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缸效应:以毛主席的视角看常委会来的新同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5:35
以毛主席的视角看常委会来的新同志 刷新               标签: [ 原创 2007-11-07 19:56:06] 作者:红色牧师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194436566275776  

以毛主席的视角看常委会来的新同志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引言】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了。对于新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新的常委会班子,特别是常委会新进入的人们,公众给以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利用媒体,以自己的良知和学识,以上级可以容忍的宽度和限度,发表各种议论。这是好事,符合潮流。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前几天,一位在北京某大门户网站工作的学生来看我,告诉我在十七大前后,中央有关部门对网民参与对十七大的评论有着专门部署,我们平常看到的上人民网首页,标题套红醒目,集结文章于“时评茶座”,都是同志们在后台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果。如此,才可能做到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时评讲时效,时效讲热闹。这既是好事,又未必是好事,因为热闹容易导致肤浅。在热潮过后,人们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就如当年我在农村,到水塘里打一桶水,还要放一夜,澄清后才可食用。特别是一些学者,除了诠释会议的有关精神,还要创造性的工作,拿出像样的研究成果。好在党中央已有部署,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论研究。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过程中提出的难点问题,列出一批重点选题,组织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

 

毛主席在知人善用上是顶级高人,这是他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根本。老人家在识人上懂得观大节、略小过;在选人上懂得定标准、走程序;在用人上懂得用所长、用所旺;在育人上懂得给身份、减担子。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得到了毛主席的真传,在这次十七大的人事安排上出手不凡,让我们以毛主席的眼光来审视之。

一、关于坐飞机和爬楼梯

主席历来认为,在干部晋升这个重大问题上,对于少数同志是可以坐飞机的,对于大多数同志则要爬楼梯。不讲坐飞机就不可能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不讲爬楼梯就不可能让同志们服气。最近,我仔细学习了他在党的八大前关于中央顶层人事安排的讲活,颇受启发。1956年9月13日,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谈了关于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党章草案原定设一位主席,一位副主席。刘少奇说太孤独,主席也说太孤独。而且主席是从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的安全角度看的。他说,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他还说,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有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除非一个原子弹下来,我们几个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选举了。如果只是个别受损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见马克思,那末总还有人顶着,我们这个国家也不会受影响,不像苏联那样斯大林一死就不得下地了。我们就是要预备那一手。同时,多几个人,工作上也有好处。设总书记完全有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是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我们不能登台演主角,没有那个资格了,只能维持维持,帮助帮助,起这么一个作用。

——坐飞机只要被历史证明是对的,就叫“不拘一格降人才”。邓小平在八大前后就是坐飞机上来的。小平同志是老革命,但是像他这种资历的人也不少。他在七大上还是中央委员,而不是政治局委员。1952 7月,他调北京,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 1954 4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55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中央作《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 9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随后,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对于这个职务,小平对毛主席说他“不行,不顺”,“还是安于做秘书长”。主席说:“他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国的秘书长,中国的秘书长就相当于外国的总书记。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你说他样样事情都办得好呀?不是,他跟我一样,有许多事情办错了,也有的话说话了;但比较起来,他会办事。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使人不那么伯。我今天给他宣传几句。他说他不行,我看行。顺不顺要看大家的舆论如何,我观察是比较顺的。”

——爬楼梯可以让同志们气顺,可以让自己心安。陈云同志比小平同志小一岁,但资格要老,是七大的政治局委员,在13个政治局委员中排行第6,仅次于前面五大书记处书记。195064,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陈云在任弼时因病休养期间,参加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并由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组成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主席团。10月任弼时逝世后,陈云正式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对于他的安排,陈云自己也说不行、不顺。但毛主席站出来为他说好话:“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五个人里头就有一个。”

二、关于看出身和看表现

路线出感情。没有那个政治家是不看出身的,否则就没有追随者;没有那个政治家是不看表现的,否则就没有原则性。而且是,有成分论,不惟成分论,重在现实表现。领导者的出身与一般老百姓的出身的含义有所不同,它由两个要素决定:一是基于血缘的,二是基于业缘的。出身不由己,这是个常识。血缘是父子相传,矛盾的重点在父不在子;业缘是师徒相传,矛盾的重点在师不在徒。

