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森林梁朝伟点的菜:最新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8:42:53
电视画面的基础结构

一、电视画面结构的基础元素(光线 线条 影调 色彩)

构图使影像具有形式和实体,成功的、优良的构图可以增强电视画面图像的感染力。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素有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

1.光线
光线是构成画面的基础和灵魂,没有光线就根本谈不上成像,所以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条件,是摄像制作技术的基本要求。光线的构图作用在光的强度、光的方向和光的性质等方面得以发挥。
(1)光的强度。光使得画面具有了视觉冲力,按强度光可分为强光和弱光。强光使被拍摄物体明亮清晰,轮廓和细节比较分明;弱光使被拍摄物阴暗模糊,轮廓和细节不明显,可用来表现压抑或悲剧性的气氛。
(2)光的方向。可以分为前置光、侧光、背光、底光、顶光等。光线方向的作用在于它能够使画面产生一定的情绪。
正面照明使画面情绪显得平淡、冷漠,常用在电视新闻中;顶光照明往往使场面具有一种呆滞、单调的效果,多用于丑化人物、制造恐怖;45度侧光照明使影像层次分明,对比突出,反差比较明显,具有一种严峻感;
(3)光的性质。在性质上,光有硬光和柔光之分。硬光的光源集中,有明显的方向性,阴影明显、清晰;柔光的光效比较柔和自然,阴影逐渐地形成,边缘模糊。两者可以使电视画面产生不同的气氛,一个紧张、恐惧、焦虑,一个欢快、自然、明亮。

2.色彩
色彩是电视画面注入情感的重要元素,构成色彩基调,渲染烘托主题和内容情感。色彩在画面构图中的内容包括色调的冷暖、色度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对比、和谐、渐变以及画面上的色块分布等。
(1)色调的冷暖。色调是画面中呈现的色彩总和,它指的是画面上给人的总的色彩感觉,即画面整体色彩效果, 又称色调效果。色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电视画面根据主题确定色彩基调,例如,红、黄色为暖色调, 多表现热烈、喜庆、欢乐、胜利、坚强、勇敢等场面及情感;蓝、白色为冷色调,多表现安静、平衡、清凉、幽远、月夜、大海等场面及气氛等等。
(2)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的对比,又称为反差,就是颜色的对立,色彩的和谐就是颜色的统一。对比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过分强调和谐,又会显得平淡,甚至产生灰暗,致使画面眉目不清;过分强调对比,会造成色彩堆砌,以致喧宾夺主,杂乱无章。因此,色彩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要以突出主题为最主要因素要达到色彩对比与色彩和谐的统一。
(3)色彩的渐变与分布。色彩的渐变表现在远近物体的颜色的鲜艳和饱和程度有所差别,色块表现在颜色在画面上的块状分布的现象。构图时要注意观察被摄物体对象是由哪几种色块所组成,然后决定取舍。应尽量避免出现色块方阵。
(4)色彩与光的配合。在实际拍摄中,光的方向、明暗,对不同的被摄物体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彩色构图中必须注意光的配合。

3.影调
影调是表现电视画面明暗层次关系的要素,也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
由于影调的亮暗和反差的不同通常以亮暗分为明调(亮调)、暗调(低调)、中间调;以反差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等等。它是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对于影调的控制,实质就是对电视构图画面像质的控制。
明调画面明多暗少,以明为主。画面明快、纯洁。多数是直射顺光拍摄,给人以明快、纯洁的感觉;暗调画面暗多明少,以暗为主。画面凝重、低沉;中间调画面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画面亮暗对比、醒目突出,画面形象富有生气。
影调在电视画面构成中的作用有:
(1)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有了明和暗,画面中各种物体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影像,质感、形状、体积等都是在明和暗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调可以突出被摄主体。运用影调明暗对比映衬的方法,可以突出相关的表现对象。如可以采用暗影调的背景来突出明亮主体;通过较亮的背景来还原暗物体的面目。
(3)增强画面的透视感。大小、浓淡、远近各类不同的影调可以形成层次丰富的影调透视,物体之间的明暗差别能使物体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出多维的立体效果。
(4)突出物体的质感。 质感是物体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画面中物体恰到好处的影调控制可以更好地突出物体粗糙或光滑、柔软或坚实等表面特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5)加强画面的气氛。 影调可以深化画面的主题,增强其思想感情。高调宜于表现明朗、欢快、恬静等情绪内容;低调往往宜于表现力量、深沉、苍劲、忧郁等情绪内容。

