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绿韵康城:大道系列丛书 第六册 大道谛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0:24
大道谛理 目录
无极皇母懿旨
昊天玉皇上帝玉诏
燃灯古佛 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颂
南无药师如来佛 序
第一回 法界众生
第二回 润生利益
第三回 不求功德
第四回 修持改造
第五回 大道谛理
第六回 常与无常
第七回 恒常无限
第八回 无常法则
第九回 缘起法则
第十回 认识法则
第十一回 无我法则
第十二回 四观心念
第十三回 上天有好生之德
第十四回 大地有养生之德
第十五回 人类有护生之德
第十六回 阴阳相对
第十七回 一归绝对
第十八回 无极灵山
第十九回 理天原灵
第二十回 无极理天
第廿一回 无极虚空
第廿二回 佛境初地
第廿三回 微微初识
第七四回 佛境次地
第七五回 微微次识
第廿六回 佛境三地
第廿七回 微微三识
第廿八回 佛境四地
第廿九回 微微四识
第三十回 佛境四谛
第廿一回 博爱平等
第廿二回 清真自然
第廿三回 佛国清净
第卅四回 大道无为
第卅五回 仙神圣道
第卅六回 圆满超越
三清教主 元始天尊 降跋
中华始祖 黄帝老祖 降跋
盘古大帝 降跋
玄玄上人 降凡例
无极皇母颁 懿旨
玉皇上帝颁 玉旨
注:本书由懿敕崇心堂扶鸾著作 欢迎翻印 广种福田
  本堂主席 关圣帝君登台     戊寅年八月十六日
  诗曰:崇心再着天书册 懿敕弘扬理无遮     理笔接续再著作 普化真理自性澈圣示:今夜恭接 无极皇母懿旨,与 昊天玉诏续着天   书,命本堂福德正神与本堂玄天上帝。于十五里   外接驾,命本堂二、三关帝与济公活佛于十里外   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及无极大道院众灵修院士   ,亦按顺序排班候驾,不得失仪。为师暂退。无极驾前董双成仙姑 降  诗曰:无极懿旨降道场 懿敕道脉展弘扬     崇心再接皇母旨 著作天书启善长圣示:欣奉 无极懿旨到堂宣读,神人俯伏。    懿旨开读  钦奉无极皇母大天尊懿旨曰:母居瑶池圣地,虞观南赡部洲众灵儿落凡后,即迷失于 凡尘假景。难以畅真理回归无极仙乡。致令 为娘十 分哀痛,屡屡倚门盼望灵儿归返,然言者谆谆,听者 藐藐,故难接 母心相印,实感嗟叹也! 今懿敕道场崇心堂,诸神人等能坚志完成「大道系列 天书」计五册。 母观理儿能畅真理,广宣教化,引 渡迷航,实令 母心欣慰。故再颁旨著作大道系列天 书第六册,题其颜曰「大道谛理」。命派 南海古佛 与济公活佛为主着仙师,三界高真仙佛为陪着仙师。 旨到之日即行开笔,不限时日,早日完成广宣教化, 以慰 母心期盼之切。 懿敕道场能坚志克服任何困难,完成上苍旨意,实令 为 娘感心之至,特予鼓励,再勤奋勉。为上苍普化 作先锋,矢勤矢勇,勿怠勿忽,坚心完成「谛造真理 于大道中」。广渡众灵儿来回归,其功其德自得也! 「金品莲台」自得也!克职完成。  书成之日,母心慰赏诸神人儿女功勋,以慰上苍眷 顾期盼之! 神人叩首谢恩天运戊寅年桂月十六日戌时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母颁命完毕 恭贺崇心诸神佛,能再续接大道系列天书第六册,实感贺喜,盼能永续著作真谛,以广渡原灵来回归也!恭贺之!恭贺之!吾回无极缴旨。
  本堂副主席无极元君 麻仙姑登台
  诗曰:大道谛理广传扬 众灵归返四海航     崇心再接着天书 续接昊天玉诏降圣示:今夜再续接 昊天玉诏降堂,命本堂天上圣母与   观世音菩萨。于十里外接驾。命本堂虚空彩云仙   姑,及虚空落笔天尊,于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   与无极大道院,众灵修院士,排班候驾,不可失   仪也!为师暂退。钦差大臣 骆天尊 降  诗曰:钦差带旨到崇心 昊天玉诏展良因     懿敕道场再著书 普化真理大道亲圣示:今夜带 玉诏降堂宣读,神人俯伏。    玉诏开读  钦奉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玉旨曰:  朕居九五至尊,掌五教升降之权衡,广引众生回归天界,乃 朕心愿宏泽。观南赡部洲,无极大道院懿敕崇心堂。于丙子年桂月一日领旨设堂后。即行著作天书,实属可感可佩也!崇心神人坚诚克服困难,矢志完成圣命,实属不易!  今科技时代,文明所致,故上苍掌新法,来广渡众生回归。崇心等著作大道系列天书,已完成五册,真令 朕感心慰,能畅真理弘扬,劝化众迷警醒回归天界,实感心之,今再特命「大道系列天书第六册」。题其颜曰「大道谛理」。命派 南海古佛与济公活佛为主着仙师,命派三界高真为陪着仙师。旨到之日即行开着,不限时日早日完成。再广渡儒道释,与天道真修实行修子回归,乃 朕心期盼之!  理笔能矢志完成圣命,著作大道系列精华天书,盼能广引教化之机模。为大道、为苍生,作归航之指引,坚志完成永续传承。矢勤矢勇,勿怠勿忽,完成之日犒赏功勋,以慰著作之辛劳,坚志达成圣命,再造普化天机。成就于「无极大道学院」,在人世间成就自己,成就众生。勿负朕意 钦哉勿忽 神人叩首谢恩天运戊寅年桂月十六日戌时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玉诏宣读完毕,恭贺崇心诸神佛及诸贤生,与无极大道院众灵修院士。能得此上苍殊荣,实乃崇心神佛与诸贤生之辛劳结晶所致。盼完成时再恭贺崇心之功勋也!吾回天缴旨!本堂正主席 虚空上人登台诗曰:大道谛理展弘扬 普化众生归返航   崇心再接六天书 大道系列解迷障圣示:今夜恭接 无极懿旨及 昊天玉诏,再著作「大道系列天书第六册」「大道谛理」。能畅实际生活于修持中,而修持又是生活化,如此不悖真理,才是真实也!盼有情众生皆能彰真如,显佛性。成就自己,又能成就众生。  已接旨了,一切皆要努力完成。再造佳绩,以叩答上苍之宏泽,下课后全体向外叩谢天恩。好!辛苦诸贤生与大道院众灵修院士。为师退!
 燃灯古佛 降          戊寅年八月十九日
  偈曰:燃点众生明佛性 灯光照耀三千界     古德传扬着谛理 佛降赞曰大道称      赞  大道者-乃宇宙自然运行之真理,不私载,不偏悖,不固化。实在是能替芸芸众生作回归的资本,是为至要。因此在凡尘中即是修持自我,又个己能否超越轮回漩涡的局限。必是要能畅真理来回归,即由自我的改造中而达成!  谛理者-乃真实人世间生活的准则,不论六道轮回的众生皆是如此。又能以现世作改造的因本,才能促成在人世间有成就的天机。倘若不能弃除八识田中的垢秽之时,必难以在凡尘中作改造的因本。如此亦要能有此良机作回归的准备,若是因缘不具足之时,欲能成就,则较困难。  大道谛理-乃是自然无为的本质,作真实人生的润生修持利益。才能有资粮,回归于极乐世界,无极仙乡,宇宙天界也!即在于唯识的观念中,如何弃除八识田中的种种不良含因种籽,盼有情众生皆是一体如是。回归即在于当下,回归即在于现世中。燃灯古佛 降 赞天运戊寅年桂月十九日戌时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降     戊寅年八月十九日
  偈曰:本来天人皆为师 释教传扬大道迦     牟尼宝珠化僧尼 佛降颂扬谛理殊      颂  大道谛理乃儒宗圣教,于懿敕道脉崇心堂来扶鸾着作,是以佛家为基础之本因。作有情众生回归的资本,是一本难得的天书,乃上苍慈悲德泽,让三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成就的良机。  大道能弘展,必要众生能弘扬,不以人数的多寡,寡亦可成众,如此天地间不论任何宗教,皆由寡而众,由少而多,因而即能成就发展,德泽于有情世界的众生。  谛理是真正在修持的过程中,作有情众生教化的基本,若无此基础必难以成就在人世间,如何步向大乘菩萨行的觉有情境界,又如何能步向莲花佛国(果)的位阶。才是在人世间成就的基本,因而必要能以教化为目的,成就为主题。更可以在有情世界中,以微微识而达至佛的境界与果位,因而必要真正入于此境界,才是不退转于真如实性。  大道系列天书的第六册,「大道谛理」是上苍掌新法,以「儒宗圣教」集合五教圣谛,而成就人世间修行的过程与位阶。此乃上苍之慈仁,不知有情众生是否仍固步自封,又难以转化,执着更难以改变。如此时代之不同,教化之不同,上苍之泽润亦不同。而众生是否能感同身受,皆在自己所选择中去成就去达成也。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降 颂天运戊寅年桂月十九日戌时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南无药师如来佛 降       戊寅年八月十九日
  偈曰:药师如来降崇心 佛化世人正己心     大道谛理扬真心 普渡三千归自心      序  大道谛理-能在崇心堂来著作,乃上苍之慈德于人世间。即在「儒宗圣教」中,以儒为依皈,以道为圭臬,以释为基础。把人世间的唯识理念,再更精微的阐述于鸾笔中,是有情众生回归的基本。如此必然可破除在人世间修持的障碍,破除人我的执着,即把「贪念、嗔恚、痴迷」作一解说,作一讲论,必可促成在人世间,破除数千余年来的修持迷思。  大道谛理是佛教修持真谛的教化,是破除修持迷思的主要。否则唯我独尊的宗教观念,必难以成就真正实修的修子来归返。因而必要修子能实际破除,在其心中早已固化的迷思障碍。才不会造成在回归的路上阻碍良多,必须是在凡尘中,把障碍来化除也!  大道是无私又无为,真正作回归的准备。谛理是真实的润生,又修持过程更是往昔仙佛菩萨成就的本因。才能让有情众生在下化中成就。「大道谛理」的著作,乃上苍的旨意,在人世间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中,芸芸苍生回归的基本。必要能以自己改造自己,自己成就自己,才是真正实际的归返也!南无药师如来佛 降 序天运戊寅年桂月十九日戌时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
 第一回 法界众生
南屏道济古佛 降        戊寅年八月廿六日  偈曰:大道谛理着首章 南屏道济古佛降     弘扬普渡更发展 法界众生是平常  儒道释耶回五教的教化过程中,每教皆有其特殊的教义,亦有其殊胜之处。乃在于因众生是个人喜爱,个人所向往的修持方式,入于宗教去作自己在凡尘中的修持范畴。因而即以个己所需要之方式,去行使个己有利自己之方法,来成就自己。如此在芸芸众生之中。是个己所甘愿承担与接受的修持方式,也因个己所爱与选择。任何人皆无法改变。其在宗教修持方式中的作为,因而亦由个己所能接受与成就的方法。达至修持改造的目的,才是促成在人世间宗教的发展。  芸芸众生在自我所愿意的范围中,能入于修持路径,正因如此也是减少在人世间造就恶业的机会。因而宗教的教化是有安定人心之所必须也!又以宗教的教化过程中,每每必须要能在润生的利益中,以自己为出发点,才能促成自己因修持,能减少造业的机会。倘若在于芸芸众生若不入于宗教之教化中,亦观其在思想作为中,又如何能减少业因造就的过程,因此有修与无修的众生,即是如此的分野。  因入于宗教是改变心志思想观念的作为,远比无修的众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是有修之众生能成就自己,更能减少造业之机会,亦是教育所传承,教化所接续。因而有修即比无修的众生,看起来即有一份修持中和蔼可亲的态度。如此是有修众生理应具备的本质,否则若论修持后,还同无修的众生一样之时,那即非是修持者应具备之作为与态度。因在有修是改造不良习气,与不良含因之本质。一段时间即可观视其作为,可判定其所作为是真正的修持,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远比无修的众生更难以让人赞同。  修持是法界众生所具备之条件,能否入于宗教修持,亦观其自己意愿否?宗教是有安定人心之作用与成就之条件,是否能具足在人世间真正作修持的规范,还是鱼目混珠,充个人数而已,如此而论不该言已入修持境地。因「修」是改造不良习气与含因之过程,若无法在「持」之中弃除原来之秉性,亦仍是众生一个。更难以言自己在修持,其实早已脱离了修持应有的规范,如此有修与无修可让人观看即一目了然,又在于仙佛所观视的,早已了知其原貌,无法逃避仙佛的法眼,有时甚至比无修的众生更糟糕。因而有修与无修,真修与实炼否?自己是最能了知,他人所能观视的只是一部份而已。其实真正能给予众生自己心性的改造,才算是有修与真修之人,否则只是充其数量,而谓之修持,实乃脱离了修持的范本。  法界众生是一切皆平等视之!任何修子在宗教领导之地位中,其所担负的职责,不但是自己要作好,甚且是后进所模仿之榜样,亦给予后进有一条轨迹可寻之,可进之!然而入于宗教应是一切法界众生皆平等。如此而言「师师相传,脉脉相续」即在于尊师重道之中,而成就领导者的地位。因此有诸多位居领导者,在先前开创宗脉相传,能一视平等,但往往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因后进之学生所相互推崇,渐而迷失在掌声中,高阶中、权势中,渐渐的丢弃往昔那股宗脉枝叶相承的初发心。进而承受了诸多后进的前拥后推,促成愩高我慢之态度,更把自己的初发心,入于不能平等之境地,亦即是唯我独尊了!  因而法界众生是个自本灵所具足的个体,不因轮回之转换,而抹杀了真如自性,因此即在法界中有平等的作为。然而不论位居领导或高阶,只在此生所具备能拥有之,亦是该时段之所为而已,若是产生了愩高、我慢、自大的心态与作为,如此皆背离了人世平等,法界平等,众生平等之规范也!因而即是自己早已迷失了原本纯真的本性。更把自己承受了掌声的恭维,众人的拥戴,若失却初发心则先是自己已迷失,如何能归返先天的自性即难矣!因而人生之中更不能达至法界众生的平等。  仙佛之慈悲即在于教化中,让宗脉枝叶相传的领导者,能破除此一关「唯我独尊的垢秽思想」。因此法界众生,不论在任何宗脉相传之领导者下修持,实应要众生平等,法界平等,不可执视我已处于高位,而漠视其他众生,要知经过一段的时间,一切可更改高阶的存在,如此能永居高位否?不也!因而亦不可轻视其它宗教所教化也!因此不论任何宗教皆有其教化的功能,教化的实质意义,亦由教化中不论所承领的使命有多大,所师承的宗脉有多高超,亦无法保证每位后学者,皆能全部回归极乐世界,或无极仙乡。  因法界是平等,众生是平等,修持是平等,自性亦是平等,现在的众生亦是未来的佛。而现在的佛亦是未来的众生,因大家都已成佛了,那又有什么佛可称颂,只不过是个名相,是个平等的众生(佛)而已,因皆是平等超越了,那还有佛与众生之分野否?法界众生是一切大道之起头,若没有芸芸众生何来有佛之名称。因而不能轻视任何一位可以成佛之原灵,即在于自己本身是否能愿意承担,与学习仙佛之脚程,而成就自己,也能成就众生。  法界是一切大道之根本,不只是人类而已,尚有诸多有情世界的动植物。而一切有情与非情的众生,即是法界芸芸的众生,如此即是一切平等,众生平等,自性平等。而人类只是站在能有智慧去判断自己所愿意,自己所选择的一条路,不论好与坏皆是自己所喜爱也,如此他人也就无法替代了。因而即是法界众生平等的自由选择,自己决定也!是否如此!  哈哈!今夜「大道谛理」著作首回,在台风夜来成全之,可感心来成就也!有此一股热衷推动力量,足见崇心往后的未来,是不可轻视的,而功德亦是自造自为也!祝贺之!祝贺之!
 第二回 润生利益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九月初一日  偈曰:南海古佛着次回 大道宏扬理更微     普化众生归无极 润生利益靠自为  在于人世间的生存过程,每一个环节是众生必须要能以自己,先利益自己的生存空间,才能有润体的组合。不论任何动植物皆是如此,也不只是人类而已。因在于能活动的动物中,又一切皆依赖食物链的组合,让自己在养生利益之中,有润身之动作,才能成就于自己的生存环境。  因为所有能活动的动物,皆必须要养生润体,故而才有食物链的组合。才可开创事物链的相续,人生如此,万物亦如此。然而在有情世界与非情世界之中也都是如此,决无法脱离此限制,如此即由众生的生存过程与环境的结合,才能开展人生。人世间不论是任何一种众生皆是如此,又人类生存的空间,有生活的动作,才有事物链的相续。人生于世只要是人类,要活即要能动,若是不能动即类似现今的植物一般。然而若以植物在人世间对于众生,更是反复相循的利益众生,在于人类必须倚靠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吸取氧气)才能存活。即是靠生活中鼻息的呼吸间,然而若鼻息之不来时,必难以存活。因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又是对人类一种相循的功能作用,更对人类生存有莫大的功德。  鼻之息是人类所倚赖,若不能呼吸,即欠缺灵性之清明活动力,而人类要活必须要能动。倘是不能用活动来滋养自己的润生,必难以成就在人世间种种有利于个己的润生利益过程。然而既然出世为人,即要能以活动在人世间,如此不但可以促成自己与他人种种因缘和合的开创。更是必须要了知人类的身体,若长久处于不能活动之时,即把整个身体的全身筋骨处于僵化了。久之更难以松动筋骨,亦难能有活动的目的。如此而言若人类的身体若欠缺活动力量,或是活动量太激烈.又超量超时。即是把自己入于过与不及的界限,甚且无法达至平衡,更难以达至中庸。而在人类是一切活动的根本,若是无法能有活更有动,更难以成就人世间活动之过程与功能。  能活动必要能休息,因是有活动亦要有休息,不能一直在活动。众生若观看人世间的白天与夜晚。白天是活动的空间,而夜晚是休息之静止。因此在活动与休息之中,皆不可过与不及。否则即会造成对人类的不适,因而更难以创造润生而达至平衡,然而身体若是过份的使用,又不给予有适时休息静止的机会,即会对身体是一种残害,更是难以负荷!如此便加速了对身体的戕害。即在不良伤害的过程中,难以给予保养的契机。此也正是对身体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如此身体之不能好好珍惜,而只一味谓之假体否?因人类的生存空间正是阴阳两利之结合,又如何在人类的阴阳两利中,创造自己生存的契机,任何的动植物,亦是如此。白天活动、夜晚静止休息,然而亦有部份之动植物则相互对调,白天休息,夜晚活动。如此对人类与万物生存的空间,则有相互调节之功用。  阴阳两利-若以现世人类而言,是在存活的空间中,作互辅、作调节之作用。又「阴阳两利」必以有白天,有夜晚,才能作为一日之起迄过程。否则人类即难以计算人间的光阴与时间,又以时日月年总合为一年与一生。因在人类是以年月日时来计算时光之累积,若不如此,众生可否了知每一日是一小轮回,又一月、一年则是一中轮回,一生则是大轮回,有何人能可免之!若以崇心现刻著作之过程,又如何能计算时日,作为著作的接续时机否?举一例:「人生之过程,必须有日与月、阴与阳(白天与夜晚)的相互接续,才可以有年龄的累积计算。」因而人世的生活过程若处于整日为了生活而生活之时,那则是件很痛苦之事,如此即难以改造生活的品质。因在人世间是一切生活的过程,是人类才可能有计算的空间,若在其它的动植物皆没有可以计算的过程。因此才有人世间的人类为生存利益之关系。更在于自己之存在润生中,有福者即可享受福份与福报,若是无福者即必须要以生活而生活,为生活而奔波的无日无夜。因而对人类的润生利益,又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通过的经验尝试,如何面对人生的冷暖温冰,则由个人去体悟,去亲身的投入其间。  众生在天地间皆是一律平等视之,没有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对众生有福者是一种加赏,对众生无福者是一种惩罚,因在人类中,不论有福与无福的众生皆是一律平等。在先天之中是如此,又经过了一世世的轮回后,众生能以福份平等,再更加的创造,如此加添了福份与福报。然而无福者因是平等福份,在一世世的轮回后,即难以添加福份与福报,有之早已用罄,甚而透支负债。如此对一世世的累积而到现世中,有福者能再加添否?而无福者是否不再续加沉痾透支,而能就此打住。更能往上加添福德,才能成就于福份与福报!因在先天之中皆是一律平等的福份,而累世中的添加与减少而成为相循的作用。因而如何加添与减少,则必观众生对福德与造业如何拿捏,又如何为之,必有所认知。  众生有时亦会有如此的过程,即是福薄者若能以布施作加添的动作,即可以在此世中改造往昔无福之含因。因众生是对自己之存活在利益的动作中,必先利自己再利他人,才是正确,若自己资粮与福份都欠缺了,如何能利他人。因而利益润生,必先以自己之存活而有相续的动作。若能不为生活而生活之时,便可减少在人世间有造业的机会。因众生皆是对通货存有一份非份之想,而在人世间的举动中,常把「利益放于心中」更把「道义放于他处」。皆是对自己有利益而为之!即是非份之想,因此造业即在此过程。虽然人世间种种的润生,是以自己有利益于生活的过程为优先。「通货」的俱足,是要福报能拥有,否则若欠缺福报,通货即难以跟随也!因人世间的润生利益,可以把自己过得「知足常乐」「逍遥自在」才是成就自己在人世间,可以不为生活而生活,更可减少造业的机会。  因造业往往是因情感、通货,人事之过程,而成为「爱之欲」「有欲念才能有动作」即是造业之开端。众生无法明白业因业果的形成,是由造因的动念思想开始。才促成在有情世界中,常常为了多赚那一点通货,而迷失了自己的「良心与良知」亦是造业的根基。若是自己能在利益的润生动作中,「怡然自得」「逍遥自在」「知足常乐」是可减少在造业的过程中,让业果来受报。是否能减少造业而润生利益,潇洒的生存否?皆观自己对人生利益,能否看轻,看淡而抉择!
