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游乐场:名医名方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41:53
当前位置: 好大夫在线> 赵东奇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临床经验录名医名方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93)

肝炎——(刘渡舟)

1、柴胡解毒汤(主治肝炎) [组成]  柴胡10克,黄芩10克,茵陈蒿12克,土茯苓12克,凤尾草12克,草河车6克。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方中柴胡有抗肝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促进机体免疫、利胆、保肝等作用;黄芩也有护肝、利胆的作用;茵陈蒿利胆、保肝作用显著;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则为本方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2、柴胡鳖甲汤(主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  柴胡6克,鳖甲15克,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药12克,红花9克,茜草9克,土元6克。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具体煎药方法可采用:头煎5分钟、二煎15分钟、三煎50分钟。这样可避免因久煎破坏柴胡的疏肝调气作用,又可避免因煎药时间短暂而熬不出补益中药的有效成分之缺陷 [主治]  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乙型肝炎“澳抗”阳性;亚急性肝坏死,而证见肝脾肿大疼痛,夜间加重,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低烧不退,舌红少苔、边有瘀斑,脉弦而细者 [按语]  病至肝炎晚期,正气衰惫,毒邪式微,疾病的关键已不是毒邪,而是正虚(这里是指阴虚)和病理产物--瘀血症块。因此,治疗的重点已由解毒为主变为以扶正和软坚活血为主,正如仲景所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种灵活地因证而异的“柴胡解毒系列方药”的运用,不仅对诊治肝病极有价值,而且对指导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意义。 3、变通大柴胡汤(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组成]  柴胡18克,大黄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生姜12克。 [用法]  日1-2剂,水煎分服。 [主治]  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按语]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得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芩均有利胆、挤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刘渡舟简介   辽宁营口人,生于1917年。1932年拜当地名医为师学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验俱丰,擅治肝病、肾病、心病。“柴胡解毒汤系列”,治疗肝炎重症、澳抗阳性转阴,早期肝硬化等功效颇著在群众中享有盛誉。 骨质增生治方(关幼波)

骨痹汤
[组成]  杭白芍30-6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威灵仙15克。 加减:本方多年来用在临床上治疗骨质增生病,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加减用来治疗胁痛、顽固性头痛以及痹证疼痛等病证。若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30克、姜黄10克;气虚者加生黄芪15-30克;疼痛剧烈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腰椎骨质增生,加川续断30克,桑寄生30克。足跟骨质增生,加牛膝15克,淫羊藿10克。因方中白芍用量较大,脾弱者服药后会出现便溏甚至脾泻,此时可加入白术或苍术10-15克以健脾祛湿 。 [用法]  水煎用,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二次服用。 [主治]  骨质增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 [按语]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中医亦称之为“骨痹”。颈椎骨质增生症见:颈项强痛,转侧不便,牵及单侧或双侧肩及上肢疼痛、麻木,并可引起头晕、心悸、恶心,甚至颈项强痛不能平卧等。腰椎骨质增生主要症状是,腰痛、活动不便,牵及一侧或双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木。足跟骨质增生主要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足跟疼痛,不能落地行走,清晨起床下地时疼痛加剧,足跟下如踏有硬物感。 “骨痹”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青年患者偶可见到。病因是人到中年后,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人的活动量减少,气血有所不周,加之外受寒邪湿多,客于骨髓,发而为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因此,越是青壮年时期运动量大的人和干重体力劳动的人,进入中老年后如不坚持活动,越容易患此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治方(关幼波)
养血平肝汤
[组成]  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生石膏10克,首乌藤30克,当归10克,杭白芍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杭菊花10克,木瓜10克,香附10克,甘草10克。 加减: 血脉壅滞明显而见刺痛者,加红花10克,通血脉消瘀滞;属肝气上冲之头痛头晕者,加珍珠母30克、生石决明30克以镇潜之;面红目赤昏花等肝火较旺者,加钩藤30克,配合杭菊、旋覆花,以清利头目;若腰膝酸软加川断10克、枸杞子10克、牛膝10克补肾气;阴虚明显见五心烦热,口干者,加北沙参30克、石斛10克,以滋养阴液。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主治]  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包括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疾患。 [按语]  关老擅治肝病,对内科疑难病证也有独到认识,为当代临床大家。本方养血平肝、散风止痛,标本兼施,颇为平和,为治顽固性头痛之良方。
   肝炎恢复期治方(关幼波)

