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水怪怎么用视频:中国人为什么怕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20:01

                                                             中国人为什么怕死?
标签:

杂谈

  一、“汉奸”与怕死 现在网络上骂人流行“汉奸”的说法。不错,在我们国家,“汉奸”一直就是批量生产的。所谓“汉奸”,就是那些贪生怕死,背叛同类之人。由于中国社会自治的不足,中国人往往是一盘散沙,因此,所谓“同类”只是一个人伦关系的幌子,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汉奸”比较准确的定义就是,贪生怕死之人,尤其指那些不顾“集体”利益的人。中国人在内心世界上,很难融入集体。我们的社会就象费孝通认为的那样,无法形成真正的“集体主义”,而只有“自我中心主义”。并且,在中国人特别自恋的同时,我们的“自我”也是一种无“我”的自我,因为“我”与外界始终无法形成一种超越性的关系。 其实,骂“范跑跑”的人,指责他“无耻”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赶快奔赴灾区做点事情,因为那样几乎不需要做出个人牺牲,而只需要一点时间和汗水。同样,那些指责别人“汉奸”的人,不过是自己“汉奸”情结在作怪,因为自己是贪生怕死之徒,所以才很积极地给别人贴标签。汉人被异族驱逐杀戮的历史很长,所以养成了“汉奸”情结。 在中国历史上,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视死如归者并不多,而贪生怕死之人却到处都是。皇帝老子就是表率。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的活法和妙方。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忌讳“死”以及类似的字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释道,都是不主张自杀的,所谓“杀身成仁”者也只有历史的局限性,而世俗社会也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遗憾的是,历史上的皇帝基本上都是短命鬼。传统社会中,中国人之非正常死亡多半来自被“同类”杀戮。现代中国人的非正常死亡主要来自交通事故和矿难、自然灾害等,而我们的“自然死亡”越来越多地遭遇着“化学”之死的命运。我们是在假冒伪劣商品和环境污染之中结束生命的一代,各种折磨人的疾病越来越多。我很少看到现代中国人不是死于病痛折磨之中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健康。 更为可怕的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挥霍生命,没有生命尊严,生不如死,行尸走肉,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或挣扎于生死之间的,到处都是。在价值观荡然无存的社会,我们虽生犹死。但是,我们却是最怕死的种族;同时,中国人死于自杀的越来越多,遗憾的是,这是一种丧失生命力之后的死。 二、中国的自杀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的自杀问题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学术界的关注。因为中国早就是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了。在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自杀(“成功”死亡),几百万自杀未遂。但是,根据本人的观察,这些自杀者绝大多数死于精神荒芜,很少来自一个“形而上”的理由。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权力”往往非常茫然,特别在社会整体麻木和政治权力之下,尤其显得不堪一击。而在西方国家,自杀的人往往有一个“形而上”的理由:因为无法得到上帝的救赎,所以抛弃生命而绝望致死。最著名的是苏格拉底之死,他死于人的超越,即他终生信奉的理性。西方人往往死于对生命非常认真的体悟。 在现代西方国家,自杀不仅得到教义的内心规制,也容易得到世俗社会的共同关注,同时,国家通过社会自治的方式,建立了防治自杀的独特技术系统。因此,在那里,私人的自杀往往会演变为公共事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自杀者往往是智性素质较高的人。社会公众由于能够得到比较良好的制度呵护,而不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举个常见的例子,在一些社区服务良好的西方国家,即使是外来移民体罚自己的孩子,也容易被一些社会组织及时制止,甚至因此而失去监护权。 但在尚未完成社会转型、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之中的中国,不可能象西方国家那样,人们能够广泛参与到文化、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建设”之中,并且得到来自文化、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关怀,这应该是中国自杀率开始走高的内在缘由。