 第三回 不求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 降        戊寅年九月初四日  偈曰:南无众生是本灵 阿弥护佑苍生心     陀佛著作谛理临 降着不求功德因  法界众生因有利益润生的动作过程,在每一个阶段之中,必须要有的事务,即以个己之所作所为。有时是善,有时是恶,因而即形成了是与非、对与错之分野。然而每一位众生,皆以个己在利益的润生动作中,作自己该行的本份。又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往往每一件的事务因过份利益润生了,将原本很单纯的事务,变复杂化了。又是如此,将原本是善良的事务,因在于不知所措与迷昧中。将善良改变成恶祸,如此即在人世间中,无法以自己所作所为之事,来决定与凭判其好坏。  因众生是利益个己的动物,往往是把他人他物,当作是一种无视其存在与凌虐之对象。更反其道而行,作尽了丧尽天良之举动,如此不但自己造业,又让他人与他物,遭逢其厄殃。因而在造罪的过程中,是每个众生无法了知其业因业果之形成,与受报艰苦的程度。更难以了知在业果来磨之时,更是难以改造其业因业果的苦报受偿。  人生因在利益润生的举动中,若仅是往恶殃的方向去作为,必难以让自己往良善的行使。更让自己难造善良功德与修为,如此宗教的教化正是辅助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之不足。因为宗教不但能把一个十恶不赦的顽劣恶人,改造成为一位修者与觉者,所以进入宗教的教化是从内心的灵性着手,将不良的习气弃除,使之成为有用的大才。因此宗教的教化思想,不但能改变过往作恶的众生,痛悟前非,更能给予有修与实修的众生来成就,经由宗教的教化教育,获得无穷尽的智慧,更让众生从釜底抽薪,进而把个己往昔诸恶业,皆由无始的贪欲、嗔恚、痴迷之中做一个改造,使之成为善良的心念,让众生减少造业之机会。  因在于将往昔诸恶业,经过了宗教的洗炼与熏陶之后,把世上之恶人,改造成善德有用之栋梁材,又众生常把个己自认是修之过程。而「修」正是让众生了悟「人生无常,世事无常」。更由众生个己之体悟,自己生存的空间,亦是无常之交替。何时能有我个己,何时能觉悟,即把人类在宇宙虚空中的过往,作一个停留的注脚而已,因此芸芸的众生即在于虚空中,恒长相互比较之下,更显得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啊!  正是因入于宗教的教化后,更能发挥爱心即往良善的方向去导引、去行使、去作为。皆是激发了自己的良能良知,更促成众生入于修持的阶段,气质与习性的变化。在于经典所教化的「布施种福田」,正是行功立德的最佳表现,因是如此,在入于宗教的教化后,即让芸芸众生常会把行功立德,建立于阿赖耶识中,深植牢不可拔的观念,根深又蒂固。如此欲动摇其行功立德之观念,即难以改变。因为每一位众生,入于宗教的教化修持过程,常会是以功德而修持,又在六波罗蜜多中,更以「布施为第一」,更加深了刚初入宗教道场教化的第一课。因此欲破除其早已存在之思想观念,恐难以实现。  众生要有不为行功立德,而行功立德的作法,而且要破除作善事,作好事有好报的思想观念。必须要了知在人世间是有阴阳相互对待,有好即有坏,有善即有恶,因此存善心行功立德能实际得善果好报,反之存恶念作恶必遭恶殃来磨,乃千古不移之真谛。如此在于有修及初修之众生是必有的观念,又曾经早已修持了一段时间,仍远在言行功立德能得好报,如此早已脱离了,不为功德而行功立德。因在道场真修实行的修子,实应破除如此之思想观念,才可以转化在凡尘中的沈腐思想。因早已通过初修阶段,若尚停留于此思想观念中,如此不但会拖累自己成就的天机,亦会让自己反复之轮回,因而永远都在为行功立德,而作行功立德之事务。牵绊了自己归返的超越良机。  行善怖施是真有功德,必观其起心动念而决定,亦观其间之过程与效果如何而分野。如此众生若是处于永远都为行功立德,而行功立德,「即似梁武帝造寺盖庵,即为功德所执着」。必难以破除其不为功德与障碍执着所在,众生若以行善能有功德,作恶必遭殃之心境,则是刚初入道场修持的芸芸众生,所具备的观念与作为。亦由刚学习教导其善恶是非之观念,才可促成如此。若众生不以行功立德而行功立德,必然要在起心动念中,皆不可渗杂其思想观念,才是真正作为一个标准的真修实行者。  真正在起心动念中,皆不可有作善事为功德而为,更不可有作善事有功德而拘束,必要能真正为芸芸众生来谋福祉,才能让自己不求功德,而甘愿牺牲,愿意来奉献,甚且连牺牲奉献的念头都没有,「真正作自己应行的事务」,才能具足莫大功德,实乃自己所无法了知的真功实得(德)也。因一切仙佛菩萨皆是如此的行径,更没有为功德而广渡众生,然而真修实行之修者,必须要能破除此一观念,才是作为教化成就的根本。但在引渡新进初学者,则是必须要告知的事项,而「六波罗蜜」正是「布施得福德」。倘若已修持一大段了,尚还追求功德,实乃差矣!并难以改造,也只是下世的福报而已,能真正不为功德,才是此期教化所具备的思想观念。  一切法界众生若能在利益润生中,入于宗教后必须要先破除行功立德此一关卡。才不会障碍自己,能长远甘愿施、甘愿舍,牺牲奉献。不但能成就自己更能成就众生,亦给予宗教在教化之过程中,真正作良好的利益润生的教化课程。
  第四回 修持改造
南无大日如来佛 降       戊寅年九月十一日  偈曰:南无苍生念如来 大日降临崇心台     佛着大道谛理册 修持改造心无碍  众生入于凡尘之后,必有润生利益的动作,故有「为行功立德而作善事之动机」。如此必要在人世间,作有情世界的润生利益。即在人世间的生活过程,能入于宗教修持,方有改造的资本。必须要自己在修持的方式当中,去做自己的含因改造。更要做自己的主人,是以在宗教的教化,知悉如何去行使,如何去应用。虽然人世间是改造的世界,若无改造,只在经藏中无法达至修整与变化。是以要在日常生活的过程,配合自己修持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中才可以促成。  宗教的教化课程,是改变生活与修持的结合,而不以凡尘的事务相互比拟,相互羁绊,相互冲突。即由修持的动作中,将往昔生活的不良习性与气秉来改造,又因宗教所提供人世间生活环境之不同有所差异。然而修持又是自己能成就自己的因本。故必须要修持之人,有心去改造,否则仍是同众生生活一样之时,何来言修持。因修与持之过程中,是把不良习性与秉性来化除。把佛性彰显,才能有所成就,如此修持者不同于一般众生的原理亦在于此。因而必须先要能改造,否则是不能谈自己在修持,正因是众生常会为了修持而修持,又不能改造,更难以成就自己,也是因受「为修持而修持所误导」。  「修」是把自己之不良气秉来化除,又在自己修时之过程中,依照往昔仙佛所走过之路途。又以仙佛的经验去学习与模仿,能持之永恒才能不断,才是修持所通达的目标。正是如此,又众生在入于宗教后,常会以为自己已是修子,但在自己心性与态度上,仍然都没改变。如此能论自己在修持否?众生正是如此常常会为了修持而修持,更盲从跟随。又因受到宗教教条的束缚而受拘束,且在于宗教教条之规范中,是不二过,而此规范是在各宗教中,是把往昔仙佛修行历程,作为经验的传承,而让后学者减少在人世间之折磨,必须要能明白规范所制定之含意!  规范是把修持的条理分明,使后学者能有所依循,做到不二过,不逾矩,明白其规范所列定之条文。紧记在心即是能了知其约束,更不会造成在修持的过程中,增加诸多之错误与讹谬之事。如此能了知规范之制定,是仙佛透过了人为的思想观念记载于经典中,让后学之修子了知其过程,否则每位众生所能领悟之不同,「及智能的高低,难免体悟之层次,因而有所分别」,正是众生之智慧高低与贤愚也!  约制之规范,若了知后,即不去犯他之时,规范又何来约制修持者。因在不犯过,不越矩之中,何来受规范之约制否?如此正符合现今时代之国法,虽国法有明文规定之条文良多,但在不去犯他,且超越其范围之时,又何来对国民产生了束缚与约制。而宗教规范之制度是成就每位修持者,即在于不犯过,不越矩之下能遵守并了知其范围,才是能在修持中,做个快乐之人。否则若内心常担忧,常挂记规范之约制,使之受戒律所影响而担心受罚,自己更无法敞开心胸去做个「快乐的修持人」。众生常常会为如此因受约制、受规范、受戒律所拘束,即生起了不可犯错、犯戒律之念头,是否能把其心放下来,如此是难以了脱宗教戒律之约束。因常会为了「修持而修持」之心态。即影响自己能逍遥自在之初心。在一段时间后,不可为之、不可做之,即把内心牢牢的束缚了。如此修持者无法敞开心胸,真正做个修持人之限制,亦在于此。  宗教的教化是改造人生在世,之含因的过程。如何能在修持之过程中,不可存有受戒律来束心,更难以达至敞开心胸的作为。因而常常会为了修持的规范与戒律,而使自己是无法真正作个快乐的修行人。正因是如此,众生入于宗教原本可以轻松之修行,反而为了修持而把自己整个心灵与身体,受到教条与戒律的限制,全部束缚,更将自己包裹起来。如此即难以达至快乐修行的境界,因修是把自己往昔不良的气秉来化除,又在含因之改造中更是一连串的过程。由无修与无知之众生因进入宗教,正是受熏陶与教化的关键点,否则若以宗教之修子应是越修越快乐、越修越高兴、越修越法喜,才是真正达到快乐的修行人。但众生往往因是为了修行,把自己的心性(灵)身体、家庭、夫妻、父子,及种种间造成了格格不入,更甚造成了冤果业债,如此即背离真正修持应有的态度。因修持正是改造的资本,并非是越修越难过,越修越不甘、越修越困难,甚且更多障碍。如此的修行方式,请问众生汝愿意否?皆可了知其答案也!因在一切世事之无常中,若没有任何世事之接续。何来能有经验所传承,世事经验的累积。因是一切改造的过程,才是在人世间通过因缘和合的起始,才能达至改造的因本。  修持是自己份内之事,同外界、同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因宗教是教化的根本,进入任何一个宗教所教导的教条与规范。若自己不去真正达至修持改造,任何宗教也只是个过程而已。并非是根本究竟之道,因而修持是自己成就自己,欲如何是自己承担之份内事。而外界与宗教也是无法同其相互比拟。能成就之时,即在宗教中有教化的资本。若欠缺此份成就之天机,不论任何宗教皆与汝无关系也!因而即以个己之成就,而影响了宗教之教化过程。如何能让自己能有真正的快乐修行,更能不为修持而修持,才不会入于宗教中,又使自己造业了,如此不良循环之过程,是宗教修子所必须要能了知的,否则不能言自己在修行中,连边都沾不到,尚且谓之修持否?如此正是悖离了修持之真正含意也!  今夜降来崇心道场,观此坚志与规模,实可喜可贺之,盼常保此份坚志,来完成上苍所赋之使命也。  第五回 大道谛理 道教教主 太上道祖 降     戊寅年九月十五日   偈曰:道教传扬几千年 道德天尊述福缘     崇心道场着天书 大道谛理真理显  大道者-是宇宙万物所共钦仰的真谛,乃在于无极虚空中之有情众生皆受其护荫。如此必须能在当下之中作有情世界的改造过程,才能有无止境的进化相续。因而需要在此世中将自己来改造,如何能以当今时事作教化的资粮才是真实。  谛理者-乃是真实不变之法则,不论任何宗教所阐述皆一体如是,又如何能在人世间彰显自性佛体,而能成就自己也。  大道传扬数百万年,皆在其有无止境之变化过程,来做改造的资本,因而才在其它任何星球中皆也是如此。因大道的源头,乃是无极,乃是虚空,然而广大的宇宙中,皆难以了知其它星球动物的生存过程。正是以生存在地球的众生,所难了知的事务。因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是在一连串的改造过程,才能达至真正彰显真如佛性的本体,如何能以有生之年来成就自己的资本。则是有情众生必须要能了知的功课。因无常正是恒长之中,把人类与万物做系统的造化,因而人类是必须要以个体之肉身,才是能在人生之中,来彰显真如的本体,又如何在无常之恒常中而能有所成就。  无常的过往正是一连串的组合,人生一世皆在自己所能了知的过程中,把生活的经验当做是自己成就的资本。若宇宙星球皆静止不动之时,又何来有创造的原动力量,必在于永无止境的改造中,达至平常的动作。众生皆以外在之知识而无法了知宇宙星球的动作,乃是人类所无法了解的过程,因透过了机器与科技之显证,才能了知其星球的动作乃是平衡点。而平衡即是中庸,又中庸则是不偏不倚,而谓之中,而庸又是平常的显现。若以平衡而言即在中庸点,对万事万物而言,即在于平衡与中庸之中来展现。  不偏不倚谓之中,而中者乃不过份与无不及,正是天地间的至理。如此中与偏是相互而有所不同,又偏倚者皆是相对也,如此天地间即有阴阳,即有对待,即有是非,即有对错,正是如何把偏倚而转成不偏不倚-即是正中。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当中,又以土为中,生存在地球之以万物中,又以人类为枢纽。然在人类(心脏-心脏非灵性之地)身体之主轴起头,即在人之心,即一切之身体动力之来源。如此乃是中心即是人之中,即把人生之灵性做有系统之调整,作为灵之源头也!  因灵之源头-生存于人世间必须通过了心灵之显现,才能达至灵性之成长,必须要以自己身体在人世间的过程中,将人生之身体,通过了生活的润生动作,即在永无休止的动作中,才能有成长的机会,因在生活的过程,是润生的动作,任何的动物皆是如此。又与天地人并列三才,才是成就于有情众生,将芸芸的苍生做爱护的动作,即是仁人爱物也!因天之大德,乃在于有生,又地之大德乃在于养生,而人之大德乃在于护生。如此天地人皆有其大德,正是人类所推崇之德性也,也是天地德润于苍生。又人类何以能「天地人」并列三才之原因才在于此。若人不能仁慈护生之时,即欠缺了仁人爱物之慈性,如此的主要动作,更欠缺五常之首-即「仁」也。仁者乃无敌于天下,仁者天必佑之,地必护之!必在人世中有「仁之本性」。  大道谛理之著作,乃是把整系列之「大道天书做一有系统之阐述」。由人的心念意识,达至微微识的阐扬,如何在人世间把一切利益人类与万物的动作来维持,将人生的过程由演绎中达至改造的阶段,如何能站稳脚步,又扎实的把根基,一步一步来完成,才是真实。又「大道系列之著作是通过人生生活的必须。才能真实的显现」否则若以现今众生皆迷于功利主义之时,更欠缺了真实修持的过程,更是无法能落实于生活与修持中。敢问众生如何达至真修实行否?皆迷于外相,迷于显化,难以畅真理,作有情众生的回归,其最主要的常把自己入于宗教中,而无法真正落实于生活作修持的改造。因在于无常与恒常之中,是不可抹灭之经验过程,何来能让自己成就否?  成就的本质是真正把心念意识,转化净灵修持的过程中,达至「真我如是」的佛性。如何把个己在人世间中的有情世界里,觉悟无情(非情)世界之主要功课。众生是否能为自己来负责,还是得过且过,通过了一世世的结合,茫茫顿顿的轮回不休否?因自己是最能了知人生中之过往,是对自己的负责,对轮回的断除,才能达至涅盘之大乐,又如何在涅盘中成就自己的佛性。才可在「大道中成长」,才是在「谛理中去实行」,即「真我如是」也。
  第六回 常与无常
佛教教主 释迦牟尼佛 降    戊寅年九月十八日  偈曰:佛教传扬三千年 释迦牟尼佛福缘     大道谛理更弘展 常与无常是本章  无常在于众生之生存过程是一连串的组合,因而若以生活之接续而言,是相当重要及不可忽视的。生活之过程乃在于常态之中,若常态保持着一连串即无常的接续。又常态正是一体如是之本质,而无常即在生活之变化中才能促成。倘若在常态之中,即无改变的契机,若以无常言,生活之变化正是把修持之过程,来作为是对修持者一种的改造,因循着人生的过往是经验的组合与累积。若是无任何经验累积,何来能有智慧的开展,因智慧是现今众生所欠缺的主要资粮也!  在经验所传承的过程,把日常生活的一切,作为生存条件的主要。如此乃人类所必须要有的知识。但若以现世人类的作为,常常会为了欠缺某种因素之下,会以人类生存之过程经验。而无法将实际的修持方式,落实于人世间,即受到无常所难以转圜与固化。又众生皆在日常之中,把人世、把经验、把过程来创造,又以宗教所教导的正是「人生无常,世事无常,过程亦是无常」。如此无常正是青春岁月消逝的累积,更是把无常当作是一种增加经验与智慧的交集点。如此必须要能以在生存中,有实质的改造过程,才能将无常来破除于修持的迷茫。  常-是在人世间有一连串无常的组合,即是生活于日常中。正因是每日皆受其相同之生活过程,往往积习成是。因积习正是在人世间,难以破除其生存条件之调整,而修持亦是如是,甚且根本都没有办法转圜,在人世间有常之相续。若在生活中跳脱于此限制,或是另外增加了生活之困苦,即铭记于心中,但此作为之时,必难以平常心来看待。皆以经验的组合,把人世间之常态,一下子即打散了平常之生活组合。如此一个人或是修持者,若以平常之常态在人世间太久了,即会迷失了自己,难以有真实的生活面。因而平常即在平静的生活当中。常常会为了增加困难的结合点,常会认为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障碍。如此长久了,即难以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能增加智慧与经验的转换。如此正是众生处于现今时代,最容易犯到之通病。  常态即在于无常之中,把平常来打乱了生活的质量,正是芸芸众生皆有此观念。但在于真正的修持者,正是把常态打乱也打散其组合,而此当作是一种人生的座右铭,更可在人世间有此经验,可以下化后代。若是没有此观念,往往会认为对自己是一种磨难,是一种阻碍,因而众生之常态正是仙佛早已曾经体验之过程而已。  因仙佛能把人世间的组合过程,看得一清二楚,众生又是在于常态中打散(乱)了脚步。如此正是增加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与累积,若是众生能有机会成就于仙佛菩萨之时,即有比他人(平凡众生)更能有实质的经验,与智慧来作下化众生的资粮。若是欠缺了如此之条件,又如何能有实际参与的经验过程。并非仅是道听涂说而已,正因是自己亲身所能体悟之过程,则比较刻骨铭心。在下化教育之过程中,把人世间的经验化作智慧的结晶,才是在人世间,作有情世界众生教育的资本,更是成就自己的资粮位。  常与无常正是扮演在人世间一种教化的课程,只要是人类的众生。皆在于常与无常中来完成此一生之因因果果,业业障障之完结。如何能看破常与无常,正是如此的演绎人世间。也让众生在「常与无常」之中,把人世间的过往用不平常之过程,来让众生增加经验与智慧的累积,如此正也是反面成就现世有情的众生。  无常是一切的组合过程,若是众生无法了知无常的生灭过程之时,永远都是一个受轮回所左右的个体,因此必须要能了知无常正是「生命消逝的结合体」一点一点的累积,换来真理正是破除了生活中的盲点,给予修持者真正有回归与成就的天机。因而无常正是在一连串中作组合,一连串中把人世间的时空作有系统的改造。任何一位众生皆是如此的过程中,因人类之初生谓之婴儿,及长谓之儿童,渐长谓之学童,再长谓之青少年,渐而青年、青壮年、中年,复再一步步入于老年。如此皆是一个的个体而已,而名称却有如此之多,那正是无常名称的显现。把一个人类由入胎之始的名称,到老死之间的名称串连着,各皆不相同,如何能实际了知,必要有实际经验与智慧,更是要在有情世界中把常与无常,作组合的交替而已。  由无常与常之过程,正可以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生,更可以在其过程增加经验与智慧的累积。才是真正成就于大乘菩萨的行径,达至莲花佛性的国度也!
  第七回 恒常无限
儒教教主 大成至圣先师 降   戊寅年九月廿五日  偈曰:儒教传扬众生缘 教主民尊共成沿     大成至圣先师降 恒常无限大道显  众生在无常之中,会把人世间的生活比拟为困苦的磨难,因在生活中难有实际的经验,故常会遇到事务之无明,即欠缺了生活的经验转换。因而常会在日常生活中,促使自己因无知的过程,更把自己入于困厄的痛苦生活过程。如此即对现世人间比喻为「苦海」。然而众生若有丰富的经验,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与修持的过程上。便可将人世间因通过经验的组合,应是很容易即能有顺遂的生活。但往往不知如何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即欠缺了生活资粮,才让自己入于苦海中!  无常即是如此的经过,下一刻的过程又是如何?皆难以了知。因在不知情的过程,常会把日常生活入于困厄中,却又难以在人世间有实际丰富的生存经验。因而常会把别人的经验,借与作为我个己学习了知的一切,便吸取了别人的经验,往往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难有深刻(切)体悟,一旦自己遭遇到困苦之时,即难以转化的原因亦在于此。  无常即是永不休止促成众生,皆以无常来做人世间有情的事务。但一日复一日,必是周而复始的作同一个动作,然而每日所作所为又是相同之事务。却无法把无常来化除,因此即欠缺在恒常之过程中,把日常生活的一切来造就与转化。又现实生活与修持生活,往往会有诸多难以相融之地方,且常常会格格不入。正是在修持与日常生活之过程内,无法能实际的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因而众生即在不知如何以修持,同日常的生活相融并和。如此恒常之作为,更是永远都扮演着人类每一位众生的生存接续。更难以了脱在恒常中,把无常来化除,又如何在恒常中,来成就无常之相续。  恒常更是一切永远不改变,永远不休止,即在固定的范围中难以静止,则是恒常中永不停止。因恒常是一切众生每日都要遇到的过程,举一例:往昔所言「太阳是由东方升起向西方坠落」然而在现今时代的众生,因科技的发达,智识的提升,则谓之并非如此,了知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背负着太阳的升起与降落,乃是地球绕着太阳在转动,而非是太阳绕着地球在转动。则是现今时代众生所了知的知识,因每日所遇到的,又是了知地球存在的公转与自转,才是真实。如此若不经由科技所证实之时,是否现代众生仍是停留在太阳绕着地球转,由东升向西来降落,皆难以了知是「地球之公转与自转,循着轨迹在运行」,更是承受万物众生的负载也!  如此恒常即似地球绕太阳,永无休止的轮转,又太阳每日每时每刻,皆向地球、月球、金木水火土各星球的光芒照耀,永不休止,不论晴雨与任何天气皆是如此绽放着光辉,照耀着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然而若非科技所证实,现代的众生是否仍远以为「太阳是由东向西来行使」,人类所居的空间是太阳绕着地球,才有白天与夜晚。如此之观念,早已背离了天地所蕴含之真理。如何能让现代众生有更深一层的知识领域。然而在宗教亦是如此,是否能破除往昔所难以了知的定律,才能符合天地的造化,蕴孕着万物众生的慈性,因此即在恒常中,每日绽放着光芒来成就众生,如此正是恒常所能证实之真理。  恒常是永远无限,正把无常一段一段的相接在一起,串连着天地与众生之过程。又举一例人生的一生过程,正也是永无休止的变化,而无常的过往把人世间由孩童的稚颜,渐而入于少年之后的面庞,身体慢慢的在增长,尔后青壮年之成熟后,再渐渐的入于壮年,身体面庞又改变了,慢慢步入老年,身体面颊已不复童稚的清纯,早已是皱纹满面老态龙钟了,皆是一个人类之个体而已,尚有如此诸多的过程与名称。至于其它万物立于人世间亦是如此,皆由初生而壮,又入于老死之过程,来成就在人世间无常的过往与各种名称,才是在无常中把恒常来相续。  由恒常中作无常的接续,如此必须要了知「无常是永不休止,而恒常亦是永不休止」皆在于每一个阶段中来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生,把人类的秉性来化除,成就于仙性、圣性、佛性的自性也!因而必以个己在恒常的无限中,把无常来成就。更在于每一个阶段的无常来相续,把恒常来造就,即是万物众生生活的过程,如何能成就自己,是必须要了知在人世间,正是永无止境之改造。亦在于改造中把人世间的过程,与业因业果来化除,而达至圆融而无碍,才是真正的圆满与满圆也!今夜欣降崇心道场,观有此规模可喜可贺,盼坚志达成上苍圣命,更成就众生了知仙性、圣性、佛性的自性来彰显也!哈哈!哈哈!
  第八回 无常法则
南无药师如来佛 降       戊寅年九月廿九日  偈曰:南无药师降崇心 如来佛祖阐自性     无常法则润苍生 大道众生灵更清  众生在凡尘中,每位皆具有自性,如何能以个己之自性,在人世间来彰显自性佛体。必须要通过生、住、异、灭的过程,才能开展在人世间因缘和合之接续。如此必须能以个己之存在,才能将自性通过了经验的组合,把自性阐扬,又如何能将人世间的经验,把因缘和合来创发,更成就自己才是真实。  因有生住异灭,即在日常生活中,是以每一个阶段由个己同他人来接触,才产生了因缘和合之起始。有起始方有结束,然而必须要能了知因缘和合,在生住异灭的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无常的组合,如何以生住异灭的过程,藉宇宙之恒常应用于日常生活,又在于众生皆不知如何来让个己,在因缘和合之过程,来同他人相互接触正是如此,在开展人生的因缘接续,即有「缘起法则」,如此即有缘起之过程,才是促成众生在凡尘中,有润生的动作与生活。而在于缘起是一切有情众生,皆会遇到的事务,不论在任何地点空间环境中,皆是如此,正因是缘起能同他人相互组合,才是把缘起来开展。  缘起之后,即是「认识」了生活与待人接物之一切过程,即是认识之动作。促使自己能明白认识之存在,是通过了知识的认知过程,才有「认识之法则」。然而任何一位众生皆离不开于此之限制。即由「认识法则」之过程,来开展了「无常过往之法则」,然在宇宙与天地间及人类任何处所,皆是无常永不间断,因而即把无常同宇宙之过程相互比拟之时,人类是显得多么渺小,又多么短暂。更让众生在无常之接续中,把自己入于「无我之法则」。因而即是「无我之存在」。然而生活在现世的众生,确是千真万确之身躯,决非是假设之躯体,如何能谓之假体否?不也!正因是对「宇宙同人类,所相互比拟」之过程,才能谓之假体,如此在人类之生存经验,却是不折不扣的真实生活过程。  生存之过程,是通过了生活经验的组合,才能把人类的生存过程来显现了。因此即有人类的润生组合,又如何在生存之过程中,去累积人类生存之经验。因此即是把「生」之存活来成就,但在于人类正是生、住、异、灭之相续。因有生、住、异、灭来串连着人类生活,任何一位众生皆是离不开于此限制。又如何了知「老死」之过程,因「老」可以体会,但在「死」之过程中,又有那位众生可以体悟否?皆难也!  「死」之来临,任何一位众生皆难以了知,又如何能有「死」之经验,更在于众生死亡之后,甚少难再回复生之可能,因而即欠缺了死亡之经验。如此只可把生之经验,在于人世中来体会,更是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如何在人类的生存过程做一个总合。然而「死」是众生欠缺的经验过程,正是如此,如何能了知「死之」的滋味是什么,在生住异灭之过程中,死之亡,正是符合灭之无常法则。  无常又在有常之中,则是一切皆永不休止的转动,也是在「恒常」中来成就。又「恒常」亦是永不休止之存在过程。如何在无常中去体悟生存的过程,更是由「无常」中体悟无常的接续。然而人类众生生存在当今世上,若是多一位,或是减少一位,皆对宇宙之运转无任何影响。但在于人类之众生的生存,正是扮演着「无常」的连接。否则任何一位众生,皆难以达至成就的阶段。因而在于无常正是演绎着人生的过程,何时来生,何时灭绝,皆难以了知。又如何在人类之生存过程中,把无常来认识清楚,便可由「认识法则」中来成就。因而必先开启了「缘起法则」。如此由因缘所动之过程,正是扮演着「无常」之永不休止-「恒常」亦永不休止,更是接续着人类的过程,但在于佛家中,即是入于「无我之法则」,由个己同宇宙相互比拟时,而产生了「无我之个体」如何能同芸芸众生来相互接触,相互来开展因缘和合,如此即是入于「认识」之过程,才能促成「缘起」之始动。  无常正是把人世当中,的一切组合来开展,如何在缘起中认识了无常,更由无我中去成就芸芸众生,早已是成就自己。正是「大道谛理」著作的本意,否则在人世间根本是无法达成「唯识的真如自性」。因在于唯识观念,正阐扬八识田中,把庵摩罗识来进入微微识中,则是必须要了知「缘起法则,认识法则,无常法则,无我法则」才能发挥佛家之精髓。如何带领众生来认识此一境地,必须要多在「唯识理念」中来成就,如何破除无常中之无我组合,即由个己来成就。  因是如此即可成就于「唯识之境地」。即在眼、耳、鼻、舌、身、意之开展。把人类之身躯本体,进入末那识的传导输送,分判中,成就于阿赖耶识的清除与沈淀。才能入于庵摩罗识之真如本识上,必要把「无常与恒常」永不休止,永不间断的组合接续看清楚,要了知其过程必可成就在人类的有情世界中,让个己能达至成就与超越也!
