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股份复牌涨幅:[图集]伟人毛泽东图片(1913——197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8:17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长沙(1919年4月)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当时他是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实际领导人。(编辑 阮志峰) 
 1920年的毛泽东同志      1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在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毛泽东和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会议,时年28岁。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南方网讯 1931年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同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从此,土地革命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图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第一次全苏大会召开之日的合影。左起: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编辑 阮志峰)
 
 1933年6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八县贫农团代表大会上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  毛泽东在东征时期(1936年)  1936年,毛泽东和他青年时期的老师徐特立在保安  1937年春,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战争年代 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贺子珍   南方网讯 在那个漆黑的夜里,贺子珍不会想到,那几片深嵌在她身体里的弹片,将使她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日后的种种不幸都缘于这几块罪恶的弹片.  她忍着不时复发的伤疼,走到了陕北。  嵌在头部和内脏里的弹片时时咬着她,使她烦躁起来,她倔强的性格里慢慢渗进了几分固执和怪僻,她不再满足于待在丈夫身边收收发发抄抄写写;她要独立工作;她不想再怀孕、生孩子……她开始和毛泽东频繁地吵架,感情出现了裂痕。  她坚持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日夜折磨着她的弹片从身上取出来。  延安没有条件和设备,她执意要去西安,再转道上海进行手术。毛泽东得知她要离开陕北,执意挽留,但贺子珍主意已定,于1937年底,把出生刚一岁的女儿娇娇托付给保育院,只身来到西安。恰在此时,上海沦陷,无法前往。毛泽东托人捎来口信,劝她返回延安。任性的贺子珍不从,径自从西安经兰州到新疆,打算由新疆飞往她所向往的苏联,一面治病,一面学习。毛泽东得知后,考虑到她刚怀孕不久,不便远行,又捎口信劝她回来,并电告驻新疆办事处,劝阻贺子珍,但都无效果。贺子珍在新疆住了几个月,终于搭上了一架去苏联的飞机,同已成为张闻天夫人的刘英(当时患肺炎)、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的蔡树藩、断了一条腿的钟赤兵一起飞往那个诱人的红色国度。 (编辑:栾春晖)  1937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在延安          南方网讯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湖南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领导下举行。这次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图为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1937年5月9日在延安合影。(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38年,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延安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编辑 阮志峰)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             南方网讯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编辑 阮志峰)   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南方网讯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总结了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指出青年运动必须同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广大青年要投身革命,就必须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图为毛泽东在纪念大会上演讲。(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从1941年开始,中共在延安及各根据地开展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给高级干部作整风问题的报告。(编辑 阮志峰)  1942年,毛泽东发起整风运动,这是他在延安给干部作报告。  抗日时期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摄影家吴印咸在延安为毛泽东拍照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发表《组织起来》的讲话。  1943年12月9日,毛泽东和陈云、林伯渠参观陕甘宁边区第三届生产展览会。    194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阐明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  中共七大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制定了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战和革命胜利的总路线。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七大实现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空前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图为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在主席台上。(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为在全国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局面,1945年8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图为中共代表离开延安前,与专程前来迎接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中)、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合影。(编辑 阮志峰) 

毛泽东在赴重庆的飞机上   
        南方网讯 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宣告结束了,从此中国进入了国内斗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心问题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但是蒋介石却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准备发动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解放区。当时中国围绕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十分激烈复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革命力量和全国人民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内战,另外他对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也还不够充分,需要争取时间将大批军队从西南大后方运到内战前线去,因此,蒋介石变换策略,作出和平的姿态,表示愿意与共产党谈判,企图用假和平来掩盖真备战的阴谋。8月14日、20日、23日,他三次电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家大计”。蒋介石错误地估计毛泽东不会去重庆,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大造舆论,说共产党不要和平,妄图把打内战的罪责强加给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阴谋了如指掌。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团结教育全国人民,中共中央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于8月25日发表《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和六项紧急措施。这一英明决策受到全国人民的欢呼和全世界舆论的赞赏。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国共双方会谈从第二天上午开始。会谈中,蒋介石发表“中国没有内战”的谬论。毛泽东批驳了这一欺人之谈,指出抗战八年,内战是没有中断的,要说没有内战,那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共产党对会谈始终抱着极大的诚意,首先提出和平建国的具体方案,并由周恩来做了详尽的阐述,要求国民党方面逐条给以答复,凡属一致同意的事项,即记录在案,未获一致的事项,继续商谈。而蒋介石对于谈判毫无诚意,只是虚伪地周旋,对共产党提出的十一项《谈判要点》拒不接受。他还无理拒绝中共关于解决解放区政权和军队整编的方案,致使会谈陷于僵局。  蒋介石为了达到在谈判桌上逼迫共产党交出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目的,在重庆谈判期间,采取边打边谈的反革命两手。中国共产党则采取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革命两手,同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结果使蒋介石施展的假和谈真备战的政治骗局破了产,军事进攻也遭到了失败。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蒋介石被迫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的第二天,毛泽东从重庆飞返延安。  由于蒋介石要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久便撕毁了《双十协定》,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45年8月,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经过四十三天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编辑 阮志峰)
 
