路上安全问题。
在美国,该不该让孩子独自上学放学是许多父母纠结的问题。因为一提到这个问题,美国人大多会想到两起“教训”:
30多年前,6岁的曼哈顿男孩艾坦在独自上学路上失踪,至今仍是一桩悬案。
20年前,加利福尼亚州11岁的女孩杰西·杜加尔德独自上学,在离家不远的车站等校车时遭绑架。绑匪将她囚禁在自家后院长达18年,多次强奸她,逼她生下两个女儿。
出于安全第一的考虑,多数美国家长选择保守,开车接送孩子,或者至少送到校车车站。而一些大胆“放养”孩子的家长被视为另类(本报2009年9月15日22版曾报道)。
《纽约时报》13日说,看了小利比的遭遇,不少家长对自己曾有过的麻痹大意感到后怕,称应尽可能做到接送孩子,平时要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路上原则”,真到万不得已需要他们独自出行的时候,不至于慌了神。
这个“路上原则”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坐地铁的最后一节车厢;如果迷路了,记住要找穿制服的人问路;一旦遇到危险,大叫。(本报综合报道)
13日晚,8000多人为小利比送行。
相关热词:美国经济继续低迷美必须确定债务上限美发生枪击案7人亡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15/052122817193.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默多克旗下报纸被指派黑客入侵色情博客邮箱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5小时前

“单向思维女孩”作者玛格尼斯称自己的邮箱遭到英国媒体非法入侵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5日报道,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英国报纸丑闻越揭越多,连《星期日泰晤士报》也牵涉其中。两名英国女性色情博客作者声称,该报用“木马”黑客程序入侵她们的电邮,偷取数据。
据报道,声称遭到入侵的,包括涉及性内容的博客“伦敦应召女郎日记”作者玛兰蒂,以及“单向思维女孩”作者玛格尼斯(见图)。其中前者的博客内容曾被改编成大热电视剧《应召女郎的秘密日记》。两人指责《星期日泰晤士报》使用非法手段,“黑”入她们的邮箱。
据悉,玛兰蒂当时是用笔名撰写博客的,2005年,她登入笔名专用电邮时,收到《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的电邮,附件试图自动启动,幸好保护程序成功挡住。她表示,当时外界对于博客作者真正身份十分感兴趣,于是该报记者试图用黑客程序取得数据。
《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言人则否认上述指控。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10715/082310153268.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记者揭露《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4000人受害阅读原文