滋补肝肾丸
[组成]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克,何首乌15克,熟地10克,女贞子15克,川断15克,陈皮10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15克。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服一匙(10克),日服三次。 [主治]  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 [按语]  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关幼波)

青碧散
[组成]  青黛10克(包),明矾3克,草决明15克,生山楂15克,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六一散15克(包) 加减: 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证者加苦丁茶、生槐米;血压显著各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若属大肠湿热,大便粘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证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证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一粒,每日2-3次。 [主治]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 [按语]  肝炎后肝脂肪性变,系肝炎后脂肪代谢紊乱、中性脂肪在肝细胸内堆积而成。检查:肝脏可增大。血清胆固醇多数偏高,谷内转氨酶和麝浊均呈轻度或中度增高。关老在中医所谓:“肥人多湿”,“体胖多痰”的启发下,结合患者苔白腻,舌质暗,脉弦滑等痰湿阻络之征,认为本病证属湿热凝痰、痰阻血络,从“痰湿”论治。立论新颖,用药准确,故收效满意。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方(关幼波)

1、健脾舒肝丸。
[组成]  党参12克,山药12克,炒苡米12克,陈皮12克,草蔻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其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服1-2丸,日服2次。 [主治]  肝病后,胸胁胀满,纳食不香,身倦乏力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消化机能未完全恢复者。 [按语] 肝属木,脾属土,肝气旺盛,首乘脾土,所以《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关老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肝炎病邪,最易伤脾,以致肝郁脾虚之证,故立调和肝脾之法,创制本方。验之临床,多获效验。 关幼波简介 1913年生于北京,16岁随父学医,29岁独立行医,迄今50余年。现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对内科杂病、儿、妇、皮肤、五等科疾患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之处。对于危难重症,常有药到病除之效。对肝病的论治见解独特,疗效卓著,堪称大家。
  高血压病治方(董建华)

黄精四草汤
[组成]  黄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豨莶草15克。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 [主治]  眩晕,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者(高血压病)。 [按语]  本方药少功著,验之临床多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益母草、车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过利尿而降压。 董建华简介生于1918年,上海青浦人。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卫生部学术委员和科委委员,并任人大常务会科教文卫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董氏早年拜上海中医严二陵先生为师,得其真传,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治内、妇杂病,尤精于外感热病和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创通降学说。 老年喘咳方(董建华)

加味麦味地黄汤
[组成]  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石英15克(先煎),熟地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肉桂3-6克 [用法]  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两服 [主治]  老年性喘咳(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许多老年喘咳患者,病史多在二三十年之上,用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常法屡不见效者,以本方从肺肾入手,纳气平喘,疗效甚佳。 [按语]  肾主纳气,故久病喘咳,根源在于肾虚。本方以麦味地黄汤补肾阴;以肉桂微微生火,冀水中求火;紫石英纳气定喘。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故于肾气亏虚之喘咳有良效。   胃病治方(李寿山)

1、补中消痞汤(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组成]  黄芪15克,党参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白术15克。加减: 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脘拘急、气逆咽梗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者加当归、枸桤子。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温二次服 [主治]  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空腹隐痛,得食稍缓,喜暧喜按,噫气矢气,纳呆食少,口淡乏味,倦怠消瘦,便溏,舌淡脉弦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 [按语]  本方系由《金匮要略》枳术丸、人参汤化裁组成。证之临床,颇具效验。 2、和中消痞汤(各种胃炎) [组成]  党参15克,制半夏10克,黄连3克,丹参15克,蒲公英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加减: 胃痛明显加元胡、香橼皮;胃中冷倍加干姜、肉桂;灼痛口干者干姜易炮姜,加石斛;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枳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等。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主治]  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明显,纳呆食少,口苦口粘,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寒热夹杂之胃痞症。 [按语]  本方系由《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理中汤化裁而成,仅适用于寒热错杂症 3、健中调胃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组成]  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加减:胃中冷痛较重者,加良姜、毕澄茄;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者,加佛手、香椽皮;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者,加茯苓、生姜、三七粉(另冲服)。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者。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 [主治]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减,喜暧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象沉细或弦,中医辨证属于脾气虚偏寒夹饮者。 [按语]  本方系由《外科发挥》六君子汤加减组成。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颇有效验。 李寿山简介   1922年生,山东省平度市人。现为大连市中医医院顾问、主任医师、教授,并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等职。出身中医世家,40年悬壶于大连,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固齿黑发方(赵炳南)

