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学 复旦大学:张新实与宿迁5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3:41

[新闻资讯] 张新实与宿迁5年

 今年4月,张新实正式卸任宿迁市委书记。相比5年前他继任时的众人瞩目,5年后他的离任显得颇为平静。5年里宿迁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居江苏第一位,GDP突破千亿元,财政收入翻了8倍,达到200亿元。

  “宿迁有两个湖、两个人、两瓶酒”,在介绍当地特色时,很多宿迁人都自豪地用这句话来概括,“两个人”即仇和与张新实。仇和时代的宿迁大破大立、争议不断,而张新实主政时期,将政府强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仇和是拿着鞭子赶着大家往前走,而张新实则是和风细雨式地渗透,好比带着大家喊着号子‘一二一’往前走。”一位宿迁干部告诉《决策》。个性温和的张新实,有着“儒将”之称。5年来,他给在宿迁打上什么样的烙印?

  “第三种特质”

  “宿迁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人,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干部如何不气馁、不服输,奋发有为。”张新实告诉《决策》,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最大不同,就是人怎么干,“可能发达地区已经走过了靠干部亲力亲为、努力拼搏的阶段,而宿迁还要靠干部冲锋在前。”

  “怎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宿迁发展最根本的动力。”2006年,张新实接任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大会上,就提出要培养宿迁干部的“第三种特质”。

  他把过去的宿迁干部,总结为两种特质:第一种是艰苦奋斗,宿迁市建市时一穷二白,艰苦创业中形成了干部的第一种特质;第二种是改革创新,“‘卖医院、卖学校’,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逼出来的改革,尽管外面的非议和责难比较多,但与其穷困下去,不如放手一搏。”

  “艰苦奋斗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品质;改革创新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积极开放的心态。新时期要培养第三种特质,就是素质全面、引领潮流。”在张新实看来,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干部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需要的本领越来越强,如果仅仅只有前面的两种特质还不行,必须培养第三种特质,要有世界眼光、懂经济、会管理,能够引领潮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我做市委书记第一次作报告就提出,跟客商会谈不要总是在酒桌上,也可以到咖啡馆里谈。”张新实甚至还提出,男干部每天要换衬衫、女干部每天要换外套,“衣着形象也是一种精神面貌,不能灰头土脸的,让人感觉不好交往,干部的素质就是从这些细节抓起。”尽管当年的“三把火”出乎宿迁干部的意料,但这正是张新实平时一贯的作风。

  每次开会,张新实都要求干部们把它当成一场“头脑风暴”,在台上必须用多媒体讲,而且要图文并茂,不带一张纸。“这曾在干部中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有些人不仅不会制作而且连操作也不会,但我们的规定是斩钉截铁的,每个人必须过这一关,这也是硬逼机制。”

  虽然财政很穷,但张新实在干部培训上却舍得花钱,乡镇以上干部都到国外去培训。2006年,第一批乡镇以上干部到韩国学习新农村建设。2008年的第二批,则是到新加坡和香港培训城市建设。

  “我对他们说,去了之后就是要‘游山玩水’,不要老是坐在屋子里听专家讲课,你们要用眼睛看,用大脑想。”在张新实看来,不能就城建抓城建,就新农村抓新农村,“首先要让他们见识,要不然我讲了只能是对牛弹琴。要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图景,刻在大脑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烙印。”

  今年初,张新实又提出干部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学习培训。“现在宿迁的干部谈新能源、光伏产业,从原料到最后的组件安装,都头头是道。只有干部素质高人一筹,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引领时代潮流。”

  “虎狼之师”

  “省里的领导曾说,过去他们都不敢来宿迁,来了就喊困难、诉苦要钱,而现在干部精神状态不一样了,都在忙着抓工业、上项目、谈招商。省里评价宿迁的干部就是‘虎狼之师’。”主政宿迁5年来,最令张新实得意的,就是宿迁有一群“虎狼之师”。

  每年1月和7月,宿迁都要召开别开生面的市委扩大会议,集中全市乡镇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400多人,用3天时间观摩。从早到晚就是看各县区新上的项目,每次乘车行程1000公里,步行30多公里,观看100多个点,看过的项目以后不准重复看。

  “年复一年地看,项目的起点从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到1000万元、1亿元,直至没有15亿元的项目‘一票否决’,宿迁的快速发展就这样风生水起、掀起波澜的。”在张新实看来,这是宿迁最公开的赛场、最厉害的较劲、最有效的鞭策,“逼得你半年要出新出彩,逼得你坐不住脸冒汗,逼的你不能歇,拼命干”。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宿迁要建一个雕塑,对于雕塑主题大家众说纷纭,但张新实却拍板做个大拇指,意味着“我能、我行、我成功”。如今,这个“大拇指”雕塑已成宿迁干部精神的标志之一。

  “以前宿迁人有一种弱势心态,总认为‘我难、我穷、我不行’,见人矮三分,走路低着头、发言不吱声,领导一来就是哭穷要钱。”张新实觉得,现在宿迁干出来了,一次一次的胜利,一项一项的领先,把宿迁干部不服输、不甘后的倔犟劲激励出来了,为什么不能树立强势心态?

