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和元朝:关于祭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34:23

祭日

  祭日活动由来已久,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夏尚黑,祭日在日落之后;殷尚白,选在红日当顶时举行;周尚赤,习惯于早晨和黄昏时祭日,此时太阳皆呈红色但周代以“天”为最高神,日神品位下降,只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时节进行祭祀。特别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日于郊外,仪式隆重。遇有日食,瞽人乐官进鼓击之啬夫驰骋取币以礼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上下一致奔走救日。这种仪式,在解放前某些地区依然留存。  祭日的另一个解释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譬如人们习惯把清明节称作“祭日”。[1]?而人们通常说到的纪念某人去世的日子应为“忌日”,也叫“忌辰”。

“祭日”有两个解释。其一是“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譬如人们习惯把清明节称作“祭日”。其二是专指我国古籍中所说的祭祀太阳神礼仪。这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祭礼之一,由天子于每年春分设大坛亲祭。与其并列的是“祭月”礼仪,日期则在秋分。《管子·轻重己》对祭日大典有具体描述:“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揔,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礼记·祭法》曰:“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 《史记·封禅书》明确记载:“祭日以牛。”

“忌日”也有两个解释。其一是指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因这一天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现“忌日”亦广泛用于非亲非故的一般人。鲁迅《准风月谈·礼》:“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阴寿之类。”“忌日”也叫“忌辰”。“忌日”的第二解释: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诸事多有避忌,故谓。

据上面的分析比较可知,网易博文的“祭日”,应为“忌日”。8月24日正是老舍先生逝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