来自:腾讯网  11小时前

一名英国抗议者戴着默多克的面具,抱着形似卡梅伦的提线木偶在英国议会前抗议窃听丑闻。图/人民图片
他的一篇报道揭露一家百年小报窃听遭劫女孩,继而揭开窃听丑闻,令全球最具权势的传媒大亨之一蒙羞,也令政客、警察和记者纠缠不清。他是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百年小报是刚刚停刊的《世界新闻报》,媒体大亨是新闻集团老板鲁珀特·默多克,纠缠不清的是卷入非法窃听的英国政客、警察和记者。
戴维斯说,那篇报道只是开始。
>>源起
王子受伤遭窃听
事情要从2005年说起。
《世界新闻报》当时刊登一则消息:威廉王子受膝伤。王室职员认定,默多克旗下这家小报只有窃听威廉王子才可能知道伤情,要求警方调查。
调查结果导致两名为这家报社工作的人员2007年入狱:记者克莱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马凯尔。两人入狱原因是窃听留在王室职员手机内的信息,其中一些来自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
《世界新闻报》时任主编安迪·库尔森声称对两人行为一无所知,却依然宣布辞职。不久,库尔森投入时任反对党领袖戴维·卡梅伦麾下,出任新闻主管,直到后者成为首相。
这一事件的影响渐渐淡去,但戴维斯依然跟进调查报社窃听事件。他怀疑,窃听电话的技术手段应用绝非个案。
他动用自己在《卫报》工作30年构筑的人脉,经历警方怠慢和同行奚落。
>>扩展
窃听波及普通人
本月5日,《卫报》刊登戴维斯的一篇报道,揭露《世界新闻报》2002年雇人窃听13岁失踪少女米莉·道勒的手机,甚至删除手机内部分信息,干扰警方调查。道勒2002年从学校回家途中失踪,6个月后被发现遭绑架后遇害。不过,她遭绑架后存活多长时间不明。
这篇报道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英国媒体、政界、警方引起巨大反响,继而带出越来越多窃听丑闻。不仅失踪少女,恐怖袭击受害人家属、阵亡军人家属都可能已遭窃听。警方着手调查,以确认警察是否如媒体揭露那样收受贿赂,泄漏信息。
截至戴维斯的报道问世前,英国公众认为,电话窃听丑闻只涉及王室、名流、体育明星和政客,而这些“受害人”似乎有一定的能力,足以对抗小报。
而这次揭露的丑闻中,窃听对象是普通人,甚至受害人,恶劣程度较之以往更为严重,引起朝野上下一片震怒。
报道刊登几天后,创刊168年的《世界新闻报》关闭、传媒大亨默多克宣布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警方着手调查警察是否受贿……
>>震撼
英法官受命调查
戴维斯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篇了不起的稿件,涉及滥用权力。这是所有新闻从业人员都想揭露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戴维斯说:“写米莉·道勒那篇稿子的时候,我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告诉编辑,我认为这是迄今最有力量的稿子。不过,我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简直难以置信,首相(卡梅伦)与默多克曾经多么亲近,同意收购天空电视台,还为库尔森辩护,现在却突然转变了立场。”
卡梅伦13日抨击默多克旗下媒体“可耻”,他当天任命知名法官布赖恩·莱韦森负责调查新闻集团下属媒体窃听公众隐私,誓言惩罚违法者。莱韦森上世纪90年代主持审判连环杀手罗斯玛丽·韦斯特一案,在法律界享有盛誉。
戴维斯说,最近那则报道只是开始。“这则报道还能继续扩展它的影响,”他说,“报道可以扩展至其他报纸、其他窃取信息的技术手段,甚至可以扩展至其他国家”。
戴维斯所言非虚。默多克旗下《星期日泰晤士报》被指涉嫌窃听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的语音信箱和非法获取他的医疗、财务和财产信息。美国资深参议员杰伊·洛克菲勒敦促美国政府调查窃听事件是否损害美国公民。
伦敦警察局则披露,遭《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受害者可能多达4000人。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15/000153.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NASA首次拍到彗星撞击太阳后消亡画面阅读原文

来自:搜狐网  22小时前

箭头所指就是那颗消亡的彗星。
据美国媒体7月13日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首次拍到彗星撞击太阳而消亡的画面。
NASA官员表示,撞击发生在7月6日。这颗彗星撞击太阳时逐渐融化,由于炽热的温度和辐射最终完全被蒸发掉。整个过程持续了约15分钟,全程被NASA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记录下来。
这是NASA历史上首次拍到彗星撞击太阳而消失的全过程。NASA科学家伯恩哈德·弗莱克还表示:“这颗消亡的彗星同1996年发现的圣诞节彗星一样,是观测卫星观测到最亮的彗星之一。”
天文学家往往将这种运行轨道与太阳极为接近、最终会撞向太阳“自杀”的彗星称为掠日彗星。掠日彗星也称克鲁兹彗星,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彗星是许多世纪前一个大彗星分裂而形成的。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roll.sohu.com/20110714/n313415122.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卡扎菲再次现身讲话 称要把欧洲战争罪犯送上法庭阅读原文

