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泫雅19禁mv集合:法治视角下的街镇统计工作(培训班讲课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5:13

南京市统计局 王国钧

2011/5/16下午)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这个培训班我所讲解的内容,一是立足于街镇的统计法治需求;二是立足于当前街镇统计的实际和要求;三是立足于最基本的统计工作和思维方法;四是立足于当前统计的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从统计法治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开展有所帮助,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对街镇统计改革的发展有所推动。

 

 

一、             从法治的角度来看,统计究竟是什么?

(一)统计的行政法定义

对统计的定义,有很多种。如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等。从统计法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统计是政府统计部门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这项活动需遵循统计科学的原理,旨在为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从官方的层面来讲,统计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其行为的产生与施行必须依照行政法治的要求,不仅要做到统计调查的实体合法而且统计调查的程序也要合法。一旦统计机构与调查对象建立了具体的统计法律关系,在调查活动中调查对象就必须无条件的按照要求依法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同时,调查对象也享有统计权利,如要求统计机构保密的权利,使用有关统计资料的权利。

(二)统计部门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政府统计调查活动中,统计部门与调查对象之间形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统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即政府统计机构。这个特点有别于民间的各种统计调查活动。民间调查活动是民事调查行为。

  2.统计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统计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由当事人双方相互协商约定。当事人既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也不能随意放弃权利、转让义务,只能依据统计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

  3.统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首先,统计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的地位不平等。统计行政主体一方当事人往往处于支配地位,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统计调查职权的行使。其次,统计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不以双方主体意见一致为必要条件,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地设立或变更行政法律关系。

  4.统计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即政府统计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统计行政主体在统计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总是交叉重叠的,权利与义务很难分开,从这方面看是其职权或权利,从那方面看则是其职责或义务。如开展法定统计调查既是政府统计部门的职权或权力,从另一方面看,也是政府统计部门应尽的职责或义务,否则,就是不作为。

5.统计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程序不同于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决民事争议、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二、             为什么要搞统计?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我国古代的管子说“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欲经于水险也。”又说:“举事必成,不知计数不可”。美国管理学家、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说过,“除了上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统计学家之一C.R.先生在他的统计学哲理论著《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中指出:“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可见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我国政府统计的重要源头的街镇统计工作,在我国统计工作体系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1、 统计学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规律可以在反复试验中重复。没有重复的事物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重复,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宏观经济每天运行,只有运行、重复,才有规律。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事物的每一次重复决不是前一次的克隆。统计学就是在变化中研究规律的科学。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创新。

举例1旅游学的发展就是从统计学研究入手的。举例2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为了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他们把统计当作认识社会的武器,并充分利用这一武器深入实际做了一系列必要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生动的材料。举例3曹雪芹懂统计么?

举例4:《静静的顿河》的作者是谁?

 

2、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工具。

统计它让你学会用手上少量的数据对重大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政治家无法脱离统计而施政,军事家无法脱离信息而指挥,企业家无法脱离统计而决策,任何管理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学好统计,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举例1: 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超市销售额有规律吗?

举例2: 统计在军事上的应用——二战期间,盟军机智的统计学家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举例3统计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南京实行消费价格指数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三、             如何认识街镇统计工作的法定地位?

 

有副古联说得好:“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街镇就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地脉”和“天浆”,是政府统计工作的最前沿,直接承担着依法代表政府组织实施统计工作的重任。没有街镇统计也就没有整个政府统计工作。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作为街镇统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街镇统计的法定地位,明确自己的职责,名正言顺的开展各项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一)统计法对街镇统计法定地位和职责的规定

首先,作为我国统计工作的根本大法的《统计法》确定了街镇统计的法定地位和职责。《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其次,作为我省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第五条规定,“(一)乡、镇人民政府专职综合统计人员,与本级有关单位的统计人员联合组成统计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二)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或兼职综合统计人员,居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第三,针对我市街镇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06267号)中明确要求,“切实强化街道(镇)统计建设。各街道(镇)要充实完善统计科(办),负责本街道(镇)一、二、三产的综合统计工作。凡发生合并的街道(镇),其专职统计人员应不少于4名,其中至少2名要进入行政编制”。“切实改善村、社区(居委会)统计工作环境。为确保各村、社区(居委会)能够承担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工作任务,各村、社区(居委会)要配备1名专(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工作”。

