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布拉德雷 闪避:全面把握和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2:21

 

全面把握和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在我们党前行的关键节点上,对光辉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现实挑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未来目标进行了战略思考和全面部署。这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全面把握和落实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特对讲话的新观点、新提法、新概括,进行梳理和解读。

一、回顾历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总书记在讲话中在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三大成就”、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对此,意大利意中友协主席曼奇尼女士说:“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也对其赞誉有加。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西方深思。”
  1、“三件大事”的概括“新”在何处?
  总书记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党率领亿万人民群众砥砺前行、奋斗探索的光辉历程。对于这“三件大事”的概括,总书记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讲过,这一次主要是进一步展开并加以说明。具体来讲: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我们党在探索过程中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失误和曲折中奋起、不断开辟正确发展道路,不仅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再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立足基本国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指引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
  9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选择是中华民族唯一的科学选择。
  2、“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处?
  总书记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成就”的概括,是在这次讲话第一次作出的,它“新”在何处呢?具体来讲:
  首先,增加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并作出科学概括,这是一大亮点,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十七大报告关于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论断的认识,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新观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是指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层次。就根本政治制度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邓小平同志十分坦率地说:我们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这种制度更有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议,可以立即实施,“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基本政治制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中建立起了亲密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邓小平同志对外国朋友说:“讲党派,我们有好多个民主党派,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这一点,西方许多舆论也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然而,现在有人提出,如果真正想搞民主政治的话,那么就应当开“党禁”、推行多党制;如果共产党不推行多党制,就是搞的假民主政治。他们的理论根据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是多党制。我的看法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不是多党制,而是权力制约机制。两党制也好,多党制也好,都是围绕权力制约而表现出来的具体制度。所以,我的观点是,多党制未必民主,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未必不民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是指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体制两个层次。就基本经济制度来看,现阶段,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在分配制度方面,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就具体体制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体制。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并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五个“有利于”的重大意义:即“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这五个“有利于”的概括,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
  其次,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十七大报告讲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讲的,即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成就看待的。这次将其扩大和延伸为90年的伟大成就,并加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提出,这就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当然,这个提升也不是简单地作为90年的成就来归纳,而是有“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这样的动态性表述词语,以凸显它的历史过程感。
  再次,将三大成就与高举旗帜放在了一起。这是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而首次明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的“中国特色”有很多,但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明确。如果说讲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国特色”,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那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这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但总书记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总书记强调,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和深化了在十七大讲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要求:第一是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二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三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四是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就澄清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和模糊认识。
  3、“两大理论成果”的概括“新”在何处?
  总书记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工作。这里有两个要点值得关注:
  首先,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比如:中国对于苏联模式的突破、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首先得益于毛泽东。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都只是就主体地位而言的,不可能是唯一的。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毛泽东同意为“八大”决议所采纳。毛泽东还强调:“让资本主义绝种”,“让小生产绝种”,那是将来的事,不是眼前一下子就可以完全做到的事。这就突破了苏联把社会主义经济简单归结为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加按劳分配,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模式。毛泽东在“八大”以前和以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重要著作和“八大”的主要文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针,它们的基本内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后来邓小平曾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很早就发现了”,指“八大”前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初步突破;“没有解决好”,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两次失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历史重任落到了邓小平肩上。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承于邓。这里,不用成功的“成”,而用承接的“承”, 突出了邓小平理论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其次,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革命自己的理论、开辟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总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不能走老路、邪路,而要走自己的路,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的现代化推向新高度。

二、分析现实,关键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在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的各项成就面前,钦佩、赞誉、惊叹固然不胜枚举,担忧、攻击也时有耳闻。社会巨大变革带来的冲击,小平同志晚年忧虑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日益凸显,也使一些人产生不满和疑虑。成就与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起来以后怎么走?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更大发展?总书记的回答是: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关键是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1、直面现实存在的“四大危险”
  从现实看,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面临“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总书记这段铿锵有力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认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巨大政治勇气和深刻忧患意识,也指明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期继续推进的重点与难点。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四大危险”呢?具体说明如下:
  首先,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总书记指出:“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听着总书记这字字千钧、语重心长的话语,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所触动,受到启发,得到警示,更加重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提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其次,面对能力不足的危险。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接下来,总书记分别又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等几个方面,对我们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详尽阐述。
  再次,面对脱离群众的危险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总书记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最后,面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进一步告诫全党: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滋生腐败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决不可低估,而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则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总书记还特别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四大支点”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需要“四大支点”。这就是总书记所指出的:“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具体来讲:

首先,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全国政权?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建设新中国?……这一个个“奥妙”的精髓就在于:党始终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一种主义。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转变成中国革命自己的理论,开辟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还需要经历艰难和曲折,即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它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内涵,具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魄。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以思想解放为切入点,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与鲜明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它以与时俱进为生命力,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植根于这一肥田沃土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逻辑必然,它秉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系统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取向,凝聚着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和宝贵经验,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又构建了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其次,坚持不懈地贯彻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犯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后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这一个个“谜”的底牌就在于:党始终贯彻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一是群众利益重泰山。毛泽东强调,一切空话都无用,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说,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他们“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是想从牛身上挤奶;我们“爱民”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范畴主要是指物质和经济利益。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利益”范畴理应有新的拓展,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而赋予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二是党群关系生命线。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而群众路线则是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所以,邓小平强调,一定要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走群众路线解决问题。当土地承包在全国推行受到重重阻力的时候,他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说土地承包的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只是把它概括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对全国的指导。他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三是群众工作新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他号召全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再次,坚持不懈地聚集优秀人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稳坐钓鱼船?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关键在干部?……这一个个“问号”的回答就在于:党始终能够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通过各级干部来体现党的领导。因此,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鲜明地提出以更宽的视野选才、更高的境界育才、更大的气魄用才,这对于做好新时期党的干部人才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于人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以任人唯贤的导向使用优秀人才。用人导向事关事业兴衰、事关人心向背。坚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用人导向的核心内容,才能真正把转变发展方式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政绩、对待人民群众有感情、促进社会和谐有实效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埋头苦干者吃亏,不让敢抓敢管者受屈,不让投机者得利,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干部人才工作群众满意度。二是以科学规范的机制选拔优秀人才。机制好,优秀人才就必然能脱颖而出。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党员群众参与度,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经验智慧识人用人。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机制和科学方法。根据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坚持整体联动,相互协调,统筹推进各方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人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以干事创业的政策激励优秀人才。人才需要关心,需要鼓励,更需要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要全面构筑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树立新的人才观,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重才、揽才、用才,广开进贤之路。大力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用好世界各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舍得投入、不遗余力地打造人才集聚平台。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创新创业扶助政策,努力打造成本最低、活力最强、成功率最高的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首选之地。然而,现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上仍然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而且对选人用人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问题缺少有效解决的手段。具体表现为:一个问题是缺乏民主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过程缺乏透明度,群众难以参与和监督,许多地方和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规定,以主要领导意见为主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因卖官受贿603万元而被判死缓,他就说过,他完全可以按照选拔干部的规定秩序走,但仍然可以做到想提拔谁就提拔谁。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另一个问题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没有规范化、法制化,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干部任免权之间的关系无法可依,党委不尊重人大任免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江苏省射阳县委提名刘平为县粮食局长,因其劣迹昭著,大部分人大常委都投了反对票致其未能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而落选,射阳县委却任命其为粮食局党组书记。对此,刘平竟得意洋洋地说:“人民不要,党要。”不久,刘平腐败问题东窗事发,被政法机关以受贿罪判刑14年,射阳县委的威信也受到严重影响。还有个问题是民主推荐范围不够宽广,基本上还是“官选官”而不是“民选官”。如河南省固始县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正科级干部,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镇长,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和房地产老板的子弟,有关媒体抨击这是“官二代”子承父业当新官,并指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河南,在全国各地也已相当普遍。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推荐的组织方式过于简单,民主推荐的程序公开度不够,民主考察参加人选的确定方法不够透明,民主考察的范围延伸不够等问题。