 毛泽东在延安(1945年)

毛泽东主席积极倡导体育,并身体力行。这是他1946年在延安打乒乓球。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飞返延安。这是他回延安后和毛泽东、朱德在一起。       南方网讯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图为转战陕北前夕的毛泽东。(编辑 阮志峰)  
         1947年3月19日起,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南方网讯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公然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自卫反击,经过1年的作战,歼敌11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图为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的途中与老乡一同吃饭。(编辑 阮志峰)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结束了在陕北的转战,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解放区。图为毛泽东在渡船上。  
     南方网讯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乡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胜利后中共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到北平,这标志着中共领导人民胜利走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同前来迎接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合影。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编辑 阮志峰)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在香山  
毛泽东与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1949)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看解放南京的捷报。    1949年7月5日,毛泽东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合影。一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二排左起,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三排左起,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编辑 阮志峰)  毛泽东同周扬、茅盾、郭沫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194977日在北平(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全国委员会,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毛泽东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周总理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大会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确定了繁荣文学艺术的总方针,是我国文艺界一次空前盛会。(编辑 阮志峰)   1949年8月,毛泽东和老朋友柳亚子在一起。      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请部分国民党起义将领和民主人士游览天坛。前排右二李明扬、右三程潜、右五张元济、右六陈明仁;后排右三李明灏、右四程星龄。    1949年9月,毛泽东和民主人士共游天坛,由刘伯承(左二)、陈毅、粟裕等陪同。(编辑 阮志峰)  毛泽东在北平(1949年)      南方网讯 经过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图为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在中南海合影。(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毛泽东在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这是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在全国政协一届会议主席台上。(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政协第一届会议决议:在首都天安门外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18时,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图为毛泽东、朱德为纪念碑奠基。(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她依靠各族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史正在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编辑 阮志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和刘少奇、刘伯承、陈毅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毛泽东和刘伯承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和刘伯承、陈毅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这是毛泽东同斯大林等在一起。    1950年6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编辑 阮志峰)  1950年6月,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教师符定一交谈  毛泽东、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1950年)  
  1950年6月23日,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并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在讨论国徽图案时,毛泽东说明国徽的内容: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是象征中国人民“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50年6月14日至6月23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149人。由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致会议的开幕词和闭幕词,并在开幕词中指出土地改革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会议听取了政协副主席陈叔通的会务报告,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颁布实施。会议还听取并一致同意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薄一波、郭沫若、聂荣臻、沈钧儒关于政治、经济财政、税收、文化教育、军事、法院工作的各项报告。通过了关于政协地方委员会的决定,通过了国徽图案,建议中央人民政府采纳。会议收到了各项提案和建议案共74件,决定交常委会处理。会议接受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的建议,决定以1950年7月1日至7月7日为和平签名运动周。(编辑 阮志峰)   1951年,毛泽东和李敏一起看影集          1951年5月24日,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向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献礼          1951年11月,毛泽东为模范小学教师史瑞芬签名留念,右一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1951年国庆节接见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

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这是志愿军代表请毛泽东签名

1952年,毛泽东和朱德在一起。

1952年10月1日,毛泽东和彭真、郭沫若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视察黄河(1952-10)

   1953年2月,毛泽东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香凝交谈。
 

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与水兵亲切交谈 
1953年,毛泽东视察人民海军东海舰队。左一为罗瑞卿。
 
