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群侠传1黑龙潭:“惟一”的规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52:31
        关于“惟一”和“唯一”的是非之辩,《咬文嚼字》在2003年第4期曾专门组织专家论述过,专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把"唯一"全部规范成"惟一",根本没有必要。《咬文嚼字》编辑部在"编者附言"中大声疾呼――"唯"字兮,归来!

  可实际情况是,王者归来尚不容易,一个被打入另册的汉字归来,更难。“唯一”改“惟一”的依据是《现代汉语大词典》,简称《现汉》。词典是人编的,规范是人定的,但一旦成为标准,就会变成凌驾于人之上的“异化物”,不容违反和僭越。

  《咬文嚼字》中专家们的说法,我就不重复了,网上大把有,一搜便得。我手头有一本元代卢以纬著、当代学者王克仲注释的《助语辞集注》。书中解释“惟、唯”二字说“皆辞意之专,惟从心,心之专也。唯从口,(口)语之专也。” 王克仲注道:“若作‘惟独’,则‘唯’字亦可通用”。可见,从心还是从口,表示“专一”的意思,并无本质区别。若硬要加以区分,“惟”强调心中所想,似乎更“唯心”一些;“唯”强调人口中所说,似乎更“唯物”一点。

  就这两个字再争论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规范问题。规范,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定,多数情况下,规范是依靠权力部门的政策来推行的。 对于语言来说,规范的必要性勿庸置疑。但规范要有科学和学术依据,也不能规定得过死,否则改来改去,社会付出的成本就会增加。近来,我在读诺贝尔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写的一本《生活中的经济学》,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书中说,制定一项糟糕的政策并不难,难的是改正这一政策,难的是承担改变这一政策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现实的问题是,那些已经出版的图书如果再版,是不是也要适用新的语言规范,把不合规范的字改过来。如果要改,这个工作量就太大了。过去的图书,写“唯一”的何止千万,写“想象”的何止万千,而且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图书,都是用铅字排版的。如今铅字已经废弃,都用电脑照排,改起来会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啊!如果不改,现在的语文好学生看到这些不规范的字,难免产生迷惑――前些年的人真没文化,错别字咋就这么多?

  讲一个与规范有关、与语言无关的故事吧。我一位朋友,去年到西南一带转了一圈,发现有些新兴的城镇,一般都有一个“人民广场”,广场格局大同小异,都有一排制作粗糙的罗马柱和光屁股的小天使。我朋友就奇怪了,这是那国的风格,罗马不像罗马,驻马店不像驻马店。问了当地知情人才知道,原来修成这样,依据的是建设规范。我朋友感叹:这种无视传统、不中不西的规范,不知道是怎么制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