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梦乡bd迅雷下载:王占阳:社会主义重在创造普遍幸福的条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28:33
——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
作者:王占阳,徐林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7-1
本站发布时间:2011-7-11 10:12:08
阅读量:245次

(原題:《求是:为群众追求“普遍幸福”》)
提要
◎在和平时期,党风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体制机制,即取决于制度安排。这时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化的竞争、监督、筛选机制,以接替战争环境所固有的同类功能
◎从个人崇拜、“越穷越光荣”、“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等,急剧地转向普遍追求“富强、民主、文明”,这种“价值革命”本身就是最根本的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的核心实际是创造普遍幸福的条件,普遍幸福的条件就是普遍幸福的源泉
◎只有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形成完善的为普遍幸福创造条件的基本框架,才能保证普遍幸福的实现
30多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旗帜性、标志性文章。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辉煌历史,实事求是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并逐渐成为我党的一条重要思想路线。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他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有关“幸福”的解释。王占阳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标准。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强调实事求是。当前“追求普遍幸福”,就是最大的实事求是。
“东风第一枝”揭开真理标准大讨论序幕
南方日报:在上个世纪30年代,毛泽东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对当时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哲学批判,此后他在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时,反复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在革命年代和和平时期,实事求是这一重要思想路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占阳:在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当时生死搏斗的战争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过滤筛选机制。严酷的战争环境和血的代价让共产党人明白,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减少牺牲、避免失败、走向胜利,这就形成了讲求实际的优良党风。进入和平时期后,实事求是依然是党的思想路线,但由于没有了战争环境的严酷制约,又没有形成和平时期的切实有效的制度化制约,这一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也出现了相当大的问题。从照搬苏联模式、大跃进、再到“文革”,这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党风问题显然需要重新深思。在和平时期,党风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体制机制,即取决于制度安排。这时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化的竞争、监督、筛选机制,以接替战争环境所固有的同类功能。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有人赞誉这篇文章是“东风第一枝”,揭开了有关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
30多年前的这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基础就是粉碎“四人帮”后出现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价值标准的巨大转变。从个人崇拜、“越穷越光荣”、“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等,急剧地转向普遍追求“富强、民主、文明”,这种“价值革命”本身就是最根本的实事求是。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是第一位的,真理标准则是为价值目标而服务的。在基本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日趋合理的基础上,真理标准便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主要作用之一,也正是反过来推动和深化了这场价值革命。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基本价值观领域里仍然需要深入解放思想,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南方日报:中国现在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实事求是?
王占阳:在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必须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坚持实事求是与现实利益相矛盾的问题。面对这种矛盾冲突,真理就有可能让位于现实利益。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苏联模式的政治体制。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体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实事求是、群众利益和干部利益的三者统一,以从根本上克服坚持实事求是的利益障碍。这里的中心环节就是必须在制度体制上实现和保障党群利益和干群利益的统一性,这就能在制度体制上而不是只在道德自律上保障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而也就能从根本上保障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归根到底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
人的全部追求最终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人的最高利益实际就是人的幸福利益。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就将人民的普遍幸福明确地放在了党和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崇高位置上了。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在极广阔的领域内实现更大、更彻底的思想解放。
因此,在基本价值观方面继续解放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确立幸福至上、特别是普遍幸福至上的新观念。追求普遍幸福是最实在的,也是最大的实事求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天赋的终极价值目标永远是幸福,所谓“好日子”实际就是幸福生活。金钱、权力、名望等等只是获得幸福的有限手段,因而都存在着“过犹不及”的问题。人并不是钱越多越好、权越大越好、名望越高越好,而只是越幸福越好。为了幸福,不必要的金钱、权力和名誉均可舍弃。人的物质需要满足后,还有两个无限的幸福源泉。一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特别是追求崇高精神需要的满足。二是追求通过利他获得的幸福。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幸福都有赖于他人的幸福,所以追求普遍幸福实际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生幸福的无限源泉。比如为了免除疫病,那就不能只是解决个人卫生问题,而且更需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人更能够通过利他获得自身的价值感、成就感等等积极感受,进而获得相应的幸福感。这种实事求是的价值观既有利于避免与民争利,又有利于造福人民。以此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即可逐步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普遍幸福。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才能实现普遍幸福
南方日报:怎样实事求是地追求普遍幸福,尤其是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发展,又如何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
王占阳:社会主义并不能直接替人创造幸福,每个人的幸福都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实际是创造普遍幸福的条件,普遍幸福的条件就是普遍幸福的源泉。这些条件将使人们通常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幸福,而不是奋斗之后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些条件既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等内容性的条件,又包括具有普遍幸福主义功能的各种制度性的条件,当然也包括普遍幸福主义的政治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要逐步实现普遍幸福,当前特别需要在解决重大问题上下功夫。“这不是解决一件两件事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只有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形成作为普遍幸福政治条件的基本框架,才能保证普遍幸福的实现。但我们既不能选择太过激进的方式,也不能选择一点一滴的改良方式,而只能是选择以阶段性的系统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方式。”
关于党的领导,邓小平有一段重要论述:“党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整个国家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也是这样。”他认为,这就是在政治上为人民服务,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合理性的根本前提。所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这就需要实行具有极大包容度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民主建设。
关于党风问题,和平时期的党风问题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获得解决,比如现在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财政领域大力推进民生财政、阳光财政和民主财政,切实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做到财政领域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制度上的群众路线才是最实在的,也是最重要的。

0票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