来自:新华网  11小时前

这张2009年2月2日的资料照片显示的是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非洲联盟(非盟)峰会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当地时间7月14日晚(北京时间7月15日凌晨1时30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再次现声利比亚官方电视台。卡扎菲在讲话中强调,要“把那些对利比亚人民不断犯下罪行的欧洲战争罪犯抓捕起来,并送交国际法庭进行惩罚”。
卡扎菲呼吁北约立即停止对利比亚的空袭,并强调说“对于这场强加给利比亚的战争”,利比亚人民只有“奉陪到底”,“绝不会退让、屈服和投降”。卡扎菲最后以“向前、向前、向进”结束了他的讲话。
利比亚官方电视台在播出卡扎菲讲话的同时,还配有数万民众举着绿色旗帜、标语、画像等支持卡扎菲的现场画面。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7/15/c_121670018.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韩海军陆战队司令 暗示辞职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20小时前

■韩国媒体猜测海军陆战队司令刘洛浚(左)或就近期系列军营枪案辞职谢罪,但要等国防部长金宽镇(前右)访华回国后定夺。(6月15日资料图)
军营枪案频发牵出虐待成风丑闻
综合新华社报道 据韩国媒体4日报道,韩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刘洛浚表示将对日前兵营内发生的枪击案等一系列事件负责,并将承担相应责任。
本月4日,一名海军陆战队金姓士兵在江华岛军营内持枪乱射,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此后,海军陆战队又接连发生两起士兵自杀事件,引发外界对于韩国军队内普遍存在殴打、排挤、虐待陋习的批评。
报道援引海军陆战队有关人士的话说,刘洛浚日前在向国防部长官金宽镇汇报工作时表示,“将对这次枪击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刘洛浚还说,将尽“最大努力”整顿当前局面,改革军营文化,在最终调查结果公布后,将承担相应责任。
舆论猜测,刘洛浚的这番表态实际已暗示做好了“辞职谢罪”的打算。此前,发生枪击事件的海军陆战队的两名军官已被解职。
金宽镇日前下达紧急指令,要求军方“尽最大努力”消除军内虐待现象。目前,军方正在对这一系列事件进行调查,并拘捕了涉嫌施虐的相关人员。
韩国媒体认为,正在访华的金宽镇计划于16日回国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刘洛浚的辞职请求。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14日抵达北京,并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上将以及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等进行了会面。
背景
两周内3名年轻士兵自杀
据韩国《中央日报》14日报道,13日,韩国京畿道陆军某特工连队所属一等兵安某(21岁)被发现在结束休假归队前自杀。
该报同日报道说,4日,庆尚北道庆山市陆军特工旅团的一等兵李某(21岁)在部队仓库中用铁丝缠住脖子自杀,送院后不治身亡。死者家属控诉说军队老兵曾多次性骚扰甚至性侵犯李某,并不让他睡觉。《朝鲜日报》报道说,李某是今年一月才进入特种部队的新兵。
该报12日又报道,10日,韩国海军陆战队1师团属下一个一等兵被发现在澡堂上吊自杀,身上发现类似于受到殴打的伤痕。
《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海军陆战队过去3年曾惩戒了1335名施虐士兵,但似乎对杜绝军中凌虐现象见效不大。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15/003822816250.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巴基斯坦卡拉奇发生多起暴力事件致14死21伤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18小时前

统一民族运动党的支持民众焚烧一尊代表信德省部长米尔扎的塑像。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外电报道,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13日发生多起与政治及种族有关的暴力事件,已造成14人死亡。巴基斯坦政府向卡拉奇增派了数百名警察到街头巡逻。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马立克对记者说:“我们已向卡拉奇增派了500名警察。”
执政党“巴基斯坦人民党”的高官,同时也是信德省政府某部部长的米尔扎(Zulfiqar Mirza)对前执政联盟伙伴——“统一民族运动党”及其流亡领导人侯塞因(Altaf Hussain)提出批评,并号召卡拉奇与海得拉巴的人民“站起来,退出‘统一民族运动党’。”
米尔扎随后发布声明称,这些言论只是他的“个人观点”,“如果对某些人构成伤害,那么我愿做出道歉。”
上个月,统一民族运动党退出巴基斯坦人民党领导的政治联盟。该党代表在卡拉奇以说乌尔都语为主的社区居民,号召全国人民抗议米尔扎对该党的不友善言论。
13日夜,愤怒的暴徒冲上卡拉奇街头,焚烧汽车,并在多地纵火。
14日,卡拉奇很多公路仍然保持关闭,大部分商店、市场与餐馆等都没有开门。
巴基斯坦内政部官员麦盟(Sharafuddin Memon)表示,暴力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4人,卡拉奇市内还能传出零星的枪声。
他说:“14人死亡,卡拉奇局势依然紧张。”
麦盟还说,暴力事件还造成21人受伤,10多辆汽车被焚毁。警方已经初步圈定了约160名犯罪嫌疑人。
警方称,海德拉巴也至少有1人丧生。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14/185522815154.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法国庆祝国庆 萨科齐将检阅三军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22小时前

