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螃蟹开服刷新点:最新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11:05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半夏泻心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具有苦辛通降、开结散痞、调和肠胃的功用,用治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现将其近十年的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药理研究

吴丽芹等实验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增加合并HP感染大鼠慢性胃炎模型胃粘液层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说明该方对胃粘膜屏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揭示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理,除有消弱攻击因子的一面,可能还有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一面,从而共同促进胃粘膜损伤的修复[①]

张胜等采用正交设计法拆方研究该方中各味药的作用及配伍特点,实验表明方中党参和大枣及两者合用对胃底条运动张力具有明显增加作用,干姜和黄芩及两者合用使张力明显减小,而黄连、甘草和半夏作用不明显。方中黄连、甘草及半夏在拆方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可能与胃底条标本的机能状态有关[②]

李惠林对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加强胃粘膜粘液屏障作用,促进粘膜细胞再生修复,并提示半夏泻心汤全方作用优于其中某个或几个药物的作用,张仲景原方组方具有合理性[③]

宋忆菊等通过实验证实,10g/kg、20g/kg、30 g/kg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升高小鼠抗体滴度、脾脏指数和吞噬率;15g/kg、30 g/kg剂量的半夏泻心汤能延长小鼠常压缺氧下存活时间。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本方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常压下抗缺氧能力有显著作用,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机体体液免疫,而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不明显[④]

魏晖等的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在胃运动受抑制时具有促进胃运动作用,其作用强于吗丁林;而在胃运动增强时,具有抑制胃运动作用,而吗丁林则无此作用,认为这一作用是本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之一[⑤]

麻春杰对化合物48/80引起的胃粘膜损伤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抑制化合物48/80引起的胃粘膜损害,并可抑制病变发展同时胃粘膜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量的增加,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的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上升,体外试验表明:其可完全阻碍MPO活性,明显清除氧离队子的活性,阻止OH引起的脱氧核糖分解[⑥]

江田昭英实验证实,大鼠用高浓度乙醇、脱氧胆酸、水扬酸钠、热水灌胃造成的胃炎模型运用本方后炎症有较明显的好转。镜检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糜烂减轻和消除。江田昭英发现本方对IV型超敏反应所致动物接触性皮炎和足垫反应有抑制作用,而且作用不在变态反应的诱导期,而是在效应期中抑制淋巴因子的游离和强烈抑制炎症的作用[⑦]

2、临床研究

蒋翅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60例,方:法半夏15 g,枳实12 g,黄连6 g,黄芩12 g,党参12 g,,炙甘草10 g,干姜12 g,鸡内金10 g,蒲公英20 g。结果临床治愈263例,显效217例,有效7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1%。随证加减:病程日久,胃气亏虚,症见胃中空泛、纳食不馨者,可加重党参用量,并加砂仁以扶胃气而开痞结;口泛清水、痰涎不止者,可加炒吴茱萸、生姜以温化寒饮,或用汤药冲服乌贼骨粉与枯矾粉,以吸附、澄彻痰涎下渗;中焦痞满兼见腹泻肠呜、泻下泡沫痰液样稀便者,可加生姜、白术以健脾化痰,或加羌活、防风以硫肝启脾[⑧]

王庆伟等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汗返流性胃炎86例,方:半夏、黄芩各10g,黄连、干姜各8g,党参30g,大枣15g,甘草6g。若气滞加佛手、木香、砂仁;食滞加神曲、山楂、枳实;嗳气频作加代赭石、陈皮;肝胃郁热加白芍、川楝子,易党参为太子参;胃阴不足加石斛、玉竹、北沙参;胃粘膜糜烂出血或便血加白芨、三七、地榆。治疗结果:痊愈44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0.7%[⑨]

张寿国等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肥厚性胃炎40例,方:半夏12g,黄连、黄芩、炙甘草、人参各10g,干姜15g,大枣6枚。加减:胃寒、脉沉迟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g、荜拔12g、陈皮15g;食滞者加焦三仙各20g,枳实、川朴各12g;痰血甚者加郁金15g、当归12g;肝气犯胃者加柴胡、香附各15g。每日l剂,水煎服,早晚分服,7天为一疗程。结果:服药1个疗程痊愈ll例,好转者28例,无效l例;服药2个疗程痊愈30例,好转9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7.5%[⑩]