综上所述,街镇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法定地位。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的加强街镇统计工作,维护街镇统计工作的权威,切实履行街镇统计工作的法定职责,为开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二)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街镇统计的给力

街镇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各类统计信息资料的主要来源地,是县(区)域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宏观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街镇统计工作。实践证明,街镇统计力量强的地方,统计工作就能有效的开展。

 

 

四、             作为统计执法主体的街镇统计管理者应当具备哪些统计素质和能力?

 

(一)  要有最基本的统计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

 

统计原理概括起来有十大关键词——指标、分组、均值、变异、估计、相关、拟合、检验、 比较。掌握了这十大关键词,就理解了统计方法。今天我从街镇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针对街镇统计人员特点提出业务和操作层面的要求。

 

1  要熟悉统计报表的指标

1)理解指标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特征

统计语言是由“指标”构成的,必须理解每一指标的含义以及指标的实现意义。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一定时间内全社会各种流通渠道与环节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于最终消费的实物商品总额,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也包括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的商品。该指标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主要是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即从商品流通环节入手,来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变化情况。

2)把握指标的时间、空间、所有者的属性

 

3     理解指标的分组意义

 

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易》就已阐述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分类思想,并就分组的原则做了归结:“情同而后乃聚.气合而后乃群”(情同气合就是我们说的同质性),同时还对分类的目的做了说明:“辨物,记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各自相同不间杂也。”这说明通过对比,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思维模式在我国古代业已成熟,为以后分组方法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穷尽性原则,就是要使总体内的每一单位都能无一例外地划归到各自所属的组。例如,如果把人口的文化程度分为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硕士及以上四组,那么那些非小学毕业,或是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就无所归属。这就违反了穷尽性原则,应将第一组改为:小学及以下。

 第二、互斥性原则,就是总体分组后,每个组的范围应该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即每个总体单位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只能归于某一类别,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同时出现在几个类别中。

 

2、要掌握统计指标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渠道

统计调查是取得统计信息的基本来源。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统计资料的过程,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目前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按组织形式分:

1)统计报表制度——是以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时间要求和报送程序,由基层单位定期地向上级部门和国家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方式。如各行业的月报、年报。

2)专门调查——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专门组织的登记和调查,它包括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如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物价、居民生活抽样调查等。

按对调查对象进行登记的连续性分:

1)经常性调查——即连续性调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连续不断的登记。如月报、年报。

2)一次性调查——是对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况进行登记。如1%人口抽样调查。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分: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它包括定期报表和普查。全面调查是我国长期以来获得统计基本信息的方式。

2)非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的部分单位进行登记,包括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通过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状况。

按调查时搜集资料的不同方式分:

1)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直接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登记的调查方法。如物价调查的调查员直接采价等。

2)报告法——是利用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如各企事业单位定期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

3)采访法——是对被调查者进行采访而得到的答复作为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

我们要了解所分管的专业调查属于什么性质的调查,以便于针对其特点加以管理。

3、要对统计实体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工业统计,必须了解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性质,以及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的加以统计。

 

(二)  要有统计专业鉴别能力(职业判断力)

统计职业判断能力是统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统计制度,结合具体环境和特点等实际情况,运用其掌握的统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统计数据及其调查采集方式、加工整理过程采用准确的统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1、提高统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要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统计实务。面对新形势的要求,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统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统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弱的反映。统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树立学习的观念。一是要培养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并解决问题。二是做好知识更新工作,实行终身学习制,能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通晓企业管理、统计、会计、税收法规、经济、实体领域等知识,掌握经济规律、统计规律和有关的定律等。如恩格尔定律,基尼系数等含义,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3)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统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统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还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实践,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不断提高。要不断积累基本的统计数据。如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基本的指标数据都要记牢。特别所分管专业的指标更要记牢,以形成一个基本的参数。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修养。统计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修养,是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统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内容:

1)对调查对象的特征的鉴别能力。

要做到定性准确,归类恰当。判别不准影响定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调查对象标志之间审核评估能力。

做到相互匹配,趋势合理。

3)对本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的评估。

要善于从趋势性、匹配性、结构性、支撑性来进行评估。

 

(三)   要有组织落实能力

 

“中国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 抓落实是永恒的主题和永远的要求。作为街镇统计部门,必须具有抓落实的能力。要把上级统计部门的统计要求,转化为本街镇具体统计工作行动。抓不抓落实或抓落实不力,关系统计工作全局、关系统计基础的根本、关系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面对当前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和普查任务,街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一以贯之、一丝不苟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1、要振奋精神抓落实。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产生凝聚力,形成战斗力,激发创造力。抓好全国、全省、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必须振奋精神。

2、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注重抓统计工作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上台阶。当前街镇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一是统计任务繁重与统计人员较少的矛盾;二是统计执法手段较单一与调查对象不配合的矛盾(解决途径: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统计范围的扩大与统计网络不健全的矛盾;四是统计的投入和重视,与统计工作的现实需求的矛盾;五是人员的素质与统计方法手段日益更新的矛盾。

3、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求真务实,重实干、务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4、要健全机制抓落实。要强化目标责任。对于重点统计工作,要明确责任人、时限、标准等要求,并逐一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形成重点牵动、运转协调、全面推进的目标责任体系。要强化督办检查。要建立健全督办制度,对重点统计工作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四)  要有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011328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政府统计部门来说,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1依法行政的含义和要求

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指出:“如果包含在法律规定部分中的‘应当是这样’内容仍停留在纸上,而不影响人的行为,那么法律只是一种神话而非现实。另一方面,如果私人与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不受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规则、原则或准则的指导,那么是专制而不是法律,会成为社会中的统治力量。因此,遵守规范制度而且是严格遵守规范制度,乃是法制社会的一个必备条件。”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作为街镇政府统计部门必须具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进行管理时,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来进行。简单地说,就是依法进行各种管理活动或依法办事。具体到我们统计部门来说,依法行政就是依法管统计、依法干统计,就是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统计法和政府三定方案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统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管理活动。而不能超越和违反法律的规定。这是由于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权力才能行使,否则,便是越权。(在私法领域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皆可为,在公法领域法无授权不得为)。在这里要强调统计部门在行使权力时,不仅实体要合法而且程序也要合法。如果我们不按照法定的程序开展统计调查,下发的报表没有经过正当程序的审批,那么,调查对象是可以拒绝填报的。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要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它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政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公职人员在处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时应予以回避。

2)、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3)、做出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其内涵:(1)职权法定,授权行政;(2)于法有据,越权无效;(3)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必须在法律授权和委托的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这里所讲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凡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件时,可以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但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

行政合理性原则也正是基于自由裁量权而产生的。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法律虽然赋予行政机关以自由裁量权,但为了防止这一权力的滥用,法律同时必须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涵为:

1)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

3)行政权力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公平、适度、具有可行性;

4)违反合理性原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2、依法统计的具体内容

1     要依法开展统计调查

首先,统计调查要依法开展。报表要合法,要依法报批统计调查项目。

其次,要依法布置调查任务。要发《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

 

2     要依法整治统计违法行为

首先,要依法整治迟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其次,要依法整治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第三,要依法维护统计工作秩序。

3、统计调查对象法定义务

1     按照制度要求提供统计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2     做好内部统计基础建设。《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     依法接受统计督查。《统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4     实行持证上岗。《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5     正当使用统计资料。《统计法》第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

(五)   要有分析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如何开展统计分析呢?