  第九回 缘起法则
南屏道济古佛 降        戊寅年七月初二日  偈曰:南屏道济拯苍灵 古佛降临崇心迎     大道谛理阐至真 缘起法则归自醒  无常是经由活动后,促成恒常之接续,才能达至一切开展的目的。因而法则是透过一连串的组合,是众生在世间相续过程的总合体。必在于「无常」的法则中,让自己能有一切的真实作为,不论是润生过程,或是修为过程中。皆必须了知,人类或宇宙是由无常的接续中,才能有恒常之永在。而「无常」是要由「缘起」之所促成,才能有开展。  由无常法则中,了知「恒常与无常之作为」,是一切有情众生,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因而无常法则之促成,才能在「缘之起动中」让因缘和合来成就。如此「缘起」必须要能以众生,在生活的真实面上去成就。否则一切缘之所动,必难有实质的效果。然而在缘起所促成的,正是花花世界,芸芸众生的生活过程。任何一位人类的众生,皆无法离开于此。因而即有缘之所动,才能结合了一切的开展过程,否则决不可能有成就之机会。  因「缘起」正是把有情世界的众生,来串连在一起,才有可能达至因缘和合之组成,因此即在有情世界中,让众生在含因之好坏中,去遭逢厄运来磨或是遇到福运来享。如此之过程,即是通过了众生自己之所作所为,而认知在人世间之一切。因而即在于认知有情世界的一切「名相」,更是给自己好的与坏的,要的与不要的,随因缘和合来成就或是排阻。则是芸芸众生自己所选择的,也正因是如此「其因是自召,其果亦是自得也」因此即是含藏的因缘果报-即是「含因」的最主要形成来源。  有含因的形成来源,才让众生在有情世界中的扶尘根与净色根来成就。然而扶尘根与净色根两相组合,即有「心法」与「色法」。如此必须是要通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过程,在现世当中正是真实的实相,也正是真实生活的过程。任何一位众生皆难以脱离于此限制。果若能谓之存在的世界是「空之存在世界」,又「色相」的真实世界,是否人类亦是为空否?这是决不可能。因空色之组合,才能把宇宙的含因,人类的含因过程,与生活过程相互结合、相互抵消。更促成在「空与色」之中,才不会让有修之修子「一头雾水,雾剎剎」。若无如此之体悟过程,时常会造成诸多的瓶颈。如此是仙佛之不慈,还是众生无智慧来转化。  在「缘起」的过程中达至认识的条件,因此缘起即是由众生自己来选择所认识,正是众生在经验累积中,达至智慧的开展,也促成自己在法则的轨道中,把其过程来消弭与结束。如此由「无常」而达至「缘起」之中,必须是自己亲身体验于其过程中。否则若非是自己所能了知与体会,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如何有智慧开展的发掘处。因扶尘根与净色根,是通过了眼、耳、鼻、舌、身、意之起动。即由缘起来攀缘,所能促成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须要的一切事务,包含着修持的过程。如此必须以「扶尘的根性」色声香味触法让自己同外界所能接触的过程中,以「净色的根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转换一切因缘组合。才能在有情世界中有作为。  必须要了知「缘起法则」是由「无常」的接续中,达至「恒常」的总合体。因此「恒常」是永不休止,而「无常」亦是永不休止。此即要让众生了知在凡尘的世界中,必须要能认清在于「缘起」之时,才能有「认识之阶段」。如此即以「色法」与「心法」两相互映,相互结合-才是人类真实的过程。因色、心,正是由唯识理念的组合,若无「色、心」两法,便无芸芸众生。而色法-即有情世界中所见所视的,一切有形有色的实相与实体。而心法-正是一切天地间所无法见之视之的本体与法则。因心法在于念识之中,及宇宙、天地运转之过程。即难以见之、视之。而心法更甚于色法,这是千古不移之真谛。  色法是芸芸众生之感触与感觉之经验过程,又在色法中须经由心法之分判才促成的。不论修持任何宗脉、教派皆是离不开于此「心法」与「色法」的总合。又「扶尘根」与「净色根」两者把「心法」与「色法」两相结合了,才有缘之起动来认识有情世界的一切事务与名相。不论「心、色」两法之总合是如何,而「心、色」是由众生自己了知其在人世间的组合,把因缘来开展与结束,其结果是好、是坏皆是自己所为与选择的。
  第九回 缘起法则
南屏道济古佛 降        戊寅年七月初二日  偈曰:南屏道济拯苍灵 古佛降临崇心迎     大道谛理阐至真 缘起法则归自醒  无常是经由活动后,促成恒常之接续,才能达至一切开展的目的。因而法则是透过一连串的组合,是众生在世间相续过程的总合体。必在于「无常」的法则中,让自己能有一切的真实作为,不论是润生过程,或是修为过程中。皆必须了知,人类或宇宙是由无常的接续中,才能有恒常之永在。而「无常」是要由「缘起」之所促成,才能有开展。  由无常法则中,了知「恒常与无常之作为」,是一切有情众生,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因而无常法则之促成,才能在「缘之起动中」让因缘和合来成就。如此「缘起」必须要能以众生,在生活的真实面上去成就。否则一切缘之所动,必难有实质的效果。然而在缘起所促成的,正是花花世界,芸芸众生的生活过程。任何一位人类的众生,皆无法离开于此。因而即有缘之所动,才能结合了一切的开展过程,否则决不可能有成就之机会。  因「缘起」正是把有情世界的众生,来串连在一起,才有可能达至因缘和合之组成,因此即在有情世界中,让众生在含因之好坏中,去遭逢厄运来磨或是遇到福运来享。如此之过程,即是通过了众生自己之所作所为,而认知在人世间之一切。因而即在于认知有情世界的一切「名相」,更是给自己好的与坏的,要的与不要的,随因缘和合来成就或是排阻。则是芸芸众生自己所选择的,也正因是如此「其因是自召,其果亦是自得也」因此即是含藏的因缘果报-即是「含因」的最主要形成来源。  有含因的形成来源,才让众生在有情世界中的扶尘根与净色根来成就。然而扶尘根与净色根两相组合,即有「心法」与「色法」。如此必须是要通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过程,在现世当中正是真实的实相,也正是真实生活的过程。任何一位众生皆难以脱离于此限制。果若能谓之存在的世界是「空之存在世界」,又「色相」的真实世界,是否人类亦是为空否?这是决不可能。因空色之组合,才能把宇宙的含因,人类的含因过程,与生活过程相互结合、相互抵消。更促成在「空与色」之中,才不会让有修之修子「一头雾水,雾剎剎」。若无如此之体悟过程,时常会造成诸多的瓶颈。如此是仙佛之不慈,还是众生无智慧来转化。  在「缘起」的过程中达至认识的条件,因此缘起即是由众生自己来选择所认识,正是众生在经验累积中,达至智慧的开展,也促成自己在法则的轨道中,把其过程来消弭与结束。如此由「无常」而达至「缘起」之中,必须是自己亲身体验于其过程中。否则若非是自己所能了知与体会,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如何有智慧开展的发掘处。因扶尘根与净色根,是通过了眼、耳、鼻、舌、身、意之起动。即由缘起来攀缘,所能促成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须要的一切事务,包含着修持的过程。如此必须以「扶尘的根性」色声香味触法让自己同外界所能接触的过程中,以「净色的根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转换一切因缘组合。才能在有情世界中有作为。  必须要了知「缘起法则」是由「无常」的接续中,达至「恒常」的总合体。因此「恒常」是永不休止,而「无常」亦是永不休止。此即要让众生了知在凡尘的世界中,必须要能认清在于「缘起」之时,才能有「认识之阶段」。如此即以「色法」与「心法」两相互映,相互结合-才是人类真实的过程。因色、心,正是由唯识理念的组合,若无「色、心」两法,便无芸芸众生。而色法-即有情世界中所见所视的,一切有形有色的实相与实体。而心法-正是一切天地间所无法见之视之的本体与法则。因心法在于念识之中,及宇宙、天地运转之过程。即难以见之、视之。而心法更甚于色法,这是千古不移之真谛。  色法是芸芸众生之感触与感觉之经验过程,又在色法中须经由心法之分判才促成的。不论修持任何宗脉、教派皆是离不开于此「心法」与「色法」的总合。又「扶尘根」与「净色根」两者把「心法」与「色法」两相结合了,才有缘之起动来认识有情世界的一切事务与名相。不论「心、色」两法之总合是如何,而「心、色」是由众生自己了知其在人世间的组合,把因缘来开展与结束,其结果是好、是坏皆是自己所为与选择的。
  第十回 认识法则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十月初九日  偈曰:南海广渡众生归 古佛慈悲仁德追     认识法则谛无常 大道系列扬真髓  由无常的变化中,让众生在人世间有波波起伏的举动,如此正是一切有情众生,所必须要经过的轮转。才促成因缘起伏的接续,然而由恒常中来达成因缘的创发。亦由无常中的起伏,让自己入于因缘组合之相续过程,才能把缘起来转动。即把「缘之起动」经由了认识,了知天地间一切事务,欲开展、欲阻隔,皆由自己所喜、厌来作决定,才是在于缘之起后。能有认识「色法、心法」两相组合,更是成就于凡尘的芸芸众生。  缘起之后即能认识一切的世间相,在「心法与色法」之传导与组合中,把一切所有的名相,即是实在界的色法来成就、来认识。更是由色相中的存在界,而产生了心法的变迁过程,更把心法在变化中的起伏过程。让有情众生能了知其心境的起伏,亦是变化的无常。然而由变化中把人生的演绎过程,通过了生、住、异、灭的结合,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是由起伏中来成就、来攀缘,如此是必然的现象,也是众生所必须要经过的历程。  缘起之后更是认识了有形有象的存在界,即是实在的物质界,然而不可谓之虚幻。因有实在界的众生,世间才能构成天、地、人与万象万物的总合体。因是如此便在于由认识法界的万物名项(称)中,即可由实在的现象界,因名项(称)之存在,进而「认识」其形体,了知其物种之色相,才有「色法」。因「色法」是通过了心内之认知与识别,才能了知其物种之存在,与了解其功用是如何!如此是有情众生的识别本来体,因存在于凡尘间,每一个物种皆有其名项(称)。果若如此,正是人类加诸其名称,才能有所认识与判别!  因由认识了万物万项的名称,才能了知其作用与功能。然而在宗教与生活内的日常中,相互交加在一起,即是在修持过程里,了知天地间变化的过程。又人生亦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才促成在宗教修持,把人世间当作是无常。但往往不了解「无常」是不变之法则,即是道路。是否可在无常变化中,了知其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点也是宗教修子最迷惑与困扰的问题,如何破除此迷网,则是众生所应理解的课题,否则欲脱离轮回束缚,恐非易事!  事项变化了,故由无常的起伏中,来做恒常之判别,因「恒常」正是一切大道演化的演绎者,其实是由「无常」来接续演化了「恒常」之存在作为。因而宗教中即把「心法」与「色法」在认识中了知,其正是:「观身之不净,观受之是苦,观心之无常,观法之无我」之相续中,了知「观」是由检视在其过程里,是由「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即是由了知「观法无我」中,如何能真正在世间里,把修持当作一种润生的动作。因修持是离不开在人世间的生存,亦是真实的存在界,绝不可能脱离于此。因而虽然经由在「认识」当中,了知一切存在界的法界众生,是由「观身之不净」「观受之是苦」「观心之无常」才可促成「观法之无我」即是在「无我法则」中让自己来成就。如此是不可谓之法界众生之存在是虚幻,其是真实存在的实相,如何能谓之是「无我」否?  如此宗教所教导的课程,与世俗众生所认知的生活万象,皆离不开对润生过程提供了「资粮」,来参与演化之不断。因而要了知、宇宙演化、天地演化、人类演化、万物演化之过程。是在人世间,通过了生住异灭的起伏相续中,才可能有「生存」与「灭失」。是经由「缘之起动」达至认识了,则可由四观当中才能有成就。因而四观是由宗教中,给予修子与众生所能了知,在人类的润生与修持中,相互来成就,否则缘起了之后,又如何能认识否?皆难也!  认识即把经验累积加在一起,通过了生存的过程中,了知在世间相的万象万物来结合,亦不可谓之人类才是演化的主要主导者。因天地之演化过程,是把万物万象相互结合,参与演化,才能滋润有情世界的人类。而不仅只是人类而已,尚有万物万象也!因而人类在宗教的修持教化观念,由认识了天地中的万物万象。才促成人我的分别,如何来把人我与万物来相互结合是息息相关的。果若天地演化只有人类而已,如此人类生存的食物与居住空间的组合,又是如何能供给否?  了知认识一切万物万象的过程,才能把宗教之「四观」来落实。四观来转化皆在于心念的起伏中,而成就于四观念。正是由眼所观视,通过了生存与修持的结合才能促成。因而必须要了知「四观」,是由心念意识所主导,由心念意识来转化,否则即无法通澈「认识法则」。因法则-是道路、是依循的规律,条条皆是畅通而无阻,才能不受阻碍而烦心与迷障。因此宇宙开创之演化,正是演绎着-天地演化、人类演化、万物演化。永无休止在变化中来达成了认识之了别,在心念意识中所能成就也!
  第十一回 无我法则
虚空地母至尊娘娘 降      戊寅年十月十三日  偈曰:虚空天界贯宇宙 地母娘娘仁德就     至尊降来崇心堂 无我法则众生修  众生在于有我之存在的实际中,因有个我才能在人世间行走与作为,才能开展因缘和合与润生的动作。因而有「个我」是自体,如何把人世间每一个过程来接续。即由「我之存在」促使同他人来接触与攀缘,必要能具备有个「个我之身躯」才有行动与作为,然而人世间绝不能离开人群,独自寡居而谓「无我之存在」。因众生是每一个自我的组成,倘若无自我之存在,何来能成就全体之总合。  宗教在教化的传扬,与层次境界之分别上,是每一个阶段境界与层次皆不同,即把人世间每一个过程与作为,同宇宙,同天地来相互比拟,更且把人世的过程中,由自我之存在来相提并论。两相比较之下,对宇宙、天地之恒长,显得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短暂与无奈。如此之比较下,人类往往无法同宇宙同天地相互比拟,可谓天壤之别难以相互的比拟。如何把自己在人世间的生活,来做为资粮,而成就自己。这是众生所难以了知的,又是同天地与万物中,人世间因有个「自我」即在生活与未来更是无可奈何,常把人我来分别。如此即由宗教的教化,能达至「无我」的存在,正是层次与境界之不同也!  无我法则-即在众生之生活与修持中,能达至自我的改造,如何能以众生之修持,层次与境界之不同而论定-「我之存在」。如此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之第一层次。渐而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层次。进而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三层次。因而每一位众生即在此三种层次境界来分别,是属于那一种的修为境界。因而由第一层次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之过程,通过了修持见解来转换,第二层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然而此境界,亦非是一般无修或初修之众生,所能了知,须经由宗教的熏陶教化来转换见解之过程。才能达至第三境界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之最高境界与层次。如此是由心念来转换,把人世间之过程,做一个组合而已。  众生在于现今时代之生活,有那一位可以脱离群居生活,又以现今时代之生活条件。远比往昔来得深具福报。如此现今的众生是最有福份享受的,然而即因有福份享受,更是通过了在凡尘中的每一个阶段。把人生的思想历程来做教化经验课程,如此即由我之行动,配合了整体的群居结合,才能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与质量。因此在于众生对自己之保护,更把此身躯来珍惜,把身体做修持改造的资本。如何以个己在宗教之修持过程中,让自己如何了知天地之演化过程,人类之演化过程,万物之演化过程,是实际的现象界之存在,不可谓之虚幻或是无我,此乃是千真万确之存在。然而若是不能破除我之存在,又如何能谓他人也不存在否?不也!因他人亦是个独立之个体,又我之存在,亦是个独立之个体。若无独立之个体,何来有群居的组合。如此芸芸众生是确实生存的转换,何来谓之「无我」否?不也!  但在宗教的教化过程,为何欲来个「无我之存在」是为法则,亦是道路!因在宗教是把人世间的短暂过程,同宇宙、同天地之相互比拟之时,才谓之无我。因有个小小的「自我」即是「真我」。若不能在此生中去改造人生的含因,又如何能有创造举动,更是如何能成就自己与众生。然而生活是通过了无常的起伏接续,在恒常之永恒中做跳板。把因缘来创造,把世间任何一个名色之名相存在,来认识了别,如此即是「我之存在」中,同天地、同万物相互来比拟。人世间多么的无奈与短暂。若不能在此世中-经由跳板来转化轮回之限制,欲于下世再来成就之时。则是恐难达成,是否能具足相同之含因存在,或是早已经沦落他方世界,或是不再有此因缘。如此不可寄望下世,必在于当下的人世间来做改造的因本。才可破除在无知的过程中,把「真我」来显现。因由无知与未明之过程,必须有个我,而是真正的自我,更非只是普通的凡躯,则是真正的「真我佛性」。如此之无我能同宇宙天地相互比拟、相互争辉,因而所存在即是自性之佛体,甚且早已入于仙圣佛菩萨了。  由恒常之存在,把无常来接续,即是在于「无常法则」中,通过「因缘之起动」之作为中,来认识了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如此即是由人类之存在,万物之存在,把修持经由教化,更甚的在「无我法则」中,同天地、同人类、同万物来相互争辉。更把自性佛体同宇宙来相互比拟之时,即跳脱三度空间而达至无极虚空境界,如此之自我,才是同宇宙、同虚空、同天地、同人类、同万物互相结合,而谓之我即宇宙、我即虚空、我即天地、我即人类、我即万物,如此之境界,汝说是否已经不是人了。甚且是入于佛圣仙班,来成就落凡之芸芸众生,广渡回归,即在于「自我之超越,自我之改造」中来达成!盼有情世界的佛子皆能了知自我之回归大道也!
  第十二回 四观心念
虚空天上王母娘娘 降      戊寅年十月十六日  偈曰:虚空天界演造化 天上人间传佳话     王母娘娘降道场 四观心念启善挂  宗教之教化,以万民为依皈,其目的乃在于如何归返先天的自性。然而落凡之灵子皆迷于凡尘世景,难畅 母心之德泽牵挂着众灵儿。如此乃由各教主领命来设教,点醒迷蒙的灵儿,故常受凡尘假景所约束。致难以回归无极仙乡,极乐世界,乃是自己所无法了知为何欲会如此!是否上苍之不慈。还是众灵子沉迷于五浊恶世,享受凡尘假景之乐哉,难以归返原来之「自性地」也!  由宗教所引述之「四观」乃为:  一、观身不净  二、观受是苦  三、观心无常  四、观法无我因而以观身之不净,是由个己之身躯来论及,自身之躯体是由:地、水、火、风,之四大所组成的。如此是透过了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在人世间作自己行使的目的。但往往常受五行所左右,难以推演五行,致使个人在立足点之阐扬,与作为中无法畅真实之实相来成就自己。即受六道轮回所影响了!  观身之不净,不但以个己的身躯所容纳的一切污秽,促成在人世间把所有可以食之物品。有利的无利的,全部入于身躯内,产生了有毒物质,更受气体来影响个己之健康。因而此受到身躯之不适来左右,便是生病了,甚且遭逢厄殃来磨,将人世间之癌症产生了,即是此身之受苦,更入于「观受是苦」之心疣,必在于自己承受了苦报,及前世累积的不良气习与含因。促成了此身躯所遭逢的是一切不健康、不顺遂、不如意的心境,必会在所承受的是苦境来磨。然而若由「观身之不净」中,入于「观受是苦」更是由苦难来折磨自己,在凡尘中的身躯无法照己心愿。能有健康之肉体。因此必是由「观受是苦」中,把人道思想建立于经验的传承。如此便由所观受之苦处,去做防患未然之动作。必须要有对事物、对事境、对过程,能有所了知,才可破除其过程的不可重蹈覆辙,不可再犯之。如此防患未然正是对众灵子,所必须要了知之经验的组合,即是在人世间所企求的「智慧」也!  若不能具足往昔经验的累积,何来能对事境、对事物有所了知,更遑论是对经验累积。有相当的「智慧」来转换来防患未然之关也!因而即会产生了「观心之无常」。必有所了知是对自己,对众灵子产生了一种磨难与阻碍之相续。必然会对自己所造成的含因中,不知如何了别自己所作所为而成果报。如此内心即产生了不平衡的无常来相接,然而「自心中即无法平静」,一下子便生起了九千个的生灭过程。即在当下剎那间,对自己所承受的苦报无法释怀,因而即会把自己入于「苦无边处」。更难以脱离于此困境。如何能了知其过程,乃是对众灵子是一种磨炼加诸于身,更是反面的成就。众灵子的经验累积,必由此所形成,所了知其经历的过程,则是有经验来破除磨难与阻碍。如此即是自己心内境处之折磨,但是在于观受是自己所承担的苦果(报)。皆由自己「心念」所难以转化,倘若不经由事境来磨,何来能有「智慧」可破除心境的苦磨。  众灵子皆在于如此之过程里,把个己入于宗教之熏陶与教化中,达至运用「人生是无常」「人生是短暂」。因而若同天地相互比拟,更是显得十分渺小。又如何能把自己在于「观法无我」中促成,然而自己必须要了知,若现世上没有个「真我」,又如何能有「无常之心境」。因在起伏过程中,其生灭之剎那间,正是化除不平等,相互对待的限制。如此即可成就自己,众灵子是否能了知在世间,正是阴阳两相对待所影响。如此必难以脱离有个「真我」,若不能把「真我」用在同天地、同宇宙相互比较之时。必难有成就之天机,因众灵儿若谓之「观法之无我」,更难在「四观视」之中,以无我合成「真我」才能跳脱轮回。  正因是如此,若没有个「真我」之时,宇宙演化、天地演化、人类演化、万物演化,又如何能形成对众灵子来回归,提供实质的资粮。因而必须要有个「真我」在演化中。以天地、宇宙之恒常,才能促成自己在演化中有所成就,如此必须要了知众灵子,皆是上苍所化。在于凡尘中把不良气秉来化除,清除了唯识理念中的污秽,来沉淀、来化除。然而具备了良善之种籽,更可在化除业障与恶殃来临前之消弭。因而所累积的正是良善的福德具足,必可长远回归于无极仙乡、极乐世界,乃是 为娘所企盼之回归。  因此必须要能在人世间,了知「四观心念」的影响,正是在有所作为中,而达至无所作为来成就。如此必可真正由「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中达至一切法界皆同我个己来融和。一切法界皆是我个己也!如此回归不但是在当下,甚且早已是入于仙圣佛班了,正由大乘菩萨行中。而入于上乘之班,正因是如此, 为娘十分企盼崇心诸灵儿,皆能替 为娘来分忧解劳,成就自己,更能成就芸芸的众灵子。即可由上苍颁示懿旨玉诏来实证,这也是现今三期末劫中,所必须要能了知,如何能广渡众灵子来回归,引渡众灵子来成就,才是 为娘的好灵儿。语重又心长,盼理儿能为上苍,带引众灵子回归于无极理天,极乐仙乡也!至盼之!至盼之!大道系列之著作乃上苍之旨意,诸灵子全心全力勇往直前,必可广渡众灵子回归也!
  第十三回 上天有好生之德
鸿钧老祖 降          戊寅年十月廿三日  诗曰:鸿钧降来懿敕堂 老祖登台著书畅     上天有好生之德 谛理弘扬众生良  凡尘的众生乃由上苍(理天界)来降灵到人世间,在于自身中已无上苍的本质,但又无法能容于气天界内,致使一个纯善的本灵降至象天界来立身。因而就要在人世间好好把握,以自己所作所为来成就自己,因为在凡尘中的芸芸众生,即是欠缺了自我回归的资粮。必须透过宗教的洗炼,才能促成将凡尘的不良秉性来化除。然而众生所作所为都以有利个己者,皆优先考虑。因为对自己所能有利益的任何举动,皆在保护着自己,护荫着家人。也因此必常在所作所为中,造下了无边的罪业,虽是对自己的保护动作,无形中即已造业了,来造成了自己的业因业果的形成,因造罪太多了,不知如何破除这些业障,又如何了知是立于此身中,所必须要明了的知识。  在心法与色法两者中,因「色法」是把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作润生的动作,因而常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常造业又入于难以转圜之境地。因此即在造业中不知如何破除,在于「因果法则」中是每一位众生皆是平等,皆是相同承受其造因之果报来偿还。然而由「因果法则」之平等性,是个己入于凡尘中,如何去了脱,即由「无常法则」中。把「无我法则」是通过了「因果法则」之促成,才是在凡尘中将个己入于能有转圜之境地。  上苍是对任何一位众生皆是一视平等,一视爱护,因而在于「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作用下,对大寰之众生能一体平等视之,绝不会因人类是万物之灵长而有所特别,乃在于天地之演化,是融合了万物与众生,而人类亦是万物众生之一种。果若生存只有人类之时,其演化之变异过程,不知人类所食之物品,由谁来供给。因上天对任何一种万物众生,不只是人类而已,只要是在人世间(凡尘)中的有情、非情众生。皆是一体如是,亦非仅对人类有特别之优厚,如此则非是上天之大德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乃在于对芸芸众生有一份之期许,一份之眷顾,因而上天之大德是平视众生、平等万物,如何在于有情世界中,把人类与万物参与演化之过程,来成就人类之造化。因而虽万物参与演化,正是天地间所共容相互依持之特性,若无万物参与演化,而人类之所难以成就的,必是三餐之温饱与生活之舒适性,由何而来,如此演化所创造的,正是把人类在思想观念中的「心念意识」来转换。破除了往昔落凡后,之种种不适用的气秉一一来化除。渐而转化「因果循环」之牵制,才能化解在人我中的「无我法则」,去成就「一境性」-我即天地,我即万物,我即宇宙之大同思想观念。  人类在宇宙中是沧海一粟而已,正因是人类有思想观念,文字记载。而其它万物即欠缺如此之文明意识,又如何能以人类,在有情世界中一同来成就,而人类必须要透过了宗教的启迪与熏陶中才能促成。因而入于宗教,正是有情世界的修持众生所向往之目标。然而现今时代万教齐发中宫堂庙宇之林立,修持方便,致使凡尘众灵子,对天地之大德来忽视,更被人类来抹剎了。因天地之大德,乃是好生与养生,由天地之大德中,去了知万物众生,包含着人类有情世界,与非情世界的芸芸众生。  上苍之好生之德,其所以对万物众生皆是一体如是,绝无偏悖之作为,而是公正平等,一体如是。因而「天之作孽犹可违,人之作孽不可活」,又天之好生乃在对众生有一份长养之作为,让众生,能以人类之大爱,去爱护有情世界中的任何一种众生。如此「天之大德是谓好生」「地之大德乃是养生」「人之大德乃是放生(护生)」。即串连着天地人三才并立之转轮,成为正当之作为,不以人类之强势加诸于万物众生。不以人类之强权,剥夺万物众生之生存权利,才是能学习天地之德泽于有情世界!  天之好生,是以日月平等照耀着-芸芸众生,又以风调雨顺来滋润-芸芸众生,不以贫富而私之!不以贵贱而私之!不以人类与万物而私之!乃对万物与人类皆是一体如是,一视平等。因而上苍对有情世界的恒常,是一种无为与博爱的大精神、大公正、大平等、大无私。如何能把有情世界的恒常作眷顾之保护,而是真正的博爱与无为,则是宗教教化所必须要了知的资粮也!