资料图:法国国庆日阅兵仪式

数千被派驻海外的士兵为了庆祝国庆返回法国,在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中新网7月14日电 综合报道 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巴士底日,今天,巴黎将举行盛大阅兵式,共6000名士兵参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将在阅兵式上检阅三军。
报道指出,今年将有6000名军人参加传统的阅兵仪式;50架飞机和30多架直升机将参加空中飞行表演。据悉,今年阅兵的主题是展示法国派遣海外的“军人的雄姿”,将安排曾在阿富汗服役受伤的法国士兵走在检阅队的前列。被派驻海外的3000名士兵也将回国,在阅兵仪式上表现展示勇气与力量的“毛利战舞”。
刚从阿富汗访问归来不久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将在巴黎出席阅兵仪式,检阅三军将士。
报道同时指,在法国国庆节前一天(7月13日),5名法国士兵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中部偏东的卡比萨(Kapisa)省塔哈布(Tagab)遇难。其后不久,塔利班宣称负责。
7月14日,法国国防部为从阿富汗返回的受伤士兵举行了一次酒会。前国防部长阿丽欧?玛丽女生和政府发言人瓦莱里?佩克莱斯(Valérie Pécresse)和现任国防部长隆盖参加了酒会。
隆盖对路透社说:“今年国庆基调是沉重的。恐怖分子杀害了我们的士兵。为提升阿富汗公民地位而捐躯的法国将士同时也是为国捐躯。”
在沉重的气氛中,隆盖说:“我希望7月14日观看今年阅兵的民众,看到这些从危险地方返回的海外派兵时,能够想到他们曾经所处的恶劣环境。”
法国前任国防部长舍维内蒙对路透社记者说:“不论大家政见如何,大家都会悲痛地怀念着这些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军人。”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14/163822814694.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摩纳哥王室澄清亲王与新娘蜜月分房睡原因阅读原文

来自:新华网  23小时前

新婚的阿尔贝二世夫妇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3日报道,刚刚迎娶“美人鱼”沙琳·维特施托克(Charlene Wittstock)的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被曝与新婚妻子在南非度蜜月时分房而睡,引发各种猜测。日前摩纳哥王室证实这一传言属实,但表示亲王这样做是出于实际需要考虑,并且已经安排了第二次蜜月补偿遗憾。
阿尔贝二世亲王的助手已经证实,亲王夫妇在南非度蜜月时确实住在不同的酒店。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阿尔贝二世亲王将与新婚妻子在南非东部港市德班附近乌兰加岩的牡蛎盒酒店(Oyster Box hotel)度蜜月。而事实上,只有沙琳王妃自己入住该酒店,阿尔贝二世亲王则下榻在16公里外的希尔顿酒店。
阿尔贝二世亲王的助手称,亲王夫妇下榻不同酒店是出于实际需要考虑,因为从7月5日到9日,亲王要在希尔顿酒店与国际奥委会成员开会,所以他在那里休息比较方便。沙琳王妃的父亲迈克·维特施托克(Mike Wittstock)也表示,阿尔贝亲王每天很早就要参加会议,为了避免交通堵塞造成不便,他只能住在希尔顿酒店。
此前有报道称,阿尔贝二世亲王与沙琳王妃可能提前结束蜜月回国,因为他需要接受DNA鉴定,以确定另一个女人生的孩子是否为其私生子,如果这次DNA检测证实阿尔贝二世亲王不忠,沙琳王妃可能拒绝返回摩纳哥。然而现在,阿尔贝二世亲王的助手坚称亲王夫妇已经出发去度另外一次“秘密蜜月”。 (沈姝华)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7/14/c_12166784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联大接纳南苏丹为第193个会员国阅读原文

