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的构架:说“中国经济繁荣到头了”还为时过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28:57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将于何时失去势头,这很可能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美国和德国等成熟经济体能以超过3%的速度增长就算幸运。相比之下,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便以年均10.1%的速度增长。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按市场汇率折算成美元计)在4年里增长了一倍,拉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全球经济的面貌。

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新排序之中,美国拟回归实体经济,实质上都是为了在新一轮全球布局中拔得头筹。中国应化“危”为“机”,在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调整中寻求突破点,全方位思考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总架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轨迹——是逐渐减速还是骤然停顿——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其国界。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可能保持9%的年增长率。但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清算日”在迅速逼近。纽约大学的努里尔·鲁比尼曾警告,一旦中国无法继续增加固定投资,中国经济可能急剧减速,而这一幕最有可能在2013年之后降临。可能的情况是,中国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强劲增长,再过好几年之后才会被迫全面改变增长模式。

里昂证券驻上海的中国宏观策略师罗福万(安迪·罗思曼)说,中国5年前铁矿石消费增长的惊人速度不可能持续,2010年的汽车销售速度也不可能持续。到了某个时候,实际为负的利率、房价的增长和巨大的贫富差距也不可能持续。“但是,所有这些长远来看不可持续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会轰然崩溃。如果你是真正的悲观派,你会说有一天一切都会崩溃。但我认为,很难看到这一幕发生。”

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适应力。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从不良贷款、投资带动的经济过热、2008年初超过20%的食品通胀率、保护主义的威胁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它多次被预言会硬着陆,但这些预言都未成真。

乐观派和悲观派都拿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大做文章。乐观派指出,中国迅速而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取得了成功,这一切是因为银行的国有性才成为可能。怀疑者说,政府指导下的投资狂潮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因为对地方政府宽松的放贷条件令银行背负着巨额坏账。

北京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的贾森·贝德福德承认,如果银行作为贷款抵押持有的房产和土地价格暴跌,银行将会面临风险。但是,对于具体的居民可能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的担忧,他认为风险没那么大,因为中国买房者必须首付至少30%的房款。

中国7%8%的增长率能再持续一些年吗?持否定观点者的另一个理由是,日本、韩国和台湾都在大约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减速。但是,中国的飞速发展是从一个低得多的起点开始的。它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200美元,依然只有美国的9%。据美银美林大中华区中国经济师陆挺说,中国今天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日本、台湾和韩国分别在1954年、1972年和1976年的生活水平。尽管中国给人以超越前方所有国家的印象,它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弥补。

龙洲经讯咨询公司常务董事葛艺豪(阿瑟·克罗伯)说:“助推增长的风极为强劲。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发展重工业和城市化,依然能以相当直接的方式实现大幅增长。”

他说:“只要你拥有这样的模式——主要的增长来源是简单地累积资本,资本的利用效率并不重要——那么,所有这些进程都能不受阻碍地继续,它们不会真的妨碍经济增长。”但是,一旦提高效率成为必要条件,中国将需要费力地劝说既得利益者——尤其是从政府补贴和不完善的竞争中获益极多的大型国企——接受改革的必要性。

葛艺豪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大的风险,因为没有类似自由的媒体、监管部门或非政府组织之类的机制来对金融力量的这种集中进行制约。不过,这种风险更多的是在10年而不是5年的时间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