  第十四回 大地有养生之德
虚空骊山老母 降        戊寅年十月廿七日  诗曰:虚空天界降恩泽 骊山景优添美色     老母登台会灵儿 大地有养生之德  天地万物在凡尘中,承受着大地的护荫,才能长养万物众生。又在人世间同样承受着大地所护荫,则成为芸芸众生生存的处所,因在人世间通过了万物与众生的生存方式。每一种众生皆不相同,在动物与植物之相互比较,即成为有情与非情的分野。然而对凡尘的众生,在人世间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如此即同非情的众生亦是有所分别。  因为是如此,在大寰天-所护荫之下,承受着大地之实质来立足。不论任何之物种皆是如此。因而即受到天地所眷顾,如此之过程因是每一种动植物,皆是承受着阳光照耀,与雨水的滋润。更依赖日月星辰光辉所普照着,而在人世间与人类相具生存的条件。如此每一种生物皆有其个自的生存方式,来供给成长的资粮。在生存的过程中,亦按照个体的方式来生活。然而大寰天地间的众生,承受日之照耀的生长,是谓「白昼」,又承受了月之光芒的静止,是谓「夜晚」。又星辰的定位,孕有出日月光辉,眷顾着有情世界的众生,如此通过了地水火风的组成所调合着,因而风调水顺、地灵火合。将大地装点着欣欣向荣又绿意盎然,如此正是由虚空中俯视着青翠大地之写照。因而在凡尘的人类于生活中,不论在都市或是在乡村皆是如此!  大地长养着芸芸众生,亦是观照着芸芸众生,不使外力所摧残,在于天地间与人类并列为三才。虽是如此!在大地中是以人类为万物之灵长,如此即给予有情与非情的众生,以人类为根本来做演化之过程。因演化正是把人世间在生存的空间中,做滋润的调合。果若如此,即在人类加诸于万物众生的任何举动,皆对这个世界在作演化之变异过程。然而演化正是宇宙在无常的过程中,将凡尘的芸芸众生做为改造的因本,亦由改造中来成就人类达至进化的目的,其实真正的目的,乃是对人类众生做成就归返的资粮也!  但人类众生往往欠缺了这一份的资粮之具足,才造成现今落凡的灵子难以归返。是否能够成就与归返的条件中,将人世间万物参与演化的进化目的。然而综观现今近五十余载来,人类的生活习惯,已经早已超越了五十余年前的生活质量。尤以近廿余载内,更是对人类的生存质量与空间的提升,有着莫大的改善,更加速了舒适的条件。因而即给予有情的众生,在生存的过程中,把人类自己入于生活条件的超越与享受。因是太过于舒适享受了,往往是欠缺了人生那一点灵性光辉的发扬,即心灵的调适,又因现今人类众生。不论衣食住行育乐,皆已远超古代帝王的生存环境,而来得更舒适,又更自在。甚且皆以个己所喜好的兴趣,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如此即常会悖离了生存的伦理道德,将不适自性的秉性来彰显,尤以近廿余载来的社会风气正是如此。因而黑气即溺漫着天空,难有清新的气息,更将原来的天空污染成为灰黑的色泽。如此之天空中已是脱离了往昔的清纯,进而所招惹的正是连绵不断的祸殃。虽言现今众生所生存的,是相当的舒适生活,但在心灵中却是难有清纯的自性彰显。  大地对万物众生皆是一体如是,才是对众生有一份长养的责任,不论人类的造祸中又是如何,皆是默默的承受着。然而人类近数十载来的祸害,实在过份的糟蹋所导致。常会为了那么一点点的利益,不思久远的绵长,短视的众生对大地所造成的祸害,正也给后代人类子孙,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在大地对芸芸的万物众生,皆要保护,皆受眷顾。但因人类为了自己自私利益,为个己的贪欲熏心,才造成如此的局面,可观近几年来大地对人类的反扑之厉害。正是人类应该引以为鉴的。如此若不思长远,应是没多久后,大地就来个更大的反扑,届时人类与万物皆蒙受其害。造成如此,正是在凡尘的人类,为了生存的舒适,为了贪图利益与享受所造成,因此是否该适可而止。还是继续不断做更大的破坏否?  大地是对人类与众生皆有长养保护的责任,此乃大地的德泽,不私载、不怨尤。更是人类与万物众生所应感恩的!又在大地所给予人类众生,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对人类生存的空间与环境,做最有利的发挥,然而即有部份人类众生却是认为理所当然,应该如此。不思如何感恩大地供给的德泽,一味的糟蹋大地与万物众生,如此是否「大地来个反扑」,或是天灾人祸之大地震,让短视的众生所引以为鉴的大灾祸。因大地之德泽,承受着「虚空地母至尊」的泽润于大地的有情众生,而大地众生是否能了知大地的德泽否?来做感恩。必可在人类的生存条件中,作有利众生的福祉,因而天地对人类正是如此,是否人类能以人类的大德来护生与放生否?皆观人类之作为而决定福报与灾祸也!
  第十五回 人类有护生之德
无极瑶池金母娘娘 降       戊寅年十月卅日  诗曰:无极瑶池金母降 娘娘德泽遍无漾     懿敕道场着天书 人类有护生之德  天也者、地也者、人也者-乃三才也,并立于凡尘中的天地-空间。因有天地所能容纳立足,在人世间才有人类的生存,因而才有天地所孕育的万物众生。即在作:宇宙的演化、天地演化、人类演化、万物众生的演化。把它串连在一起,让演化继续不断因此宇宙恒长之久远,突显天地中的人类是多么的短暂。因在宇宙与天地中存在的世间,又以人类为万物之灵长。以人类为演化之主要,致使演化更促成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的过往,及今文明的显现也!  人类之文明记载,是对人类与万物众生之生存,所含藏之过程中来记录生活习性与背景。即是把人类与万物的演化过程,在人世间中以文字的记载,流传于后代子孙,才能明了前人所作所为,才能了知其在先前或是远古的历史,所含包的一切过程,因而即由人世间的演化,配合着万物众生的生存过程。又人类在凡尘中,以万物之灵长来驾驭其它物种的众生。然而人类的珍贵处,即在于此。因人类是以万物在生存中,所供给的衣食住行里。给予人类不只是温饱而已,甚且更提供了人类在润生的过程中。解决人类所难以转变的困境,与不良心性。因在天地、山川河岳之中,正是串连着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粮。否则若以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常会遭逢了诸多的祸殃,如此即形成了心性变异的过程。又变异是会把人类纯善的本质来影响,而众生无法回归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人类在世间,作有情世界的护生动作,是不可杀、不能害、不能侵、不能掠,加诸于其它种种的万物众生。尤以对弱小动物更是如此。更因「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养生之德」,而「人类有护生(放生)之德」。亦所谓三不杀:「不可为我杀」「不可见杀」「闻其声不忍见其死」之德性。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即是佛家之慈悲,更是道家之好生也。由儒家思想作中心观念,又以佛家来发扬,然道家亦有恻隐之心!虽不鼓励斋口,亦是不忍杀生之见杀行为,及至当今时代,皆已背离了如此的观念,虽然宗教提倡素食清(斋)口,乃在于为天地众生来请命,如此人类是不可贪图食欲的念头,应是只要能养身润体,让自己能温饱,不求华食美筵,减少杀生造业。必可减少业障牵缠。可以让有情世界其它的众生,减少受到刀刈之苦也,因在人世间又以人类为万物之灵长是不错!但在于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因此人类不可倚强势,而杀害其它有情的动物,亦不可贪图食欲的享受。来残杀其它有情的众生,因在上天是一体如是的看待有情世界的种种众生,不论有情与非情中皆是如此!  人类之强势加诸于万物众生之残杀中,绝无法脱离因果牵缠,因而必要大大减少杀业之残害,才能减少因果之报应。然在有情世界的人类,若能学习「天地之大德来护荫其它的众生」。必可在人类中增加福禄寿,先决条件是由人类来行使、来作为。如此由人类的博爱平等的一视同仁,一视平等。不可倚强势、不可倚强权,加害其它弱小,及其它有情世界的众生,必可减少祸殃。  在于天地之泽润于苍生,是宇宙演化中的博爱精神,更是慈悲的展现在天地间。作好生、养生、护生、放生的善举,尤其在天地是对人类的教有中,教化有情的众生,应以个己之所作所为设身处地,反观自己,若也是出生在其它有情世界的众生之时(非人类)。若遭逢人类来残害时与杀害侵略之行为,其它能甘愿否?其它能平静否?皆可由人为中,细细体会其心境的起伏,必可了知「天地」对人世间,是如何护荫有情世界的其它众生。  人类的好处在于能把其它的众生,作保护的动作,不可为贪图口欲的享受,来残害其它有情的众生,如此必可彰显天地之大德。亦在人类的大德中来成就,并转换业因业果的共业成因。由其业的侵害人类众生,有时会让人类难以转圜之困境。因此必须要了知在人世中,把人类的大爱来成就于其它的众生。才是慈悲博爱的显现,亦由慈悲中来成就「护生与放生」之善举,盼了知人世间只是其它众生相互转辗出生的物种而已。若个己遭逢其相同之境地时,不知心中如何感受,如何了知刀刈所难以忍受的残害否?细思则可明白「天地间有其不变的真理」乃是博爱大公无私之慈悲也!崇心立堂著作,观此坚志能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不变其志,不改其意,有此表现。为娘真是心慰也!
  第十六回 阴阳相对
元始天尊 降         戊寅年十一月初八日  诗曰:元本无极降本灵 始开大地众生迎     天道无私唯德辅 尊着阴阳相对因  天地之好生养生德性,在人世间阐扬着护生的动作,是人类必须要有的本质。即在世间中有天地之护荫,才能开创人类生存的契机。然而必须要了知天地,正是阴与阳的相互对待的「绝对性」。要在人类的有情世界中,才能开展,因此必在人类与万物中,有阴阳之相互调合,才可在于人世间有传延之永续,亦有干与坤之分别。  阴阳之相互对待中是谓平衡的基准点,乃在于须有日阳与月阴,干阳为男,坤阴为女。串连着人类生存的相续,更是促成阴女阳男之成就,在阴阳之互动中,才能有相互的组合。如此任何一种众生皆是如此,只要是会动的动物即是如此也!因有阴阳两相组合,也是创造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又在传承的过程中,是阴阳的相互对待的世界里。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又如何在阴阳的对待中,是以绝对的客观之组合,是一切万物开创的原动力。如此在「阴阳必须要能两利」,不论在凡尘的世间,或是幽冥界,或是天界中,即以阴阳(日月天地)。串连着人类生存的空间。因而幽冥与天界的组合,亦是对立,日月的组合也是对立。又人类的组合也是对立(男女阴阳),如何把人类永续的组合,加以调节即是上升与下坠。然而在天地是谓阴阳的对待中,正是起与伏(上升下坠)的转折点!  阴阳之相互对待,正是在无私的客观条件中,把人类的生存过程加以改造方能促成。如此必须要了知「相对的平衡点」,在于阴阳调合有利众生之生存环境,才是达至中庸的平衡点。因而必须要有平衡方能不偏向任何一方,但在阴阳两利的组合,任何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以在人世间把人类作组合,在互动中加以改造的过程才能达至。否则欲「阴阳两利」是谓不可能也!  平衡之相对,是以「绝对」的客体在平衡之条件,把过程作修整。因人类是在润生的过程中,即入于真实性的生存环境,虽然宇宙之恒长,而人类之短暂渺小。但在人类却是不折不扣的生存过程。任何人绝不可能跳脱于此生存的润生动作,然而必须要了知是在人类中,以生存的改造。才能有实质的润生与修持的调整,否则跳脱人类生存,又何来能成仙成佛之机会否?  相互对待即在于守中点,而非是在阴阳对待中,乃是把守中点在中庸之平衡来展现,才能把阴阳作调合的改造,因而人类常会轮回于阴变阳,阳变阴,男变女,女变男之转换,甚少来个跳脱轮回之限制。如此须在阴阳平衡之促发中,开展人生之唯识过程,因而须以相互的对待中,达至绝对的真实性。即由相对中来成就于绝对,因「绝对」是「不二法」。有「不二法」才能开拓人类在于轮回的限制,否则若以人类生存的过程中,常会为了轮回转换,变男变女之困扰,如此常受轮回所左右也!  相对是人类的至理,如何破除相对的迷思,必须要了知在相对中,是把相对作改造,作转换入于大乘菩萨的觉悟有情世界,在阴与阳的相互改造,即是由转换中来成就任何物种于「绝对」的真实性!因而须要了知「绝对」是「不二法」,又「相对」是「非不二法之法也」。又相对乃在如何由相对中,达至平衡点。才是脱离于「不二法门」之最主要的了。因此须明白「不二法」在人类的世界中,正是欠缺如此的改造,否则在凡尘的芸芸众生,早已经是回归于无极仙乡了。正因把「不二法」全部遗漏掉了,那又如何能实际的回归于理天世界?  阴阳相对是由「绝对」中,把万物来作平衡,达至改造的目的。是以万物作演化,是以人类作演化。又达至在绝对中,才是促成在人世间,如何回归于真如实性的境地。如此须要了知,「绝对与相对」,正是串连在一起。众生欠缺「绝对」的了知,都是生存在相互对待中,才无法了脱六道轮回的桎梏与漩涡。若能明白人类与天地,正是在「绝对」与「相对」之中,阴阳才能两利,由阴阳两利中把「相对」来化除,才可能达至「绝对」的超越自我。因「真我」是「自性」的「真如实性」。而「相对」即把人类以润生的过程,相互结合沉迷于凡尘的世界中,又人类的生存世界,一切皆在相互对待中。有真必有假,有是必有非,有对必有错,有善必有恶……,一切皆是在相互的对待。甚少脱离于此漩涡中,如何能脱离六道轮回,无异是缘木求鱼也!  绝对正是「不二法」之最佳显现的境界,任何一位仙佛欲超凡入圣,必须要能以相对达至绝对。才可能有超越的契机。否则在人类的生存世界,是不可能有超越的,但可在修为中,由相对而达至绝对,才是超越「不二法」的成就。芸芸众生欲归返,是把唯识观念入于庵摩罗识中,开展佛之精髓。入于微微识中才可能达至绝对的,真我如是的一体境界。亦由唯识入于微微识的初成,必须要能具备无穷的福德,与无穷的智慧,才能长远的具足也!由微微初识入于微微真识,是把仙佛的境界,达至永不退转之境地,才能真正了脱于相续轮回也!
 第十七回 一归绝对
太乙救苦天尊 降       戊寅年十一月十一日  诗曰:太乙救苦众生灵 天尊泽润大道行     一归绝对是谛理 众生皆是由此挺  由无常之法则后,即入于无我之存在,因在于四观心念的组合中,更把阴阳相对在人世间促成了,由阴阳两造的平衡。进而把相对在人世间有是非、对错、正歪,男女的种种……,相对之分别。也在于是有阴阳之分别中,是谓相互对待,故而在相对中皆难以达至绝对的超越,因此凡间的众生,无法回归之原理即在于此。因是受到阴阳之两造之所限制。难以达至绝对的超越,致使人类无法回归于原来的无极仙乡也!  因受到两造之平衡,乃是对众生在生存的环境中,无法敞开心胸去做真正的修持。故由上苍明定此期道转火宅之主要原因,亦是要求夫妇同修,阁家圆满、家庭兴旺。因而即以在人世间中做修持的改造,亦由凡尘中把人道思想建立于兴旺整个家庭,尤以夫妇能共入道场,皆能达至改造的目的。更化除了业因业果业障之牵缠,如此一家和乐,全体和乐,整个道场即能和乐,亦可以减少在凡尘因为修持的过程,又造业因业果业障来磨,因此道降火宅的原因即在此。但在于夫妇两造是谓阴阳,是谓乾坤,如此干道又是在一家之中,有绝对的主导权利,又坤道是否能相互配合。而在往昔的人世过程是如此,届至现今时代乾坤两造之修持,乃是一家和乐当中,一家兴旺,一家修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是真正改造的谛理。但在一家共业来临时,是要每一个家庭的成员,皆要有共同负担的责任!如此共业的形成亦要共业共偿的化除与改造。  每家个人之私业来牵缠,而影响了全家的和乐,如此即全家要背负着其个人之业因,然在于全家之共业,能否由个人的努力中来改造,必观其心态与思想观念来转换。又如何才能破除个己之我执,但有时全家亦难以承担其家人,与个己的共业及私业之了结。乃在于个己是否能在思想与行动中来改造,因此业因业果之牵缠。有时绝非是上苍加诸于人类,乃是个己所造之业因所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此在相对中,是难以达至改造业因业果业障的牵缠!因相对乃是「平衡」,而绝对正是「一归」于本来之主要。故而由五教的万法归一的总合,一归于无极,一归于自己「真如的佛性」。然而一归何处,即在于万法中把相对来化除,达至一归绝对之不二法,才是真谛也!因在绝对之归一中,五教所阐述万法归一、万殊归一……皆是如此。由归一中做回归的主要资粮,才是真实性!  又相对之平衡达至超越,在万殊归一、万法归一,又一归何处,是由先天落于后天。由无极生太极之回归中,因两仪分乾坤,再回复于太极再归于无极之纯一。如此一归于○,皆是由两仪做回归的准备。由于万物众生弥放于大千世界中,更是难以回归于「唯一的境界」。乃由两仪(两极)的回归于先天无极,又无极是归于○,才是在人世间的众生所应了知的课程。甚且是一般入于修持的众生,所应明白的,因由两仪的阴阳乾坤中,回归于无极之圆(○),才是真实性。又在凡尘的众生,难以达至此境地!更难以回归于无极仙乡也!  「绝对纯一」乃是众生之本性,乃在于落入凡尘世景中,受到阴阳乾坤的润合,而迷于此世界了。根本都无法能在此世界来做真正回归的资粮。皆是一半清醒,一半沉迷于此五浊恶世中,又受到凡尘假景的迷惑。根本难以彰显自性佛体于人生。因而即受到凡尘的种种所迷障了自己,才是受到业因业果业障所折磨,然而在凡尘的众生是迷于世间的享受过程。又在于上苍观此情境,即降下了诸多的考程与磨难,来给予落凡的灵子,能警醒、能了悟,能有一回归的机会。因此即在心性的境地中,观察其思想观念,及行动力量的执持与改造,才是回归的主要资本。否则若一味的纵容落凡的灵子,又不来指点迷津时,即难以达至回归。  有时人类正是欠缺了经验的累积,才造成了业因业果业障的牵缠,而绝非是上苍降考程与磨难来给予众生。如此可以观视其行径与作为中,即可了知。根本都不必上苍来降考程与磨难,其个己即难以脱离此困境,因在万殊唯物、万法唯心中,虽是法界众生所能体证的事务。但是难在难以了知,是由先天降后天,由无极降太极。由理天降气天,再降象天的种种行径。是否了知如何能回归才是真实性,否则在人类世界的众生,根本都无法回归于无极理天,若能回归于气天中即算很不错了。但可由修持中,做真正的改造,由唯识观念中,人于庵摩罗识,再入于微微的初识之后,进而入于微微真识,才是了知人类成仙成佛成圣的过程。  「纯一绝对」是众生了脱的资粮,不论修持任何宗教皆是如此,虽言天下宗教皆可回归天堂,或极乐世界或无极仙乡的境界。但若无法清除「八识田中」的垢秽意识,是无法达至回归的真实境地。仅在于门外,难以入于真实境内。因天下的宗教,乃是由大道所演化,承领着先天的圣命来设教、来净化人类的垢识,才是回归于无极仙乡、极乐世界。因而「纯一的绝对,正是不二法」的真谛,亦不论儒道释耶回等宗教的万法归一、抱元守一、执中贯一、默祷亲一、惟精惟一,皆在于是如何回归于「绝对的纯一」。因此即由万殊唯物,与万法唯心来达成。  绝对是不二法,回归于纯一,才是入门。否则修仙、修佛、修圣是难以达成。然在于「心念意识」中的垢识是难以沉淀,难以静虑,难以净滤。才是无法能成就于回归的主因。但在先天无极界中,都是清纯的本灵,绝无一丝丝的垢秽。如此可以细观天下众生,若在「八识田识中」无法真正的清净,那又如何能回复先天的本性,欲言回复先天的真我乃是谬言也!好今夜祝嘏声中降来堂,观此坚志可加赏!如此辛劳正为往后「大道无私又德福之具足。」哈哈哈声中话别离也。
  第十八回 无极灵山
灵宝大天尊 降        戊寅年十一月十四日  诗曰:灵山圣景本来处 宝藏众生具真如     天道弘扬普化众 尊着无极灵山殊  阴阳两仪的分别是由乾坤所组合,因而弥放于六合处,乃在于如何把两仪的乾坤,回归于太极的本位。再入于先天的无极之内,必须要能把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相组合。方可回复于无极的原来处。如此即是在灵山圣景之本来位,即是众生的发源地,乃是「真如自我」也!  因有先天八卦再由后天八卦,所演绎出来的,正是把人世间的乾坤阴阳的结合。才促成在凡尘中有其相续的作为,即在于如何把人世间的修持过程,作真正有系统的导向。又如何在修持的过程中,把往昔的沉腐教化,不适修持的戒律与方式来化除。才能真正达至回复「自我真如实性」,即是入于灵山宝地,即灵山圣地-无极的先天本来位「自真如性」的初发处地!  自真如性-在佛家所云,即是「灵山」。在于道家所云-即是「灵台」。在于儒家所云-即是「灵本」。然而由三教的阐述名称之不同,而入于一归本来,一归自性地,一归于-灵山宝地,正是本灵的初发地。乃是「自真如性」的本来,即灵山、灵台、灵本,皆是一体如是的无极理天也。更是万物众生的本源处,由「一归绝对」的促成是反复的向内观视。检点自己的缺失,即由检点的功夫可了知是如何。即是儒家所云:一日三省吾身也!又整个人身的「身口意」之业,是串连着人生因因果果的总合体。乃在于「身口心意」的组合,因有身口意,心念的组合中,把人世间的一切组合,让个己能以改造的方式,去成就自己在凡尘中种种因缘和合。然而自己是否能超越善恶两相对待的限制,而达于「无私又无为」。皆谓「大公、博爱、平等」的万物众生,才是超越了善恶轮回所限制的漩涡。  善与恶的分别,正是由阴阳相对中,把人世间的是非、对错、正歪来作世间的因果轮回。正因是如此,更无法超越于因果的法则之中,更是如此凡尘的众生无法回归,超越的本质的本因才在于此。因为凡尘正是由「相互对待」的组合,绝对无法脱离于此限制,故由凡尘的相对阴阳中,众生若能守其中庸之道,必然可以不偏悖任何一方,方可在于三度空间中,把因果轮回来化除,而能回归于守中点,即是「真如佛性」的本质。也因是「真如佛性」即由凡尘来成就,一步步来达成,绝不可能一步而登天。然而上苍必观其心态的组合,心念意识的转换与否而抉择!  众生皆在于阴阳相对的处境中,不知如何破除「阴阳相对」的道理,皆受阴阳相对所限制。其实真正的作为,是把「阴阳相对」在人世间化作「绝对归一」。而一切有情非情的万物众生,皆难以达至如此境地,必在于不知如何达至「守中点」。即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更难以回复先天无极的灵山宝地。然而回归于理天的气质,乃在于众生受到凡尘的气秉所限制、所拘束。致使本来清纯的佛性,自性遭受到物欲所牵缠。而无法回复「纯一」的「自真如性」,才致使众生沉沦于五浊恶世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一归绝对-是把五教的归一作成回复「纯一」的本质,又在于先天八卦演绎着两仪,而回归于太极中,由太极再回归于「纯一的本灵」即是「真我的自性」。如此即可了知先天是由后天来回复才有可能,若是一本散万殊,又如何能让众生有实质回归的处所。众生可以细细体会人生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更难以驾驭其「自真如性」的本质。皆在于不知如何由修持中把自我导入于真正的回归点。虽言万教皆可回归于纯一。但宗教中往往却是人为因素所主导。更是难以体证,难以了知如何是回归的主要资粮与方式。更遭逢了世间宗教的修持方式,给予自己无法了脱的限制。才是阻碍了回归于无极理天,极乐世界的道路。  无极皇母此期设立「无极大道院,懿敕崇心堂」来做真正的教化回归资粮,其原意即在于此。否则若还是沿用往昔的教化修持方式,能真正回归于无极理天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也,真是稀少的难以形容。因是主事者与前人所教导错误所致!正因如此又如何在此期内,以真实正确的方式去做修持改造的范本。而达至超越的本质,才是真正实际的回归,否则仍是轮回相续的众生一个而已。  一归绝对-是把「自真如性」的本质来彰显,即是自性、佛性、仙性、圣性。如此可由「一归绝对」的超越自我于无极中,即是回归于灵山、灵台、灵本。因在理天有理天的条件,若是无法在八识田中,清除垢秽的思想,必难以转换其业因业果业障的牵缠。更是无法有清澈的本灵,又如何能回归于「纯一」的绝对,即在于阴阳相对中,让自己入于轮回的漩涡中,是否如此,众生皆以阴阳相对视为正理。这原是无可厚非之事,因众生皆处在阴阳两利(极)的造化过程,难以回归于「自真如性」的本质,又如何能跳脱于轮回的限制否?  纯一-是众生之本质,不明了「纯一」为何?又如何能把五教归于无极,归于极乐,归于本来。皆受到五教的名称所影响与限制,如此应该打破各个宗教,不可固步自封,而以为我个己所信奉的宗教才是最大、最高、最殊胜、最能回归,此乃是谬论。皆是主事者藩篱所围起,高筑围墙,又不使信众与学生增广见闻,而达至超越。此乃必须要通过闻思修,应有的见解,成就于经验与智慧的累积,才能达成。因一归绝对,更是超越了无极灵山的局限,让自己回归于本来的降生处。即是入于「自真如性」的本质,必须要具备的是「福德无限,智慧无限」才能达成。若不能在凡尘中具备于此条件,欲在殁度后再来要求此境地恐难达成,亦无法回归于原来的自性地。  灵山圣地是众生的发源地,亦是上苍降下原灵的本来处。若无法具备轻盈的天躯,清澈的本灵,欲回归是无法达成其最主要的条件。也正是凡尘众生所追求的「福慧双修」,更是由上苍仙佛阐述的「福德无限(穷),智慧无限(穷)」才能达成。因此必备于此,才能不退转于三度空间,更遭逢轮回相续,因而灵山宝地,是理天的本来处,回归于非想非非想处天,再入于莲花佛国世界。  超越的本质,是在人世间达成,不可寄望于下世,或是未来中。更可能促成自我含因的改造,才可能开展,累积福德无限于当下,必可能促成自我含因的改造,才是真正在人世间创造回归的资粮。若是寄望于未来恐不复有此身躯,有此因缘恐不复有此真正教化的天机,试问众生若下世可以回归,不知自己能掌握否?自己能达成否?若再有同现今当下的天机,又自己不能超越之时,于下世是否有此下一次的天机否?试思即明也!努力之!努力之!