 在中南海怀仁堂(1953年)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我作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员,拍摄了这次会议。        中午会议结束,各位委员都在整理桌上的文件,陆续离开会场。这时我依然手握照相机时刻准备并紧紧盯着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动向。突然,周恩来总理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拿着文件和铅笔,走到座位的另一面去找毛泽东主席,两人翻着文件亲切地议论着。见到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我迅速地端起体积较大的新闻镜箱,扣上快门,拉开暗盒板,装上一次性闪光灯泡,选好角度,摄下了这一历史瞬间。作为摄影记者,在各种重要会议的现场,随时都要准备事先想像不到的事件发生,这就是时刻准备着……        毛泽东和周恩来长期并肩战斗,为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幅照片正是体现了两位领导人之间亲密无间的人格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这幅照片在50年代广为流传。       使用斯皮格莱费克斯新闻镜箱,柯达100度3寸散页片,F11,1/60秒。(编辑 阮志峰)  毛泽东和彭德怀在一起(1953)
 
 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见徐向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时拥抱毛泽东(1953年)
 
 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1953年)
 
 毛泽东与金日成热烈握手(1953-11)  毛泽东主席视察杭州萧山区农村(1954)
 
   南方网讯 1954年5月28日,毛泽东等接见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代表。前排左起:徐特立、习仲勋、林伯渠、朱德、毛泽东、刘少奇、吴玉章、邓小平。(编辑 阮志峰)
 
 1954年,毛泽东和女儿李纳(右一)、李敏(右二)、侄子毛远新在北戴河浴场
 
 1954年10月1日,毛泽东、彭真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1954年10月1日,毛泽东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国庆典礼上。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颁发授予朱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 

毛泽东主席授予贺龙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仪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给徐向前等授勋 
        彭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上,宣读毛泽东主席授予元帅军衔的命令。  毛泽东参观全国美术展览(1955年)    1955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和贺龙一起观看中国同苏联列宁格勒“泽尼特”足球队的比赛,图为赛后接见全体运动员。(编辑 阮志峰)
 
 1956年2月1日,毛泽东和年轻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在宴会上         南方网讯 1956年早春,也就是钱学森回国两三个月后,他被邀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二次全体委员会,并被增补为委员。        2月1日,这是一个温馨和煦的春日。正在参加政协会议的钱学森收到一张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大红请柬。        当晚,钱学森应邀出席了毛泽东举办的宴会。    这是钱学森第一次与景仰已久的人民领袖畅怀交谈。       “来,来,学森同志,请到这里坐。”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热情地邀请钱学森同自己坐在一起。    毛泽东对他这个海外赤子的尊重与厚爱令钱学森异常感动。而这位一代伟人渊博的知识与谦逊的品质更使钱学森惊叹不已。(编辑 阮志峰)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文艺界著名人士巴金(右一)、周信芳(右二)等  1956年,毛泽东和聂荣臻等观看空军飞行表演 

图为1957年,徐建春给毛主席点烟的情景(摄影:洪克)   南方网讯 认识徐建春的人都知道,她最珍爱的一样东西,是和毛主席的合影。     1957年,徐建春进京参加团代会。毛主席来到团代表们中间,和他们亲切交谈。谈话间,主席掏出一支香烟。徐建春见到桌上有一盒火柴,就上前给主席点烟。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这个温馨的瞬间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拍下来,成为一张流传久远的照片。    1950年,徐建春高小毕业回到家乡。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姑娘,被大家推选为互助组组长,领导大家搞生产。以后,她又成了初级社社长,管理过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当过劳模。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的事迹在当时被广为宣传,鼓舞了许多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    “我这一生,10年在基层,10年干共青团工作,还有10年干人大工作。”从70年代后期起,徐建春当过团山东省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在虽然退休在家,但是只要听说有共青团和青少年的活动,即使身体不好,她也坚持参加。    “我和共青团的感情太深厚了,我忘不了,是党和共青团培养了我。我每次参加共青团的活动,都有不同的感受。我看到活动办得越来越好,团的干部越来越年轻,文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作为老团干,我是打心眼里高兴。”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上够学。我高小毕业就工作了,以后虽然也参加了很多学习,但总还是感到知识不够用,有的时候只能靠经验来弥补。”    徐建春家里请过好几个小保姆,都是从农村来的小姑娘,为了供家里的男孩上学,她们很早就到城市里来打工。徐建春对此特别痛心。她说,现在农村的教育比城市差多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大多也不如城市青年。可是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建设。有的农村青年重视赚钱,不重视文化,在女青年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女孩子能上完小学就很不错了。这也是一种悲哀。    徐建春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处。她参加年轻人的活动,总是和他们说,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    说起现在的年轻干部,徐建春显得很兴奋:“他们都是有知识、有学历、有朝气的青年人。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事都不会,但是没关系,大家一起学。每天晚上,我给大家念报纸,学浸种、学发芽、学选种。群众认为合理的,我们就做。如果做错了,就改。这也算是走‘群众路线’吧。看到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我特别生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贪污腐败。我常说,共产党给的钱足够用了,还要别人的干嘛?”  在徐建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老徐特别正直、特别认真。徐建春常教育他们,一个人光想着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疾苦,是不行的。(编辑 阮志峰)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学生、实习生,他语重心长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编辑 阮志峰) 