项先早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46例,胃滞型药用半夏10g,黄连9g,黄芩10g,生姜9g,神曲20g,砂仁9g,木香7g,焦楂15g,陈皮10g;肝胃不和型药用半夏10g,甘草9g,川连10g,黄芩10g,绿萼梅6g,元胡索12g,柴胡9g,木香9g,陈皮10g;胃阴亏损型药用半夏9g,沙参12g,人参9g,扁豆12g,黄连10g,麦冬12g,细辛3g,黄芩9g,甘草9g,大枣20g。脾胃虚寒型药用:半夏9g,干姜10g,甘草6g,人参12g,炒吴萸10g,砂仁9g ;瘀血停滞型药用:半夏10g,川连10g,子芩10g,干姜9g,元胡索12g,五灵脂10g,徐长卿12g,木香9g。水煎服。1剂/d,分早、中、晚3次分服。忌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尤应禁止饮各种含碳酸饮料。20d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评估疗效。结果,治愈139例,有效18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8%[11]

淡晓琴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霉菌性肠炎25例,方:姜半夏10 g,黄芩10 g,干姜10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黄连3 g,大枣6枚。恶心纳呆甚者加陈皮10 g,白术10 g,鸡内金10 g ;尿黄口干者加车前子10 g;四肢不温畏寒者加红参(另煎)5—10 g。治疗结果:25例中,3d内腹痛腹泻止、大便霉菌消失5例,5d腹痛腹泻止、大便霉菌消失5例,7d腹痛腹泻止、大便霉菌消失10例,10d内全部病例均治愈[12]

戚建明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方:半夏、黄芩、干姜、茯苓、苍术、厚朴、陈皮各15g,黄连6g,党参30g,炙甘草、砂仁(后下)、白蔻(后下)、广香各12g。随证加减:湿热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乔头;气滞血瘀者加当归、川芍、赤芍药、香附、小茴香;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肉豆蔻。治疗结果:痊愈18例,占40%;好转20例,占44.4%;无效7例,占15.6%,总有效率为84.4%[13]

王宏献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方:姜半夏、黄芩、白术、广木香各12g,川连4.5g,干姜、炙甘草各6g,党参15g,大枣5枚,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疗效优于吗丁啉对照组[14]

朋新民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6例,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人参(或党参)6~12 g,半夏8~12g,黄芩、干姜各6~10 g,黄连3~6 g,甘草6~10 g,大枣3~6枚。脘腹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腹痛者加白芍、桂枝、木香;兼有后重者加柴胡、白芍、玉片;畏寒胶冷者减黄芩加熬附片、炒白术;纳差、苔厚腻者加内金、焦三仙;食入泛恶、呕吐清水者加吴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泽泻:久泻者加诃子、石榴皮等随症施治。治疗结果:痊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

刘芝等用本方加味治疗小儿泻泄500例,方:半夏、干姜、炙甘草、人参各3g,黄连1g,黄芩2g,大枣3枚。脾阳虚者加附片2g,先煎;发热呕吐者加竹茹3g,上方每日1剂,2煎,取药液150ml左右,分数次频服。以上为l周岁患儿的剂量。(6个月者剂量酌减),18个月者剂量酌加。结果治愈:438例,好转3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达95、2%[16]

陈新开用半夏泻心汤治肠易激综合征52例。方:制半夏l0g,黄连3.5g,黄芩l0 g,炮姜10g,党参20g,甘草3g,陈皮l0g为主方。大便粘液增多者加马齿苋30g;脾虚症状较重者加焦白术l0一20g,茯苓l0g;有轻度里急后重者或有气滞证者加木香l0g,大腹皮20g,莱菔子5一l0g。痊愈38例,好转ll例,无效3例,总百效率94.3%[17]

王少龙等以斗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72例,治愈52例,显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7%。药用半夏、党参、炙甘草、元胡各10g,黄芩、黄连、干姜各5-10g,炒麦芽30g,属脾胃郁热者,去党参,轻用干姜5g,加川楝子、乌贼各15g,生石膏30g;脾胃不和者,加柴胡15g、枳壳10g;属寒热错杂者,加吴茱萸、陈皮、香附各10g[18]

潘静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基本方:黄芩、姜半夏、党参、橘皮、川厚朴各10g,黄连、干姜、炙甘草各6g ,大枣5枚,竹茹15 g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呕吐证17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4例。疗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1个月[19]

李仁廷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128例,方:半夏、党参各12 g,黄芩、干姜各9 g,黄连、炙甘草各6g,大枣10g。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加代赭石30g,族复花10g;厌食明显加莱菔子、炒麦芽各12g;腹痛明显加元胡20 g,白芍15g;腹泻甚加茯苓15g,炒白术12g。治疗结果 显效86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66%[20]

孟庆赋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方:半夏l0g,黄芩10g,黄连6g,炒党参20 g,干姜6g,醋柴胡10g,炒白芍15g,郁金30g,朱茯苓15 g,炒枣仁30g,炙甘草10g,大枣5枚。若惊悸失眠加生龙牡各30g,五味子10g;胸痛甚加延胡索15g、五灵脂10g,川楝子15g;脘腹胀满、气滞明显者加枳壳、厚朴各10g,炒三仙各15g;兼有痰热者加陈皮10g,竹茹、胆南星各6g;气虚重用党参至30g,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20g,麦冬15g;心阳虚加制附子6g,桂枝10g;早博者加常山20g,苦参15g。结果:临床痊愈29例,占70.7%:有效9例,占22%;无效3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21]