  第十九回 理天原灵
南屏道济古佛 降       戊寅年十一月十八日  偈曰:南屏卫降护台疆 道济人生理应畅     古佛著作谛理册 理天原灵是真仙  由纯一进入于无极的本灵,是现今修子所应了知的课程,在于众修子对于当今五教的教义,虽名称不同,其理则完全一样。又众生能入于宗教修持,是谓善德因缘,能真修实炼者亦有之,沽名钓誉者亦有之,充其人数更有之!因在修持的因缘和合中,皆具有其善德的条件与作为。然而若无法真实修持,仅为了我在修持而修持之时,充其量亦只是挂个名份而已,即难以真正了知人世间「含因」的改造目的,是怎么去化除。倘若欲脱离轮回的漩涡,必要是将自己入于真实修持的境地,实地去改造,才能谓修持。  众生皆在轮回的限制中,无法了脱于轮回的限制,如此即难以做改造的因本。在于修持是通过「闻、思、修」三者合一,而推展「六度万行的波罗蜜多」之作为。才能将改造来成全。如此即通过改造,将往昔的业因业果业障来消弭、来化除。因而必须要将思想在人世间来改造,及做真正回归的准备,否则在人世间,根本都不可能回归于原来的本位。反而沉沦于五浊恶世中,永受轮回的障碍。因此修持即要了知自己原本的降生地是何处,自己的本灵亦在何处。若是无法了知必难以达至回归的准备,亦难以有目标与轨迹可寻。如此的关键乃在如何能了知,众生下凡来的原来因,是在何处?必要是通过宗教的教化,由仙佛阐述于鸾笔中,正是融合天地人三才,汇集了神与人的力量,促成了在凡尘众生,了知自己降生的本灵处。  由象界而回归于气界,再由气界而又回归于理界,如此是现今凡尘的众生,所应了知的课程,也是宗教真正修持者必须要明白的。然而在五教的教义与教化皆难以相同,如此即受地理环境、国土民情、风俗习性所影响。在五教而言,虽然教化各异的相关教义中,其实皆是理天所化,教化虽异,真理与降生处皆是相同。为何在理天,欲让众灵子来下凡,乃在理天有理天的相关条件。虽上天孕有这些灵子初生之时,因受他化来影响了自己清纯的气质,即难有理天存在的气质与条件。原本使其降至气界来生存,又因他化气秉所关,更是无法容纳于气界。故由上苍慈悲把天地来开辟-即是象界,则是可以容纳众灵子存活的现世界,因而即由落凡的灵子,来做生存的空间与过程。如此环境正是符合众灵子所适应,又因在凡尘中渐渐的迷失,原本具足的五神通。与回归轻盈的天躯,及五色彩带,更受尘垢往身上堆积,迷失自己的本性,与原本具足的条件。更把人世间的蒙垢,一一显露出来,即是如此的关系,根本都无法了知其在人世间的生存意义。是同气界,同理天一脉相连着。如此因众生落凡,渐受凡尘种种的迷障,更是迷失了可以回归的资粮。更使自己遭逢五浊恶世的垢秽,来沾满了自己的天躯。即难以达至回归的根本条件,更无法追溯于当时落凡来的根基,也难以回复于「真如实性」。  纯一的本质即是入于理天的条件,所应具备的,由理天本灵的降生,而让众灵子生存在理天的本来处。即是囝囝的本灵,而由囝囝的纯一达至于回归的清澈,然而囝囝的纯洁即受他化的垢秽,沾满了清净的灵体。因此本灵之不洁是难以存在于理天界内,即下凡来做清洁改造的动作,以便超越纯一而更清澈,若无法达至囝囝的纯一,即受到理天气质所排挤,则是落于凡尘界中。然在于本灵的初生地,是一片清纯的气质。可见于清澈宛如透明的玻璃明珠。不沾一丝丝的波纹,正是晶莹透明纯真的灵性,也是自真如性。因由透明无瑕的本灵来观视,有否瑕疵即可一目了然。如此本灵的清澈与否?是为最重要!因在理天所要求,即是如此的条件。尤以降凡的灵子其本身沾满了垢秽的灵体,由晶莹透明的宝珠光体,便可观视一目了然。不必再由上苍来督导,即可了知,如此囝囝众灵子的本来体即是如此,即是「真如实性」。又任何一个宗教的修持范本,若本灵无法达至此境界,欲回归于无极理天,则是必要再加强于清澈也!  理天本灵的清澈,是众灵子在凡尘中,将过往的含因来做改造,才能入于唯识理念。然而由唯识行径,仅在凡尘有用之!欲回归于无极理天,必要再加强于通澈的清澈,是把第九意识,而入于第十意识的微微初识中,再往更精微的纯真至明的清纯无瑕。即是通澈的玻璃明镜一般,更晶莹剔透乃真如初识,若欲再往更深一层的。必须要通体遍照,无瑕明澈,可透视对面而无阻。然而本灵若无法达至此境界,仍是轮回的种籽而已,在通澈遍体的明澈是不可有任何一丝的波纹。才能真正照见一切明朗。而回无极理天的本灵处,如何回归于原来,更且超越于原来的境界,而达至通照一切而无瑕,如此是真实的本来。  遍照一切必须要超越于原本的本灵,来做改造。然而落凡的灵子,皆难以了知此关卡,也难以回归于无极理天,如此并非仅在凡尘做些微的功果,即能回归,那往昔所造的恶业又如何了结。因而必须由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再入于莲化佛国,是必须要有的先决条件。如此若无法超越于此局限,欲超凡入圣而入于仙佛之班,仍必须加强于此净化与通澈。然而凡尘的众生虽处于五浊恶世,但可以改造移转的条件是相当的多。必观自己愿意与否而抉择也!  古云:成仙成佛靠自己 清澈遍照无瑕意     回归真如原始地 超越本质返无极  此偈供众灵子参研,以做为座右铭!
  第二十回 无极理天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十一月廿一日  偈曰:南海七宝莲花池 古佛著作谛理期     无极理天本灵处 回归资粮靠自己  纯一透明的晶莹剔透之本灵,是由无极降至自性地,乃在众灵子皆受他化所影响。致使本灵无法回复清澈,故降于气界,又无法容纳于气界的生存,故又降于凡尘来。如此是众灵子难以了知的过程。即在于无明与未知中,将自己入于凡尘的气秉,来阻碍了真如自性的彰显,才让自己无法具足回归无极理天的资粮。因而常受到自己的气秉与无明所阻碍,则在人世间不知如何作回归的准备,更让自己沉沦于轮回的相续。  正因如此!众灵子皆受轮回所左右,无法回归于无极理天的本灵处。然而在「无极理天」必要有囝囝的纯一本质,才是达至自我在理天的生存条件。否则若无囝囝的气质何来有自己成就与超越的资粮,又囝囝的纯一须本灵清澈通澈,遍照一切无碍,才能观视自己是否有碍障,是否回复纯洁,清澈通澈遍照自己的本质。必在于须清除一切的波纹,把自己入于晶莹剔透的纯一本质,定必须要超越于此境界,才能入于莲花佛国的资粮位。  纯一是回归于无极的资粮,又如何在两仪乾坤中,作回归的准备,若是众生无法达至此境界,欲入于改造含因的相续是无可能。在两仪正是把乾坤来分别,而入于太极,即是「一境性」的促成。又在乾坤的分别再入于太极,定必要「纯一」才能达成,因此「纯一」是回归于无极的资粮位,而回归于囝囝的本质。即是入于无极理天必须要有的第一资粮的条件,更且超越了「纯一」才是真正成就于回归的资粮位-(果位)。如此必须要超越「纯一」才可能有所成就,但是如何由纯一而回归于无极理天的条件,则必须通过灵性的清澈,是自己必须要有的改造于通澈中,把一切垢秽来清除、来化消。必要清除因果业障的牵缠,才是真正作改造于清澈也!  无极理天-是如此的要求众灵子,如何回归于通澈,清澈的囝囝本质。必须要超越「纯一」才可能达成,又在人世间必须要具足「福德无穷,智慧无穷」才能长远无罄。否则福德不足,又如何缔造长远的存在,必然会受「福德」所左右,虽然智慧可以增长福德,又福德更可长远缔造无穷的智慧。因而上苍所要求的正是「无穷的智慧与无穷的福德」必是两相具足,才能由非想非非想处天,而入于莲花佛国。如此即在于无极理天中,作改造的清澈,必先要在象界的人世间中来成就、来具足。否则等到回归天上,必难再有创造的天机,即是如此!必须要了知人世间是一切含因的改造界。又一切人世间的因因果果相互循环,必须要能了悟,必须要能转轮,必须要能化除,才可能达至一切,皆不受因果所限制与阻碍,清净而无瑕。  无极理天所要求的正是如此,必要在无极本灵中清澈,通澈遍照自己的本质,作回归的改造。然而一切有情众生皆是如此,况且上苍此期降下真理,作广渡众原灵来回归,又自己是否会沉沦于五浊恶世,还是轮回于因因果果之中,或是真正跳脱三度空间,直接回归于无极理天。此乃并非是一般修子所能了知与体悟,更非仅是一指而能回归,或是唱诵经典而归于极乐世界,则此必须是要真正入于改造的资粮位,才能入于无极理天极乐世界,否则无理天的气质又如何能回归否?  纯一的囝囝本质是自我超越的条件,把真如自性来彰显,成就于「自真如性」,即世俗所云的佛性境界。因而无极理天的条件是相当的严格,其要求众灵子若无法作真正改造的资本。必须要从心灵中去破除心性的一切挂碍,则须净化自己的灵性,如此一步一步来成就,自己在「无私又无为」中,必要有「智慧与福德」两相具足。才能有真正回归的资本,才是回归于本灵处,倘若无法再作超越于本灵处,则又受限制了,更无法促成自己的本灵给予自己来超越、来成就。如此回归于「纯一」的囝囝本质,即是入于佛性世界,而达至超越一切的障碍。如此方能再具足早已迷失的五神通力,更甚遍照一切法界的觉者,必然具足一切法界的神通力。即可遍照一切有情与非情的众生,来了知是如何能回归,又如何达至超越的本质。  人世间的改造过程,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环,果若欠缺于此境界,而不受外境来磨(魔)之时,欲能回归于无极理天,恐难达成此境界。人世间是一切有情众生回归的资粮改造界。在凡尘若无法甘愿受、欢喜受、甘愿施、欢喜施,必难有成全自己的本质。因而虽然众灵子,可以在人世间作自己愿意的一切有情事务,若是无法能真正回归于清纯、通澈的囝囝本质。欲待殁度后再来清除。恐是难以成全自己,又给予自己下次再轮回相续的机会。因而此期所要求的,正是把自己入于圆圆圆之圆满境地,才是真正的收圆条件,如此即是上苍所订的收圆也!无极理天的境界,是氤氲本质的集合处。如何再作超越,是众灵子必须要能有所了悟,才可能成全自己。否则若仅是垢秽思想,而妄想回归,无异是缘木求鱼也!盼了知无极理天的条件与要求,才是真正达至回归也!  好今夜观此气势,真如弘展所成就的初发心,可喜可贺也!
  第廿一回 无极虚空
本堂主席关圣帝君登台     戊寅年十一月廿八日  诗曰:玄灵玉帝降来堂 著作谛理真理扬     贤生虔恭迎圣驾 大道院士排班行圣示:今夜由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降来著作天书,   诸神人不可失仪,大道院灵修院士,亦按顺序排   班,恭迎圣驾!为师暂退!玄灵高上帝 盖天古佛降:  诗曰:玄灵转轮天道生 高上帝尊德泽深     盖天古佛降来临 无极虚空本灵真  由纯一而入于超越的境界,乃必须要由本灵来行使,才有可能成就。因在于众灵子皆是上苍所化,皆是万灵之一,必由人类中的思想转换清除过程来改造,自己在第八意识中的垢秽,才能达至第九意识中真如清纯的本灵。由「纯一」中作超越,乃是将「真如佛性」入于能让自己可以成就的境界,是必须要有的基本步骤。即是在改造中超越了自己,亦是由太极中入于纯一,再由纯一入于无极,如此是由无极中把自己的灵性来超越。因在九六原灵中受气秉所限制、所污染,无法清澈、通澈,遍照一切无碍。即是把清澈、通澈作真正入于无瑕无疵的境界。如此超越了「纯一」的本质,即可由「纯一」 而真正的清澈了。  无极是一切众灵子所产生之原来处,而「无极」一词仅是一般凡尘的灵子所能了知者,大都更无法了知其尚有虚空天界、宇宙天界,则是在于无之无极中,再超凡入圣而达至大罗金仙的果位,亦是佛家所云的「如来又如去」的佛果也!正是入于上圣之班,所必须要有的基本条件。不论在凡尘是修何宗教派脉,皆是如此,若无法达至「纯一」的超越,即难以成就自己入于上圣之班。果若欲跳脱于六度轮回的限制,是必要能彰真如显佛性,才可能有所成就,则是化除无无明的境界,甚且直入于超越轮转的束缚,直入真正超越的过程中,是把垢秽的思想来清除。必可在无极中作自己的主人。  正因无极所能提供的,是把众灵子入于第九意识」庵摩罗识」的真如思想,再入于微微识中,而此只是真正进入「佛之果位」的第一位阶而已。不论任何宗教皆可成仙作佛,然在上天是无分别任何宗教派脉的,仅在凡尘中的众灵子才有用之。若是超越了无极的限制,又那有何宗教可规范否?不也!仅为了落凡的众灵子,迷昧了自己所无法了知的过程,才让上苍降下宗教来引渡众生。如此则是因人而异,各人因缘所成就,即往那个宗教去修持,这正是各人所喜欢,各人所愿意的修持方式。能无任何的宗教派脉分别,才是真正的无分别也!  无极天界正是把道教的精华,演绎了人间的「道家思想」,然而现时正是佛家应运。因而「佛学」是可以成就一切有情的众灵子,乃在于佛学当中,有实际可以成就的资粮。亦因中土之邦,历经了秦皇始帝,及民国红卫之祸的摧残,把道家思想完全破除了,大大减少众灵子能回归的资粮。所幸尚有部份精华储藏保存,不致被焚毁迨尽,此乃中土亦较他邦所不及,乃是较会留一手,而不下放(教)于众灵子。亦受个人的私心作祟也!然而「道家之学理」,正是符合阴阳五行的转轮,才是在「易学之中」把道家的精华下化于众灵子。因而上苍此期正是符合万教归一的准则,把人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来作真正回归准备。即是把道家的精华、佛家的精华、儒家的精华,融合了基督耶和华之博爱,穆罕默德的清真精华。作演绎的统合,相融五教共合为一,三教儒道释渡原灵,正是把一花五瓣的演绎着人世间,超越了自己与宗教的藩篱,才是正确也!  无极是一切原灵的降生处,如何回归于无极中,再作超越而入于虚空天界、宇宙天界,则非是一般灵子所能了知,因在天界当中有其特殊的条件与使命,则是在超越中来去自如,能满盈必可圆满,能圆满自觉而觉他,才能如来又如去的,如此是一切实修的有情众灵子,所必须要了知的过程。不可分宗教,不可分派脉,亦不可汝奸尔诈的,把自己入于无可转圜之境地,乃是轮回的种籽而已。因上苍对一切有情的众生,皆一律平等、宗教平等、自性平等、修持平等,亦无任何的高低之分别。能破除此限制,必能融合一切有情的众灵子,来相互契合。正因是如此,才能「无私心」「无分别」「无我执」「无受障碍来磨难」也!  虚空天界,在于当今时代,已渐渐崭露头角了,一切的有情众生,若能「不私心」「不分别」「不我执」「不偏悖」皆可受虚空来感应,如此回归才能超越,不仅是在人世间而已,甚且超越了自己往昔的局限。而达至如来又如去的境界,必是在人世间修持应有的第一课,若能在虚空天界,入于更是超越自己往昔的轮转,才是真正达至超越本位,了脱三际迁流,而入于真如实性的「自真如性」也!盼之!盼之!  崇心能有今日的规模,实可喜可贺也!盼坚志,能长远为上苍、为苍生来作教化的资粮位,亦不负 朕之所盼。
  第廿二回 佛境初地
燃灯古佛 降         戊寅年十二月初三日  偈曰:燃点众灵明自性 灯心无影照本灵     古言佛法传众生 佛境初地归真实  由庵摩罗识再入于微微识前,必须要明了在「佛境初地」中,如何能把佛性进入真如的本来。乃由佛境初地的第一位阶中,才能入于微微识的初境地,因是由「佛境初地」入于微微中的初境界,是把往昔的一切垢秽,早已是清除通澈,清澈遍照一切无碍。由真如佛性入于「佛境初地」,必须在莲花佛果(国)中,早己具备资粮。  资粮位是入于佛果所具备的,佛境初地是为最主要根基,若无「福德无穷,智慧无限」,要如何能长远具足达至此境地。乃是必须要有的基本条件,能入于「佛性初地」是把人世间,由大乘菩萨行的觉有情中,再进入莲花佛国的境地。又由佛境初地已是入于「金品莲台」了,甚且早已脱离了「九品莲台」的局限。乃必须由九品中去成就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在此阶段则已非是一般众生了,即已跳脱三度轮回的限制与束缚。因在三度轮回是把人世间的一切种种情境,在于润生与修持的过程中,破除了我之执着、我之障碍、我之迷痴,如此必能通过人世间的智识,来转化累积经验的成长,开展智慧的具足。  智慧是佛境初地所具备的条件,虽言佛乃觉者,可以遍照一切无碍,若没有人世间的经验过程,亦难达至遍照一切而无阻。因在于人世间是成就一切种种因缘的原动力,倘若欠缺人道生存这一环,又如何能实际具备经验的累积。然而「佛境初地」是早已具备六神通力的条件,即是「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与种种的神通力量。因而是由修持来成就于此五神通力境,然在于漏尽神通力境当中,却是欠缺。必须要能入于「佛境初地」才能具足漏尽神通力境,如此由五神通过程中,能遍照一切而无碍,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与三际迁流的因果循环,是由佛境初地而入于神通力境。  因众灵子在此境地中,却是无法能让世间的众生所能了知,虽言「佛能示现人间众生」。然又因佛家修子摒弃他方教义,致难以真正在佛教中传扬开来,即由他方宗教来示现人世间,因而由目前的「儒宗圣教」来示现于人世。能否了知佛性初地,是由佛之果位中,进入于微微的初识,即是「第十识」也,正是在凡尘的宗教修子,所无法了知的真谛。因而此期上苍把此天机,由「无极大道院,懿敕崇心堂」的鸾笔著作中,公诸于世,是否会造成任何的不适应,与遭受佛教修子的排挤,乃是无法预知!往昔上苍降示亦遭曲解原意,更受攻讦,正是不可着相,不可偏执,能让世人了知真正的佛境初地中的最基本条件!  由唯识观念的第九「庵摩罗识」,再入于第十的「微微初识」,即是「佛境初地」。则早已遍知一切而无碍,由细微的观念,再入于微乎其微的思想,即不可想、不可思的境地。但若无思、无想,仙佛菩萨又如何能广渡众灵子来回归、来成就。因微微初识的基本要素,正是微乎其微的理念,即在「不可思,不可想」中入于佛境初地。佛境初地,即是微微初识的相关基础,则是一切有情众生必须要了知,因仙佛菩萨亦是由人来成就。并非是凭空由天上降下来,是在人世间通过一切有情的教化课程中,累积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的经验过程」,「遍尝人间的种种经历」而达成「智慧的转换所促成」。即是上苍所言:    成仙成佛由人为 智慧福德靠己堆    佛性初地转凡因 障碍化除归清灵  此偈同有情众灵子共勉之!而佛之境界,亦是分诸多的层次与等级。致于如何把微微识的思想建构,能入于基础的条件,即是把微微初识再入于微微二识-佛境次地。即能彰显佛性的次第,因此基础的建构概念是必须要能了知与建立的。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默时之境界,乃由唯识的至真如性中,进入了微微初识的条件,因微微初识的基本,正是入于佛性初地,甚且早已脱离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而由无色界的成就,才是真正入于佛性初地,即在于庵摩罗识中,开启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是由初地中的归原法,能把「无色界」来破除了,即真正的入于无思无想的境界。众灵子可在当下中,静思片刻,即无思无想中,正是此境地也!明否?