1958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乘“三峡”轮视察长江三峡 

毛泽东主席1958年3月30日乘江峡轮视察三峡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农村视察  毛主席和陈毅在一起(1958年)
 
 1958年,毛泽东主席接见全国学联主席、北大团委书记胡启立等北大团委负责人
 
 1959年,毛泽东主席与美国友人、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和美国女作家斯特朗在一起。  经典照片为媒成就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被诗人臧克家称之为“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谁也不曾想到,这张照片成就了一双美好姻缘——偎依在毛主席身旁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峥嵘岁月”成过去,  故乡山河一片新,  斗争历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这笑意深。  ……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照诗《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被诗人称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是毛主席1959年阔别故乡——韶山32年后,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几千年来第一幸运伉俪。   ■经典照片的前前后后  40年前,蒋含宇还是个天真烂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  也许是韶山的人杰地灵,也许是他们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结果,两人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告诉两人:“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学校经认真研究,指定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身为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让他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想。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主席的故乡,又是杨开慧办私塾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来韶山学校了。  想起毛主席,两人就激动不已。  按照辅导员的安排,他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奔回大队部准备去了。  哪儿的花最香最艳?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不停地练习,彭淑清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  全校700多名师生,指定他们两人给主席敬献鲜花,戴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荣耀,由于过于激动,两人一夜没睡。  26日上午,毛主席从他的旧居向着韶山学校方向来了。  韶山学校师生听说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蒋含宇、彭淑清怕花蔫了,一直没摘,他们打算把最艳的鲜花敬献给主席,听说毛主席来了,彭淑清放下饭碗(正在吃饭),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束。  等主席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越来越近,眼看着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像两只雀跃的小鸟飞到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满含韶山人民爱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接过鲜花,闻着故乡的芬芳,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  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  站在韶山学校的大门口,凝视着自己亲手题写的校名,主席感慨道:“学校变样了。”  主席与教师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人们簇拥着主席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从容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敬献给毛主席,帮他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  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  主席开怀大笑:“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  掌声雷动,全校师生开心地笑出声来。  毛主席的摄影秘书,我国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轻按快门,“咔嚓”—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场面被定格啦。  很快,这幅“能听出声音”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这幅照片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照片作媒,两人喜结连理  彭淑清、蒋含宇两个偎在毛主席身旁的“金童玉女”,暗暗下定决心更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毛主席老人家的期望,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呆在”主席的“身边”。  后来韶山学校停办中学,两人又因学习优异被送到湘潭市一中。在湘潭市一中读书,两人同一年级,虽然不在一个班里,但他们你赶我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都是班委会和团支部委员。  蒋含宇热心为大家服务,办事积极认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印象。