来自:腾讯网  14小时前

7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各国代表鼓掌通过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的决议。第65届联合国大会当日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 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新华网联合国7月14日电(记者危玮白洁)第65届联合国大会14日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
联合国大会当天举行全体会议,在联大主席戴斯的倡议下,联合国192个会员国的代表以鼓掌方式通过了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新会员国的决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讲话中欢迎南苏丹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呼吁苏丹和南苏丹尽快解决边界划分、资源分配等未决问题,彼此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当天,联合国总部为南苏丹共和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根据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和苏丹南部地区公投结果,苏丹南方本月9日正式宣告分离,成立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共和国总统基尔同日致信潘基文,申请作为正式会员国加入联合国。安理会13日通过决议,建议本届联大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会员国。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14/001436.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印度怀疑所有“敌对”组织阅读原文

来自:兰州新闻网  10小时前

人们聚集在爆炸现场

7月14日,印度士兵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街头警戒。

卡萨布受审
印度金融和经济中心孟买13日晚间发生3起爆炸,共造成21人死亡,140多人受伤,尚无组织和个人对此次事件负责。这是孟买2008年连环恐怖袭击以来首次发生重大恐怖事件。
印度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14日说,警方暂时没有线索,无法认定前一天孟买连环爆炸案的幕后黑手,所以正调查“所有可能的敌对组织”。
就印度金融重镇再次遇袭,奇丹巴拉姆称官方事先没有收到任何警告,否认情报工作失误。不过,一些媒体和民众对安全部门没能预见并阻止袭击表示愤怒。
事件
三地同发剧烈爆炸
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晚7时前后,3起爆炸几乎同时发生,地点全部为人口集中区域。
其中一起爆炸发生在孟买南部的扎维里商场,聚集多家珠宝店铺;另外一起在南部的歌剧院,为知名旅游景点。第三起发生在市中心的一处居民区。这3起爆炸地点相距大约几公里。
印度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在爆炸现场,几辆轿车和摩托车严重损毁,地面散落着扭曲变形的金属残片。现场停着多辆警车和救护车,警方封锁现场附近街区。
事发晚上交通高峰时段,引发行人恐慌。
目击者贾斯拉杰·贾因接受印度CNN—IBN电视台采访时回忆:“我们当时呆在办公室内,突然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外面一片混乱,到处是消防车……至少拉走两到三具尸体。”
另外一名目击者尼姆什·梅赫塔说,爆炸“非常剧烈”,许多人伤势严重。
全国提高戒备级别
印度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说,这是一起“由恐怖分子协同发动的袭击”,联邦政府已经派遣调查人员前往孟买。“孟买整座城市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我呼吁孟买市民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们保持平静。”
印度内政部下令全国提高戒备级别。
简易装置引爆炸弹
调查人员在现场调查,初步认定至少一起爆炸由简易爆炸装置引起。
孟买警方负责人阿鲁普·帕特奈克介绍,在扎维里商场爆炸中,一个简易爆炸装置事先安放在一把伞中,后被引爆。
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普里特维拉杰·恰范说,恐怖分子使用摩托车发动袭击。