  第廿三回 微微初识
燃灯古佛 降         戊寅年十二月初六日  偈曰:燃灯佛性明了悟 古佛登着阐真如     大道谛理展天机 微微初识返自初  由佛境初地入于真如的本来境界,是欲众灵子在凡尘中通过了,「福德无穷,智慧无限」所展现的过程。能具足此两要素,才能有长远不退转的境地。因由「佛境初地」入于佛性果位的主要大门中,是必须要将微微初识,转化进入真如实地的本性中,才能有相互因循的作为。又佛性初地必须先具备,大乘菩萨行的觉悟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灵子-来彰显,才是真正的把「佛性初地」能显露无遗。更因初性境地是入于佛之果位,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往昔的任何经典中,皆难以成就于此境界。因在「佛境初地」-亦是「微微初识」的本体中,若无法能以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默时中。真正把唯识观念再入于微微识中,是根本难以具足的资粮要素!  又由微微初识的进入于佛性初地,是一切佛之果位所必须要有的资粮条件。在于佛果的初境中,佛能遍照一切无碍,又能成就于「漏尽神通境力」。然而若无法能具备「漏尽神通境力」的本质与条件,是不能称为「佛之果位」。佛果初境是一切佛之成就资粮位,在于金品莲台中能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福德)。必然是可以成就于「佛之果位不退转」,不入六道轮回中,倘若佛愿意广渡众灵子,再倒装下凡来成就一切有情的众灵子,必要能把「福德具足,智慧具足」。即是把福德与智慧应用于有情世界中,才能成就于芸芸的众灵子。必须是把微微初识入于佛性初境中,如此佛果的初成,便可遍照一切而无碍,更能具足相关的条件,即可把「漏尽神通力境」来成就与转化自己的资粮位。不但可以成就自己,亦可以下化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因而此正是成佛果位所必须相互依循的条件也!  微微初识-佛境初地,是佛的成就资粮,在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默时的境界中,亦是把佛性来彰显了。因而必然在于佛境初地中,由微微的思想观念中,不可能没有思虑的作为。如此仙佛又如何能听得见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所企求的心愿是如何?又如何在微微初识中,把一切来成就。把众灵子的心声来遍照而无碍也!正因是如此,入于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必是由纯一再入于○-即无极之中,因正是一切佛果所应具备的条件,此○代表着圆满无缺、圆融而无碍。是由太极入于纯一,再由纯一入于降生的原来位,即是还原归○的法则。正是把○入于超越的范畴中,然而此○可代表着一切无碍无阻的自性佛性仙性圣性。因在于此境界已经无任何可称的,与分别佛性仙性圣性的自性来表露了。而由非想非非想处入于佛性初地,即是微微初识的本体了,是把○再往更深一层的入于佛性次境,即是微微真识中,不但早已断除众灵子的迷昧,甚而超越了菩萨的境界,更是深入佛性世界的第一基础,由佛性世界中众灵子若能达至此境界,不但是早已断除六道轮回,甚且超越了菩萨果位,而直入于佛果(国)。  佛性初境中,是把微微的思想,化作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来归返。若无法具足佛性世界的「福德智慧」,其且又无「福德智慧」来彰显,则不但是把此功德了别于创进中。更是已超越了一切所能了知的境地,正是佛果的第一位阶。然而「佛之果位」非仅是如此而已,尚有诸多的分别与层次境界,因而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正是攸关未来的「福德与智慧」两相具足,更要了知是否长远具足与否?  微微初识正是不可思、不可想的过程,但若是不思不想,又如何能同凡尘的众灵子-相互契心。必难以达成于相同的频率,如此根本都无法能打成一片,又如何能以众灵子的心声来成就,如此佛是能成就众灵子,然而若佛跳脱众灵子这一关,又如何能有可称为「佛之果位」否?必是如何能把众灵子来成就,才是正确也!不思不想正是人于默时的境界,更不分别、不偏执,一切皆在「默」之思识中,才能成就如此的境界,必须是要「佛之果位」与资粮位两相成就。  不思不想,又正是一切麤想的境界.不但是把麤想化为细思,化为微识,再入于微微识中,即是佛之果位与境界也!麤想的微微思识中,正是佛果所必须要有的条件与过程,此麤正是把细微的思虑作统合的微细思惟也,了知「麤」之想,必可成就「微细思识」。
  第廿四回 佛境次地
南无药师如来佛 降      戊寅年十二月十三日  偈曰:南无众灵启佛性 药师传法渡生灵     如来如去真实际 佛境次地转盈明  由佛境初地入于佛境次地,必要能晶莹剔透,将本体能散发出光明,更处在光明的环境,必是「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智慧」此四者为具备要件,才能有佛境次地的本质体。因在于「无量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智慧」中,必是在佛境次地所必须要有的条件,然在于「佛之分别层次」中,不仅是由初地入于次地而已。必须要把佛之光明,由晶莹剔透中,遍照一切而无碍,更是散发出光芒(明)照射于四周。不但是本体所具备,亦是具备了光芒(明)的本质。如此由光明(芒)的世界,来照耀展现佛境次地。  佛境次地所具备的条件,是把微微初识入于微微次识即是第十一识,但在于已是成佛者,即无识之分别。如此虽言「识」但已超越了识之本体,然而由微微次识展现中。更是超脱了「不思善,不思恶」,更是已入于细微的思惟中,甚且超越微细思想,即无思,即无想。必可遍照一切、知悉一切,并体证一切法界众生所衍生出来的种种问题。不必观想,不必思惟,即由微细的见识中,将一切所有万法,遍照了知而无有挂碍。因而由遍照一切,了知一切,更能通达宇宙而来去自如,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迁流之过程。即在佛境次地来显现、来成就。因为是具备了遍照一切、了知一切,更通达一切,再转化漏尽神通力境,进入于光明无限,福德无量,智慧无穷。又光明晶莹正是佛之本体化身,佛之报身,佛之应身。在法界中佛正是能成就于一切,了如通达而无所阻碍。  佛境次地在微微初识中,再将佛之光芒(环)遍照全身,而并非仅是头部而已,在于此境地,正是一团光明,一团圆满,一团金色的光芒照耀着宇宙大地。又佛性次地是将佛之层次,分别于次地中,由次地再入于三地,正是佛要以一步一步来成就自己,然自己能成就更是众生所模仿的对象、崇拜的对象,亦是在芸芸苍生中,所能遍照的光芒照耀。正将佛光显现金色朗耀,光华无碍,自在洒脱,更有四十八种好生相貌,六十五种功德所遍照,正是把佛境次地作为修整于初地境,由佛境中正是显现于全身光芒照耀,更能成就于「万德庄严」之法相,往昔所了知「佛」之光环,仅在于头部而已,其实并非是如此。正是佛光遍照全身,佛之光芒显现于个己的四周,因而正是「佛所成就」的光芒。  微微次境(识)即不退转于菩萨道,且早已超越了菩萨道的作为,更由大乘之道入于真上乘之班,才是具备了佛境次地,所必须要有的条件与资粮。因而在功果评定中,早已是不具此思惟观念,正是成就自己破除在功德之束缚,如此入于佛境次地,必能调整于微微次识,即转入第十一识的思惟观念了。  佛之果位是由菩萨道,通过了大乘之道,而往上行持才能具足。又菩萨有入胎之迷,无法破除于此迷惑。但能由遍照中了知一切,光明一切,福德一切,智慧一切。而法界中的菩萨道,正是照见奠立此基础的准则。如何能在法界中具足了相关的条件与资粮,将光明无限,智慧无限,福德无限,了知无限,才能显现于佛道所成的果位。因而佛是由众灵来成就,又众灵即是众生,能在法界中成长遍照一切,必须具足相同的因缘条件才能促成。必是入于佛果的金莲品位,即真如莲花世界的相续成长。然而由金莲真如的莲花佛果(国)中,把佛境次地作为成长的资粮位,如此由佛境三地中,展现了佛果的成就,「金品莲台的莲花世界」。因而由佛国一切的佛能相互契心,相互统合,相互灵契,仅须动一分毫即可来去自如,欲上宇宙虚空,欲降凡尘即是如此来来去去,自由自在,潇洒而无挂碍。  微微次识-正是化解佛往昔的了因,是把佛境初地由庵摩罗识中,遍照自己的本体。再回归于微微初识,即是入于佛境次地,又在回观反照更且如是,将佛光展露于四方,由四方而遍照一切、了知一切、光明一切、智慧一切、福德一切。而一切所含藏的正是万法唯心,万殊唯物,倘若不能化除此境地,必难有光明的本体,如来又如去。佛谓之觉者-是有情众灵子,体悟过往来成就之!佛具足之一切即是超越漏尽神通力境,必是由佛之次境来转化、来成就,如此即可将佛境次地,再入于佛境三地。  佛是众灵成就的因本,不但是佛所能照见一切,即是能把过往来断除,将因缘来持续,但在于佛若是脱离了众灵子,亦难以言佛也,亦仅是成就的众灵子一个而已。由凡尘的思境观念中,来细分佛果的位阶,必难有达至成长。因佛果的层次之分别与分明,非是凡尘的众灵子所能细分,所能了知。其超越了不思不想,更是超越了非想非非想,则是入于佛境次地,如此不但具备了「佛果的位阶」。更且是把「佛之果位」入于不退转,不颠倒的相循位阶。如此是由初境的佛果,入于次境的佛果,正是把佛所能成就,把仙所能成就,把道所能成就的,通彻照见宇宙虚空来去自如,不受三界五行的束缚才是也!  佛所成就正是光明无限的显示于周遍,自己能遍照晶莹而无阻,更是一团灵光的大小而已。若是佛果越高光明越强正是符合电波的频率所相循,光度越大其果越高,光度越弱其果较微之!如此正似凡尘的电流频道也!光环所呈现的不仅是含包在头部而已,甚且更可包含着全身光明无限,如此来去自如,潇洒自在。因具神足力境之神通力量。可直上宇宙天界,下至凡尘冥府中。若是把光环在白画的当中,相互比拟,更且超越了白画的光芒,也因此具备了金色光芒(环)的本体。如此才是佛果所展现的本质,因在佛果次境即是佛成就于资粮的第二位阶也!  今夜降来崇心道场,观此气势非凡,可喜可贺诸贤契,心影相投正是形成一股大力量。己卯年春可大展鸿图,广演教化成就众灵来回归,盼之!盼之!
 第廿五回 微微次识
南无药师如来佛 降      戊寅年十二月十七日  偈曰:东方琉璃金世界 药师如来开佛页     微微次识转了因 大道谛理万载越  金色琉璃的世界中,是佛性次境的最主要条件,在众灵子能以佛性次地,入于微微次识的建构里。必须要能在金色朗耀的世界中,把佛性再作为整理的出发点,是因佛性次境是成为佛之果位。将微微次识再做转化,如此由微微次识的思惟中,去成就微微三识,即是佛境三地。  因由微微初识至微微次识的基础架构中,若无金色朗耀,必难成就金色琉璃的莲花世界。在佛境次地即是微微次识,因而必要能把微思的建构,化作金色的莲台,即是「金品莲台」的具足,是一切成为佛的座莲也!乃在于佛果是由佛的成就品位。而入于真正不退转、不颠倒,而再能乘愿下凡来广演教化,广渡众灵子。如此即可化身千百万,是必须要能以化身再去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才可以达成。因在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中,若无法了知仙佛菩萨乘愿下凡,来广演教化,广渡众生。必难以达至回归的要点,因此即化身千万来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灵子。  由化身即入于有情世界中,虽言佛乃大觉者是也!但亦有大因缘在人世间。倘若佛跳离人世间,亦仅是位成就的超越灵子一个而已,因而佛菩萨与人类是无法分开的。在宇宙、虚空、无极、气界、象界,皆可独立,亦可以串连之过程,是可以一脉相连,更是由人道而修至菩萨与仙佛之果位,如此即在于如何串连着佛之果位,又如何把众灵子来引渡来成就,即在有情世界中达至再超越的成果里,必然可将人世间的垢秽与含因来做转换。因佛境次地入于微微次识。必可遍照一切,福德一切,吉祥一切,了知一切,即在一切的万法中成就自己的「佛因了结」,必能以佛之果位奠立牢不可移转的境地!  微微次识-即第十一识,即是佛境次地,因在光明遍照了全身,是把光明展现于外在,形于内蕴。如此不但是佛所成就的万德庄严,亦是无量的庄严佛相。然而可得四十八种庄严殊胜的佛光显相,正如人类所钦仰的佛像一般。正是佛德庄严的金色光芒(华),遍照一切有情世界。如此佛即能转移过往的了因,再造善德成就新因。更成就自己与其它。因微微次识已远离了非想非非想处境的过程,更是超越了、不思善、不思恶。即根本都已入于微细的思惟,不动一分毫即可遍知一切、了达一切,更可上天下地来去自如,无所牵挂。如此「佛境次地」是把「微微次识」再做整理,因层次与境界之不相同,在佛境次地更是难以退转了。  佛境次地是难以退转,即入于金色朗耀的莲花世界,不必再来凡尘,只要能化身千万,由化身中观察体证一些下凡的分身(化身),则是由化身中的所作所为而决定,即是应身。然而在于应身中。佛之应身与众灵子的应身是截然不同的,因佛的应身中能通遍而无阻。必能把报身立于本体中,因报身是承受着应身的所作所为而决定,但在「佛性次地」已是不退转。如此下凡的化身(分身)即不同于佛之果位,仅能代理此佛因之分身而已。沽名钓誉即是凡尘人称为仙佛之化身而已,必须要在凡尘中经过了种种严苛考验,建立真实的功果,才能具备累积真实功德。因在佛之化身即是如此,仙之化身亦是如此,神之化身更是如此,乃不变之定理也!  由化身的功果累积了,再入于佛之成就,如此则分别以佛为名,以仙为名,以神为名,皆是如此。在凡尘中有诸多的化身即是如此之作为。然而仙佛菩萨是通过了千百万化身,但能成就的亦是有之,但大多数皆难以成就,乃受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所沉迷。因而在一批仙佛化身下凡来,亦是要借重因缘和合的促成,即个人思想观念改造及组合,即在能以往昔的过程中,累积了建构的资粮才是真实,否则空有仙佛化身,亦是难以回归,甚且早已沉沦于此五花世界中,因而归返本位,真是难以了知,遑论再超越于原来也!微微次识即把化身加以改造,在于尚未下凡前皆能晶莹剔透,遍照一切无阻。但仅欠缺了佛之光芒,及佛之光明,仅是存于佛之次境中,已有建构思惟,而入于凡尘。如此佛境次地是「微微次识」的转换点,即在于这一些化身下凡来。必遭受到应身所有的折磨。如此在报身中根本都无法超越的原因,亦在于此。如此的应身化身报身-三身合一,更能加强于微微次识,必然可以转化而入于「微微三识」,更可超越「佛境三地」。  微细思惟中,由细微的建构,如此不论佛境如何,亦要动其思惟才能了知一切。因法界众灵子皆是上苍所化,何者能成就,何者必加强再磨练,何者无法超越。皆有其相关的条件与因素。经由细微的建构中,把微微次识,再加以统合与整理,才是真实性。因此真如莲花-金品莲台-即是如此的产生,由此境界而入佛境三地,微微三识,才能有更深的资粮具备。  好!了知崇心能真正作教化基础,实感欣慰,「财德无限,智慧无限,福运无限」真正牺牲奉献者功德亦是无限也!
  第廿六回 佛境三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降     戊寅年十二月廿日  偈曰:南无本师降来临 释迦牟尼启世因     大乘菩萨入佛果 佛境三地兆本明  由微微次识入于佛境三地,必须是要将微微次识再作思惟的建构,因在佛境三地中是早已经不退转了。即是把佛境的果位,再入更高的境界,因而必须要有「心光,色光,常光,神通光」。如是由佛之本体所显示的光芒,与光辉作导引,进而再荫护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因佛是不能离开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然而由佛之果位来言,微微识中乃是要分别,其境界与资粮所成就。以此来言「识」即不能谈佛境。又在佛境之层次是相当的多,非仅是简短的篇幅所能详述也!  佛光显现是透过心光、色光、常光、神通光的发展,且是为佛体本身所具足的。佛之本体不但能化身,亦可由化身中,再入于应身,由应身中再入于报身,如此之身亦非是凡尘的众灵子所知悉。因在于了知一切,通达一切,遍照一切,智慧一切,福德一切,吉祥一切中,是把佛境三地所能引用的本体光芒,显现照射于三千大千世界中,因此神通光,可遍照一切有情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然而由神通光芒所展现。正是把芸芸众灵子,在改造过程中作护荫,必然增加了善德因缘,即是把凡尘的恶垢再作改造。把恶心化作良心来行使.必可减少众灵子的业因业果业障,如此不但是佛境三地所具备的条件与资粮,甚且是神通力境,因此由佛境三地中,所能成就的即是如此。  微微三识即是佛境三地,在于「佛境四谛」中把佛境的层次加以了别分别。是让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了知佛之果位所具备的成就是什么。不光仅是在佛经所能体悟与实证的过程中,是把佛境能以心光、色光、常光、神通光来显示于有情世界的众灵子皆受其荫也!佛光即是神通光,亦是佛之本体光,在于心光是佛所能散发出来的一种能量。必是自己所具足的,由佛境三地中早已是能把此能量,由心光中作自己能量的来源。即可以散发出心光于本体。如此心光即在于把色光显现于有情世界,而众灵子所能照见的正是天空中的光芒不同了,更有一种祥和温馨的感觉,又能同佛心相互契合。乃必须是将色光显露于众灵子的身躯本体,即是受到「佛光普照」也!  由色光来展现的正是将一切有情,再增加良善的本质。如此佛光能普照,众灵子皆受荫,由佛之色光将众灵子来护佑,不知在凡尘的众灵子,可否感同身受,还是仅受到如电流通身一般而已,此电流并非是凡尘之电流。乃是温馨祥和之气流转动,周身通遍,如此即是可体证于自己之躯体的感受。  色光是把佛之心光-引用了来成就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在佛之色光更是体知其「本明」的了知,因「无明」是对众灵子所引用的破除点,又「本明」是一切众灵子所具备的原来资粮位,在众灵子中受凡尘气秉的污染。即遭逢了无明的阻碍,若无法显现本明,又如何能有妙觉之体悟,因此妙觉必然是加强于通遍了知,把心光、色光、加以演化即是常光,在佛之常光正是照见佛之本体,所用之是永不枯竭。即在于常光更能将神通光来展现也!  佛境三地是佛之资粮位,所散发的光芒成就自己,又能成就于众灵子。如此神通光的照耀,正是荫护了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众灵子。必须要「本明」先化除了「无明」的障碍,又「本明」可通遍照见一切的含因过程。即可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因果,或可溯至更久远的因果业因,亦可追因于无始劫前,即是「无明的初因」,然「本明」则就是佛与众灵子的原来资粮。  微微三识不可言识,正是给予众灵子了知「佛之果位」,已无识的分别。仅在于将此「佛境四谛」化作分明,让众灵子了知而已,若强加为识,即非佛之果位的层次与分别。「理之明晰」,必须如理实际,如实而无碍。可通遍一切,并非是依经而言文字,必常会受经义文字障所左右也!须了知其经义的内涵是什么,是在何背景与环境中所著作,所依循之经典?更要了知其蕴涵方不受文字障所左右,才是真实性。  佛境三地是把光芒、光华显现于外,荫护化身,下凡的这一些分身,及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如此可减少有情世界的灾殃与横祸,在于佛所成就的微微三识,即是佛境三地。必须要了知在「第十二识」中是如何的作为。是如何能让有情世界的众灵子,能具足相同的因缘成就,才能把一切的善德来开展,把恶祸化除于无形。让「未生之善能成长,已生之善能持续。未生之恶可不生,已生之恶可化除」如此正是佛对众灵子之正断信念的成就。  佛云:成就与否在于人 佛光荫护众生灵     分明微识转了因 佛境四谛肇本明  能以此偈去成就自己,亦能成就众灵子,即可在凡尘中奠立「了知一切,智识一切,福德一切」。再入于佛菩萨的位阶中,再「通遍一切,体证一切,吉祥一切」,必然是将「佛境四谛」能用在佛果中,把一切遍照而无碍。必是可以「转了因,化无明」成就于「本明」中,则是「佛境三地」所最主要的资粮也!  辛苦诸资契!「大道谛理」戊寅年著作至此,暂告一段落,己卯年春绩按著作,盼多加强研会体悟,必有所得也!
  第廿七回 微微三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降     己卯年正月十一日  偈曰:己卯初春著书新 南无本师降来临     释迦牟尼揭佛智 微微三识肇本明  由佛之光芒遍照了寰宇的众灵子,在身光的照耀下把佛性来开展,因而以佛家所云的「佛境三地」即是「微微三识」。在于道家来言:亦即是大罗金仙的本体,所相互比拟也!如此不论在「佛与道与儒与耶与回的本体」皆是相同,亦是不分彼此。仅在佛境三地是把微微三识,再细分给予众灵子,来了知其所分别的境界。  因由佛境三地中,即可分出佛境之果位,亦由微微三识来导引其入于「佛境四地」。因而即在于「佛」所展现的,把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来成就,亦皆可成佛。然而由佛性之分别与因缘果报的促成,必在于是否能完全导引众灵子来成就,佛云:「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缘虽广亦难渡无缘之人」。即是由相关的因缘成熟中,去导引众灵子来回归,更是超越了自己原来的资粮位,果若如此即可成就于芸芸的众灵子。  佛境三地-是由「佛境四谛」来串连着佛所成就的果位,把第十二识来开展,又佛家所成就的更是细分其过程的分别。如此即是由佛境三地,来把微微三识再作更精微的创造与修整。因此在「佛境四谛」是一切佛所能成就的分别「识种」,更是让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来了知与明白。否则「佛境的层次」是难以让世人所能明悟与体证,因而由「佛境四谛」之分别,正是把微微三识再入于佛境四地,亦是本觉之圆满,即是圆满的「本觉」,更是「妙觉」所展现的资粮。  佛境三地-是用佛光由佛本身所成就的光芒,来让众菩萨、缘觉、声闻与芸芸的众灵子来成就。即是用佛光照耀于凡尘三千大千世界中,遍照了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来成就,来体证其过程。正是由「佛境三地」的本质,再入于更圆满、更精微的本觉,即是「初觉」的「妙觉」,更是自我的「本明」。至此早已脱离了「无明」,因一切有情的菩萨,缘觉,声闻与芸芸众生。皆无法串连开展「无明」的阻碍,更难以达至「本明」的透澈。又难以了知「本明」是一切有情的众灵子与菩萨,缘觉,声闻所具备的条件与资粮位。  妙觉、本觉是串连着「佛境三地」入于「微微三识」更是一体而两面,两面更互照相循。佛云: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是「本觉」所具备的资粮,这是原本具足的。然而「妙觉」亦是「佛智」本身所具备。由佛光、心光、神通光所导引的正是由妙觉所产生的,如此是把一切光芒再作更大的发挥。然而由佛光所展现的不仅是如此而已,更可以遍照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众生。因佛菩萨皆难以离开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又佛菩萨立下弘愿来广渡众灵子回归。如此可否让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所能领受,还是众灵子仅认为是佛菩萨的口号而已,皆非也!因在众灵子深受凡尘的五尘境所左右,更受当今物欲横流的享乐来迷惑,又如何能开展佛性,皆难也!倘能开展行持菩萨道的行径,已属不易了,更遑论入于佛道,如此真是难上加难!  因在「佛境三地」正是让芸芸的众灵子,最能感同身受与深切体悟的电流中,让有情世界的众灵子,皆不受凡尘的物欲所迷障。亦是由佛家所云「万法唯心,万殊唯物」的准则中,去了知、去体悟,一切皆在于众灵子的「心之所成,心之感应」而能感同身之所受也!正是把「真假之中,虚幻真实」来作演绎而已。真空之「妙觉」,真空之「实有」,真空之「虚假」,皆是由人世间的心电感应所促成。倘若能同仙佛菩萨「相互契心」之时,必能感觉一切皆非是虚假,甚且是真正又实际的虚空中的感应,皆能实际铭记于「微微初识」的启发。更能促成「唯识观念」的清晰体证与理解其感受。如此正是可以破除一切「无明」的阻碍,而达至「本明」的清晰展现。  微微三识在妙觉,本觉之扩展中,让「佛境三地」来开展,若再是具足一切的福德缘因。更能串连促成有情世界的众灵子,皆可感同身又受时!再入于「自觉」而「觉他」又「圆满自在」,更是「佛境四地」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此由佛之身光、心光、色光、神通光,来促成芸芸众灵子,亦是佛的化身,也是「法身」更是达成回归所应有的条件与准备也!
  第廿八回 佛境四地
大日如来佛 降         己卯年正月十五日  偈曰:大道弘扬理发展 日常生活自主张     如来如去真实际 佛境四地转智长  由佛境三地入于微微三识中,更是把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来成就。因由佛之化身,即法身之分身而言,在化身中的佛是具备了「佛因种子」。在佛亦是众生而言,佛亦是众生的一种,仅因有佛与众生之分别,才有佛与众生之层次。然而每一阶段的一切过程皆是由「觉与愚」之分别,如何由「本明」之中,去照见一切法界的芸芸众灵子来体证,必须具备了第十三识-即是「佛境四地」。因而串连着更把「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相加起来,则是「佛境四谛」之分别而已。因此「佛境四谛」之总合,必由「佛境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串连着「佛境四谛」也!  佛境四地是一切智慧,所具备的条件,不论任何一位称为「佛」皆是如此。具备「智慧神通力境」必然是远比在菩萨位阶所具备的,更来得相当丰盛。然而由佛境四地-正是把「一切之无碍通遍智」来展现,在「一切无碍通遍智」,是宇宙众佛所应具备的资粮位。而且再入于「法界智慧通遍智」,又法界众生在其润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位称佛的,必难以实际有其相关的经验累积。虽然佛能照见一切法界众生的经验成长,因为「一切通遍智」所导引的,必然会是一切无碍。如此正是由「一切无碍通遍智」来达成。必可再入于「一切智慧通遍智」的具足,因而正是可以把「一切智慧通遍智」来成就、来成长。而达至「圆满无缺法界智」的具足,又在「圆满无缺法界智」,正是能德行圆满、觉他圆满、法界圆满,然而由于能「圆满无缺法界智」,所展现的再入于佛之本来,如来如去智,即是「佛之最高智智」也!  如来如去法界的一切智智,是佛所具备的了,在于法界众生是不可脱离佛与菩萨之荫护也!正是如此,而佛是谓觉者,又众生亦是同佛菩萨相等的能量与资粮。在佛与众生之分野,亦仅是觉与愚之分差而已。因觉者能把一切事相来了知,把一切过程来明朗,把一切智慧来开展,在于本明中能破除无明的显现。正因是如此,在当今众灵子皆受其迷障所左右,很难破除在无明的展现中,把本明来彰显。因而「智慧」所成就的,不仅是作为与思想观念的成长与转化,更是往后如何来成就菩萨或佛的位阶,所必须要有的资粮。果若无法达至此境界,众灵子永远都是众生一个而已,生生世世皆是如此,很难跳脱其思想固化的桎梏也!  佛境四地能以智慧通遍无碍,而成就自己与众灵子,然而在于「智」所能成就的「圆满无碍(缺)的智智」中。正是把佛之位阶,再入于更圆融的「一切法界圆融智智」中,又「一切法界圆融智智」正是佛的本质,所应有的条件。因而佛智所成就的不但是圆融,更能圆满。甚且是把智智来落实于自己的周遍,更让法界众灵子,有所成就有所感应。又佛菩萨皆是为了众灵子,更甘愿落凡来广渡众生。如此而言佛菩萨与众生正是息息相关,且关关互成。然后经由佛境四地入于佛之成就果位,再入于微微四识。  佛境四地-把佛之果位串连着法界众灵子(生),因而佛与众生正是能相互来辉映,相互来共成。因在于「佛果」若「无众生果」可显现之时,佛果亦是难有发挥,此因对众灵子而言,佛菩萨的慈悲即在于此。不因佛菩萨早已成就,而脱离众灵子,所有的回归资粮,甚且由「圆融法界无碍智智」中,去成就一切有情众生。更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再做润生的利益,才是真实际也!又佛所成就的空间中,是以博爱、慈悲、恻隐来成全众灵子。加持全身正是佛光所展现的体证,若不如此,现今众灵子早已是沉沦于更多更深的罪渊也!众灵子可否感同身受,还是还为了生活,为了修持,为了润生,让自己再造更多,更深的恶业,而沉迷不拔否?  佛境四地-再入于微微四识分别于此境界,达成佛果所应有的条件,更能让世人了知佛之境界分别是如何!亦难以用简短之文词。即能把佛境四谛完全来阐述清楚,必然会在于往后中,再一一来详述,才是让众灵子了知其全部过程与境界,亦观因缘和合的开展是如何,才能决定!  好!今夜降来崇心,观上苍派任数拾位仙佛,襄助崇心道场,能得上苍肯定是属不易,盼能勇往坚志,达成使命也!祝贺之!祝贺之!