配方:黑大豆 5000? 何首乌1000? 大青盐60?<青盐可以通用的食盐代替> 制法:先取何首乌与青盐,加水约二十公升共煮,先用武火煮开,文火再煮一小时以上,滤去药渣,取药液备用。倒入淹没黑豆为度的药液,与黑豆同煮,武火煮半小时,捞出阴至八成乾,再加药液同煮,再捞出阴乾,如此反覆九次即成。
功效:固齿黑发 主治:齿牙动摇,肾虚齿浮,齿痛,头发早白,各种脱发、班秃等症。 服法:平时食用,每次细细咀嚼20-30粒,长期食用必然获效。按语:主药黑豆、首乌,都有补肾固齿乌发的功效,此方是著名的中医学家赵炳南先生介绍出来的,他曾经亲眼见过一位年逾古稀的讲评书先生,此人须发乌黑、腿脚灵便、声若洪钟、牙齿完整,他的秘密就是长期坚持吃何首乌盐黑豆,即使是在讲评书的时候,也是边讲边吃,细嚼慢咽,细嚼本身就有固齿的功用。
温阳止崩汤(何少山)

组成: 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熟附片炭5克、炮姜炭5克、生地炭12克、鹿角胶12克、三七粉(吞)3克、熟军炭6克、血余炭10克、仙鹤草30克 功能: 温经壮阳,固摄冲任。
 主治: 阳虚型血崩。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取汁300毫升,分二次服。 方解:崩漏之作,因虚寒所致者,并非少数。如果说虚寒血崩仅是崩证的一种类型,那么其它如阴虚阳搏、肝阳亢扰、冲任气虚、瘀血阻经等类型的崩证,一旦发生了大出血,它们的病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地转归为阴阳两虚型或阳虚型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温阳化气是遏制崩势的关键。方用附子、炮姜温经壮阳,阳回则气固,炒炭后制约其辛散之弊,增强其摄血之功;黄芪、党参甘温益气,振奋脾阳,生血摄血,气不足便是寒,补气有助阳之功效;阴着阳之守,阴亏则阳无所附,素谓附子功在回阳,弊在耗阴,故以鹿角胶甘温纯静救阴,生地炭滋阴敛血;崩中下血,必然“经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而瘀滞冲任,故用三七、熟军祛瘀生新,配合血余炭、仙鹤草化瘀止血,攻中有守,使血止而不致留瘀,全方融温阳、益气、救阴、化瘀诸法于一方,共奏甘温助阳,固本止崩之功。临床应用:血崩本身亦有轻重缓急之分,应密切观察证情,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参合兼症舌脉,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温阳止崩之法。若血崩不止,动则大下,头晕汗出,四肢厥冷,可加别直参以增益气扶阳救逆之功。不同的年龄阶段亦是辨证的重要依据。青春期功血患者多由禀赋虚弱,肾气不足所致,则加炙龟板、菟丝子、淫羊藿等益肾之品;育龄期妇女之血崩,多属体虚受邪,败瘀未净,胞络壅滞,可加用血竭、莲房、失笑散等散瘀畅流之药;更年期功血多因命门火衰,七情内伤,脾阳失煦,固摄无权而暴崩失血,故应加健脾柔肝、重镇固涩之剂。当经过温阳塞流,阳气返复,崩势减杀,出血停缓之时,则当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以澄其源复其旧,不可一温到底。  何少山,1923年出生,杭州市人,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妇科世家,是何氏女科第三代传人。幼承庭训,研习经典医籍,深得祖传之妇科精粹。行医五深余载,逐步形成了自我一派的妇科诊疗体系,尤其对不孕症、崩漏、急慢性盆腔炎、滑胎、症瘕、产后杂病等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载誊钱塘。1955年由江南名医叶熙春荐举,出任华东首家中医院杭州广兴中医院院长。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协会颁发的“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和科技管理工作逾四十年劳绩卓著”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名中医师”荣誉证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的第二批继承其学术经验的老中医药专家。历任中医学会浙江分会理事,浙江省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市政协第五、六届副秘书长,省农工党常委。现任省政协文卫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市农工民主党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理事等职。作为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的学科带头人,该科被列为浙江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基地。 祛湿通痹汤(陈渭良)

