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分析 shreve:在“军转民”的转换中飞跃——访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44:33

在“军转民”的转换中飞跃——访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2010-06-30 16:16:28 作者:admin 来源: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六二五所)成立于1957年7月。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代初期它才开始真正地为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军用武器装备的预研工作。80年代末期,该所遵照“军转民”方针,逐步转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北京六二五所)成立于1957年7月。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代初期它才开始真正地为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军用武器装备的预研工作。80年代末期,该所遵照“军转民”方针,逐步转向“军民结合,军品与民品共同发展”的模式。而这样一个“听招呼”的转换,却使沉寂30多年的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在“军转民”的大潮下一跃而起:不仅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仅“九五”以来,该所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80项;更重要的是,该所年收入每年保持27%~30%的增长速度,近年连续过到数亿元。目前,该所的汽车工业配套开发生产的全钢载重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机仅一项,年销售收入就突破2亿元;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公交车、出租车用气瓶项目,将形成该所“以民养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个有着国防工业背景的研究所,在“军转民”的角色转换中,能在科研、经营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国内实属罕见。据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军品与民品共同发展,研究与经营共同存在的模式,在中国现有的研究所中并不多见,能达到该所这样的规模更是不多。为探其原因,我们走入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采访了该所所长郭恩明先生。

  技术——军为民用,综合集成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很大程度上都是为军工而服务的;此外,我们把这些先进的技术及时地运用到民品中。这种做法提升了民品的技术含量。”据郭所长介绍,目前,该所拥有的在国内实力最强的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准生产型国防科技北京柔性制造系统实验中心、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都是军民两用的研究中心。为完成国防项目的小批量生产任务,该所又组建了复合材料构件工程中心、数控制造工程中心、特种钣金成形工程中心、特种加工工程中心,同样可以军民两用。在面向军工需求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下,该所形成了配套齐全的40多个专业,并且在构成航空制造技术主体的数控及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应用软件、高能束流加工、特种焊接、电加工、复合材料构件、胶接蜂窝结构、钣金成形和机械连接等专业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郭所长进一步介绍,军用技术运用到民用产品中的模式,不仅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带了可观的收入,也使他们成为了整个行业中的领头羊。该所在制粒机的物料锅、铝胆复合气瓶、整粒机滤网等项目上的小小变动都会引起同行的关注,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别的厂家仿照着去做。“但是别的单位根本不具备我们的有些条件,想仿照都做不了。因为我们运用的是军工技术,产品寿命比别人家的长,在行业中有很强的竞争力。”郭所长再次强调了该所军为民用的优势。

  当然,郭所长也指出,“虽然我们拥有这么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我不否认我们有些单项技术水平是不及其他兄弟单位的。对于这种不足,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弥补。因为我们所拥有较强综合能力,可以把我们所拥有的技术有效地进行集成,使其在产品上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这是其他兄弟单位所不能及的。”据他介绍,先进的制造技术有八类: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连接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数控制造技术、先进的装备技术、钣金成型技术(精密成型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而该所目前已经拥有除了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外的七大技术。“在十一大军工集团中,拥有这么全面的制造技术的单位我们是第一位。像复合材料的数字体系、成型技术、连接技术、装配连接技术我们都可以全部提供。”

  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作为一个老的军工研究机构,人才能否留得住?对于人才流失的现象,郭所长采取的是开放政策:“对人才的去留问题,我一直是很开明的,我从不留人。在我们所的研究人员,从来没有因为所里的挽留而没有走成的。我认为人才就是要流动,有本事你也可以得到别人的人才。这几年我所从国内不同尖端专业领域引进了很多人才。现在我们的光电子技术对抗研究所从负责人到项目人,把兵器电子最强的人都集中到所里来了。”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三转一求”的人才战略是适应该所的角色转换的:扭转计划经济体制下用人“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重点;重经验,轻理论(学术)”的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的“大用人”观。“一直以来,我认为真正的人才并不是用高学历来衡量的,而是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别人替代不了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发展的比较好,职工的收入增加了,现在要到我们所来很多人,许多都是托关系,但凡要进所的,我们都经过考核、面试,只留下需要且符合要求的。为这件事我得罪了不少人。”郭所长无奈地说道,“但我还是坚持。因为我觉得这种‘近亲’的发展,会使我们所的人员素质急剧地下降,会带来科研的后劲的不足,因此这是必须要控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这种人才战略的指引下,1999年以来,北京航空技术工程研究所引进博士16名,硕士76名(含自招),大学生270名,培养专业技术优秀骨干人才24名,引进46名。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形成了有专业技术带头人26名,技术骨干近200名,研究员29名,高工168名,工程师212名的比较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不仅重视对人才的引进,而且也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我们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例如派出去攻读学位;委以重任,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发现;加强国外交流,让青年走出国门了解新动态;进行智力引进,邀请国际水平的外国专家来所讲学;选派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发挥老专家的指导作用等。”比如:近年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后分期分批选拔派出专业管理干部参加攻读清华、北航等高校的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提高了中层干部决策管理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现在郭所长自己就从一名技术人员成功的转变了一名优秀管理者。在多个与国外公司的项目谈判中,他尽显商务谈判才能,促成了项目的合作,也为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节约了数以上亿的资金。