眼下尚没有任何团体或个人宣布制造这起连环袭击。路透社分析,袭击可能是印度本地恐怖组织所为。这是孟买2008年遭遇大规模袭击以来,再次发生重大恐怖袭击。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调查
目前无线索
奇丹巴拉姆13日连夜飞赴孟买,探访现场、看望伤员。他14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现在“指认哪个组织”是元凶为时过早。
“所有对印度有敌意的组织都是怀疑对象,”他说,“我们现在没有排除任何对象,也没有确定任何对象。我们正在调查每一个可能的对象。”
奇丹巴拉姆说,法医和鉴定小组正审视爆炸现场物证,以精确判定袭击的性质。“我有信心……我们有能力把焦点对准那个制造这些爆炸的团体。”
孟买13日晚高峰时段3处人流密集区域相继遭遇爆炸,3处地点相距不远,爆炸间隔不足15分钟。奇丹巴拉姆认定,这是恐怖袭击。“我认为,他们选择这些地点,是因为那里人口密度高,非常拥挤,”他说,“即便是威力较小的爆炸,也可以造成重大杀伤。”
印度媒体先前怀疑“印度圣战者组织”和“虔诚军”。前者是印度本土宗教极端组织,后者藏身巴基斯坦,涉嫌制造2008年11月孟买恐怖袭击,致使至少195人死亡、将近300人受伤。
“事先无情报”
奇丹巴拉姆声称,孟买时隔31个月再次遭遇恐怖袭击并非情报工作失误。
“没有涉及武装分子在孟买发动袭击的情报,”他说,“要知道,那些袭击者潜入城内后以非常隐秘的手法行事。这大概是一个非常小的团体,内部相互不联系。”
他说,孟买2008年遇袭后,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强化,过去两年半内情报人员成功帮助安全部门挫败多起袭击阴谋。他没有介绍任何详情。
印度媒体当天早些时候报道,情报部门今年2月截获“印度圣战者组织”成员的对话,显示这一恐怖组织准备7月发动袭击,只是没有提及具体时间和地点。
英国《卫报》报道,连环爆炸前一天,孟买反恐人员逮捕两名汽车窃贼,指认他们属于“印度圣战者组织”,为2008年古吉拉特邦爆炸袭击提供隐藏炸弹的车辆。
警方初步调查发现,从爆炸物和爆炸手法看,似“印度圣战者组织”的惯用手法。
奇丹巴拉姆说,连环爆炸袭击的动机可能是报复警方先前破获袭击阴谋或抓捕武装人员,包括“印度圣战者组织”成员。
反应
愤怒加失望
奇丹巴拉姆说印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复杂的周边环境中”,称“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地区是恐怖中心”,所以印度所有城市都“容易遭受袭击”。
印度媒体对政府反恐不力表达失望。《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以“遭遇袭击,再一次”为标题。《经济时报》则打出标题:“我们都是活靶子。”
自2008年袭击以来,印度斥资提升孟买警方和情报部门能力。但是,按照英国《卫报》的说法,一些最基本防范措施至今没有到位。(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中国强烈谴责
孟买连环袭击事件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4日就印度孟买连环爆炸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强烈谴责这一袭击事件,向印度政府和人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对不幸遇难者表示哀悼。
■相关链接
恰逢2008年恐袭案嫌犯生日
袭击当天正是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案唯一现场被抓疑犯卡萨布的生日。2008年11月26日,多名武装人员对孟买火车站等多处地点发动袭击,造成至少195人死亡,近300人受伤。
今年2月,印度孟买高等法院宣布维持下级法院针对卡萨布的死刑判决。按照印度现行法律规定,在孟买高等法院对特别法庭的裁决进行宣判后,卡萨布可以向最高法院提出异议。此外,卡萨布还可以直接请求印度总统的宽恕。
据《北京晚报》
■相关链接
印度近年来主要爆炸袭击事件
2008年7月26日,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两小时遭遇20起爆炸,57人死亡;
2008年9月13日,首都新德里发生6起爆炸,26人死亡;
2008年10月21日,曼尼普尔邦因帕尔警察部门附近爆炸,17人遇难;
2008年10月30日,阿萨姆邦遭遇18起炸弹袭击,至少77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
2008年11月26日,孟买多处遭遇爆炸和枪击,至少195人死亡,近300人受伤;
2010年2月13日,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一家德国糕点房遇炸,17人死亡,超过60人受伤。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lzbs.com.cn/gjnews/2011-07/15/content_219127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美国债务谈判胶着多日 民主共和两党僵持不下阅读原文

