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弓jg139好不好:果实催熟剂:过量即为虎狼之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13:20
首  页新闻中心国际扫描法治论坛图片财经汽车IT文娱旅游短信
高层动态新华视点焦点网谈军事网评专题证券房产科技音乐会展彩信
政府在线港 澳 台华人华侨传媒访谈资料电商美食女性游戏职场WAP
新华视频人事任免振兴东北体育教育校园收藏健康读书直播RSS手机
被过滤广告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1)">
首  页
及时评论头版新闻
国内新闻新闻焦点
世界报道新闻观察
特别报道中国调查
新华视界人物故事
环球纵览军事·国防
健康·体育经 济
法 治
教 育
文 化
科 技
家 园
一 版 |二 版 |三 版 |四 版 |五 版 |六 版 |七 版 |八 版 |更多 |往期报纸检索人员介绍
果实催熟剂:过量即为虎狼之药


( 2010-05-21 16:58:2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2版

曾有媒体曝出某地的果农们用生石灰兑乙烯利催熟芒果,这让很多爱吃水果的人心里一紧,石灰怎么能往嘴里吃呢?这乙烯利名字怪模怪样的,又是什么东西?紧接着,该地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发表声明,他们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的评估,认定这种做法是无害的,只要把果皮洗干净。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果实成熟的这一复杂过程中,有一种植物激素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这就是乙烯。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发现外源性的乙烯能够催熟果实。
到了1934年,英国科学家甘恩从成熟的苹果中分离检测到乙烯的存在,乙烯开始作为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五大天然植物激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乙烯能够强烈地刺激果实的呼吸,果实成熟时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如叶绿素的破坏、组织的软化、酸碱性物质以及多糖的水解等等都是通过呼吸中的氧化作用完成的。因此,乙烯也被称为催熟激素。可以说,释放乙烯,就能够催熟;反之,遏制乙烯,则能够保鲜。
现在水果之所以能反季节成熟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在本地反季节栽培,通过温室或大棚人为地营造适宜的湿度、温度、土壤等小环境小气候条件种植;其二是从遥远的水果出产地采摘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通过冷藏等保鲜技术运输到销售地再进行催熟。生石灰兑乙烯利无疑是后一种。
不过,别看乙烯有一个像出生于化工厂的名字,其实人们利用它来调控水果成熟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只不过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清楚其中的缘由罢了。据记载,古埃及人种植无花果,会在结果后不久在果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这样果实就能长得更大,熟得更快;出于同样的目的,在中国,种植核桃的农民在核桃结果后,也会在核桃树上划出伤口。实际上,这些都是受伤的果树大量增加了乙烯生成量的缘故。
中国还有一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传统催熟法:熏香。将青香蕉或者青梨关进密闭容器或小室内,点燃香料,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几天后取出。这也是因为香料中的碳氢气体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微量的乙烯。
但乙烯毕竟是气体,很难控制。在果蔬的产业中,普遍使用的是一种能够释放乙烯气体的化学物质——乙烯利。水果表面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在植物体内就能转化为乙烯,从而达到快速催熟的目的。西红柿、苹果、樱桃、葡萄、黄瓜、南瓜、菠萝、香蕉、芒果等果品的催熟过程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当然,人工催熟的水果安全风险取决于所采用药品的种类、剂量和方法,必须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谨慎使用。以乙烯利为例,低浓度的乙烯利还算是安全的,但大剂量的乙烯利对肝脏具有毒性,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损害生殖系统等。而且乙烯利的毒性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全挥发,若达不到这个时间就提前采摘,有毒物质将残留在果实内。
欧盟最新规定的乙烯利的最高残留限量是不得超过0.02mg/kg。但是现实中,使用乙烯利催熟水果非常混乱,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量多量少全由使用者掌握。部分水果商为快速催熟水果狠下猛药,用药比例远远超出规定标准,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这也是食用催熟水果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源:《新知客》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中国调查
·廊坊富士康:两起未公开的“死亡报告”
·白领两极人生:城里打高尔夫,深山捐学校
·“不是历史不精彩,而是主创者根本没耐心”
·咬闻嚼字•“酒”
·温娉婷:“最牛局长千金”
>>更多
新华视界
·果实催熟剂:过量即为虎狼之药
·为了地球,拯救鲸粪
·20年内小行星不会撞地球
·行星为何不“眨眼睛”
·查基因开处方,药效早知道
>>更多
及时评论
·北京西站:出租车霸道宰客,众盼扫“黑”
·本报暗访北京“黑”车
·谁来破除私企“围墙文化”
·拆迁成富翁,“大望京模式”能否推广?
·顾网闻之
>>更多
相关动态
·“鸟巢第一玉”冠名权1000万元起拍
·一位新加坡游人的世博医疗旅游之行
·拍卖公告
·遗失声明
·中国国际体育珍藏品展示拍卖会将响槌体博会
>>更多
交流反馈
·卖地收入大缩水未尝就不是好事
·医院没有熟人还敢去看病吗
·“言论错误”将被炒算不算“因言获罪”
>>更多
网上调查
·欢迎登录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博客
·《草地》周刊寻找“有故事的人”
·新华视界征稿启事
>>更多


Copyright © 2000 - 201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