  第廿九回 微微四识
南无阿弥陀佛 降        己卯年正月十八日  偈曰:南无无生本真灵 阿弥陀经会自性     佛言谛理扬万世 微微四识彰佛智  由佛境四地入于本识中,即能彰显佛智所创发,来荫护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灵子。乃在于必须要能把「无碍的法界智智」来显现,才能以「佛智」应用于下化的分身。然而由「佛的智智」中,必然是要对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作导引的归途,因由归返的途径中,去作有益众灵子归返的资粮。  在有情世界中,因有佛之神通光、心光、色光、常光,来把下凡的分身作导引路途的指针。而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能否成就才是真实,因在有情世界的众灵子,皆具有佛性。而此佛与众生(灵子)之分别,乃在迷与悟,觉与痴之分别,因是分别之层次不同。必然会在人世间让有情世界的众佛子,一下子即能感同身受,因佛之智智是可以照见一切的事务。把一切事务用在日常生活的润生动作,即是累积了人世间的经验过程。又如何去把他做到完整与圆满,必要入于修持之道,否则若是背离了人道生存这一关。要入于修持必难有理想的成绩,即在于若受到横逆与挫折来考磨之时,必然会一下子即退志与退道了。  佛的微微识种,即是「佛境四谛」,由佛之微微识来分别,因在「佛境四地」是具备了「一切法界的无碍通遍智智」。乃在于把佛境来细分,即是入于佛所成就的过程,可让世人能了知、能分别。由佛智的导引才能让芸芸的众灵子,皆能体知其过程与经验的累积,如此才把佛智来细分。因而「佛境四地」之「微微四识」即是圆满无碍,圆融而一切皆自在,即是如来又如去,真正的把佛所演化的分身,即是「法身」之分灵作有系统的导引。如此崇心道场所著作的「大道系列」天书,才是佛所演绎的导引,给下凡的众分灵作回归的资粮,与路途的明朗。因此具备了教化作用与导引功能。当今现在是属于初发之作为,上苍尚在观视崇心道场的一切作为,作为评判往后该如何行,又该如何演绎,才能接引众灵子来归返。  佛境四地-微微四识是串连着「佛境四谛」所最重要的里程,因在「佛境四谛」正是把佛之种种的一切庄严法相,及能利益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菩萨,缘觉,声闻,芸芸众灵子皆能感同而身受,才是让众灵子了知微微四识,具备了一切的圆满,一切的自在,一切的无碍才是真实。然而在于佛与道两家,所倡导的无非是把芸芸众灵子来接引回归于极乐世界,无极仙乡。正是回复自己的本来,如此必更能超越自己的本来才是真实性。因在于法界的一切众灵子皆能回归,仅在于如何用心,又如何达至其相关的条件与资粮而已。  微微四识-正是入于佛果之最高位阶,其不可言识,仅是佛境四地中,最高位阶。若不能了知其过程与关系是如何,又如何有资粮来让世人明了,微微四识正是一切圆融而无碍,圆满又自在,潇洒的如来又如去,众灵子若能达至此境界之时,必然同佛果,同仙果类似一般,又能照见一切法界的芸芸众灵子,才是能具备的条件。微微四识已没有「识」了,尚且更是圆融而无碍,通遍而无阻,更达宇宙之长远,虚空之永恒,无极的仙境,极乐之至真也!法界的一切识种,至此已无分别。即在于自己能否超越,自己能否掌控于自身中,因法界的一切现相,皆是实际,并非虚假。而此种的实相界,若同宇宙、虚空、无极、极乐、天地,所相互比拟之时,人世间是多么的微小,是多么的短暂,又是多么的无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短暂的时光中,作自己的主人,在未来中如何去拿捏才是真实。因在「微微四识」已是佛识之智智中,把一切法相来化除,而成为宇宙,虚空之一部份而已。  微微四识-正是在佛之智智中,去成就一切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灵子,在人世间行持于大乘菩萨行的觉有情境界。方能入于「佛之莲花世界的佛国(果)」,才能由「金品莲台」而促成在人世间,作上求下化的利益动作。因而一切的作为皆观自己是否愿意放下我之执着,与思想观念的固化,何妨把心境入于「静虑之中」来清除一切思虑。一切皆无起心动念之分野,又在于起心动念中,若境界仍未达其条件,起心动念则是有必要的,否则菩萨、缘觉、声闻,及芸芸众灵子又如何成就否!  「法界体性的智智」中,是无碍圆满中达成,一切皆自在,一切皆无碍,一切皆满圆,觉行而圆满。才是在「佛境四地」亦是「微微四识」中所应具备的相关条件。由微微四识-更把一切来成就,自己能成就,更能成就一切有情的众灵子。如此佛与菩萨,仙与圣之作为即是如此,上求无量的智慧,下化无量的有情众生,即是这个世界、宇宙、虚空所演绎的最大功能与目的,才是正确也!
  第卅回 佛境四谛
南海古佛 降          己卯年正月廿五日  偈曰:南屏护障保黎民 海池天地佑生灵     古德传扬立万世 佛境四谛启迷津  由佛之所行所为中,来成就众灵子的作为,是以众灵子能作有情世界的教化课程。如此是为真正的回归作资粮,必要个己的心性中建立观念,更能成就于一切的有情世界。正是如此而由仙佛菩萨来做润生护荫的作为,是把一切能化作根基,才可让众灵子来归返。因而由「佛境初地」「佛境次地」「佛境三地」「佛境四地」中,正是串连着「佛之位阶」即是-「佛境四谛」也!  佛所能成就的不只如此而已,由于「佛境四谛」正是把佛所能遍照的一切作为,在人世间教化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正因是如此-能否全部成就众灵子的根本基础与回归资粮,才是具足了自己的基本条件。否则在凡尘的芸芸众灵子,欲归返简直是缘木而求鱼。在于「佛境四谛」-亦是成就于下化的有情课程的资粮位,是把人类的创造于进化中,下化于成就中。更是以声闻、缘觉、菩萨的有情教化,不仅是成就于凡尘的芸芸众灵子。甚且更是成就于已经成就的声闻、缘觉、菩萨,甚且遍及天神等…之同化。  佛境四谛-因由微微初识、微微次识、微微三识、微微四识,来把佛境四谛(识)作一切组合的架构基础与演绎过程,亦是分别于层次与境界之不同。然而是在下化的过程中,不但是利益人类,亦能利益其它的天神、菩萨、缘觉、声闻、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道等的芸芸众生(灵子)。即把一切的有情世界,不论已成就、未成就、未来能成就等等,通通作荫护的组合,更能作利益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众灵子。即是在有情世界中,把修持之道,化作资(津)粮,才具真实性。因而必是能否成就,能否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更上一层楼,又一层次与一层次的累积成就。回归于自己的本来位,甚且能超越其自己的本来,而达至更超越的途径与位阶。  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不论好与坏、善与恶、贵与贱、正与邪,皆是上苍所化,皆是上苍一体而眷顾,而护之,而佑之。在大寰天地中,来下荫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不但是已经成道的仙佛菩萨皆是如此。因仙佛菩萨是无法,无视于沉沦五浊恶世的众生,因慈悲难以脱离众生受苦,让其自生自灭,乃是对众灵子一种相当残忍的作为。然而仙佛菩萨有心救渡众生,不知生存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众灵子,是否能感同身受,愿意让仙佛菩萨来救渡、来成全否?皆观个己心态的转变与否来抉择!  有情世界中的一切众灵子,皆具「佛的本质」即是「佛因种籽」,是否能彰显「佛之光明,佛之光辉,佛之神通力境,佛之智慧神通力境」否?必须要通过九品莲台的熏陶与教化。累积九九-八十一位阶的教化课程之后,仍必须要把「福德与智慧」「功德与实(内)果」来累积,才能上求无量的智慧,下化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灵子。必须累积「福德,功果,智慧」之具足,才能一步一步往上堆积与成长,如此是要能以成就自己,再下化众生之作为来成就自己与众生,才能达至佛的位阶,即是「金品莲台」也!而天地之作为,即由仙佛菩萨来引渡芸芸众灵子。否则「天不言,地不语」又如何能引渡众灵子否?必是生存在此太阳系,此虚空中的一切仙佛菩萨,圣神高真共同参与演绎,来下化沉沦的众生,有成就的资粮及教化课程。因此不论任何人种、任何天界的仙佛圣神菩萨高真,必须一关一关往上行持,更能超越于目前的境界。  大道演化,天地演化,无极演化,虚空演化,宇宙演化之过程中。皆对众空子的成就有实质的利益,不但累积了一次次的成就与位阶,更是累积了无穷的智慧,无尽的福德,堆积了功果与内性的提升。才是把这个世界来改造,把这个演绎来成就与进化,因而即以生存中的三千大千世界,作一切演化、进化、创造的福祉。不但能利益自己,更能利益众灵子(生)。因此上苍之慈悲,仙佛圣神菩萨之慈悲。亦在于此参与演化,又一切的魑魅魍魉,亦是在作反面给予众灵子的成就,与堆积的资本。天地皆有情,众生皆有爱,又一切的仙佛菩萨圣神高真亦是如此,一切的天地邪精,魑魅魍魉亦是如此,进而能让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有反面的成就,如此正是反面的成就-其效果必较刻骨铭心,即能奠立于心境中,作改造成就的资粮。  天地中有其特殊的使命,仙佛圣神,阿修罗与一切之山妖水怪,魑魅魍魉…等,亦是此一天地之有情,来作反面的成全。如此正是符合一切演化,一切演绎,一切成就,一切圆满,一切福德,一切智慧的累积。是否如此,众灵子可以细细体会其过程是否如此。正是以这一些有情大地中的正邪,来成全有情世界的众生。因而是否能成就,是否能以个己为自己的主人。还是流浪于五浊恶世,而让欲念来埋没了自己,沉沦了自己。必观是自己作自己的主人,还是自己作欲念及他人的奴隶也!然而天地中一切有情正邪,皆是在成就这芸芸世界的众灵子。又如何能以感恩心去面对、去成就、去突破困境,必然会在人生的旅途中,增加了诸多的经验累积,增加智慧的开展,至于归返后的资粮,则必是更加丰盛无比也!  感恩天地演化的德泽,感恩无极演化之德泽,感恩虚空演绎之德泽,感恩一切众仙佛菩萨圣神高真,感恩一切有情世界的阿修罗,魑魅魍魉…等之正邪精灵反面的成就。乃在于自己心性的正直与否而抉择!不可言其为邪精,正是一切符合了天地之演化,大道之演化,宇宙之进化也!细细体悟必有所明朗,了知能莞尔会心的一笑也!明否!◎菩萨的位阶尚未进入超越位阶,是在于九品莲台,回 归于自己的本来处而已,若无超越回归难以成就金品 莲台,由大乘菩萨行的觉有情世界,进入莲花佛国的 世界。◎在人世间正是阴阳相互对待(即有乾坤)两仪回归于 太极,由太极回归无极之间,必须先经由回归于纯一 的阶段(即五教综合一归纯一),在相对中回归于绝 对,即纯一,即不二法,纯一皆是囝囝的本性,亦是 亦子之心。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默时,即无思无想 ,即开起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此乃回归,庵摩罗识的 本位,尚未超越,必须具备资粮位,上求智慧福德下 化众生。
  第卅一回 博爱平等
耶教教主 耶和华 降      己卯年正月廿九日  偈曰:耶稣降来崇心堂 和华福音传理担     博爱平施济苍生 共襄大道扬真长  众生在于五教之中,皆以个己做自己选择的宗教来修持。无论是那一个宗教,在先天上皆是无任何分别,是因为传承的关系,于后代世人强加附会。是把宗教立为教之传扬,在于先前之原始本意,亦无「教」之分别,乃因后传者所影射与附会所然。  五教皆受后传者,因拉拢信众来作组织之藩篱,是把个己篱笆高高的筑起。乃于当时的时代与环境中,无法能倡和其它教派所然,更是无法用真理来作统合,引渡苍生。因而即受到若不包裹、不筑篱,是无法将信徒来做规范,亦是让信徒无法用真理来修持个己。如此上苍即对各个的派脉,赐予「宗教」名称之赋与,然而「宗教」所能给予的是一种安定人心,亦是一种「博爱,平等」和平相处的境界。是由苍生共同来行使,才是每个教派所倡导的「平等,博爱」。  因后代世人所制定规范,又难以对当时修持环境,作有系统的督导。留待数拾年、数百年间,才有宗教的兴起。在宗教发展的过程,不论是现今的五大名教,或是千百个宗教派脉之中。只要不背离当时五教圣人,所传承的原意,皆受上天所肯定与承认。亦是对苍生信仰作遵循的修持规范,而必以「平等博爱」而视之!而非是对其他宗教产生了攻讦与排挤的动作。因而亦不可个自标榜我的最大、最高、最优、最能超生了死。或者更把其它宗教派脉,贬为最低、卑微而轻视之!如此已经脱离了上苍的「博爱与平等」的作为,因在上天的福音在广传的同时,是因时、因地、因环境之分别,来立宗教派脉也!  「博爱平等」是无极所创发与倡导的基本,在于五教当中,因信徒个己的护教行为作用所然。亦常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教派的权威,会因个己的作为,把其它宗教派脉来贬低与轻视,如此即非当时「圣人设教」所应有的态度,虽言此乃是护教动作,亦是难容于「博爱平等」的规范。在于大寰天地之中,由个人的因缘所导引,个人修持方式与选择皆不会相同。宗教信仰因人而异,依其兴趣各人选择,各人修持各人得,各人业障各人了,各人因果各人消。耶教、天主教,在于西域(方)流传至东土来时,为何能融于东土,乃是秉承了「无极的博爱与平等」的作为。不排挤、不轻视其它宗教。故而由耶教、天主教来融入东土的人心,如此即是对东土的信仰,掀起了一股宗教的大冲激。乃在当时的东土宗教,是固步自封,不以他教为平等,更遑论谈及博爱,更在于封苍生无法有一种平等的精神。  世人对天主阿门,又能了知多少,乃在于上苍当时的开天辟地中。因由天地来做演化的过程,把此过程的功用,下化于天地中的芸芸苍生。是以大寰天地中,不仅是人类而已,尚有诸多有情与非情的动物及植物。参与了演化的功能,如此在苍生所能体证。正是天主、阿门、是人类信仰的精神所在。因天主、阿门,正是凡人所无法所了知的「宇宙主宰」,亦是天地的元始者-即是「混元一气元始天王」也!因在于天地是对苍生平等与博爱,更是把此福音传遍于全天地间。不论任何宗教、任何派脉皆是如此,当今时代的宗教,已渐能融入博爱平等,亦是慈悲喜舍的过程,成道成神是为对苍生的平等性。  佛陀是谓觉者,天主博爱亦是大先知、大觉者。能了悟于此。信奉任何宗教皆无所偏悖。乃因苍生个己兴趣,与因缘所然也!不可分彼此,才是对宗教、对苍生一种博爱的精神,平等的作用。因天地间所能提供的,不仅只是如此而已,亦是达至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博爱。才是符合天主之精神,盼有情世界中皆是如此,各宗教间没有分别,亦没有纷争才是真实性。信仰任何宗教皆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把其它宗教的优点,化作津粮。才能在千禧年后,更是融入于博爱平等,慈悲喜舍也!阿门!
  第卅二回 清真自然
回教教主 穆罕默德 降     己卯年二月初九日  偈曰:回天必须靠宗教 教化苍生是主要     穆罕默德初来临 清真自然业因消  众生于生存的环境过程中,常会为了拥护自己的宗教信仰,作护持自教尊严的动作。即会影响其它宗教的教化,如此即形成了我尊他卑,我高他微。是以自我信仰的宗教才能传扬,是谓对宗教一种的护持心态。自谓为了宗教,常会把其它族群的信仰来抹剎了。因而即是对他人与他教,形成了阻碍,即会产生对自我宗教的标榜,又以他教是为卑微且难以成就。因是如此!才形成了宗教间的战争与问题。然而此非当初五教圣人立教原意,所应有的博爱平等精神。  「回」之教义,乃是「清真,无为」,更是自然而然的信仰「真主,阿拉」。则是对「回教」信仰有精神上且实质的寄托!又在于对「回」之国家中,所教导传延的正是把「清真,自然,无为之道」,来应运于「回教之国家」中,因而即能引导信仰者,来归依、来膜拜。然在于「清真」是清澈的真实灵性,任何一位众灵子皆具的本性。不因落凡降生任何地域,皆以个己的本性,作人世间利益个己的动作,才能有福余再下化于芸芸众灵子。亦即由「清澈的真实灵性」中,使每一位降凡的灵子,皆能回复先天原始的本来清灵。如是而言,「清真」即以自然而无为,正是符合佛道两家的教义传承。  真主,阿拉!在宗教间有其独特的使命,降于回之信仰,乃在于当时承领先天大命,降于欧洲间的国家之际。符合了其风土民情的教化过程。尤以「诸肉不食」之教化,讹误为把「猪肉不食」,并奉「猪」为天之使者。如此即背离当时立教传延的本意,及今更是变质良多。甚且已是脱离了宗教平等、信仰平等,完全不理会已经背离清真、自然又无为之界限。尤以当今东欧国家之战祸,正是后传者高举护教、护国、护家之动作,无视生灵涂炭的作为。更且于未来中,是否会引发世界之战祸,皆在于此期间内作定夺,稍之不慎,即会引起国际祸端。无视于生灵涂炭与人民性命财产战祸恐惧之中,此乃上苍所不乐见之!清真是无为,清真是自然,在上苍所赋予宗教的名项中,若不能无为,若不能平等,若不能自然。即是人为因素的造作所致!如此必难以融和当今时代所需求。乃在于如何把人道思想,化作大爱德泽于芸芸苍生。正是以「回」家宗教的清真无为、自然来成就众灵子。因而「回」家教义,若在于东欧来言,已是沉沦了,更是悖离了昔时立教的本意。皆由人为因素所导引的祸端,虽言是护教行动,亦已经背离了「清真无为」,「自然的平等观」啦!  因为生民涂炭,难以导引自性,来作回归的资粮。故而上苍众神圣仙真,有部份已至东欧境土,来化解此灾劫,拯救苍生。吾主宰回教之教化,更是百忙中抽空前来参与著作天书。因此以「回」之清真、无为、自然大道,同有情众生共勉之!不可步于「回」教领导者之盲见,以为是真心在作护教的作为,然而其实是早已背离了「宗教平等,信仰平等,自性亦平等」的规范,如此之护教本意,由人为因素的误差观念所致,导引了战祸于东欧境土,是为不智亦是真不该。  清真、无为、自然大道,是上苍所演绎的本质,不论任何一个宗教派脉,皆离不开于此规范。又任何一个宗教亦不能背离大道自然的演化,因而不论在往后的任何新兴宗脉间,必须要能以此作为圭臬。以此作为平等博爱的自然精神,更能符合「回」之教义,清真、无为、自然之大道。  一、清灵本性作自己    真实过程来演绎    回之立教乃无为    自然大道并追随  二、穆穆苍生皆可亲    罕见有情化生灵    默默行道见本性    德偏人间永传心  以此共勉,并为有缘修持的回教信徒,作往后的见证,先天无极大道所演绎的正是如此!更是「一体博爱,一体平等,一体清真,一体无为,一体是自然,一体更是大道也!」好!初次降临,愿「真主,阿拉」赐福崇心堂的诸神佛与诸贤生等,祝福之!祝福之!吾速回东欧也!(此篇是回教圣人百忙中抽空前来参与著作,故著作日期之延后与篇幅之调整)
  第卅三回 佛国清净
南屏道济古佛 降        己卯年二月初二日  偈曰:南屏道济阐理推 古佛李言本性归     祝嘏声中登台会 佛国清净本无为  由佛境四谛中,必须有晶莹剔透的光华本体,才能将芸芸众灵子作下化的资粮位。是以在凡尘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必须要能把思想建构,作有系统的整理,故在于能否成就自己的资粮。才有可能把自己来改造,把众灵子来作成就的因本,如此不但能将个己入于「佛境四地(谛)」。亦因有「佛境四谛」才能通遍一切而无碍,更有「清净佛国净土」也!  佛言「众灵子皆具佛性」,是以个己能把「本明」的真实性来彰显。因在众灵子降凡后,即遭受五尘境的迷惑,甚且在五浊恶世中,连自己的降生原来位,亦因入胎之迷,早已遗忘无存。如此不但是在五浊的身躯中,无法有清净,更是难以将个己具足成就的因本。因众灵子皆受五漏的迷惑,此「惑」在于凡尘中是不净的因本,然而此不净,必须要通过宗教的熏陶。方能将八识田中的阿赖耶识,入于庵摩罗识中,才能具足清净的本体,如是而言,「清净」是为一切仙佛菩萨,所应具足的资粮。  清净之本体,能通澈而照遍一切,又能清净无瑕也!但在于众灵子,皆承受了天地间的五浊恶气所影响,根本都没有办法可以将此五漏的身躯,用于「清净」。若能用于「清净」中,是具备了清纯的本体。如此即可能跳脱三度空间的轮回相循,相互的限制,必能以通遍晶莹剔透的灵体方能达至。若以众灵子皆受天地的恶浊气习来影响,不论任何一位生存于天地间的,有情众灵子皆是如此,根本都难以了脱此局限的困境中。  清净佛国是无为又无私的莲花世界,能入于此国境中,必须是「福德具足无穷,智慧通遍无止尽」。更是要「福德与智慧」两相具足,甚且更能开展,正如是已经成道的仙圣佛菩萨,皆是如此。能将此再传承于人道世界中,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灵子,皆能传续而不断,承继而无止尽。如此即以生存的空间中,承受日辰的太阳光芒照射永远遍照于凡尘,与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非情世界众生。才能具足此光芒照射于-三千大千世界。此光芒正是天地演化,虚空演化,无极演化,大道演化,的至真如性。不偏悖,不私载,不私荫,必以芸芸众灵子,皆能感同身受而无所阻碍才是真实。  正是日辰的光辉,宛如「佛光」所照射的类似,如此佛光所能与日辰光辉,两相辉映之时。在于凡尘的众灵子,必然是无法用肉眼可以照见,如此并非仙佛的光芒较逊于日辰光辉。乃是众灵子难以用肉眼所观视之限制,难以照见了佛光之展现。然而在天际间有一股温暖的祥和光芒来照耀,并护荫天地间的有情众灵子(生)。因此即以「佛光」的慈祥光芒,同日辰的光芒两相辉映,即是「佛光普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中。  清净佛国本即无为又无私,佛国净土亦是如此,能成就于此一境界。即非凡尘的众灵子,所能体证,乃在于把声闻、缘觉、菩萨、天神。甚且在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道之芸芸众灵子,来感受光辉的照耀。因「佛国是净土」,又莲花世界正是出污泥而不染。更能绽放花朵的芳香,又是枝叶连同根茎,且将莲花种子存放于莲头的花茎中。如此能开展绽放莲花更太又更美丽,茎叶更扩大于清净莲花世界。因而花朵的大小,正是与功果,福德,智慧有相当大的关连与成就,越是具足功果,福德,智慧,更多且丰硕者,其花蕊,花朵则是越大越美丽,相互比较之下,即比一般者的莲花,更是难以相比并论,更实质大的多。  莲花清净出污泥而不染,「金品莲台」更且把「九品莲台」来串连、来成就。然而「九品莲台」,若不通过九九八十一位阶,欲达至「金品莲台」是谓难矣!甚且根本都难以进入佛国莲花世界。况且「金品莲台」更比凡尘的莲花世界,来得更超越,正因是无污泥,何来出污泥而不染,已经清净而无瑕。若以如此,其本境早已入于「清净的佛国净土中」。  佛国是具足圆满,越是圆满,其花蕊,花朵则是越大越美丽,而且所发出的光芒则是越明亮与越远大。然而「金品莲台」的促成,定必须通过「九品莲台」方能有所成就。正因是如此,「九品莲台」尚已无污泥,况且「金品莲台」更是脱俗出新,何来有污泥所染否?九品莲台的莲花世界,与金品莲台的佛国莲花世界,境界根本不同。佛国净土清净世界,正是具足一切圆满,越是圆满,莲花花朵,花蕊则是越大,越美丽,且又更明亮,如此其境界正是以「福德、功果、智慧」的丰硕与否,而展现其金品莲台的大小也!佛具足一切圆满,更能满圆,觉他又清净无为。又能成就佛光,把自己与众灵子,化作有情世界的津粮。必让芸芸众灵子,有所遵循,有所规范,及有所指引,必能回归于清净莲花世界的佛国净土啦!  今夜祝嘏声中降崇心堂,观此坚志又精进,真令为师感佩之!满心欣喜啦!能长远著作「大道系列」的天书,来导引成就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作归返的资粮,才是真实性!