彭淑清学习优秀,一个女孩子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点不服输的上进心,很让蒋含宇折服。两人一起从韶山冲出来,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加上同为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共同有着进北京的奋斗目标,两人成了难得的一对好朋友。  1963年,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靠任何政治资本,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  两人终于圆了北京求学梦。他们那一届韶山学校出来的学生,仅有几个人考取大学,两人能够凭优异学习成绩跨进北京高校的大门,应该说与那幅经典照片不无关系,是它给了他们不尽的力量去学习、去拼搏。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那个年月虽然不如现在开放、浪漫,但大学生活的自由愉快,又为两人提供了许多相聚的机会。日积月累,一种极美好的情愫,在两人心目中日渐清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5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蒋含宇、彭淑清均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蒋含宇先在凌源县农村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随后被调往县教育局任干事;彭淑清被分配到锦西石油五厂,成了一名石油战线的科技新兵。  虽然同省,可两人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由于路途遥远,只能靠鸿雁传书,诉说着相互的思念。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从学校毕业分到辽宁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才见了3次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恋了四五年时间,两人决定把恋爱情感绾个结,好好过那种牛郎织女般的相思生活。  大喜的日子订在1971年的元月。没房、没床,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利用一个军人家属探亲的空当,借这位军人的家暂作新房。彭淑清一双新单鞋、蒋含宇一双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单、一个新枕头,这就是他们新婚的全部家当。  新婚日,由单位领导在会议室主持仪式,花生、糖果一散,彭淑清就成了蒋含宇的新娘了。   ■苦难岁月也不给主席抹黑  蜜月没过完,彭淑清就惦记着厂里的工作返回锦西,9月份,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技术力量,彭淑清不顾几个月身孕,毅然报名参加。  如果此事成行,两个人一个辽宁,一个湖北,从此,将真的天各一方。蒋含宇单位领导想把她调到凌源县。可那儿没有石油,党培养自己上大学五年,这样岂不是让国家白白遭受损失,自己也白白搭上五年的青春?彭淑清未予答应。她单位的领导认为蒋含宇是学政治的,到哪儿都可以,可以调过来。  荆门炼油厂的职工,一大批是部队复员战士,彭淑清是作为一部分技术骨干调来的,这儿原是一片荒野,没有厂房、没有宿舍,没有道路,甚至连买菜都要到三四里外去买,住的是芦席搭成的干打垒(上面芦席下边是黄土搭的房子)。  彭淑清由于路上奔波,儿子早产。孩子刚满40天,彭淑清就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提着小木箱,带着母亲赶往工地报到。  彭淑清不愿因个人生活拖单位后腿,可是来到工地,单位连芦席棚都没有了。领导给她暂时安排到招待所,单位领导很感动,但是考虑到她的情况,丈夫又不在身边,一个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就劝她:“鉴于你目前情况,干脆回湖南休产假,我们工资给您照发。”  她与蒋含宇都曾表示,决不能辜负主席的厚望,领导的好心,被她拒绝。第二年5月份,蒋含宇才从辽宁调到荆门。  在身边没有丈夫的日子里,彭淑清拖老带小,硬是撑了过来。有几次,雪花飘飞,芦席棚被寒风吹掉,开了天窗,她和母亲自己动手将房修好。这段极为艰苦的日子,彭淑清从没感到过苦,诉说过累。在他们心里,国家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后来九江要建炼油厂(今日的九江石化总厂),他们又服从需要来到九江。   ■举案齐眉,一个美满幸福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两人的老家都在湖南农村,双方父母亲都健在。早些年,工资不多,他们每月总要从紧巴的生活中抽出些钱寄给家里,后来,他们又常常把双亲接来住一段日子。  有着在毛主席身边“金童玉女”的荣耀,蒋含宇和彭淑清却从不张扬,从不以此作为资本,去谋取个人私利。毛主席与他们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们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张照片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人们才知道,这对“金童玉女”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蒋含宇在九江炼油厂先后担任教育科干事、副科长,该厂成立教育中心,被任命为主任。他一边工作,一边潜心职工教育研究,他和同事合作编著的《职工教育常用词典》曾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优秀成果奖;与他人合作编写的《思想修养》一书被江西省电大指定为必修教材。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并被授予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西省新时期职工教育优秀管理者称号。1991年调任石化总厂党委任宣传部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先后撰写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评为省、市、石化系统优秀论文;1997年他又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总厂党委委员并兼任组织部长,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工作得到广大职工干部一致肯定。  彭淑清是位技术人才,她的工作成绩不逊于丈夫。作为石化总厂设计部一名高工,多年来潜心钻研,除完成该厂设备设计、改造等大量工作外,还担任几位大学毕业生的导师,为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尽心尽责。