1、分析判断经济大势要从主要经济指标入手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要想比较好地理清头绪,必须从经济指标入手。但我们知道,眼下的经济指标也是多如牛毛,仅《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千个。而且,很可能不同指标提供的信息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给出相反的结论。例如,在同一年里,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一指标看经济发展不错。但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失业率却在上升,给出了经济发展仍不够景气的信号。因此,我们在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时,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找出一组主要的经济指标作为我们关注焦点。

2、  要善于使用主要经济指标

首先要掌握某些经济指标的内在涵义。

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要知道它是衡量我们日常消费所涉及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化的一个指标。例如,2010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9年增长3.3%,它意味着,中国居民日常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平均比2009年要高3.3%,或者更通俗地说,居民消费同样的商品和服务,2010年要比2009年要贵3.3%

其次,我们要知道它的统计方法、统计频率。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怎么统计的,是抽样调查还是全面调查?是采用报告期居民消费结构作权数还是采用固定基期居民消费结构作权数?它的统计频率是多少,是每月统计一次、每季度统计一次,还是每年统计一次?有些指标还有可能是每天、每周、每旬统计一次的。知道了指标的统计方法就能够使我们在使用时更加踏实,更加有把握,当遇到指标给出的结果跳动比较大时,如比较容易发现或推测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统计频率则能够帮助我们知道多长时间就可以得到一次新的数据,就能知道指标变动的时间间隔有多长。

第三,要知道指标对经济的解释力如何。

一是要知道一个指标它的变化对整个经济运行来说玩意味着什么。例如,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平稳,即上升或下降不大时,意味着市场供求形势相对平稳,因而经济形势也比较平稳。当价格指数上升过快时,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求大于供的失衡现象,表明通货膨胀,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苗头。相反,如果价格指数出现持续下降,则说明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甚至有可能出现衰退。二是要知道一个指标与整个经济的关系,即,这一指标对整个经济而言是先行指标,还是同步指标,或是滞后指标。

第四,要知道指标的一些特性。例如,作为价值量指标来说,应该注意指标公布时的数据是按现价(即报告期或观察期的价格)计算的,还是按不变价(也称固定价格,即某个年份或时期的价格)计算的。这对计算增长速度十分重要。又比如,要区分一个指标是流量指标还是存量指标。此外,还要知道一个指标的稳定性如何,即是否会由于统计方法或其他一些原因导致该指标大起大落。

第五,要注意看一组指标,而不是仅仅看单个指标。经济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单个指标往往只给出了经济运行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把握经济的走势需要我们找出一组主要指标去认真观察和分析,从相互联系和综合的角度去考察。例如,为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我们既需要看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指标,也要看库存变动、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订单等指标,还要注意货币方面和财政方面的指标,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些指标。当这些指标给出的数据或结果出现矛盾时,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要选择更有把握的指标作为判断依据。

第六要注意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即所谓的纵向对比分析。我们在看经济部门公布的经济指标时,不能仅仅孤立地看一个指标。除要看一组指标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将指标的值与其历史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才有可能看出公布数据的真实含义。特别是一些变化比较大的数据,更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千万不能拿来就用,听到看到就信。纵向对比分析时可是要注意看指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有无变化,即当前公布的数据与过去公布的数据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将两个使用不同方法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或者是将统计的范围不一致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合适的,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同是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人口数,在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分出来前后是不可比的。二是关于增长速度的比较。要注意它是以什么时候的数据作为对比基期得出的增长速度。

 

3、  要勤思考多实践

由于影响经济形势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是,影响经济形势的因素涉及到人类自身。另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传统经济下的时空概念。“无需久等,无需远行”这句话形象地刻画出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时空概念。在当今的时代里,信息、技术、资本、商品和服务等的交易和流通,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整个地球变的像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村庄。这一时空概念的革命性变化,使得我们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品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变得更加精细,而且,这种专业化分工可以很容易地拓展到全世界范围之内。总之,经济本身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们要想真正读懂经济的变化,仅仅依靠现有的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勤思考多实践。

第一,要持之以恒地对选中的指标进行跟踪观察,逐步积累对它们的认识,特别是提高它们对经济解释力的认识。当我们看到公布的经济数据时,我们可以自己先做一个分析和判断,特别是要注意分析它对总体经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去看专家们的分析,并把自己的分析和专家的分析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弄清为什么。要记录下自己和专家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并在下次公布新数据时看看有无差距,找出差距的根源。这样积累一段时间,一定会使自己成为经济方面的行家。