4.线条 线条是视觉所能感知的景物轮廓线,是电视画面构成的基本视觉元素。任何一幅画面都离不开线条。“线条”是构图的骨架,线条结构反映出景物的表面形态或形状,考虑构图首先要考虑画面线条的安排和结构。
(1)线条的作用
线条能形成画面视觉中的导向,从而有效地突出主体;
通过画面中一些主要线条的结构将其他分散的线条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完善构图;
线条还能通过揭示物像的轮廓以及结构来表现画面的内涵。
线条是形成画面线条透视的主要元素。
(2)线条形成的几种方式:
人和物的外形基本轮廓形成的线条。如人体的外形轮廓形成的线条。
物体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条。如电视机、桌子等物体的线条。即由各面相交形成的边缘。
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明暗、色彩的明显差异形成的线条。它可以更加充实物体的体积和空间的位置。
(3)线条的分类:
①线条按位置分有外部线条、内部线条。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即“外形相貌”,内部线条是指被摄对象轮廓线范围以内的线条。

线条按形式分为有直线、曲线。直线是指一个点沿某一固定方向移动所形成的轨迹;曲线是指一个点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
(4)线条引起的视觉心理
①不同线条结构产生的不同心理联想。

A.横线结构:给人以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如大地、平静的大海都是明显的横线条。
B.垂线结构:代表代表着尊严、永恒、权力。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旗杆、森林。
C.斜线结构:在画面中能产生动势,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
D.曲线结构: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使画面中结构变化多姿。
E.锯齿形线条。使人的视线忽高忽低地变化,产生不安定、不均匀、紊乱和动摇的感觉。
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
A.浓线重,淡线轻;
B.粗线强,细线弱;
C.实线静,虚线动。
③线条形状、排列疏密不同,对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节奏。

A.斜线坡度大的节奏快;
B.线条汇聚收缩快、节奏快;
C.线条呈直线转折,节奏快;曲线转折,节奏慢;
D.实线条节奏快,断续线节奏慢。
(5)注意:
摄像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线条在构图中的这些作用,并把它们提练出来,通过艺术处理,构成优美的画面。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选择、提炼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并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来表现主题内容和情感;
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势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5.形状
形状也是我们把握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整体的,富有概括力的。画面中物体的不同形状以及它们在画面中呈现的不同形式,都会给观众心理产生不同感受。形状对构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单个物体形状的不同效果,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
(2)几个物体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画面上,也使观众得到不同的感受。正方形表示平等的关心和率直;三角形表示安全感,关心和极端;圆形表示团结,兴趣的连续和不间断的封闭运动;S形表示体贴关心,优雅,活泼。
因此,我们在构图时要考虑到形状对构图的影响,要对被摄对象的形状具有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善于发现一些妙趣横生、有意义的形状,并在画面上突出某一意义的形状,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二、电视画面结构的实体元素(主体 陪体 前景 背景)

一幅完整的画面一般是由主体、陪体、环境(前景、背景、空白)等诸多因素组成的。镜头的拍摄应通过对上述诸多因素的合理选择、搭配,精心布局处理,使之达到主次分明,相互映衬,形成严谨、流畅的画面语言。如图:

1.主体
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所谓“内容中心”,是说失去了主体,就谈不上主题思想的表现;所谓“结构中心”,就是以它为支点,其它的画面因素都围绕它来配置,与它关联呼应,形成一个统一体。
主体既然是画面表达的主要对象,那么在画面的安排上,就要设法让它突出、醒目、引人注意。突出表现主体的方法归纳起来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
(1)主体的直接表现
主体的直接表现是指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有很大的面积、处在突出的位置,有利于细腻地表现主体的特征和质感,达到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
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有很大的面积;
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最近处;
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观众视线最集中的部位。
利用各种对比突出主体。
(2)主体的间接表现
间接表现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常常不大,有的甚至还掩藏在画面深处。间接表现着重于神韵与内涵的表达,比直接表现来得含蓄。具体的做法是:
利用画面中具有方向性的线条,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
②利用影调的变化,突出主体、深化主题。