  第卅四回 大道无为
太上混元鸿钧老祖 降      己卯年二月初二日  诗曰:太上混元开天地 鸿钧老祖德泽意     大道无为展天机 普化苍黎归无极  大道是天地所共遵循的法则,在宗教的教化过程,是把芸芸苍生,作教化课程的传导。又大道是自然而然的运孕着宇宙的运转,不论在虚空或无极皆是共同遵守此一法则,如此即给予天地有遵循的规范。  大道在天地间,不论人类与众生,皆是大道所演化的动物一种,因在于大道给予芸芸众生,即是在做超越的资粮。若以宗教观点,在儒家的作为是遵天顺地,能给予苍生有一个遵守的条件。在于佛道两家而言,是作为教化课程,尤以道家正是演绎着大道自然而无为。在于佛家是把慈悲喜舍,作教化众生的基本条件,因大道所能给予宗教即作有情教化的基本条件。由无极而言大道,正是在作演绎的基础,更是在演化的过程中,让芸芸天地间有情,非情一切众生,皆能有感同身受,更超越了本来的资粮位。  因在无极所扮演的角色,是把人类有情世界的本灵作净化、作静滤,因在「无极」来言,是以道家为基础,因而佛家即难以认同,「无极」-又以儒家更是少有谈及,如此并非只是道家才有的创新名词。因「无之无无极」-乃是以大道的演绎过程,将有情人类世界中,以人类为基本。不论在于「佛与道或是儒家」之所传衍的,正是把人类的思想观念在作转化,与清净无为,大道自然,而让众生皆能体悟,在人世间不应只是作个自了汉而已。因在于佛家正是把此境界来升华,把此过程再作更上一层的深入,如此以佛家经典所传承,正是符合此一原则。因而即由佛之成就位阶,把人类在人世间作教化的根本。又人类的思想观,正是维系着「上升与下坠」的分界点,是否能在现世修持中,而达至「上升的超越,还是下坠的轮回」,必要以个己作成就的位阶,否则欲「上升」恐难达至矣!  超越的目的,乃是将「本灵」更加净化,而此必须有一遵循的规范与条件。因大道是自然又无为,人类中每一位众生皆是大道演化的动物。必以个己的动作配合天地演化,配合无极演化,配合大道演化,来做个已成就的条件。因在超越中,若以道家经典作依持,及今早已欠缺良多。若依道家经典千门别派,难以让世人来认同。因在于乩生之意识观念,即个己的修为条件,皆有相当大的关系。然而上苍欲成就一本天书著作的组合体,必须观察其正鸾(乩)生的条件与作为而定。是以作任何的教化演绎,还是配合当时的时势环境所趋而著作,乃是对未来的宗教教化,有一因循的规律作用。如此即开辟了「儒宗神教」的教化课程,及今已届二十余年了,发展至此,由台疆的教化过程中,形成了一股正气善念直冲天际。然而由上苍观视此善气,正是充塞于宝岛的天地间,乃必能倡和天地正气。如此即一次次的把上天的原意与条件,来下化于鸾笔中,因而有的能以归纳为-正门鸾生。更赋予「天笔名号」,尤以能行使此圣务者,必须严加考核,方可达成。因而即必须要有相当的条件与愿力,及担当方能促成。  崇心堂不以「儒宗神教」而以「儒宗圣教」,乃是倡和儒、道、释、天道、耶、回、的精华。正是以自己的本灵,再作成就的相当条件,因而必须先能成就自己,再能成就众生。因天地是无为,大道亦是无为,又人类众生是在有为中,而达至「无为」的境地。如此必须要能以大道的倡和,才能达至「无为」,因在无之无无为-正是天地所共钦仰。又人类中不能达至此境地,必须在有为中,有所作为,方能再升华成「无为」。如此正是符合大道演绎的过程,在于上苍对众生皆是如此,非有任何因循与不公平,皆一体博爱平等对待。乃在于如何让世人了知,在有所作为当中,未达至无为的条件。因有所作为,才能开展一切因缘和合的原动力,如此天地才能净化,人类才能更有增进的福祉。因天地众生皆在于此,同宇宙星际中是为生命共同体,天地的长远,而人类的短暂。若以天地对众生的生存条件,又如何来作演绎的教化过(课)程。因而天地的德泽正是如此,又人类的德泽是否也能如此!  大道自然而无为,人类是有所作为,才可能达至有为,更可升华于无为。若能具备于此条件与境界中,早已是俱备了佛菩萨、仙圣之作为。是已成就的众生了。正是如此,将天地由开天辟地中来达至,又人类超越的目的亦是如此,在于此境地间,上苍所演绎的正是如此的过程。不论任何一个天际间皆是如此,共同参与演绎的过程,更是将凡尘的有情,非情的众生来成就,才是真实性。因而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基本要件,达至超凡入圣,仙佛菩萨位阶。不知在有情世界人类是否愿意,朝向此路径来前进,如此必可在人世间早已具足了资粮位。因而已是仙佛菩萨了,又何愁下世(未来)不能超越否!明晰即行之!哈哈!
   第卅五回 仙神圣道
神农大帝 降          己卯年二月十六日  诗曰:神道设教化迷津 农田立国济苍灵     大帝德泽尝百草 仙神圣道显自性  由无极之演化过程,来成就凡尘的众生,乃是由自性中来成就。必须要具备的是「福德无穷,智慧无尽」。必是要由本身个己所行所为来决定,于个己欲成就,欲沉沦,必经由个己的作为中,观视其本性彰显了否?又在众灵子下凡来,即遭逢五尘境的迷惑,常会为了一点点的小小利益,把自己来出卖。甚且会为了润生的利益,亦常会影响自性的彰显,而众灵子皆以外在的沉沦,且将个己入于难以转圜之境地!  佛性自性乃是众灵子下凡后之分差,亦由个己所行所为来决定,是「上升与沉沦」之分界点。必然是会将个己之习性,用于润生的过程,是以众生皆能成就仙佛的条件中,能否以个己之作为来作为抉择。亦是改变个己往昔不良之积习,与含因过程,是下化的基本要求。因为众灵子又会为了一点点的小小事务,常将个己之自性佛性包裹了。因而更是难以彰显个己之本心与自性,亦是佛之本体,如此即是个己所行所为,来分别成就的境界。如此「仙神圣道」在于三教来言,若欠缺了佛道,更是难以彰显在此有情天际的三千大千世界,更不论已成就、未成就的「仙神圣佛」。皆是为了众灵子的成就,与个己「上求福德无穷,智慧无尽」之永恒,致使没有任何一位仙神圣佛,可以了脱于此。  若能了脱正是因仙神圣佛,早已超越了三界轮回之左右,又仙神圣佛之慈悲。是把芸芸众灵子,皆视为自己的儿孙般,为了广渡此沉沦于五浊恶世的芸芸众灵子们,即再屡屡下凡来。更为了这一些沉沦的众灵子。而方方阐教、处处设坛。无非是把众灵子来引渡回归于自己的本位,更能超越自己的资粮位!  仙神圣佛之道,是慈悲、是喜舍、是甘愿,是成就的资粮位。然而若以仙神圣佛是已经成道的众生,又在凡尘中的众灵子,皆遭逢了个己自性佛体的沉沦。才让个己的自性佛体难同无极、难同虚空、难同宇宙之演化,相互结合。正是如此,即是把个己因「私欲」的扩张,让个己入于难以转圜与成就的限制。是以个己沉沦都难察觉,甚且沾沾自喜,以为个己能经过宗教之洗涤,必能于往后有所成就,如此正是:    个人修持个人得 自己自为自明了    因因果果皆自偿 消业了愆个人当  此偈同有情众灵子,共勉之!  仙神圣佛之道,是以能让落凡的灵子来成就,绝没有任何宗教派脉之分差。如此才是「大道平等,修持平等,宗教平等,自性平等」的规范。任何一位仙神圣佛皆是「大公无私」之境地与作为,才能提引为众生,为大道来成就。更是把人生的修持观点来转化,不使入于固化中,勿以为在自己殁度之后,因所行的功果,即是对宗教、对社、对教化有功。必是个己执持功德固化所致,而难以上升天界,遑论能同仙神圣佛共列相处否?试思即明也?  平等的教化过程观念,正是以成就的因本作资粮,亦是由成就中再去下化有情世界的众灵子。必可在于自己与大众的成就中,把大道来彰显,把自己入于更能超越之境地,然而超越,只是众仙神圣佛之境界与名称而已!是能为苍生、为大道来牺牲奉献者。在上苍皆可实质来肯定、来认同。因此即由对众生的成就中,把一切有情与非情的芸芸众灵子,化作成仙、成神、成圣、成佛的种籽。不论在于未来之世界中,必可让苍生更有成就,更有超越的津粮。  崇心著作「大道系列」天书已入于更精微之思想改造,又凡尘种种一切外在因素,若不经由此「真谛」的「洗涤」。必难有实质可以归返的资粮位而此资粮正是大道演绎,所能让苍生来成就的基础,一册册之著作,真为上苍来感欣慰也!也正是崇心诸神人等之愿力所促成!更是「理笔堂主」之先天大愿力,来成就芸芸的苍生,可感心,可贺之!盼能永续为天地来渡亿万归返!  诗曰:永续著作真理篇 成就众灵德无边     智能开展引航归 大道系列永传延好!祝贺之!祝贺之!
  第卅六回 圆满超越
伏义大帝 降          己卯年二月二十日  诗曰:伏起演绎拯众灵 羲皇降着祟心临     大帝德泽遍虚空 圆满超越本心迎  仙神圣佛之道,乃是把芸芸众灵子,来成就于原本的位阶之后,再入于更超越的境界国土中。是欲下凡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众灵子,皆能感同身受的去作自己成就的资粮。因而要具备的是「福德无穷,智慧无尽」。果若能达至此境地与国土之中,必须要能更超越的往上一层。是必须要把「圆满」来成就,是在超越于自我的本来中,去做更大的发挥。  圆满是每一位「仙神圣佛」最主要具备的了,因而必须是要具备了「圆满」的过程与作为。任何一位仙神圣佛皆是如此,亦不可脱离于此条件。乃在于是对一切有情众灵子,是不论有情与非情之间,皆是如此!是在于圆满中去做再超越于本位,因在于天地的演化过程,虚空的演化过程,无极的演化过程,更甚的是宇宙的演化过程皆是如此!更是相同的规范与真理。然而演化即是演绎的过程,若是不能圆满,即难以达至超越的目的。又圆满即是把人世间的润生动作!作下化的条件,然而在于众生(灵子)皆有其个己之观点。亦是作为!能谓之不对否?皆难以了知!  在一件事务之圆满中,是不能以凡尘中的所作所为而决定,乃在于是否能互和于此演化的过程。因「圆」能「满」,必要能把圆做到无缺。又达至满盈的阶段,即是无所缺陷,无所不足,乃是经由修持中之作为来决定,其是否能达至圆满又满圆之境地。因在圆满是一切过程中,皆不会有任何缺陷、有任何缺角,即是圆满之过程。又是于「圆中能满盈」,「满盈中能圆融」。  圆之所要求的,即是如此,又在于「满圆」更是把圆之满来弥补、来成全。必以圆满中,达至盈满,更而「满圆」。因有盈必能满,能满即无所挂碍!亦是能圆融自己,又能圆融他人。如此「满满而圆圆,圆圆而满满」,即能入于满圆中,再作超越的资本。即由超越中,让三千大千世界,不论已成就、未成就的仙神圣佛、菩萨、缘觉、声闻的位阶,甚至是天神、人世、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道的众生皆能超越。因在于佛国境土、神国境土、仙国境土、圣国境土。皆以能圆满才能超越,又必须在超越中,是要能圆满一切的所有事务。必然可以给予自己来成就,亦给予他人来成就,即是把「满圆」做到「盈满」,又把「盈满」再入于更是「超越」的基本条件与要求中。超越是已经回归于无极仙乡,极乐世界中的有情众灵子,已是「佛圣仙神」「菩萨」的位阶了,甚且再作更大的发挥,把此境地入于净土位阶,此净土来做更上一层的成长。必然是由个己所能成就的一切作为中,让后代的修持者,有一依循的指标。乃在于由已成就的众灵子「圣神仙佛」「菩萨」再作更上一层的成长。如此即必须要求的正是把「圆满」来做更大的「满盈」,即是「盈满」。果若如此「仙神圣佛」「菩萨」之道,是早已成就的芸芸众灵子,皆是有相当的厚福。  因而在于已成就的「仙神圣佛」「菩萨」,再去成就尚在沉沦于五浊恶世的芸芸众灵子-即是「苍生」也!必然是把超越来下化于有情世界的芸芸众灵子,皆能于未来中,更有殊胜的因缘。因为有已超越的圣神仙佛、菩萨作开路先锋之作为!而给予后代的修持者,作最大、最好、最殊胜的指标。  崇心著作「大道系列天书」,才是朝此方向来行使。任何的一切横逆、挫折、不如意、不顺遂,甚至遭蓬毁谤、讥侮,亦仅是个过程而已。若以天地之恒长、无极之恒长、虚空之恒长、宇宙之恒长,相互比拟之下,是否更显得自己是多么微小、是多么渺茫了。必须要了知一切外在加诸于身心、体肤之过程,是作为成长的最佳资粮。倘若无反面的成长,是否一切的顺境、平常境,皆会沉迷腐蚀于人的身心与体肤否?又仙神圣佛、菩萨所遇到的都远比现今众生所遇到的,要来得更甚、更深、更多、更加厉害,是否即打退堂鼓,失却了信心与勇气,不再有精进修持的毅力与恒心,必难以回归「超越于自己的圆满」,必难以满圆,更何况是「盈满」「满盈」否?有此天机实属不易,又观反面的成长,更是执持力量的原动力,坚持为个己来超越、为天地、为众生,来作更大的发挥开展。因短暂的人生是很容易,稍纵即逝!而换来的却是千秋万载的「无穷的智慧,无尽的福德」。必是满盈中作满圆,满圆中作满盈,即可成就个己,又能成就未来的芸芸众生(灵子),给予回归超越有所指标、有所归依、有所目的也!满盈之中求超越,超越之中能满盈,即是圆圆圆圆圆。  诗曰:满盈圆中圆又圆 圆满满中盈更盈     超越个己垂千古 千古永垂已超越  此偈诗同有情诸生共勉之!一切即在于了知天地的德泽,又以天地德泽是人类所应学习,与行使的目标,更是应作为回归的基本条件。不要于人世间,仅是作个下世再轮回的种籽而已,必定要能把一切来超越。把圆满来成就,使满盈更能盈得满圆也!必有所收获之!
       跋
三清教主 元始天尊 降     己卯年二月廿三日  诗曰:三台会灵拯迷沉 清白为人成正神     教化德泽遍大千 主要资粮跋是真  大道者-乃天地共循之法则,在宇宙天际、虚空天际、无极天际,与人类所生存之天地中,所共同遵循之法则。必要能以规范作一切有情非情的动作,促使在于能把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芸芸苍生,提引自性佛性仙性圣性,才是彰显大道之德泽也!  谛理者-乃至高无上之法则规范,亦是由于众灵子落凡后,即迷于五浊恶世,难以归返本灵的自性地,因而即在凡尘中流浪生死,又受轮回的限制与左右。而难以同仙神圣佛般的晶莹剔透,更难有个已成就的资粮与天梯,故而上苍之慈悲,即有「大道之作为」「谛理之显现」。  大道谛理-已经完书了,真是为崇心道场,来感到欣慰与高兴的,能以此天书作有情世界教化的基本。必是能提引个己之成就,来归返本来的自性地,更能超越于自性地中,有更大的作为,乃是实真!     元始天尊 降跋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二月廿三日戌时
       跋
黄帝老祖 降          己卯年二月廿三日  诗曰:黄色世界贯无极 帝初降临会贤契     老者是宝经验丰 祖德流芳千亿机  大道谛理之著作,乃在于上苍对崇心道场之肯定与赞同。又在此叔世中各个宫堂,皆领有上苍之使命,能真正作众灵子教化的基本资粮,是谓稀也!  由上苍一册册之颁旨著作,把大道系列天书作有系统的整合,作为修持基本资粮。给予当今时代之芸芸众灵子,皆有实际归返之条件与目的。  大道者,乃自然而然的运孕着万物众生,是谓能以大道之精华,给予落凡的众生,有一回归之天机。是在于对当今时代的众灵子,作导引的指针与目标。因而必是要能以「大公无私」「博爱平等」的精神,给予修子与众生有基本的条件与观念,更是在凡尘中作一切改造因本的处所,具备资粮条件作归返。任何一位仙佛皆喜欢,以如此之过程来导引,芸芸苍生来回归也!  大道系列之天书,是在凡尘中,成就真修实炼之修子有一归返之目的与天梯。不分任何宗教派脉皆一体如是,更没有所谓的最高,又最大,乃是真正的回归条件中的基本要素。必要能「平等」即无分别心,才是大道谛理给予众生的「平等博爱」之作为与观念!     黄帝老祖 降跋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二月廿三日戌时
       跋
盘古大帝 降          丁丑年八月廿五日  诗曰:盘中辛苦皆粒积 古代教化已传移     大道谛理降作跋 帝心德泽引归机  大道谛理-乃上苍之德意,在崇心道场作有情世界芸芸众生的基本资粮。集合了「儒道释耶回」「天道之精华」,更把佛家思想「微微识之观念」。下化有情世界的众灵子,乃在于「佛能化身千百亿万」,必要能让每一分身皆能归返,才是实真也!  大道谛理,是集合了诸天高真之著作,乃是上苍对苍生归返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目标。必须以现世中作归返的回归准备,而并非是欲等待至下世再来成就。因人类的有情众生,皆离不开通货润生,故而每每把自己的自性来包裹,把个己的佛性、仙性、神性、圣性,皆抹剎掉了,因而即是出卖了自己的「自性佛体」。  然而必须要了知,是在人世间才能成就一切有情世界的众灵子。更把「佛家、道家、儒家」的基本精神,化作资粮,给予众灵子有成就的基本条件与目标。又必须超越自性的藩篱,才能达至「佛境四谛」之莲花佛国(果)之世界,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盘古大帝 降跋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二月廿三日戌时
        凡例
玄玄上人 降          己卯年二月廿三日  诗曰:玄者玄奇真巧妙 玄又玄奇是大道     上德不德人传德 人间净化自心澈一、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著作之大道系列天书第六  册「大道谛理」。乃是针对当今时代众生的迷思错  误,作一导引修整,作一思想之改造,是谓不可多  得之天书。二、本书集合了五教圣人,及诸天高真之莅临著作,更  难得的是 无极皇母 昊天玉帝亦亲临参与著作,  为此天书之殊胜处,此乃甚稀也,足堪实证。三、本书之完竣,乃为恭贺「佛教圣人」释迦牟尼佛佛  诞缴书天庭,是为「儒宗圣教」之殊胜,并作为恭  贺释尊佛诞之寿礼!四、本书之完成,亦是崇心诸神佛仙圣与诸贤契心血之  结晶,更是团结一心之力量所共促成。即是由团结  中,作教化众生的回归资粮,才更真实性!五、本书付梓后,必要多多推广,以利芸芸众灵子,皆  能畅真理来回归。更是修持个己于凡尘中,作改造  的因本。六、凡助印、宣讲、发送与任何宫堂作教化的基本资材  者,上苍观视功德评定酌予赐福禄寿,也是作为改  造之基本,亦是自修能自得也!七、本书在处,有护法使者护佑,不可亵渎,并能保持  整洁,以邀上苍眷顾!八、凡发心参与发送流通,宣讲圣谕,成就他人者,及  种种善德作为,上苍亦观其功德发心,可拨转业因  业障,使其真正得到「大道谛理」之熏陶教化,成  就自己成就他人。    玄玄上人 降凡例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二月廿三日戌时
 本堂主席 文衡圣帝 关登台   己卯年三月初一日
  诗曰:大道谛理已完书 皇天赏赐有特殊     崇心弘扬兼普化 四海归一齐兆祝圣示:今夜恭接 无极皇母懿旨,命本堂福德正神与观   世音菩萨,于十五里外接驾。命本堂济公活佛与   天上圣母于十里外接驾。其余神佛仙圣,与诸贤   生等,及无极大道院灵修院士,排班候驾,不得   失仪,为师暂退!无极驾前 九天玄女仙姑 降  诗曰:大道系列第六册 大道谛理颁无遮   祟心道场著作勤 辛苦奖赏是本则圣示:钦奉无极懿旨降堂,神人俯伏,不可失仪。    懿旨开读   钦奉无极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瑶池圣地,虑观南赡部洲之教化,尤以诸天仙佛请旨下凡,无非是欲广渡众原儿来归返、来成就。因而即方方阐教、处处开堂,作为引渡众原灵来回返无极仙乡也!  奈世道人心之不古,难以提引自性佛性之彰显,即形成在凡尘中,有诸多的阻碍与横逆。即造成在人世间有良多的不如意,如此常会把个己的自性佛体来出卖了,真是令诸天仙佛圣神,感到无可奈何也!  今懿敕道场-崇心堂,自丙子年八月初一日设堂之后,即展开了著作天书之圣务。给予当今时代中,在凡尘的灵子有一实质可回归的天梯(机),真是为天下众灵子与上苍来感到欣慰的了!  崇心著作「大道系列天书第六册」「大道谛理」已完书了。在于末法时际中,为彰显个己之佛性自性,必有实质的效果。如此真令 为娘感到心慰不已,崇心着作之「大道谛理」融合了三界高真,仙圣神佛之著作,给予众灵修子,有实际归返的契机。乃 母心所企盼!今已完成著作了!  母心悦,观崇心诸灵儿、神佛等,坚志不拔的精神与毅力,十分感心之!特奖赏每位出席参与著作的神人等,各「三千大功」,特以全勤者得之!不足三分之二者,亦减半之!犒赏对著书有确实之付出心劳者。  又诸神佛亦每位「功加三等」以慰辛劳,另崇心道场之堂格,正式由上苍「黄榜注籍」。以广引众灵子来回归、来成就。自然而然行使「大道之真理,应用谛理于人世间」,成就自己,成就众灵子。以符大乘菩萨道之「觉悟有情众灵子」,乃实际也!  矢勤矢勇,钦哉勿忽,毋负上苍之期盼!母颁示懿旨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三月初一日好!恭喜崇心诸神人等,能实得 皇母奖赏,以符天心德泽,真为崇心感到欣喜也!吾回天缴旨。
  南天文衡圣帝 大主席登台
  诗曰:崇心崇心是崇心 大道大道行大道     谛理谛理扬谛理 普化普化真普化  今夜登台,来同诸神佛与众贤契等,共叙「大道谛理」完旨赏赐之圣务!命派本堂虚空落笔天尊,与本堂二、三关帝于十里外接驾。命本堂虚空彩云仙姑,虚空彩霞仙姑与普贤菩萨,于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等,与无极大道院灵修院士等,亦按顺序排班候驾,不可失仪,为师暂退!钦差大臣 李太白仙翁降:  诗曰:钦差大臣李太白 降至崇心道场来     大道谛理扬四海 真理教化永和蔼今夜钦奉 昊天玉诏降来崇心道场,诸神人等俯伏不可失仪!   玉诏开读  钦奉玉皇大天尊 玄灵高上帝玉旨曰:  朕掌五教升降之权衡,对世道众生之教化,无所不能,是以提升众生「彰真如,显佛性」。更要成就个己于人世间的教化作为,乃常为苍生之设想,无非是化「娑婆于莲花佛国净土中」。  每每思及用何方法,才能将「大道谛理」,下化于芸芸苍生。常同诸天圣神仙佛共议良策,给予众实修灵子有一回归之天梯。乃观视南赡部洲,台疆桃园崇心道场,于丙子桂月设堂之后,即开展著作圣务。以「大道系列」册册之天书,提引有情众生作润生修持之课程,真是为天地众生来给予成就的契机!  今「大道谛理」已全部完书了,真为天地苍生感心慰,能有一条回归之至理真实路径,将修持化作津粮。亦是在凡尘中让个己能成就,个己能超越。不必倚靠仙佛之拔渡,自己能提引自己,才是至理也! 朕龙心大悦,大展笑颜真是欣慰。今已完书付梓中,并将普化四方。  朕心大悦,特奖赏崇心诸神人等,每位各加「三千大功」,亦是以全勤者得之!不足三分之二者减半。盼能为大道永续著作,乃 朕心所盼之!更为崇心道场能广渡有缘,不论儒道释耶回与天道真修实行之修子,有一回返之天机,成就的资粮。  朕特加奖赏,并为崇心道场「黄榜注籍」,公诸天下。以成就「理化玄机渡众生」之印证也!  矢勤矢勇,诏毕完旨 钦哉勿忽。 神人叩首谢恩!昊天玉皇大天尊 玄灵高上帝颁旨于无极大道院 懿敕崇心堂天运己卯年三月初一日  哈哈!真为崇心道场感到心慰也,每次之著作皆能以真理来成就众原灵的回归,乃上苍之所盼!吾亦欣喜为崇心诸神人感到高兴的。好!吾回天缴旨。本堂正主席 虚空上人登台  诗曰:感恩皇母赏功勋 铭谢玉旨加功进     崇心诸贤再奋起 堂格黄榜真注籍圣示:诸贤生晚安,今夜恭接 无极懿旨与 昊天玉诏   ,来奖赏诸神人等。皆应感恩向外叩谢天恩师德   之成全。崇心入鸾与祝寿奖赏皆一气呵成,可感   心之,为普化圣务又作一大见证。诸贤生必在团   结中努力,为大道来牺牲奉献,必然心德、功德   、阴德皆自己实得而为之!
 资料来自:http://www.holyheart.com.tw/holybooks/holybooks.htm
欢迎加入鸾书交流QQ群:112441999,分享阅读更多鸾书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