第二,要借用多种渠道获取多种信息。除了传统纸介质的信息源,如报纸、杂志外,网络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外国的信息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辅助我们对公布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对中国经济理解的更透、更准确。

 

(六)   要有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基本知识

 

近年以来,全市统计系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处理、网络建设、联网直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与推进“四大工程”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网络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措施不够;基层计算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因此,作为街镇统计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开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1、掌握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1)计算机担负着数据计算、存贮的重要使命。

2)计算机为科学统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计算机是上网的必备工具。网络是最大的信息资源库。

4)不掌握计算机知识无法推进统计“四大工程”的建设。

 

2、统计人员应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知识的获取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统计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熟悉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巧,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1)       操作平台的熟练应用。

(2)       文字处理、编排与打印。

(3)       数据库、EXCEL的操作。

(4)       网络的应用。

(5)       安全与保密。

(6)       统计专业软件应用。

 

 

 

五、             如何依法加强街镇统计基础建设,搞好街镇统计工作?

 

    第一,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第二,保证街镇统计工作经费。

    第三,大力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统计信息网络,提高统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适应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的需要。

    第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把宣传重点从统计人员转移到领导,提高领导的统计法律法规的意识和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力度,彻底扭转统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状况,对于弄虚作假和营私舞弊者,一经查处,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评估论证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做到依法统计。

 

六、在推进统计“四大工程”中街镇统计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今后几年,是加快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建设的攻坚阶段。抓住统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全面推进统计工作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统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要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互相联系、共为整体的四大工程。作为街镇统计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建设“四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紧迫的形势,明确工作任务,努力做好工作。

  (一)建设四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四大工程,是统计理念的重大革新,是统计调查流程的系统再造,是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推进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加工环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能力的基础。只有建成基本单位名录库,才能为以单位为对象的各类统计调查提供完备的调查单位库和抽样框,有效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只有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才能进一步强化统计调查的统一性和系统性,有效避免统计调查的重复、交叉和矛盾,消除统计任务的多头布置,有力提高统计数据采集能力。只有建成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各专业共享原始统计数据,切实减轻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对象负担,极大提高统计调查效能,提升统计数据生产能力。

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通过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可以全面准确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重复遗漏,提高调查对象的可核实性,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通过建立企业一套表制度,可以统一统计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适用性。通过建设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可以统一规范数据加工过程,杜绝对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共享性。通过建设联网直报系统,可以实现国家对源头统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确保各级统计机构同时获得调查对象报送的原始数据。

建设四大工程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保障。当前影响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突出问题是地方数据与国家数据、专业数据与综合数据以及专业数据之间的不够匹配。通过建设四大工程,可以确保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各专业共享原始数据,消除统计数据之间不匹配的现象。四大工程的实施,可以使统计工作更加规范,业务流程更加完善,调查制度更加科学,为公开统计数据生产过程,提高统计工作透明度,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四大工程刻不容缓。近年来,统计部门在推进统计现代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统计调查抽样框和调查单位库的完整准确和及时更新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统计调查内容、表式还存在一定交叉,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偏多,统计中间环节受干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就可能影响到为党和政府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就可能引致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质疑,就可能制约统计调查效能的提高,统计事业发展就可能错失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四大工程是在现有体制条件下破解统计工作难题,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举措。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二)四大工程的主要任务

  目前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建设四大工程的基本思路是:

  一是建设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坚持“全国统一管理、专业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信息资料共享”的原则,按照“统一标准、一库在线、分级维护、及时更新”的模式,遵循“各项统计调查必须使用统一的名录库作为调查单位库或抽样框,不在名录库中的单位不得列入专业统计调查范围”的要求,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专业统计信息,健全基本单位统计标准,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规范,分步建设“三上”企业调查单位库和“三下”企业及非企业单位名录库,最终建成一个全国统一完整、不重不漏、真实准确、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二是建立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单位)一套表制度。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调查单位、统一布置”的原则,将对企业分散实施的各项调查整合统一到一起,统一布置报表,统一采集原生性指标数据,统一不同专业报表中相同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和统计编码,建立既能有效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各类经济体和社会公众统计需求,又能满足专业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需要,便于企业填报、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的统一规范的企业一套表制度。