  “我们提出,要敢于张扬宿迁人‘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在各种场合,张新实都用一堆飙升的数据激励宿迁的干部,“宿迁站到了新的起点上,需要乘势而上、跃马扬鞭。‘气可鼓而不可泄’,保持这么一股子气,用新的区域文化造就继续前进的软实力非常重要。”

  为了激发干部的干劲,张新实把运用干部过程全部公开,回归民主,“自己推荐的人,我书记就是一票”。他称之为“这是革自己的命”,“一个地方要发展,一把手首先必须做到公正、公平、透明。风清气正,才能心齐劲足。让干部在干事业中有成就感,用业绩来谋得自己的位置,升迁有望,才能越干越有劲。”

  “干部的精神状态不振,这个地方的经济就会落后;干部的风气不良,这个地方发展就会倒退。”在张新实看来,宿迁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和振奋的精神状态,事情就好干了,一顺百顺,一呼百应,“省领导说宿迁的干部是‘虎狼之师’,我们就是从虎口中拔牙,从狼群中夺食。”

  “招商书记”

  2006年,张新实继任书记后,评价宿迁的局面是“大局已定”,而他要做的就是“骨头上长肉”,“我们的事业是一届一届的,前面的打下了基础,假如到我们这个阶段,还干不上去,就说明我们无能。”

  “经济落后地区存量资产不多,民间资本有限,必须解放思想,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要素投资聚积。”当市长时张新实就是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当书记后我跟市长也说了,这个我不让,这是最难的工作,而且是最重要的工作。”

  很多人将张新实称为“招商书记”,而他公开表示自己愿意有这样的称号。张新实虽然性格温和,但在招商引资方面却激进和严苛。

  他任书记后曾出台“五条军规”,凡是完不成招商任务的单位一律不提拔干部,凡是后备干部都一律安排到大项目一线锻炼。除了公检法和纪委,其余任何机关都有招商指标,完不成任务者按比例扣除招商引资预期风险抵押金。

  张新实全民招商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就要招商引资。有些人不愿意招商,说什么专业招商,我说每个人都要招商。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下一次海’,接受工业文明的熏陶和洗礼,脱胎换骨后再提拔他们。”

  “不管外界怎么说,走自己的路最重要。”尽管争议不断,张新实依然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业突破作为宿迁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不招商谁招商,干部最大的能力是发展经济的能力,最大的本领是招商引资的本领。”

  每年3月,对于宿迁的大小干部来说,是最紧张的招商月,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分赴各地招商。“我们不搞‘大呼隆’的招商会,全是‘小分队’上门招商、叩门招商。我每到一个地方总被一个站点、一个时分地安排着会客商、到工厂、见面谈。每天口干舌燥,嘴上起泡,声音带哑,俨然成了一个‘招商巡回大使’。”

  张新实提出“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建立“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帮办”的制度。尽管也引来了一些非议,但“帮办”成为宿迁软环境的一个金字招牌。对于软环境建设,张新实的要求近乎“苛责”,“我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任何一粒沙子都给我开除,抓到一件就处理一件。”

  “招商引资是一件最艰难的事。”在张新实看来,经济薄弱地区大多先天基础较差,配套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头三脚”非常难踢,“四处求人拜门,有时会遭到冷遇,甚至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个中苦衷不足而一。若非亲历难以理解,没有事业心和压力感是难以坚持的。”

  “有些东西在欠发达地区只能这么干,甚至人们认为是错的,实际上是痛苦的必经过程。”张新实说,几年下来,宿迁的招商引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一路有一路人接,即使到一线大城市也必然有客商迎接。一天能考察十来个厂,拜见几十个客商,排都排不过来。”

  “张教授”

  除了“招商书记”,在宿迁张新实还有个别称,叫“张教授”,因为他喜欢用多媒体给大家“讲课”。每次外出考察或下乡调研,他都会随身带着相机,开会作报告时,他就边讲边用多媒体放照片,生动活泼。

  虽然是工人出身,但戴着厚厚眼镜、文质彬彬的张新实看起来更像“教授”,他不仅能讲,而且能写。从2006年开始,他就在网上写博客,基本上3天一篇,从不间断。而且确实都是他亲笔所写,他的这种毅力让很多人感叹和佩服。

  “我写博客比较费神的,不是思想的裸奔,也不是率性而为,不能被人抓住把柄,还要有一定深度。毕竟是市委书记,要结合工作,说出来的东西别人要照着办。”很多时候,张新实都是利用外出车上的时间,花半个多小时写一篇博客,“通过博客可以无时无刻把所思所想都记录在案,并且最大限度地传播出去。”

  尽管博客也曾给他带来很多是非,但张新实觉得,他是把博客当做推动工作的一种方法,“有的人说领导干部不言自威、沉默是金,好像言多必失,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就要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袒露你的思想,与更多的受众互动起来,这是最大的政治动员。”

  “博客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涓涓细流,和风细雨。”张新实希望用这种新形式,来改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和文化。而他主政宿迁的5年里,对于改变宿迁文化也不遗余力。

  2006年,张新实任书记后,把改变宿迁文化提升到与发展经济同等的高度,提出宿迁要建立创业文化。开始很多人并不理解,以为只是个泛泛的口号,然而却赋予口号以很深的内涵。

  “表面上看,宿迁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变化很大,但更重要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人的方面。人的变化是根本的,才是长久、可持续的。”在张新实看来,文化锻造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它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形成群体行为习惯,会无时无刻顽强表现,随时随地到处呈现。

  为了使原有的农耕文化有颠覆性的转变,张新实把每年11月1日作为宿迁的创业文化节,不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活动,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他提出“宣传创业文化,要做到报纸上天天有文字、电视上天天有图像、广播中天天有声音,民间里天天有议论。不信东风唤不回。”

  “一旦形成文化之后,从里到外行为自觉,浑身洋溢着能干能闯的精神面貌,这是我们巨大的社会财富,也是力量之源。”张新实觉得,欠发达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寄希望于一两个大动作或者一两个人,必须是从思想层面、文化层面、社会氛围来全方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