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草鱼价格:2清末皇室国戚权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3:15
  末代皇帝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生于1906年,是光绪皇帝之侄,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时间内先后死去。不满3岁的溥仪继承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宣统”,由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巨浪席卷全国。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布溥仪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从此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
  随后,几番的复辟和下台让这位末代皇帝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溥仪的立场和人生态度的变化,他被改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1964年,他担任了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著有《我的前半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不断的改朝换代,出现了许多末代皇帝。那些末代皇帝不是被杀就是自杀,都没落个好下场。唯有溥仪例外,以公民的身份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的美好时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和李淑贤女士在1962年4月30日结婚,建立了新的美满家庭。一位外宾曾经问他:“你不以为过去当过皇帝而有自豪感吗?”他答道:“皇帝,这是我认为最可耻的称号,自豪的是我今天成了一名中国公民。”
  但是,新生活刚刚开始不久,罪恶的病魔——肾癌就潜入他的身体,使他在1967年10月17日凌晨与世长辞,终年60岁。   溥仪、醇亲王载沣、溥杰   登基大典  溥仪、润良、毓崇、溥杰、润麒(从右至左)等,在御花园天一门西侧   溥杰在宫里骑马   溥仪与溥杰、毓崇(右)在御花园连理柏树前   溥仪、婉容与溥杰(右一)等在张园    溥仪等在御花园养性斋前左起:溥仪、润麒、韫媖、婉容、韫和、韫颖、毓崇妹   溥仪与溥杰  载沣、溥仪、溥杰、溥任 在醇王府花园    溥仪、溥杰、润麒在钦安殿后汉白玉石栏上   1908年11月14日,3岁的溥仪被立为嗣皇帝,年号“宣统”。   末代皇帝宣统,身后是摄政王载沣和皇太后隆裕。   17岁溥仪于大婚前  清朝末代皇室             1915年: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1915年)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 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
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然后又任内阁总理。袁世凯借机迫使清帝退位,南京参议院也只得选袁世凯为大总统。后,袁下令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实行帝制,改元鸿宪。 蔡锷等在云南发起讨袁的护国战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纷纷响应。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十九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五月初六,袁世凯因肾结石转为尿毒症,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忧病而死。终年57岁。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有9位夫人,17个儿子,15个女儿.这里主要采写居住在天津的两个儿子家族的近况。
六子袁心武1956年去世.曾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总理,耀华公司董事,总董.创办江南水泥厂于南京担任董事长,还兼任过开滦煤矿的常务董事.其夫人陈征是江苏巡抚陈启泰的独生女儿1973年去美国,1986年回国探亲.1991年6月去世,终年92岁。
袁心武和陈征生5女2男,大部分在美国定居.四女袁家菽在天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五女袁家芯在天津一中,为高级数学教师,长子袁家宸天津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西河区政协委员。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去世于1931年,曾长居天津,善书法填词,为其父的得力秘书,
袁克文生有4男两女,长子早已去世.次子和三子在美国,最有名的是三子袁家骝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夫人吴键雄世界著名女物理学家被誉为当代居里夫妇.四子袁家楫1951年回国,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已退休.袁克文的两个女儿,一个在天津居住无工作, 一个原在香港经商,现在天津居住。