来自:腾讯网  6小时前
中新社纽约7月14日电 题:美债谈判难破僵局奥巴马火大 两党输不起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美国债务问题谈判胶着多日,紧张火爆,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能否尽快达成妥协似乎还是未知数。
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从中斡旋、两党国会领袖共同参与的削减政府财政赤字和提高公共债务谈判14日进入新的一天,当天讨论敏感的公共医疗支出问题,未能取得任何明显进展。
由于谈判已陷入白热化,两党头面人物撕去温情脉脉的面纱,为具体数字争吵得面红耳赤。共和党众大佬把矛头几乎都对准了奥巴马,令他大为恼火。据信奥巴马在前一天的谈判中又发了脾气,一怒之下竟拂袖而去。
时下民主共和两党在谈判中极为热衷口舌之快。眼见奥巴马被“围攻”,民主党众大佬岂能袖手旁观。当众指责奥巴马的共和党国会二号人物肯特14日遭到了民主党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的一通训斥,扬言要把肯特从谈判中撵出去。
也许是为了缓解紧张气氛,奥巴马政府官员14日透露,总统有意邀请众议院两党领袖周末到戴维营谈判。众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婉拒了邀请,表示时间已相当紧迫,不宜再到戴维营开会。而共和党人、众议长博纳表现得相当不屑一顾,只让自己的发言人出面回绝了事。这让烦恼的奥巴马更心生不悦。
共和党内部不少人要求对奥巴马强硬,这甚至让博纳也感到为难。共和党人、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14日撂下狠话,称民主党别再指望着共和党做出新的让步。56名共和党议员当天还联名致信奥巴马,声称即使不能达成有关协议,美国政府也能渡过眼前的危机。他们认定,即使过了8月2日的“大限”,联邦和地方政府还是“不缺钱”。
奥巴马称,必须在8月2日前达成有关协议。一旦在此之前两党无法妥协,美国就会面临债务违约风险。5月16日,联邦政府就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正采取临时措施。
美国经济学家肯·戈德斯坦对本社记者表示,如果债务谈判没有结果,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他将僵局归咎为两党争夺“政治利益”。但他也说,最终达不成协议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两党还是会顾及到各方压力以及潜在的风险。
虽然共和党似乎在与奥巴马的激辩中得势,但并未争取到多少民意支持。根据美国研究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共和党要为谈判没有进展负责。美国大企业和投资者对谈判僵局也感到厌倦。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14日说,达成债务上限协议至关重要,放任美国债务的风险是“不负责任”的。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债务谈判牵涉到了明年的总统选战,因而民主党和共和党都不愿意首先甘拜下风,因此双方难有让步。然而谈判拖得越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就越大,对于两党来说更是输不起的。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15/000290.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基地号召发动“网络圣战” 企图侵占Facebook阅读原文

来自:腾讯网  16小时前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英国政府13日发表的反恐新战略指出,恐怖组织“基地”已公开号召发动“网络圣战”,而这些恐怖分子也再三企图“侵占”脸书(Facebook)。
恐怖分子日益使用在线技术来规划并掩饰攻击行动,因此未来网络恐怖主义会增加。
报道称,“自本-拉登毙命后,基地组织公然号召的不只是单独采取的个人恐怖行动,还包括‘网络圣战’。”
根据上述战略,恐怖分子使用社交网站和视频分享现已“司空见惯”;“恐怖和极端团体多次企图‘侵占’脸书”。
“他们将利用推特(Twitter)来转贴媒体或论坛文章,以使极端主义贴文能比较快速而普遍地在原本不会搜寻极端主义言论的网友之间分享。”
专家们估计,与恐怖主义有关的网站已达数千;并说,“其中数十个网站颇具影响力,经常有恐怖分子光顾”。
英国在发表上述战略之前一天,已将国际恐怖主义对该国威胁等级由“严重”调降至“确实”,意即仍“很有可能”遭受攻击,或很可能在无进一步预警的情况下发生。
根据去年12月公布的一项报告,过去5年来,全英通过脸书犯下的罪行已逾10万起。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qq.com/a/20110714/001417.htm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俄沉船事故死者已达113人 沉船打捞计划出台阅读原文