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配到广东顺德市邮电局从事计算机通讯工作;女儿中学毕业后在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任打字员,两个孩子都努力进取,蒋含宇夫妻都十分满意。  爸爸在厂里也是个权力不小的官,尽管做事公正廉洁,女儿还要经常提醒爸爸:“咱可不要做违法的事啊!”  在这个幸福的家里,蒋含宇、彭淑清夫妻俩有个默契的分工。妻子彭淑清对蒋含宇说:“你学政治,从政,你就往外多跑点;我搞技术,多负责家里。”蒋含宇由于工作关系,整日忙得没个礼拜天,妻子理解,把个家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连做饭、干家务都不让他插手。他们家被厂里评为“五好家庭”,夫妻俩举案齐眉,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第一伉俪与他们的媒人情结  作为摄影家侯波来说,数十年过去了,极想知道,她作品中的人物如今怎么样了。1992年,当她知道她在韶山拍摄的那张经典作品中的两个主人翁,如今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她很希望能再次见到照片中的两个孩子。经过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蒋含宇、彭淑清的确切地址。实际上蒋含宇、彭淑清多年来也在打听,她这位红娘的下落。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都长这么大了”,侯波把他让进屋里,感慨道。弹指间33年过去了,在她心目中,他们总还是很小很小的孩子,侯波高兴得合不拢嘴。  蒋含宇落座后,她忙不迭地问这问那,语重心长地告诉蒋含宇:“你们一定要给毛主席争气,你们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少年儿童”。  蒋含宇要走了,她拿出丝巾、被面及1959年他们夫妇和毛主席的合影,作为一个红娘捎给“小彭”和他们家的礼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桩美好姻缘,侯波从心眼里高兴。  自此,他们一去北京必看望这位红娘。  蒋含宇、彭淑清应该有两个媒人,一个是摄影家侯波,另一个则是毛主席了。从有了那段与主席合影的光荣历史,蒋含宇夫妇一心痴迷上有关毛主席的书籍、画册、字画的收集,凡是与毛泽东主席有关的,他们都一一买回珍藏。目前他们已收集到全国各界名流包括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儿媳韶华、孙儿毛新宇给他们的题字题诗。许多人称赞他们的千年良缘,摄影家吕厚民送他们一幅条幅,题为:“幸福时刻,结成良缘”;重庆书法家杨昌永称他们为:“春秋数度,蒋彭喜结连理,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第一对幸运伉俪”。  一幅经典照片,演绎一曲人间幸福良缘,千古难觅!(编辑 阮志峰)    南方网讯 11月26日下午,当我们再次来到韶山时,发现毛泽东故居对面的毛家饭店不见了,门口的两口水塘也正在清理淤泥,准备恢复主席少年时的原貌。韶山市委领导表示,为了韶山经济的长远发展,拆除故居周围的破坏整体人文景致的建筑,体现了韶山旅游以人为本的方向,这些成本花得值! 
  1959年,毛泽东同志回韶山时,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挥笔写下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优美诗句。但十多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故居周围越来越多的建筑破坏了景区的整体风貌,故居门口水田种上了经济作物,省、市一些政协委员曾多次进行专题调查,认为这里的一些人工建筑物“现代味”太浓,缺乏整体规划,必须尽快整改。政协委员们建议将故居周围恢复到1959年主席回家乡时的风貌,拆除搬迁毛家饭店和故居周围居民。建议引起了韶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经过精心调研规划,故居周边环境整治方案获得上级批准。11月底,毛家饭店已经被全部拆除,南岸后山居住的几户村民也全部安置到其他地方。搬迁到毛泽东纪念园一侧的毛家饭店文化村老板汤瑞仁说,虽然饭店暂时在经济上受到一定影响,但慕名前来的游客照样络绎不绝,还带动了毛泽东纪念园的发展。  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到韶山与乡亲同聚一堂(左一为汤瑞仁女士,怀中的小孩为毛命军)          背景资料:毛家饭店简介  毛家饭店,源自主席故里的著名餐饮文化品牌。  一次特别的行程,留下一段永恒和珍贵的回忆。1959年,毛主席回到故乡韶山,来到近邻家中,与分别已久的乡亲共叙乡情、亲情、离别之情。看到汤瑞仁,与之亲切交谈了一番,并伸手抱过汤瑞仁当时三岁的儿子毛命军。亲切地说:“祖恩贻泽远,依辈份,他还是我的叔叔呢!”由此,留下一张名扬四海的照片。  1987年,汤瑞仁女士为了接待好来韶山参观的客人,创办了毛家饭店。毛家饭店以主席生前爱吃的、已在韶山沿袭多年自成一体的毛家菜为食谱,通过多年挖掘整理创新,逐渐形成了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特点较完整的烹饪体系。并以韶山为文化平台,构建了浓郁独特的毛家餐饮文化体系。风味地道、纯正,地方特色浓郁的美食佳肴和大众化的价格,赢得了八方宾客的赞誉。十多年来,饭店共接待中外宾客近百万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三十多位。许多到韶山的客人,都慕名到毛家饭店就餐。  作为源自韶山的文化餐饮品牌,毛家饭店向消费者奉献的不仅仅是特色鲜明、美味可口的毛家菜、还有让人思念一段历史、回忆一个时代的毛家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毛家饭店的文化和美味,1999年,经工商部门批准,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代理与毛家饭店有关的商标使用许可,业务咨询及开发和管理特许连锁经营业务。(编辑 阮志峰)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贺龙接见受阅部队代表 
 1959年,毛泽东和亚非拉各国青年朋友在一起  毛泽东和儿童(1959年)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一起  1960年,毛泽东会见文艺家老舍(右一)、梅兰芳(右二)、田汉(右三)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一起(1960)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上海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毛泽东在庐山(1961年)