在采访中他们说:"我家在海外的人很多,他们都眷恋祖国,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建设祖国事业.居住国内的皆尽责于本职工作。   皇亲国戚   醇亲王府的三位阿哥  德龄  德龄的母亲   端康太妃   端康太妃(光绪瑾妃)   光绪皇帝(中间)谭嗣同(右)   郭布罗婉容的继母爱新觉罗·恒馨   郭布罗婉容的继母爱新觉罗·恒馨   郭布罗婉容的继母爱新觉罗·恒馨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谨妃  隆裕光绪皇后   隆裕光绪皇后  隆裕光绪皇后  末代皇后和末代皇妃   1860年11月2日,恭亲王奕訢回访额尔金勋爵留影   1871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1871年,恭亲王奕訢   1885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缳摄于天津,光绪帝生父,时年47岁,光绪十一年受命任总理海军事务   1886年老醇亲王(中)检阅北洋水师与李鸿章(右)及善庆(左)之合影   1889年摄于什刹海醇亲王府,爱新觉罗奕缳五十大寿   1901年,载沣(前排中坐者)在德国柏林,大清驻德国公使吕海寰(前排左坐)、原内阁大学士张冀(前排右坐)   1901年,载沣(左)出访德国,途经香港时,与港督亨利·布莱克合影   1901年载沣(中)与内阁大学士张翼(右四)副都统荫昌(左五)离京赴德途经香港时的留影(载沣时年18岁)    皇亲国戚  清末的几位漂亮格格   载沣长女大格格爱新觉罗·韫媖旗装照,曾嫁给婉容的哥哥润良为妻   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恒馨她的女儿婉容为清朝的末代皇后   毓朗大格格爱新觉罗·恒慧,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   慕容晓光[/]肃亲王的十七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又名金默玉),川岛芳子的妹妹。    朗贝勒府五格格爱新觉罗·恒馥  溥仪妹妹二格格、三格格    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  恭亲王奕訢长女,慈禧的养女,荣寿固伦公主   恒馥与 铁哥   恒慧(爱新觉罗氏,朗贝勒府大格格)与朗贝勒福晋何舍里氏  恒香(爱新觉罗氏,朗贝勒府二格格).  爱新觉罗·恒馨  婉容的养母爱新觉罗·恒馨   婉容的养母爱新觉罗·恒馨   溥仪的大妹妹,载沣的大格格  肃亲王善耆的妹妹(善坤)和日本人在一起   载沣长女大格格韫媖旗装照,曾嫁给婉容的哥哥润良为妻   左起:恒香、荣大奶奶(荣源母)、 恒慧、恒馥   毓朗大格格,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   朗的两个女儿。左边那位后来成了那桐的继妃
大清驻日本、法国公使裕庚的女儿德龄公主 
        裕德龄(1886年-1944年11月22日),满清贵族,正白旗人,被封郡主,又称德龄公主或德龄郡主。因曾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1886年生于武昌,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三,在荆州、沙市长大。父裕庚为满清贵族、外交官,1895年,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权大臣三年,后又任驻法公使6年;母亲是法国人。德龄随父在日本、法国生活六年,不但会外语,还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学识,精通各国国情,曾是现代舞蹈大师邓肯的弟子。1902年冬,裕庚任满归国,被赏给太仆寺卿衔,留京养病。17岁的德龄随父回京。此时列强入侵,慈禧太后急欲讨好各国使节和他们的夫人,她从庆亲王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儿通晓外文及西方礼仪,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带同德龄、容龄姊妹入宫觐见,后来德龄与妹妹容龄一起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为慈禧与西方国家使节夫人们交往担任翻译,直至1905年3月因父病才离宫到上海。期间慈禧曾有意将其许配给荣禄之子巴龙,但为光绪设计解脱。1907年5月21日与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迪厄斯·怀特结婚。1915年,随夫赴美。在美开始用英文撰写回忆录和纪实文学作品,披露了许多慈禧及清宫的生活情景和晚清政局见闻,都是第一手资料,很受西方读者欢迎,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著作被顾秋心、秦瘦鸥等译为中文,在《申报》等媒体上刊载,影响较大。抗战期间,参与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活动。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真实的格格            1904年:皇贝子溥伦率团赴美参加圣路易斯赛会          1902年,美国政府决定举办1904年世界博览会,美国驻华公使康格极力敦请皇上、皇太后赴会。慈禧以年老体衰、不便远行为由推辞,但应允简派亲王与会,以示重交谊、敦和好。年底,清廷任命贝子溥伦赴美参加博览会。对于此次赴美赛会,清廷从上到下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特拨巨款鼎力支持,各省及地方政府对此次赴美赛会也十分重视。反响最为热烈的是士商。他们在清廷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下,纷纷合股集资,购物赴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还出现了一些专为参加国际博览会而筹组的公司。如广东的广业公司、茶磁赛会公司等等。
  