由于传统文化“家族伦理”的衰退、政治“集权主义”的顽固和社会自治的匮乏,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的“个人意志”尽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发展空间,但是却无所依傍、没有支撑;尽管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人格独立,但由于基础不牢、缺少文化基因上的支撑,因此,社会风气变得格外浮躁。 中国社会的转型没有完成,导致了当下中国国民的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理的不健全。除了特殊的权力导致很多中国人“老朽气”外,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是“孩子气”的,他们在情感上极度需要“撒娇”,一旦“撒娇”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会容易衍变成为怨气和怒气,其极端选择就是自杀而死。一个有力的证明是,中国自杀人群主要是农村妇女,她们是没有什么文化素质的,她们无处撒娇,但由于女性天生的感情细腻,因此在巨大的精神包袱下而不堪重负,一死了之。包括象海子这样的诗人,尽管他在智性、知识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他的内心世界是与这个社会脱节的,是较少社会生活公共性的。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认为,自杀有三种类型:利己型、利他型、社会失范型。据本人的社会经验来判断,前两种自杀类型在中国是很少的。除了社会失范型的自杀外,中国人自杀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撒娇”。当然,这种“撒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任性、赌气、将生命当作儿戏、对某些道德、规范过于纠缠、认真等。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街头斗殴往往是由于几句微不足道的话而引发的,老头子之间由于下棋发生凶杀的案件也不少。这些“他杀”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脆弱和荒芜的。 三、中国人为什么怕死? 上面关于中国人自杀问题的分析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而中国人的贪生怕死则基于文化。自杀现象多了,并非表明,中国人不怕死,恰恰相反,中国人在骨子里是最怕死的。 余英时在《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中写道:“中国古代虽然有关于‘天堂’与‘地狱’的想像,然而并不十分发达。最重要的还是人世、天堂与地狱也是人世的延长,简言之,生前世界和死后世界的关系也表现一种不即不离的特色”。这种不即不离的状态正好反映了中国人既害怕“生”又害怕“死”的精神面貌。 为什么说,中国人害怕“生”?孔子不是质疑“未知生,焉知死”吗?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人在社会意义和精神意义上还没有成长起来,就是说明中国人的生命意志已经萎缩了,因此贪生怕死不过成了一种本能反应,这就像越枯萎的植物越需要雨露一样。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缺少超越性,更没有对神圣性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在精神面貌上的生命意志越来越萎缩。而生命意志就是一种追求超越性、神圣性和突现性的生命爆发的过程,哪怕死了,也要将它们展示出来。美国“911”中,年轻人为老弱病残让路逃生,就是这种精神的自觉。据说,在飞机上与暴徒搏斗的那些勇士,在死亡之前还经过了“民主商议”,才决定要拼死一博。这是超越个人生命的典型表现。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有类型特征,而无殊型特征。这就像老鼠的遗传一样,动物性状被保留下来了,而自我的异质性却没有。中国人一直追求所谓的“内在超越”,不关心社会和精神的成长,这是没有效率的本能进化,是本体的内在性。它体现为,中国人的胃口越来越大,弱肉强食越来越明显,动物性状得到空前的强化。中国人在精神观念上至今仍然在追求着“圣人”的境界,我们包裹着自己,害怕将自己投射出去,进入一个开阔、开放的背景之中。这样的世界会在能量上不断降低,活力越来越小。

 

由于中国人一直不去追求“外在超越”,所以总是将自然的世界与超越自然的世界无法截然分开,因此混淆起来了。生前世界和死后世界不即不离的关系使得中国人对于死有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敬畏和害怕。我们小时候,每当听到鬼的故事就害怕得要命,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吓自己的结果,因为大人已经为我们作出了示范。中国人祭奠亡灵的方式,也是生、死不分的,在坟头摆上酒肉粮食烧纸钱,并且三跪九扣。这和生活中的人伦关系没有什么两样。 

 

更为可恶的是,中国人对待别人的死往往是嘲弄的、幸灾乐祸的。中国人对于来世的期待,往往是完成肉体欲望的需要。

 

中国人就是这样的,在精神荒芜中活着,并且同样在精神荒芜中死去!

 

“哀莫大于心死”。

 

原来,我们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