  组成:黄柏15g,薏仁30g,苍术159,牛膝15g,川萆薢30g,木通12g,银花藤30g,泽泻10g,田七10g,石斛15g,浙贝母15g,羚羊骨15g,地龙15g,延胡索15g。  
   功能:祛湿清热,行气通络止痛。   主治:骨关节退行性变偏于湿热,或热痹,出现关节红肿痛、屈伸不利、身热、口渴、舌红苔腻脉数者。    方解:本方以黄柏、薏仁、苍术、牛膝,即四妙散为主药,使湿热之邪能速祛;川萆薢、木通、银花藤、泽泻佐四妙散祛湿利水清热,以加强祛湿之效;羚羊骨清热凉血、地龙祛风通痹,除烦利关节;田七、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通痹止痛之功效,为治疗湿热所致的各种骨关节疼痛之有效方。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湿重于热之痹证方。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中老年的人群,由于肾气渐衰,骨质不同程度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骨质增生,往往因风、寒、湿、热邪侵袭而使骨关节疼痛加剧。如膝关节肿胀,肤温微热,活动障碍,则在使用该方的基础上加入补肝肾药物,如狗脊,骨碎补之类,以祛湿清热通痹为主,佐以固肾壮筋;南方气候多偏湿热,如湿热流注于关节肌肉间,易引致关节、肌肉的疼痛,甚则关节红肿、强直、触之疼痛,上方可加全蝎或穿山甲、僵蚕搜风止痛,加桑枝祛湿除烦;如为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俱存,则以清热凉血祛湿为法,上方可加赤芍清热凉血,加防己除风湿热,利水消肿;如身肢疼痛,伴有发热口渴,可加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如有跌打损伤致气滞血瘀作痛,加之湿、热侵袭成痹,痹瘀互结,其痛更甚时,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与祛湿通痹协同治疗,本方可加桃仁、红花化瘀滞、通利血脉。临证中,应视病情轻重加减药量,且可1日1剂或2剂,分服。本方药多清利,使用时注意勿太过而伤阴,使疾病更缠绵难愈。治疗痹证必要时配合理疗、手法。   陈渭良,1938年3月出生。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名誉院长,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佛山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香港正骨整脊学会荣誉会长。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精勤不倦,博览众采,精通骨伤科学理论和技能,把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发展为正骨十四法,为岭南李氏伤科传人中的佼佼者。该手法不单对四肢骨干骨折整复有成效,对复位难度大的关节内或邻近关节骨折更是因难见巧,其中闭合手法治疗肱骨外髁翻转移位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提出了早期切开复位解决肘内翻畸形的新见解并取得优异成绩。撰写学术论文35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学术专著3部,主办了9期省级骨科进修学习班。获得省局级科研成果奖8项。 铁枵消疹饮(邹学熹)

组成: 丹皮15克、赤芍15克、紫草6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银花藤30克、地肤子15克、全蝎6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白藓皮15克
功能: 凉血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 各种湿疹(包括湿性过敏性皮炎)。 用法: 水煎服.1日1剂,分3一5次服。 方解:湿疹乃湿热之毒,深入血分,化燥生风所致。本方故以丹皮、赤芍。紫草、生地凉血解毒为君药;银花藤、地肤子、白藓皮清利湿热为臣药;全蝎、蝉蜕、僵蚕息风止痒为佐药;防风祛风而走皮毛为使药。所以用凉血药为君者,本“治凤先治血,血行凤自灭”之理。所谓治血息风也有两类:一是血虚生风当养血息风,一是血燥生风,当凉血息风,湿疹若用养血息风,反会加重病情。 临床应用: 本方不仅专用于全身湿疹,搔痒难忍,黄水横流,此消而彼发,羧年不愈之证,也用于青春痘;酒渣鼻等皮肤病,都有较好效果。 邹学熹,男,1931年4月6日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12岁时跟本县廖德明学中医,15岁执行中医业务。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留校教学。1981年任本院学报主编,1983年调入本院函授部工作。1986年国务院校予全国教育系统劳模,授人民教师奖章。1987年聘为教授,l991年确认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从1986年起历任审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在中医学方面的著作有《中国五胜病学》,在易学方《中国医易学》。《易学精华丛书五种》,均由四川省科技出发社出版发行,1996年至1997年,为成都中医药刊授学院创建了易学专业,主编了六册易学教材和六册辅导教材:《易学更及各家学说》、《易学基础学》、《易学应用学》、《医易学》、《周易大传教材》、《周易本经教材》。以刊授形式面向全国招生,学员达数千人,帮助学员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易学,掌握一批养生治病的医易妙方,探索中华文化的渊源。 消瘀接骨散(丁锷)