最后,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人民也曾选择过国民党,否则它的北伐就不会成功,它就不会在全国掌权。说来国民党也是革命党,革命党是讲信仰的,所谓救国救民,舍生取义。信仰重不重要?很重要,但光靠信仰,不能解决腐败问题。电视剧《潜伏》里面的那个李涯李队长,到最后还说要坚持信仰,可是他的上司吴站长却拼命在那里搂钱,一看时局不利,就让老婆往广东转移财产。吴站长说他年轻时也有理想,后来“看穿”了。《潜伏》这部电视剧受欢迎,说明它反映了那么一点历史真实。国民党的中层干部如此这般,高层干部呢?以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革命”汪精卫为例,当年在反清革命中,汪到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的任务,事败入狱,那是九死一生,他的绝命诗写得慷慨激昂: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应该说是信仰使然。可是后来,汪与蒋介石争夺最高权力,最后竟然出走当了大汉奸!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一股不可遏止的腐败浪潮迅速席卷了国民党。当时全国上下大约有2300多个接收委员会。国民党的军政大员打着“接收”的旗号,把土地、企业矿山、国家财产都拿来中饱私囊,内部的腐败已经不可遏制了。这样来重新在全国执政,那不败就奇怪了。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总结自己为什么失败,他说,“我们失败就失败在‘接收’二字上。”中共建党90年,执政62载。有舆论指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并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屡屡非议。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在危机关头,中国能高效率地进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并能成功举办世界第一流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建设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又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刮目相看。中共的执政能力,比西方政党一点都不差,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但危险的是,目前腐败仍是多发高发。中共中央、中央纪委在一些权威的场合,对反腐败形势的估计始终是严峻的,始终是不很乐观的。中国共产党未来面临着五大挑战,分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高通胀风险)、社会稳定和谐(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中共自身建设(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问题)、和平发展(国际冲突可预料或难预料)、以及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存在台独藏独疆独势力)等,最核心的还是自身建设。“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很清楚的,弄得不好就会下台。所以,如果自身建设搞好了,其它问题就不在话下,无非是解决得更好一点还是差一点,早一点解决还是晚一点解决的问题。如果自身建设搞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此前许多执政党出了问题,一方面可能是执政成就不够大,老百姓不满意;更关键的还是在于政党自身,老百姓不认可了。比如说或者党本身没有能力,或者特权严重,或者腐败严重。所以,核心问题是党的自身建设,而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反腐败问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防治腐败的思路不断清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不断显现,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好腐败问题,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同时,我们又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腐败的因素很多,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总之,以上四大支点又以“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贯穿其中,全面擘画了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描绘了党如何继续改造自身、完善自身的行动路线图。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现实问题和谋划未来发展中,总书记高度重视“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这既是党的发展历程的启示,也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需要,体现了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三、瞻望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书记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本世纪上半叶,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四位一体”建设:
  1、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总书记就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问题的论述,起码有以下几层深刻的理论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力贯彻和落实:一是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动力。我国过去和现在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发展中所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必须依靠对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通过深化改革和开放来加以解决。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和创新释放那些压抑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培育和进一步壮大有益於中国发展的世界因素,在本世纪内顺利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二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仍然不能动摇。这是判断是否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虽然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水平还很低,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还要努力,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道路还充满风险,只有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这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因此,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一切工作的牛鼻子,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三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基本前提。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才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离开了经济建设,离开了加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就脱离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格,就脱离了党的奋斗目标,也脱离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就会犯大错。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主要体现。四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降低发展中的数量倾向,改革“唯GDP增长论英雄”的不合理体制机制,更加注重发展的目的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发展过程的协调、均衡和可持续。要通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措施,促进我们的发展进程更加科学、社会面貌更加和谐,文化状态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文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时候,当然要谈民主。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者何?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者说让人民当家作主。一是共产党最有资格谈民主。连当年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时也承认,“整个来讲,不论是对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或者是对国内国外的观察家,共产党都能给他们这样一种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二是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首先强调的是民主。毛泽东说,我们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得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调的还是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我们的民主“更高”,是因为:我们不仅重视选举民主,建立和完善有关投票、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我们的民主“更切实”,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是民主的问题,更是按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实现民主的问题。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过激进的改革,效仿西方。经过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意识到,尽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乱,而政权也会处于低度合法性。那种导致社会动乱的“民主”最终害的是老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完备的法治建设与积极稳妥有序的民主建设紧密结合,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会基础。我们的民主“更高、更切实”,还因为:民主建设与时俱进。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必须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3、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人的精神就会失去支柱。一是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这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提出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才能适应激烈的综合国际竞争。因为文化软实力是针对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进入新时期,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成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生产力的支撑,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文化产业和服务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了前台,成为综合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战略。三是提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就是说,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进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儒学能否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寻根文化,儒学是有着广泛的认同性,但儒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不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搞不了现代化。韩国人比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何况儒学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流派,还有道家、法家等流派,对中华传统文化只能推陈出新,所以共有精神家园应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4、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一是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三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把握和落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把握和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 访谈:孙业礼解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八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八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8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