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榴窗随判》(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3:41:45

五、判一悟顿超三大阿僧祇劫

 

有学人问:“禅宗常说:顿悟成佛,又说一悟就达到佛的境界,严重的违反了经教言说,怎么可能是这样呢?资粮加行,依 照次第渐渐修行,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见道,顿断分别。从初地到七地,依次渐修,还要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到达第八不动地,顿断执藏。从八地到十地,依次渐修还要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得金刚喻定,顿断随眠,像前面说的顿悟就能越过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这么长时间的修行,怎么能一悟就超过了呢?无始以来累积的习气,又怎能一悟就立即断除了呢?祈请先生开示。”

 

先生评判道:“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韩卢却像狗一样追着人扔出的土块!当机的人真能忽地一下找到自己本来具有的大道,还会去走那些绕远的道路吗?现在你做不到这样,提出这些辩论之词也是徒劳。你知道顿悟成佛,一悟就能到达佛境界,哪里知道禅宗不悟也已经成就,本来就在佛地呢?不然,众生已成佛竞的伟大论断就错了。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皆证如来圆觉’、《维摩诘经》说‘不舍受蕴而取证’,也错了,可能吗? 众生既然已成佛竞,既然已证如来圆觉,既然已不舍受蕴而取证,还需要什么修佛的时间? 还需要什么修行的事相? 还有什么需要断除的烦恼习气? 既然无时,既然无事,既然无烦恼习气,所谓的超越是超越的什么时间? 所谓的断除又是断除的什么习气? 现在你既然认为有超有断,正是有生灭有造作,这样你哪里曾梦见已成佛竞、已证如来圆觉、不舍受蕴而取证呢?

还有,既然不能忽地一下摸着自家鼻孔,必然会有两种说法,正当的说法是要修行,错误的说法是要离世间世俗义。于是因欲离声色而分别声色反而执著了声色,因欲离名相文字而分别名相文字反而执著了名相文字,所以即使是无想天人,修行经过八万大劫,一旦退转堕落,还和原来一样,就是因为没能忽地一下见性,所以不知根本真实呀。

就算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四生一百劫,这样直到三大阿僧祗劫佛果圆满,古人还是说‘不如一念缘起无生,超彼三乘权学等见,如上所说,哪里在时间上矛盾?哪些在事相上说不通?

 

学人又说:“象先生说的是根性很敏锐的人的作为,初发心修学的人必然不能做到。不然,三乘的教法就都错了,初中后善宣扬德都是行不通的法了。”

 

先生说:“错!错!《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难道会有初、中、后这样的分别? 悟就是突然明白,虽然不聪明也能悟;迷就是根本上的迷惑,虽然聪明人也常常迷惑。迷悟也是名相言说,相对才能成立。不迷,何来悟? 所谓上智下愚分别,是依附有悟或不悟的分别才有,悟或不悟的分别如果找不到了,那个上智下愚的分别从什么地方建立?既然不能建立,什么是上根?什么是下劣?
   一定要知道悟了下愚即是上智,不悟上智即是下愚。不能在这个地方一眼看破,任凭你解说得了一大藏经教,也都是戏论!
  “如果非要说有分别,执藏,随眠等各种烦恼可以断除。那么无始劫以来,一切分别,一切执藏,一切随眠各种烦恼,难道你在三大阿憎祇劫时间内就能全部断除吗? 三大阿僧祇劫对于时间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了,但是用它和无始大劫相比,那又像是太仓的一粟了,此一粟既然能敌过太仓,此一悟和阿僧祇劫修行相等,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如此所说,对就都对,错就都错,怎能既认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正确反而又认为此一悟不对呢? 既然你认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正确反而又认为此一悟不对,难么是谁坏事呢?不用推算揣测,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了。
   断除烦恼习气就是杀烦恼习气,杀烦恼习气就是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可是三藏十二部佛经分别教化明明都是叫你学佛学祖学菩萨度众生,谁叫你杀佛杀祖杀菩萨杀众生啦?不仅这样,古人把修行比喻成牧牛,如果说要断除,这不是牧牛而是杀牛了,这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话了吗?”