组成: 花椒20克、五加皮50克、白芷50克、桂皮20克、川芎50克。
功能: 温经通络、行瘀止痛。 主治: 各种急、慢性损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用法: 上述药物研成粉未,用少许饴糖或蜂蜜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取该药膏适量敷于患处,外用洁净的纱布或棉布覆盖固定即可。每24小时更换一次,1周为1疗程。 方解: 方中川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五加皮、桂皮、花椒温经通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中药可以改善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五加皮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花椒可扩张血管。诸药合用,外敷易于穿透皮肤,共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 临床应用: 本方广泛用于骨伤科的急慢性损伤。急性腰扭伤以该药外敷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新鲜骨折复位后外敷10分钟止痛,1~2天即可消肿,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在慢性损伤中治疗髌骨软化症、跟痛症、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颈椎病、腰背肌筋膜炎等有良好疗效。在患处外敷的药膏厚度不得小于1毫米,一般2-3毫米,否则局部药物浓度不足,会影响疗效。夏季长期运用时,局部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搔痒、丘疹等过敏反应表现,停药后或改用丁锷教授另一外用药方骨疽拔毒散外敷即可消失。在更换药物期间,局部可予温水擦洗,配合同部按摩疗效更好。 丁锷,男,1934年出生,安徽省舒城县人,大学文化。自幼从师学医,早年从事内科杂病的研究,1963年以后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外科、伤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擅长中医骨伤科、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对颈椎病、股骨头坏死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诊治方法,并受到大量病员信任。担任《中医骨病学》等多部高等院校教材及中医骨伤专著的编写工作,历任多部国家级中医药杂志的编委。发表《颈椎病的辨证论治》、《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治疗》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消瘀接骨散”、“颈椎活血片”等9个自拟方,其中“消瘀接骨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安徽省高教科技进步三等奖。现任安徽中医学院骨伤临床及教学指导主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被评定为安徽省名中医、全国500名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带状疱疹特效方(王渭川)

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干则再涂)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外科书中介绍的治法很多,但有特效者也并不多见,内服方多倡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处方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王渭川老中医介绍带状疱疹特效方,试用几例,效果确实很好,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此方就是《医宗金鉴》外科中的二味拔毒散。屡屡用于临床而收效甚捷,《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但并未言及治带状疱疹(缠要火丹)。但却是王老的经验之方。
治偏头痛方(王云铭)