  1904年3月4日,溥伦携其随从离开京城,途经日本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6月初,伦贝子一行抵达圣路易斯博览会。可喜的是,华商所带展品在美获得了较高评价。茶磁赛会公司的红茶、绿茶在博览会上被独推为第一,获得超等文凭,一时名扬会场,所带茶叶全部被抢购一空。该会所带的瓷器亦获得奖牌,总理苏慕东还被赠与头等宝星一枚。北京工艺局因赛会场地狭小,偏僻异常,许多商品未能陈列展出,故而销售甚少,业绩不如茶磁赛会公司,但也获得了超等文凭三张,金牌、银牌若干枚。黄中毅亦得宝星一枚,并与工艺局的其他二人一起被推举为会中评议员。
  
  溥伦赴美期间,曾向各地华侨和纽约维新报记者表示了自己急图自强、振兴国脉以改变积弱局面的决心。赛会后,社会舆论对清廷的政治变革寄予了更多希望,也更加严厉地督促清廷采取实际行动,要求溥伦实践对海外华侨所做的诺言:披肝沥胆,向西太后进立宪改革之言,“以启沃两宫,而为改革政体之助动力”。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立宪风潮一发而不可收拾。晚清赴美赛会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深远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    中国村入口   中国村入口   中国村入口处   中国村的牌楼   中国村的牌楼   中国村区域   奇异而华丽的中国戏院   中国戏院微型模型   制造业微型模型   中国陶器  外国摄影家珍藏的旧中国老照片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1921)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英国旅行摄影家。他于1862-1872年十余年间携带笨重的摄影器材,克服重重苦难,漫游了马六甲、印度、柬埔寨、中国等地,使用湿版法拍摄了大量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在此,将皇亲国戚部分编排如下,供欣赏。  恭亲王奕訢(1871年,约翰·汤姆森摄)  两广总督瑞麟(1871年,约翰·汤姆森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们。沈桂芬(Shen-Kuefen,左),他是知名的力主禁烟者。童显(Tung-Sean,中),—位作家、学者。毛昶熙(Maou-Cheng-he,右),工部尚书(1871年)。(1871年,约翰·汤姆森摄)  晚清第一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1856年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一个橡胶园里,自小俊敏的他被在当地传播基督教的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13岁时随义父前往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就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歌德母校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而后在法国、意大利游历和学习。总共长达14年在欧洲游学,后回国做官执教。
  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是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直到终老
  一生共获得13个博士学位
  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外语
  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
  反对西方的共和,却热衷中国的帝制 视妇女缠足为国粹,把一夫多妻当作天理,曾为此留下世界级辩论:“壶一杯众”论
  年过花甲,背诵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
  这就是狂儒、怪杰、拖长辫的北大教授:辜鸿铭。    美国《PUCK》期刊上的清末官员          大清王朝为什么丧权辱国?为什么区区三万的八国联军就可以把满朝文武杀的连滚带爬躲到西安媾和?来看看,看看百年前美国《PUCK》杂志的真实记录。       李鸿章巡访欧美列国    李鸿章与德国前首相俾斯麦   在福里德里斯鲁,李鸿章与德国前首相俾斯麦   1896年6月24日,李鸿章到达俾斯麦的家乡福里德里斯鲁  1896年李鸿章访美          李鸿章一生多次与外国人打交道,值得回味的,是他于1896年8月底的访美。那时,李鸿章已是古稀老人,为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保护华人在美的利益,他接受了美方的邀请,率领外交使团,在访问了欧洲之后接着访问美国。          那时的美方欢迎辞:“就像一个国际大家庭的大哥哥探访远方的弟弟”8月28日上午9时,乘载中国外交使团的“圣.路易斯”号邮轮一出现在地平线时,岸上的人们清楚地看到桅杆挂的大清国旗:黄色衬底下一轮红日升起,深绿与大红交织而成的龙在昂首飞舞。             与民众自发式的欢迎不同,官方在港口排列了几十艘装饰一新的白色军舰,队形威武,当中有“迈阿密号”“得克萨斯号”“联盟号”……而舰队司令邦斯将军在旗舰“纽约号”上指挥。当“圣?路易斯”从舰队前驶过时,舰队发出19响礼炮。          在美方检疫官作了例行检查之后,东道国的主人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身穿礼服,佩着绶带,率着部下登舰迎接中国贵宾。显得有些老态的李鸿章那天穿着黄马褂,还有深蓝色的织锦软绸外套,脚穿白色原底鞋,本来已有1.8米的人显得更高了。           李鸿章对正进行的水上表演仿佛视而不见,却轻松地和人交谈。他说希望早一点见到拟来纽约的美国总统。他提到,他访了欧洲的俄国与法国,法国人劝他经马赛和苏伊士运河回国,他回绝了。“我告诉他们,我想访问美国。”李大人说。