  改革——创新体制,科学整合

  针对军品与民品共同发展,研究与经营共同存在的新型模式,旧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我们就形成了‘一所三制’——军品分所、民品分所与三产事业部,每个分所都有独立的经济核算、考核体制等。现在,我们对外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对内我们率先实行军民分线,已经是三个所。”军品分所主要从事军品的预研,型号攻关以及型号的小批量生产,并加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民品分所围绕几个产品来发展,按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管理。三产事业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可提供大功率CO2和YAG激光加工系统

  实践证明,管理上的大胆创新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实现飞跃的加速器。郭所长介绍了该所204部的成功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民品销售日益艰难,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越来越低,且产品质量不稳,售价居高;事业部条块分割的结构造成内部相互制约,已不能发挥综合优势。因此,我们经过近10个月的酝酿、准备,将原分散在各事业部的机械加工工种合并为一个机械加工事业部(204部),承担全所的机加任务,以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人与设备的整体功能。合并以后,该事业部的启动与运作情况良好,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使各产品事业部能集中力量搞产品开发与经营,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竞争能力。”

  在对204部进行调整后,随后又对一系列的科室进行了整合,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据郭所长介绍,国家一年给的几千万的科研费用是不能适应北京航空工程研究所的发展的,为此该所每年自筹2000万的资金来鼓励创新。“这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目前据我了解,没有研究所是自筹资金来搞创新的。这种创新主要是针对民品的发展,当我觉得是一些值得可以开发的技术时,也会用每年收入的5%来让它们发展。”目前,创新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从论证到市场分析都已经很健全,并且在经济上给予的奖励也已经得到了该所创新人员的认可。“当然这种创新会有失败的,但我们会总结经验。如果失败是不可抗拒的那罪过不会追究到人,如果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那就由个人负责,这是很明确的。”

  正视困难争取新的发展

  对于一个拥有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以及广阔的市场的研究所来说,应该不会面临大的问题。但郭所长向我们谈到了一个目前在科研单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科研人员离职后,把发明和创造无偿地带走了,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些企业、科研单位的公平发展。我们所每年都有离职的,我们都要求他们签订一份合同:三年内不能从事他们在我们所所从事的技术工作,但实际上,有很多人是没有做到。”郭所长摇了摇头。现在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正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其实我们并不是想获得多大的赔偿,而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法律手段来形成一种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在航空制造业中,“国家还要致力于一些政策的出台来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郭所长建议到,“现在军口技改工作中,80%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并不是说明国产的不行,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设备都是世界水平,而是国家没有政策来保护民族工业,导致了我们无论是在军口还是民口的技改当中,大量的买国外的设备。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在制造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北京航空工程研究所自身面临的问题,郭所长提到了产品战略。“目前,我所民用产品系列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信息来源于当时国家的委办局,产品系列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由于采用的是跟随战略,无需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战略可以在短期内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能迅速在多个领域生根开花。但是,现在的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原来的产品结构就显现出一些问题:产品分散,相互之间没有相关性,要想对所有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就显得开发力量不足,而且这种不足几乎遍布所有产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正在对原有的产品进行适当的战略调整,提高现有产品的研发力量,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更有前途的项目上,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

  先进的技术,一流的技术人才,有效的改革,还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及一批优秀的管理者队伍,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取得如此的成就的主要因素,不仅是该所的财富,也是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中国科研院所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