李本华以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转氨酶持续异常8l例,结果痊愈46例,好转19例,无效16例[22]。王新华以本方加威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泥沙样结石42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23]。陆保磊等用本方治疗肝胆病138例,其中甲型肝炎42例,乙型肝炎50例,丙型肝炎3例,胆结石并胆囊炎15例,发现本方在消除症状、改善肝功能方面效果满意,而对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及胆结石排出作用不明显[24]

3、小结

综上所述,在药理研究方面,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观察指标过于局限。目前的研究多旨在探求其临床疗效显著的作用机理,且多局限于消化系统的作用机理,虽然突出了它作为脾胃病代表方的特点,但却忽视了它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半夏泻心汤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这些疾病间是否存在着相同的异常改变?因此,作用机理的研究应从整体出发,采用多水平、多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选取反映机体整体状况的指标进行研究。其次,从目前的研究看,实验仍停留在系统与器官水平,缺乏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将在整体效应与细胞分子水平靶反应性结合起来观察,并加强多因素对同一靶点影响的规律性研究。这样不仅可从深层次上揭示经方作用的实质,而且能够增强对药物配伍生物效应的说服力。第三,忽视安全性的研究。中医药毒副作用小是其一大优势,因此易为人们接受和青睐。但毒副作用小并不等于没有毒副反应,尤其对于服用疗程较长的,更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第四,拆方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其进行的拆方研究一来较少,二来拆方方法亦有待商榷,即如何拆方才能更好地揭示其配伍规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半夏泻心汤以芩连之苦寒以降气而畅气机,用干姜之辛热以温脾而止下利,半夏和胃以止呕,参草枣以补益脾胃,辛开苦降甘润,泻不伤正,补不滞中,使脾胃调和,气机调畅,升降复其原职,故临床用于以消化系统为主的疾病而疗效显著,这为本方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本方临床多用为汤剂,而汤剂存在着煎煮不便、服用困难、不易储存等不足,且药效受煎煮容器及方法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中药剂型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作为临床最常用的经方之一,半夏泻心汤也应以新的剂型出现,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剂型改革问题应作为今后关于本方研究的重点问题加以重视。另外,有人认为:临床研究中所用的半夏泻心汤,是经过加减的。这些加减多是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地域不同、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所治病症的不同,使方药加减无明显规律可循,不利于多地区、多学科的协作研究。因而制定规范的方药加减研究,即将理法方药在半夏泻心汤研究中具体化,将会把有关本方的研究引向深人。但是,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而灵活用药,一旦将加减所谓的“规范化”,就会背离辨证论治的精神。所以我认为,这种观点应进一步商榷。

参考文献



 

[①] 吴丽芹等 半夏泻心汤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慢性胃炎模型胃粘液层磷脂、氨基己糖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 8(5):29~30

[②] 张胜等 半夏泻心汤对正常大鼠胃底条运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2000,27(11):866~868

[③] 李惠林 半夏泻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3):56~57

[④] 宋忆菊等 半夏泻心汤对小鼠免疫功能和常压氧耐受力的影响 中成药 1998,20(8):34~36

[⑤] 魏晖等 加味半夏泻心汤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5(5):282

[⑥] 麻春杰 半夏泻心汤实验性大白鼠胃运动的影响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6,(4):31~32

[⑦] 江田昭英 汉方药理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3):234~235

[⑧] 蒋翅等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60例 国医论坛 2002, 17(2):9

[⑨] 王庆伟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汗返流性胃炎86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16(2):13

[⑩] 张寿国等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肥厚性胃炎40例 四川中医 2002年,20(6):48

[11] 项先早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46例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9):830~831

[12] 淡晓琴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霉菌性肠炎25例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 15(15):17

[13] 戚建明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临床观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3(2):21~22

[14] 王宏献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9

[15] 朋新民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6例 陕西中医 2001,22(7):415

[16] 刘芝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小儿泻泄500例 陕西中医 2001,22(5):284

[17] 陈新开 半夏泻心汤治肠易激综合征52例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6,15(3):107

[18] 王少龙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72例 山东中医杂志 1995,14(7):307

[19] 潘静 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呕吐症 湖北中医杂志 2002,24(2):31

[20] 李仁廷 半夏泻心汤治疗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128例 四川中医2003, 21(1):35

[21] 孟庆赋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1例 国医论坛 2000,15(l):13

[22] 李平等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活肝转氨酶持续异常 新中医,1996,28(10):49

[23] 王新华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6,20(3):33~34

[24] 陆保磊等 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胆病138例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7,12(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