卢杰将军马上露出谦逊的神情    1896年9月1日,张灯结彩欢迎李鸿章的纽约唐人街 中土西来第一人:斌椿  斌椿在伦敦         1866年,清政府首次决定派员出国考察。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二十一日,斌椿率三名同文馆的学生及自己的儿子广英(为照顾其父同行),离京从上海乘轮船出洋,经过一个月零八天的航程,到达法国马赛。他在欧洲游历110多天,访问了法、英、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挪威、比利时等国,于九月十八日回到北京。斌椿写出《乘槎笔记》,第一次记录下亲眼所见诸如火车、轮船、电报、电梯、机器印刷、蒸汽机、摄影、起重机、抽水机、显微镜、幻灯机、纺织厂、兵工厂等。还第一次参观并记述了欧洲博览会、芭蕾舞、大英博物馆、国家议院、近代报社、高等学院,以及法国的凡尔赛宫、凯旋门等。他看到了西方近代的科技与文明。 清末大臣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   外务大臣梁敦彦   署外务大臣胡惟德    民政大臣赵秉钧   度支大臣严修   署度支大臣陈锦涛(未就职)   署度支大臣绍英   学务大臣唐景崇   署学部大臣杨度    陆军部大臣王士珍    摄政王及内阁重臣   大清国显贵   大清国国际会议   摄政王载沣   大清黄龙旗   李鸿章         很小的时候,因为一些灌输性的教育,偏执的以为这位肃毅伯属于秦桧一流的人物,但却一直很喜欢他的两句诗,“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这男儿仗剑吴钩的气势,倒颇类于唐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但肃毅伯的句子,气势却犹在其上。
    后来渐渐长大了,不再为一些愚蠢的灌输所左右,越发觉得这位封侯拜相的显贵枢臣实在是可怜、可悲、可叹、可敬。有幸藏有肃毅伯出使美国的照片一幅,在边白的位置上,赫然罗列着他的显贵——大清钦命头等出使钦差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可是这些挡不住后世滚滚而来的骂名。
    其实这样的骂名,他尚在世的时候,已经盛行了,不是都说“杨三已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么?我不知道汉奸的标准是谁立起来的?抑或有没有这么个标准呢?但每当大清帝国遥遥欲坠、走到崩溃的边缘时,总是要有人做擎危之柱石的,可谁又愿意独担这个危亡之局呢?似乎历史每一次都无情的选择了大清的肃毅伯李鸿章。
    我一直以为,男人有两点是不能丢掉的,一是勇于任事,二是敢于担当。在这两点上,李鸿章恰恰属于出类拔萃者,以少荃的卓识远见,绝非不明担当危局者,成则流芳百世,败亦不免遗臭万年;然而,他一面无奈的自嘲为“大清国的裱糊匠”,一面苦苦支撑。不幸的是,每每仗少荃之力度过危局之后,那些国难中缄默畏避的士大夫和所谓清流们,便一拥而上,弹劾唾骂,必欲以物议诛之而后快。
    古来凡任事者,必有所失;而缄默畏避,碌碌无为,尸位素餐者,自无所失,亦无所得,此等人大概昏昏噩噩。一言以毙之,不做事,何来过失?国家每有所失,此等人自可推得一干二净,亦可落井下石,尽由任事者担当。昔秦之公孙鞅,不避车裂之祸,汉之晁错,不畏腰斩之刑,终白其冤于后世。李鸿章之任事担当,虽未至于身败,但确也算是名裂,丝毫不逊于此二公。
    曾见倭人于清末所刊行明信片一套,名为“当今世界五大伟人”,其上赫然见李公之像;19世纪末,西人曾塑像称“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却见李鸿章居中,左为德相俾斯麦,右为美国总统格兰特;时值清末,日本与西方对华冲突不断,甲午庚子,诸多战端,唯李公竟为敌人所敬慕,发人深省。
    李鸿章一生所奉行的,不外乎“内中华而外夷狄”的《春秋》大义,不幸的是,他生在了一个中华和夷狄力量悬殊而不可逆转的时代,虽李公少荃之才,实堪国之大器,但天不予命,人力奈何?少荃已极尽其裱糊匠之能事,尽心用事,全力担当,使圣人当此时季,复能如何?也许,少荃生于唐宋,自属“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旷世之才,可惜一切只能是也许。
    辛丑之年,条约既定,两宫回銮;而李鸿章在倾尽全力与陈兵京师的十一国做城下之争后,终于耗尽了一生的心智,大厦将倾,柱石崩塌,少荃早已没有了年少时那“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的豪情,在临终的绝命诗中,他流露出最后的忠诚和忧虑,“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犹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年近八旬的李鸿章死的不甘,他一生的才华抱负却背负了太多的历史罪名,相信这位阅历天下的老人,早已看出国势的倾颓不可挽回,少荃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唾弃他的尘世。
    一万年来谁著史?是啊,李鸿章的这句感叹发人深省,太史公么?想那司马迁不过一操刀刻简之吏,舞文弄墨之人,评点帝王将相不知几何?即如汉武之雄才伟略,不知太史公能窥见一斑否?复有何资格著史评点?一万年来,著史之人微末,然史载之人雄伟,不知以微末之史官,何以揣度评述雄伟之英才?也许后世的骂名与赞誉,皆出于无名小卒之口,实不值介怀。
    曾读梁启超之《李鸿章》,“李鸿章之败绩,既已屡见不一见矣。后此内忧外患之风潮,将有甚于李鸿章时代数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渺不可复睹焉。念中国之前途,不禁毛发栗起,而未知其所终极也。”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与运相争。难为少荃。  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访问期间的留影  山东巡抚周馥携济南官员合影           时间应该为1902-1904年,地点济南府,德国胶澳总督特鲁伯访问济南时与中国官员合影。站在周馥旁边的军官即特鲁伯,他是胶澳殖民地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督。 特鲁伯前往周府拜访时的合影。 澳大利亚著名华裔先贤梅光达          梅光达,1850年生于台山市端芬镇山底村委会龙腾里,9岁时随叔父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阿拉顿金矿“淘金”。因年幼,叔父把他安顿在白人汤姆士.福斯特的杂货店里做杂工,因他聪明伶俐,逗人喜爱,后被金矿主罗伯特.辛普森夫妇收为养子。