来自:新浪网  13小时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燕玺):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新闻局14号说,伏尔加河“布加尔”号沉船事故遇难人数已升至113人。目前搜救工作已近尾声,有关方面正在确认沉船打捞方案。本网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燕玺,介绍伏尔加河“布加尔”号沉船事故搜救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记者: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和交通运输部14号相继对外表示,截至莫斯科时间14号下午4点,10号在伏尔加河流域发生的沉船事故已经确定造成113人死亡。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部长列维京还对外表示,目前在水底的沉船内已发现的乘客还有16人,救援人员目前正在尽全力尽快将他们打捞上岸。不过,列维京也承认,这些乘客应该已经遇难。事故发生地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尼哈诺夫也表示,沉船内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遇难者,因此,救援人员一面在打捞遇难者的尸体,同时也仍然在进行着搜索救援工作。
主持人:那么,到目前为止,沉船打捞计划的方案是否已经确定?
记者:俄罗斯交通运输部14号已经基本确定了沉没客轮“布尔加里”号的打捞计划。打捞行动目前暂定于本周末进行,具体打捞时间将视当时天气水文等条件而定。据悉,从伏尔加格勒和莫斯科调用的两台重型起重机将分别于16号和17号到达客轮沉没地点,并在驳船和拖船的帮助下打捞沉船。目前,已经有潜水员开始对“布尔加里”号进行打捞前的准备工作,潜水员们正在对沉船的姿态、挂钩位置等进行检查。在谈到为什么不尽快打捞沉船的原因时,俄罗斯交通部长列维京表示,主要还是为了将所有困在沉船内的乘客都打捞上岸以后,再对沉船进行打捞,而且,并不排除在沉船内再度发现乘客的可能。有俄罗斯专家指出,由于沉船地点离河岸有三公里远,而且客轮本身较重,再加上天气和水流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因此,客轮的打捞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
主持人:关于事故发生的原因,俄罗斯官方有没有最新结论?对于遇难者,政府都有哪些赔偿方案?
记者:有关遇难者的赔偿问题,俄罗斯政府目前确定将向每个死者家庭支付100万卢布,约合23万人民币。重度和中度受伤的人将获得40万卢布,约合9.3万人民币,轻伤者每人获20万卢布,4.6万人民币。
关于事故发生原因,目前俄罗斯官方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从俄罗斯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以及俄罗斯媒体、网友发布的信息来看,设备老化、带着故障出航、超载以及水手操作失误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媒体报道,这艘客轮已经有56年航龄,在出航前很多零件都已经严重老化,早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而俄罗斯总检察院也确认,这艘客轮30年前就进行过大修,在此次启航前左侧的发动机已经存在故障。除此此外,这艘客轮还严重超载,本来只应该搭载120人的客轮最后尽然搭载了208人。
此外,很多俄罗斯媒体都指出,目前俄罗斯内河航运管理十分松散,主管部门竟然都不知道目前国内正在运营的客轮货轮的准确信息。同时,像“布尔加里”号这样超期服役的客轮按理说是不能通过每年的安全检查的,为什么最终却能在各大港口随意进出,并搭载乘客。由此可见,此次沉船事故也暴露出俄罗斯国内内河航运管理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值得其他各国深思。
-----------------------------------------------------------------
以上正文预览由SOSO新闻 提供,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w/2011-07-15/000122815618.shtml
发给好友 | 转发到QQ空间 | 保存到记事本
查看更多国际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回顾?
1996年7月15日,英国王储夫妇查尔斯黛安娜离婚。查黛地位不同普通人,但他们的离婚程序也只持续三分钟,法庭签发了离婚判决书。如6周内无人提出异议,届时,查黛就宣布正式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