——不就是老革命的后代,子承父业吗?对于老干部的后代,毛主席从来就是关爱和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他对那些与他一同出生入死战友的孩子怀着深深的感情,关爱有加;一方面也十分重视他们的发展,从不溺爱。建国初的某一天,毛主席问卫士长李银桥:“你的感觉是李敏好还是李讷好呢?”李银桥说:“都很好,她们没有某些高干子女那种容易表现出的优越感,她们要求自己严格,有上进心。”毛泽东摇了摇头说:“我看她们不如你们有出息,也不如你们有前途。她们比你们吃的苦少,能吃苦的人才能有出息。”但是,老人家也不是一刀切,在文革中有一大批干部子弟“开后门”上了大学,引起了老百姓不满,也让一些上了学的学生感到了压力,有一些人由此退学。对此,“四人帮”搞了一个反“开后门”运动,在一次政治局会上,毛主席讲了一段让人听不懂的话:“开后门来的也有好人,从前门来的也有坏人。”这才让那个都不读书的时代有了一批读书人,而这批读书人才走到了今天。

——不就是共青团的干部,徒承师业吗?其实,共青团是除了血缘之外与共产党最亲的一个组织。主席一生都重视共青团工作,1953年,他发表了让共青团人感动不已的讲话:“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他认为,青年团对党闹独立性的问题早已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团的独立工作,而不是闹独立性。他指出,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方面的革命工作,作出了很大成绩。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他还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段子:“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文革期间有人要用红卫兵取代共青团,老人家说:“你们不要共青团,我要共青团。” 可见,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共青团依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摇篮。

——既重历史渊源,也重现实表现,是我们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人们不要忘记无论他是干部子弟,还是共青团出身,那都是过去的事情。那么多干部子弟,那么多共青团出身的人,最终走到顶层设计小组的人毕竟是少数。天助自助者,干部的实践与成长相辅相成,参与实践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则成长愈快。人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一般由五大要素决定:德:为人总是第一位的;才:本领总是很重要的;机:运气总是不可少的;资:年头总是熬出来的;台:贵人总是很关键的。但是,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总是硬道理。就是别人拔你,也得有个说法。更何况,干部深人群众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加深同群众的感情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赢得公众认可,获取好口碑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席认为,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

三、关于内行和外行

内行是指干部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得到晋升,熟悉情况;外行是指干部在自己的系统之外得到晋升,暂时不熟悉情况。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与当事人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组织安排的结果。要你干你就干,不干不行;要你不干你就不能干,想干不行。

——内行领导内行,叫又红又专。毛主席认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主席还说,政治家要懂些业务。懂得太多有困难,懂得太少也不行,一定要懂得一些。不懂得实际的是假红,是空头政治家。主席从来认定,就个人和组织而言,不平衡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从不平衡到平衡,又从平衡到不平衡,循环不已,永远如此,但是每一循环都进到高的一级。不平衡是经常的,绝对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内行们容易掌握主动权。主席指出,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对于人们头脑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其实,我以为内行是相对的,虽然领导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管辖的范围扩大,随着新的时代带来的新问题,要学习的东西仍然是很多的。有本事的领导者,就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内行也要谦虚谨慎,主席说,对于下级所提出的不同意见,要能够耐心听完,并且加以考虑,不要一听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就生气,认为是不尊重自己。这是以平等态度待人的条件之一。主席还说,要提倡同地方商量办事的作风。

——“外行领导内行是一个规律。”这是当年毛主席若干论断中最有名之一。以我之见,这有三个理由:第一,外行虽然不懂具体的专业,但是管理本身也是个行当,而且也有自己的规律。第二,外行能够做到内行不能做到的事情,能够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来为内行争取资源,最终能够得到内行的认同。第三,外行一般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需求,做起事来相对要公正、公允,而“内行整内行,两眼泪汪汪”。但是,外行不能永远甘居外行,要从外行逐渐变成内行。比如说,一个省委书记是一个省领导班子的核心,做出的决策让别人执行,但是到了书记处这个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就得以执行为主。再比如,常委会除了前四位领导是“国家正职”,其他同志就只能是配角,如何定好位,也十分重要。在这点上当年的任弼时、陈云、邓小平都是好手,就是近年来的胡锦涛和温家宝也是楷模。我们还要看到外行要让内行认可是要有段时间的,可能有段时间被人议论讥笑,甚至有人会骂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主席说:“各级党委,特别是坚决站在中央正确路线方面的负责同志,要随时准备挨骂。人们骂得对的,我们应当接受和改正。骂得不对的,特别是歪风,一定要硬着头皮顶住,然后加以考察,进行批判。在这种情况下,决不可以随风倒,要有反潮流的大无畏的精神。”

总之,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对此,要牢记老人家的告诫:桡桡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们要让中国人民相信:有本事走到今天,就有本事走到明天和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