  1871年,梅光达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成为澳国第一位华人籍民。1877年养父病逝后,梅光达继承了养父的产业。之后,他说服了养母,迁居澳国最大的城市——悉尼,从事商贸活动,专营中国茶叶、丝绸及饮食,很快成为名倾悉尼的华人大富商,对悉尼及澳国经济的发展、澳国与中国商贸往来及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经商的同时,梅光达还四处奔走,为华人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他还曾努力阻止悉尼进行鸦片贸易。历史学家认为,梅光达可能是早期澳大利亚惟一一位被当地社会完全认可和尊重的华人。
  1902年8月19日,梅光达在办公室被一名白人暴徒袭击致重伤,1903年7月26日不幸逝世,终年53岁。梅光达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哀叹。悉尼《公报》赞扬光达是“一位世界性人物”。           1887年5—8月,清廷派总兵王荣和及候补知府余隽(新宁人)率团到澳洲华侨较集中的地区了解侨情,梅光达向王、余二人反映了澳当局歧视和迫害华人的情况,转达了侨胞的两点要求,并望转禀清政府:一是在澳华人较多的地区设置领事馆保护侨胞;二是经常派军舰来澳访问,宣扬国威。王、余返国后向两广总督张之洞作了汇报,建议在悉尼建立中国总领事馆,在其他华侨较多的城市派驻副领事,可由侨领兼任。清廷根据王、余的报告和举荐,同年11月16日,赏给梅光达五品军功衔,并赏戴蓝翎。
  1888年,在他第二次返国省亲时,曾两次专程去广州拜谒了两广总督张之洞,报告澳洲排华情况以及自己的建议。梅光达对祖国的忠诚、对侨胞的热爱,使清廷官员深为感动。1897年,清廷再次嘉奖梅光达,赏赐他“四品军功牌”,还赏赐光达的祖父瑞暇、父亲扩远以“奉政大夫”衔,祖母伍氏、母亲谭氏以“宜人”衔。   身着满清官员服饰的梅光达  身着国民警卫队制服的梅光达  梅光达与妻子玛嘉烈.斯卡利特  梅光达的会客室  梅光达的家庭及产业  1908年驻旧金山总领事许炳榛          许炳榛,商务的官员花翎三品衔补用道许炳榛,生卒年未详,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为驻旧金山市总领事,以倡导实业而闻名。清末他曾到日本考察实业,著有《考察日本商务日记》、《考察日本矿务日记》等书,思想家严复为之作序,其中有句云:“使人人能如许君之勤,则数年之间,将于外国之事,一切无遁形献之于上,取而行之,中国富强之机不再是欤?”      
2清末皇室国戚权贵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2 ——皇室.国戚.权贵篇2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2---国内动态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2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2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2【声色影画】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1---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3---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4---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5---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6---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7---国内动态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8---国内动态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1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3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4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5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6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7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清末老照片之三 ——皇室.国戚.权贵篇8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3 ——皇室.国戚.权贵篇3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4 ——皇室.国戚.权贵篇4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5 ——皇室.国戚.权贵篇5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三6 ——皇室.国戚.权贵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