利用光线的变化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主体。
利用虚实变化(虚实对比)使观众的视觉产生主次关系,从而突出主体。
利用繁简对比突出主体。
利用场面调度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主体。
利用环境气氛烘托主体。

2.陪体
陪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是辅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的对象。在画面中陪体帮助主体阐发主题,帮助观众理解主体的精神、动作和内在含义,在一些情节性强的画面里,陪体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当摄像人员在现场进行构图处理时,不仅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对主体的表现上,还必须根据主体的情况对陪体加以取舍和布局。
陪体在画面中起以下作用:
(1)对主体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2)陪体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
(3)陪体对画面构图的均衡和美化作用。
陪体的处理也有两种方法: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1)直接表现:就是陪体出现在画面之中。
(2)间接表现: 就是陪体不出现在画面之中,而是在画面之外,靠联想形成。
陪体在画面中的出现有两种形式:
(1)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
(2)主体和陪体不同时出现。又分两种情况:
主体先于陪体出现在画面上
陪体先于主体出现在画面上
更多的时候,电视画面中主、陪体是经常改变的,一会儿是甲,一会儿又是乙,在这些变化中,就要恰当地选择画面的构图形式处理好主、陪体之间的关系。

3.前景
前景是指主体前面的景物,在画面中是最靠近镜头的人或物。
前景对画面造型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画面概括力、深化主题的表现;
(2)利用前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地点特征的作用;
(3)能加强画面空间感:近大远小透视,形成鲜明空间感;
(4)利用前景虚化,突出主体;
(5)利用前景装饰画面;
(6)利用前景均衡画面;
(7)造成观众的参与感。

4.背景
背景是指被摄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突出主体形象的景物。背景对于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题内涵都起着重要作用:
(1)利用背景的特征,帮助观众理解主题思想。
(2)利用背景与主体间的对比,突出主体。
背景的处理要以突出主体、深化主题的表现为原则,具体的要注意以下几项:
(1)选择有特色的背景来说明和烘托主体;
(2)使背景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的对比;
(3)背景要力求简洁。

三、电视画面结构的特殊元素(空白)

1.空白
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作用的其它部分。空白不是单指天空,只要是在画面中色调相近、影调单一、从属于衬托画面实体形象的部分都可以称为空白,如天空、地面、水面、树林、草地、墙壁等。
空白的作用:
(1)空白可以使画面生动活泼。
(2)空白可以起突出主体的作用。
(3)空白可以创造意境,给人以联想空间余地。
注意的地方:
(1)在画面人物视线或建筑物朝向的前方,留有足够的空白;
(2)在运动物体的前方要留有充分的空间,能增强动体的动感;
(3)在主体四周留有足够的空白,有助于主体形象的醒目、突出;
(4)画面上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要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防止面积相等、对称。

2.均衡
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完整、和谐的感受。画面的均衡是人们审美的基本要求。
均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体居中左右对称的均衡(对称均衡);另一种是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在视觉感受上的相对均衡。
(1)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指在画面中轴两边的被摄对象,在位置、大小或形态等方面都相同或类同或略有变化。对称均衡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稳重、庄严、平静和安定的整齐的和谐美。
(2)相对均衡:在结构画面时,尽管画面两边不存在被摄对象在形体、数量、重量上的绝对相等对称,但运用人的心理和活动经验,也能取得均衡的视觉感受,即所谓的相对均衡。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都拥有对具体事物的重量感的经验与体会:在形体上,大的重于小的,粗的重于细的;在色调上,暗的重于亮的,明度低的重于明度高的,纯度高的重于纯度低的,冷色调重于暖色调;在结构上,密的重于疏的,实的重于虚的;在形态上,动的重于静的;在空间上,近的重于远的等等。
根据这种视觉感受,用类似力学中力矩平衡的原理来布局画面,就较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等效,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稳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