 

学人又说:“这个问题一句话说,到底该如何评判?”
先生曰:“野水影残晴树后,家书正写夜灯前。”

 

 

六、判三十二相及悟后起修等  

    

学人问:“一旦顿悟就能达到佛境界,是道理上如此?还是事相上如此呢?如果只是道理如此,那么就只是个空头衔罢了,这样的佛有什么可贵?如果是事相上如此,那么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千三昧、无量功德、自土他土、一切种土,这种种佛的功德相也能同时具备吗?贪嗔痴等也能同时消灭吗?或者说是悟后起修,像佛经里说的:‘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 除,因次第尽’这样吗?如果是这样此地修行,还说什么顿悟成佛?祈请先生开示。”

 

先生评判道:“狮子会直接扑向投掷的人,而韩卢却追着人扔出的土块!当机的人如果能当下明白自心,看清自己,是佛非佛,在道理上也清楚,在事相上也明白,决不会放任自己的心去向外追求,像你这样说理说事,就是向外追求。哪里知道没有道理不体现在事相的,也没有事相不遵循道理的,难道有离开事相单独存在的道理,或者离开道理单独存在的事相吗? 至于三十二相、一切种土等就像随身的玩具,不足挂齿。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机的人只忧虑做不成国王,难道会担心做了国王没饭吃吗? 一旦顿悟就像是作国王,三十二相等等就像是饭呀。古德说:‘只愁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意为:只担心做不成佛,不担心成佛后有不成就不明白的事相。这就是很好的例证呀。还有贪嗔痴等烦恼本来空相,灭除什么?佛经说:理则顿悟,事须渐除,也是一定时期的方便说法,哪里是实法呀?”

 

学人又说:“为什么说种种佛功德相是随身玩具?学人不明白,请先生详细开示。”

 

先生说:“非要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等佛功德相才是圆成佛道的表现,这样的话转轮圣王就是佛了。如果转轮圣王就是佛,那么这个佛是可以修福报而得到得。这个佛既然是福报,福报必有报尽诸相好毁坏之时。到他诸相毁坏,还能叫佛吗?如果佛还会有毁坏,这样的佛有什么可贵?哪里知道这些功德相,就像是沾满污垢油腻的衣服。只要得到根本,自然一切具足,用这个衣服可以得道,不用这个衣服一样得道,用不用都得道。为什么?新王登基宝殿,穷乡僻壤的老汉也赞颂他。自南自北,自西自东,天下无人不服气。当机的人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证得,怎么会明白呢? 你就像个穷孩子,自己没有当上王,就说王也很穷,岂不是冤枉了王吗?王就是比喻上面的顿悟成佛,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所说的百千三昧、曰无量功德、曰自土他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不用他求,都在你的嘴里。”

 

学人说:“为什么都在学人嘴里?

先生说:“把你的嘴塞满,免得你扰乱禅宗纲要。 至于认为‘理缘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是实法,是悟后起修,更加可笑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不知道什么是方便,混淆权语和实法,像追逐土块的韩卢一样,纵情地攀缘文字。别的不说,我切切实实地问你:释迦老子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之后,他消了什么?除了什么?修了什么?灭尽了什么?又证得了什么?仔细看,仔细看,这就是根本的透彻的开端呀。”

学人说“这样说的话真的无修无证吗?”

先生说:“错!错!这些好处,他人说的,你是得不到的,需要你亲自明白才行。如果说需要修证这是妄语,如果说不需要修证也是妄语,如果说修证就是不修证,不修证就是修证,这是大妄语。要知道他得了根本的人,这样也得,不这样也得,这样不这样都会得。中书堂的事,不是十字街头贩夫走卒所能知道底细的。

 

学人问:“这样的话,如果用最接近的一句话解说,到底是怎样呢?”

过了好一会儿,先生说:“只能对你说: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里的意思是,等你悟道了,就知道往日下的不切实际的功夫尽是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