   1962年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毛泽东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一起(1962年)
 
 1962年,毛泽东在散步 
 1962年,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
 
 1962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上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付出了严重代价。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1962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中央各部门、中央局、省地县各级党委以及重要厂矿企业、部队的负责人7118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1958年以来的经济建设工作和1962年的调整任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次会议为八届九中全会通过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扫清了障碍。(编辑 阮志峰)
 
 1963年,毛泽东在书房
 
 1963年,毛泽东在火车上看河北水利规划图
 
 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历史的瞬间

        崔汝先

        四月浓郁的情思 提神的国之瑰宝
        凝结着一叶叶透亮的清醒 流泻暖暖的绿色的阳光
        风悄然吹过茶园 清澄如碧的龙井
        留下这历史的瞬间 收汇着千古新绿
        太阳下勃发了的渴望 再沏一壶叮咚醇洌的虎跑流泉
        在伟人的指尖间悠悠流连 此乃中华一绝


 1963年7月,毛泽东和早年相识的师长、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左一)交谈。
 
 1963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3年国庆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  1963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和夫人
 
 1964年,毛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会见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和首都民兵在一起
 
 1964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和解放军官兵在一起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员,其中有藏族演员才旦卓玛。(1964年10月16日)(编辑 阮志峰)
  1964年,毛泽东畅游长江
 
   1964年11月,周恩来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纪念活动,主动与苏联新领导勃列日涅夫等接触,但苏共当局没有改变赫鲁晓夫时期形成的对华政策。图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到机场迎接周恩来归来。
 
 毛泽东(1965年)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1966年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会,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接见首都红卫兵代表。(编辑 阮志峰)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向游行队伍招手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部分同志合影。左起:陈云、邓子恢、董必武、毛泽东、朱德、贺龙、叶剑英、徐向前。(编辑 阮志峰)  自左至右:陈云、邓子恢、朱德、毛泽东、贺龙、叶剑英、徐向前。    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和林彪、周恩来等人在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接见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50多万红卫兵和学校师生。林彪在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的颂词。  由于这次接见比较混乱,以后接见红卫兵,采用了或是把人群安排在东西长安街两侧,或是由群众游行的队伍通过天安门的方式。(编辑 阮志峰) 

1966年8月31日,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群众和红卫兵 

1966年8月3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6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见外地来京的师生和红卫兵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南方网讯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毛泽东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国互相打仗的问题。”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编辑 阮志峰)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基辛格1971年7月曾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问中国作了准备。(编辑 阮志峰)
 
  1974年底,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亲切握手   1974年底,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1975年1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住院,邓小平主持党政军日常工作。(编辑 阮志峰)
 
 1974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游泳池客厅亲切握手。中为邓小平。  1975年2月,毛泽东会见第二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毛泽东和华国锋在一起(1976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毛泽东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4月,又提议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与世长辞。首都各界和全国各地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向毛泽东遗体告别。(编辑 阮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