  三是建设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按照“功能完善、方便使用、标准统一、友好兼容”的总体要求,以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为依托,以解决现有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多乱为重点,以满足各项统计调查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不同专业数据共享为目标,建设能够对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统一电子化设计和布置,具备数据统一管理、录入、审核、编辑、报送、汇总等功能,性能优良、便于操作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

  四是建设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在信息化硬件设施、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原始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调查对象和调查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全国数据管理中心报送原始数据、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共享的工作模式,转变基层统计队伍工作重点,从过去繁重的数据收集汇总、报表填报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系统是手段。简言之,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所以,这项工作既要分项建设,更要统筹设计,整体推进。

  (三)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作为街镇统计机构,建设四大工程是今后几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各方一股劲,积极认真、整体有序、不遗余力地推进。

1、  做好基本单位的维护更新和管理工作。

2、  做好网络环境下调查任务的落实工作。

3、  做好调查对象报表的网上直报和催报工作。

4、  做好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工作。

5、  做好网络环境的维护以及网上直报的指导工作。

 

七、结语

 

街镇统计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前沿和原始统计数据的入关口,肩负着“守门人”、“监督者”的神圣职责和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街镇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统计公信力的提升,彰显着统计能力的基础作用。重视街镇统计工作,就是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关心街镇统计人员就是关心统计工作的基础。让我们高举统计法的大旗,坚持依法统计,强化统计基础,进一步提升学习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为树立“江苏统计”一流品牌,开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专栏知识一:

 

江苏省统计局贸易统计主要数据评估办法

 

为全面提高全省贸易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规范主要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和反馈工作,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建立和完善全省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的通知》要求,对贸易专业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作如下规定。

一、评估范围

各省辖市统计局的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总额月度数据。

二、评估原则

根据评估指标及权重,计算各地得分,以得分高低作为评价增长幅度以及在全省位次的依据。

三、评估的指标及权重

(一)专业内指标(45%

1、各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销售额)增长速度(15%);

2、各地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销售额)增长速度(12%)

3、各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销售额)占当地全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的比重(8%);

4、各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销售额)增长速度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离差(5%)

5、各地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销售额)增长速度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离差(5%)

(上述45两个指标为逆指标)

(二)专业外指标 (55%)

1、评估零售额时:各地零售企业增值税增长速度(15%);评估销售额时:各地零售企业增值税增长速度(5%);

2、评估零售额时:各地批发企业增值税增长速度 (5%);评估销售额时:各地批发企业增值税增长速度(15%);

3、各地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增长速度 (5%)

4、各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品支出增长率 (10%)

5、各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品支出增长率 (8%)

6、各地一般预算支出增长率 (7%)

7、各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数增长率(3%)

8、各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

四、得分计算方法

1、将评估指标按指标值排序。

2、每个指标排第一名2.2分,第二名得2.1分,余此类推,最后一名得1分。如遇并立得同样分,剩余地区顺延。

3、将每一个指标位次分值乘相应权重,计算出该指标得分。

4、将各地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得到各地总分。

5、将各地总分排序,并计算全省平均分。

五、评估办法

1、计算评估得分系数。得分系数=各地评估总得分/全省平均分

2、将国家认可反馈的零售额(销售额)数据及增长速度,乘以各地评估得分系数,得出各地相应的零售额(销售额)增长速度。进而计算得到零售额(销售额)总量。

3、原则上各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销售额)总额及增长速度在全省的位次应与得分位次相匹配。

六、其他

1、根据专业外评估指标取得的现状,一般用当月(或上月)累计数据,评估累计增幅。

2、各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品支出增长率、农民人均消费品支出增长率、各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数增长率用当季(或前一个季)的累计数据。

3、各评估指标以省局收集的数据为准。

4、本办法自20106月份月报起施行。

 

 

专栏知识二:

恩格尔定律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专栏知识三: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专栏知识四: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推荐书目:

1、  林贤郁主编《统计基础知识读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胡庄君、施祖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美)DAVID.LEVINE著、商国印等译《商务统计轻松学》,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