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好吃吗:漳县神秘神秘的董家半山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49:43

漳县神秘神秘的董家半山里

       早上6时,沿着照世坡边缘新修的山坡车路向东前行,山屲上一簇一簇的栽植的柏树像绿色的翡翠一样将干涩的土山装点得漂亮、美丽。新修车路为栽树所建,只能行一辆卡车,路上铺设着粗砂石,路宽约5米,在山沟的阻挠下,不时上上下下,弯弯曲曲。仨仨俩俩男男女女的县城离退休老干部们沿着这条新路登山晨练,这些老干部年岁较大,登山与闲谈两不误,爬山的速度就不怎么快,我心情还好,接连不断地超过他们,不气喘,也不感觉到身体不适,这全得益于平时的锻炼。爬了约40分钟车路后,到新修车路的最高处,车路随山坡斜坡急速而下,向坡底延伸,我只得改行山间小道上山,小道登攀时非常困难,而且越上越难行,登不了多时,山坡上就时而有路,时而无路,时而下坡,时而上坡。山坡上沟面多,跨越山沟时,行走非常困难,险象环生,这时得多加小心,只要一脚踩不稳就会掉进沟里。登到山半腰,黄色的土质随着绿草的减少逐惭地变成了带有碱性的斑斑土,斑斑土看着很坚硬,但脚踩上去却是虚软的,这样土质的山坡植被当然很差,只能长一簇一簇的蒿草,也长有各种小花的刺草,刺草很吸引人,闻闻,土香土香的。这里也是斑鸠鸟生活的地方,猛然飞起的斑鸠鸟鸣叫着冲向远方,我想斑鸠鸟的得名可能是生活在斑斑土地方的缘故吗!县上在绿化工程上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柏树一直栽到了照世坡的山顶,只要这些树成活,照世坡就会彻底改变面貌。到离山顶不远,斑斑土又逐惭变成了黄土,长着小麦的层层梯田也出现在眼前, 5月初是小麦猛长的时候,麦秆已拔节到三四节了,叶绿根茂,绿色铺满田地,勃勃生长。绿麦散发着青春活力,给人欣欣向荣的心情。春天是美丽的,而绿色占据了美丽的大部。难走的山路终于被抛在了后面,麦田里,劳作的人们在拔杂草,经过几块麦地转过一个山脊,几棵绿树舒展在眼前。印象中我曾来过这里,这里的地势、田地、树木及各种生态我太熟悉了,像故地重游。想起来了,是几次睡梦中的经历,看来人的预想和现实在睡梦中是沟通的、心心相印,祖先们在梦中早已引导我来过这里。一块不大的麦地里,一位30多岁的妇女在拔草,问她这地方是不是董家半山里时,她很热情地说这已是张家湾了,接着用左手指了指西面说,哪才是董家半山里。看了看,是我已越过的山湾。她并回答我张家湾有龙姓和郭姓人,解放初只有4户人家,到现在已有27户人了,山庄就在地埂上面。我上了地埂,有一条4米宽平平的大道向左右延伸,沿着大道向东前行200米,就到了张家湾。张家湾家家户户住得比较集中,外表看房子修建得还可以,院子四周都有树,表明他们对绿色的向往和热爱。踏进山庄道岔路口,碰见一位老者拉着两头骡子正好出行,我问他董家半山里的事,他非常热情地和我交谈。这位老者今年60岁了,姓龙,精神很好,对董家半山里的事和董姓人的事他很清楚。我俩闲谈着,折回原路向西不到5分钟就到了董家半山里。他说董家半山里和董姓人的传说都是父辈们告诉他的。

董家半山里很久以前有两户人家,靠山脊有红土朝阳的地方是户富裕的大户,红大门,房子修得很气派,院子也大,据说是一户有功名的董姓人家;靠这户向东不到150米,有一块月亮形的田地,叫月亮地,在月亮地下面有另一户董姓人家,这户离开董家半山里比较迟,现在这块地里碎瓦片都很多。这两户人家到那年那月搬走他们也不太清楚。

我们首先到了靠山脊有红土的房子遗迹的地方。房子遗迹的后墙依山而筑,墙面到现在都光溜溜的,高高的,可想当时房子的宏伟。看着这些,想着历史的长河,真真实实虚虚假假,但这却真真实实属我先辈们流传中生活过的地方。月亮地下面的一家居住的地方不向阳,比较阴湿些,但院子也很大。

董家半山里东面与张家湾唇齿相依,堪称兄弟,西面是照世坡,北面上山梁与金家湾相接,南面也就是下面为斑斑土结成的寸草不生的破山梁烂山下。董家半山里在整个大弧形的湾沟里,占据着整个山体的三分之一的能够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原来两户住户的院子在整个山湾的中间,院子上下左右都是耕地,祖先们在选址时可能考虑了劳动、生活的方便。推测这地方祖先们在最先定居时气候、生存条件都是很不错的。这里饮水也较为方便,是从院子200米坡下的饮马滩,饮马滩有两眼泉水,水源很旺,现在张家湾的泉水干涸后就到饮马滩去挑水。这两眼泉水现在都长流不息,可想当年泉水的丰富。董家半山里的土质为红黄色沙土土壤,开垦时可能土壤肥力强,加之当时雨水充沛,有利庄稼生长,祖先们在这里可能生活了几代,这块土地也养活了不少的祖先。据推测,董姓在明朝大概是有功名的人家,现在董家庄圣旨院就是很好的见证。皇帝能给祖先们奖励开垦荒地的权力(占单),可见不是一般人家。既然有占单,一方面说明祖先是有功于朝廷的,一方面可能是政策驱使。不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中道败落。

在董家半山里的整个湾里有可耕地100多亩,现在清楚的董商户一家有70多亩,董尚志一家有30多亩,董效源一家有20亩。湾里最大的一块地叫董家大地,有10多亩,后来卖给了姓马的人家。我站在祖先们居住的遗迹前,回想着400多年间这个山湾里的变化,回想着在这里生活的祖先们的艰辛、愉快和对未来的希冀,到底以前他们是不是富裕,到底有没有功名,始终掩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有功名,推测祖先肯定是一个武将,否则,几百年了,给后人们没有留下一纸一墨。辉煌的没有,贫穷的也没有,有的只是几块破砖烂瓦,勾勒着对她不尽的追索。

龙姓老人热情地追述着我们祖先们的能耐。这美丽地传说,是他的祖先们一代一代传述下来的。我非常感谢,相信这一点一滴都是真实的记载。他精彩的讲述,在多年的考证中,别人是从来没有提供得如此繁多、详实。我觉得,一个人、一个地方,历史总是有的,不管她多么渺小。考证祖先的历史,是一项繁杂、艰辛的工作,一定要契而不舍。如果不身临其境,如果不采访这位老人,我又如何能面对、追索、记载董姓祖先们的史实呢。

龙姓老人还讲到在董家大地山梁和金家湾交界的地方有董姓人的坟茔,1970年修梯田时曾被挖开,棺材板画得很好很花,但坟茔没有挖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坟茔到底是不是董家人的坟茔?如果是,为什么后人们没有人提及过,而且什么时候董家人终止了对这些坟茔的祭典和记载,这也是考证中的一个谜。不过在靠近坟茔的居住的金家湾的一家人出了两个大学生,据周围的人说是粘了董家人坟茔的光。

(200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