组成: 杞子30克,菊花9克,龙胆草9克,珍珠母30克,蔓荆子9克,藁本9克,白芷6克,羌活9克,清夏9克,白术9克,天麻9克,丹参24克。
 功能: 滋下清上,通络化痰,祛风止痛。 主治: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时发,发则头痛剧烈,痛连眉棱,或牵引目痛;或偏于一侧,或满头皆痛,或其痛如刺,痛处不移,或头昏沉重,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水煎服。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约一小时浸透后煎煮,一剂药煎两遍,首煎用武火(温度较高)煎沸后以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滤取汁后,加水适量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滤取汁,两煎药汁混匀,总量约250-300毫升左右,每日服一剂,每剂分两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一次。 方解: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又名偏头风,其痛发作,痛势较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目齿,痛止后一如常人,《张氏医通》谓其“痛久不已,令人丧目”。总以外感失治,风寒之邪阻遏经络,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或感受外邪久生痰浊,阻塞经脉,上扰清空,少阳厥阴二经经气不利所致。治以滋下清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方中杞菊胆草滋下清上,羌防荆子藁本祛风湿散寒邪,清夏白术补脾益气化痰,丹参天麻珠母活血祛风镇痛,诸药合用,以奏滋下谓上,通络化瘀,祛风止痛之效。 临床应用: 偏头痛一般多指痛在左,右或前额或后头部而言,从广义说来,很多头痛偏在局部,皆属偏头痛范畴。临床上气虚倦怠者加红参9克以升阳补气;面色晃白无华,脉象芤细者加当归6克,黄芪30克以补气生血;胸脘痞闷。吞酸嗳腐、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9克,大黄6克,枳壳9克以宽中下气,导滞通腑;目赤不得眠者加黄芩9克,木贼草15克,白蒺藜15克以清肝明目;腰痛重者兼服六味地黄丸一丸(每丸重9克)以滋补肾阴。根据35例的临床观察,痊愈者29人,占82%;显效(痊愈后半年内复发)者6人,占18%。 王云铭,男,1918年10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人,文化程度大专。早年拜师王瑶潭、纪翱臣著名老中医学徒。1942年9月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部毕业。现任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曾亲自编写《中医学基础讲义》、《中医妇科学讲义》等多部教材,在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内容被载入一些专著或教材中,其中《滑胎的治疗经验》被载入《中医精华浅说》一书中,治疗习惯性流产的验方“调补冲任汤”及治疗崩漏系列方剂被载入《名医名方录》第二辑,《筋漏的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治疗》等被载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中。王云铭擅长中医妇科,对崩漏、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的治疗,独具专长。王云铭1987牟9月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牟4月被确定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带状疱疹治方(何绍奇)

组成:大栝楼1、2两,甘草2钱,红花5分。
常以此为基础方,酌加大青叶、板蓝根、僵蚕、桑寄生、银花清热解毒,赤、白芍,延胡索,丹参,七厘散(吞)活血止痛, 病延日久者,则要从久痛入络考虑,酌加桃仁、当归须、全蝎、蜈蚣。 在带状疱疹两端拔火罐,也有助于止痛。在疱疹上亦可拔罐,如破溃滋水者,涂以龙胆紫即可,有的疼痛不在疱疹部位,则另在痛点(阿是穴)拔罐。 带状疱疹患者最痛苦的是难以忍受的疼痛,其疼痛持续的时间,可数月,数年甚至十余年。 我治带状疱疹的方法,系从明代孙一奎《医旨绪余》得来。 从疱疹分布的部位看,如颞侧、眼、耳前后、胁、少腹,皆属肝经;疱疹色鲜红或暗红,周围皮肤焮红灼热,其脉弦滑数,其痛如针刺刀割,归结起来,则为肝经郁火无疑。 三根汤(祝谌予)

组成:白茅根30g,葛根30g,芦根30g。
主治:小儿感受外邪所致初期发热,烦燥不安,口干喜饮,小便赤热灼痛等症。 方解:方中白茅根性味甘寒,清血分之热并有利尿作用。葛根味甘性辛平,有解肌退热生津之功。芦根味甘性寒,且清气分之热,亦可养阴除烦。3药相伍,药味精巧,煎成汤后,味亦甘甜,有利于小儿服用。 祝老认为,小儿外感邪气,必先犯及上焦肺金和皮毛,出现发热,多为外邪化热或直接感受热邪所致,热邪有耗液伤阴之虞。因此,发热初期,小儿就表现出喜凉饮,烦燥不安等症。一部分患儿兼有厌食之症,此乃病邪犯及阳明胃家之故,这时,细察小儿三关,可见小文气关脉络紫暗;查舌绛红;脉细数而微滑。 祝老常言:小儿为纯阳之体,乃阳中稚阳,最怕阳邪侵犯;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受外邪,且病情多变,传变迅速。故而,祝老慈训五辈,治小儿外感宜有将军之刚猛,大帅之果断,否则徘徊不定,易坐失良机。祝老此方,药虽3味,但治疗顾及上中下三焦,上焦肺用芦根,再焦脾胃用葛根,下焦膀胱、肾用白茅根,三药合用使三焦通利,气机通畅,邪出有路,邪去则正安。祝老临症时常对我们说:“关门驱邪,邪无退路,易伤人之气血,犹如寇入室而盗,关门打之,虽有彻底打之不使外逃之意,然而,亦有于驱打之时损及室内贵重物品之虞一样。况人非物品,何能再承受伤中之伤也。”由此可以看出,祝老处方配伍之精,运用之巧。发表于:2011-08-18 18:48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网QQ空间评论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相关文章如何成为名医(名医标准)(揭穿伪名医)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名医访谈---不孕症区煦东大夫在《广州日报》名医信箱答读者问(第二辑)夫妻都是乙肝,很想怀孕,望名医支招!曾教授江苏新闻广播《名医坐堂》答听众---前列腺专题(1)曾教授江苏新闻广播《名医坐堂》答听众---前列腺专题(2)相关回复肛瘘痛苦中,急等 名医 回复心血管病,请专家、名医会诊。心血管病,请专家、名医会诊。 跪求 名医指点心血管病,请专家、名医会诊。心血管病,请专家、名医会诊。114名医导航为何不能预约您的专家号啊17岁,一年来下巴颏掉了几次,求助名医治胃溃疡名医名医牙齿整形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主治医师感谢信:3封 科室: 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 擅长: 临床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牵引、理疗、中西药物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 简介: 赵东奇,男,松原市中医院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副主任,主治中医师。毕业于... 查看完整简介
咨询赵东奇大夫
  • 目前暂不接受新问题
  •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临床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牵引、理疗、中西药物治疗颈椎病、肩周...    更多>>
分类阅读血证论(41篇)经典学习(2篇)温热经纬(121篇)汤头歌诀(21篇)温病指南(14篇)冷庐医话(29篇)临床路径(4篇)贴敷疗法(5篇)名老中医之路(36篇)温热论(13篇)小品方(28篇)济阴纲目(26篇)饮食须知(8篇)笔花医镜(44篇)内经摘要(1篇)湿热病篇(1篇)医学视频(189篇)医学科普(161篇)中风论(20篇)医学从众录 (13篇)授业恩师(7篇)内科摘要(12篇)仁术便览(75篇)妇科秘方(22篇)医学心悟(133篇)内经知要(8篇)证治心传(16篇)用药思辨录(7篇)痛证资料(17篇)康复医学(48篇)石室秘录(11篇)寓意草(67篇)医学科普(424篇)止园医话(10篇)本草演义(45篇)证治汇补(85篇)医经国小(5篇)趣味中医(54篇)推拿抉微(65篇)中医视频(29篇)经典问答(4篇)孙文垣医案(395篇)四圣心源(9篇)心理学资料(249篇)竹林女科证治(28篇)医学实在易(31篇)西医诊断学(25篇)颈椎病资料(5篇)本草问答(13篇)名师垂教(86篇)论文集要(61篇)跌损妙方(11篇)中医治未病(7篇)杂病治例(29篇)中医方剂学(213篇)丁甘仁医案(40篇)大小诸证方论(7篇)中医传承(133篇)余无言医案(56篇)推拿治疗学(55篇)中医诊断学(108篇)脾胃论(40篇)本草思辨录(54篇)妇科心法要诀(26篇)临证实验录(245篇)西医学知识汇编(15篇)濒湖脉学(12篇)医学传心录(93篇)中医心声(6篇)中医外科学(97篇)中医妇科学(122篇)中医养生学(80篇)松原市中医院(13篇)中医儿科学(53篇)古今医统大全(104篇)形色外诊简摩(25篇)时病论歌括新编(9篇)医话(338篇)古代名医故事性医案(6篇)推拿教学视频(24篇)素女经(24篇)辨证录(132篇)中医饮食营养学(16篇)中医传承(454篇)初学用药的提纲(11篇)敖氏伤寒金镜录(41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167篇)中药学(147篇)中医内科学(132篇)珍珠囊补遗药性赋(14篇)中医伤科按摩学(29篇)常规用药(55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91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76篇)医学衷中参西录(493篇)中医古籍选录(83篇)青年中医发展委员会(39篇)中医四大经典方剂选录(7篇)杂病源流犀烛(83篇)金匮要略方论(27篇)临床经验录(569篇)彭子益(15篇)推拿手法学(71篇)中药基本理论知识(12篇)察舌辨症新法(11篇)中医临床家医案研读(510篇)民间验方(200篇)温病学(35篇)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研读(59篇)推拿基础学(49篇)常用化验值及意义(11篇)黄帝内经(44篇)推拿治疗学(115篇)伤寒论(49篇)针灸学(132篇)中医基础理论(93篇)《内经选读》习题库(12篇)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22篇)推拿科主要病种诊疗规范(28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66篇)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